語文課程的性質與目標市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lián)賽特等獎課件_第1頁
語文課程的性質與目標市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lián)賽特等獎課件_第2頁
語文課程的性質與目標市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lián)賽特等獎課件_第3頁
語文課程的性質與目標市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lián)賽特等獎課件_第4頁
語文課程的性質與目標市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lián)賽特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前提問1.請你認真負責任地回答以下問題,答寫在紙上:你叫什么名字?你理想職業(yè)是什么?為何?你認為自己是否能夠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為何?請你用一個詞分別概括教師與語文教師.第1頁語文課程性質與目標第一章第2頁教學重點與難點1.語文目標2.語文性質為教學難點第3頁一、語文課程性質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統(tǒng)一性第4頁《贈汪倫》第5頁教學步驟第一步,讀詩歌《贈汪倫》。第二步,請學生看課文情境投影。第三步,進行自在選擇學習。(1)憑想象分組演出各種贈別情境;(2)喜歡畫畫同學畫一幅贈別畫;(3)喜歡音樂兒童到電腦前點擊適合表現贈別樂曲,并配樂朗誦。第四步,讀兩首贈別詩。第五步,學生總結收獲,并合唱一曲《朋友啊朋友》。第6頁點評

課堂確實熱熱鬧鬧,但學生上完一節(jié)語文課后,關于語文知識、能力、素養(yǎng)收獲極少,學習課文成了聯(lián)歡活動,或者說只不過是走馬觀花式旅游,且僅是“到此一游”而已。這么語文課只在形式上追求花樣,虛化了語言文字情境與涵泳,放棄了語言文字感悟和積累.第7頁工具性要改革,首先就要認清語文性質。1949葉圣陶界定;1963年語文教學綱領對語文性質是這么界定:“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基本工具。”1986年教學綱領認為:“語文是學習和工作基礎?!?996年高中語文試驗綱領又說:“語文是最主要交際工具,也是最主要文化載體?!睆囊陨险f法能夠看出,語文只是被看作一個工具,他一直處于一個從屬地位,而缺乏獨立性質。第8頁語文是什么五四運動后,在白話文運動旗幟下,北洋軍閥政府于19通令全國,小學開設“國語”,側重教白話文;中學開設“國文”,教文言文。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接收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提議開始正式使用“語文”這個名稱。(李兆群《“語文”及語文課工具性探析》,1996年第12期《語文教學之友》)第9頁思想性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早期,語文教學片面強調思想性,忽略學科工具性、知識性。

1956年文學、漢語分科教學(中學),文學課突出文學性,漢語可偏重知識性;“大躍進時期”只提思想性,置語文知識、能力教育不顧;六十年代早期,又走向另一極端,只提工具性、知識性,不提思想性。第10頁人文性什么是人文性?《辭海》解釋是,“人文”指“人類社會各種文化現象。語出《易.賁》: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整天下。”“人文”,是相對“天文”而言,人文是教化天下。凡是人類各種文化都能夠用“人文”涵蓋。它包含思想性、情感性,也包容一個普遍人類自我關心,第11頁統(tǒng)一性工具性與思想性統(tǒng)一1986年綱領與1992年綱領一樣指出:“語文不但含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思想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第12頁當前觀點瀏覽(1)語文工具性是語文學科本質屬性,語文思想性、文學性、知識性是它從屬屬性。(2)語文由工具性和思想性組成基礎學科。(3)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基礎性、思想性學科。(4)語文:工具性、思想性、實踐性、綜合性。(5)語文由多重性質綜合體。工具性和思想性;知識性和技能性;語言和思維;語言和文學;藝術性和科學性;螺旋性和直線形;綜合性。(6)語文學科是一門應用廣泛性和層次、等級含糊性相結合學科。(7)語文學科時含有廣泛社會應用性、深刻移情性和全方面基礎性學科。第13頁案例剖析討論三位教師對“破釜沉舟”這個成語三種講法。有一位教師大致是這么講:“‘破釜沉舟’表示果斷意思。做事一定要果斷。不論做什么,只要是正當、應該做事,就必須抱定只許前進、不許后退,只許勝利、不許失敗決心。只有這么才能得到成功。假如前怕狼后怕虎,工作還沒有開始就準備下失敗退路,那樣一定不會成功,碰到一點困難就向后轉了。當然,前進目標必須正確。在這一點上,古人不能跟我們相提并論。因為時代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人,做事目標在今天看來很多是成問題,下定決心做好事是應該,假如果斷做壞事,那就不應該了?!钡?4頁案例分析有一位教師是另一個講法,他說:“‘釜’就是鍋,‘舟’就是船?!啤汀痢际莿釉~。‘破釜’是‘使釜破’意思,也就是把鍋砸碎;‘沉舟’是‘使舟沉’意思,也就是把船鑿沉。這么使用方法動詞叫做‘使動詞’。同是作飯家俱,古代叫‘釜’,當代叫‘鍋’;同是水上運輸工具,古代叫‘舟’,當代叫‘船’;這是古今詞匯演變。象古代叫‘冠’,當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當代叫‘鞋’,都是這種情形。曹植《七步詩》里有‘豆在釜中泣’句子,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蓑笠翁’句子,這里‘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釜’和‘舟’意思相同?!钡?5頁案例分析另一位教師講得比較簡單,話說得比較少。他這么講:“項羽渡河進攻秦國軍隊,渡河之后,把造飯鍋砸碎,把船鑿沉,斷了自己退路,以示有進無退決心,終于把秦軍打敗了。以后大家就用‘破釜沉舟’這個話表示下定最大決心,不顧任何犧牲意思?!钡?6頁點評張志公先生認為三位教師涵養(yǎng)都好,講得都對;然而,又以為第一二種情況對于學生了解與掌握都不見得有多大好處。從測驗結果看,也證實了他看法。于是,他委婉地表示:第三種講法可能好一些,話雖說得比較少,可是把知識、道理結合在一起了。接著,張志公先生敘述了“語文是一個什么工具,怎樣掌握它?”這一問題,又從理論概括上分析了三位教師講法上質差異性:第一個講法著重于講語言所表示思想,而且發(fā)揮得有點過分,不注意語言這個物質外殼本身;第二種講法,只注意了語言這個物質外殼,忘記了它所負載思想內容。以上這兩種講法從不一樣側面忽略了語文這個工具性質。第三種講法之所以比較可取,正是因為其講法大致上符合了語文這個工具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