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原文及譯文 《涼州詞》整首詩翻譯(實用4篇)_第1頁
涼州詞原文及譯文 《涼州詞》整首詩翻譯(實用4篇)_第2頁
涼州詞原文及譯文 《涼州詞》整首詩翻譯(實用4篇)_第3頁
涼州詞原文及譯文 《涼州詞》整首詩翻譯(實用4篇)_第4頁
涼州詞原文及譯文 《涼州詞》整首詩翻譯(實用4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實用4篇)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正要暢飲時,馬上琵琶也聲聲響起,仿佛催人出征。假如醉臥在沙場上,也請你不要笑話,古來出外打仗的能有幾人返回家鄉(xiāng)?注釋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diào)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大方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當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會閃閃發(fā)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欲:將要。琵琶:這里指作戰(zhàn)時用來發(fā)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鳴奏助興。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zhàn)場。君:你。征戰(zhàn):打仗。王翰的《涼州詞》是一首曾經(jīng)打動過無數(shù)熱血男兒心靈深處最柔弱局部的千古絕唱。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diào),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一句?!捌咸衙谰埔构獗保q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xiàn)出五光十色、琳瑯滿目、酒香四溢的浩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chuàng)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diào)。“欲飲琵琶馬上催”是說正在大家準備暢飲之時,樂隊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歡快的氣氛。但是這一句的最后一個“催”字卻讓后人產(chǎn)生了很多猜想,眾口不一,有人說是催出發(fā),但和后兩句似乎難以貫穿。有人解釋為:催盡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tài)?!榜R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lián)想到“出發(fā)”,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芭民R上催”,應該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詩的最末兩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表樦皟删涞脑娨鈦砜磻斒菍戵巯系臅筹嫼蛣窬?,這樣理解的話,全詩無論是在詩意還是詩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會貫穿了,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哀”。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后來更有用消沉、悲涼、感傷、反戰(zhàn)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根據(jù)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顯然是一種夸大的說法。清代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lǐng)悟?!薄病秿s傭說詩》〕這話對我們頗有啟發(fā)。之所以說“作悲傷語讀便淺”,是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zhàn)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xiàn)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嘆?;剡^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耳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臥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梢娺@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并不是什么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huán)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臥沙場”,表現(xiàn)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jié)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展現(xiàn)出的是一種沖動和向往的藝術(shù)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也有人認為全詩抒發(fā)的是反戰(zhàn)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戰(zhàn)爭以來生還者極少的悲慘事實,卻出以豪邁曠達之筆,表現(xiàn)了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情緒,這就使人透過這種貌似豪放曠達的胸懷,更加看清了軍人們心靈深處的憂傷與幻滅。王翰的《涼州詞》是一首曾經(jīng)打動過無數(shù)熱血男兒的千古絕唱,不少人以此詩來作為自己人生方向的指導。“葡萄美酒夜光杯”,在唐代這個“無人不飲酒、無人無好酒”的朝代,琳瑯滿目的美酒,鼓樂齊鳴的筵席,開篇一句便點出了這是一個豪情暢飲的歡聚氣氛,為全詩定下了興奮昂揚的感情基調(diào)。“欲飲琵琶馬上催”此句一直以來存在著兩種解讀,一種是說正在大家準備暢飲之時,樂隊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歡快的氣氛。意在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此時作戰(zhàn)的號角聲響起,意在突出沉重、悲涼、感傷的氣氛?!白砼P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喝醉睡躺在沙場上,朋友您別取笑我。自古以來出征打仗有幾個人能平安歸故土呢?清代詩人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lǐng)悟?!薄病秿s傭說詩》〕“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生活難免失意,但永遠別失去骨子里那份瀟灑。就像電影《美麗人生》那樣,就算在最困難最絕望的日子里,就算岌岌可危,死亡近在眼前,也可以用勇氣與智慧去照亮你想照亮的人,成為你想成為的自己。王翰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邊塞詩人。與王昌齡同時期,王翰這樣一個有才氣的詩人,其集不傳。其詩載于《全唐詩》的,僅有14首。登進士第,舉直言極諫,調(diào)昌樂尉。復舉超拔群類,召為秘書正字。擢通事舍人、駕部員外。出為汝州長史,改仙州別駕。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巧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zhàn)士們個個豪情滿懷。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zhàn)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尸,沒有準備活著回來。已是暮春時節(jié),要在故土,此時一定是萬紫千紅的盛花期已過、枝繁葉茂、果實初長之時,而鳥兒也一定筑起香巢,爭相覓食育雛了吧??墒侨馊匀皇谴箫L凜冽、塵沙滿天,冷酷嚴寒。戰(zhàn)士們在夜里聽著凄涼的胡笳曲《折楊柳》,勾起了對故土的美妙回憶。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這里指華貴而精巧的酒杯。欲:將要。琵琶:這里指作戰(zhàn)時用來發(fā)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鳴奏助興。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zhàn)場。君:你。征戰(zhàn):打仗。秦中:指今陜西中部平原地區(qū)。闌:盡。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種類似笛子的樂器,其聲悲涼。折楊柳:樂府曲辭,屬《橫吹曲》,多描寫傷春和別離之意。意氣:情意。一作“氣盡”。長安:這里代指故土。其一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diào),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xiàn)出五光十色、琳瑯滿目、酒香四溢的浩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chuàng)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diào)。第二句開頭的“欲飲”二字,渲染出這美酒佳肴盛宴的非凡的誘人魅力,表現(xiàn)出將士們那種豪爽開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時,樂隊奏起了琵琶,酒宴開場了,那急促歡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使已經(jīng)熱烈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這句詩改變了七字句慣用的音節(jié),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強了它的感染力。這里的“催字”,有人說是催出發(fā),和下文似乎難以貫穿。有人解釋為:催盡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tài)?!榜R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lián)想到“出發(fā)”,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芭民R上催”,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哀”。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后來更有用消沉、悲涼、感傷、反戰(zhàn)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根據(jù)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肮艁碚鲬?zhàn)幾人回”,顯然是一種夸大的說法。清代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lǐng)悟。”〔《峴傭說詩》〕之所以說“作悲傷語讀便淺”,是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zhàn)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xiàn)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嘆?;剡^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耳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臥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并不是什么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huán)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白砼P沙場”,表現(xiàn)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jié)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展現(xiàn)出的是一種沖動和向往的藝術(shù)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也有人認為全詩抒發(fā)的是反戰(zhàn)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戰(zhàn)爭以來生還者極少的悲慘事實,卻出以豪邁曠達之筆,表現(xiàn)了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情緒,這就使人透過這種貌似豪放曠達的胸懷,更加看清了軍人們心靈深處的憂傷與幻滅。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三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黃河好似從白云間奔流而來,玉門關(guān)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fā)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guān)外。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似與白云連在一起;玉門關(guān)孤零零地屹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抱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guān)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1、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2、原題二首,此其一,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并引《樂苑》云:“《涼州》,宮調(diào)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3、遠上;遠遠向西望去?!斑h”一作“直”。4、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頭。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6、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約等于2。3m或2。6m〕。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屬于一種樂器。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对姟ば⊙拧げ赊薄罚骸拔粑彝樱瑮盍酪?。”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度:吹到過。不度:吹不到10、玉門關(guān):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guān)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11、何須:何必。何須怨:何必抱怨。12楊柳:楊樹的柳條,又指的是《楊柳曲》。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xiāng)情。寫得蒼涼大方,悲而不失其壯,雖竭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diào),充分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首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向西望去,好似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huán)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宏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zhèn)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中突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diào)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紀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备柚刑岬搅诵腥伺R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于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親密的聯(lián)絡。如今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diào)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diào)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diào)呢?要知道,玉門關(guān)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三、四兩行,明代的楊慎認為其含有挖苦之意,其所著《升庵詩話》中言:“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弊髡邔懩抢餂]有春風,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華帝都的最高統(tǒng)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guān)戍守邊境的士兵于不顧。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tǒng),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詳細這兩句的解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guān)外,關(guān)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怨”它又有何用?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四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正要暢飲時,馬上琵琶也聲聲響起,仿佛催人出征。假如醉臥在沙場上,也請你不要笑話,古來出外打仗的能有幾人返回家鄉(xiāng)?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diào)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大方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當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會閃閃發(fā)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欲:將要。琵琶:這里指作戰(zhàn)時用來發(fā)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鳴奏助興。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zhàn)場。君:你。征戰(zhàn):打仗。涼州在今甘肅武威,唐時屬隴右道,音樂多雜有西域龜茲〔今庫車一帶〕諸國的胡音。唐隴右經(jīng)略使郭知運在開元年間,把涼州曲譜進獻給玄宗后,迅即流行,頗有詩人依譜創(chuàng)作《涼州歌》、《涼州詞》者,以抒寫邊塞風情。這表達了唐人以毫不介懷的態(tài)度,對外來文化進展吸收、消化和創(chuàng)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國風范。葡萄自漢朝由西域傳入中原,但用來釀酒的風氣到唐朝還是以西域為盛。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著胡地情調(diào)的馬背上琵琶彈奏來助興,幾個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襯,就把邊地軍營的開懷痛飲,渲染得華艷不俗,神采動人,而又淋漓盡致了。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場上,你也莫要取笑啊——這既是微帶醉意的話,又是帶有沉痛、卻能放達的生命體驗的話。你看古來征戰(zhàn)有幾人生還呢?既然生命是從戰(zhàn)場上揀回來的,就不妨看得開一點,活得瀟灑一點,讓它在美酒、奇杯和胡樂中,實現(xiàn)自己悲壯的輝煌好了。面對茫茫沙場和胡風酒筵,此詩對戰(zhàn)爭與娛樂、生與死的體驗,也帶有幾分唐人的豪華感和豪放感。--楊義邊地荒寒艱辛的環(huán)境,緊張動亂的征戍生活,使得邊塞將士很難得到一次歡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興奮的情緒,那開懷痛飲、一醉方休的場面,是不難想象的。這首詩正是這種生活和感情的寫照。詩中的酒,是西域盛產(chǎn)的葡萄美酒;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稱“夜光杯”;樂器那么是胡人用的琵琶;還有“沙場”、“征戰(zhàn)”等等詞語。這一切都表現(xiàn)出一種濃郁的邊地色彩和軍營生活的風味。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diào),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xiàn)出五光十色、琳瑯滿目、酒香四溢的浩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chuàng)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diào)。第二句開頭的“欲飲”二字,渲染出這美酒佳肴盛宴的非凡的誘人魅力,表現(xiàn)出將士們那種豪爽開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時,樂隊奏起了琵琶,酒宴開場了,那急促歡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使已經(jīng)熱烈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這句詩改變了七字句慣用的音節(jié),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強了它的感染力。這里的“催字”,有人說是催出發(fā),和下文似乎難以貫穿。有人解釋為:催盡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tài)。“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lián)想到“出發(fā)”,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芭民R上催”,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哀”。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后來更有用消沉、悲涼、感傷、反戰(zhàn)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根據(jù)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肮艁碚鲬?zhàn)幾人回”,顯然是一種夸大的說法。清代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lǐng)悟。”〔《峴傭說詩》〕這話對我們頗有啟發(fā)。為什么“作悲傷語讀便淺”呢?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zhàn)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xiàn)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嘆。讓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吧:耳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臥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我們不是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嗎?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并不是什么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huán)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白砼P沙場”,表現(xiàn)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jié)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給人的是一種沖動和向往的藝術(shù)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五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zhàn)血流。蕃:吐蕃。沙州:治所在今敦煌。蕃:吐蕃。沙州:治所在今敦煌。這首《涼州詞》與其說它有一定的藝術(shù)價值,莫不如說更具有史料價值。從詩中“沙州”、“涼州”等地名可以推斷,反映的是中唐河湟〔今青?!骋粠У膽?zhàn)事。此地本是吐谷渾領(lǐng)地,后來因鬧內(nèi)哄,國王被部下殺死,唐朝一度降服了那里的軍隊。但兇悍的吐蕃不斷侵擾,經(jīng)過多年的戰(zhàn)爭,便把這片土地爭奪過去。公元851年一天的夜里,沙州的節(jié)度使〔又稱都護〕張義潮乘吐蕃的內(nèi)亂,率領(lǐng)當?shù)氐霓矠樘瞥剡叺纳贁?shù)民族士兵〕一舉奪取了涼州,收回了被吐蕃占領(lǐng)的屬地,這便是詩中頭兩句:“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第三句的“黃河九曲今歸漢”,頗有自豪的味道,流過九十九道彎的、綿延數(shù)千里的黃河終于又回到唐朝〔唐代詩人多以“漢”代“唐”〕,可是第四句便轉(zhuǎn)出了悲涼:“塞外縱橫戰(zhàn)血流!”戰(zhàn)亂并沒有因這次軍事上的成功而終止,人民仍然在____。這句是指吐蕃內(nèi)部的紛爭,論恐熱發(fā)動叛亂長達二十余年,據(jù)《通鑒》所載:“所過殘滅,尸相枕籍”,“殺其壯丁……焚其室廬,五千里間,赤地殆盡。”由此看來,詩人為祖國軍隊收復失地而產(chǎn)生的喜悅之情,又為吐蕃人民深受內(nèi)亂之苦而沖淡。這悲喜情感的起伏,使這首小詩的主題從愛國的層次上升到人道的領(lǐng)域。詩人是愛國的,但他更呼吁把和平和安寧還給各族人民!這首詩,是反映張義潮收復涼州、吐蕃內(nèi)亂史實的唯一的一篇作品。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六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精致的酒杯中斟滿殷紅的葡萄美酒,將要開懷暢飲之時,突然,琵琶聲馬上傳來催人出征的消息。假如醉倒在沙場上,請你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征戰(zhàn)的人有幾個是活著回來的?①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diào)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大方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②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區(qū)的特產(chǎn)。這里指精巧的酒杯。③欲:將要。④琵琶:這里指作戰(zhàn)時用來發(fā)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⑤催:催人出征。⑥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zhàn)場。⑦君:你。⑧征戰(zhàn):打仗。唐人七絕多是樂府歌詞,涼州詞即其中之一。它是按涼州(今甘肅省河西、隴右一帶)地方樂調(diào)歌唱的?!缎绿茣分尽氛f:“天寶間樂調(diào),皆以邊地為名,假設涼州、伊州、甘州之類?!边@首詩地方色彩極濃。從標題看,涼州屬西北邊地;從內(nèi)容看,葡萄酒是當時西域特產(chǎn),夜光杯是西域所進,琵琶更是西域所產(chǎn)。這些無一不與西北邊塞風情相關(guān)。這首七絕正是一首優(yōu)美的邊塞詩。邊塞詩,假設以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為標準。可劃分為歌頌戰(zhàn)爭與暴露戰(zhàn)爭兩類。本詩所寫戰(zhàn)爭的性質(zhì)和背景已無可考,但從詩人感情的脈搏來體會,這無疑是一首反戰(zhàn)的詩歌。不過它不正面描寫戰(zhàn)爭,卻通過戰(zhàn)前飲酒這件事來表達將士厭戰(zhàn)的悲哀情緒,用筆非常隱蔽曲折。首句設色艷麗,成心夸示飲宴之美:在晶瑩透亮閃閃發(fā)光的杯子里斟滿了葡萄美酒,戰(zhàn)士們聚在一起準備痛飲了。寫到這里,突然來一頓挫:“欲飲”而無奈“琵琶馬上催”。這個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轉(zhuǎn)折。馬上的樂隊彈起琵琶催人出發(fā),這使得將士們心情大變,由熱鬧舒適的歡飲環(huán)境一下被逼到緊張激昂的戰(zhàn)前氣氛中??磥頍o法再飲酒了!可是,“醉臥沙場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轉(zhuǎn),告訴我們:這時雖然軍令如山,卻是催者自催,飲者自飲,而且下決定決心要“醉臥”。詩人似在代將士傾訴衷腸:管他呢,雖然出發(fā)在即,我們?nèi)匀煌达?,不辭醉倒沙場,這種狂飲你們不會見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頓挫之中一筆挑起,引出了全詩最悲哀、最決絕的一句,這就是結(jié)末的“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這個詰問句,夸大地展示了戰(zhàn)爭的殘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詩歌的主題。顯然,這里所控訴的,已不止是將士們所面臨的這一次征戰(zhàn),而是“古來”即有的一切由統(tǒng)治階級為了自身利益而發(fā)動的驅(qū)使千千萬萬將士去送死的戰(zhàn)爭!全詩抒發(fā)的是反戰(zhàn)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戰(zhàn)爭以來生還者極少的悲慘事實,卻出以豪邁曠達之筆,表現(xiàn)了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情緒,這就使人透過這種貌似豪放曠達的胸懷,更加看清了軍人們心靈深處的憂傷與幻滅?!短圃妱e裁集》說此詩“故作豪放之詞,然悲感已極”??芍^深得作者用心。此詩確實流露了如當代論者所批判的消極情緒,但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殘酷環(huán)境中,戰(zhàn)士和詩人們對于無休無止的邊庭爭戰(zhàn),一般也只能產(chǎn)生這種悲哀的情緒,我們對此就不必苛求了。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七涼州詞二首·其二王翰〔唐代〕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關(guān)內(nèi)此時應該已是暮春時節(jié),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風凜冽、塵沙滿天,冷酷嚴寒。夜晚聽著凄涼的胡笳曲《折楊柳》,讓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更加濃重。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diào)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大方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秦中:指今陜西中部平原地區(qū)。闌:盡。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種類似笛子的樂器,其聲悲涼。折楊柳:樂府曲辭,屬《橫吹曲》,多描寫傷春和別離之意。意氣:情意。一作“氣盡”。長安:這里代指故土。這首一首邊塞詩,寫邊關(guān)將士夜聞笳聲而觸動思鄉(xiāng)之情。萬里別家,多年不歸,有時不免思鄉(xiāng),無論是見景還是聽聲,都容易勾起悠悠的鄉(xiāng)思?!扒刂谢B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寫戰(zhàn)士們在邊關(guān)忍受苦寒,恨春風不度,轉(zhuǎn)而思念起故土明媚、燦爛的春色、春光來?!耙孤牶照蹢盍?,教人意氣憶長安?!苯吡︿秩境隽艘环N思鄉(xiāng)的氣氛:寒冷的夜晚萬籟俱寂,而笳聲的響起更讓人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并且悲涼的笳聲吹奏的偏又是讓人傷懷別離的《折楊柳》,悠悠的笳聲在夜空回蕩,教戰(zhàn)士們的思鄉(xiāng)之意更加濃重。這首詩抓住了邊塞風光景物的一些特點,借其嚴寒春遲及胡笳聲聲來寫戰(zhàn)士們的心理活動,反映了邊關(guān)將士的生活狀況。詩風蒼涼悲壯,但并不消沉,以俠骨柔情為壯士之聲,這仍然是盛唐氣象的回響。王翰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邊塞詩人。與王昌齡同時期,王翰這樣一個有才氣的詩人,其集不傳。其詩載于《全唐詩》的,僅有14首。登進士第,舉直言極諫,調(diào)昌樂尉。復舉超拔群類,召為秘書正字。擢通事舍人、駕部員外。出為汝州長史,改仙州別駕。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八涼州詞二首·其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v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似奔流在繚繞的白云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guān)聳峙在那里,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抱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guān)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1、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2、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并引《樂苑》云:“《涼州》,宮調(diào)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3、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遠”一作“直”。4、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頭。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6、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約等于2.3m或2.6m)。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屬于一種樂器.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对姟ば⊙拧げ赊薄罚骸拔粑彝樱瑮盍酪??!北背瘶犯豆慕菣M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度:吹到過。不度:吹不到10、玉門關(guān):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guān)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11、何須:何必。何須怨:何必抱怨。12楊柳:楊樹的柳條,又指的是《楊柳曲》。據(jù)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旗亭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低。王昌齡的詩被唱了兩首,高適也有一首詩被唱到,王之渙接連落空。輪到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那么為“黃河遠上白云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說明王之渙這首詩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云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云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包S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xiàn)的是動態(tài)美。而“黃河遠上白云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遠流長的閑遠儀態(tài),表現(xiàn)的是一種靜態(tài)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xiàn)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于“畫卷”的主體局部。“黃河遠上白云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耙黄笔翘圃姂T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這里相當于“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薄弱”的意思。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戌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征夫在?!肮鲁恰弊鳛楣诺湓姼枵Z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guān)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劃征夫的心理作好了準備。詩起于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戌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轉(zhuǎn),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diào),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皸盍迸c離別有更直接的關(guān)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防止直接用曲調(diào)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fā)更多的聯(lián)想,深化詩意。玉門關(guān)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征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zhuǎn)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guān)”一語入詩也與征人離思有關(guān)。《后漢書·班超傳》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彼阅┚湔龑戇叺乜嗪?,含蓄著無限的鄉(xiāng)思離情。假如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后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擬,就會發(fā)現(xiàn),此詩雖極寫戌邊者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diào),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大方?!昂雾氃埂比植粌H見其藝術(shù)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xiāng)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wèi)國戌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diào)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九涼州詞三首唐代:張籍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古鎮(zhèn)城門白磧開,胡兵往往傍沙堆。巡邊使客行應早,欲問平安無使來。鳳林關(guān)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低飛的雁群在黃昏時分出如今邊城,蘆葦正在努力地成長。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一群駱駝滿載著貨物伴著叮的駝鈴聲緩緩前進。西去的駝隊應當還是馱運絲綢經(jīng)由這條大道遠去安西。古鎮(zhèn)城門白磧開,胡兵往往傍沙堆。古鎮(zhèn)的城門向著沙漠開敞,胡人的士兵經(jīng)常依靠著小山丘。巡邊使客行應早,欲問平安無使來。巡邏邊城的來使出行應該趁早,想要平安無事沒有使者來到。鳳林關(guān)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流經(jīng)鳳林關(guān)的河水向東流去,白草、黃榆樹已經(jīng)生長了六十年。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邊城的將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恩賜,卻沒有人知道去奪回涼州。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qì〕,應馱〔tuó〕白練到安西。磧:戈壁、沙漠。白練:白色熱絹。這里泛指絲綢。安西:地名。唐方鎮(zhèn)有安西都護,其治所在今庫車,兼轄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zhèn)。貞元六年〔790年〕,為吐蕃所陷。古鎮(zhèn)城門白磧開,胡兵往往傍沙堆。沙堆:亦作“沙塠”,沙墩,小沙丘。巡邊使客行應早,欲問平安無使來。使客:使者。鳳林關(guān)里水東流,白草黃榆〔yú〕六十秋。鳳林關(guān):在唐代隴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肅臨夏〕境內(nèi)。位于黃河南岸。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細,干熟時呈白色,為牛羊所喜食。黃榆:喬木名,樹皮黃褐色。葉,果均可食。六十秋:從吐蕃全部占領(lǐng)隴右之地至作者寫詩之時,已過去了六十年之久。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恩澤:恩惠恩賜。涼州:唐隴右道屬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代宗寶應、廣德年間淪于吐蕃之手。此地以涼州泛指隴右失地。《涼州詞》是樂府詩的名稱,本為涼州一帶的歌曲,唐代詩人多用此調(diào)作詩,描寫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戰(zhàn)事。安史之亂以后,吐蕃族趁虛大興甲兵,東下牧馬,占據(jù)了唐西北涼州〔今甘肅永昌以東、天祝以西一帶〕等幾十個州鎮(zhèn),從八世紀后期到九世紀中葉長達半個多世紀。詩人目睹這一現(xiàn)實,感慨萬千,寫了《涼州詞三首》,從邊城的荒涼、邊塞的侵擾、邊將的____三個方面,再現(xiàn)了邊城慘淡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邊事的深切憂患。其一:第一首詩描寫邊城的荒涼蕭瑟。前兩句寫俯仰所見的景象。“邊城暮雨雁飛低”,仰望邊城上空,陰雨覆蓋,一群大雁低低飛過。詩人為何不寫邊城晴朗的天空,卻選擇陰沉昏暗的雨景,因為此時詩人無心欣賞邊塞的風光,只是借景托情,以哀景暗示邊城人民在胡兵侵擾下不得安寧的生活。為增強哀景的氣氛,作者又將這暮雨雁飛的景置于特定的時節(jié)里。邊城的陰沉悲涼,假設是霜秋寒冬,那是自然物候;而這時既不是霜秋,也不是寒冬,卻是萬物爭榮的春天?!疤J筍初生漸欲齊”,俯視邊城原野,蘆葦吐芽,如筍破土,競相生長。這句已點明寒氣消盡,在風和日暖的仲春時節(jié),邊城仍然暮雨連綿,凄涼冷清,很容易啟人聯(lián)想那年年歲歲的四季悲涼了。這兩句寫景極富特色。俯仰所見,在廣闊的空間位置中展現(xiàn)了邊城的陰沉;暮雨、蘆筍,上下映照,鮮明地襯托出美妙時節(jié)里的悲涼風光,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后兩句敘事。在這哀景之下,邊城的悲事一定很多,而絕句又不可能作多層面的鋪敘,詩人便抓住發(fā)生在“絲綢之路”上最典型的事件:“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边@句中的“磧〔qì〕”,是沙漠;“安西”,唐西北重鎮(zhèn),此時已被吐蕃占據(jù)。眺望邊城原野,罕見人跡,只聽見一串串的駝鈴聲消失在遙遠的沙漠中,這“遙過”的鈴聲勾起了作者的遙思:往日繁榮的“絲綢之路”,在這溫暖的春天里,運載絲綢的商隊應當是絡繹不絕,路過西安,通向西域;然而如今安西被占,絲綢之路受阻,無數(shù)的白練絲綢不再運往西域交易,“應馱”非正馱,用來意味深長。詩人多么盼望收復邊鎮(zhèn),恢復往日的繁榮??!“應馱”這點晴之筆,正有力地表達了詩人這種強烈的愿望,從而點明了此詩的主題。這首絕句,寫景敘事,遠近交織,虛實相生,給讀者的聯(lián)想是豐富的。一、二兩句實寫目見的近景,以荒涼蕭瑟的氣氛有力地暗示出邊城的搔亂不安、緊張恐懼,這是寓虛于實;三、四兩句虛寫耳聞的遠景,從鈴聲的“遙過”,寫到應馱安西的'“遙思”,以虛出實,在絲綢之路上,掠奪代替了貿(mào)易,蕭條取代了繁榮,這雖是出于詩人的遙想,但已深深地浸透到讀者想象的藝術(shù)空間。其三:白居易在《西涼伎》中寫道:“涼州陷來四十年,河隴侵將七千里。平時安西萬里疆,今日邊防在鳳翔。緣邊空屯十萬卒,飽食溫衣閑過日。遺民腸斷在涼州,將卒相看無意收?!痹〉摹段鳑黾俊芬舱f:“一朝燕賊亂中國,河湟忽盡空遺丘。連城邊將但高會,每說此曲能不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涼州陷落未收的原因,是守邊將領(lǐng)的________。張籍的第三首詩正是表達這個思想主題,而詩的風格迥然有別?!傍P林關(guān)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边@兩句寫景,點明邊城被吐蕃占領(lǐng)的時間之久,以及景象的荒涼蕭瑟?!傍P林關(guān)”,在今甘肅臨夏市西北。安史之亂前,唐朝同吐蕃的交界處在鳳林關(guān)以西,隨著邊城四鎮(zhèn)的失守,鳳林關(guān)亦已陷落。在吐蕃異族野蠻掠奪、橫暴奴役下,鳳林關(guān)內(nèi),土地荒蕪,無人耕種,歲歲年年只見寒水東流,白草叢生,黃榆遍地,一片蕭條。這里,詩人既用“白草黃榆”從空間廣度來寫鳳林關(guān)的荒涼,又用詳細數(shù)字“六十秋”從時間深度來突出鳳林關(guān)災難的深重?!傲铩边@不是夸大而是寫實,從公元762年〔唐代宗初年〕四鎮(zhèn)失陷,到詩人公元824年寫這首詩時,已是六十年還未收復。國土失陷如此之久,邊民災難如此之深,為什么沒有收復?原因在哪里?由此詩人發(fā)出了深沉的感慨、憤激的譴責?!斑厡⒔猿兄鞫鳚?,無人解道取涼州?!鼻熬鋵戇厡⒇熑蔚闹卮??!敖猿兄鞫鳚伞?,說明了邊將肩負著朝廷的重命、享受著國家的厚祿、擔負著人民的重望,守衛(wèi)邊境、收復失地是他們的天職。然而六十年來失地仍在吐蕃的鐵蹄下,這不是國政內(nèi)虛、邊力缺乏。后一句直指原因:守邊的將領(lǐng)無人提起收復涼州。邊將享受著國家優(yōu)厚的待遇,卻不去盡職守邊、收復失地,可見其飽食終日、________。這兩句一揚一抑,比照鮮明,有力地譴責了邊將忘恩負義,長期瀆職,實在令人可憎可恨,可悲可嘆。此詩的主旨落在最后一句,詩人不是從正面圍繞主題來表達,而是從側(cè)面落筆,這是此詩的一個顯著特色。一、二兩句從空間和時間描寫邊城深重的災難,看來似乎是控訴吐蕃的侵占罪惡,而聯(lián)絡最后一句“無人解道取涼州”來看,詩人的用意是在用現(xiàn)實來譴責邊將,正是他們的瀆職而帶來的長期失陷,邊將已成了歷史的罪人。第三句以鮮明的對照,嚴正譴責邊將無才無德,面對失去的山河熟視無睹。這一景一情,從側(cè)面有力地突現(xiàn)了卒句主旨的表達,義正辭嚴,酣暢淋漓。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十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黃河好似從白云間奔流而來,玉門關(guān)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抱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guān)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回暑I(lǐng)袖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jīng)屢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后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但如今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只好無功而返。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頭?!昂印币蛔鳌吧场保斑h”一作“直”。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于七尺或八尺〔約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何須:何必。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春風:某種溫暖關(guān)心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度:吹到過。玉門關(guān):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guān)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單于:古代對匈奴君長的稱呼,此指突厥領(lǐng)袖。拂云堆:祠廟名,在今內(nèi)蒙古五原。來:語助詞,無義。詩人初到?jīng)鲋?,面對黃河、邊城的遼闊景象,又耳聽著《折楊柳》曲,有感而發(fā),寫成了這首表現(xiàn)戍守邊疆的士兵思念家鄉(xiāng)情懷的詩作。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云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像一條絲帶迤邐飛上云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黃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xiàn)的是動態(tài)美。而“黃河遠上白云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遠流長的閑遠儀態(tài),表現(xiàn)的是一種靜態(tài)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xiàn)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于“畫卷”的主體局部?!包S河遠上白云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耙黄笔翘圃姂T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這里相當于“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薄弱”的意思。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戌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征夫在?!肮鲁恰弊鳛楣诺湓姼枵Z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guān)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畫征夫的心理作好了準備?!扒嫉押雾氃箺盍?,在這樣蒼涼的環(huán)境背景下,突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diào)恰好又是《折楊柳》,這不禁勾起戍邊士兵們的思鄉(xiāng)之愁。因為“柳”和“留”諧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別離的時候折柳相贈表示紀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本吞岬搅诵腥伺R別時折柳。這種折柳送別風氣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們聽著哀怨的曲子,內(nèi)心非常惆悵,詩人也不知道該如何撫慰戍邊的士兵,只能說,羌笛何必總是吹奏那首哀傷的《折楊柳》曲呢?春風本來就吹不到玉門關(guān)里的。既然沒有春風又哪里有楊柳來折呢?這句話含有一股怨氣,但是又含無可奈何語氣,雖然鄉(xiāng)愁難耐,但是戍守邊防的責任更為重大啊。一個“何須怨”看似寬慰,但是,也曲折表達了那種抱怨,使整首詩的意韻變得更為深遠。這里的春風也暗指皇帝,因為皇帝的關(guān)心到達不了這里,所以,玉門關(guān)外士兵處境如此的孤危和惡劣。詩人委婉地表達了對皇帝不顧及戍守玉門關(guān)邊塞士兵的生死,不能體恤邊塞士兵的抱怨之情。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筆調(diào)蒼涼悲壯,雖寫滿抱怨但卻并不消極頹廢,表現(xiàn)了盛唐時期人們寬廣豁達的胸襟。詩文中比照手法的運用使詩意的表現(xiàn)更有張力。用語委婉準確,表達思想感情恰到好處。這首詩反映了唐朝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之間的關(guān)系,詩中牽涉到唐?玄宗?對待突厥問題的一些歷史事件。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突厥領(lǐng)袖小殺曾乞與玄宗為子,玄宗許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賜而不許和親。后小殺問唐使袁振,袁振說:“可汗既與皇帝為子,父子豈合為婚姻?”后小殺遣其大臣頡利發(fā)入朝奉獻,頡利發(fā)與玄宗射獵,時有兔起于御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發(fā)獲之。頡利發(fā)下馬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絕,人間無也?!焙髞硇跒槠湓O宴,厚賜而遣之,最終不許和親。詩中的后兩句通過突厥領(lǐng)袖心理活動的微妙變化贊頌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說明其威勢足以震懾周邊少數(shù)民族,對于他們的無理要求堅決按原那么辦事,決不肯對之妥協(xié)以求茍安。這首詩,從側(cè)面贊頌了唐朝在處理少數(shù)____上的有理有節(jié),借突厥領(lǐng)袖求和親的絕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強大,充滿了民族自豪感。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十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詩人初到?jīng)鲋?,面對黃河、邊城的遼闊景象,又耳聽著《折楊柳》曲,有感而發(fā),寫成了這首表現(xiàn)戍守邊疆的士兵思念家鄉(xiāng)情懷的詩作。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云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像一條絲帶迤邐飛上云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包S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xiàn)的是動態(tài)美。而“黃河遠上白云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遠流長的閑遠儀態(tài),表現(xiàn)的是一種靜態(tài)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xiàn)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于“畫卷”的主體局部。“黃河遠上白云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耙黄笔翘圃姂T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這里相當于“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薄弱”的意思。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戌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征夫在。“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語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guān)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畫征夫的心理作好了準備?!扒嫉押雾氃箺盍保谶@樣蒼涼的環(huán)境背景下,突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diào)恰好又是《折楊柳》,這不禁勾起戍邊士兵們的思鄉(xiāng)之愁。因為“柳”和“留”諧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別離的時候折柳相贈表示紀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本吞岬搅诵腥伺R別時折柳。這種折柳送別風氣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們聽著哀怨的曲子,內(nèi)心非常惆悵,詩人也不知道該如何撫慰戍邊的士兵,只能說,羌笛何必總是吹奏那首哀傷的《折楊柳》曲呢?春風本來就吹不到玉門關(guān)里的。既然沒有春風又哪里有楊柳來折呢?這句話含有一股怨氣,但是又含無可奈何語氣,雖然鄉(xiāng)愁難耐,但是戍守邊防的責任更為重大啊。一個“何須怨”看似寬慰,但是,也曲折表達了那種抱怨,使整首詩的意韻變得更為深遠。這里的春風也暗指皇帝,因為皇帝的關(guān)心到達不了這里,所以,玉門關(guān)外士兵處境如此的孤危和惡劣。詩人委婉地表達了對皇帝不顧及戍守玉門關(guān)邊塞士兵的生死,不能體恤邊塞士兵的抱怨之情。本首詩調(diào)蒼涼悲壯,雖寫滿抱怨但卻并不消極頹廢,表現(xiàn)了盛唐時期人們寬廣豁達的胸襟。詩文中比照手法的運用使詩意的表現(xiàn)更有張力。用語委婉準確,表達思想感情恰到好處。黃河好似從白云間奔流而來,玉門關(guān)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抱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guān)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鲋菰~: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并引《樂苑》云:“《涼州》,宮調(diào)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遠上;遠遠向西望去?!斑h”一作“直”。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頭。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約等于2.3m或2.6m)。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屬于一種樂器。何須:何必。何須怨:何必抱怨。楊柳:楊樹的柳條,又指的是《楊柳曲》。度:吹到過。不度:吹不到玉門關(guān):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guān)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xiāng)情。寫得蒼涼大方,悲而不失其壯,雖竭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diào),充分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首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向西望去,好似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huán)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宏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zhèn)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中突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diào)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傲迸c“留”諧音,贈柳表示紀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备柚刑岬搅诵腥伺R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于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親密的聯(lián)絡。如今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diào)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diào)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diào)呢?要知道,玉門關(guān)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三、四兩行,明代的楊慎認為其含有挖苦之意,其所著《升庵詩話》中言:“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弊髡邔懩抢餂]有春風,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華帝都的最高統(tǒng)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guān)戍守邊境的士兵于不顧。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tǒng),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詳細這兩句的解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guān)外,關(guān)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怨”它又有何用?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十二涼州詞朝代: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王翰的《涼州詞》是一首曾經(jīng)打動過無數(shù)熱血男兒心靈深處最柔弱局部的千古絕唱。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diào),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一句?!捌咸衙谰埔构獗保q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xiàn)出五光十色、琳瑯滿目、酒香四溢的浩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chuàng)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diào)?!坝嬇民R上催”是說正在大家準備暢飲之時,樂隊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歡快的氣氛。但是這一句的最后一個“催”字卻讓后人產(chǎn)生了很多猜想,眾口不一,有人說是催出發(fā),但和后兩句似乎難以貫穿。有人解釋為:催盡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tài)?!榜R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lián)想到“出發(fā)”,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應該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詩的最末兩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表樦皟删涞脑娨鈦砜磻斒菍戵巯系臅筹嫼蛣窬疲@樣理解的話,全詩無論是在詩意還是詩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會貫穿了,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哀”。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后來更有用消沉、悲涼、感傷、反戰(zhàn)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根據(jù)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肮艁碚鲬?zhàn)幾人回”,顯然是一種夸大的說法。清代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lǐng)悟?!薄病秿s傭說詩》〕這話對我們頗有啟發(fā)。之所以說“作悲傷語讀便淺”,是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zhàn)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xiàn)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嘆?;剡^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耳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臥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梢娺@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并不是什么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huán)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白砼P沙場”,表現(xiàn)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jié)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展現(xiàn)出的是一種沖動和向往的藝術(shù)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也有人認為全詩抒發(fā)的是反戰(zhàn)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戰(zhàn)爭以來生還者極少的悲慘事實,卻出以豪邁曠達之筆,表現(xiàn)了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情緒,這就使人透過這種貌似豪放曠達的胸懷,更加看清了軍人們心靈深處的憂傷與幻滅。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正要暢飲時,馬上琵琶也聲聲響起,仿佛催人出征。假如醉臥在沙場上,也請你不要笑話,古來出外打仗的能有幾人返回家鄉(xiāng)?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diào)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大方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當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會閃閃發(fā)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欲:將要。琵琶:這里指作戰(zhàn)時用來發(fā)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鳴奏助興。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zhàn)場。君:你。征戰(zhàn):打仗。七言絕句《涼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弊髡咄鹾玻肿佑?,唐時并州晉陽人。對于此詩,《唐詩三百首》編者“蘅塘退士”孫洙的批語是:“作曠達語,倍覺悲哀?!睂O洙不愧知音之士,八個字批語,準確道出了此詩意蘊。這首詩不僅意蘊深遠,邊塞風光也如在眼前,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音樂高度興旺的李唐王朝,不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且詩中有樂,樂中有詩。假如熟悉唐朝音樂,就會明白,“欲飲琵琶馬上催”,是指“琵琶”、“馬上”兩種不同樂調(diào)。詩中“馬上”,是“馬上樂”之略。所謂“馬上樂”,是“鼓角橫吹”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