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華師大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上學期1.3 幾種常見的力(第2課時)_第1頁
【解析】華師大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上學期1.3 幾種常見的力(第2課時)_第2頁
【解析】華師大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上學期1.3 幾種常見的力(第2課時)_第3頁
【解析】華師大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上學期1.3 幾種常見的力(第2課時)_第4頁
【解析】華師大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上學期1.3 幾種常見的力(第2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解析】華師大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上學期1.3幾種常見的力(第2課時)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華師大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上學期1.3幾種常見的力(第2課時)

一、夯實基礎

1.關于彈力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只有彈簧、橡皮筋才能產(chǎn)生彈力

B.彈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C.只有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時,才能產(chǎn)生彈力

D.兩個物體不接觸也能產(chǎn)生彈力

2.同學們在操場上進行爬桿比賽,使他們能夠上升的力是()

A.重力B.壓力C.摩擦力D.拉力

3.假如沒有摩擦,下列現(xiàn)象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A.地面上滾動的球、行駛的車輛很難停下來

B.寫字時手拿不住筆

C.人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飛

D.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將火車沿鐵軌推動

4.關于形變,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發(fā)生形變,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物體發(fā)生的形變只有彈性形變

C.用力壓在桌子上,桌子是堅硬物體,不會發(fā)生形變

D.橡皮泥受到擠壓后,發(fā)生彈性形變

5.自行車剎車時,手捏車閘越緊,自行車就停得越快,這是因為()

A.增大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B.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

C.增大了車輪與閘皮間的接觸面積

D.增大了壓力

6.下列結果中,不是由彈力產(chǎn)生的是()

A.撐竿跳高運動員跳起并躍過橫桿

B.手中的石塊釋放后自由下落

C.玩具手槍用彈簧將“子彈”射出去

D.“蹦極”運動中落到低處的人被繩拉起

7.下列幾種現(xiàn)象中,屬于有害摩擦的是()

A.刷牙時,牙刷與牙齒之間的摩擦

B.“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升空時,飛船與空氣的摩擦

C.自行車剎車時,剎車皮與輪圈之間的摩擦

D.手拿物體時,手與物體之間的摩擦

8.關于摩擦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運動的物體一定受摩擦力

B.靜止的物體之間沒有摩擦力

C.摩擦力是阻礙物體運動的力

D.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同

9.如圖所示,一物體沿粗糙的斜面向下滑動。關于物體的受力狀況,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物體只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B.物體只受到重力和彈力的作用

C.物體同時受到重力、彈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D.物體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10.下列做法屬于減小摩擦的是()

A.冬天,在結冰的馬路上撒一些細沙以方便路人的行走

B.在生銹的自行車車軸上滴一些油,騎車就會感覺輕松一些

C.當汽車后輪陷入泥坑打滑時,司機會就近尋找石塊等物墊在車輪下

D.體操運動員進行雙杠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以防止人從杠上跌落

11.關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木塊的接觸面積越大,滑動摩擦力就越大

B.在同一個接觸面上滑動時,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隨壓力的增大而增大

C.兩木塊相對滑動得越快,滑動摩擦力就越大

D.只要接觸面粗糙,兩木塊間就存在著滑動摩擦力

12.教室的門關不緊,常被風吹開。小明在門與門框之間塞入硬紙片后,門就不易被風吹開了。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A.門被風吹開是因為門沒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門沒被吹開是因為風吹門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紙片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

D.塞入硬紙片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

二、能力提升

13.如圖所示,木塊下面是一長木板,小明將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木塊A,實驗時拉著長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即可測出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計彈簧測力計的自重,在木板運動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A受到的是靜摩擦力

B.木塊A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

C.拉動速度變大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

D.木塊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14.在研究摩擦力時,小明同學用一塊各側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塊,在同一水平桌面上進行了三次實驗。如圖所示,當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三次示數(shù)F1、F2、F3的大小關系為()

A.F1<F2=F3B.F1>F2>F3C.F2>F1>F3D.F1=F2>F3

15.如圖所示是同一木塊先后兩次在同一水平面上運動時在相等時間內連續(xù)拍攝的“頻閃”照片。第2次木塊從A點運動到B點的距離是cm;由圖可知,兩次實驗中木塊的速度,木塊所受拉力的大小(均選填“相等”或“不相等”)。

16.同學們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

猜想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猜想三: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三個猜想,同學們在水平臺上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其中甲、乙接觸面都為相同木板,丙接觸面為毛巾),請你補全下列實驗過程:

(1)實驗過程中,在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拉動彈簧測力計。

(2)通過對比甲、乙兩圖,可知猜想是正確的,其結論是:。

(3)通過比較甲、丙兩圖得出“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的結論,這是(選填“正確”或“錯誤”)的,因為。

(4)要想驗證猜想三是否正確,在控制其他變量不變的基礎上,需要改變。

17.如圖所示,為研究滑動摩擦力Ff大小與接觸面受到壓力FN大小的關系,在重為17N的木塊上每次增加重為1N的砝碼,分別用水平拉力F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如下:

木塊對水平面壓力FN/N1718192021

水平拉力F/N5.15.45.76.0?

(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滑動摩擦力Ff大小與接觸面受到壓力FN大小的關系式為。

(2)根據(jù)關系式可知,表格中“?”處的水平拉力應為N。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彈力

【解析】【分析】(1)發(fā)生形變的物體要恢復原狀對與它直接接觸的物體要施加力的作用,這個力就是彈力。(2)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①物體直接接觸;②物體發(fā)生形變。(3)彈力的大小與物體本身的性質及物體的形變量有關.本題考查了彈力的概念、彈力的產(chǎn)生條件、彈力的判斷,是一道基礎題,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是解題的關鍵。

【解答】A、只要直接接觸且發(fā)生形變的物體間都會產(chǎn)生彈力作用,產(chǎn)生彈力的物體并不只局限于彈簧、橡皮筋等物體,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彈力的方向與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的情況有關,其方向不一定豎直向下,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發(fā)生彈性形變是物體產(chǎn)生彈力的首要條件,該選項說法正確;

D、產(chǎn)生彈力的兩個物體必須相互接觸,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答案為:C

2.【答案】C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根據(jù)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判斷。

【解答】當同學們向上爬桿時,雙手向下用力,根據(jù)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可知,桿子會對雙手施加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摩擦力,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3.【答案】C

【知識點】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摩擦既可以阻礙物體運動,也可以為物體提供向前運動的動力,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A.如果沒有摩擦力,那么地面上滾動的球、行駛的車輛就不能減速,很難停下來,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如果沒有摩擦力,那么寫字時手拿不住筆,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如果沒有摩擦力,那么人在地面上就無法前進,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如果沒有摩擦力,那么用吹灰之力就可以輕松的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例如將火車沿鐵軌推動,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4.【答案】A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彈力

【解析】【分析】(1)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分析;

(2)形變可以分為彈性形變和塑性形變;

(3)物體受到力的時候肯定會發(fā)生形變,只是形變的程度大小不同;

(4)物體受到外力改變形狀,撤去外力恢復形狀,這是彈性形變;如果不能恢復原來的形狀,就是塑性形變。

【解答】A.物體發(fā)生形變,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故A正確;

B.物體發(fā)生的形變有彈性形變和塑性形變,故B錯誤;

C.用力壓在桌子上,桌子雖然堅硬,但是也會發(fā)生形變,只是程度較小,故C錯誤;

D.橡皮泥受到擠壓后不能恢復原來的形狀,發(fā)生塑性形變,故D錯誤。

故選A。

5.【答案】D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自行車剎車時,手捏車閘越緊,自行車就停得越快,這是因為增大壓力,從而增大了車輪與閘皮之間的摩擦力,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6.【答案】B

【知識點】彈力

【解析】【分析】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時產(chǎn)生的力叫彈力,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A.撐竿跳高運動員跳起并躍過橫桿,撐桿受力變形產(chǎn)生彈力,故A符合題意;

B.手中的石塊釋放后自由下落,是因為石塊受到重力作用,而不是因為石塊發(fā)生形變產(chǎn)生彈力,故B符合題意;

C.玩具手槍用彈簧將“子彈”射出去,彈簧受到擠壓形變產(chǎn)生彈力,故C不合題意;

D.“蹦極”運動中落到低處的人被繩拉起,繩子被拉長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彈力,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7.【答案】B

【知識點】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的摩擦,對人們有好處的就是有益摩擦,有害的就是有害摩擦。

【解答】A.刷牙時,牙刷與牙齒之間的摩擦,可以幫助我們將牙刷干凈,是有益摩擦,故A不合題意;

B.“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升空時,飛船與空氣的摩擦,會產(chǎn)生大量的熱,可能會燒毀飛船,是有害摩擦,故B符合題意;

C.自行車剎車時,剎車皮與輪圈之間的摩擦,可以幫助我們減小車速,是有益摩擦。故C不合題意;

D.手拿物體時,手與物體之間的摩擦,可以防止物體滑落,是有益摩擦,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8.【答案】D

【知識點】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①相互接觸;②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2)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解答】A.在太空里飛行的飛船,雖然在運動,但是它沒有與其它物體接觸,所以不受摩擦力,故A錯誤;

B.水平地面上的大卡車,受到小明的推力,雖然它沒有動,但是有運動的趨勢,因此卡車受到靜摩擦力,故B錯誤;

C.汽車車輪和地面之間的靜摩擦力是驅動汽車前進的動力來源,因此摩擦力不一定是阻礙物體運動的,故C錯誤;

D.汽車和車廂上的貨物原來都是靜止的,汽車加速時,貨物相對汽車有向后運動的趨勢,于是汽車對貨物產(chǎn)生與運動方向相同的摩擦力,從而使貨物和車一起加速,故D正確。

故選D。

9.【答案】C

【知識點】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對斜面上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一物體沿粗糙的斜面向下滑動,由于地球的吸引,因此它肯定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由于它在斜面上運動,因此它肯定受到斜面施加的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因為它對斜面有壓力,所以斜面會對它產(chǎn)生與斜面垂直且向上的支持力,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10.【答案】B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減小摩擦的方法:①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②減小壓力;③注入潤滑油;④變滑動為滾動;⑤改變接觸面等。

【解答】A:冬天,在結冰的馬路上撒一些細沙以方便路人的行走,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A錯誤;

B:在生銹的自行車車軸上滴一些油,是通過注入潤滑油的方式減小摩擦力,騎車就會感覺輕松一些,故B正確;

C:當汽車后輪陷入泥坑打滑時,司機會就近尋找石塊等物墊在車輪下,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C錯誤;

D:體操運動員進行雙杠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以防止人從杠上跌落,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D錯誤。

故選B。

11.【答案】B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

①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有關.

②產(chǎn)生摩擦力的條件是:相互接觸的兩物體,要發(fā)生或已經(jīng)發(fā)生相對運動.

【解答】

A、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無關;故A錯誤;

B、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有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兩個;當壓力增大時,摩擦力增大;故B正確;

C、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物體的運動速度無關;故C錯誤;

D、發(fā)生摩擦力的條件之一是兩物體發(fā)生或將要發(fā)生相對運動;兩木塊雖然接觸,但若沒有發(fā)生相對運動和將要相對運動,則不受摩擦力;故D錯誤;

故選B.

12.【答案】C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

(1)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在門與門框之間塞入硬紙片后,門不易吹開,根據(jù)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其實質.

【解答】

A、被風吹開是因為門的滑動摩擦力很小,很容易克服摩擦將門吹開;故A錯誤;

B、門沒被吹開,說明此時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風吹門的力等于摩擦力,故B錯誤;

CD、塞入硬紙片后,使門與門框之間的壓力增大,因此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13.【答案】D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當兩個物體相對滑動時產(chǎn)生的是滑動摩擦力,相對滾動時產(chǎn)生的是滾動摩擦力,保持靜止但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產(chǎn)生的是靜摩擦力;

(2)如果物體相對參照物的位置發(fā)生改變,那么它是運動的;否則,它是靜止的;

(3)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4)根據(jù)二力平衡的知識判斷A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解答】A.當長木板向左運動時,木塊A和長木板之間發(fā)生的是相對滑動,因此產(chǎn)生的是滑動摩擦力,故A錯誤;

B.木塊A相對地面的位置保持不變,因此是靜止的,故B錯誤;

C.木塊A對長木板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因此無論拉動速度如何變化,二者之間摩擦力的大小不變,因此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變,故C錯誤;

D.木塊A處于靜止狀態(tài),那么它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向后平衡,即二者方向相反。因為測力計的拉力向右,所以它受到的摩擦力向左,故D正確。

故選D。

14.【答案】D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首先根據(jù)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判斷F1和F2的大小,然后根據(jù)“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判斷F2與F3的大小。

【解答】木塊對桌面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因此即使改變它與桌面的接觸面積,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卻保持不變,即f1=f2;因為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所以f3f3;

三種情況下,木塊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那么它們都受到平衡力,即拉力和摩擦力相等;

因此:F1=F2>F3。

故選D。

15.【答案】1.70;不相等;相等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速度公式及其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將木塊的左邊作為基準面,分別讀出A、B兩個位置時它所對應的刻度,然后將兩個刻度相減就是木塊運動的距離;

(2)根據(jù)s=vt可知,當時間相同時,速度與路程成正比,可根據(jù)兩次實驗中路程的大小確定速度的大小。首先判斷兩次實驗中木塊的運動狀態(tài),然后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判斷拉力和摩擦力的大小關系,最后根據(jù)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判斷摩擦力的大小即可。

【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木塊的左邊在A處時對著刻度2.3cm,在B處時對著刻度4.0cm,因此這段距離的準確值為:4.0cm-2.3cm=1.7cm,估讀值為0.00cm,那么木塊移動的距離為1.70cm;

(2)將兩次實驗對照可知,在一個時間間隔內,第2次運動的距離明顯大于第1次的距離,根據(jù)s=vt可知,木塊運動的速度不相等。兩圖中,相鄰木塊間的距離都相等,說明它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即摩擦力等于拉力。由于木塊對地面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相等,那么拉力相等。

16.【答案】(1)勻速直線

(2)一;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錯誤;沒有控制壓力大小不變

(4)接觸面積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只有物體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它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才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

(2)比較甲和乙圖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找到相同的因素,并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描述結論;

(3)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時,必須控制壓力相同而改變接觸面,據(jù)此分析;

(4)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探究摩擦力與接觸面的大小的關系,必須控制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改變接觸面積大小。

【解答】(1)實驗過程中,在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勻速直線拉動彈簧測力計。

(2)通過對比甲、乙兩圖可知,二者的接觸面相同但是壓力不同,猜想一是正確的,其結論是: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通過比較甲、丙兩圖得出“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的結論,這是錯誤的,因為沒有控制壓力大小不變。

(4)要想驗證猜想三是否正確,在控制其他變量不變的基礎上,需要改變接觸面積。

17.【答案】(1)Ff=0.3FN

(2)6.3

【知識點】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表格中的拉力就是對應的摩擦力,將每組對應的壓力和拉力作比,從而找到摩擦力和壓力的數(shù)量關系式;

(2)將水平面的壓力代入上面的關系式進行計算即可。

【解答】(1)將每組數(shù)據(jù)中的水平拉力與壓力作比,比值都是0.3,因此的對滑動摩擦力Ff大小與接觸面受到的壓力FN之間的關系式為:,也就是Ff=0.3FN;

(2)將FN=21N代入Ff=0.3FN得到:Ff=0.3×21N=6.3N。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自動生成1/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華師大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上學期1.3幾種常見的力(第2課時)

一、夯實基礎

1.關于彈力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只有彈簧、橡皮筋才能產(chǎn)生彈力

B.彈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C.只有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時,才能產(chǎn)生彈力

D.兩個物體不接觸也能產(chǎn)生彈力

【答案】C

【知識點】彈力

【解析】【分析】(1)發(fā)生形變的物體要恢復原狀對與它直接接觸的物體要施加力的作用,這個力就是彈力。(2)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①物體直接接觸;②物體發(fā)生形變。(3)彈力的大小與物體本身的性質及物體的形變量有關.本題考查了彈力的概念、彈力的產(chǎn)生條件、彈力的判斷,是一道基礎題,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是解題的關鍵。

【解答】A、只要直接接觸且發(fā)生形變的物體間都會產(chǎn)生彈力作用,產(chǎn)生彈力的物體并不只局限于彈簧、橡皮筋等物體,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彈力的方向與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的情況有關,其方向不一定豎直向下,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發(fā)生彈性形變是物體產(chǎn)生彈力的首要條件,該選項說法正確;

D、產(chǎn)生彈力的兩個物體必須相互接觸,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答案為:C

2.同學們在操場上進行爬桿比賽,使他們能夠上升的力是()

A.重力B.壓力C.摩擦力D.拉力

【答案】C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根據(jù)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判斷。

【解答】當同學們向上爬桿時,雙手向下用力,根據(jù)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可知,桿子會對雙手施加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摩擦力,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3.假如沒有摩擦,下列現(xiàn)象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A.地面上滾動的球、行駛的車輛很難停下來

B.寫字時手拿不住筆

C.人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飛

D.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將火車沿鐵軌推動

【答案】C

【知識點】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摩擦既可以阻礙物體運動,也可以為物體提供向前運動的動力,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A.如果沒有摩擦力,那么地面上滾動的球、行駛的車輛就不能減速,很難停下來,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如果沒有摩擦力,那么寫字時手拿不住筆,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如果沒有摩擦力,那么人在地面上就無法前進,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如果沒有摩擦力,那么用吹灰之力就可以輕松的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例如將火車沿鐵軌推動,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4.關于形變,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發(fā)生形變,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物體發(fā)生的形變只有彈性形變

C.用力壓在桌子上,桌子是堅硬物體,不會發(fā)生形變

D.橡皮泥受到擠壓后,發(fā)生彈性形變

【答案】A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彈力

【解析】【分析】(1)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分析;

(2)形變可以分為彈性形變和塑性形變;

(3)物體受到力的時候肯定會發(fā)生形變,只是形變的程度大小不同;

(4)物體受到外力改變形狀,撤去外力恢復形狀,這是彈性形變;如果不能恢復原來的形狀,就是塑性形變。

【解答】A.物體發(fā)生形變,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故A正確;

B.物體發(fā)生的形變有彈性形變和塑性形變,故B錯誤;

C.用力壓在桌子上,桌子雖然堅硬,但是也會發(fā)生形變,只是程度較小,故C錯誤;

D.橡皮泥受到擠壓后不能恢復原來的形狀,發(fā)生塑性形變,故D錯誤。

故選A。

5.自行車剎車時,手捏車閘越緊,自行車就停得越快,這是因為()

A.增大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B.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

C.增大了車輪與閘皮間的接觸面積

D.增大了壓力

【答案】D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自行車剎車時,手捏車閘越緊,自行車就停得越快,這是因為增大壓力,從而增大了車輪與閘皮之間的摩擦力,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6.下列結果中,不是由彈力產(chǎn)生的是()

A.撐竿跳高運動員跳起并躍過橫桿

B.手中的石塊釋放后自由下落

C.玩具手槍用彈簧將“子彈”射出去

D.“蹦極”運動中落到低處的人被繩拉起

【答案】B

【知識點】彈力

【解析】【分析】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時產(chǎn)生的力叫彈力,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A.撐竿跳高運動員跳起并躍過橫桿,撐桿受力變形產(chǎn)生彈力,故A符合題意;

B.手中的石塊釋放后自由下落,是因為石塊受到重力作用,而不是因為石塊發(fā)生形變產(chǎn)生彈力,故B符合題意;

C.玩具手槍用彈簧將“子彈”射出去,彈簧受到擠壓形變產(chǎn)生彈力,故C不合題意;

D.“蹦極”運動中落到低處的人被繩拉起,繩子被拉長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彈力,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7.下列幾種現(xiàn)象中,屬于有害摩擦的是()

A.刷牙時,牙刷與牙齒之間的摩擦

B.“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升空時,飛船與空氣的摩擦

C.自行車剎車時,剎車皮與輪圈之間的摩擦

D.手拿物體時,手與物體之間的摩擦

【答案】B

【知識點】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的摩擦,對人們有好處的就是有益摩擦,有害的就是有害摩擦。

【解答】A.刷牙時,牙刷與牙齒之間的摩擦,可以幫助我們將牙刷干凈,是有益摩擦,故A不合題意;

B.“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升空時,飛船與空氣的摩擦,會產(chǎn)生大量的熱,可能會燒毀飛船,是有害摩擦,故B符合題意;

C.自行車剎車時,剎車皮與輪圈之間的摩擦,可以幫助我們減小車速,是有益摩擦。故C不合題意;

D.手拿物體時,手與物體之間的摩擦,可以防止物體滑落,是有益摩擦,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8.關于摩擦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運動的物體一定受摩擦力

B.靜止的物體之間沒有摩擦力

C.摩擦力是阻礙物體運動的力

D.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同

【答案】D

【知識點】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①相互接觸;②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2)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解答】A.在太空里飛行的飛船,雖然在運動,但是它沒有與其它物體接觸,所以不受摩擦力,故A錯誤;

B.水平地面上的大卡車,受到小明的推力,雖然它沒有動,但是有運動的趨勢,因此卡車受到靜摩擦力,故B錯誤;

C.汽車車輪和地面之間的靜摩擦力是驅動汽車前進的動力來源,因此摩擦力不一定是阻礙物體運動的,故C錯誤;

D.汽車和車廂上的貨物原來都是靜止的,汽車加速時,貨物相對汽車有向后運動的趨勢,于是汽車對貨物產(chǎn)生與運動方向相同的摩擦力,從而使貨物和車一起加速,故D正確。

故選D。

9.如圖所示,一物體沿粗糙的斜面向下滑動。關于物體的受力狀況,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物體只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B.物體只受到重力和彈力的作用

C.物體同時受到重力、彈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D.物體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答案】C

【知識點】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對斜面上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一物體沿粗糙的斜面向下滑動,由于地球的吸引,因此它肯定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由于它在斜面上運動,因此它肯定受到斜面施加的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因為它對斜面有壓力,所以斜面會對它產(chǎn)生與斜面垂直且向上的支持力,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10.下列做法屬于減小摩擦的是()

A.冬天,在結冰的馬路上撒一些細沙以方便路人的行走

B.在生銹的自行車車軸上滴一些油,騎車就會感覺輕松一些

C.當汽車后輪陷入泥坑打滑時,司機會就近尋找石塊等物墊在車輪下

D.體操運動員進行雙杠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以防止人從杠上跌落

【答案】B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減小摩擦的方法:①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②減小壓力;③注入潤滑油;④變滑動為滾動;⑤改變接觸面等。

【解答】A:冬天,在結冰的馬路上撒一些細沙以方便路人的行走,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A錯誤;

B:在生銹的自行車車軸上滴一些油,是通過注入潤滑油的方式減小摩擦力,騎車就會感覺輕松一些,故B正確;

C:當汽車后輪陷入泥坑打滑時,司機會就近尋找石塊等物墊在車輪下,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C錯誤;

D:體操運動員進行雙杠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以防止人從杠上跌落,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D錯誤。

故選B。

11.關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木塊的接觸面積越大,滑動摩擦力就越大

B.在同一個接觸面上滑動時,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隨壓力的增大而增大

C.兩木塊相對滑動得越快,滑動摩擦力就越大

D.只要接觸面粗糙,兩木塊間就存在著滑動摩擦力

【答案】B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

①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有關.

②產(chǎn)生摩擦力的條件是:相互接觸的兩物體,要發(fā)生或已經(jīng)發(fā)生相對運動.

【解答】

A、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無關;故A錯誤;

B、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有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兩個;當壓力增大時,摩擦力增大;故B正確;

C、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物體的運動速度無關;故C錯誤;

D、發(fā)生摩擦力的條件之一是兩物體發(fā)生或將要發(fā)生相對運動;兩木塊雖然接觸,但若沒有發(fā)生相對運動和將要相對運動,則不受摩擦力;故D錯誤;

故選B.

12.教室的門關不緊,常被風吹開。小明在門與門框之間塞入硬紙片后,門就不易被風吹開了。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A.門被風吹開是因為門沒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門沒被吹開是因為風吹門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紙片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

D.塞入硬紙片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

【答案】C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

(1)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在門與門框之間塞入硬紙片后,門不易吹開,根據(jù)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其實質.

【解答】

A、被風吹開是因為門的滑動摩擦力很小,很容易克服摩擦將門吹開;故A錯誤;

B、門沒被吹開,說明此時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風吹門的力等于摩擦力,故B錯誤;

CD、塞入硬紙片后,使門與門框之間的壓力增大,因此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二、能力提升

13.如圖所示,木塊下面是一長木板,小明將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木塊A,實驗時拉著長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即可測出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計彈簧測力計的自重,在木板運動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A受到的是靜摩擦力

B.木塊A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

C.拉動速度變大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

D.木塊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答案】D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當兩個物體相對滑動時產(chǎn)生的是滑動摩擦力,相對滾動時產(chǎn)生的是滾動摩擦力,保持靜止但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產(chǎn)生的是靜摩擦力;

(2)如果物體相對參照物的位置發(fā)生改變,那么它是運動的;否則,它是靜止的;

(3)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4)根據(jù)二力平衡的知識判斷A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解答】A.當長木板向左運動時,木塊A和長木板之間發(fā)生的是相對滑動,因此產(chǎn)生的是滑動摩擦力,故A錯誤;

B.木塊A相對地面的位置保持不變,因此是靜止的,故B錯誤;

C.木塊A對長木板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因此無論拉動速度如何變化,二者之間摩擦力的大小不變,因此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變,故C錯誤;

D.木塊A處于靜止狀態(tài),那么它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向后平衡,即二者方向相反。因為測力計的拉力向右,所以它受到的摩擦力向左,故D正確。

故選D。

14.在研究摩擦力時,小明同學用一塊各側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塊,在同一水平桌面上進行了三次實驗。如圖所示,當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三次示數(shù)F1、F2、F3的大小關系為()

A.F1<F2=F3B.F1>F2>F3C.F2>F1>F3D.F1=F2>F3

【答案】D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首先根據(jù)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判斷F1和F2的大小,然后根據(jù)“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判斷F2與F3的大小。

【解答】木塊對桌面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因此即使改變它與桌面的接觸面積,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卻保持不變,即f1=f2;因為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所以f3f3;

三種情況下,木塊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那么它們都受到平衡力,即拉力和摩擦力相等;

因此:F1=F2>F3。

故選D。

15.如圖所示是同一木塊先后兩次在同一水平面上運動時在相等時間內連續(xù)拍攝的“頻閃”照片。第2次木塊從A點運動到B點的距離是cm;由圖可知,兩次實驗中木塊的速度,木塊所受拉力的大小(均選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1.70;不相等;相等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速度公式及其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將木塊的左邊作為基準面,分別讀出A、B兩個位置時它所對應的刻度,然后將兩個刻度相減就是木塊運動的距離;

(2)根據(jù)s=vt可知,當時間相同時,速度與路程成正比,可根據(jù)兩次實驗中路程的大小確定速度的大小。首先判斷兩次實驗中木塊的運動狀態(tài),然后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判斷拉力和摩擦力的大小關系,最后根據(jù)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判斷摩擦力的大小即可。

【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木塊的左邊在A處時對著刻度2.3cm,在B處時對著刻度4.0cm,因此這段距離的準確值為:4.0cm-2.3cm=1.7cm,估讀值為0.00cm,那么木塊移動的距離為1.70cm;

(2)將兩次實驗對照可知,在一個時間間隔內,第2次運動的距離明顯大于第1次的距離,根據(jù)s=vt可知,木塊運動的速度不相等。兩圖中,相鄰木塊間的距離都相等,說明它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即摩擦力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