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前不同主莖葉片數(shù)晚播麥生長發(fā)育和栽培技術研究_第1頁
冬前不同主莖葉片數(shù)晚播麥生長發(fā)育和栽培技術研究_第2頁
冬前不同主莖葉片數(shù)晚播麥生長發(fā)育和栽培技術研究_第3頁
冬前不同主莖葉片數(shù)晚播麥生長發(fā)育和栽培技術研究_第4頁
冬前不同主莖葉片數(shù)晚播麥生長發(fā)育和栽培技術研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冬前不同主莖葉片數(shù)晚播麥生長發(fā)育和栽培技術研究

冬季前的主要莖有4片葉子和1個以上的小麥,被稱為晚生小麥和晚收獲小麥。關于晚播麥,諸多小麥栽培科技工作者進行了大量研究,并總結出了“四補一促”、獨稈栽培、地膜覆蓋等栽培技術。我們多年來對冬前不同主莖葉片數(shù)的晚播麥生長發(fā)育和栽培技術進行系統(tǒng)研究,旨在為提高晚播麥產(chǎn)量提供科學依據(jù)。1試驗單位及密度試驗在鄒平縣長山鎮(zhèn)的3個基點村進行。試驗地土層深厚、地勢平坦、地力均勻、肥水條件充足。①經(jīng)8年先后選用9個品種,于10月8~18日播種,冬前積溫393.5~490.7℃,試驗小區(qū)26個。②經(jīng)6年選用7個品種,于10月9~23日播種,冬前積溫318.1~417.7℃,試驗小區(qū)19個。③經(jīng)8年選用8個品種,于10月16日至11月2日播種,冬前積溫260.1~335.2℃,試驗小區(qū)20個。④經(jīng)7年選用6個品種,于10月23日至11月5日播種,冬前積溫159.3~259.0℃,試驗小區(qū)15個。⑤經(jīng)7年選用5個品種,于10月30日至11月9日播種,冬前積溫112.4~159.1℃,試驗小區(qū)14個。⑥經(jīng)2年選用2個品種,分別于11月14日、11月8日播種,冬前積溫110.4~121.0℃,試驗小區(qū)8個。⑦經(jīng)4年選用魯麥7號,于11月8日至12月3日播種,冬前積溫-33.5~95.7℃,試驗小區(qū)14個。小區(qū)面積20m2,重復1~4次,各處理設適期播種(9月28日至10月3日)為對照。強冬性品種白蚰包,冬性品種泰山4號、魯麥5號、魯麥14,弱冬性泰山1號、泰山5號、濟南13、煙農(nóng)15、輻63、魯麥7號、“03048”、“03198”等。1.2調(diào)查生育期群體動態(tài)變化和產(chǎn)量結構定株觀察主莖葉片數(shù),觀察幼穗分化期,調(diào)查生育期群體動態(tài)變化和產(chǎn)量結構。小區(qū)高產(chǎn)栽培試驗和高產(chǎn)攻關田均單收獲、單脫粒、單曬、單稱重。2結果與分析2.1影響生長發(fā)育2.1.1冬前、冬性、麻黃、二次生育期冬前10月9~23日播種的主莖葉片數(shù),冬前3葉1小心至3葉1大心,總數(shù)為弱冬性品種10~11片,冬性、強冬性品種11~12片。與適期播種相比,冬前少2~5片,總數(shù)少1~6片。翌年幼穗進入伸長期時,弱冬性品種為5葉1心,冬性品種為6葉1心,而適期播種的幼穗處于單棱期至二棱中期;幼穗進入護穎分化期時,弱冬性品種為6葉1心至7葉1心,冬性品種為7葉1心至8葉1心,而適期播種的幼穗處于小花分化期和雌雄蕊原基分化期。10月16日至11月2日播種的,主莖葉片數(shù)冬前為2葉1小心至2葉1大心,總數(shù)為弱冬性品種10片,冬性、強冬性品種10~11片。與適期播種相比,冬前少3~6片,總數(shù)少2~6片。翌年幼穗進入伸長期時,弱冬性品種為4葉1心,冬性品種為5葉1心,而適期播種的幼穗處于二棱期;幼穗進入護穎分化期時,弱冬性品種為6葉1心,冬性品種為6葉1心至7葉1心,而適期播種的幼穗處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小花分化期。10月23日至11月5日播種的主莖葉片數(shù),冬前為1葉1小心至1葉1大心,總數(shù)為弱冬性品種9~10片,冬性、強冬性品種10~11片。比適期播種的冬前少4~7片,總數(shù)少2~7片。翌年幼穗進入伸長期時,弱冬性品種為4葉1心,冬性品種為5葉1心,而適期播種的幼穗處于二棱中期至護穎分化期;幼穗進入護穎分化期時,弱冬性品種為5葉1心至6葉1心,冬性品種6葉1心至7葉1心,而適期播種的幼穗處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10月30日至11月9日播種的,主莖葉片數(shù)冬前為“針葉”,總數(shù)為弱冬性品種8(輻63)~9片,冬性、強冬性品種為9片。比適期播種的冬前少5~8片,總數(shù)少4~8片。翌年幼穗進入伸長期時,弱冬性品種為3葉1心至4葉1心,而適期播種的幼穗處于小花分化期;幼穗進入護穎分化期時,弱冬性品種為4葉1心至5葉1心,而適期播種的幼穗處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11月8~14日播種的越冬前出土,越冬期出苗,主莖葉片總數(shù)9片。比適期播種的冬前少5葉1心至8葉1心,總數(shù)少4~7片。翌年幼穗進入伸長期時為3葉1心,而適期播種的幼穗處于小花分化期;幼穗進入護穎分化期時為5葉1心,而適期播種的幼穗處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11月4日至12月25日播種的,越冬期或返青期出苗,主莖葉片總數(shù)8~9片。比適期播種的冬前少5葉1心至8葉1心,總數(shù)少4~8片。翌年幼穗進入伸長期時主莖為3葉1心,而適期播種的幼穗處于小花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幼穗進入護穎分化期時,主莖4葉1大心至5葉1小心,而適期播種的幼穗處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藥隔形成期。2.1.3高個子2.1.4凍傷2.1.5產(chǎn)量三個因素2.2.1選擇不同穗的品種2.2.2過晚播種小麥品種產(chǎn)量特征冬前主莖2葉1心至4葉1心的晚播小麥,年前有分蘗,而未出現(xiàn)分蘗高峰。其中4葉1心的,冬前出現(xiàn)第1、2子蘗,第2子蘗最多能長出7~8片葉;3葉1心的,冬前出現(xiàn)第1子蘗,最多能長出7~8片葉;2葉1心的,第1子蘗出現(xiàn)于越冬期,最多能長出7片葉。因此,基本苗4葉1心的定位在主莖與第1、2子蘗成穗,基本苗以每公頃285萬~330萬為宜;3葉1心的定位在主莖與第1子蘗成穗,主莖與分蘗成穗并重,以345萬~390萬為好;2葉1心的定位在第1子蘗成穗80%左右,以405萬~450萬為佳。如2000~2001年度,0.14hm2和0.23hm2煙農(nóng)19攻關田,其中,10月8日播種冬前主莖葉平均4.4片葉的,基本苗271.5萬,單株莖數(shù)為越冬始期、返青初期和起身期分別平均2.78、3.71和5.84個,每公頃穗數(shù)764.55萬,突破中穗型品種適期播種適宜范圍穗數(shù)的上限(每公頃675萬),單株成穗2.816個,第2子蘗成穗81.6%,穗粒重屬常年,單產(chǎn)(公頃產(chǎn)量,下同)7800kg;10月14日播種冬前主莖葉平均3.8片葉,基本苗401.7萬,單株莖數(shù)為越冬始期、返青初期和起身期分別平均1.95、2.77和4.16個,穗數(shù)843.9萬,單株成穗2.101個,第2子蘗成穗10.1%,由于穗數(shù)多,影響穗粒重(比前者穗粒數(shù)少4.5個,千粒重低4.1g),單產(chǎn)為7620kg。冬前主莖0~1葉1心的,可稱為過晚播種小麥。過晚播種小麥,僅在年后出現(xiàn)分蘗,其中,只有1葉1心的第1子蘗,最多能長出7片葉。1葉1心的定位在第1子蘗成穗50%,基本苗以465萬~540萬為宜;0至針葉定位在與穗數(shù)相當,以825萬為好,范圍在750萬~900萬之間。如魯麥7號過晚播種(冬前主莖1葉1大心)的播量試驗,其產(chǎn)量構成因素和實產(chǎn)如表4。由表4看出,不同基本苗,單株最多莖數(shù)分別為(基本苗由少至多,下同)4.30、4.14、4.03、3.51、3.05個,單株成穗分別為3.01、2.49、2.02、1.58、1.43個。每公頃基本苗148.05萬~295.95萬的均出現(xiàn)第4子蘗,392萬~444萬均出現(xiàn)第3子蘗。分蘗成穗,基本苗148.05萬的,除第1、2子蘗成穗外,第3子蘗成穗1.2%;基本苗220.05萬、295.95萬的,除第1子蘗成穗外,第2子蘗成穗分別為49.2%、1.6%;基本苗372萬、444萬的,除主莖成穗外,第1子蘗成穗分別為57.7%、43.3%。產(chǎn)量,基本苗444萬的最高,與基本苗220.05萬的產(chǎn)量差異顯著,與基本苗148.05萬的產(chǎn)量差異極顯著,但與基本苗295.95萬的和372萬的差異不顯著。由于穗粒重均屬較高的年份,穗數(shù)在中穗型品種適期播種適宜范圍內(nèi)(570萬~675萬)的,單產(chǎn)均在6750kg以上。大田生產(chǎn),基本苗取本試驗上限較穩(wěn)妥。“03048”品系過晚播種(11月9日)的小區(qū)高產(chǎn)栽培試驗,于越冬前的12月9日出苗。翌年至4月7日(適時播種麥正值拔節(jié)期)幼穗處于二棱期,其中基本苗767.1萬的,總莖數(shù)1074萬,穗數(shù)762.9萬,穗粒數(shù)22.4個,千粒重40.4g,穗粒重屬常年偏低,單產(chǎn)6228kg,達到高產(chǎn)的下限6000kg;基本苗630萬的,穗數(shù)570萬,穗粒數(shù)、千粒重雖然多(高)于前者(多2.6個,高1.2g),由于穗數(shù)較少,只達到中穗型品種適期播種的適宜范圍穗數(shù)(570萬~675萬)下限,單產(chǎn)僅有5499kg,未能達到高產(chǎn)。冬前主莖0~1葉1心的過晚播種小麥,主莖葉片總數(shù)與適播和早播的年前主莖葉片數(shù)相當。有分蘗出現(xiàn),但無分蘗高峰,“異養(yǎng)”開始于適時播種麥的返青至拔節(jié)期,成穗前土壤養(yǎng)分消耗較少。由于播種晚,冬前積溫少,分蘗少,且均為年后蘗,生長時間短,蘗小、素質差,只能依靠主莖成穗。因此,拔節(jié)前應劃鋤松土,增溫保墑。旗葉開始露尖至露尖占麥田總株數(shù)的50%時,重施追肥(N肥為施用總量的50%)。此時追肥澆水,能使株高更矮,單株面積小,單位面積能容納更多的穗數(shù);能增加發(fā)育完善的小花數(shù),提高結實率;能使抽穗開花期提前,避免后期高溫、干熱風危害,旗葉、倒2葉角度好,光能利用率高,延長葉片功能期,灌漿時間長,從而提高千粒重。1.1幼穗進入生長錐伸期10月8~18日播種的主莖葉片數(shù),冬前4葉1小心至4葉1大心,總數(shù)為弱冬性品種11~12片,冬性、強冬性品種12~13片。而適期播種的,冬前為5葉1心至8葉1心,總數(shù)13~16片。翌年幼穗進入生長錐伸長期,弱冬性品種為5葉1心,冬性、強冬性品種為6葉1心,而適期播種的幼穗處于單棱期;幼穗進入護穎分化期時,弱冬性品種為7葉1心,冬性、強冬性品種為8葉1心,而適期播種的幼穗處于小花分化期。2.1.2小麥播期和播期對小麥穗數(shù)、穗數(shù)的影響①出苗期:冬前主莖4葉1心、3葉1心、2葉1心、1葉1心、針葉的出苗期分別需8~10d、9~12d、10~13d、12~17d、16~24d。年前出土,越冬期出苗的需90d左右。土里捂(11月中旬至封冬前播種),一般于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出苗,需100~120d。而適期播種的需5~7d。②三葉期:越冬前主莖針葉至1葉1心的,于越冬期至返青期進入三葉期;年前出土越冬期出苗的,于適時播種麥的返青中期(二棱中期)至起身期(護穎分化期)進入三葉期;翌年出土返青期出苗的,于適時播種麥的生理拔節(jié)期(小花分化期)進入三葉期。③起身期:冬前主莖4葉1心、3葉1心、2葉1心、1葉1心、針葉及年前出土越冬期出苗、越冬期出苗和返青期出苗的,比適時麥的起身期分別晚3~9d、5~11d、6~15d、6~16d、11~20d、11~22d、12~22d和12~22d。④挑旗、抽穗和開花期:冬前主莖4葉1心、3葉1心、2葉1心、1葉1心、針葉和未出苗的,比適時播種麥挑旗期分別晚1~5d、1~5d、2~6d、2~9d、8~9d和9~12d,平均晚2.8d、2.8d、3.0d、5.6d、8.5d和11d;抽穗期分別晚1~3d、1~3d、3~5d、3~7d、7~8d和7~12d,平均晚1.8d、2.0d、4.3d、5.0d、7.5d和9d;開花期分別晚2~4d、2~4d、3~6d、3~9d、6~8d和6~12d,平均晚3.0d、3.4d、4.6d、5.4d、7.0d和9.8d。⑤成熟期:冬前主莖3葉1心、2葉1心、1葉1心、針葉的,成熟期比適時播種麥分別晚3d、5d、5d和6d。由表1看出,同一品種,播期越晚,株高越矮。小麥株高隨播期推遲而逐漸變矮。株高矮,抗倒伏能力相對較強,單位面積能容納較多穗數(shù)。小麥凍害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冷冬年,小麥主莖遭受凍害主要是單株分蘗多,糖分積累少所致。如越冬期(12月3日至翌年3月1日)負積溫277.2℃,越冬前主莖7葉1心至10葉1心。6葉1心至7葉1心、5葉1心至6葉1心、4葉1心至5葉1心、3葉1心至4葉1心、2葉1心至3葉1心、1葉1心,越冬期凍死主莖分別為72.7%~81.8%、63.6%、54.5%、18.2%、4.5%、0.0%、0.0%。常年偏冷年份,不同播期的小麥,亦遭受不同程度的凍害。如越冬期(12月10日至翌年2月16日)負積溫193.1℃,越冬前主莖葉片8葉1心、7葉1心、6葉1心、5葉1心、4葉1心,凍死主莖分別為75.0%、40.0%、29.4%、16.7%、0.0%。由此看來,晚播麥比適時播種麥更能安全越冬。由表2看出,晚播麥的穗數(shù)少于適時播種麥時,穗粒數(shù)、千粒重還低于適時播種麥。因為晚播麥幼穗分化開始晚,經(jīng)歷時間短,發(fā)育差,有效小穗、小花數(shù)目少;生育期晚,特別是抽穗開花期晚,灌漿期易受高溫和干熱風危害,持續(xù)時間短。因此,晚播麥只有增加播種量才能獲得高產(chǎn)。2.2冬前各生長狀況晚播小麥,單穗生產(chǎn)力低,以穗多取勝達到或突破適期播種的穗數(shù)高限,是高產(chǎn)栽培的主攻方向。因此,應選用多穗型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種。冬前主莖0~4葉1心的弱冬性小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