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內(nèi)江六中中考語文三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1頁
2021年四川省內(nèi)江六中中考語文三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2頁
2021年四川省內(nèi)江六中中考語文三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3頁
2021年四川省內(nèi)江六中中考語文三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4頁
2021年四川省內(nèi)江六中中考語文三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1年四川省內(nèi)江六中中考語文三模試卷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幽惜(qiao)揩級(she)戛然而止(ga)怒不可遇(e)

B.棧橋(jian)卿婷(ping)戰(zhàn)戰(zhàn)藤兢(jing)則呱墜地(gu)

C.埋怨(man)雄栗(chan)退避三畬(she)腳踏實地(ta)

D.愧作(zud)商酌(zhuo)顛沛流離(pei)怏怏不樂(yang)

2.下面加點成語運用無誤的一項是()

A.在青山綠水間浮管號影,在名篇佳作中流連忘返,都能讓我們領(lǐng)悟美的真諦。

B.整個科研過程他都沒有參與,最后卻李佳極把功勞歸為己有。

C.在學(xué)校組織的中秋晚會上,老師和同學(xué)們歡聚一堂,吃月餅,賞月色,共享不

儉之不。

D.有些標(biāo)題黨為了吸引眼球,不惜斷萃取義,制造噱頭,這導(dǎo)致網(wǎng)絡(luò)信息繁紛蕪

雜,真?zhèn)坞y辨。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項是()

A.在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征程上,中國北斗衛(wèi)星系統(tǒng)將散發(fā)出更加耀眼的

光芒。

B.各地垃圾分類推進力度不一,存在居民分類意識不強,準(zhǔn)確率不高。

C.我們應(yīng)該努力提升自己的衛(wèi)生意識、健康習(xí)慣,從文明就餐的點點滴滴做起。

D.據(jù)統(tǒng)計,近一半的少年兒童非正常死亡原因是由于溺水造成的,遠超交通傷害

和跌落意外。

4.將下面幾句話正確排序,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①詩畫有意境,就有了靈魂

②毛主席的詩句,意境是很深的

③古人說“緣物寄情”,寫景就是寫情,有感情才能產(chǎn)生意境

④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寫景,每一字都是說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

都充分表達了人的思想感情

⑤這里并沒有直接寫人,實際上都有力地歌頌了人,歌頌了人的英雄氣概

⑥三首詞分別體現(xiàn)了山的崇高、氣勢和力量

A.②④@?①③B.③④⑥②⑤①C.②④⑥⑤③①D.③??⑤②①

5.下列句子表述氐碰的一項是()

A.“一泓泉水”“外國朋友”“熱烈歡迎”“第一場春雨”是類型相同的短語。

B,假如你的一首七言律詩被雜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來計算,你應(yīng)得

140元稿費。

C.序,文體名。一般用來陳述作品主旨、創(chuàng)作經(jīng)過、寫作目的等,常置于作品的

正文之前。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即是屬于這類序文。表,文體名。是古代臣子向

帝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

D.“彎腰不是屈辱,而是一種人格精神”是選擇關(guān)系的復(fù)句。

6.閱讀《愚公移山》節(jié)選,完成問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

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

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日:“投諸渤海之

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

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齪,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

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

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解釋不或碰的一項是

A.年月九十:將近

B.雜然相呼:贊同

C.寒暑易節(jié):交易

D.固不可制:通達,這里指改變

下列句中加點詞用法和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A.池山不加增/學(xué)項不思則罔

B.達干漢陰/萬鐘于我何加焉

C妻如土石何/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D.以殘年余力券中有足樂者

第2頁,共28頁

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愚公移由》選自《列子?湯問》,書中記載了許多寓言和傳說故事,對后世哲學(xué)、

文學(xué)等影響深遠。列子,原名列御寇,戰(zhàn)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

家思想代表人物。

B.主人公苦于山川阻塞,移山的想法一經(jīng)提出便得到了所有人的贊同,且立馬付諸實踐。

C.對比是選文的一大特色,通過“智叟”與“愚公”對比,展現(xiàn)出了“智叟”之愚與

“愚公”之智,使愚公的形象更高大、更感人。

D.選文寫了山之高大,路途之遙遠,移山工程之巨大,顯示了愚公不怕困難的堅毅決心。

選文也在著力表現(xiàn)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

的道理。

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7.古詩文積累。用課文原句填空。

,親射虎,看孫郎。(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鄉(xiāng)書何處達?。(王灣《次北固山下》)

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揮手自茲去,o(李白《送友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與“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

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

《出師表》中,能夠表現(xiàn)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8.閱讀《無言之美》節(jié)選,完成問題。

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興地對他的學(xué)生說:“予欲無言?!弊迂暰徒又鴨査骸白?/p>

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②這段贊美無言的話,本來從教育方面著想。但是要明了無言的意蘊,宜從美術(shù)觀

點去研究。

③言所以達意,然而意決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因為言是固定的,有跡象的;意是

瞬息萬變,縹緲無蹤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無限的。以

言達意,好像用斷續(xù)的虛線畫實物,只能得其近似。

④所謂文學(xué),就是以言達意的一種美術(shù)。在文學(xué)作品中,言語之先的意象,和情緒

意旨所附麗的語言,都要盡美盡善,才能引起美感。

⑤盡美盡善的條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違背美術(shù)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

這句話講得通俗一點,就是說美術(shù)作品不能說謊。不說謊包含有兩種意義:一、我

們所說的話,就恰是我們所想說的話。二、我們所想說的話,我們都吐肚子說出來

了,毫無余蘊。

⑥意既不可以完全達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個條件在文學(xué)上不是做不到么?或

者我們問得再直截一點,假使語言文字能夠完全傳達情意,假使筆之于書的和存之

于心的銖兩悉稱,絲毫不爽,這是不是文學(xué)上所應(yīng)希求的一件事?

⑦這個問題是了解文學(xué)及其他美術(shù)所必須回答的?,F(xiàn)在我們姑且答道:文字語言固

然不能全部傳達情緒意旨,假使能夠,也并非文學(xué)所應(yīng)希求的。一切美術(shù)作品也都

是這樣,盡量表現(xiàn),非惟不能,而且不必。

⑧先從事實下手研究。譬如有一個荒村或任何物體,攝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術(shù)家

把它畫一幅畫。這種相片和圖畫可以從兩個觀點去比較:第一,相片或圖畫,哪一

個較“和自然逼真”?不消說得,在同一視域以內(nèi)的東西,相片都可以包羅盡致,

并且體積比例和實物都兩兩相稱,不會有絲毫錯誤。圖畫就不然;美術(shù)家對一種境

遇,未表現(xiàn)之先,先加一番選擇。選擇定的材料還須經(jīng)過一番理想化,把美術(shù)家的

人格參加進去,然后表現(xiàn)出來。所表現(xiàn)的只是實物一部分,就連這一部分也不必和

實物完全一致。所以圖畫決不能如相片一樣“和自然逼真"。第二,我們再問,相

片和圖畫所引起的美感哪一個濃厚,所發(fā)生的印象哪一個深刻,這也不消說,稍有

美術(shù)口胃的人都覺得圖畫比相片美得多。

⑨文學(xué)作品也是同樣。譬如《論語》“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幾句話,絕沒完全描寫出孔子說這番話時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籠統(tǒng),沒

有把當(dāng)時的流水形容盡致。如果說詳細一點,孔子也許這樣說:“河水滾滾地流去,

日夜都是這樣,沒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這流水時常變化不盡嗎?過

去的事物不就永遠過去絕不回頭么?我看見這流水心中好不慘傷呀!……”但是縱

使這樣說去,還沒有盡意。而比較起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九個字比這

段長而臭的演義就值得玩味多了!在上等文學(xué)作品中,尤其在詩詞中這種言不盡意

的例子處處都可以看見。譬如陶淵明的《時運》“有風(fēng)自南,翼彼新苗;”《讀(山

海經(jīng))》,“微雨從東來,好風(fēng)與之俱;”本來沒有表現(xiàn)出詩人的情緒,然而玩味

起來,自覺有一種閑情逸致,令人心曠神怡。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末二句,“曲

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也沒有說出詩人的心緒,然而一種凄涼惜別的神情自然

流露于言語之外。此外像陳子昂的《幽州臺懷古》,“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雖然說明了詩人的情感,而所說出來的多么簡單,所

含蓄的多么深遠?再就寫景說,無論何種境遇,要描寫得惟妙惟肖,都要費許多筆

第4頁,共28頁

墨。但是大手筆只選擇兩三件事輕描淡寫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譬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

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彼氖职燕l(xiāng)村風(fēng)景描

寫多么真切!再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地,馬鳴風(fēng)蕭蕭。平沙列萬幕,

部伍各見招。中天懸明月,令嚴(yán)夜寂寥。悲笳數(shù)聲動,壯士慘不驕?!绷攘葞拙湓?,

把月夜沙場狀況寫得多么有聲有色,然而仔細觀察起來,鄉(xiāng)村景物還有多少為陶淵

明所未提及,戰(zhàn)地情況還有多少為杜工部所未提及。從此可知文學(xué)上我們并不以盡

量表現(xiàn)為難能可貴。

⑩在音樂里面,我們也有這種感想,凡是唱歌奏樂,音調(diào)由洪壯急促而變到低微以

至于無聲的時候,我們精神上就有一種沉默肅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白香山在《琵琶

行》里形容琵琶聲音暫時停頓的情況說,“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

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边@就是形容音樂上無言之美的滋味。著名英國

詩人濟慈在《希臘花瓶歌》也說,“聽得見的聲調(diào)固然幽美,聽不見的聲調(diào)尤其幽

美”,也是說同樣道理。大概喜歡音樂的人都嘗過此中滋味。

?雕刻塑像本來是無言的,也可以拿來說明無言之美。所謂無言,不一定指不說

話,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靜體傳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這種分

別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見。中國有一句諺語說,“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所

謂怒目,便是流露;所謂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頭閉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

特別深刻。

?要說明雕刻上流露和含蓄的分別,希臘著名雕刻《拉奧孔》是最好的例子。相

傳拉奧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種極慘酷的刑法來懲罰他,遣了一條惡蛇把他和他

的兩個兒子在一塊絞死了。在這種極刑之下,未死之前當(dāng)然有一種悲傷慘戚目不忍

睹的一頃刻,而希臘雕刻家并不擒住這一頃刻來表現(xiàn),他只把將達苦痛極點前一頃

刻的神情雕刻出來,所以他所表現(xiàn)的悲哀是含蓄不露的。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帶了

掙扎呼號的樣子。這個雕刻,一眼看去,只覺得他們父子三人都有一種難言之痛;

仔細看去,便可發(fā)見條條筋肉、根根毛孔都暗示一種極苦痛的神情。德國萊辛的名

著《拉奧孔》就根據(jù)這個雕刻,討論美術(shù)上含蓄的道理。

?以上是從各種藝術(shù)中信手拈來的幾個實例。把這些個別的實例歸納在一起,我

們可以得一個公例,就是:拿美術(shù)來表現(xiàn)思想和情感,與其盡量流露,不如稍有含

蓄:與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說出來,不如留一大部分讓欣賞者自己去領(lǐng)會。因為在欣

賞者的頭腦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較盡量流露的還要更加深刻。換句話說,

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作者以文學(xué)、音樂、雕塑等各類藝術(shù)作品為例,分析了言不必盡意、無聲勝有聲、含蓄

不露等所表現(xiàn)出來的“無言之美”,最后歸納出自己的觀點:。(用原文作答)

文章開頭,引用孔子的話,有何作用?

文章第⑨段主要運用何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請簡述選文的論證思路。

9.根據(jù)下面材料作文。

古今、春夏、朝夕間……太陽無時不有;山巔、海邊、家院里……太陽無處不

在:青春的心靈看太陽,看到光明、溫暖,看到亮麗、生機,看到奉獻看到愛……

請以“我在__看太陽”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②除詩歌、劇本以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現(xiàn)(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10.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以下各題。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請說說“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這句詩在文中有怎樣的作用?

從修辭方法的角度,賞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11.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世間愚人,有長者子巴入海取沉水久積有年教,方得一車,持來歸家。詣市賣之,

以其貴故,孕無買者。經(jīng)歷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厭,以為苦惱。見人賣炭,時

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燒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燒為炭,詣市賣之,不得半車

炭之價直。世間愚人,亦復(fù)如圖。

(選自《百喻經(jīng)》)【注】①長者子:年長有聲望之人的兒子。②沉水:即沉香木,

因木質(zhì)堅硬,能沉于水,故名。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苜有長者子

②方得一車

③個無買者

④亦復(fù)如型

第6頁,共28頁

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即燒為炭,詣市賣之,不得半車炭之價直。

本文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12.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質(zhì)結(jié)構(gòu)

梁鑫峰①古以來,人類就知道陸地上有山脈;其實海洋里也有山脈,這些山脈被稱

作大洋中脊。

②人們意識到海底也有山脈,只不過100多年的時間。大洋中脊的發(fā)現(xiàn),可以追溯

到1872年英國“挑戰(zhàn)者號”的全球調(diào)查。“挑戰(zhàn)者”號上的科學(xué)家利用探測錘發(fā)

現(xiàn)大西洋中部有一處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國“流星”號考察期間,

科學(xué)家利用聲學(xué)回聲測深法再次確認了這條山脈的存在。他們還發(fā)現(xiàn)這條位于大西

洋底的山脈竟然通過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間,印度洋中脊和東太平洋中脊也陸續(xù)被發(fā)現(xiàn)?!岸?zhàn)”后,

船載聲學(xué)設(shè)備的發(fā)展極大促進了人們對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紀(jì)50年代初期,

地質(zhì)學(xué)家已經(jīng)知道地球上每個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脈,并且這些山脈連成一個巨大的

海底山脈系統(tǒng)。

④大洋中脊的發(fā)現(xiàn)使得人類對地球的認識也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正是因為大洋中脊

的發(fā)現(xiàn),讓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xué)說開始得到重視,誕生了海底擴張學(xué)說,并進一步

發(fā)展成現(xiàn)在被人們普遍接受的板塊運動理論。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處的巨大山脈,又是新的海洋洋殼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

中軸線上坐落著眾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熱的巖漿由地幔向上涌,逐漸冷卻,

結(jié)合周圍已軟化的巖石,形成新的洋殼。新生成的洋殼擠壓大洋中脊兩邊已有的地

殼,不斷向外擴張,并最終在板塊的交界邊緣俯沖回地幔去。因此,洋殼在大洋中

脊出生,在板塊與板塊的撞擊中消亡。在過去的幾十億年里,大洋洋殼就這樣的循

環(huán)往復(fù)、生生不息。

⑥研究發(fā)現(xiàn),大洋中脊相對其中軸線幾乎是對稱的。從中軸線往外,水深逐漸增

力口。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軸線處水深大約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則有5000多

米。究其原因,中軸線處的洋殼剛剛形成,溫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較小,所以也就

升得最高。在幾百萬年的地質(zhì)時間尺度上,中軸線處的洋殼往外移動,其溫度逐漸

降低,密度增加,隨之也就慢慢沉下去了。于是,這些高大的海底山脈就形成了。

有時,這些山脈還會露出海面形成島嶼,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島。

⑦雖然同為巨大的山脈,但是海底山脈和陸地山脈的生成機制不同。陸地山脈大多

是由板塊相互擠壓形成的,大洋中脊則是新的海洋洋殼生成的地方。大多數(shù)大洋中

脊的中軸線處存在一個被稱為中央裂谷的特殊結(jié)構(gòu),形態(tài)類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

是被從中軸線處劈開來一樣。不過,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態(tài)也不同。

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在25-30千米寬,且有1000-2000米

深;而位于東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寬,深度也不到100米。

這些差別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處新生成地殼的擴張速度不同。擴張速度快的

(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會呈現(xiàn)出如東太平洋隆起樣的結(jié)構(gòu),擴張速度慢的(小

了5厘米/年)則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吸引著眾多的地質(zhì)學(xué)家、海洋學(xué)家和生物學(xué)家。他

們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極大推動了人類對于地球和生命的認識進程。

(選自《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略有刪改)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質(zhì)結(jié)構(gòu)有哪些特點?

請結(jié)合詞語運用,具體分析下面句子語言的準(zhǔn)確性。

研究發(fā)現(xiàn),大洋中脊相對其中軸線幾乎是對稱的。

請分析第⑦段畫線句子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寬,且有1000-2000米深;

而位于東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寬,深度也不到100米。這些差別

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處新生成地殼的擴張速度不同。擴張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

年)大洋中脊會呈現(xiàn)出如東太平洋隆起樣的結(jié)構(gòu),擴張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則

更像大西洋中脊。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在德國“流星”號考察期間,科學(xué)家利用聲學(xué)回聲測深法再次發(fā)現(xiàn)大西洋底的山脈

通過好望角,延伸到印度洋。

B.二戰(zhàn)后,船載聲學(xué)設(shè)備的發(fā)展極大促進了人們對大洋中脊的研究,東太平洋中脊和

印度洋中脊陸續(xù)被發(fā)現(xiàn)。

C.大洋中脊的發(fā)現(xiàn),讓大陸漂移學(xué)說開始得到重視,誕生了海底擴張學(xué)說,并進一步

發(fā)展成為板塊運動理論。

D.大洋中脊中軸線上眾多“火山口”噴出的灼熱的巖漿,由地幔向上涌,逐漸冷卻,

結(jié)合周圍已軟化的巖石,形成了新的洋殼。

E.地質(zhì)學(xué)家、海洋學(xué)家和生物學(xué)家們對大洋中脊特殊地質(zhì)結(jié)構(gòu)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極大地推

動了人類對于地球和生命的認識進程。

第8頁,共28頁

13.閱讀下面一組文本,完成問題。

文本一:目送

龍應(yīng)臺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一題記①華安上小學(xué)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xué)。

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里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丫因為負重而

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鉤到過路行人的頭發(fā)。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

媽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兒園的畢業(yè)生,但是他們還不知

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yè),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③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紛亂的人群里,我

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

夠準(zhǔn)確聽出自己那一個的位置。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

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

④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里。

⑤十六歲,他到美國做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

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⑥他在長長的行列里,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

寸往前挪。終于輪到他,在海關(guān)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

不見。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⑧現(xiàn)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xué),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xué)。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

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有時

他在對街等候公交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

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內(nèi)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

兒公交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只郵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

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

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個背影有關(guān)。

?博士學(xué)位讀完之后,我回臺灣教書。到大學(xué)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

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fā)覺,他沒開到大學(xué)正門口,而是停在側(cè)門的

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車內(nèi),準(zhǔn)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

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xué)教授的車子?!?/p>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后''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

車子轉(zhuǎn)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y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后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

垂到胸口o有一次,發(fā)現(xiàn)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

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臺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

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后沒入門后。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fù)盎小]有想到可

以站得那么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米。[A]雨絲被風(fēng)吹斜,飄進長廊內(nèi)。我掠開雨

濕了前額的頭發(fā),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后一次的目送。

?[B]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

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

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文本二:人生是一場場目送

陳柏清①還記得人生的第一場有記憶的目送,那年六歲,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親

坐在從鄰居那里借來的小毛驢車上,圍著家里那床大紅花的被子,毛驢車駛過院外

的桃花樹,一陣風(fēng)來,粉紅的桃花瓣紛紛飄落,落在她灰白頭頂和新穿的淡青色碎

花襯衫上,她只是揮著手,臉因為瘦削而越發(fā)顯得笑得如此夸張,可她就那樣笑著

離開我們的視線,再也沒有回來。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墻旁,看著母親漸行漸

遠,無奈地抽泣。一個六歲的孩子無法主宰自己,更無須說別人的命運。

②人生最大意義的那次目送,發(fā)生在二十三歲。我要嫁到遠方去,獨自一人出發(fā)。

行李已先行托運,只隨身攜帶一個小包。早春二月,天還蒙蒙亮,我趕早車,父親

早起送我,他站在簡陋的門樓下,黑漆的大門半掩在他身后,啟明星在遙遠的天際

寂寞閃爍。我搖搖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聲,我回頭看不清他的

表情。于是我轉(zhuǎn)過頭來一直走去。街上空寂無人,父親的目光在孤單中被無限拉長。

心里稍稍感覺酸澀,又覺無聊。多年的獨立讓我知道,我從來不是那個有點事兒就

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緒的孩子,我的情緒給誰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車,車在晨曦

微明中駛出小城,我不知父親站在門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義重大卻簡約的目送。

③生命里最無法忘懷的目送,發(fā)生在去年。父親走了。幼年時目送母親,她笑著在

桃花紛落的春日。這一次目送父親在深冷的濃秋。父親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個

夢境中微皺著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無數(shù)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痛苦像鉛海,

第10頁,共28頁

又重又黑,深不見底,壓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達一切。我

目送了生我養(yǎng)我的兩個人的離開,目送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孑然一身的到來。

④目送便是離別,即使有時它也意味著出發(fā),可對另一方仍是離別。

⑤人生自古傷離別。

(節(jié)選自《思維與智慧》,有刪改)

文本一中,作者圍繞“目送”寫了兩個人、六個場景,請用簡潔的語言填寫下面表格。

目送兒子的場景目送父親的場景

①______③______

在機場目送兒子赴美學(xué)習(xí)④______

②______火葬場爐門前最后一次目送父親

請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談?wù)勀銓ξ谋疽粍澗€[B]句的理解。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

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請從修辭角度賞析文本二劃線句子:

痛苦像鉛海,又重又黑,深不見底,壓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

本文二以“人生是一場場目送”為題有何妙處?

下列對本文的分析有誤的兩項是

A.文本一中,者以“目送”為線索敘寫了自己生命歷程中兩份難以割舍的目送,一是

目送兒子漸漸長大的背影,表達出對兒子的牽掛與不舍以及面對兒子的成長難以釋懷的

落寞;一是目送父親漸漸老去遠離的背影,表達出面對父親的老去而無法挽留的痛楚。

B.龍應(yīng)臺的《目送》將深刻的哲理寓于深情的議論和說明之中。透過作者極富真情的

論述,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讓人學(xué)會珍惜親情、珍惜生命。

C.文本一中的劃線[A]句,作者以斜風(fēng)細雨烘托慘痛別離的心情,再連用兩個“深深”

將自己對父親的難舍和失去父親的痛心直接抒寫出來,使深情的描寫與抒情自然融合到

一起。

D.文本二中,六歲那年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墻旁目送笑著離開的母親,內(nèi)

心有幾分喜悅。

E.文本二中,去年深秋,“我”目送父親離世,“我”的內(nèi)心痛苦沉重。

14.閱讀名著,完成下面小題。

“婚禮不能繼續(xù)舉行,我宣布這個婚姻有不可逾越的障礙存在!”

牧師抬起頭來看著說話的人,啞口無言地站著。羅切斯特先生微微動了一下,仿佛

他腳下發(fā)生了地震似的……

本文選自,選段中“不可逾越的障礙”指的是。

該書塑造了一位怎樣的女性形象?

15.語言運用。

【材料一】習(xí)近平總書記說:“古詩文經(jīng)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的基

因,我們現(xiàn)在一說話就蹦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小時候記下的。語文課應(yīng)該學(xué)古

詩文經(jīng)典,把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傳承下去?!?/p>

【材料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學(xué)《語文》課本中古詩文閱讀量統(tǒng)計:

總數(shù)(篇)年平均數(shù)(篇)

版本

小學(xué)初中小學(xué)初中

2013版696411.521.3

2017版12412420.741.3

閱讀材料二,你可以得出一條什么結(jié)論?

為了讓同學(xué)們可以更好地學(xué)習(xí)古詩文,請你請仿照示例再設(shè)計兩種班級活動形式。

活動形式一:開展“感受古詩文”班級詩歌朗誦會

活動形式二:

活動形式三:

小明拿到語文書說:“我很想學(xué)好古詩文,但它太難了,學(xué)不進去。”請你聯(lián)系材料一,

給他寫幾句鼓勵的話。

第12頁,共28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有誤,“戛然而止”的“戛”應(yīng)讀作“謨”;

B.有誤,“棧橋”的“?!睉?yīng)讀作“zhan”;

C.有誤,“顫栗”的“顫"應(yīng)讀作"zhan",“腳踏實地”的“踏”應(yīng)讀作“齒”。

D.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字音的掌握。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把握課文中的字詞,踏踏實實地讀、寫,

把握不準(zhǔn)的要養(yǎng)成查字典的好習(xí)慣。

做好本題要結(jié)合平時課文中所學(xué)詞語來辨析字音,要結(jié)合漢字的拼寫規(guī)則來掌握字的讀

音,對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聲字要能準(zhǔn)確辨析。

2.【答案】D

【解析】A.有誤,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比喻觀察不細致,沒有

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論的膚淺,無真知實學(xué)。望文生義。

B.有誤,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后轉(zhuǎn)用來比喻

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不符語境。

C.有誤,天倫之樂:泛指家庭的樂趣。對象錯誤。

D.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學(xué)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解答此題,我們平時要積累大量的成語,還要結(jié)合

句意表述,從詞性、詞義輕重、感情色彩、習(xí)慣用法等多方面考慮。成語運用的常見錯

誤有以下幾種:望文生義、褒貶不當(dāng)、搭配不當(dāng)、用錯對象、語境不符等。

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辨清詞語的感情色彩,還要結(jié)合語境分

析其運用是否恰當(dāng)。

3.【答案】A

【解析】A.正確;

B.有誤,存在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不強、準(zhǔn)確率不高等。成分殘缺;

C.有誤,我們應(yīng)該努力提升自己的衛(wèi)生意識、健康理念,從文明就餐的點點滴滴做起。

搭配不當(dāng)。

D.有誤,“主要原因是……造成的”雜糅,刪去“由于……造成的”,句式雜糅。

故選:Ao

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見的病句類型有成分殘缺、搭配不當(dāng)、語序混亂、結(jié)構(gòu)混亂、

語意不明、成分贅余等。先通讀所有句子,憑語感判斷正誤,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壓

縮句子,看搭配是否得當(dāng),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語感法。辨析句子正誤,首先認真閱讀,仔細考慮,從整體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

確,內(nèi)容是否合理,句意間關(guān)系與關(guān)聯(lián)詞語是否一致等,憑借語感,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句

子的毛病。

2.緊縮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檢查主謂賓(中心語)是否殘缺,是否搭配得當(dāng)。

3.分解法。理清枝葉(附在主、謂、賓上的附加成分),檢查枝葉同相應(yīng)的主干是否

搭配得當(dāng)。

4.聚焦法。對于句中出現(xiàn)的修飾性詞語、關(guān)聯(lián)詞應(yīng)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對出現(xiàn)的詞語,

先檢查多用、錯用或搭配不當(dāng)?shù)拿?,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p>

4.【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確定中心句,通過讀這六個

句子,可知本語段介紹的是“毛主席的詩句的意境是很深的”,按照論述的層次關(guān)系來

寫,所以確定②是首句,緊接著舉了例子④⑥⑤,最后借用古語加以總結(jié)③①.所以順

序為②④⑥⑤③①,據(jù)此可知答案為C。

故選:Co

本題考查語句的排序。解答此題,要在對文段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礎(chǔ)上排序,首先確定首

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加以排列。

語句排序題解決方法:

1.尋頭斷尾,確定首尾句。

2.把握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

3.把握關(guān)聯(lián)詞的搭配。

第14頁,共28頁

4.把握話題銜接尤其是重復(fù)出現(xiàn)的詞語。

5.【答案】A

【解析】A.正確;

B.有誤,七律共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來計算,應(yīng)得280

元稿費;

C.有誤,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屬于贈序,不是寫于正文前的序;

D.有誤,這是并列關(guān)系的復(fù)句。

故選:Ao

本題考查短語、文學(xué)常識和復(fù)句。根據(jù)各知識點的掌握作答。

常見短語類型有: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補充短語。

6?【答案】【小題1】C

【小題2】A

【小題3】B

【小題4】

【解析】(1)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實詞本意義的理解。根據(jù)文言文語句翻譯,推斷

字詞意思。

ABD.正確;

C.有誤,句意:冬夏換季;易:交換;

故選:Co

(2)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理解。

A.而: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轉(zhuǎn)折,相同;

B.于:介詞,到/介詞,對;

C.其: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代詞,它的;

D.以:憑,靠/因為。

故選:Ao

(3)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

ACD.正確;

B.有誤,根據(jù)原文中“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

何?且焉置土石”,可知其妻剛開始對愚公移山這件事有疑問;B項說“移山的想法一

經(jīng)提出便得到了所有人的贊同”,故錯誤;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

是“增、冊h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

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

的成分補充完整。

句中重點詞:以,憑借,靠;苦:副詞,加強否定語氣,可譯為:連……也……:如……

何,把……怎么樣;且,況且;置,放。句意: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不能削

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挖下來的土和石頭又安放在哪里?

答案:

(1)C

(2)A

(3)B

(4)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挖

下來的土和石頭又安放在哪里?

參考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河陽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齡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他苦于山區(qū)北部

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

III,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

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

再說,挖下來的土和石頭又安放在哪里?”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

邊?!庇谑怯薰暑I(lǐng)兒孫中能挑擔(dān)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眷運到渤海

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男孩,剛剛換牙的年紀(jì),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

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聰明的老頭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真的太愚蠢了!就憑你殘

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

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

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

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第16頁,共28頁

手中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

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邊,

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邊。從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題,解題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錄原文關(guān)鍵的詞語回答;

③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zhǔn)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7.【答案】【小題1】為報傾城隨太守

【小題2】歸雁洛陽邊

【小題3]會當(dāng)凌絕頂

【小題4】蕭蕭班馬鳴

【小題5】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小題6]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解析】(1)為報傾城隨太守(重點字:傾)

(2)歸雁洛陽邊(重點字:雁)

(3)會當(dāng)凌絕頂(注意“凌”的書寫)

(4)蕭蕭班馬鳴(注意“蕭”的書寫)

(5)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6)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中,做

好積累,根據(jù)提示語句寫出相應(yīng)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xiàn)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

意結(jié)合語境填充。

復(fù)習(xí)名句默寫要認真做到以下幾點:

(1)領(lǐng)悟含義。對每一條名言名句,都要領(lǐng)悟其大致含義,特別是其中的關(guān)鍵字詞。

如:”為人性僻耽(dan入迷)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p>

(2)圈點強記。對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錯字,要用紅筆圈點出來,以激起有意注

意,重點把握。如:“不積蹉步,無以致千里”中的“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中的“弛”。

(3)邊誦邊寫。記憶時,可邊背誦,動用筆在草稿紙上寫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關(guān)鍵

字。

(4)規(guī)范書寫。書寫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

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繁體字和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不添減筆

畫。

(5)看清要求。高考名句填空要求是“任選口句”,考生在答題時可以全答,閱卷時以

前口句中答對的句數(shù)計分。所以考生答題時首先一定要看清默寫要求。

8?【答案】【小題1】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

【小題2】

【小題3】

【小題4】

【解析】(1)本題考查中心論點的提煉。中心論點是議論文中作者主要表達的觀點,

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簡單明了的一句話,從句式上看中心論點是個判斷句。結(jié)合題目通讀

全文,可知本文開頭用孔子的事例引出對“言”與“意”的特點及其關(guān)系的分析理解;

接著舉例闡述美術(shù)、文學(xué)、音樂、雕塑作品追求言之不盡;最后總結(jié)全文,得出結(jié)論:

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所以最后一句話就

是作者的觀點。

(2)本題考查文章開頭內(nèi)容的作用。文章第①段提出孔子和子貢之間的交談,引出對

“言”與“意”的特點及其關(guān)系的分析理解,提出“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這一“無言”的話題。此名言還能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充當(dāng)?shù)览碚摀?jù)證明無

言具有重要意義的觀點,更加有說服力。

(3)本題考查論證方法的運用以及作用的分析。此段列舉了《論語》、陶淵明的《時

運》、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陳子昂的《幽州臺懷古》等八個例子中的詩句,屬于

舉例論證法,也屬于道理論證法,充分有力地以文學(xué)作品的意蘊之美論證無言之美,更

有說服力。

(4)本題考查論證思路的把握。文章首先由孔子的語錄導(dǎo)入,引出“無言”的話題(贊

美教育方面的“無言”);接著闡述“言”與“意”的關(guān)系(言所以達意,然而意決不

是完全可以言達的):繼而思考文學(xué)需不需要盡意;然后,再提出問題(假使語言文字

第18頁,共28頁

能夠完全傳達情意,假使筆之于書的和存之于心的銖兩悉稱,絲毫不爽,這是不是文學(xué)

上所應(yīng)希求的一件事?);作答后,先后從圖畫、文學(xué)、音樂、雕刻的角度用實例(舉

例論證)去驗證分析無言之美,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結(jié)論(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

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答案:

(1)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2)引出語言話題;作為論據(jù)證明觀點,更有說服力;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3)舉例/道理論證;舉了一系列文學(xué)作品中的例子;以文學(xué)作品的意蘊之美論證無言

之美,更有說服力。

(4)首先由孔子與弟子的一段對話引出“無言”的話題;其次闡述言和意的關(guān)系一文

學(xué)能不能、要不要盡意;再其次列舉繪畫、文學(xué)、音樂和雕塑的實例,論證無言之美;

最后歸納出觀點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本文開頭用孔子的事例引出對“言”與“意”的特點及其關(guān)系的分析理解;接著舉例闡

述美術(shù)、文學(xué)、音樂、雕塑作品追求言之不盡;最后總結(jié)全文,得出結(jié)論:說出來的越

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常見的論證方法及作用:

①舉例論證: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②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道理論證也包括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語諺語等情況。作用:增強論證的說服力

和權(quán)威性。

③比喻論證:通過比喻進行證明,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④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diào)。

9.【答案】我在黃昏看太陽薄暮時分,獨坐在操場。升學(xué)前的最后一學(xué)期,習(xí)

慣了每天千篇一律的生活,一人靜靜待著時,心是極累的,那雙已經(jīng)被學(xué)業(yè)壓得失去光

澤的眼睛,遙望遠方,空氣寂靜,才發(fā)現(xiàn)今天的黃昏極美,分明感覺到自己的雙眸,被

道金光照亮了一下。

那是美得動人心悸的紅,摻著各色,由上及下,一點一點渲染開來,像墨水鋪在

宣紙上,向盡頭彌漫,華麗的金,鮮明的橙,配醉的紫……蕩漾開,幻化成一片絢麗的

異彩。在那廣闊得漫無邊際的天空上,擺著一個圓潤的太陽,它垂掛在半空中,閃著光

芒就像那清晨里初生的新日,鼓著勁染出一片金黃,暮色里,感受到的竟是新生生命的

壯大。心中,好像是它那赤熱的光,穿過黑暗,直擊那個最迷茫的角落。學(xué)習(xí)真的無趣

嗎?這個曾經(jīng)在我心中篤定確信的答案,似乎有點動搖0

安謐的校園,被暮色浸透了,路邊的野花也披上華麗的服裝,料峭的春寒,抖落

在薄暮里,還沁著些涼意,可這黑暗來臨前,我看到的卻是無限的希望,這大概是夕陽

對于生命的謳歌吧!望著望著,覺得眼前這片天地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

流著流著,它使我想起無數(shù)次臺燈下的奮筆疾書和題海里的掙扎,匪夷所思時是煩悶的,

迎刃而解時又是喜悅的,當(dāng)無數(shù)詩詞文章鋪天蓋地襲來時,不免有壓力,可吟詩作文胸

有成竹時,承載的又是收獲的快樂……感受著每天學(xué)校與補習(xí)班兩點一線的乏味生活時,

必然是痛苦的,但是那些歷經(jīng)苦味后嘗到的甜蜜,即使再短暫,也是美好的吧??茨窍?/p>

陽,永遠堅定不移地站在黑暗面前,它當(dāng)然知道自己一生的短暫,便屢次蓄勢待發(fā),抓

緊白天的尾巴,抓住綻放自我的機會,為的也不過是這一刻的驚天動地。雙眼徹底被洗

凈了,我猛地明白了自己所負著的壓力,不過是對生命的誤解和墮落的內(nèi)心,只有現(xiàn)在

的刻苦付出,才會有那一秒的華麗轉(zhuǎn)身,年少輕狂里,我們要做的,只有不斷的奮斗。

太陽沉得更低了,已斂盡了光芒,紅彤彤的,它被淡藍色的暮云烘托著,莊嚴(yán)而

祥和地步向沉靜的世界,白晝即將盡了,獨坐在夕陽里,在朦朧的光影中,我的靈魂已

被眼前這兩件事物一一落日與青春一一啟發(fā)得明朗了。我的心靈,好像一湖清波,澄明

地映出了生命的過去和未來,在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有這相似的一面?!跋﹃枱o限好,

只是近黃昏”,偉大如太陽,冉冉初升時何等輝煌,日當(dāng)正午時又何等壯烈!可是,當(dāng)

它散盡了熱力,失去光芒之后,仍將歸于平淡,就像從風(fēng)華正茂走向衰老無為,但那落

下去的夕陽依舊平和靜美,因為它曾傾盡過自己的所有,渲染天地,即便它再渺小,也

有奪人眼球的一日。想必,它不會后悔,白色小馬般的年紀(jì)里,又何必憾恨時光的流逝

與付出的汗水,只要努力展現(xiàn)最華麗的一面,怎會害怕走上衰老的歸宿?“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滿天”,若同夕陽般奢華大度,那么,短暫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

我起身,凝望遠方,落日在薄暮里突顯得很大很大,借著樓房,遮住半張嬌羞的

臉龐,太陽倚著云層,簇擁著緩落下去,仿佛是一張上過無數(shù)次色的畫作,鮮艷地映襯

著上面緩緩飛過的雁群,定格成一個絕美的畫面。

【解析】【審題立意】這是一篇半命題作文,有一定的寫作難度。題目中給出的材料可

以幫助學(xué)生打開寫作思路。題目中的“太陽”有兩種理解,一是其本義,自然界中的太

陽,從太陽里,我看到溫暖與光明。二是其比喻義,某人就像是太陽一樣,在自己最孤

苦無助的時候給自己帶來了幫助,讓自己看到光明與希望。前者適合寫景抒情,后者適

合寫人記事,但都需要從生活中取材,寫出真情實感。

【寫作思路】補題可為:我在教室看太陽,以歌頌師愛為表現(xiàn)的主旨等。首段開門見山,

第20頁,共28頁

主體部分可從學(xué)習(xí)生活中取材,以真實的事件,細小的事件來表現(xiàn)情感??梢詫懸患?,

也可以寫多件,寫多件事,需要注意詳略。最后一段總結(jié)全文,以抒情的表達方式表明

自己的情感。

【例文賞析】作者對太陽逐漸落下的過程進行了生動的描寫,尤其是對古詩詞的熟稔運

用,令文章增色不少。作者對自然對人生對自我的思考是最動人之處,這樣的思維在初

中學(xué)生中,實屬難得。那些文字就像一個一個小太陽種在了讀者心間:太陽的光芒終會

隱去,正如時間、生命終會消逝一般,那么在對每一個個體而言都有限的時空里,我們

究竟該何去何從?作者對這個命題給出了很棒的答案:無問西東,綻放,綻放,綻放!

10.【答案】【小題1】(1)本題考查對詩句作用的理解與掌握。作答此類題目,需要

在正確理解詩句意思的前提下,結(jié)合詩歌主旨,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分析作答即可。這一

句點明了季節(jié)正是暮春時節(jié)。同時這個景物描寫又渲染了離別的氣氛,烘托人物凄涼的

心情。

(2)本題考查對重點詩句的理解與掌握。解答時明確詩句的意思?!按盒Q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意思是:春蠶結(jié)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

蠟油才能滴干。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本句常用來表達奉獻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情

和思念。(意思對即可)

答案:

(1)①點明離別的季節(jié);②渲染離別的氣氛;③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2)用生動的比喻,巧妙的諧音,表達對意中人至死不渝的愛情和無盡的思念,語言

搖曳多姿,精彩感人。(意思相近即可)

譯文: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fēng)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

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jié)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dān)憂豐盛如云的鬢發(fā)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

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小題2】

【解析】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首聯(lián)是極度相

思而發(fā)出的深沉感嘆,在聚散兩依依中突出別離的苦痛。頷聯(lián)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

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xiàn)得更為曲折入微。頸聯(lián)從詩人體貼關(guān)切的角度推測想象出對

方的相思之苦。尾聯(lián),想象愈具體,思念愈深切,便愈會燃起會面的渴望。

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的理解與掌握,學(xué)生要明確,作答此類題目的關(guān)鍵是認真讀詩,反

復(fù)誦讀,仔細分析詩歌詩句的含義,聯(lián)系創(chuàng)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1.【答案】【小題1】從前,才,最終,這樣

【小題2】略

【小題3】略

【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

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①句意為:從前,有一位年長有聲望之人的兒子。昔:從前。

②句意為:才得到一車(沉香木)。方:才。

③句意為:最終沒有人來買。卒:最終。

④句意為:也正是像這樣。是:這樣。

(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

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

句中重點詞語有:反:造反;為:做;為:成為;患:禍患;句意為:他于是把沉香木

燒成木炭,前往市場賣木炭,結(jié)果還不能賣到半車木炭的價錢。

(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概括。這篇寓言故事通過寫長者子積累多年才得到的一車沉

香木,因為著急賣出去,最后只買了半車木炭的錢,告誡人們: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

不能見異思遷,要有恒心和耐心。

答案:

(1)①從前;②才;③最終;④這樣。

(2)他于是把沉香木燒成木炭,前往市場賣木炭,結(jié)果還不能賣到半車木炭的價錢。

(3)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見異思遷,要有恒心和耐心。

參考譯文:

從前,有一位年長有聲望之人的兒子,進入海中打撈沉香木。累積了很多年,才得

到一車(沉香木),把它運回家。他到集市上去賣沉香木,因為沉香木價格昂貴的原因,

最終沒有人來買。過了許多天,他還不能賣出去。他心中產(chǎn)生疲勞厭煩的情緒,把這看

成是一種苦惱。他看到別人賣木炭,時常能很快地將木炭賣出去,就產(chǎn)生了一種想法:

第22頁,共28頁

不如把沉香木燒成炭,這樣就可以很快賣出去了。他于是把沉香木燒成木炭,前往市場

賣木炭,結(jié)果還不能賣到半車木炭的價錢。世界上的愚蠢的人也正是像這樣。

文言文翻譯“六字訣”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

可照錄不翻譯;

2.直。即將文言中的單音節(jié)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詞;

3.補。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dāng)?shù)匮a充出來;

4.刪。即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fā)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起標(biāo)志作用的

助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等,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

5.調(diào)。即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使譯

文完全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xí)慣;

6.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xiàn)在通俗的詞語,使譯

文通達明快。

12.【答案】【小題1】AD

【小題2】

【小題3】

【小題4】

【解析】(1)本題考查對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讀全文,整體把握,然后根據(jù)提干

要求提取關(guān)鍵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⑤段”大洋中既是海洋深處的巨大山脈,又是新

的海洋洋殼生成的地方”,第⑥段“研究發(fā)現(xiàn),大洋中脊相對其中軸線幾乎是對稱的”,

第⑦段“大多數(shù)大洋中脊的中軸線處存在一個被稱為中央裂谷的特殊結(jié)構(gòu)”等句作為

答案。

(2)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其表達作用?!氨热?,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明

顯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比如”就是標(biāo)志性詞語?!按蟾庞?5—30千米寬,且

有1000-2000米深”等是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按笪餮笾屑沟闹醒肓压确浅>薮?,大概

有25-30千米寬,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東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

米寬,深度也不到100米。這些差別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有處新生成地殼的擴張速度

不同。擴張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會呈現(xiàn)出如東太平洋隆起樣的結(jié)構(gòu),

擴張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則更像大西洋中脊。而位于東太平洋中譽隆的中央裂

谷只有不到1000米寬,深度也不到100米”是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答作用時一定要找

到文段中的觀點句或說明對象。說明方法就是為說明觀點和說明對象服務(wù)的。

(3)本題考查說明文語言的準(zhǔn)確性。一般先解釋詞語的意思,再結(jié)合句子內(nèi)容分析其

說明作用,最后強調(diào)這個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zhǔn)確性。句子中的“幾乎”準(zhǔn)確說明了

大洋中脊相對其中軸線是對稱的程度,如果去掉,表義就不夠準(zhǔn)確了。

(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A.有誤,題干中“再次發(fā)現(xiàn)大西洋底的山脈通過好望角”的說法與原文”再次確認了

這條山脈的存在。他們還發(fā)現(xiàn)這條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脈竟然通過好望角”的說法不符合。

BCE.正確;

D.有誤,題干中“逐漸冷卻成為巖石,形成了新的洋殼?!迸c原文“結(jié)合周圍已軟化

的巖石,形成新的洋殼”不符合。

故選:ADo

答案:

(1)①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殼生成的地方;②大洋中脊相對其中軸線幾乎是對稱的:

③大多數(shù)大洋中脊的中軸線處存在一個中央裂谷。

(2)①舉例子,列舉大西洋和東太平洋的例子,具體說明了不同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

的形態(tài)也不同;②列數(shù)字,準(zhǔn)確說明了兩個中央裂谷的寬度和深度;③作比較,突出說

明了兩個裂谷的差別很大。

(3)“幾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說明“大洋中脊相對其中軸線差不多是對稱的”,但

不是完全對稱,“幾乎”一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zhǔn)確性。

(4)AD

這是一篇說明文,說明對象是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質(zhì)結(jié)構(gòu)。第①段提出說明對象。然后按

時間順序分別介紹了大洋中脊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的特點: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殼生成的地方;

大洋中脊相對其中軸線幾乎是對稱的;大多數(shù)大洋中脊的中軸線處存在一個中央裂谷。

最后指出大洋中脊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的研究價值。

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①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

說服力。

②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③作比較:把**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diào)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④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就是運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說清楚。

第24頁,共28頁

⑥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形象。

13.【答案】【小題1】操場上目送兒子上小學(xué)

【小題2】大學(xué)門口目送父親開著廉價貨車離開

【小題3】醫(yī)院里目送父親坐輪椅的背影

【小題4】窗口前目送兒子坐公交車

【小題5】BD

【解析】(1)本題考查概章內(nèi)容概括。填空①②處,父母目送兒子的場景,在確定“在

機場目送兒子赴美學(xué)習(xí)”的語段后,找到對應(yīng)的兩處,分別予以概括。由“華安上小學(xué)

第天”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無邊無際的

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拔铱粗菪〉谋秤跋г陂T里”可

知,操場上目送兒子上小學(xué)。由第③段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交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

看”可知,窗口前目送兒子坐公交車。③④處是“我”目送父親的場景,在確定“火葬

場爐門前最后一次目送父親”的語段后,向前找到相關(guān)語段,并予以概括。由“到大學(xué)

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

倒車,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