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壓藥物研究進展與臨床應用_第1頁
抗高血壓藥物研究進展與臨床應用_第2頁
抗高血壓藥物研究進展與臨床應用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抗高血壓藥物研究進展與臨床應用摘要:高血壓疾病已成為危害當今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之一,我國近年來的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所以抗高血壓藥物的研究與臨床運用也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發(fā)展,抗高血壓藥更新換代速度較快,在原有藥物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抗高血壓藥物被應用于臨床。該文綜述了抗高血壓藥的研究進展,以期對抗高血壓藥的臨床應用及科研工作提供指導。關鍵詞:高血壓;抗高血壓藥物;臨床運用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現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心腦血管疾病及腫瘤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并出現低齡化,且每年患高血壓的人數在不斷增長。高血壓常伴有心臟、血管、腦和腎臟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等全身性疾病,因此,近年來對抗高血壓藥物的研究已不再停留在控制血壓層面上,而是進一步從高血壓的發(fā)病機理和抗高血壓藥的機制、聯合用藥、基因組學或遺傳學等方面,研究如何進行個體化治療,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減少用藥不良反應及保護靶器官等,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抗高血壓藥物的分類及其研究進展抗高血壓藥物的分類根據各種藥物在血壓調節(jié)系統(tǒng)中的主要影響及作用部位,目前一般將抗高血壓藥物分為利尿降壓藥物、β-受體阻斷劑、鈣離子拮抗劑、干擾腎上腺素能神經藥物、a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I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T1RA)。1.1利尿降壓藥利尿降壓藥主要通過減少鈉和體液潴留,降低血容量而使血壓下降。最主要的是噻嗪類,有氫氯噻嗪、氯噻嗪、氯噻酮等。它們能減輕左心室肥大(LVH),其效果比其他常用抗高血壓藥更明顯。近期一些長期臨床研究表明,在大劑量使用噻嗪類藥物時發(fā)現它可引起高糖、高血脂、高尿酸及降低胰島素敏感性等代謝上的副作用。非噻嗪類利尿藥吲噠帕胺(indapamide)和托拉塞米除有與氫氯噻嗪相似的降壓作用外,尚有一定的抗鈣作用,對血糖、血脂、血鉀和尿酸的影響很小,是氫氯噻嗪較好的替代藥。1.2β-受體阻斷劑本類藥物可以單用、安全、有效而且價格便宜;也可與其他藥物合用發(fā)揮協同降壓作用:①可與利尿藥合用;②可與CCB類藥物合用,但主張使用CCB的長效緩釋或控釋制劑,同時也應注意劑量的調整;這是因為兩類藥物都有負性頻率、負性肌力和負性傳導作用相互疊加,因而對心功能、心輸出量和腎血流均有不利影響;但與CCB的長效緩釋或控釋制劑合用則對心臟的影響并不明顯;③與ACEI或AT1AR合用療效增加不明顯,通常不合用。以心得安為代表的非選擇性β-受體阻斷劑可收縮骨胳肌血管,導致降壓效果不理想,且谷/峰比值(T/P比率)小,所以一般不作為高血壓的治療藥。目前臨床大都傾向于使用選擇性β1-受體阻斷劑、如阿替洛爾[1,2]或美托洛爾(貝他洛克)等。其中阿替洛爾較好、1次/d可有效控制血壓。β-受體阻斷劑較適用于60歲以下的中青年患者,因為這一年齡大多屬高腎素型高血壓,老年(≥60歲)高血壓患者多屬低腎素型,且因對血糖的不利影響,故不適宜[2]。1.3鈣通道阻滯藥(CCBs)20世紀80年代CCB作為治療心血管系統(tǒng)藥物使用的重大發(fā)現,不但在疾病治療上具有重大價值,而且推動了離子通道作為一個新的藥物靶點深入的基礎及應用研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通過阻滯Ca2+內流,使進入細胞內的鈣總量減少,導致小動脈平滑肌舒張、降低外周阻力而發(fā)揮降壓作用。單獨使用對輕、中度高血壓均有效,其作用與β受體阻滯劑和噻嗪類利尿藥相當,還能逆轉高血壓所致的左心室肥厚,但效果不如ACEI;不良反應輕,耐受良好,是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壓藥。CCB在國外最常用于老年性高血壓,尤其是合并冠心病、心絞痛者,具有擴張周圍血管和強大的擴冠作用,可有效地降低各年齡段的血壓[3]。1.4其他抗高血壓藥1.4.1中樞性抗高血壓藥:主要通過作用于孤束和α2甲腎上腺素受體和(或)咪唑啉受體而產生降壓作用。抗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藥:作用于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部位,阻滯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對心臟、血管的調節(jié),從而產生降壓作用。1.4.2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包括α1受體阻斷藥和α、β受體阻斷藥兩類。α1受體阻斷藥可選擇性阻斷血管突觸后α1受體,降低外周阻力及回心血量。臨床常用的α1受體阻斷藥有哌唑嗪、特拉唑嗪和多拉唑嗪等。α受體阻滯劑是安全有效的降壓藥物,但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其在高血壓治療中可減少心血管病的危險[4]。α、β受體阻斷藥如拉貝洛爾兼具α受體及β受體阻斷作用。對高血壓療效比單純β受體阻斷藥優(yōu)。1.4.3血管擴張藥:可直接舒張血管平滑肌,使外周阻力降低,血壓下降。一般不單獨用,常與利尿藥或交感神經阻滯藥合用增強療效,減少不良反應,因降壓同時可反射性興奮交感神經,使心排出量增加,心率加快;同時可增加腎素級醛固酮的分泌,導致水、鈉潴留,血容量增加,導致降壓反應減弱。1.4.4鉀通道開放藥(PCOs):吡那地爾、克羅卡林、尼可地爾為第一代PCOs,選擇性作用于心肌細胞和平滑肌細胞ATP敏感的鉀通道,可在降低高血壓和治療缺血性心臟病中發(fā)揮作用[5]?,F在臨床使用的有米諾地爾、二氮嗪等。2抗高血壓藥物的臨床應用從現階段的抗壓藥物的臨床應用來看,已不再局限于簡單的降血壓,還應該考慮降低血壓波動、改善心率變異性、增強壓力感受反射敏感性以及血壓晝夜節(jié)律等,從而防治高血壓引起的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聯合用藥可以達到最大降壓效果,并且減少不良反應。目前,臨床上認為以下聯合用藥比較合理:①利尿藥與β-受體阻斷劑聯合用藥②利尿藥與ACEI或AT1RA藥物聯合用藥;③Ca2+拮抗劑與β-受體阻斷劑;④ACEI受體阻斷劑與受體阻斷劑等。在治療特殊類型的高血壓時,不排除聯合其他血管擴張藥物,以期達到降壓和改善短期病情的目標。聯合用藥是目前治療高血壓的新發(fā)展方向,我們應當給予極大的關注。3結語綜上所述,降壓藥物的研究發(fā)展較快,隨著對高血壓發(fā)病以及血壓調控機制的深入研究,應積極尋找更理想的降壓藥物,無疑將會找到多種更新的作用靶點。而發(fā)現新的作用靶點,能夠使一類或幾類新型的降壓藥物的問世。以后研究的重點,應該是能夠平穩(wěn)降壓,改善靶器官損傷、患者易于耐受、有較好效應和性價比的長效抗高血壓藥物.參考文獻[1]徐濟民.阿替洛爾國外臨床應用進展.新藥與臨床,1998,7(5):278.[2]胡琛.特拉唑嗪和阿替洛爾聯合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國外藥學合成藥、生化藥、制劑分冊,2001,10(4):244.[3]趙敏君,韋永強.抗高血壓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