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與傳染性疾病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14e9059ff7c08d6a8fa8286d1e801d/0e14e9059ff7c08d6a8fa8286d1e801d1.gif)
![微生物與傳染性疾病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14e9059ff7c08d6a8fa8286d1e801d/0e14e9059ff7c08d6a8fa8286d1e801d2.gif)
![微生物與傳染性疾病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14e9059ff7c08d6a8fa8286d1e801d/0e14e9059ff7c08d6a8fa8286d1e801d3.gif)
![微生物與傳染性疾病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14e9059ff7c08d6a8fa8286d1e801d/0e14e9059ff7c08d6a8fa8286d1e801d4.gif)
![微生物與傳染性疾病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14e9059ff7c08d6a8fa8286d1e801d/0e14e9059ff7c08d6a8fa8286d1e801d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生物與傳染性疾病微生物與傳染性疾病在自然界中的生物:植物,動物,微生物。2在自然界中的生物:植物,動物,微生物。233從人類角度出發(fā),微生物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自然界的“清道夫”人類生活的“好幫手”從人類角度出發(fā),微生物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有些微生物卻危害人類的健康,引起各種疾病。這些能引起人類疾病的微生物成為病原體(pathogen),人體則是這些病原體的宿主(host)。
我們把由各種致病微生物或稱病原體侵入人體并大量繁殖所引起的一類具有傳染性的疾病稱為傳染病(infectiousdisease)。在我們人的生存環(huán)境周圍能夠感染人的微生物只占所有微生物中的很小比例,約400多種,但就是這不多的種類就曾經(jīng)讓人們防不勝防。5有些微生物卻危害人類的健康,引起各種疾病。這些能引起人類疾病一是一些被控制的傳染病又死而復生,卷土重來,重新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如性病、肺結核等;二是一系列新傳染病相繼出現(xiàn)或被發(fā)現(xiàn),其中一些已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和恐慌如艾滋病、瘋牛病、非典型性肺炎等。三是人為因素如恐怖分子利用某些傳染性強的致病微生物如炭疽桿菌作為生物武器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命。當前傳染性疾病的特點6一是一些被控制的傳染病又死而復生,卷土重來,重新對人類健康構本講的主要內容:病原微生物免疫學基礎常見的傳染性疾病1237本講的主要內容:病原微生物免疫學基礎常見的傳染性疾病1237病原微生物的特點病原微生物的特點致病微生物從最簡單最低等級的生物開始,依次為:
病毒、衣原體、立克次氏體、支原體、細菌、真菌致病微生物從最簡單最低等級的生物開始,依次為:病毒無法獨立存活,寄生于原核細胞或真核細胞。各種病毒形態(tài)各異,但一般包含:核酸芯子;衣殼;包膜。致病方式病毒10病毒無法獨立存活,寄生于原核細胞或真核細胞。病毒10噬菌體煙草花葉病毒乙肝病毒狂犬病病毒11噬菌體煙草花葉病毒乙肝病毒狂犬病病毒11細菌細菌的特點:比表面積大繁殖力強適應力強變異性強內毒素(endotoxin)和外毒素(exotoxin)細菌細菌的特點: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幽門螺旋菌13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幽門螺旋菌13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沒有葉綠素,以寄生或腐生的方式吸收養(yǎng)料,沒有根莖葉的分化。真菌白色念珠菌黃曲霉青霉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真菌白色念珠菌黃曲霉青霉免疫學基礎15免疫學基礎15什么是免疫?什么是免疫?免疫是指機體識別和排除異己性物質,以維持機體生理平衡的過程。免疫的特點:分布廣泛,遍及全身識別自身和外物;記憶;特異性;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機體識別和排除異己性物質,以維持機體生理平衡的過程。人痘,牛痘預防天花免疫的早期研究和應用
天花病毒天花患者人痘,牛痘預防天花免疫的早期研究和應用 天花病毒天花患者天花主要通過飛沫吸入或直接接觸而傳染。大約有10天左右潛伏期,潛伏期過后,病人發(fā)病很急,多以頭痛、背痛、發(fā)冷或寒戰(zhàn).高熱等癥狀開始體溫可高達41℃以上。發(fā)病3~5天后,病人出現(xiàn)皮疹。開始為紅色斑疹,后變?yōu)榍鹫睿?~3天后丘疹變?yōu)榘捳?,以后皰疹轉為膿皰疹。膿皰疹形成后2~3天,逐漸干縮結成厚痂,大約1個月后痂皮開始脫落,遺留下疤痕。重型天花病人常伴并發(fā)癥,如敗血癥、骨髓炎、腦炎、腦膜炎、肺炎、支氣管炎、中耳炎、喉炎、失明、流產(chǎn)等,是天花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9天花主要通過飛沫吸入或直接接觸而傳染。19
人痘的接種人痘的接種愛德華·琴納與牛痘21愛德華·琴納與牛痘21路易·巴斯德巴氏消毒法減毒疫苗22路易·巴斯德巴氏消毒法22免疫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免疫功能由免疫系統(tǒng)來完成,免疫系統(tǒng)包括:免疫器官(主要有:骨髓胸腺以及脾臟、淋巴結和淋巴組織)。免疫細胞(指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包括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和巨噬細胞等),免疫分子(指免疫細胞合成的產(chǎn)物,包括抗體、補體和有免疫活性成分)免疫系統(tǒng)(immunesystem)免疫功能由免疫系統(tǒng)來完成,免疫系統(tǒng)包括:免疫系統(tǒng)(immu免疫器官免疫器官免疫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細胞免疫B淋巴細胞——體液免疫免疫細胞}固有性免疫}適應性免疫免疫細胞:免疫細胞}固有性免疫}適應性免疫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能識別并殺傷腫瘤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巨噬細胞:具有很強的吞噬能力,胞內富含溶酶體,能殺傷吞噬的病原體。
巨噬細胞吞噬入侵細菌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能識別并殺傷腫瘤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細胞毒T細胞(cytotoxicTcell):主要表面標志是CD8。輔助T細胞(helperTcell):主要表面標志是CD4。調節(jié)/抑制T細胞(regulatory/suppressorTcell):目前研究最多的該細胞的表面標記是CD25+CD4+.T細胞的分類細胞毒性T細胞攻擊靶細胞28細胞毒T細胞(cytotoxicTcell):主要表面標輔助性T細胞和抑制性T細胞是免疫調節(jié)的中心樞紐。輔助性T細胞功能過強可發(fā)生全身性紅斑狼瘡、溶血性貧血等自身免疫病。而抑制性T細胞功能過強,可導致嚴重的免疫缺陷,如敗血癥、腫瘤和內分泌紊亂等。輔助性T細胞是艾滋病病毒的宿主細胞,在艾滋病發(fā)病時會急劇減少。正常人CD4/CD8為1.7以上,而艾滋病病人這一比值發(fā)生倒置嚴重可能到小于0.5。正常人CD4細胞為700-1500個/微升,HIV感染者常在600個/微升以下,AIDS病人常在200個/微升以下。輔助性T細胞和抑制性T細胞是免疫調節(jié)的中心樞紐。輔助性T細胞B淋巴細胞:主要功能是產(chǎn)生抗體,并能產(chǎn)生多種淋巴因子等進行免疫調節(jié)。B淋巴細胞:主要功能是產(chǎn)生抗體,并能產(chǎn)生多種淋巴因子等進行免免疫分子(指免疫細胞合成的產(chǎn)物,包括抗體、補體等)免疫分子抗體的結構31免疫分子(指免疫細胞合成的產(chǎn)物,包括抗體、補體等)免疫分子抗抗體的作用:封閉毒素沉淀和凝集:補體反應激活其它免疫細胞抗體的作用抗體與抗原的結合32抗體的作用:抗體的作用抗體與抗原的結合32免疫治療33免疫治療33免疫治療:針對機體低下或亢進的免疫狀態(tài),人為地增強或抑制機體的免疫能力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治療方法。免疫增強療法:治療腫瘤、感染、免疫缺陷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免疫抑制療法:用于治療超敏反應、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炎癥等。免疫治療免疫治療:針對機體低下或亢進的免疫狀態(tài),人為地增強或抑制機體主動免疫治療:指給免疫應答健全的機體輸入具有抗原性的疫苗或免疫佐劑,激活或增強機體的免疫應答,使機體自身產(chǎn)生抵抗疾病的能力。疫苗:滅活疫苗,減毒疫苗被動免疫治療:也稱過繼免疫治療,是將對疾病有免疫力的供者的免疫應答產(chǎn)物轉移給其他個體,或者自體細胞體外經(jīng)過處理后回輸全身,以發(fā)揮治療疾病的作用??苟舅乇N球蛋白細胞因子制劑35主動免疫治療:指給免疫應答健全的機體輸入具有抗原性的疫苗或免過繼免疫治療36過繼免疫治療36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常見的傳染性疾病艾滋?。ˋIDS)艾滋?。ˋIDS)艾滋病又名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后,因免疫系統(tǒng)受到破壞,造成免疫缺陷,抗感染能力下降以致伴有機會感染,其特征性并發(fā)癥是卡氏肺孢子蟲肺炎(PCP)和卡波姬肉瘤(KS),并出現(xiàn)神經(jīng)和胃腸功能紊亂等綜合癥的統(tǒng)稱。艾滋病病人最終因長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本病傳播迅速、病死率極高。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卡波姬肉瘤的皮膚表征艾滋病又名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Immun1981年6月5日,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在《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簡要介紹了一種免疫功能極度低下的疾病,有3例既往身體健康的同性戀者出現(xiàn)持續(xù)發(fā)熱,體重減輕,食欲不振,有鵝口瘡,淋巴結腫大,發(fā)生PCP(肺孢子蟲肺炎)和KS(卡波姬肉瘤)這些癥狀是在免疫功能極度低下的病人才會發(fā)生的。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艾滋病的正式記載。到1982年,美國記錄了近26例這樣的病人,聯(lián)邦疾病控制中心把這一類疾病歸為艾滋?。ˋIDS)。中國大陸地區(qū)第一次發(fā)現(xiàn)艾滋病是在1985年6月,從一名美籍阿根廷游客身上發(fā)現(xiàn)。而國內病人是在1985年發(fā)現(xiàn)的4例血友病病人。艾滋病的發(fā)現(xiàn)1981年6月5日,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在《發(fā)病率與死亡聯(lián)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確認艾滋病以來,25年間全球累計有6500萬人感染艾滋病毒,死亡的人數(shù)可能達到了3千萬。如果這種趨勢繼續(xù)發(fā)展,估計全球艾滋病的死亡數(shù)字將達到像黑死病或西班牙流感的死亡數(shù)字。AIDS的流行情況聯(lián)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截至2009年底,估計我國現(xiàn)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74萬人,其中病人約10.5萬人;2009年新發(fā)感染者約4.8萬人,因艾滋病相關死亡約2.6萬人。42截至2009年底,估計我國現(xiàn)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74RNA逆轉錄病毒整合到基金組變異率極高艾滋病毒病毒RNA逆轉錄病毒艾滋病毒病毒選擇性侵犯CD4+T淋巴細胞,最終導致感染者體內CD4+T淋巴細胞數(shù)目不斷減少和耗竭,并將失去特定的免疫應答,造成機體嚴重的免疫缺陷。血中HIV越多(HIV負荷)越高,CD4+T淋巴細胞數(shù)越低,機會感染和惡性腫瘤的發(fā)生越多。HIV病毒從T淋巴細胞中出芽44選擇性侵犯CD4+T淋巴細胞,最終導致感染者體內CD4+T微生物與傳染性疾病課件艾滋病的發(fā)展病程艾滋病的發(fā)展病程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HIV后2-6周出現(xiàn),出現(xiàn)率約50%-75%。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咽喉痛、淋巴結腫大、皮疹等,持續(xù)約兩周可自行消退。在此期不能檢測出HIV抗體,但傳染性很強。無癥狀感染期即“潛伏期”,在不同感染者間變化很大,可由數(shù)月至數(shù)年,最長可達十幾年,但一般為8-10年。此期沒有明顯臨床癥狀,但HIV在體內復制繁殖,有傳染性。HIV抗體檢出率幾乎為100%。全身性持續(xù)性淋巴結腫大期非特異性全身性癥狀,如持續(xù)發(fā)熱、腹瀉、消瘦、乏力等,淺表淋巴結腫大,血中CD4+T淋巴細胞數(shù)開始下降。艾滋病期感染者的免疫系統(tǒng)遭到嚴重破壞。出現(xiàn)各種病毒性、細菌性、真菌性、寄生蟲性機會感染和繼發(fā)性腫瘤,典型的如卡氏肺孢子蟲肺炎、結核、卡波姬肉瘤等,這些往往成為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亡因素艾滋病的癥狀急性感染期艾滋病的癥狀艾滋病合并其它感染48艾滋病合并其它感染48目前沒有特效藥,也沒有有效的疫苗!雞尾酒療法:華裔科學家何大一與1995年發(fā)明。使用多種藥物,避免了病毒對單一藥物迅速產(chǎn)生抗藥性而影響療效,雞尾酒療法能夠較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復制,并能修復部分被破壞的人體免疫功能,進而能夠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質量。但是,雞尾酒療法也存在著極大的副作用及局限性。首先,它不能徹底清除體內的病毒,治愈疾病。其次,該療法存在較大副作用。再次,由于需要多種藥物,進行該療法的費用較大,且需經(jīng)常調整藥物搭配,否則也會產(chǎn)生抗藥性。重在預防艾滋病的治療目前沒有特效藥,也沒有有效的疫苗!艾滋病的治療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抵抗力較差。艾滋病病毒只能在血液和體液中活的細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氣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它們離開人體后,常溫下只能生存數(shù)小時至數(shù)天(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在未干的情況下,即使在室溫中放置96小時,仍然具有活力),高溫、干燥、通常使用的化學清潔劑或消毒劑(如碘酒、酒精或醫(yī)院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藥品)都可以殺死這種病毒,甚至用自來水沖刷,水中的余氯就會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蟲(如:蚊子、跳蚤等)體內存活。50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抵抗力較差。艾滋病病毒只能在體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垂直傳播艾滋病的傳播途徑體液傳播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全球范圍來看,70%~80%的感染者是通過性接觸感染上艾滋病病毒(HIV)的,其中異性間性接觸傳播占70%以上,而男性同性戀性接觸傳播占5%~10%。歐美的研究表明,發(fā)生一次沒有保護的性交(即未使用安全套),在男性同性戀中,傳染HIV的概率約為1%。而在異性性接觸中,男性傳給女性的概率是0.05%~0.15%,女性傳給男性的概率是0.03%~0.09%。靜脈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或注射器消毒不嚴是感染HIV的危險行為。單次暴露的傳染概率為0.67%。接受污染有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單次暴露的傳染概率大于90%。全球范圍來看,70%~80%的感染者是通過性接觸感染上艾滋病醫(yī)源性感染,指的是由于醫(yī)療器具不潔,造成接受醫(yī)療服務者感染HIV,其中也包括醫(yī)護人員在提供醫(yī)療服務時,暴露于感染者或患者的體液,而致感染HIV。不慎被污染HIV的器具刺傷皮膚或黏膜,直接接觸到含有HIV的體液,單次暴露的傳播概率為0.3%~0.5%。對于母嬰垂直感染,35%發(fā)生在產(chǎn)前,65%發(fā)生在產(chǎn)中和產(chǎn)后哺乳期。53醫(yī)源性感染,指的是由于醫(yī)療器具不潔,造成接受醫(yī)療服務者感染H2003年,我國艾滋病病毒的流行傳播途徑中,注射吸毒的占68%;采血傳播的占9.75%;血液、血漿制品占1.5%;異性、同性性接觸傳播占7.25%;而母嬰傳播只占0.25%。1995年至2000年,全國注射吸毒者平均艾滋病感染率增長了約500倍。到2007年,在新發(fā)感染者中,異性性傳播占44.7%,男男性傳播占12.2%,注射吸毒傳播占42%,母嬰傳播占1.1%。2003年,我國艾滋病病毒的流行傳播途徑中,注射吸毒的占68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艾滋病的傳播途徑遵守性道德,潔身自愛,禁止性亂。不與他人共用剃須刀、牙刷等。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紋眉;不要文身;不到消毒不嚴密或不消毒的理發(fā)店和美發(fā)店去理發(fā)或美容。不以任何方式吸毒;有毒癮者暫未戒除前切勿與他人共用注射器。有必要輸血時一定要使用經(jīng)艾滋病病毒抗體檢驗合格的血。在救護流血傷員時,要設法防止血液直接沾在自己的皮膚或黏膜上。。。艾滋病的預防56遵守性道德,潔身自愛,禁止性亂。艾滋病的預防56預防由性傳播艾滋病的ABC原則A(ascetic)B(be-faithful)C(condom)預防由性傳播艾滋病的ABC原則2011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的第24個紀念日。自1988年以來,應對艾滋病疫情的努力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積極成果。然而,聯(lián)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最新的全球艾滋病流行報告表明,這種流行病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沒有滅絕。聯(lián)合國將2011年世界艾滋病的主題確定為:“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GettingtoZero)。世界愛滋病日-12月1日紅絲帶是表示對抗艾滋病的標志2011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的第24個紀念日。自198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全身性傳染病,主要累及肝臟。常見的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主要表現(xiàn):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尿黃、皮膚鞏膜黃染等,是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全身性傳染病,主要累及肝臟。RNA病毒糞口途徑傳播臨床上表現(xiàn)為急性起病,有畏寒、發(fā)熱、食欲減退、惡心、疲乏、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部分病例出現(xiàn)黃疸,無癥狀感染病例較常見,一般不轉為慢性和病原攜帶狀態(tài)。患甲型肝炎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一般不會再患該病。
甲型肝炎61RNA病毒甲型肝炎61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乙肝主要在中國及其他一些亞洲國家中流行。目前中國人口中約有十分之一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乙型肝炎與肺結核和艾滋病并列世界上最常見的傳染病。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乙肝病毒攜帶者(HBsAg攜帶者)超過2.8億,我國約占1.3億。多數(shù)無癥狀,其中1/3出現(xiàn)肝損害的臨床表現(xiàn)。目前我國有乙肝患者3000萬。乙型肝炎62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乙微生物與傳染性疾病課件乙肝病毒(HBV)屬于DNA病毒。主要侵襲肝細胞,并在其中繁殖。乙肝的特點為起病較緩,以亞臨床型及慢性型較常見。無黃疸型HBsAg持續(xù)陽性者易慢性化。乙肝病毒(HBV)屬于DNA病毒。6565急性肝炎:在癥狀出現(xiàn)前,病毒可能已潛伏數(shù)月之久。這段期間,傳染性非常高。慢性肝炎:可以導致肝硬化及肝癌。目前沒有藥物完全根治,但有藥物可幫助患者對抗乙肝病毒以控制病情。慢性遷延性肝炎:臨床癥狀輕,肝功能損傷輕慢性活動性肝炎:臨床癥狀較重、持續(xù)或反復出現(xiàn),體征明顯,如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肝功能損害顯著。肝掌蜘蛛痣66急性肝炎:在癥狀出現(xiàn)前,病毒可能已潛伏數(shù)月之久。這段期間,本病主要通過體液、母嬰和性接觸進行傳播。乙肝疫苗的應用是預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67本病主要通過體液、母嬰和性接觸進行傳播。672009年12月29日,衛(wèi)生部新聞發(fā)言人明確表示,有關部門計劃近期取消入學、就業(yè)體檢中“乙肝五項”的檢查,組織者不得強制體檢者接受檢查,同時,明確禁止將攜帶乙肝病毒作為入學、就業(yè)的限制條件,切實保障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入學權利。2009年12月29日,衛(wèi)生部新聞發(fā)言人明確表示,有關部門計乙肝病毒標志物(兩對半)檢測乙肝的檢測表面抗原表面抗體E抗原E抗體核心抗體乙肝病毒標志物(兩對半)檢測乙肝的檢測表面抗原表面抗體E抗原肝功能檢查肝功能檢查丙型肝炎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無癥狀病毒攜帶者均具有傳染性。傳播方式與乙型肝炎相似,主要經(jīng)血液途徑傳播。其表現(xiàn)類似乙型肝炎,但較容易變成為慢性,可發(fā)生肝硬化及肝癌。急性丙型肝炎有50%-70%可轉為慢性。丁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是一類缺陷型病毒,它必須有乙型肝炎病毒存在情況下才能繁殖。因此,只有體內有乙型肝炎病毒,才可能感染丁型肝炎病毒。其傳播途徑與乙型肝炎病毒相似。如果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同時又合并丁型肝炎,則容易誘發(fā)重癥肝炎。戊型肝炎戊型肝炎病人及無癥狀者均具有傳染性,其中以發(fā)病前后傳染性最強傳播方式與甲型肝炎相似,也主要是經(jīng)過糞口傳播。癥狀與甲型相似,一般不會發(fā)展為慢性或肝硬化。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一般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是一種傳染病。它是由RNA病毒導致的。流感每年在溫帶的秋冬季節(jié)大量流行,與病毒有關的嚴重并發(fā)癥導致了在危重患者中有較高的死亡率?!拔靼嘌懒鞲小绷餍行愿忻昂喎Q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脫硫除塵劑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紅灌腸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堿照豐激活劑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智能型全自動寬幅檢針器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天然益母草藥物保健衛(wèi)生巾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二柱立式注塑成型機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鋁木藥品柜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保健食品營養(yǎng)科學研究進展考核試卷
- 五金批發(fā)行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考核試卷
- 養(yǎng)生生活用品選擇考核試卷
- 2025年三人合伙投資合作開店合同模板(三篇)
- 2025年合資經(jīng)營印刷煙包盒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天津市五區(qū)縣重點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試題 化學 含答案
-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二模試題 生物 含答案
- 人教版高一數(shù)學上冊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
- 安全學原理第2版-ppt課件(完整版)
- 彈性力學第十一章彈性力學的變分原理
- 鉭鈮礦開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范文
- 小升初數(shù)學銜接班優(yōu)秀課件
- 出口食品生產(chǎn)企業(yè)備案自我評估表
- Jane eyre《簡愛》英文原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