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梁武帝與儒釋道融合
由于虛假佛教和侯景的混亂,梁武帝在后世的聲譽很差。事實上,這是梁武帝的兩個缺點。然而梁武帝對歷史的發(fā)展作出過較大貢獻,也是客觀事實。本文擬就梁武帝的歷史貢獻略作探討。一、梁武帝弘揚國子學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用儒經來選拔官員,致使儒學在兩漢盛極一時。東漢末年以降,直到蕭齊,由于政局的動蕩、玄學的興起、道教和佛教的沖擊等原因,儒學大大衰落,以至宋、齊兩代的國子學存在不到十年。梁武帝即位后,重視學校教育,推崇儒學,促使經學再度復興。陳朝吏部尚書姚察對此有生動描述:“漢氏承秦燔書,大弘儒訓,太學生徒,動以萬數(shù),郡國黌舍,悉皆充滿,學于山澤者,至或就為列肆,其盛也如是。漢末喪亂,其道遂衰。魏正始以后,仍尚玄虛之學,為儒者蓋寡。時荀靑、摯虞之徒,遂刪定新禮,改官職,未能易俗移風。自是中原橫潰,衣冠殄盡,江左草創(chuàng),日不暇給,以迄于宋、齊,國學時或開置,而勸課未博,建之不及十年,蓋取文具,廢之多歷世祀,其棄也忽諸。鄉(xiāng)里莫或開館,公卿罕通經術,朝廷大儒,獨學而弗肯養(yǎng)眾,后生孤陋,擁經而無所講習,三德六藝,其廢久矣。高祖有天下,深愍之,詔求碩學,治五禮,定六律,改斗歷,正權衡,……十數(shù)年間,懷經負笈者云會京師?!笔捔簳r期經學的復興,直接得力于梁武帝一系列興辦學校、敦崇儒經的政策和措施。建武元年(317),東晉建立,68年后的太元十年(385)才建立國子學。永初元年(420),劉宋建立,22年后的元嘉十九年(442)才建立國子學。但8年過后,即元嘉二十七年,就因為與北魏的戰(zhàn)爭導致財政拮據(jù)而裁撤了國子學。建元元年(479),蕭齊建立,6年后的永明三年(485)才建立國子學,永明十一年又因太子蕭長懋病逝致令國子學停辦。所以史家說宋、齊兩代的國子學存在的時間都不足十年。梁武帝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認為“二漢登賢,莫非經術,服膺雅道,名立行成。魏、晉浮蕩,儒教淪歇,風節(jié)罔樹,抑此之由”梁武帝在積極興辦學校的同時,還增加國子學的講授內容。劉宋時的國子學,《周易》《尚書》《毛詩》《禮記》《周官》《儀禮》《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各為一經,《論語》和《孝經》為一經,共計十經。蕭梁時,《周易》的鄭玄注與王弼注、《尚書》的孔安國傳和鄭玄注、《孝經》的孔安國傳和鄭玄注、《論語》的鄭玄注和何晏集解并立國子學;除《孝經》的孔安國傳在梁末亡佚外,其余都被陳朝繼承蕭梁之前,“朝廷大儒,獨學而弗肯養(yǎng)眾”。為了改變這種風氣,梁武帝親自示范,登堂講授《孝經》。太子蕭統(tǒng)效法父皇,于天監(jiān)八年在壽安殿講授了《孝經》。第二任太子蕭綱則在玄圃講授梁武帝所撰《五經講疏》,聽眾濟濟一堂。梁武帝還將兼任國子助教的皇侃召入壽光殿講授《禮記義》。梁武帝撰成《五經講疏》后,選拔精通儒學的官員到全國各地去宣講。在梁武帝父子的影響下,京師和地方官員都競相傳授學問。梁武帝統(tǒng)治后期最受寵信的大臣朱異,在儀賢堂傳授梁武帝所撰《老子講疏》,聽眾多達千余人。朱異與尚書左丞賀琛在士林館內,每天輪流傳授梁武帝所撰的《中庸講疏》。太子蕭綱將朱異召入玄圃,傳授《周易》?!盎侍?、宣城王亦于東宮宣猷堂及揚州廨開講,于是四方郡國,趨學向風,云集于京師矣?!绷何涞墼谥苯佣爻缃浶g的同時,還實行了士族子弟通過經學策試入仕的制度。天監(jiān)四年正月,梁武帝頒詔:“今九流常選,年未三十,不通一經,不得解褐。若有才同甘、顏,勿限年次?!绷何涞郯l(fā)展經學的另一項重要措施,是組織精通禮學的官員編纂五禮。早在齊武帝永明二年(484),五禮的編纂就已開始,但到蕭齊滅亡時,五禮尚未編纂完成,并且由于變故頻發(fā),已編成的文稿多次散失,特別是在齊末戰(zhàn)亂中,更是大部分文稿蕩然無存。天監(jiān)元年,梁武帝登基伊始,就詔令立即著手編纂五禮。于是以明山賓掌吉禮,嚴植之掌兇禮,賀#掌賓禮,陸璉掌軍禮,司馬醁掌嘉禮,尚書左丞何佟之總其事。何佟之亡故后,伏%接替他的工作。由于禮儀深廣、記載殘缺,需要集思廣益,梁武帝又令丹陽尹沈約、太常卿張充和徐勉共同參與其事,不久又欽點徐勉總其事。后來,中書侍郎周舍和庾于陵也奉旨參與其事。眾學者不能決斷的疑難問題,提交梁武帝裁決。五禮歷時22年,于普通五年(524)二月編纂完畢。吉、兇、軍、賓、嘉五禮的《儀注》保存在尚書省,副本存放在秘閣,還撰寫了五禮典書。五禮的系統(tǒng)整理,既統(tǒng)一了錯綜分歧的見解,也有利于五禮及相關文獻的保存,同時更有利于禮制的順利實施。毫無疑問,這項巨大的工程極大地推動了經學的復興和發(fā)展。皮錫瑞指出:“北朝諸君,惟魏孝文、周武帝能一變舊風,尊崇儒術。考其實效,亦未必優(yōu)于蕭梁?!倍?、梁武帝個人客觀主義對佛教的態(tài)度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學,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學說,不僅符合最高統(tǒng)治者的需要,而且是個人修養(yǎng)的不二法門。它不僅是封建時代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學說,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內容。道教以黃帝、老子的思想為理論根基,由戰(zhàn)國時期的神仙方術演變而來,其核心則是內丹養(yǎng)生之道。佛教宣揚善惡報應、生死輪回的教義,彌補了儒學對終極關懷的缺失。作為舶來品的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因而二者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沖突,不斷有人公開反對佛教。顯著的事例是:蕭齊時,竟陵王“(蕭)子良精信釋教,而(范)縝盛稱無佛,……子良集僧難之而不能屈”梁代之前,就有人儒佛雙修、道佛雙修,或由儒入佛,或由道轉佛。但在中國歷史上,儒釋道三者兼修的學者,梁武帝堪稱是第一位。他在《述三教詩》中寫道:“少時學周孔,弱冠窮六經?!袕陀^道書,有名與無名。……晚年開釋卷,猶月映眾星?!绷何涞垭m然極力推崇佛教,但實際上是儒釋道兼修。他的著述既有《制旨孝經義》《周易講疏》《尚書大義》《孔子正言》《毛詩答問》《春秋答問》等儒學類,也有《老子講疏》等道教類,還有《涅?》《大品》《凈名》《三慧》諸經義記的佛教類。梁武帝開啟的儒釋道兼修的范式被人們紛紛效法。王褒在為教育諸子而撰寫的《幼訓》中說:“吾始乎幼學,及于知命,既崇周孔之教,兼循老釋之談,……汝能修之,吾之志也?!绷何涞廴碳嫘薅裢馔瞥绶鸾?他將佛教視同月亮,將儒教和道教等視作“眾星”。不僅如此,梁武帝甚至更明確提出:“道有九十六種,唯佛一道,是于正道,其余九十五種,名為邪道。朕舍邪外,以事正內諸佛如來?!献?、周公、孔子等,雖是如來弟子,而化跡既邪,止是世間之善,不能革凡成圣”梁武帝開創(chuàng)的“三教同源”說為儒釋道的融合奠定了理論基礎,他樹立的三教兼修的范式則在實踐上為儒釋道的融合開辟了道路,也極大地促進了儒釋道的融合。三、梁武帝時期藏書蕭梁時期,不僅經學開始復興,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且文學空前繁榮,在中國文學史上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這一成就同樣與梁武帝密不可分。時人劉勰曾稱贊說:梁武帝登基以來,“文思廣被,海岳降神,才英秀發(fā)。馭飛龍于天衢,駕騏驥于萬里;經典禮章,跨周轢漢,唐虞之文,其鼎盛乎”梁武帝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和文學家。史家稱贊他“天情睿敏,下筆成章,千賦百詩,直疏便就,皆文質彬彬,超邁今古。詔銘贊誄,箴頌箋奏,爰初在田,洎登寶歷,凡諸文集,又百二十卷”梁武帝還親自編訂了歷代賦,并敕令左衛(wèi)率周舍作注。在梁武帝編纂文集的啟發(fā)下,太子蕭統(tǒng)“撰古今典誥文言,為《正序》十卷;五言詩之善者,為《文章英華》二十卷;《文選》三十卷”在梁武帝篤好文學的熏染和帶動下,前后兩個太子蕭統(tǒng)與蕭綱也都愛好并擅長文學,經常招集文學之士討論文學問題或創(chuàng)作詩賦。蕭統(tǒng)“每游宴祖道,賦詩至十數(shù)韻。或命作劇韻賦之,皆屬思便成,無所點易。……引納才學之士,賞愛無倦。恒自討論篇籍,或與學士商榷古今;閑則繼以文章著述,率以為常。于時東宮有書幾三萬卷,名才并集,文學之盛,晉宋以來未之有也”蕭梁時期不僅經學得到振興、文學一派繁榮,而且整個文化事業(yè)都達到了魏晉南朝的頂峰。李延壽稱贊說:梁武帝“制造禮樂,敦崇儒雅,自江左以來,年愈二百,文物之盛,獨美于茲”梁武帝為保存、整理和編纂典籍做了大量工作。齊末的兵火燒毀了秘書省,保存在里面的典籍蕩然無存。梁武帝登基后,在百廢待興、政務極其繁忙的情況下,詔令秘書監(jiān)任窻著手搜集典籍。很快就收集到數(shù)萬卷圖書,僅保存在文德殿的就有23106卷,而華林園的佛教典籍還不包括在內。進而,梁武帝在文德殿設置學士省,征召高才碩學者待詔其中,校定墳史。太子洗馬到沆、劉峻與學士賀蹤等人都被派去從事這項工作。為了更好地保存典籍,梁武帝派人專事抄寫副本———到洽抄寫甲部即經部書,張率抄寫乙部即史部書,后又抄寫丙、丁二部即子部和集部書。梁武帝還敕令劉勰與慧震沙門在定林寺撰寫經論天監(jiān)十五年,梁武帝敕令太子詹事徐勉選拔才學之士到華林園編纂大型類書《華林遍略》。何思澄、顧協(xié)、劉杳、王子云、鐘嶼等5人歷時8年修成,共計700卷?!度A林遍略》編成不久就流傳到北朝,備受重視。北齊的《修文殿御覽》和隋朝的《長洲玉鏡》兩部類書的編纂都是以《華林遍略》為藍本,唐代編纂的《藝文類聚》也充分利用過《華林遍略》,因而該書對中國古代類書的編纂具有深遠影響。梁武帝還先后令人編纂了佛教類書《佛記》和《經律異相》,其中后者保存至今。流傳至今的還有釋慧皎撰寫的《高僧傳》、釋僧ue3d7撰寫的《出三藏記集》、釋寶唱撰寫的《比丘尼傳》等佛教典籍。蕭梁時期文化的昌盛,突出表現(xiàn)在私人藏書數(shù)量眾多。太子蕭統(tǒng)在東宮聚書近3萬卷,第七子蕭繹在荊州聚書更是多達8萬卷在梁武帝的敦崇和推動下,蕭梁時期的文學和文化事業(yè)都達到魏晉南朝的鼎盛,其杰出成就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而對中國文學和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著的貢獻。四、促進了學術研究和制度創(chuàng)新眾所周知,東晉是典型的門閥政治時代,門閥士族壟斷了軍政大權,皇權式微。劉宋和蕭齊時,門閥士族雖然逐漸走向衰落,但仍還具有強大的勢力,庶民入仕仍然相當困難。極少數(shù)庶民僥幸躋身仕途,則被稱為“恩幸”或“幸臣”,意謂他們是憑借皇帝的寵愛而飛黃騰達者,遭到士族蔑視是可以想見的。蕭梁時期,梁武帝推行的一系列制度導致士族勢力受到抑制,庶民勢力迅速崛起,從而促成了社會從貴族制向官僚制的轉變。曹魏時起,士族依據(jù)九品官人法、憑借門第就可直接入仕,基本不問才學的有無,甚至白癡也可以做官。例如,出身江左第一高門陳郡謝氏的謝靈運,其“父’,生而不慧,為秘書郎”西晉以來,由于門閥制度的確立,士族壟斷了受教育的權利。為了讓寒庶子弟也有機會接受教育,天監(jiān)四年,梁武帝設置五館,專門收攬“寒門俊才”。這些學生由政府供給飲食,他們只要考試合格就可以到政府部門任職。為打破士族對寒庶的歧視和壓制,天監(jiān)八年五月,梁武帝下詔:“其有能通一經、始末無倦者,策實之后,選可量加敘錄。雖復牛監(jiān)羊肆,寒品后門,并隨才試吏,勿有遺隔?!笔捔簳r,一些官職的選用基本體現(xiàn)了“唯才是舉”的原則。史載:“梁用人殊重,簡以才能,不限資地,多以他官兼領”另一方面,本來由寒庶階層或下層士族擔任的一些官職,其用人標準也開始改變。尚書省的“五都令史,與左、右丞共知所司。舊用人常輕,九年詔曰:‘尚書五都,職參政要,非但總領眾局,亦乃方軌二丞。頃雖求才,未臻妙簡,可革用士流,每盡時彥,庶同持領,秉此群目。’于是以都令史視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作中的團隊建設與協(xié)作
- 科技產品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 綠色環(huán)保理念在農業(yè)展覽中的應用與啟示
- 教育背景下學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 高效能的安全用電信箱安裝與管理策略
- 打造高效、環(huán)保的寵物業(yè)供應鏈體系研究
- 環(huán)保視角下的安全生產及防備設備的優(yōu)化建議
- 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禮儀教育中的應用
- 科技產品與服務的多維度評估體系構建
- 情緒調節(jié)與學習效率的關聯(lián)性研究
- 子宮畸形的超聲診斷
- 2024年1月高考適應性測試“九省聯(lián)考”數(shù)學 試題(學生版+解析版)
- JT-T-1004.1-2015城市軌道交通行車調度員技能和素質要求第1部分:地鐵輕軌和單軌
- (高清版)WST 408-2024 定量檢驗程序分析性能驗證指南
- (正式版)JBT 11270-2024 立體倉庫組合式鋼結構貨架技術規(guī)范
- DB11∕T 2035-2022 供暖民用建筑室溫無線采集系統(tǒng)技術要求
- 《復旦大學》課件
- 針灸與按摩綜合療法
- Photoshop 2022從入門到精通
- T-GDWJ 013-2022 廣東省健康醫(yī)療數(shù)據(jù)安全分類分級管理技術規(guī)范
- DB43-T 2775-2023 花櫚木播種育苗技術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