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閱讀專練:屈原、賈誼_第1頁
高考文言文閱讀專練:屈原、賈誼_第2頁
高考文言文閱讀專練:屈原、賈誼_第3頁
高考文言文閱讀專練:屈原、賈誼_第4頁
高考文言文閱讀專練:屈原、賈誼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文言文閱讀屈原、賈誼專練一、閱讀下文,完成小題。賈誼傳(漢)班固①賈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文帝召以為博士。②是時誼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誼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誼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舊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然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國,其說皆自誼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庇谑翘熳雍笠嗍柚?,不用其議,乃以誼為長沙王太傅。③后歲余,文帝思誼,征之。至,入見,坐談于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誼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蹦税菡x為梁懷王太傅。懷王,上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誼傅之。④是時,天下初定,制度疏闊。諸侯王僣擬,地過古制,淮南、濟北王皆為逆誅。誼數(shù)上疏陳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⑤居數(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誼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年三十三矣。⑥贊曰:劉向稱“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甚美,通達國體,雖古之伊、管未能遠過也。使時見用,功化必盛。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弊酚^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風俗,誼之所陳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漢為土德,色上黃,數(shù)用五,及欲試屬國,施五餌三表以系單于,其術(shù)固以疏矣。誼亦天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也?!x自《漢書》,有刪改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1)超遷(

)

(2)專欲擅權(quán)(

)2.為下列句中標紅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1)謙讓未遑也(

)A.急迫

B.空暇

C.惶恐

D.匡正(2)諸侯王僣擬(

)A.代替

B.奸詐

C.越分

D.暫時3.第②段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誼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B.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誼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C.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誼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D.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誼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4.把第④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5.依據(jù)第②段內(nèi)容分析賈誼得以重用的原因。6.李商隱在《賈生》一詩中以“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為賈誼鳴不平,這與班固“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的觀點有所不同,你更傾向于誰的觀點?請說明理由。參考答案:1.

越級、破格

獨攬2.(1)B

(2)

C3.D4.把火放(在)柴堆下面而人睡(在)上面,沒等到火燒起來,就以為這很安全,現(xiàn)在的國勢,和這個有什么區(qū)別呢?5.才能超群,每次應詔都能說出其他大臣之所想而不能言的內(nèi)容;滿腹經(jīng)綸,深謀遠慮,在國家太平穩(wěn)定時主張改良制度,嚴格區(qū)分等級,分封諸侯,割地定制。6.答案示例一:我更傾向于班固:賈誼雖然沒有位列公卿,但也到了賞識和重用。因為賈誼年紀輕輕即被征召為博士。文帝還越級提拔他為太中大夫,并且文帝曾與大臣商議,有意讓賈生任公卿之位。后來皇帝再度征召他,與之夜談,稱贊他的才華。讓他輔佐自己寵愛的懷王。這些都表明他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和重用。答案示例二:我更傾向于李商隱的觀點:賈誼懷才不遇。賈誼有超過古代賢相伊尹、管仲治國才能,漢文帝空空地稱贊他的治國良策卻不能采用,采用也只是略微施行了一部分,還聽信舊臣的讒言疏遠貶謫賈誼,即使再度征召也只是和他談論鬼神。參考譯文:賈誼,是洛陽人。在十八歲時,因誦讀詩書會寫文章而聞名當?shù)?。漢文帝就征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之職。當時賈誼二十多歲,在博士中最為年輕。每次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討論一些問題,那些年長的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說,而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博士們都認為賈生才能杰出,無與倫比。漢文帝也非常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nèi)就升任太中大夫。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漢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該改正歷法、變易服色、訂立制度、決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于是他草擬了各種儀法,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創(chuàng)設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上奏之后,漢文帝剛剛即位,謙虛退讓而來不及實行。但此后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都是賈誼的主張。于是漢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而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妒他,就誹謗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紀輕而學識淺,只想獨攬大權(quán),把政事弄得一團糟?!庇谑菨h文帝后來就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一年多之后,文帝思念賈誼,就把賈誼召回京城。到了之后,就進去拜見文帝。當時漢文帝正坐在宣室。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賈誼也就乘機周詳?shù)刂v述了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到半夜時分,文帝已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總往賈誼身邊移動。聽完之后,文帝慨嘆道:“我好長時間沒見賈誼了,自認為能超過他,現(xiàn)在看來還是不如他?!边^了不久,文帝任命賈誼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是漢文帝的小兒子,受文帝寵愛,又喜歡讀書,因此才讓賈誼當他老師。這一時期,天下剛剛安定,法規(guī)制度粗疏而不嚴明。諸侯王超越本身的權(quán)力范圍,占據(jù)的土地超過古代制度的規(guī)定,淮南王、濟北王都因為謀反而被誅滅。賈誼多次上疏陳述政事,他的意見大多是想改變和建立新制度,其大意是:向陛下進言的人都說國家已經(jīng)安寧已經(jīng)治理好了,我獨自認為國家遠未治理好。說國家安定并治理好的人,不是愚蠢就是阿諛奉承,都不是從事實出發(fā)知道治亂的根本的人。這如同把火種放在柴堆下而自己睡到上面,柴堆沒有被點燃,就說很平安,當前國家的形勢,跟這種情況有什么兩樣呢!過了幾年,梁懷王因騎馬不慎,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沒有留下后代。賈誼認為這是自己作太傅沒有盡到責任,非常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時候年僅三十三歲。筆者認為:劉向稱“賈誼談論夏商周三代和秦朝治亂的意義,他的論述十分優(yōu)美,他通曉國家典章制度,即使是古代的伊尹、管仲也不能超過他。假如當時他的主張被推行,功業(yè)教化必定顯著。但他被庸臣陷害,實在讓人痛心”?;剡^頭去看看漢文帝暗暗地用身體力行來移風易俗,賈誼所陳述的主張被略微施行了。至于說到他想改革制度,認為漢是土德,顏色崇尚黃色,數(shù)字以五為吉利數(shù)字,等到他把這些政治主張適用于屬國,用五餌三表的政策來對付單于,他的辦法本來就很淺薄了。賈誼很早就死了,他做官雖然沒到公卿,但也并不是生不逢時。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本禹曋葙Z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數(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B.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C.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D.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就國,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獲得領地后,受封者前往領地居住并進行統(tǒng)治管理。B.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shù)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nóng)三家影響最深遠。C.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D.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用興禮樂作為手段,以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賈誼勸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納。文帝封淮南厲王四個兒子為侯,賈誼認為禍患將自此興起;數(shù)年之后,梁懷王墮馬死,賈誼覺得未能盡責,悲泣而死。B.賈誼答復詢問,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詢問鬼神之事,對賈誼的回答很滿意,于是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賈誼。C.賈誼熱心政事,遭到權(quán)要忌恨。他認為漢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應當全盤改變秦朝法令,因此觸及權(quán)貴利益,受到詆毀,文帝后來也疏遠了他。D.賈誼初入仕途,展現(xiàn)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薦而入仕,當時年僅二十余歲,卻讓諸生自覺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級提拔,一年之間就當上太中大夫。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5分)譯文:(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國也》)(5分)譯文:【答案解析】1.(3分)A2.(3分)B【解析】“道、法、農(nóng)三家影響最深遠”錯。是“儒、道、佛三家”

3.(3分)B【解析】是先表示自己比不上賈誼,之后不久,才任命他為梁懷王太傅。4.(10分)(1)(5分)于是誹謗賈誼說:“賈誼是洛陽的人,年紀輕,學識淺,只想攬權(quán)任事,必定會使各種朝事復雜混亂。”(注意點:乃:于是;短:誹謗;初學:學識淺;專:只;紛亂:使……復雜混亂。)(2)(5分)認真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的道理反復地講給老百姓聽,讓頭發(fā)花白的人不在道路上背著或頂著東西走路。(注意點:謹:認真興辦;庠序之教:學校教育;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頒白:通“斑白”,頭發(fā)花白;負戴:背著或頂著;語序:以孝悌之義申之,頒白者不于道路負戴。)附參考譯文:賈生的名字是賈誼,是洛陽人。十八歲的時候,就以能誦讀詩寫文章而在郡中聞名。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的時候,聽說他是一個這樣優(yōu)秀分人才,就征召他,安置在自己門下,非??粗叵矏鬯?。孝文皇帝登基之初,聽說河南太守吳公治理治下天下第一,過去曾經(jīng)和李斯同鄉(xiāng),所以就曾經(jīng)跟隨李斯學習并侍奉他,就征召吳公擔任廷尉。吳廷尉就進言推薦賈生,說他雖然年輕,但非常熟稔諸子百家的書籍。文帝就征召賈誼擔任博士。那時候賈誼二十多歲年紀,在博士中年齡最小。每每有詔令發(fā)下來讓大家評議,那些老先生們還都不能應對的時候,賈誼已經(jīng)都為其做了對答,每個人都覺得賈誼的應對就是自己想說的。諸生在這時候就認為賈誼的能力不是自己能及得上的。孝文帝非常喜歡他,越級升遷他,一年時間里,就升遷到了太中大夫。賈生認為從漢朝興起到孝文皇帝已經(jīng)二十余年了,天下太平安和,所以應當更改正月初一的日子,改換服色,制定新的制度,確定官名,再興禮樂。就全部起草厘定這些事情們的禮儀模式和相關(guān)法度,顏色推崇黃色,印章官名更改為五個字,重新確定官職名稱的時候,全部更換秦時的法度。孝文帝剛剛即位,謙讓,還沒有來得及實施。各種律令的更定,等到諸列侯全部就國之后,他們說都是自從賈誼發(fā)起的這些事。在這時候,天子廷議讓賈誼擔任公卿。絳、灌、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擔心害怕他,就誹謗賈誼說:“賈誼是洛陽的人,年紀輕,學識淺,只想攬權(quán)任事,必定會使各種朝事復雜混亂?!贝撕螅熳右查_始疏遠賈誼,不再采用賈誼的建議,就讓賈誼去擔任長沙王的太傅。賈生辭行之后,聽說長沙地勢低洼潮濕,自以為恐怕壽數(shù)不長了,又加以被貶離開,心情很不好。等到渡過湘水,作了一篇賦來祭吊屈原。賈誼擔任長沙王太傅三年,此后一年余,賈生被征召接見。孝文帝剛參加完祈神降福的儀式,坐在宣室殿上,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詢問賈誼鬼神的本源是什么。賈生就詳細地談論了之所以這樣的緣由。接見一直到半夜,文帝在席上靠前傾聽。接見結(jié)束后,說:“我很久不見賈誼了,自以為已經(jīng)超過了他,現(xiàn)在看來還是比不上他啊?!辈痪煤螅靼葙Z誼擔任梁懷王的太傅。梁懷王,是文帝的小兒子,有愛心而且喜好讀書,所以讓賈誼擔任他的老師。文帝再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賈生進諫,認為禍患的興起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賈生多次上奏諫章,說有的諸侯封地很大,甚至連接數(shù)郡,不合乎古代的制度,可以逐漸消減他們的封地。文帝不接受。又過了幾年,懷王騎馬的時候,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也沒有后人。賈生自責擔任太傅沒有盡職,悲傷哭泣了一年多,也死了。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段一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秶L》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饭唬骸坝嘧x《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取材于司馬遷《屈原賈生列傳》)文段二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取材于司馬遷《報任安書》)(1)下列對句中標紅詞的解釋,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①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疾:痛心②讒人間之,可謂窮矣窮:貧窮③靡不畢見靡:沒有④不獲世之滋垢滋:滋潤⑤稽其成敗興壞之理稽:考察⑥草創(chuàng)未就就:完成A.①⑥B.②④C.②⑤D.③⑥(2)下列各組句中標紅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______A.邪曲之害公也近自托于無能之辭B.竭忠盡智以事其君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C.悲其志傳之其人D.想見其為人然此可為智者道(3)下列各句的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______A.方正之不容也B.信而見疑C.蟬蛻于濁穢D.雖萬被戮(4)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A.讒諂之蔽明也說人壞話、奉承獻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懷王B.舉類邇而見義遠列舉的事例淺近,而表達的意思很深遠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從上疏后,就掉入了污泥濁水之中D.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也想探求天道與人事的關(guān)系,通曉古今變化的規(guī)律(5)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A.《離騷》諷諫了當時的政事,闡明了國家治亂興亡的道理。B.司馬遷讀《服鳥賦》,因不能與屈原同生共死而悵然若失。C.《史記》記載從黃帝至當時的歷史,探求成敗興衰的規(guī)律。D.司馬遷希望完成《史記》并傳于后世,即使受辱也不后悔。(6)屈原作《離騷》與司馬遷著《史記》的原因有何相同之處?請簡要概括,并根據(jù)文段內(nèi)容作分析?!敬鸢浮?1)B(2)B(3)C(4)C(5)B(6)都處于極度困厄之中,都為了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愁憤懣(2)A.第一個“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第二個“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B.兩個“以”,都是表目的的連詞,來,用來。C.第一個“其”,代詞,代指屈原;第二個“其”,代詞,指這,這個。D.第一個“為”,動詞,做;第二個“為”,介詞,與“道”連用,意思是“對……說”。故選B。(3)A.被動句,語意被動。譯文: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讒臣所容。B.被動句,“見”表被動。譯文:誠信而被懷疑。C.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蟬于濁穢蛻”。譯文:像蟬從污穢中脫殼那樣。D.被動句,“被”,表被動。譯文:即使一萬次被殺戮。故選C。(4)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從上疏后,就掉入了污泥濁水之中”錯誤?!白允桢孜勰嘀小币馑际牵核氉赃h離污泥濁水之中?!笆琛?,動詞,疏遠,遠離;“濯淖”,污濁。(5)B.“因不能與屈原同生共死而悵然若失”錯誤。原文為“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司馬遷讀《服鳥賦》,是因為文中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認為被貶和任用是不重要的,感到悵然若失。(6)由“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可知,屈平與司馬遷都處于極度困厄之中,都為了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愁憤懣。參考譯文:古時候雖富貴但名字磨滅不傳的人,多得數(shù)不清,只有那些卓異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稱。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擴寫《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寫了《離騷》;左丘明失去視力,才有《國語》;孫臏被截去膝蓋骨,《兵法》才撰寫出來;呂不韋被貶謫蜀地,后世才流傳著《呂氏春秋》;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出《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賢們抒發(fā)憤慨而寫作的。這些人都是(因為)感情有壓抑郁結(jié)不解的地方,不能實現(xiàn)其理想,所以記述過去的事跡,讓將來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沒有了視力,孫臏斷了雙腳,終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隱著書立說來抒發(fā)他們的怨憤,想到活下來從事著作來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來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辭,收集天下散失的歷史傳聞,粗略地考訂其真實性,綜述其事實的本末,推究其成敗盛衰的道理,上自黃帝,下至于當今,寫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紀,八篇書,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傳,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guān)系,貫通古往今來變化的脈絡,成為一家的言論。剛開始草創(chuàng)還沒有成書,恰恰遭遇到這場災禍,我痛惜這部書不能完成,因此受到最殘酷的刑罰也沒有怨怒之色。我確實想完成這本書,把它(暫時)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傳給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再讓它廣傳于天下。那么,我便抵償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使一萬次被殺戮,難道會后悔嗎?然而,這些只能向有見識的人訴說,卻很難向世俗之人講清楚??!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睉淹踔勺幼犹m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p>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節(jié)選自《屈原列傳》)(乙)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遣楚王書曰:“始寡人與王約為兄弟盟于黃棘太子入質(zhì)至歡也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寡人誠不勝怒使兵侵君王之邊。今聞君王乃令太子質(zhì)于齊以求平。寡人與楚接境,婚姻相親。而今秦、楚不歡,則無以令諸侯。寡人愿與君王會武關(guān),面相約,結(jié)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見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秦,虎狼也,有并諸侯之心,不可信也!”懷王之子子蘭勸王行,王乃入秦。秦王令一將軍詐為王,伏兵武關(guān),楚王至則閉關(guān)動之,與俱西至咸陽,朝章臺,如藩臣禮,要以割巫、黔中郡。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詐我,而又強要我以地!”因不復許,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zhì)于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昭睢曰:“王與太子俱困于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詐赴于齊。齊湣王召群臣謀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齊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質(zhì)而行不又于天下也?!逼淙嗽唬骸安蝗?。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曰:“予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將與三國共立之?!饼R王卒用其相計而歸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懷王亡歸。秦人覺之,遮楚道,懷王從間道走趙。趙主父在代,趙人不敢受。懷王將走魏,秦人追及之,以歸。十九年,楚懷王發(fā)病,薨于泰,秦人歸其喪。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無道也,殺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競也,忍其父而婚其仇。烏呼,楚之君誠得其道,臣誠得其人,秦雖強,烏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務得道而廣有其勢,是其所以危也。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秦并六國》)(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始寡人與王約為兄弟/盟于黃棘/太子入質(zhì)/至歡也/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寡人誠不勝怒/使兵侵君王之邊

B.始寡人與王約為兄弟/盟于黃棘/太子入質(zhì)至/歡也/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寡人誠不勝怒使/兵侵君王之邊

C.始寡人與王約/為兄弟盟于黃棘/太子入質(zhì)/至歡也/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寡人誠不勝/怒使兵侵君王之邊

D.始寡人與王約為兄弟/盟于黃棘/太子入質(zhì)/至歡也/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寡人誠不勝/怒使兵侵君王之邊

(2)下列對文中標紅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令尹:春秋戰(zhàn)國時代楚國最高官銜,是掌握整治事務、發(fā)號施令的最高官,總攬軍政大權(quán)于身。

B.遷:指變動官職,既可以指晉升或調(diào)動官職,也可以指貶謫、放逐。

C.質(zhì):指諸侯、屬國或藩部送其子弟于中央朝廷或其他諸侯,作為抵押或表示臣服。文中的人質(zhì)就是頃襄王。

D.婚姻:古意是指約為兒女親家,古人結(jié)婚也稱“結(jié)大義”,男方為姻,女方為婚;“婚姻”的今意為結(jié)婚的事情或男女雙方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guān)系。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______

A.(甲)文中屈原雖被疏遠,卻直言勸諫,顯示出其精忠盡職且思慮周祥?!扒?,虎狼之國,不可信”,這一判斷顯示出屈原對秦國的清醒認識和遠見卓識。

B.(甲)文中屈原希望楚王能夠醒悟發(fā)憤圖強,再次觸怒了令尹子蘭,于是子蘭在頃襄王面前詆毀屈原,于是“王怒而遷之”。

C.(乙)文中秦王派人送信給楚懷王,說秦國攻打楚國是因為楚太子凌辱殺害了他的重臣,又不辭而別,實在氣憤難忍,所以才派兵攻打,希望重新結(jié)盟。

D.(乙)文中楚懷王從秦國逃跑,結(jié)果被秦國人發(fā)現(xiàn),秦王派人封鎖了通往楚國的道路,楚懷王只好逃到趙國,但趙國人不敢接納他,后來被秦國人追上。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②楚之君誠得其道,臣誠得其人,秦雖強,烏得陵之哉!

(5)楚懷王客死秦國,當時的太子即頃襄王在齊國做人質(zhì)。根據(jù)乙文概括出頃襄王得以繼位的有利因素。答案解析【答案】:(1)A(2)D(3)B(4)①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客死在秦國,被天下人恥笑。這是不能知人善任招致的禍患?。、诔膰绻苷莆照_的治國之道,如果能任用賢能的大臣,秦國即使強大,哪里敢肆意凌辱楚國呢?。?)①楚國大臣認為要另外選定王位繼承人的時候,昭睢認為違背懷王的心愿立庶子為王不合適,堅持要迎回太子繼位。②齊國有人主張扣留楚國太子和楚國做交易,齊國丞相認為如果齊國扣留了太子,楚國就會另立新王,這樣,齊國就等于空守一個人質(zhì)又在世人面前蒙受不仁不義的罪名。③齊湣王最后聽取了丞相的意見,送楚太子回國?!窘馕觥浚?)“約為兄弟”必須連在一起才能表達完整語意,排除C。“太子入質(zhì)”“至歡也”是兩件事,中間要斷開,排除B?!肮讶恕笔蔷渥拥闹髡Z,其前斷句,排除D。譯文:當初我與大王約為兄弟,在黃棘立盟,你派太子來我國做人質(zhì),彼此關(guān)系非常融洽。誰知楚太子凌辱殺害了我的重臣,不辭而別,我實在氣憤難忍,所以才派兵攻打你的邊境。故選:A。(2)D.“男方為姻,女方為婚”有誤。男方為婚,女方為姻。故選:D。(3)B.“于是子蘭在頃襄王面前詆毀屈原”分析有誤,原文為“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子蘭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詆毀屈原。故選:B。(4)①兵,軍隊;亡,失去;身,自己;為天下笑,被動句,被天下人恥笑;此不知人之禍也,判斷句。譯文: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客死在秦國,被天下人恥笑。這是不能知人善任招致的禍患啊?、谡\,如果;道,方法;陵,通“凌”,凌辱;烏……哉,固定句式,哪里……呢。譯文:楚國的國君如果能掌握正確的治國之道,如果能任用賢能的大臣,秦國即使強大,哪里敢肆意凌辱楚國呢!(5)原文說到“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zhì)子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昭睢曰:‘王與太子俱困于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楚國大臣認為要另外選定王位繼承人的時候,昭睢認為違背懷王的心愿立庶子為王不合適,堅持要迎回太子繼位。原文說到“齊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質(zhì)而行不又于天下也’”。齊國有人主張扣留楚國太子和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