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王力先生與漢語方言學第1頁第1頁一、利用當代語言學理論辦法調查
研究漢語方言
二、把漢語方言研究和漢語史研究
密切結合
三、提倡語言研究要為語言應用服務
第2頁第2頁一、利用當代語言學理論辦法
調查研究漢語方言第3頁第3頁
王力專家是最早利用當代語言學理論辦法調查研究漢語方言學者之一,在當代漢語方言學建立和發(fā)展中,尤其是在當代粵方言研究中,他是一位建樹良多開拓者。
第4頁第4頁眾所周知,在中國當代語言學發(fā)展中,我國老一輩語言學家,從“中國語言學之父”趙元任開始,到羅常培、李方桂、王力、丁聲樹、呂叔湘等一些堪稱“語言學大師”重量級學者,從上個世紀初把西方語言科學理論及語言研究辦法引進過來以后,就十分關注對我國各地漢語方言調查研究。
第5頁第5頁前輩學者非常注重揭示各種方言現象在建設含有民族特色中國語言學中作用,認為:方言調查研究不但能夠扭轉語言研究只重書面文獻、不顧口語實際偏向,也是關乎語言工作者能否全面掌握漢語特色,能否按照科學辦法客觀地揭示各種語言現實面貌最為有效訓練。第6頁第6頁從事當代語言研究人,假如有機會從頭到尾調查、整理、歸納、剖析過一些鮮活、未見諸文字記載語言,這種“解剖麻雀”功夫,對于一個語言專業(yè)工作者成長和成熟,實在是十分主要一環(huán)。基于這樣理念,老一輩語言學者無不致力于策劃、組織對漢語方言大面積成片調查(區(qū)域調查)。第7頁第7頁如當年以趙元任為首一批語言學家就計劃過一個省一個省地進行漢語方言調查。他們從1928-1929兩廣方言調查起步,接著陸續(xù)對陜南(1933)、徽州(1934)、云南(1940)、四川(1942-1946),尚有湖南、湖北、江西等省,有計劃有環(huán)節(jié)地逐一開始進行調查。以后陸續(xù)出版《湖北方言調查匯報》、《湖南方言調查匯報》、《云南方言調查匯報》、《四川方言調查匯報》等幾本巨型《調查匯報》,正是當代漢語方言首批開展分區(qū)成片調查所取得可喜結果,對此后幾十年漢語方言調查產生了積極先行啟蒙作用。第8頁第8頁與此同時,一些老一輩語言學家,也同時就自己統計過、比較熟悉方言點開展進一步單點方言調查。這中間,王力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即使沒能加入到當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策劃逐省成片調查行列,卻在此時對自己熟悉方言和故鄉(xiāng)母語做了一番相稱進一步統計和整理,進而進行分析研究。第9頁第9頁1928年,王力先生在負笈清華大學國學院期間,就開始對兩廣方音進行研究,寫出了《兩粵音說》一文,發(fā)表在《清華學報》五卷一期上。這篇論文研究對象是廣西白話(即粵語)和客話,聯系《廣韻》音韻系統辨析了幾處方音異同,并與廣東粵語、客語進行比較。《兩粵音說》第10頁第10頁《博白方音試驗錄》王力先生赴法國留學專攻普通語言學和試驗語音學,以當初先進語音試驗儀器對自己故鄉(xiāng)博白方言語音進行試驗,撰寫了博士論文《博白方音試驗錄》。該文是使用辦法文寫,于1932年出版。王力先生在這篇論文中揭示了粵語(白話)中不但有廣州“九聲”,尚有廣西博白“十聲”,并對“博白十聲”做了科學闡釋,這一點對粵語聲調研究來說,是含有突破性意義。當今方言工作遍地開花,形形色色方言現象紛紛出現,我們已知在粵西跟桂東南一帶粵語(白話)中,有十個聲調方言并不只是博白一地,但在八十年前,王力先生對博白方音聲調多達十個敘述,確是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能令研究粵語人耳目一新。
第11頁第11頁我們在回顧粵方言研究歷史進程時,總是把王力先生八十年前撰寫這篇博士論文看作是最早引入當代語言學理論辦法從事粵語調查研究結果,由此而認為王力先生是當代粵語研究開拓者。事實上,在取得博士學位回國以后,王力先生在他學術研究中,仍然是連續(xù)不斷地進行漢語方言調查研究,并且研究對象并不限于粵語。但粵語畢竟仍是他關注最多,用力最勤漢語方言。第12頁第12頁差不多與趙元任先生發(fā)表《粵語入門》(1947)、《中山方言》(1948)和《臺山語料》(1951)等粵語著作同時,王力先生就和他在嶺南大學學生錢凇生一起對珠江三角洲一些粵方言進行了田野調查,并及時發(fā)表了《東莞方音》(1949)、《臺山方音》(1950)和《珠江三角洲方音總論》(1950)等論文,引起了方言學界注意。盡管這些調查還比較粗略,但這幾次調查粵語結果能及時發(fā)表出來,對于啟發(fā)粵語研究者思緒,開拓粵語研究者視野,突破廣東粵語研究總是在代表點廣州方言中兜圈子局面,無疑是起著主要作用。第13頁第13頁漢語方言分區(qū)和歸類王力先生不但較早利用當代語言學理論辦法開展方言調查,并且在大體掌握漢語方言分布情況和主要特性基礎上,著手思考漢語方言分區(qū)和歸類問題。
第14頁第14頁兩廣方言分八區(qū)早期在1928年發(fā)表《兩粵音說》時,他就首先對兩廣方言進行了分區(qū)。他認為廣東廣西兩省方言可分為八區(qū):①廣東話,即廣東粵語;②廣西白話,即廣西粵語;③客話,包括粵東嘉應州及廣東西南部、廣西南部客家話,尚有閩西和贛南客家話;④官話,指粵北韶關、南雄、連縣一帶和廣西桂林、柳州、百色一帶“官話”;⑤潮州話;⑥雷州話;⑦瓊州話;⑧其它,指廉州白話、漳州移民話及苗語等少數民族語言。第15頁第15頁漢語方言“五大系”到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王力先生在編著《中國音韻學》(1935,1956年重版更名《漢語音韻學》)時,就依據當初所能掌握到各地方言情況,著眼于語言特性,在該書《當代音》一章中,將漢語方言分為五個大系;以后又把這個“五大系”方言分區(qū)體系寫進他在燕京大學講授《中國語文概論》講稿中,這本講稿隨后以《中國語文發(fā)言》為名出版時,我們看到王先生在這五大系下面又分列若干小系,構成下列分區(qū)體系:第16頁第16頁1.官話下分五個小系:①冀魯系,②晉陜系,③豫鄂系,④湘贛系,⑤徽寧系,⑥江淮系,⑦川滇系。2.吳語下分四個小系①蘇滬系,②杭紹系,③金衢系,④溫臺系。3.閩語下分五個:小系①閩海系,②廈漳系,③潮汕系,④瓊崖系,⑤海外系。4.粵語下分六個小系:①粵海系,②臺開席,③高雷系,④欽廉系,⑤桂南系,⑥海外系。5.客家話下分7個小系:①嘉惠系,②粵南系,③贛南系,④閩西系,⑤廣西系,⑥川湘系,⑦海外系。第17頁第17頁盡管伴隨漢語方言調查工作日漸進一步,從當前能夠掌握到方言實況出發(fā),王先生這個“五大系”漢語方言分區(qū),跟近半個世紀來我國通行漢語方言八區(qū)說七區(qū)說以至十區(qū)說比較,似乎稍嫌粗疏,尚有修訂完善余地。但在六七十年前方言調查工作剛剛起步,方言資料極為匱乏情況下,王先生能大體理解各地漢語方言總體面貌,歸納、梳理出這樣一個粗略反應方言分區(qū)實際體系來,應當說是難能可貴。闡明當年王先生通過自己仔細觀測和調查統計,對復雜漢語方言已經初步形成“心中一盤棋”了。王先生這一“五大系’漢語方言分區(qū)說,在學術界有過相稱影響。日本漢學界直到1969年9月修訂出版《中國語學新辭典》,仍然沿用”五大系“說來撰寫《辭典》中相關條目。
第18頁第18頁二、把漢語方言研究和漢語史研究密切結合第19頁第19頁王力專家善于把漢語方言研究和漢語史研究密切結合起來,讓漢語方言豐富資源在科學論證漢語歷史發(fā)展中發(fā)揮主要作用。
第20頁第20頁漢語方言與古代漢語大量事實闡明,漢語諸方言都是漢語歷史發(fā)展產物。當今漢語方言所表現出來種種特點,正好折射出古代漢語真實情況,見證著漢語發(fā)展歷史軌跡,人們經常把保留在一些方言中特殊語言現象視作古老漢語“活化石”,這就闡明當代漢語方言跟古老漢語之間存在著繼承發(fā)展密切關系。
第21頁第21頁王力先生是我國漢語史研究領域領航者,他對蘊藏在各地方言中語言現象跟漢語歷史發(fā)展之間錯綜復雜理解最深,最善于利用這些關系來科學地闡釋漢語史中種種問題。拿語音來說,在他許多著作中,但凡觸及漢語語音歷史發(fā)展,總要提出一些漢語方言語音特性來闡明問題。無論是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出版我國歷史上第一套《漢語史稿》(1957)、還是在辭世前不久才出版《漢語語音史》(1985),我們都能夠看到王力先生在這方面理論和實踐。第22頁第22頁理論方面:《漢語史稿》《漢語史稿》第一章《緒論》中有一節(jié)題為《漢語史依據》,王先生一開頭就把方言作為漢語史主要依據提出來。他說:
“首先要說:當代活生生口語就是漢語史最好依據。當代漢語方言是復雜;正是由于方言復雜,更有足夠語言事實來證實漢語發(fā)展過程。比如粵方言保留著古代-m、-p、-t、-k等韻尾,吳方言保留著濁音系統,都能夠拿來和古代韻書、韻圖相印證。我們不但由當代方言中證實了古音系統,我們甚至能利用方言事實來‘重建’古代音值?!薄稘h語史稿》上冊20頁第23頁第23頁《漢語語音史》在《漢語語音史》《導論》中,王力先生又尤其列出《方言.》一章,明確指出方言知識是研究漢語語音史必備基礎知識。他說:“我們研究漢語語音史,應當先大體理解當代漢語方音。由于語音史研究,要求我們講述漢語語音通過多少次變革,成為今天樣子。假如我們只講成為今天普通話樣子,那是很不全面。普通話也是以一個方言為基礎形成。”——《漢語語音史》11頁
第24頁第24頁實踐方面:
《漢語語音史》在《漢語語音史》下卷敘述語音發(fā)展規(guī)律時,王先生以三章篇幅討論了漢語語音發(fā)展中自然改變,包括:
輔音改變、元音改變、聲調改變第25頁第25頁輔音改變在敘述輔音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歷史改變時,對每一個輔音發(fā)展改變闡述,都用漢語方言中存在事實來說明他所提出論點。比如論及發(fā)音部位相同輔音在發(fā)展中可能出現“互轉”改變時,他認為[n]和[l]發(fā)音部位相同,只是發(fā)音方法有別,因而能夠產生“互轉’”。就以漢口、成都、等“西南官話”方言[l][n]今都念為[n](連、蘭均為n-),而,廈門、潮州等閩方言則相反,“男”、“念”均為[l]為例來印證這一[n][l]能夠互轉理論。一樣道理,王先生又舉當代廈門話為例來說明[m][b]也是因為發(fā)音部位相同、只是發(fā)音方法不同而能夠“互轉”事實。按照王先生這一漢語語音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形成“互補”理論,面對一些比較尤其語音現象,比如粵語中原為塞音聲母k’(古“溪”母)今念為擦音聲母h(古“曉”母)——“可”“開”、“口”等都是h-現象,也就不難了解了。第26頁第26頁元音改變論及漢語韻母組成歷史改變時,王力先生認為古代“兩呼八等”發(fā)展合并為“開齊合撮”四呼,以后又因為四呼只是韻頭不同,容易相互轉化,進而出現“轉呼”現象。在敘述這一韻母結構中因“轉呼”而出現復雜現象時,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熟悉方言,尤其是粵方言和吳方言在這方面詳細表現來印證,并借此對粵方言韻母結構中存在有爭議問題發(fā)表自己看法。第27頁第27頁在看待粵語是否丟失韻頭,是否四呼不全?結合到漢語語音韻母結構發(fā)展改變中出現韻頭消失問題探討,面對當代粵語音韻結構現實,王先生重復琢磨,最后糾正了自己以前曾經由于對粵語韻母系統理解不夠,造成在早年著作《漢語音韻學》中把粵語韻母同樣看作四呼俱全錯誤。他說:
“從前我認為當代廣州話有開齊合撮四呼,那是錯誤。當代廣州話事實上沒有韻頭,主要元音雖有[I][u][y],也不必叫做齊齒、合口、撮口了?!薄稘h語語音史》558頁第28頁第28頁《漢語史稿》在《漢語史稿》一書中,王力專家詳細而詳盡地敘述在漢語發(fā)展各個歷史階段中,漢語語音、詞匯和語法是如何沿著語言發(fā)展內部規(guī)律一步一步地發(fā)展下來。其中《上篇》是語音史篇,除第一章為全書(上、中、下三冊)《緒論》外,從第二章起,就分列《由上古到中古語音發(fā)展》和《由中古到當代語音發(fā)展》兩部分,連續(xù)以十九節(jié)篇幅一一敘述由上古到中古聲母、韻母和聲調發(fā)展及由中古到當代聲母、韻母、聲調發(fā)展。
第29頁第29頁詳近而略遠,對上古至中古發(fā)展,普通采用同組概括方式敘述,但對中古到現今語音發(fā)展闡述,則十分細致,不厭其詳。除了對中古聲母發(fā)展和中古韻母發(fā)展各有綜合性普通敘述外(第17、21兩節(jié)),對當代漢語中每一個聲母和韻母都會以“××聲母(韻母)起源”為題,認真審閱其從歷史發(fā)展情況,細述每一個聲,每一個韻如何從古代發(fā)展成為當代這樣面貌。第30頁第30頁讀者除了經過書中詳盡敘述了解到每一個現代漢語(民族共同語)聲母和韻母來龍去脈以外,各地方言聲母、韻母在漢語語音發(fā)展過程中不同表現,也紛紛呈現眼前。這就形成了一箭雙雕局面:一方面經過方言種種表現印證了現代漢語語音古代來源,看清楚古音演變?yōu)榻褚魵v史軌跡,其次也使我們對各種復雜方言現象產生原因及其與古代漢語血緣關系有更加明晰認識。這既反映了王力先生漢語史研究總體思路和操作方式,也體現出王力先生廣泛駕馭方言資料,充分利用方言資源探清漢語歷史發(fā)展脈絡研究風格。第31頁第31頁三、提倡語言研究要為
語言應用服務
第32頁第32頁語言應用范圍十分遼闊,語言研究結果一旦和廣大人民群眾語言應用結合起來,就會增強活力,燁燁生輝!第33頁第33頁語言學著述通俗化為了便于廣大民眾應用,王先生一貫注重語言學著述通俗化問題。他經常以身作則,為工人、學生編寫進一步淺出語文著作,并親自到工人中去,到中小學生中去,給他們講語言應用,講語文知識,深受聽者歡迎。第34頁第34頁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王先生為普及語文知識,提升全民文化水平,曾出版過幾本小冊子,如:《字形音義》(1955)《虛詞使用辦法》(1956)《談漢語規(guī)范化》(1956)普及語文知識第35頁第35頁他經常教導我們,要注重語文教育,要使我們語言研究工作能為語文教育服務。他說:
“我希望同志們多關懷語文教育,提升我國人民語文水平,從而也就是提升我國人民科學文化水平。”
注重語文教育第36頁第36頁推廣普通話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南北各地大張旗鼓連續(xù)開展推廣普通話工作,結合“推普”進行方言調查,把方言調查結果用到教學普通話實踐中來,逐步成為方言工作者共識,當年在全國開展了規(guī)模很大方言普查,接著各地就編寫了數以百計《××地域學習普通話手冊》或《××人如何學習普通話》小冊子,為各地“推普”提供服務。
第37頁第37頁回顧這一方言調查與“推普”密切結合歷史,王力先生無疑是最早提倡者和實踐者,是我們先驅。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一向注重方言調查為推廣民族共同語(國語)服務王力先生,就已經付諸行動了。他在1936年就寫了《江浙人學習國語法》,當初他還打算接下來要繼續(xù)編寫《廣東人學習國語法》、《四川人學習國語法》、《湖南人學習國語法》、《客家人學習國語法》、《福建人學習國語法》等,只可惜囿于主客觀各種條件,王先生上述編纂計劃未能完全落實,付諸實行。但王先生心中總是惦掛者編寫學習國語(普通話)書籍事,一有機會就會動作起來。第38頁第38頁《廣東人學習國語法》解放早期,王先生在廣州任教,鑒于廣東幾大方言都跟普通話有較大距離,語音差別尤為突出,廣東人學習普通話面臨很大困難,王先生馬上想起:如能利用廣東方言調查結果,通過找出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相應規(guī)律,利用“類推法”來編寫學習國語(普通話)教材,定可起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作用,扭轉廣東人學習普通話劣勢。在這一思想驅使下,王先生重萌十多年前念頭,馬上動手編寫起《廣東人學習國語法》來。
第39頁第39頁此書除緒論和結論外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總論,含語音、語法和語匯三章;下篇為分論,分別為《廣州人學習國語法》、《客家人學習國語法》、《潮州人學習國語法》和《海南人學習國語法》?!稄V東人學習國語法》1951年11月由華南人民初版發(fā)行(1955年更名為《廣東人如何學習普通話》,改由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本為廣東境內(當年包括海南)各大方言區(qū)人民學習普通話服務“學習國語法”,稱得上是新中國第一本專為學習普通話而編“學話手冊”。第40頁第40頁此書內容以比較普通話(國語)和方言異同為根本,經過總論部分對普通話和廣東幾大方言之間聲、韻、凋差異一一進行比較,從發(fā)音差異到每個聲、韻、凋所領字有哪些不同一一做了闡述。在這個基礎上,下篇分論就分別列出各方言中最易弄錯突出問題,將其歸納后以有趣而醒目標短語作為標題分別加以講解。第41頁第41頁如分論第一章《廣州人學習國語法》就將廣州人學普通話通病列為十八項(十八節(jié)),然后一一加以論析,指導讀者怎樣克服這些毛病。這十八項都是廣州話容易混同而普通話是截然不同,標題以下:一做事和做戲;二布告和匯報;三保留和保全;四毛亨和毛坑;五江先生和張先生;六黃先生和王先生;七縣長和院長;八國文和國民;九荒唐和方糖;十少數和小數;十一無奈和無賴;十二自然和自言;十三大臣和大神;十四松樹和叢樹;十五歡聚和歡醉;十六一斤和一根;十七大江和大綱;十八洪流和紅樓。第42頁第42頁《廣州話書本》王先生大力提倡方言研究為方言地域語言應用提供服務想法不但表現為幫助方言地域人民學習普通話,同時也表現為積極幫助到方言地域來外地人學習當地方言。為此他在編寫《廣東人學習國語法》同時,就著手編寫一本供外省來粵干部學習廣州話用《廣州話書本》。當初正值“推普”運動風起云涌,大家都全心投入“推普”學習,哪能提倡也要學習方言?第43頁第43頁王先生畢竟是語言學權威,他就能夠高屋建瓴,意識到普通話要大力推廣,方言也應當保留,應當學習道理,堅持正確結識方言和普通話關系,堅持兩者都應發(fā)揮作用,各司其職觀點,他認為在方言地域工作外來干部,只有學好當地方言,才干和方言區(qū)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才干搞好工作,更加好地為當地人民服務。這一見解和我們今天在“推普”同時仍然強調繼續(xù)發(fā)揮方言作用,甚至還提出要拯救一些瀕危方言精神是完全一致,可謂一脈相承。第44頁第44頁《廣州話淺說》王先生五十年代初開始編寫《廣州話書本》經修訂后在全國“推普”高潮中更名《廣州話淺說》,由文字改革出版社正式出版。引進他所提倡“類推法”,將北京音系與廣州音系進行比較,從北京音出發(fā),對每一個北京聲、韻、調相應于廣州音聲韻調逐一列出,附上能夠類推例字及例外字情況。第45頁第45頁全書十六課,前六課概述廣州話聲韻調及音節(jié)構成(書中以“拼音”名之)情況,從第七課開始至第十三課一連七課分述聲、韻、調“類推法”。最后三課選取粵語獨幕劇《血教訓》作為廣州話舉例,讓讀者看到成篇粵語真實面貌。第46頁第46頁《廣州話淺說》全書只有七萬字,王先生就以這樣一本進一步淺出,重點突出而又通俗易學小冊子帶引想學粵語外地人踏入廣州話門檻。半個多世紀以前,除了語言學大師趙元任先生于1947年在美國為初學粵語海外讀者出版過一本用英文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個人心理咨詢與輔導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度林業(yè)權屬林權登記與林業(yè)碳匯項目實施合同4篇
- 2025年福建貨運從業(yè)資格證新政
- 七夕節(jié)趣味活動策劃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鐵路鋁合金門窗安全檢測與安裝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0號柴油環(huán)保油品居間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度個人房產交易過戶手續(xù)辦理協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租賃及經營權轉讓合同樣本-@-1
- 二零二五年度離婚房產分割與子女醫(yī)療費用承擔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員工培訓課程版權購買協議4篇
- 2024年社區(qū)警務規(guī)范考試題庫
- 2024年食用牛脂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戶外音箱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家務分工與責任保證書
- 消防安全隱患等級
- (新版)國民經濟行業(yè)分類代碼表(八大行業(yè))
- 北京地鐵13號線
- 2023山東春季高考數學真題(含答案)
- 為加入燒火佬協會致辭(7篇)
- 職業(yè)衛(wèi)生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培訓課件
- 高二下學期英語閱讀提升練習(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