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操作規(guī)范_第1頁
中醫(yī)操作規(guī)范_第2頁
中醫(yī)操作規(guī)范_第3頁
中醫(yī)操作規(guī)范_第4頁
中醫(yī)操作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一、目的二、用物預備治療盤,毫針盒〔內(nèi)備各種毫針〕棉簽,棉球,鑷子,彎盤,必要時備毛毯和屏風等。三、操作方法進針法⑴指切進針法:又稱爪切進針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邊,右手持針,用拇、食、中三指挾持針柄近針根處緊靠左手指甲面將針刺入。此法適宜于短針的進針。⑵夾持進針法:或稱駢指進針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夾住針身下端,將針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膚外表位置,右手捻動針柄,將針刺入腧穴。此法適用于肌肉飽滿部位及長針的進針。⑶舒張進針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將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膚繃緊,右手持針,使針從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間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膚松弛或有皺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穴進針。如印堂穴。進針角度和深度⑴角度:是指進針時針身與皮膚外表構成的夾角。90人體大局部腧穴。45肌肉較淺薄處或內(nèi)有重要臟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③平刺:即橫刺,是針身與皮膚外表呈15適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頭部。⑵深度:是指針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依據(jù)患者體質、年齡、病情及針刺部位而定。①體質:身體瘦弱,宜淺刺;肌肉飽滿者,宜深刺。②年齡:小兒及年老體弱者,宜淺刺;中青年身強體壯者,宜深刺。③病情:陽證、病宜淺刺;陰證、久病宜深刺。④部位:頭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處的腧穴,宜淺刺;四肢、臀、腹及肌肉飽滿處的腧穴,宜深刺。行針根本手法⑴提插法:當針刺入腧穴肯定深度后,將針身提到淺層,再由淺層插到深層,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產(chǎn)生酸、麻、脹、重等感覺。⑵捻轉法:當針刺入腧穴肯定深度后,將針身大幅度捻轉,幅度愈大,頻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當針刺部位消滅酸、麻、脹、重等刺起到了作用。補瀉手法⑴補法:進針慢而淺,提插輕,捻轉幅度小,留針后不捻轉,出針后多揉按針孔。多用于虛證。⑵瀉法:進針快而深,提插重,捻轉幅度大,留針時間長,并反復捻轉,出針后不按針孔。多用于實證。⑶平補平瀉法:進針深淺適中,刺激強度適宜,提插和捻轉的幅度中等,進針和出針用力均勻。適用于一般患者。四、操作程序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患者協(xié)作。幫助患者松開衣著,按針刺部位,取合理體位。選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壓穴位,并詢問患者有無感覺。消毒進針部位后,按腧穴深淺和患者胖瘦,選取適宜的毫針,同時檢查針柄是否松動,針身和針尖是否彎曲或帶鉤,術者消毒手指。依據(jù)針刺部位,選擇相應進針方法,正確進針。當刺入肯定深度時,患者局部產(chǎn)生酸、麻、脹、重等感覺或向遠10~20在針刺及留針過程中,親熱觀看有無暈針、滯針等狀況。如消滅意外,緊急處理。起針: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壓在針孔四周皮膚處,右手持孔片刻,防止出血。最終檢查針數(shù),以防遺漏。操作完畢,幫助患者衣著,安置舒適臥位,整理床鋪。清理用物,歸復原處。五、留意事項患者過于饑餓,疲乏、精神過度緊急時,不宜馬上進展針刺。對身體瘦弱,氣虛血虧的患者,進展針刺時手法不宜過強,并應盡量選用臥位。33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針刺。至于三陰交、合谷、昆侖、至陰等一些通經(jīng)活血的腧穴,在懷孕期亦應予禁刺。如婦女行經(jīng)時,假設非為了調(diào)經(jīng),亦不應針刺。小兒囟門未合時,頭頂部的腧穴不宜針刺。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針刺。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的部位,不宜針刺。對胸、脅、腰、背臟腑所居之處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腫大、肺氣腫患者更應留意。如刺胸、背、腋、脅、缺盆等部位的腧穴,假設直刺過深,都有傷及肺臟的可能,使空氣進入胸腔,導致創(chuàng)傷性氣胸,輕者消滅胸痛、胸悶、心慌、呼吸不暢;甚則呼吸困難,唇甲發(fā)紺、出汗、血壓下降等癥。因此,醫(yī)者在進展針刺過程中精神必需高度集中,令患者選擇適當?shù)捏w位,嚴格把握進針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發(fā)生。針刺眼區(qū)和項部的風府、啞門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留意把握肯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轉和長時間的留針,以免傷及重要組織器官,產(chǎn)生嚴峻的不良后果。角度、深度等,以免誤傷膀胱等器官消滅意外的事故。二.電針操作規(guī)程一、目的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種療法。適用于治療各種痛證、痹證、痿證、中風后遺癥、外傷性癱瘓、臟器功能失調(diào)以及針刺麻醉等。二、用物預備0.5%碘伏、彎盤、浴巾、屏風等。三、操作程序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患者協(xié)作。依據(jù)所選穴位取適宜體位,囑病人排盡小便。選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壓穴位,是否有酸、痛感覺,以校準穴位。0.5%碘伏消毒。按毫針刺法進針。再將電針儀的兩根輸出導線分別連接在同側肢體的兩根毫針針柄上。開啟電針儀的電源開關,選擇適當波型〔密波:其脈沖頻率一般50~100/2~5/秒,刺激作用較強,能引起肌肉收縮,能提高肌肉、韌帶張力;其它還有疏密波、斷續(xù)波、鋸齒波等〕漸漸旋轉電位器由小至大漸漸調(diào)節(jié)輸出電流到所需量值〔病人有麻刺感,局部肌肉有抽動,即是所需的強度。通電過程中應觀看病人的忍受程度,以及導線有否脫落,有無暈針、彎針、折針等狀況。5~20將針漸漸提至皮下,快速拔出,用無菌干棉球按壓針孔片刻。操作完畢,幫助患者衣著,安置適當體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歸復原處。四、留意事項電針儀在使用前須檢查性能是否良好。如電流輸出時斷時續(xù),須留意導線接觸是否良好,應檢修后再用。干電池使用過一段時間,如電流輸出微弱,就須換電池。401安以內(nèi),避開發(fā)生觸電事故。直流電或脈沖直流電有電解作用,簡潔引起斷針和灼傷組織,不能作電針儀的輸出電流。調(diào)整電流量時,應漸漸從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加,防止引起肌肉猛烈收縮,患者不能忍受,或造成彎針、斷針、暈針等意外。有心臟病者,避開電流回路通過心臟。近延髓和脊髓部位使用電針時,電流輸出量宜小,切勿通電過大,以免發(fā)生意外。孕婦慎用。經(jīng)溫灸過的毫針,針柄因燒黑氧化而不導電;有的毫針柄是用鋁絲繞制而成,并經(jīng)氧化處理鍍成金黃色,氧化鋁絕緣不導電。以上兩種毫針應將電針儀輸出線夾持在針體上。一、目的拔火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熱力,排出罐內(nèi)空氣形成負壓,使罐絡、驅風散寒、消腫止痛、吸毒排膿等作用。適用于風濕痹證,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腸疾病,如脘腹脹痛、胃痛、嘔吐及腹瀉等。二、用物預備治療盤、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鉗、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時備毛毯、屏風、墊枕。依據(jù)拔罐方法及局部狀況備紙片、凡士林、棉簽、0.5%碘伏、鑷子、干棉球、三棱針或梅花針、紗布、膠布等。三、操作方法點火選用以下方法之一,將火罐吸附于所選部位上。⑴閃火法:是用長紙條或用鑷子夾95%酒精棉球一個,用火將紙條或酒精棉球點燃后,伸入罐內(nèi)中段繞一周〔切勿將罐口燒熱,以免燙傷皮膚,快速將火退出,馬上將罐按扣在所選部位或穴位上。95%酒精棉一塊,貼在罐內(nèi)壁中段〔不要過濕,點燃后快速按扣在應拔的部位。95%酒精棉球〔擰干〕一個,點燃后投入罐內(nèi),快速將罐按扣在應拔的部位,此法適用于側位橫拔。拔罐依據(jù)病情需要,可分為以下幾種拔罐方法。⑴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將罐吸附在皮膚上不動,直至皮膚呈現(xiàn)瘀10⑵閃罐法:馬上罐拔住后,馬上起下,如此反復屢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膚潮紅充血或瘀血為度。多用于局部肌膚麻木、苦痛等癥。⑶走罐法:又稱推罐法,即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及罐口上,涂一層凡士林等潤滑油,再將罐拔住,然后,醫(yī)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來回推動,至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甚或瘀血時,將罐取下。此法宜于面積較大,肌肉豐厚部位,2.4刺血拔罐法:在患部常規(guī)消毒后,先用梅花針叩打,或用三棱針淺刺出血5~10丹毒、扭傷、乳癰等。起罐罐內(nèi)即可將罐取下。四、操作程序備齊物品,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患者協(xié)作。取合理體位,暴露拔罐部位,留意保暖。依據(jù)部位不同,選用適宜火罐,并檢查罐口邊緣是否光滑。依據(jù)拔罐部位及所備用物,選用不同的點火方法。依據(jù)病情選用不同的拔罐方法。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膿血,應清潔局部皮膚,作常規(guī)消毒,外涂所需藥物,必要時掩蓋消毒敷料。操作完畢,幫助病人衣著,安排舒適體位,整理床單元。清理用物,歸復原處。五、留意事項高熱抽搐及凝血機制障礙病人;皮膚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處;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拔罐時應實行適當體位,選擇肌肉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和毛發(fā)較多處不宜拔罐。拔罐過程中隨時觀看檢查火罐吸附狀況和皮膚顏色。防止燙傷和灼傷。拔罐時動作要穩(wěn)、準、快,起罐時切勿強拉。紫,保持枯燥,必要時用無菌紗布掩蓋固定。凡使用過的火罐,均應清潔消毒,擦干后備用。四、推拿操作規(guī)程一、目的位上,以到達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導滯消積、疏通經(jīng)絡、滑利關節(jié)、強筋壯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強身,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效果。適用于發(fā)熱畏寒、頭痛身痛、咳喘并作、脘痛納呆、腹脹泄瀉、痹證、痿證、中風后遺癥、月經(jīng)不二、用物預備治療巾或大浴巾。三、操作程序做好解釋,取得患者協(xié)作。取適宜體位,幫助松開衣著,暴露治療部位,留意保暖。在治療部位上鋪治療巾,腰、腹部進展按摩時,先囑病人排尿。按確定的手法進展操作,操作時壓力、頻率、搖擺幅度均勻,動作敏捷。常用操作方法有:用指稱指推法;用掌稱掌推法;用肘稱肘推法。操作時指、掌、肘要緊貼體表,用力要穩(wěn),速度緩慢而均勻,以能使肌膚深層透熱而不擦傷皮膚為度。此法可在人體各部位使用。能提高肌肉的興奮性,促使血液循環(huán),并有舒筋活絡作用。垂肘、懸腕,以肘部為支點,前臂做主動搖擺,帶動腕部搖擺和拇指120~160面、胸腹及四肢等處。具有舒筋活絡、調(diào)和營衛(wèi)、健脾和胃、祛瘀消積的功能。⑶揉法:用手掌大魚際、掌根或拇指指腹著力,腕關節(jié)或掌指做輕柔緩和的搖擺。操作時壓力要輕柔,動作要協(xié)調(diào)而有節(jié)律,一般速度每120~160血化瘀、消腫止痛等作用。指掌自然伸直,動作要緩和而協(xié)調(diào),頻率每分鐘120激輕柔,常用于胸腹、脅肋部位。具有理氣和中、消食導滯、調(diào)整腸胃蠕動等作用。⑸擦法〔平推法:用手掌大魚際、掌根或小魚際附著在肯定部位,動。動作要均勻連續(xù),推動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行屏氣,頻率每100~120行氣活血、消腫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⑹搓法:用雙手掌面夾住肯定部位,相對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時做上下來回移動。操作時雙手用力要對稱,搓動要快,移動要慢。手法由輕到重,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適用于腰背、脅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為推拿完畢時手法。具有調(diào)和氣血、舒筋通絡作用。⑺抹法:用單手或雙手指指腹緊貼皮膚,做上下或左右來回移動。操作時用力要輕而不浮,重而不滯。本法適用于頭面及頸項部。具有開竅冷靜、醒腦明目等作用。力,產(chǎn)生振抖動作,操作時力氣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振動的頻率較高,著力較重。此法多用單手操作,也可雙手同時進展。適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祛瘀消積、和氣理氣作用。⑼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單掌或雙掌〔雙掌重疊〕按壓體表,并稍留片刻。操作時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行移動,用力要由輕而重,背及腹部。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⑽捏法:用拇指與食、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余四指將患處皮膚、肌肉、律。此法適用于頭部、頸項部、肩背及四肢。具有舒筋活絡、行氣活血作用。輕而重,不行突然用力,動作要和緩而有連貫性。臨床常協(xié)作其他手⑿彈法:用一手指指腹緊壓住另一手指指甲,受壓手指端用力彈出,連續(xù)彈擊治療部位。操作時彈擊力要均勻,頻率為每分鐘120~160次。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頭面、頸項部最為常用。具有舒筋活絡、祛風散寒的作用。⒀掐法: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掐法是強刺激手法之一,操作時要漸漸用力,達滲透為止,不要掐破皮膚。掐后輕揉皮膚,以緩解不適。此法多用于急救和止痛,常掐合谷、人中、足三里等穴。具有疏通血脈、宣通經(jīng)絡的作用。操作過程中隨時觀看病人對手法治療的反響,假設有不適,應準時調(diào)整手法或停頓操作,以防發(fā)生意外。操作手法輕重快慢適宜,用力需均勻,禁用暴力。每次推拿時間,15~30操作完畢后,清理用物,歸復原處。四、留意事項1.操作者在治療前須修剪指甲,以免傷及病人皮膚。2.孕婦的腰骶部與腹部、婦女經(jīng)期均忌用。年老體衰、久病體虛、或極度疲乏、猛烈運動后、過饑過飽、醉酒均不宜或慎用推拿。嚴峻心臟病、各種出血性疾病、結核病、腫瘤、膿毒血癥、骨折早期〔包括頸椎骨折損傷、截癱初期、燙傷、皮膚破損部位及潰瘍性皮炎的局部禁推拿.五.穴位注射操作規(guī)程一、定義用結合在一起發(fā)揮綜合效能,故對某些疾病能提高療效。二、用具及常用藥液12510205-753(1)中草藥制劑:復方當歸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脈注射液、人威靈仙注射液等;(2BlB6注射液、維生素B12C(3)其他常用藥: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鹽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輔酶A鹽酸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等。三、穴位的選擇觸診法選取陽性反響點進展治療;軟組織損傷者先取最明顯的壓痛點。選穴宜精練,以1-24用肌肉飽滿的部位進展穴位注射。四、操作方法1將針刺人皮下組織,然后漸漸推動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脹等“得氣”感應后,回抽一下,如無回血,即可將藥物注入。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人藥液;慢性病或體弱者用輕刺激,將藥液緩慢推人;急性病或體強者,可用強刺激,快速推人藥液。如需注入藥液較多時,可由深至淺,邊推藥液邊退針,或將注射針頭向幾個方向刺人注射藥液。度。作小劑量注射時,可用原藥物常規(guī)劑量的1/5-1/2。一般以穴0.5-20.5-12-55%-1010—2031-216-101療程。反響猛烈者,可隔2-313—5五、適用范圍法治療,如痹證、中風、痿證、扭挫傷、面癱、三叉神經(jīng)痛、坐骨神經(jīng)痛、頭痛、失眠、心悸、難過、高血壓、眩暈、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泄瀉、痢疾、乳癰、腸癰、淋病、風疹、痤瘡、銀屑病、目赤腫痛、咽喉腫痛、中耳炎、鼻炎、痛經(jīng)、不孕癥、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小兒麻痹后遺癥等。六、留意事項1.治療時應對患者說明治療的特點和注射后的正常反響,如注射后1處理。2.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3.留意藥物的性能、藥理作用、劑量、配伍禁忌、副作用、過敏反響、藥物的有效期、藥物有無沉淀變質等狀況。凡能引起過敏反響的藥物,如青霉素、鏈霉素、普魯卡因等,必需做皮試,陽性反響者不行應用此藥。副作用較強的藥物,使用亦當慎重。4.一般藥液不宜注入關節(jié)腔、脊髓腔和血管內(nèi),否則會導致不良后果。此外,應留意穴位注射法避開神經(jīng)干,以免損傷神經(jīng)。5.孕婦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陰交、合谷等穴不宜用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產(chǎn)。年老、體弱者,選穴宜少,藥液劑量應酌減。六.灸法的操作規(guī)程一、艾條灸技術操作規(guī)程⒈目的用純潔的艾絨〔或參加中藥〕卷成圓形柱形的艾條,點燃后在人體外表風寒痹癥、陽痿、早泄、瘡瘍久潰不愈等癥。⒉用物預備治療盤、艾條、火柴、彎盤、小口瓶、必要時預備浴巾、屏風等。⒊操作程序①預備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病人合作。②取合理體位,暴露施灸部位,留意保暖。③依據(jù)病情,實施相應的灸法。溫順灸:點燃艾條,將點燃的一端,3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壯,至局部皮膚紅暈為度。ⅰ雀啄灸:將艾條點燃的一端,在距施灸部位2-5啄食般,一下一上不停地移動,反復熏灸,每處5分鐘左右。ⅱ盤旋灸: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320-30觀看病情變化及有無身體不適。⑤施灸中應準時將艾灰彈入彎盤,防止燒傷皮膚或燒壞衣物。幫助患者衣著。安置舒適體位,酌情開窗通風。⑦清理用物,歸復原處。⒋留意事項施灸后局部皮膚消滅微紅灼熱,屬于正?,F(xiàn)象。如灸后消滅小水泡,掩蓋消毒紗布,保持枯燥,防止感染。熄滅后的艾炷,應裝入小口瓶內(nèi),以防復燃,發(fā)生火災。二、艾炷灸技術操作規(guī)程⒈目的上施灸的一種療法。此法利用溫熱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jīng)絡傳導,以溫通經(jīng)絡、調(diào)和氣血、消腫散結、祛濕散寒、回陽救逆,從而到達防泄瀉、風寒痹癥、陽痿、早泄、瘡瘍久潰不愈等癥。⒉用物預備屏風等。間接灸時備姜片、蒜片、附子餅等。⒊操作程序①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病人合作。②幫助取適宜體位,暴露施灸部位,留意保暖。③依據(jù)病情,實施相應的灸法。ⅰ直接灸〔常用無瘢痕灸法〕2/5右,患者感到灼痛時,即用鑷子取走余下的艾炷,放于彎盤中,更換炷再灸,一般連續(xù)灸5-7壯。ⅱ間接灸〔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施灸部位涂凡士林,依據(jù)病情,放上鮮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餅1〔事0.6cm子餅是附子研末以黃酒調(diào)和而成,厚約0.6-0.9cm,中心處用粗針穿刺數(shù)孔。上置艾炷,點燃施灸。當④艾炷燃盡或患者感到灼痛時,3-7⑤艾炷燃燒時,應認真觀看,防止艾灰脫落,以免燒傷皮膚或燒壞衣物等。酌情開窗通風。⑥清理用物,歸復原處。⒋留意事項②艾絨團必需捻緊,防止艾灰脫落燙傷皮膚或燒壞衣物。掩蓋消毒紗布,保持枯燥,防止感染。④熄滅后的艾炷,應裝入小口瓶內(nèi),以防復燃,發(fā)生火災。三、隔姜灸技術操作標準⒈目的2-302-03寒痹癥痛,有溫胃止嘔、散寒止痛的作用。⒉用物預備治療盤、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