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學史(啟蒙運動時期)_第1頁
英國文學史(啟蒙運動時期)_第2頁
英國文學史(啟蒙運動時期)_第3頁
英國文學史(啟蒙運動時期)_第4頁
英國文學史(啟蒙運動時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英國文學史(啟蒙運動時期)這個部分講啟蒙運動(TheEnlightenmentMovement)時期的文學,還是照常,先提歷史和文學背景,看看英國什么情況。一、歷史背景18世紀的英國,剛剛經歷過資產階級革命,也就是光榮革命(1688),光榮革命制憲,英國政體由君主專制轉化為君主立憲,大權從國王手中落到了議會手上,資本主義發(fā)展迅速,資產階級地位很高,而且18世紀英國開始了工業(yè)革命,在思想上面強調理性,這也是啟蒙的主旨,那么文學上也會發(fā)生相應的改變,上個時期主要是德萊頓的古典主義文學時期,啟蒙運動一開,文學基本就變?yōu)樾麚P思想的武器,隨著啟蒙的深入,作家們也開始逐漸拋棄這種文學風格。當然,18世紀初期古典主義還是在的,但是受啟蒙思想的影響,古典主義變成了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代表人物就是亞歷山大?蒲伯(AlexanderPope),這貨受德萊頓影響很大,后面具體說。同時,這一時期有另一種文學體裁出現(xiàn)了,就是隨著17世紀的報刊文學(大多都是寫實小說)的發(fā)展,到了18世紀,逐漸演變成了小說,可以說是原來散文的一種變體。這個時期的小說一般是現(xiàn)實主義小說,這些玩意都具有啟蒙性質,初期的現(xiàn)實注意小說流浪漢題材(PicaresqueNovel)很流行90,詩歌方面就是依舊是英雄雙行體(heroiccouplet)這種詩歌形式,始于喬叟,中間又經馬洛、斯賓塞發(fā)展,最后到蒲伯手里有個完善。戲劇上面那,過去都是以無韻詩為體的戲劇,18世紀改用偶句詩,時間地點格式上得到了統(tǒng)一??偟膩碚f18世紀的文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新古典主義文學+報刊文學(就是寫在報紙上的那種散文性質的文章)+現(xiàn)實主義小說,第二階段:現(xiàn)實主義小說得到巨大發(fā)展,第三階段,由于啟蒙運動搞革命沒有出現(xiàn)啟蒙思想家想象中的理想社會,整個英國陷入一種充滿悲觀情緒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感傷主義文學(Sentimentalism)和前浪漫主義時期(Pre-Romanticism)到來。文學其實也就像歷史,有條線。下面先從詩歌上講吧。二、代表人物詩歌:1、亞歷山大,蒲伯(AlexanderPope)亞歷山大,蒲伯算是18世紀最重要的詩人了,他出身一個倫敦布商家庭,家里信奉天主教,所以在當時遭受歧視,16歲的時候,他模仿維吉爾寫《牧歌》(田園詩,寫鄉(xiāng)村生活),之后到1711年他出版《批評論》(AnEssayoncriticism)才進入文學界,當時他結識了彳艮多文學大家包括德萊頓、斯威夫特等等,在他們的鼓勵下,翻譯了古希臘史詩,他基本是靠翻譯和寫詩為生,《批評論》主要用的是英雄雙韻體,內容是文學評論。次年他發(fā)布《奪發(fā)記》(Therapeofthelock)寫的是兩個貴族家庭由于彼德爵士偷剪了摩爾小姐的一縷頭發(fā)而失和,為了調和矛盾,蒲伯寫了這首詩,運用的古典史詩的技巧,場面寫的和《荷馬史詩》差不多了,用偉大的風格寫這些瑣碎的小事,目的就是為了諷刺當時貴族無聊、散漫的生活狀態(tài),不過還是比較溫和的,風格較為幽默。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中后期最著名的就是《群愚史詩》,這是他寫詩諷刺自己文壇上的對手,即便這是個人恩怨,但是也反映出啟蒙思想批判無知愚昧的特點。至于其他的作品還有《人論》、《道德論》這部分他是哲理入詩,他的哲學受到自然神論的影響,認為世界本身就是井然有序的。至于《致阿勃斯諾特醫(yī)生書》這首詩是蒲伯的自傳,針對的是其他人對他的攻擊,做辯護之用,總的來看,對于蒲伯的評價就是他把法國的古典主義文學發(fā)揚光大,并且他的詩作都是英雄雙韻體,因此在這個詩體的運用上,當時是無人能出其右。英雄雙韻體就是指抑揚五步韻+雙行押韻,蒲伯對于這種詩體的貢獻就是他在每句詩中間加了個停頓,停頓的位置不一樣,就增加了音節(jié)配合和對照的機會,取得額外的強調效果。2、托馬斯,格雷(ThomasGray)這個時期寫詩還有就是格雷,格雷一生詩作并不是很多,只有十幾首流傳于世,格雷從小就體弱多病,童年不幸,這種不幸?guī)Ыo了他一種憂郁的氣質,劍橋大學畢業(yè),還游歷過歐洲大陸,以教師作為職業(yè)。和蒲伯不同的是,他寫的詩歌都是表現(xiàn)對社會不滿,而非歌頌現(xiàn)有社會秩序的,當時工業(yè)革命極少數人發(fā)財,大部分人都進了工廠淪為工作機器,因此,格雷的詩當中總是透著一股感傷,一種悲天憫人的感覺,這個就很明顯了,感傷主義,同時這也是英國浪漫主義詩歌來臨的前兆。格雷一生最著名的詩歌是《墓園挽歌》(ElegyWritteninaCountryChurchyard)這首詩主題是人不分高低貴賤最后還是要進入墳墓的,哀悼的是所有人包括他自己,詩中也表達了對勞動人民尊重,對他們默默無聞的一生表示同情,感嘆他們得不到機會施展才華,便已死去。所以格雷又被稱之為墓園派(thegraveyardschool)他可以算作感傷主義的代表人物,也可以看作浪漫主義的原始先驅。雖然還有其他作品但是記這一個就夠了。3、威廉?布萊克(WalliamBlake)威廉布萊克,雜貨商之子,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教育,但是通過閱讀,自己嘗試寫詩,布萊克算的上浪漫主義詩人了,他反對古典主義傳統(tǒng),10歲的時候他進過繪畫學校,學了十年,曾經為《神曲》、《舊約》和格雷的詩做過插圖。他的詩歌也受到過瑞典神秘主義的影響,他的詩也具有民主色彩。布萊克的詩大致有兩類,第一類是早期的三個抒情詩,《詩的素描》(PoeticalSketches)、《天真之歌》(Songsofinnocence)和《經驗之歌》(Songsofexperience)另一■種是被稱為先知書的那一,類,先知書當中包括,《阿美利加》(AmericaaProphecy)、《彌爾頓》(Milton)、《耶路撒冷》(Jerusalem)《天真的征兆》這個他沒寫完,這些作品當中體現(xiàn)的就是布萊克的宗教信仰,強調憐憫溫情,具有浪漫主義色彩。他和彭斯都是較早體現(xiàn)出浪漫主義色彩的詩人。4、羅伯特?彭斯(RobertBurns)彭斯出生于一個蘇格蘭貧農家庭,沒怎么上過學,通常都是父親教他讀書認字,15歲就已經開始干農活,在田間務農之間,他還以蘇格蘭小調,創(chuàng)作詩歌,詩歌一出版均受到好評,1784年,打官司敗訴,父親去世,他與弟弟遷到一個茅斯吉爾的農場,農莊經營不善,為去西印度島謀生,籌集路費,他出版了《主要用蘇格蘭方言寫的詩集》(PoemsChieflyintheScottishDialect)這部詩集立刻引起了公眾的注意,所以他又放棄出走計劃,租下一個農莊繼續(xù)寫歌,后來在好友的幫助之下,他當上了稅收員,他一生擁護自由民主,甚至還為慶祝法國革命買了兩門大炮,但是被截獲了。1796年,37歲的彭斯因病去世,彭斯一生的作品大多都收錄在《蘇格蘭方言詩集》里,詩歌也大抵分三種題材,第一種寫友誼和愛情《一朵紅紅的玫瑰》(人Red,Redrose)《高原的瑪麗》(ThehighlandMary)《高地姑娘》(ThehighlandLssieO),《友誼地久天長》(AuldLangSyne)第二種寫蘇格蘭民俗生活,代表作有《男人就是男人》(AMan'sManforA)第三種寫的就是愛國主義,代表作有《我的心在高地》(Myheart'sinthehighland)《蘇格蘭勇士》(ScotsWhaHae),第四種表現(xiàn)的是彭斯自由民主之思想,代表作有《自由之樹》(TheTreeofLiberty)《革命的抒情詩》(ArevolutionaryLyric),彭斯算是浪漫主義的先驅,其作品大多都體現(xiàn)人文主義,其特點在于其真摯的情感與熱誠。詩歌說完了,下面小說,這個時期小說是重頭戲。這個時代小說也分為三派一個是現(xiàn)實主義小說,另一個是感傷主義小說(sentimentalnovel),還有一?點心理小說(psychologicalnovel),現(xiàn)實主義小說(realisticnovel)的代表人物是笛福、菲爾丁和斯威夫特,感傷主義代表是斯特恩和哥爾德史密斯,心理小說代表人物是理查森小說:3、丹尼爾?笛福(DanielDefoe)笛福出生于倫敦,父親是個肉商,他原來應該姓福,但是他自己在名字前面加了個笛,這是貴族姓。笛福是個多面手,做過商人,做過軍人,做過記者,做過宣傳冊作家,做過時事評論家還有小說家,他是60歲開始寫的小說,之前他曾經因為寫支持教會的小冊子進過監(jiān)獄,為此寫過《枷邢頌》,這個是比較著名的一篇,當然還有其他的,60歲的時候寫出了《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Crusoe)得靈感于真實故事,小說第一部分寫的是魯濱遜去非洲販賣黑奴,船只遇險,最終漂流到一個海島上的故事,第二部分寫魯濱遜在海島上的生活細節(jié),在海島上建造住所,獲取食物等等,其中他還救過一個土著,他命名為星期五,最后搭乘英國商船離島,第三部分主要寫的就是他之后的冒險故事,他不斷經商,原本荒無人煙的小島,也逐漸變成了一個自由之邦。魯濱遜這個形象刻畫的就是一個資產階級的英雄(殖民者的先驅),他的行動力就是資產階級個人奮斗精神,利己主義以及發(fā)家致富的渴望,他有信心在任何地點環(huán)境展開事業(yè)。這部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性和生動性。這個也屬于流浪漢小說題材(現(xiàn)實主義小說早期都是這種)除了這個笛福還著有《辛格頓船長》(CaptainSingleton)、《杰克上?!?ColonelJacque)、《羅克薩那》、《摩爾?弗蘭德斯》(MollFlanders)這一類小說是同一個路子,都是描寫主人公通過冒險最終達到順境的一個過程。4、喬納森?斯威夫特00門@山@門Swift)斯威夫特出生貧寒,靠著親戚的援助才上完了學,畢業(yè)之后他成了一名外交官的秘書,做秘書的十年里他博覽群書,認識到雇主的文學才能并不如他,又受不了輕視,就辭了職,去當了一名神職人員,他接受的古典主義文學理論偏向的是古代作家,隨著他諷刺才能(satirictalent)逐漸成熟,他又辭了職,投身黨派斗爭,后來他成了都柏林圣帕里克的教長和愛爾蘭人民一同為權力而戰(zhàn),后來是因為他患有腦疾,精神失常,在痛苦中死去。實際上,愛爾蘭是英國的第一塊殖民地,擅長諷刺的斯威夫特寫的東西大多都是諷刺英國的各個方面,他的諷刺總是隱于表面的嚴肅之下,平靜中蘊含著辛辣的諷刺。他的主要作品《書戰(zhàn)》(Thebattleofthebook)、《一只桶的故事》(AtaleofaTub)這個是諷刺基督教內部紛爭的(宗教層面的諷刺)、《比克斯塔福歷書》(BickerstaffAlmanac)、《一'個溫和的建議》(AModestProposal這個是諷刺最為尖銳的作品)、《布商來信》(Drapier’sLetters)和《格列佛游記》(Gulliver'sTravels),《一個溫和的建議》這部冊子當中,斯威夫特運用了反語,面對愛爾蘭人的貧困,他建議窮人出售自己的孩子給富人當作美味佳肴,暗示的是英格蘭正在吞噬愛爾蘭,這部冊子痛斥了英國人對于愛爾蘭人民的剝削。至于格列佛游記,這是斯威夫特創(chuàng)作生涯當中唯一一本小說,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個隨船醫(yī)生,寫的是他去了四個地方,第一個去的是小人國,那里的人貪婪殘忍十分好戰(zhàn),格列佛幫助他們打贏了一場對外戰(zhàn)爭,小人國里黨派、教派斗爭嚴重,作者是借此諷刺英國的宗教和政治,第二次去的是大人國,格列佛向那里的人談論英國的政治社會情況,結果被對面的過往痛斥,這里諷刺英國社會政治情況。第三次去的是飛島,格列佛到了他們的研究院,這里諷刺哲學家科學家。第四次來到了一個馬的國家,這里的馬正直善良,圈養(yǎng)的人形畜生確實兇惡貪婪,這里諷刺人的劣根性。這本小說諷刺的就是英國整個國家系統(tǒng)。5、亨利?菲爾T(HenryFielding)亨利?菲爾T(TheFatherofEnglishNovel)出生于一■個破落貴族,13歲進入伊頓公學接受古典文化教育,后來去了萊頓大學,但是由于經濟問題,中途輟學,回到倫敦,獨自謀生,他的謀生手段就是給劇場寫劇本,因此他也是戲劇家,實際上,在文學上菲爾分別在戲劇、小說、散文方面均有建樹。戲劇上,主要的代表作品是諷刺?。骸栋退估ァ泛汀稓v史記事》,這兩部前者諷刺牧師、律師、醫(yī)師行業(yè)中的腐敗問題,后者影射首相用搜刮來的錢來賄賂反對派。政府封閉劇院,菲爾丁不得不結束寫作生涯。后來,菲爾丁為了生活,改學法律,同時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代表作有《莎美拉》(Shamela)、《約瑟夫,安德魯斯》(JosephAndrews)、《喬納森?威爾德》(JonathanWild)、《湯姆?瓊斯》(TheHistoryofTomJones)和《阿米莉婭》(Amelia),菲爾丁的寫的第一部小說是《喬納森?威爾德》威爾德是18世紀臭名昭著的罪犯首領,最終被處以絞刑。小說以魏爾德的傳說為敘述框架。魏爾德從小便偷盜,成人后他組織盜賊集團,實行嚴格紀律,贓物大部分歸他所得,對不服者便向政府告發(fā)。在獄中他還和另一強盜爭奪控制和勒索其他犯人的權利。故事中心是政治諷刺。在諷刺性定義里,“偉大”是與善良相反的,事業(yè)的成功往往是與德行不相干的,“偉大”便是壓迫、剝削、欺騙普通民眾,因此“征服者、絕對君主、首相”與盜賊并無區(qū)別。菲爾丁攻擊了謀私的政客們,獄中兩派囚犯爭奪“帽子”的一章,影射了兩黨間爭奪的可笑和他們在掠奪本質上的一致。同樣重要的一部小說是《湯姆?瓊生》,這個故事的第一階段說的是湯姆在鄉(xiāng)村時的故事,湯姆起先被富紳奧爾華綏收養(yǎng)和妹妹的兒子布里非一起養(yǎng),后來,湯姆得到了鄉(xiāng)紳魏斯頓女兒蘇索亞的愛,為了布里非的繼承權,魏斯頓逼迫女兒嫁給布里非,由此,布里非開始中傷湯姆,最終奧爾華綏趕走了湯姆,蘇索亞也前往倫敦尋找湯姆。第二部分是湯姆和蘇索亞在路上的活動。本想出海的湯姆迷路去了倫敦,他與蘇索亞多次近在咫尺,但始終沒有遇上。他在客店遇見一伙軍人,因與人爭吵受傷,遇見以前的塾師巴特里奇,二人同行。路上他們遇見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