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6f734ce3287e807db552ebdec045930/16f734ce3287e807db552ebdec0459301.gif)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6f734ce3287e807db552ebdec045930/16f734ce3287e807db552ebdec0459302.gif)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6f734ce3287e807db552ebdec045930/16f734ce3287e807db552ebdec0459303.gif)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6f734ce3287e807db552ebdec045930/16f734ce3287e807db552ebdec0459304.gif)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6f734ce3287e807db552ebdec045930/16f734ce3287e807db552ebdec045930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組成部分01歷史沿革科研成就科研條件人才培養(yǎng)目錄03020405文化傳統(tǒng)所獲榮譽機構領導目錄0706基本信息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時稱“地質部地質礦產研究所”,前身最早是中央地質調查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是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組成部分,主要從事基礎性、公益性、戰(zhàn)略性和前沿性的基礎地質調查和基礎地質研究工作,同時承擔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和地球化學專業(yè)研究人才的教育和培養(yǎng)。截至2014年底,全所共有在職職工249人,其中管理人員30人、專業(yè)技術人員215人、工勤人員4人;內設5個職能處室、9個專業(yè)研究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科技基礎條件平臺、3個部級重點實驗室。歷史沿革歷史沿革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3張)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4月,隨國家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和機構調整9易其名。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決定從重工業(yè)部中分設出地質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組成部門,管理全國地質礦產工作的專門機構。1956年4月,“地質部地質礦產研究所”成立,隸屬于地質部。1957年6月,研究所更名為地質部地質研究所。1960年10月,研究所更名為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所。1964年5月,研究所更名為地質部地質研究所。1970年6月,地質部撤銷建制,改“國家計委地質局”。1971年5月,研究所更名為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975年,國務院設立“地質總局”;1978年10月,研究所更名國家地質總局地質研究所,隸屬于國家地質總局??蒲袟l件科研平臺人員編制杰出人才設施設備合作交流12345科研條件科研平臺截至2014年底,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內設有9個所級專業(yè)研究室(中心),另外還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科技基礎條件平臺、3個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所級專業(yè)研究室(中心):區(qū)域地質與編圖研究室、構造地質研究室、地層與古生物研究室、變質巖及前寒武紀地質研究室、火成巖研究室、同位素地質研究實驗室、巖石圈研究中心、能源資源中心、三維地質調查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部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北京離子探針中心部級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部同位素地質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部地層與古生物重點實驗室、深部探測與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人員編制截至2014年底,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共有職工461人,其中在職職工249人、離休人員14人、退休人員198人。在職職工中,管理人員30人,專業(yè)技術人員215人,工勤人員4人。專業(yè)技術人員中,研究員及教授級高工70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52人,中級職稱及以下88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4人,專職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國土資源部百名優(yōu)秀青年科技人才入選者7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杰出人才中國科學院院士:沈其韓、肖序常、李廷棟、許志琴、任紀舜、楊文采、高銳、楊經綏、侯增謙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曾令森(2014年)、劉福來(2007年)、侯增謙(2004年)、朱祥坤(2003年)、季強(1998年)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許志琴(1991),肖序常(1993),任紀舜(1995),季強(2003),劉敦一(2007),楊經綏(2009),侯增謙(2015),劉福來(2017)
何梁何利獎:黃汲清,1995年科學與技術成就獎;肖序常,2003年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許志琴,2004年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金小赤,2004年;劉福來,2006年;侯增謙,2006年
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侯增謙,1993;王宗起,1995;高俊,1997;劉福來,1999;汪東波,2001
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萬渝生,1991;宋彪,1995;章雨旭,1995;張招崇,1997;董昕,2013;翟慶國,2015;劉超輝,2017
設施設備儀器設備(5張)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通過建設實驗室,擁有同位素地質、地球化學及年代學研究方面擁有多接收器等離子體質譜計NuPlasmaHR,固體質譜計MAT261、MAT262,稀有氣體質譜計MM1200等儀器設備,和超凈化學實驗室、激光進樣等配套設施。建有齊全的放射性同位素體系(Ar/Ar,K-Ar,Rb-Sr,Sm-Nd)和過渡性金屬同位素體系(Fe,Ti,Cu,Zn)及其分析技術方法。為地學研究與地質調查工作提供技術支撐,還搭建了中國國內外地質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平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建有一個所級圖書室,創(chuàng)建于1956年。圖書室主要服務對象為:以基礎地質研究為核心的科研人員;藏書專業(yè)內容主要以地層古生物、大地構造、區(qū)域地質、巖石礦物、經濟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同位素地質等為主,也有部分計算機及語言方面的書籍。據(jù)2016年1月該研究所官顯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圖書室共藏書3萬余冊,其中中外文專業(yè)書8300余冊,工具書700冊,中外文期刊合訂本5200冊,中外文交換刊近2000冊,中外文散刊若干冊,中外文期刊共200余種,報紙11種。2003年來訂外文原版刊物12種,中文刊物29種,交換和贈送刊物60種。合作交流據(jù)2016年1月研究所官顯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與美、俄、法、英、德、日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0多所科研機構和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開展了33項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有15位專家在國際學術機構擔任重要職位,有28位國外和地區(qū)的學者被聘為地質研究所客座研究院。科研成就學術期刊科研成果科研成就科研成果2011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全年共承擔國家科技項目29項,其中973項目1項、863項目1項、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基礎性工作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項、面上和青年項目58項(其中新開26項),經費萬元;承擔地質調查計劃項目11項、工作項目67項,經費萬元;以第一作者公開發(fā)表論文222篇,其中SCI、EI檢索刊物論文121篇,核心期刊論文99篇;公開出版專著1部。1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2年,該研究所全年以第一作者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173篇,其中SCI、EI檢索刊物論文109篇,核心期刊論文61篇;公開出版專著2部;獲發(fā)明專利1項。
2013年,地質所以第一作者公開發(fā)表論文230篇,其中SCI、EI檢索刊物論文145篇(其中國際SCI檢索論文70篇,國內SCI檢索論文68篇),核心期刊論文83篇,其他論文2篇;公開出版專著1部;獲專利5項。技獎1項。
2014年,該研究所全年以第一作者公開發(fā)表論文273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194篇(其中國際SCI論文121篇),核心期刊論文79篇,國內引用率列全國科研機構第14位;出版大型圖冊/圖件1套,專著5部;得專利7項。共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排名第2),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2014年度地質科技十大進展2項。
學術期刊期刊封皮(6張)《巖石礦物學雜志》是由中國地質學會巖石學專業(yè)委員會、礦物學專業(yè)委員會、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聯(lián)合主辦的學術性期刊,創(chuàng)刊于1982年?!稁r石礦物學雜志》主要報道內容為:巖石學、礦物學領域各分支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成果,與巖石學、礦物學有關的邊緣交叉學科的創(chuàng)造性和綜合性研究成果,巖石和礦物鑒定的新方法、新技術和新儀器以及與巖石學和礦物學有關的最新地質科技信息、研究動態(tài)、研究簡報、問題討論、書刊簡介、會議簡訊等?!稁r石礦物學雜志》被《全國報刊索引數(shù)據(jù)庫》(自然科學技術版)、《中國地質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文摘》等、俄羅斯文摘雜志以及美國《BibliographyandIndexofGeology》(BIG)、《ChemicalAbstracts》(CA)、《GEOREF》、《劍橋科學文摘》等收錄,并一直是《中國地質文獻數(shù)據(jù)庫》、《中國地質文摘》以及《中國地質文摘》(英文版)的核心期刊,還分別被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與引文分析數(shù)據(jù)庫(CSTPC)、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shù)據(jù)庫》、《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重慶維普)及臺灣中文電子期刊思博收錄為統(tǒng)計源期刊,已連續(xù)六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1996,2000,2004,2008,2011年版)選定為地學類中文核心期刊。人才培養(yǎng)教學建設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截至2014年底,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設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點,4個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點,4個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點,一個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流動站:地質學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點:地質學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點:地質學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點:固體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構造地質學、礦產普查與勘探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點:固體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構造地質學、礦產普查與勘探教學建設1997年至2012年8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共培養(yǎng)了博士研究生41名,碩士研究生36名。2008年至2013年底,該研究所先后有5為同學獲得“程裕淇優(yōu)秀研究生”稱號、6名同學的畢業(yè)論文獲“程裕淇優(yōu)秀學位論文”,2012年2名同學獲“北京市三好學生”稱號。2015年,該研究所共有10名博士、8名碩士畢業(yè)并取得學位。其中,梁宏達、史興俊、何苗、田亞洲、張恒、葉卓、任鵬、孟元庫、付強、李琳琳、王能盛、張斌12名同學獲“中國地質科學院三好學生”榮譽稱號,田亞洲、丁慧霞、史興俊3名同學獲“中國地質科學院優(yōu)秀畢業(yè)生”榮譽稱號,何苗同學獲“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榮譽稱號,楊德庭獲“程裕淇優(yōu)秀研究生獎”,王煥同學獲“程裕淇優(yōu)秀論文獎。文化傳統(tǒng)文化活動所徽文化傳統(tǒng)所徽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所徽的中心主體是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G”和一個“山”字形圖案,其中“G”為地質學英文單詞“geology”的大寫首字母,地質學正是該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領域;而外圈是由“地質研究所”的英文詞組“InstituteofGeology”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的英文簡寫“CAGS”組成。
文化活動研究生活動(3張)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研究生會定期舉辦各類活動,例如野外地質考察、研究生學術論壇等。2015年11月12日-13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在該研究所三樓會議室舉辦了2015年研究生學術論壇,該次學術論壇分為四場,共33個學術報告,涵蓋了構造地質學、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古生物學、地球化學等各個學科。近50名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參加了活動。機構領導歷任所長現(xiàn)任領導機構領導現(xiàn)任領導所長、黨委副書記:侯增謙黨委書記、副所長:何長虹副所長:高錦曦、盧民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冷飲制作衛(wèi)生操作規(guī)范考核試卷
- 新材料在光學鏡頭防抖技術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個人建筑電工合同范本
- 2025-2030年手持式深層按摩槍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業(yè)務經營合作合同范例
- 2025-2030年手術室照明能效評估服務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單位土地承租合同范本
- 2025-2030年復古手工針織馬甲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2030年變頻節(jié)能抽油煙機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2030年可折疊畫板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四年級計算題大全(列豎式計算,可打印)
- GB/T 5782-2016六角頭螺栓
- 婦產科正常分娩課件
- 產業(yè)鏈鏈長分工表
- 國際金融課件(完整版)
- 導向標識系統(tǒng)設計(一)課件
- 220t鍋爐課程設計 李學玉
- 露天礦采坑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報告
- 全英文劇本 《劇院魅影》
- 北京城的中軸線PPT通用課件
- 山東省成人教育畢業(yè)生登記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