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數(shù)學第1章課件_第1頁
離散數(shù)學第1章課件_第2頁
離散數(shù)學第1章課件_第3頁
離散數(shù)學第1章課件_第4頁
離散數(shù)學第1章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序言第一章集合第二章關(guān)系第三章函數(shù)第四章代數(shù)系統(tǒng)第五章格與布爾系統(tǒng)第六章圖論1離散的數(shù)學結(jié)構(gòu)

DiscreteMathematicStructures離散數(shù)學簡介。內(nèi)容:集合論、代數(shù)系統(tǒng)、布爾代數(shù)、圖論、數(shù)理邏輯。離散數(shù)學具有抽象性、非線性、非尋繹性、構(gòu)造性、結(jié)構(gòu)性、整體性等結(jié)構(gòu)性數(shù)學特點。方法和手段證明方法:包括(數(shù)學)歸納法、演繹法、反證法、歸謬法、二難法、二分法、枚舉法(窮舉法)、相容排斥法等方法,特別著重于存在性、結(jié)構(gòu)性、構(gòu)造性方法,以及各部分內(nèi)容自己所特有的方法。2

第一章集合(set)

§1.集合理論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個體與集合之間的關(guān)系

集合的表示法

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guān)系

冪集

§2.集合代數(shù)集合的基本運算

集合的補運算

集合的交運算和并運算

集合的宏運算3

第一章集合(set)§1.集合理論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凡具有某種特殊性質(zhì)的對象的匯集稱之為集。——莫斯科大學的那湯松教授2.凡可供吾人思維的,不論它有形或無形,都叫做物。具有某種條件的物,稱它們的全部謂之一集。——復旦大學的陳建功教授3.集就是“烏合之眾”。不考慮怎樣“烏合”起來的,眾可以具體,可以抽象?!祥_大學的楊宗磐教授任意性:組成集合的元素任意;構(gòu)成的法則任意;什么都可以構(gòu)成集合,不加任何限制。4

4.集合是由總括某些個體成一個整體而成的。對于每個個體,只設其為可思考的對象,辨別它的異同。個體之間并不需要有任何關(guān)系?!险撝窯.Cantor(1845-1918)事實:(a)承認集合的存在性。即,接受集合概念;(b)承認集合是由一些個體(對象)組成的。這些個體稱為該集合的成員或元素(member,element);(c)承認個體是可辯認的。即,一個個體要么是一個集合的成員,要么不是;二者必居其一,也只居其一。確定性:確定性是說集合確定;個體確定;集合與個體之間的關(guān)系確定。5

(1)a屬于(belongto)A,記為aA(記號是希臘字i的第一個字母,意思是“是”。由意大利數(shù)學家G.Peano首先采用),同時稱a是A的元素或A的成員。(2)a不屬于A,記為aA或aA,稱a不是A的元素或a不是A的成員。

判斷個體a屬于A還是不屬于A,必須使用個體的可辨認性。AaAaAaAa7

二.集合的表示法(用花括號{}表示集合):(1)文字表示法:用文字表示集合的元素,兩端加上花括號。

比較粗放。比較適合在對集合中的元素了解甚少、不詳,難以用精確的數(shù)學語言來刻劃時使用。(2)元素列舉法(羅列法):將集合中的元素逐一列出,兩端加上花括號。比較適合集合中的元素有限(較少或有規(guī)律),無限(離散而有規(guī)律)的情況。(3)謂詞表示法:{x:P(x)}或者{x︱P(x)}其中:P表示x所滿足的性質(zhì)(一元謂詞)。比較適合在對集合中的元素性質(zhì)了解甚詳,且易于用精確的數(shù)學語言來刻劃時使用。8

外延(extension):集合{x:P(x)}稱為性質(zhì)謂詞P(x)的外延;內(nèi)涵(intension,connotation):性質(zhì)謂詞P(x)稱為集合{x:P(x)}的內(nèi)涵;采用謂詞法定義集合,關(guān)鍵是要得出內(nèi)涵P(x),并且顯然有如下的:概括原理:集合{x:P(x)}恰由那些滿足性質(zhì)謂詞P(x)的元素組成。即

x{x:P(x)}(當且僅當)

P(x)真。9

悖論(paradox):所謂悖論是指這樣一個所謂的命題P,由P真立即推出P假;由P假立即推出P真;即P真P假。理發(fā)師悖論:某偏遠小山村僅有一位理發(fā)師。這位理發(fā)師規(guī)定:他只給那些不給自己刮臉的人刮臉。那么要問:這位理發(fā)師的臉由誰來刮?如果他給自己刮臉,那么,按他的規(guī)定,他不應該給自己刮臉;如果他不給自己刮臉,那么,按他的規(guī)定,他應該給自己刮臉;

10

羅素悖論(Russellparadox(1902)):羅素1902年在集合論中也發(fā)現(xiàn)了如下的悖論。他構(gòu)造了這樣一個集合S={x:xx}然后他提出問題:SS?如果SS,那么,按羅素給S的定義,則應有SS;如果SS,那么,按羅素給S的定義,則應有SS;羅素悖論的發(fā)現(xiàn),幾乎毀滅集合論,動搖數(shù)學的基礎,傾危數(shù)學的大廈。直接引發(fā)了數(shù)學的第三次危機。

11

為了解決集合論中的悖論問題,人們產(chǎn)生了類型論和形式化公理化集合論(ZF和ZFC公理系統(tǒng)),以求排除集合論中的悖論。近年來,基于ZFC公理系統(tǒng)和一階邏輯(謂詞邏輯),人們提出了抽象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__Z語言。在公理化集合論中,人們引進了類(class)的概念。本章所講解的集合論是‘樸素(naive)’集合論;所討論的集合一般也不會產(chǎn)生悖論。12

三.集合的名字:(1)大寫的拉丁字母:例如A、B;(2)小寫的希臘字母:例如、;(3)花寫的徳文字母:例如,;不夠用時可以加下標。

同一個集合可以有幾個名字。四.集合的相等(equality):

外延性原理:

兩個集合相等,當且僅當,它們的成員完全相同。即A=Bx(xAxB);兩個集合不相等,記為AB。13

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無序的。

因此,為了使用方便,可任意書寫集合中元素的順序。但一般情況下,通常采用字母序、字典序;有時,還需要強行命名一種序。

(2)無重復性:集合中元素的重復是無意義的。

包(bag):若允許元素重復稱為包。集合的性質(zhì):任意性、確定性、無序性、無重復性。14

五.空集(empty,null,voidset):記為空集是沒有成員的集合。即

x(x)(空集公理);所以={};空集是集合(作這點規(guī)定是運算封閉性的要求)??占俏ㄒ坏摹R驗槿粲袃蓚€空集,則它們有完全相同的元素(都沒有任何元素),所以它們相等,是同一集合。六.全集(universeofdiscourse):記為X全集是所要研究的問題所需的全部對象(元素)所構(gòu)成的集合。全集給個體(研究的對象)劃定適當?shù)姆秶?5

七.單元素集合(singletonset):

只含一個元素的集合稱為單元素集。例如{a};{張三};{}左邊是空集;右邊不是空集,而是單元素集合,有一個成員;這說明:差別在于級別。即,右邊的集合級別高。單元素集合是構(gòu)造復雜集合的‘原子’。16

八.子集(subset):對于兩個集合A,B,若A中的每個元素x都是B的一個元素,則稱A包含在B中(或者B包含A),記為AB。同時稱A是B的子集(稱B是A的超集(superset))。即

ABx(xAxB)。真子集(propersubset):稱A是B的真子集或者A真包含在B中(或者B真包含A),記為AB。即AB

ABAB。

ABX17

子集的兩種特殊情況(平凡子集):(1)空集(見下面定理2);(2)每個集合自己(見下面定理1的(1));九.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guān)系: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guān)系:(1)B包含A,ABx(xAxB);(2)A包含B,BAx(xBxA);(3)A等于B,A=Bx(xBxA)

ABBA;(4)A與B互不包含,(AB)(BA)x(xAxB)y(yByA);

18

定理1.設A,B,C為任意三個集合。那么(1)自反性:AA(每個集合是它自己的子集);(2)反對稱性:ABBA

A=B;(3)傳遞性:ABBC

AC;[證明].(采用邏輯法)(1)x(xAxA)(同一律:pp)

AA所以包含關(guān)系是自反的;(2)ABBA

x(xAxB)x(xBxA)x((xAxB)(xBxA))(量詞對的分配律:xA(x)xB(x)x(A(x)B(x)))x(xAxB)A=B

所以包含關(guān)系是反對稱的;19

(3)ABBC

x(xAxB)x(xBxC)x((xAxB)(xBxC))(量詞對的分配律:xA(x)xB(x)x(A(x)B(x)))x(xAxC)((假言)三段論原則:(pq)(qr)pr)AC

所以包含關(guān)系是傳遞的。20

定理2.空集是任一集合的子集。即A。[證明].(采用邏輯法)x(x)(空集的定義)x(x)x(xxA)(由析取構(gòu)成式及聯(lián)結(jié)詞歸約有:p(pq)(pq))A。

21

十.冪集(powerset):定義1.冪集一個集合A的所有子集構(gòu)成的集合稱為A的冪集。記為2A(或P(A))

,即2A={B:BA}。

A的兩個平凡子集和A都屬于A的冪集。即

2A,A2A。例1.若A={1,2,3},則2A={,{1},{2},{3},{1,2},{1,3},{2,3},{1,2,3}}。注:(1)包含關(guān)系兩邊必須是集合,并且這兩個集合的級別(廣義上)相同;(2)屬于關(guān)系左邊是元素(廣義上),右邊是集合,兩邊級別差一級。22

定義2.基數(shù)

一個有窮集合(有限集合——元素個數(shù)有限的集合)A中元素的個數(shù)稱為A的基數(shù)。記為|A|(或A,)?;鶖?shù)的性質(zhì):(1)齊性:||=0;(2)非負性:|A|0(對任何集合A);

定理3.若A是有限集合,則有|2A|=2|A|。

[證明].由于集合A有限,故可設A={a1,a2,…,an},于是|A|=n。A的子集按其基數(shù)大小可分為0,1,2,…,n共n+1類。23

A的所有k個元素的子集(基數(shù)為k的類)為從n個元素中取k個元素的組合數(shù)。另外,因A,故(按加法原理)

2A=1+++…++…+=但由于二項式定理(x+y)n=xkyn-k

令x=y=1,則有2n=,

從而,有|2A

|=2n=2|A|

。24

定理4.若A,B是兩個集合,那么,A=B2A=2B。[證明].):一方面,

AA(自反性)A2A

(因為2A={B:BA})

A2B(充分性條件:2A

=2B)

AB(因為2B

={A:AB})另一方面,BB(自反性)B2B

(因為2B

={A:AB})

B2A(充分性條件:2A=2B)

BA(因為2A

={B:BA})因此,由包含關(guān)系的反對稱性,得到

A=B。25

§2

.集合代數(shù)集合的基本運算定義1.余(補或非)運算((absolute)complment)設X是全集,一元運算

:2X2X

對任何集合AX,使得A={x

:

xXxA}(當全集明確時,A

={x

:

xA})稱為集合的余運算。稱A是A關(guān)于X的余集。余運算有時也記為,或A或A。

XAA26

定理1(1.3).余運算基本定理

設X是全集,A,B是X的子集。則(1)(A)=A;反身律(對合律)(2)ABB

A;換質(zhì)位律(逆否律)(3)A=

BA=

B;(4)X=,=X。零壹律[證明].(采用邏輯法)(1)對任何元素xX,x(A)

xA

xA所以(A)=A;27

(4)對任何元素x,xXxXx所以X=;對任何元素x,xxxX(已證:X=)xX所以=X。28

定義1.2.交運算、并運算(intersection,union)設X是全集。(1)二元運算∩

:2X2X2X

對任何集合A,BX,使得A∩B={x:

xAxB}稱為集合的交運算。稱A∩B為A與B的交集?!捎⒄Z讀作cap(帽子)。若A∩B=,則稱A與B互不相交(pairwise)disjoint)。(2)二元運算∪:2X2X2X

對任何集合A,BX,使得A∪B={x:

xAxB}稱為集合的并運算。稱A∪B為A與B的并集。

∪英語讀作cup(酒杯)。

29

定理2.交、并、余運算的基本定理

設X是全集,A,B,C是X的三個子集。則

(1)A∩A=A,A∪A=A;冪等律(2)A∩A=,A∪A=X;互補律(2’)A∩X=A,A∪X=X;零壹律

(2”)A∩=,A∪=A;零壹律

(3)

AA∪B,B

A∪B;上界

A∩BA,A∩BB

;下界

(3’)

ACBCA∪BC;上確界

(3”)CACBCA∩B;下確界(4)A∩(A∪B)=A,A∪(A∩B)=A;吸收律(5)A∩B=B∩A,A∪B=B∪A;交換律(6)(A∩B)∩C=A∩(B∩C),結(jié)合律(A∪B)∪C=A∪(B∪C);(7)A∩(B∪C)=(A∩B)∪(A∩C),分配律

A∪(B∩C)=(A∪B)∩(A∪C)。

30

[證明].(3’)(采用邏輯法)對任何元素xX

xA∪B

xAxBxCxC

(已知條件:AC,BC)

xC(冪等律:ppp)所以,A∪BC。

31

(7)先證:A∩(B∪C)(A∩B)∪(A∩C)(采用元素法)對任何元素xX

,若xA∩(B∪C),則xA,且xB∪C。于是x

A,且xB或者xC。若xB,則xA且xB,于是xA∩B;

若xC,則xA且xC,于是xA∩C;綜合xA∩B或者xA∩C,因此x(A∩B)∪(A∩C);所以,A∩(B∪C)(A∩B)∪(A∩C)。次證:(A∩B)∪(A∩C)A∩(B∪C)(采用包含法)由(3)有A∩BA,A∩BBB∪C(逐步放大法)。于是根據(jù)(3”)可得A∩BA∩(B∪C)同理可得A∩CA∩(B∪C)于是根據(jù)(3’)可得(A∩B)∪(A∩C)A∩(B∪C)。最后,根據(jù)包含關(guān)系的反對稱性,就得到A∩(B∪C)=(A∩B)∪(A∩C)。

32

定理3.deMorgan律(對偶律)

設A,B為兩個集合。則(1)(A∪B)=A∩B,(2)(A∩B)=A∪B。[證明].只證(1)先證:(A∪B)A∩B(采用包含法)由定理2(3)有AA∪B,BA∪B于是由定理1(2)可得(A∪B)A,(A∪B)B再用定理2(3”),就有(A∪B)A∩B;

次證:A∩B(A∪B)(采用邏輯法)

33

對任何元素xX

,xA∩BxAxB

xAxB

xA∪B(否則xA∪BxAxB,這與xAxB矛盾)

x(A∪B)所以A∩B(A∪B)

根據(jù)包含關(guān)系的反對稱性,就得到(A∪B)=A∩B。定理4

設A,B為兩個集合。則下面三式等價。(1)A

B;(2)A∪B=B;(3)A∩B=A。34

[證明].(采用循環(huán)論證法)(1)(2):(采用包含法)根據(jù)定理2(3),得到BA∪B;由已知條件AB,及自反性BB,根據(jù)定理2(3’),得到A∪BB;最后,根據(jù)包含關(guān)系的反對稱性,

就得到A∪B=B。(2)(3):(采用變換法(公式法))A∩B=A∩(A∪B)(根據(jù)(2)條件A∪B=B)=A(根據(jù)定理2(4)吸收律)即A∩B=A。(3)(1):(采用:包含法)A=A∩B(根據(jù)(3)條件A∩B=A)

B(根據(jù)定理2(3)A∩BB)即AB。35

定義3

.差運算(difference)設X是全集。二元運算\:2X2X2X

對任何集合A,BX,使得A\B={x

:

xAxB}稱為集合的差運算。稱A\B為A和B的差集。

差集也稱為相對補(relativecomplement)。而余運算可看成絕對補。即A=

X\A。由差運算、交運算、余運算的定義知A\B=A∩B,稱差運算為宏運算。注:請問:交、并、余三個運算是線性無關(guān)的嗎?根據(jù)反身律、deMorgan律,有

A∩B=(A∪B);A∪B=(A∩B)。36

定理5.差運算基本定理設X是全集,A,B,C是X的三個子集。則(1)A\BA;(2)ABA\B=;(3)A\A=;(4)X\A=A;A\X=;(5)A\=A;\A=;(6)A∩(B\C)=(A∩B)\(A∩C);交對差的分配律(7)A\(B\C)=(A\B)∪(A∩C);

(8)A\(B∪C)=(A\B)∩(A\C);相對補的deMorgan律(9)A\(B∩C)=(A\B)∪(A\C)。相對補的deMorgan律37

[證明].(采用包含法和變換法(公式法))(1)A\B=A∩B

A(根據(jù)定理2(3)A∩BA);(2)A\B=A∩B=(A∩B)∩B(由已知AB根據(jù)定理4(3)有A∩B=A)=A∩(B∩B)(結(jié)合律)=A∩(互補律B∩B=)=(零壹律);(7)A\(B\C)=A\(B∩C)=A∩(B∩C)=A∩(B∪C)(deMorgan律,反身律)=(A∩B)∪(A∩C)(分配律)=(A\B)∪(A∩C);

38

(6)A∩(B\C)=A∩(B∩C)=∪(A∩B∩C)(零壹律,結(jié)合律)=(B∩)∪(A∩B∩C)(零壹律)

=(B∩A∩A)∪(A∩B∩C)(互補律,結(jié)合律)=(A∩B∩A)∪(A∩B∩C)(交換律)=(A∩B)∩(A∪C)(分配律)=(A∩B)∩(A∩C)(deMorgan律)=(A∩B)\(A∩C);

39

(8)A\(B∪C)=A∩(B∪C)=A∩(B∩C)(deMorgan律)=(A∩A)∩(B∩C)(冪等律)=(A∩B)∩(A∩C)(結(jié)合律,交換律)=(A\B)∩(A\C);(9)A\(B∩C)=A∩(B∩C)=A∩(B∪C)(deMorgan律)=(A∩B)∪(A∩C)(分配律)=(A\B)∪(A\C)。40

定義4.對稱差(環(huán)和)運算(symmetricdifference)設X是全集,二元運算

:2X2X2X,

對任何集合A,BX,使得AB={x:(xAxB)(xBxA)}稱為集合的對稱差運算,稱AB為A和B的對稱差集。由環(huán)和運算和并、差運算的定義可知AB=(A\B)∪(B\A)由環(huán)和運算和交、并、余運算的定義可知

AB=(A∩B)∪(B∩A)因此環(huán)和運算也是宏運算。41

定理6.環(huán)和運算基本定理設X是全集,A,B,C是X的三個子集。則(1)AB=(A∪B)\(A∩B)=(A∪B)∩(A∪B);

(2)A=A;(空集是環(huán)和的幺元)AX=A;(3)AA=;(自己是自己(環(huán)和)的逆元)

AA=X;(4)AB=AB;(5)(AB)=AB=AB;(6)AB=BA;(交換律)(7)A(BC)=(AB)C;(結(jié)合律)(8A∩(BC)=(A∩B)(A∩C);(交對環(huán)和的分配律)(9)AB=ACB=C。(消去律)42

[證明].(采用變換法(公式法))只證(5),(7),(9)(5)(AB)=((A∩B)∪(A∩B))

=(A∩B)∩(A∩B)(deMorgan律)=(A∪B)∩(A∪B)(deMorgan律,反身律)=((A∪B)∩A)∪((A∪B)∩B)(分配律)=(A∩A)∪(B∩A)∪(A∩B)∪(B∩B)(分配律,結(jié)合律)=(A∩A)∪(A∩B)∪(A∩B)∪(B∩B)(交換律)=∪(A∩B)∪(A∩B)∪(互補律)=(A∩B)∪(A∩B)(零壹律)AB=(A∩B)∪(A∩B)=(A∩B)∪(A∩B)(反身律)=(A∩B)∪(A∩B)(交換律)AB=(A∩B)∪(A∩B)=(A∩B)∪(A∩B)(反身律)所以(AB)=AB=AB=(A∩B)∪(A∩B);43

(7)A(BC)=(A∩(BC))∪(A∩(BC))=(A∩((B∩C)∪(B∩C)))∪(A∩((B∩C)∪(B∩C)))(根據(jù)本定理的(5))=(A∩B∩C)∪(A∩B∩C)∪(A∩B∩C)∪(A∩B∩C)(分配律,結(jié)合律)(AB)C=((AB)∩C)∪((AB)∩C)=(((A∩B)∪(A∩B))∩C)∪(((A∩B)∪(A∩B))∩C)(根據(jù)本定理的(5))=(A∩B∩C)∪(A∩B∩C)∪(A∩B∩C)∪(A∩B∩C)(分配律,結(jié)合律)=(A∩B∩C)∪(A∩B∩C)∪(A∩B∩C)∪(A∩B∩C)(交換律,結(jié)合律)所以A(BC)=(AB)C;

44

(9)B=B(根據(jù)本定理的(2))=(AA)B(根據(jù)本定理的(3))=A(AB)(根據(jù)本定理的(7)結(jié)合律)=A(AC)(已知條件AB=AC)=(AA)B(根據(jù)本定理的(7)結(jié)合律)=C(根據(jù)本定理的(3))=C(根據(jù)本定理的(2))。45

定義5

.環(huán)積運算設X是全集,二元運算

:2X2X2X

對任何集合A,BX,使得AB={x:(xAxB)(xBxA)}稱為集合的環(huán)積運算。稱AB為A和B的環(huán)積集。由環(huán)積運算和交、并、余運算的定義可知

AB=(A∪B)∩(B∪A)因此環(huán)積運算也是宏運算。46

定理7.環(huán)積運算基本定理

設X是全集,A,B,C是X的三個子集。則(1)AB=(A∩B)∪(A∩B)=(A∩B)∪(A∪B);

(2)AB=

(AB)=AB=AB;(3)A=A;AX=A(全集是環(huán)積的幺元);(4)AA=X(自己是自己(環(huán)積)的逆元);

AA=;(5)AB=AB;(6)(AB)=AB=AB;(7)交換律:AB=BA;

(8)結(jié)合律:A(BC)=(AB)C;(9)分配律:A∪(BC)=(A∪B)(A∪C)(并對的);(10)消去律:AB=ACB=C。47

[證明].(采用變換法(公式法))只證(9)(9)A∪(BC)=A∪((A∪B)∩(A∪B))=(A∪B∪C)∩(A∪B∪C)(分配律,結(jié)合律)=X∩(A∪B∪C)∩X∩(A∪B∪C)(零壹律)=(A∪B∪A)∩(A∪B∪C)∩(A∪C∪A)∩(A∪B∪C)(互補律,零壹律,交換律,結(jié)合律)=((A∪B)∪((A∩C))∩((A∩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