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 省賽獲獎_第1頁
蘭亭集序 省賽獲獎_第2頁
蘭亭集序 省賽獲獎_第3頁
蘭亭集序 省賽獲獎_第4頁
蘭亭集序 省賽獲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蘭亭集序王羲之王羲之,字

,善書法,有

之稱,曾任右軍將軍,世稱

。也長于詩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風格瀟灑放脫。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王羲之曾經(jīng)一度做官,他關懷國事,在政治上曾有積極用世的一面,后辭官歸田,以山水為娛,好服食養(yǎng)性,胸懷曠達,為時人敬重。逸少“書圣”“王右軍”知人論世

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書圣

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習俗和寫作背景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為消災除兇,到水邊嬉游(祭祀、沐浴、采蘭),稱為修禊。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社會名士41人集會于會稽郡山陰的蘭亭修禊。一群名人雅士,列坐曲水兩側,將酒杯置于清流之上,順水任游,停于誰前,則賦四、五言詩各一首,否則罰酒。據(jù)載,這次聚會有26人作詩37首,合為《蘭亭集》。王羲之為之作了一篇序文,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集序》。

“序言”簡稱“序”,也叫前言,屬實用文體,同“跋”是一類。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作用:說明書籍著述或者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也有對作者的作品進行評論,或者就有關問題進行研究闡發(fā)。文體知識

散文佳作:膾炙人口,流傳至今書法作品: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研讀課文

(kuàijī

)(guǐ)(xì)(

tuān)(shāng

)(chěng)

(shāng)會稽

癸丑

修禊

激湍

流觴

游目騁懷

趣舍萬殊

感慨系之

齊彭殤

字音:課文研讀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第1自然段介詞結構后置春季的末一個月,三月一種祭禮高高的竹子都映襯酒杯排列古今,曲水旁邊樂器繁盛作詩省略動詞賓語舉行的都形作名,賢才形作名,年輕、長者名作動,飲酒名作動,圍繞使…流動

1、第一段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蘭亭盛會的?思考●先敘寫了聚會的時間、地點和參會人員情況●●接著點染出蘭亭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然后用“流觴曲水”“一觴一詠”概括了游宴中的歡樂情形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稽山陰之蘭亭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第二自然段之:定語后置標志和風用來敞開胸懷窮盡實在自然萬物值得這

暮春之初天朗氣清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作者為何而樂呢?

東晉大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湯顯祖的《牡丹亭》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

、賞心、樂事。蘭亭集會四美俱全,足可樂也。信可樂也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人賢:美景:樂事: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帶左右流觴曲水,一觴一詠賞心:仰觀俯察,游目騁懷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助詞,引起下文取消句子獨立性一俯一仰之間之于通“晤”,面對面有的人通“趨”趨向不一樣一時高興的樣子滿足對……到達等到到、及過去附著因指“向之”句自然參考譯文

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喜歡講自己的抱負志趣,(與朋友)在一室之內面對面交談;有的人憑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情懷,不受任何約束放縱地生活。盡管各人的愛好千差萬別,或好靜或好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一時很自得,快樂而滿足,竟不覺得衰老將要到來;等到他對自己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也就隨著產(chǎn)生了。從前感興趣的事,轉眼之間,已成為陳跡了,尚且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何況人的壽命長短聽憑造化,終歸于盡。古人說:“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這怎么不叫人痛惜萬分呢?思考討論

第三段表達方式

第三段的情感

核心內容該如何理解?豈不痛哉對人生的感受卻相同(興感之由)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或…或…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所之既倦,感慨系之向之所欣,已為陳跡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當及況死生亦大矣思考:作者寫這些,意圖是什么?1、表明人們對生死的痛惜具有合理性生命永不滿足(有感慨很正常)(所遇既倦)生命短暫,時光飛逝(俯仰一世)

(所欣已陳)生命無法自我把握(修短隨化)

2、表明自己對名士不重視生死的痛惜之情。作者因何而痛呢?

痛俯仰一世,老之將至人生短暫之痛所之既倦,情隨事遷

人生變幻之痛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生死無常之痛死生亦大矣提示:1、因蘭亭集會之樂而生“人生短暫”之感。(承上啟下)2、進而悟所有人的“人生之痛”(生命觀)3、由人生之痛,而明“死生亦大”。(否定了當時“一死生”“齊彭殤”錯誤的生死觀。)4、人生之痛,即(下文)興感之由。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符契。兩半,可合在一起面對悲傷明白本來一、齊,作動詞。把…看作一樣(相等)未成年而死去的人無根據(jù)情致一個個雖然這次(集會)的詩文

東晉是名士風流的時代。他們大談玄理,不務實際,思想虛無,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們思想消極,行動無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隨波蕩漾,飄到哪里就是哪里。當然,死了就死了,無所謂,因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齊彭殤”。

參考譯文

每當我看到古人(對死生)發(fā)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理解的)如同符契那樣相合,總是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心里又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我)本來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從前一樣,真是可悲??!因此我一一記下參加這次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盡管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的思想情致卻是一樣的。后代的讀者讀這本詩集也將有感于生命這件大事吧。第四段內容包括哪些?1、悲今人對待生命虛無的態(tài)度。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體驗到“若合一契”,說明古人也會為人生變化而興嘆生悲。由此否定了錯誤的生死觀。推測后人的生命觀也必和古今人一樣。——千古同心2、作者點出寫作此序的主旨:既然人生變化如此迅速,此次宴集的情況就該記錄下來,以免湮滅不聞,同時也使將來之人了解今人心中的感觸?!Ч磐揿乱?/p>

茂林修竹

況修短隨化

重點實、虛詞絲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類之盛列坐其次所以游目騁懷

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古代的一種風俗高(壽命)長旁邊,水邊熱鬧繁多用來……的原因足以極視聽之娛動詞,窮盡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每覽昔人興感之由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有的人;會面動詞,至,及面對;明白,懂得本來;動詞,把……看作一樣動詞,把——等同原因如同,好像對;這重點實詞、虛詞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足以極視聽之娛活用形作動:窮盡形作名:賢士形作名:年少的,年長的。名作動:圍繞使動:使……流動練習三:作者說“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你還讀過哪些抒人生無常之感、發(fā)時不我待之嘆的古代詩文?舉出三五例與同學交流。文章最后說:“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蹦阕鳛椤昂笾[者”,讀了此文,有什么感觸?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里w《滿江紅》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關漢卿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獰o名氏《金縷衣》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今日歌文嘉(明代畫家)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明日歌錢鶴灘(清朝學者)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練習四: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當時太尉郗鑒讓門生向王導求取女婿,王導叫門生去東廂房查看他所有的子弟。門生回去后,對郗鑒說:“王家所有的少年都很好,不過聽說您要選女婿,都很拘謹。只有一個人在東床上露著肚子吃飯,好像沒聽見一樣?!臂b說:“這個人正是最好的女婿!”一打聽,就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兒嫁給他。練習四: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王羲之生性喜愛鵝,會稽有一個寡居的老婦人養(yǎng)了一只鵝,擅長鳴叫,王羲之想買,卻沒有買到,就帶著親友駕車前去觀賞。老婦人聽說王羲之要來,就把鵝烹煮了來招待王羲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