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tǒng)總論脊神經概述頸叢臂叢_第1頁
神經系統(tǒng)總論脊神經概述頸叢臂叢_第2頁
神經系統(tǒng)總論脊神經概述頸叢臂叢_第3頁
神經系統(tǒng)總論脊神經概述頸叢臂叢_第4頁
神經系統(tǒng)總論脊神經概述頸叢臂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神經系統(tǒng)

nervoussystem第十六章總論人體解剖學教研室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

1、控制和調節(jié)其它系統(tǒng)的功能,使人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2、維持機體與外環(huán)境間的統(tǒng)一。

3、智能活動:語言、記憶、綜合、識別、觀察等。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一、神經系統(tǒng)的區(qū)分

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tǒng)腦神經脊神經內臟神經

神經系統(tǒng)概觀根據連結中樞部位分根據沖動傳導的方向分根據分布的器官分軀體神經內臟神經傳出N(運動N)傳入N(即感覺N)內臟運動神經分: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二、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

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組織是神經組織神經組織神經元神經膠質神經元胞體突起樹突

軸突根據功能分類神經元的分類:假單極神經元雙極神經元多極神經元感覺神經元運動神經元聯(lián)絡神經元根據突起分類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三、神經系統(tǒng)的常用術語灰質在中樞部,神經元胞體及其樹突的集聚部位,稱~皮質灰質在大、小腦表面成層配布,稱~白質神經纖維在中樞部集聚的部位,稱~髓質位于大腦和小腦的白質因被皮質包繞而位于深部,稱為~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神經核在中樞部皮質以外,形態(tài)和功能相似的神經元胞體聚集成團或柱,稱~神經節(jié)在周圍部,神經元胞體集聚處,稱~感覺神經節(jié)→感覺神經元胞體集聚而成內臟運動神經節(jié)→傳出神經元胞體集聚而成纖維束在白質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經纖維集合在一起,稱~

神經神經纖維在周圍部集聚在一起,稱~網狀結構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內,神經纖維和胞體相互交錯排列成網狀,稱~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

四、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方式反射?。簠⑴c一個反射活動的全部結構叫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反射:神經系統(tǒng)在調節(jié)機體的活動中,對內、外環(huán)境的各種刺激作出適宜的反應,稱為~。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神經系統(tǒng)

nervoussystem第十八章周圍神經系統(tǒng)peripheralnervoussystem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神經的分類:按分布→軀體神經、內臟神經按與中樞連接部位→腦神經(12對)脊神經(31對)按神經沖動傳導方向→傳入神經(感覺神經)傳出神經(運動神經)內臟運動神經又可分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腦神經脊神經內臟神經

周圍神經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一、神經節(jié)

腦神經節(jié)脊神經節(jié)(背根神經節(jié))內臟運動神經節(jié)脊神經節(jié)結構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二、神經

神經結構示意圖髓鞘:施萬細胞的突起卷繞神經元軸突根據是否有髓鞘分為:有髓纖維無髓纖維神經膜包括:神經內膜神經束膜神經外膜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

神經的血管:①外來系統(tǒng)②內在系統(tǒng)

神經的淋巴管:神經束膜與外膜內有淋巴網

血-神經屏障:存在于神經內膜毛細血管壁的水平神經干內神經束及血管示意圖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三、周圍神經再生

神經纖維潰變順行潰變逆行潰變神經營養(yǎng)因子神經生長因子(NGF)

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BDNF)

睫狀神經生長因子(CNTF)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周圍神經再生過程示意圖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脊神經

spinalnerves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一、概述(一)脊神經的構成、分部和纖維成分

前根后根脊神經節(jié)脊神經

脊神經由前根、后根在椎間孔處合成前根屬運動性后根屬感覺性后根在椎間孔附近有膨大的脊神經節(jié)脊神經的構成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脊神經根脊神經共31對,分為5部分:頸神經8對(C1~C8)胸神經12對(T1~T12)腰神經5對(L1~L5)骶神經5對(S1~S5)尾神經1對(Co)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脊神經出椎間孔的部位C1

經寰枕之間出椎管C2-7

經同序數頸椎上方椎間孔穿出C8

經第7頸椎下方椎間孔穿出T1-12

L1-5

經同序數椎骨下方椎間孔穿出S1-4經同序數骶前、后孔穿出S5Co經骶管裂孔穿出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脊神經根在椎管內的走行情況(由左至右:頸部、胸部、腰部)馬尾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脊神經中含有4種纖維成分:

脊神經的纖維成分及其分布模式圖1.軀體感覺纖維2.內臟感覺纖維3.軀體運動纖維4.內臟運動纖維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二)脊神經的典型分支1.脊膜支2.交通支白交通支灰交通支(詳見內臟神經)3.后支內側支外側支4.前支:頸叢、臂叢、腰叢、骶叢枕下神經枕大神經第3枕神經臀上皮神經臀中皮神經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C1C2C3C4二、頸叢cervicalplexus(一)頸叢的組成和位置C1~C4前支C5前支的一部分頸叢組成模式圖位于胸鎖乳突肌上部深面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二)頸叢的分支

皮支:枕小神經耳大神經頸橫神經鎖骨上神經神經點

肌支:支配頸部深層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等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

膈神經(C3~C5)走行:前斜角肌前方→鎖骨下動、靜脈之間→經胸廓上口→與心包膈血管伴行→經肺根前方→縱隔胸膜與心包之間→混合性運動纖維分布于膈肌

感覺纖維分布于胸膜、心包及膈下面的部分腹膜牽涉性痛膈神經痙攣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

交通支:

C1舌下神經舌下神經降支頸襻頸神經降支C3C2(舌下神經襻)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三、臂叢brachialplexusC5C6C7C8T1上干中干下干內側束后束外側束臂叢構成模式圖經斜角肌間隙進入腋窩,包繞腋動脈C5~C8前支、T1前支大部分(五根、三干、六股、三束)(一)臂叢的組成和位置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二)臂叢的分支歌訣:三肩,三胸,鎖骨下,肌皮,正中,尺,腋,橈,臂內側、前臂內側皮神經1、肩胛上神經2、肩胛下神經3、肩胛背神經4、胸長神經5、胸背神經6、胸內、外側神經(又名胸前神經)7、肌皮神經8、正中神經9、尺神經10、腋神經11、橈神經12、臂內側皮神經13、前臂內側皮神經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1.胸長神經胸長神經胸長神經胸背神經分布:前鋸肌、乳房損傷表現:前鋸肌癱瘓,出現“翼狀肩”體征2.胸背神經分布:背闊肌起自神經根沿前鋸肌表面伴胸外側動脈下行起自后束沿肩胛骨外側伴肩胛下血管下行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3.腋神經(C5、C6)

腋神經腋神經臂外側上皮神經分支、分布:肌支:支配三角肌、小圓肌皮支:臂外側上皮神經行程:與旋肱后血管伴行,穿過四邊孔,繞肱骨外科頸起自后束損傷癥狀:三角肌萎縮,形成方形肩,肩不能外展,感覺障礙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4.肌皮神經(C5~C7)肌皮神經肌皮神經分支、分布肌支:支配喙肱肌、肱肌、肱二頭肌皮支:前臂外側皮神經行程:穿喙肱肌,行于肱二頭肌與肱肌之間前臂外側皮神經起自外側束損傷癥狀:臂前群肌萎縮、屈肌無力、前臂外側皮膚感覺障礙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5.正中神經(C6~T1)

正中神經外側束內側束指掌側總神經指掌側固有神經骨間前神經返支行程:穿旋前圓肌及指淺屈肌腱弓,經腕管入手掌分支及分布肘部及前臂部:分布于除肱橈肌、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以外的所有前臂前群?。?塊半肌肉)以及附近關節(jié)等起自內、外側束肱橈肌旋前圓肌橈側腕屈肌掌長肌尺側腕屈肌指淺屈肌拇長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手部:肌支-分布于第1、2蚓狀肌及拇收肌以外的魚際肌(支配5塊肌肉)皮支-分布于手掌橈側半、橈側三個半指掌面及其中節(jié)和遠節(jié)指背面的皮膚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對掌肌拇收肌蚓狀肌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

損傷表現魚際萎縮、手掌平坦、形成“猿掌”前臂不能旋前、屈腕無力拇、示、中指不能屈拇指不能對掌感覺區(qū)的感覺障礙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6.尺神經(C8、T1)深支淺支手背支起自內側束尺側腕屈肌指深屈肌行程:沿肱二頭肌內側溝下行,至尺神經溝,繼而穿過尺側腕屈肌起端,在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間、尺動脈內側下行,至橈腕關節(jié)上方發(fā)出手背支,主干下行在豌豆骨橈側,經屈肌支持帶淺面分淺、深兩支,經掌腱膜深面腕管淺面進入手掌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6.尺神經(C8、T1)尺側腕屈肌指深屈肌分支及分布前臂部-支配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1塊半肌肉)手部-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側半和尺側兩個半手指背側皮膚淺支:分布于小魚際、尺側一個半指掌面皮膚深支:分布于小魚際肌、拇收肌、骨間掌側肌、骨間背側肌及第3、4蚓狀肌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6.尺神經(C8、T1)手背支分支及分布前臂部-支配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1塊半肌肉)手部-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側半和尺側兩個半手指背側皮膚淺支:分布于小魚際、尺側一個半指掌面皮膚深支:分布于小魚際肌、拇收肌、骨間掌側肌、骨間背側肌及第3、4蚓狀肌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6.尺神經(C8、T1)分支及分布前臂部-支配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1塊半肌肉)手部-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側半和尺側兩個半手指背側皮膚淺支:分布于小魚際、尺側一個半指掌面皮膚深支:分布于小魚際肌、拇收肌、骨間掌側肌、骨間背側肌及第3、4蚓狀肌深支淺支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分支及分布前臂部-支配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1塊半肌肉)手部-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側半和尺側兩個半手指背側皮膚淺支:分布于小魚際、尺側一個半指掌面皮膚深支:分布于小魚際肌、拇收肌、骨間掌側肌、骨間背側肌及第3、4蚓狀肌拇收肌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對掌肌蚓狀肌6.尺神經(C8、T1)深支淺支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分支及分布前臂部-支配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1塊半肌肉)手部-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側半和尺側兩個半手指背側皮膚淺支:分布于小魚際、尺側一個半指掌面皮膚深支:分布于小魚際肌、拇收肌、骨間掌側肌、骨間背側肌及第3、4蚓狀肌骨間背側肌骨間掌側肌

6.尺神經(C8、T1)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

損傷表現肌肉萎縮,形成“爪形手”拇指不能內收,余指不能收展不能屈小指和無名指屈腕、收腕障礙感覺障礙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深支淺支指背神經7.橈神經(C5~T1)行程:緊貼橈神經溝向下外行,伴肱深動脈,穿過外側肌間隔至肱橈肌與肱肌之間,在肱骨外上髁前方分為淺、深兩終支,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面起自后束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7.橈神經(C5~T1)臂后皮神經橈神經臂外側下皮神經前臂后皮神經分支及分布橈神經在臂部分支:①臂后皮神經:分布于臂后區(qū)皮膚。②臂外側下皮神經:分布于臂下外側部皮膚。③前臂后皮神經:分布于前臂后面皮膚。④肌支:分布于肱三頭肌、肘肌、肱橈肌和橈側腕長伸肌。⑤關節(jié)支:分布于肘關節(jié)。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二\4點18分7.橈神經(C5~T1)深支淺支指背神經分支及分布橈神經淺支:在前臂中、下1/3交界處轉向背側,至手背區(qū)。分布于手背橈側半和橈側兩個半手指近節(jié)背面的皮膚及關節(jié)。橈神經深支:又稱骨間后神經,較粗大,主要為肌支,經橈骨頸外側穿過旋后肌至前臂淺、深層伸肌之間下行,繼之沿前臂骨間膜后面下行達腕關節(jié)背面,沿途分支分布于前臂伸肌、橈尺遠側關節(jié)、腕關節(jié)和掌骨間關節(jié)本文檔共47頁;當前第41頁;編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