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樂正“詩三百”的經(jīng)化效應_第1頁
孔子樂正“詩三百”的經(jīng)化效應_第2頁
孔子樂正“詩三百”的經(jīng)化效應_第3頁
孔子樂正“詩三百”的經(jīng)化效應_第4頁
孔子樂正“詩三百”的經(jīng)化效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孔子樂正“詩三百”的經(jīng)化效應

摘要:《詩經(jīng)》作為經(jīng)典,已經(jīng)流傳了二千多年,最初稱為《詩三百》,至于稱為《詩經(jīng)》,則要歸功于孔子??鬃訕氛对娙佟?,并以禮來闡釋其中的愛情詩,為其經(jīng)化確立了規(guī)范,成為先秦典籍經(jīng)化的范本。

關鍵詞:孔子;詩三百;樂正;經(jīng)化;國風;愛情詩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先師,一生致力于禮樂文化的傳播事業(yè),無論是興辦私學,廣收門徒,還是周游列國,傳經(jīng)布道,都體現(xiàn)了其兼濟天下的宏愿。但在當時大變革的時代,沒有人能夠采納孔子的主張。孔子一生很不得志,晚年歸于魯,“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傾力整理六經(jīng),是在宏愿未就的情況下的重要舉措,而這一行為既規(guī)范了儒家經(jīng)典,也規(guī)范了中華文化。

六經(jīng)中的《詩經(jīng)》在春秋時期稱為《詩三百》,亦稱為《詩》。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于衽席,故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1]這段話包含兩層含義,一、上古傳詩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刪定為三百零五篇;二、三百零五篇,孔子皆樂正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對于前者,后人頗為質疑。歸納起來,理由

其一、《詩三百》的定數(shù)問題。《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詩無邪。”可見,孔子之前三百篇已為定數(shù)。

其二、《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吳公子季札在魯觀樂的問題。魯國樂師為其演奏十五國風及雅、頌。其順序依次為:《周南》、《召南》、《邶》、《癟》、《衛(wèi)》、《王》、《鄭》、《齊》、《豳》、《秦》、《魏》、《唐》、《陳》、《小雅》、《大雅》、《頌》,與今本《詩經(jīng)》的順序大體相同。時孔子年僅八歲,絕無可能對《詩經(jīng)》進行刪削。

其三、孔子整理文獻的原則是“述而不作”?!墩撜Z·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睂⒃娙в嗥畡h其九,不合乎孔子的著述態(tài)度。

其四、關于“鄭衛(wèi)淫聲”。如司馬遷所言孔子刪詩,“取其可施于禮義”者。孔子多次表達對鄭衛(wèi)之音的厭惡。《論語·衛(wèi)靈公》:“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假定孔子刪詩,理應刪掉“鄭聲”,但十五《國風》中,“鄭風”存留頗多。

其五、《墨子·公孟》:“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與孔子同代的墨子也有‘詩三百’的稱呼,可見“詩三百”是一個固定的篇目。

其六、先秦逸詩問題。若孔子刪詩,先秦典籍必定存留逸詩,但今天尚不多見。

因此,在孔子刪詩問題上,我們傾向否定前者,而去肯定后者,即孔子為《詩三百》進行了正樂的工作?!墩撜Z·子罕》:“吾自衛(wèi)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孔子的這句自述,我們可以理解為,孔子對《詩三百》中的雅和頌進行了樂正的工作,相比之風,孔子當然更愿意關注雅和頌,但對于國風,孔子并非視而不見,即使是涉及男女戀情的愛情詩。這類詩在國風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最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根據(jù)其內容,主要應概括為以下三類:一、男女相戀的情詩;二、家庭和美詩;三、棄婦詩。

1、男女相戀的情詩——《周南·關雎》

《關雎》是國風的第一篇,也是《詩經(jīng)》的首篇。《毛詩序》以為此詩是吟詠“后妃之德”,“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憋@然這是《詩三百》經(jīng)化的結果。今天看來,這首詩更象是一首表達男女相戀的很唯美的情詩。即從詩中起興的“雎鳩”而言,更是表達了一種忠于愛情的觀念?!睹珎鳌吩疲骸蚌馒F,王雎也,鳥摯而有別?!薄豆{》云:“摯之言至也。謂王雎之鳥,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別?!敝祆洹对娂瘋鳌吩疲骸蚌馒F,水鳥也。狀類鳧鹥,今江淮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傳以為摯而有別?!边@些注解都指出了雎鳩是一種生有定偶而不相亂的鳥,可引申為男女對愛情的專一。尤其是詩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更是成為后世才子佳人的代名詞,可見,這首詩對后世的影響之大。

孔子在《論語》中兩處提到《關雎》。“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薄白釉唬簬煋粗?,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p>

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關雎》符合禮儀教化的一面。孔子講求以外在的禮來規(guī)范內在的情感。他希望在情感和理性之間尋求一種平衡,以使情感合度、理性適中,進而社會有序。他相信唯有先王的禮樂堪此重任。也就是以禮樂來馴服心中的猛獸,從而達到“治心”的目的?!蛾P雎》正合孔子心意,既抒發(fā)了人心的哀樂情感,又把握了“度”,不流于淫、傷。也正是由于其符合禮的規(guī)范,所以孔子聽《關雎》“洋洋乎盈耳哉”。接下來,孔子對《關雎》的發(fā)揮可謂達到了極致。孔子以《關雎》為風始。子夏問曰:“《關雎》何以為國風始也?”孔子曰:“大哉《關雎》之道也,萬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懸命也,河洛出書圖,麟鳳翔乎郊。不由《關雎》之道,則《關雎》之事將奚由至矣哉。夫六經(jīng)之策,皆歸論汲汲,蓋取之乎《關雎》。《關雎》之事大矣哉。馮馮翔翔,由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子其勉強之,思服之。天地之間,生民之屬,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嘆曰:“大哉《關雎》,乃天地之基也?!睆目鬃拥幕卮鹂梢钥闯觯诳鬃友劾?,《關雎》是天道,王道,凡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關雎》里都有了。其所蘊藏的含義已經(jīng)不是僅僅一首愛情詩所能容納的。這是對《關雎》的至高無上的推崇,也可以見出孔子對王道的尊奉。孔子而后的解詩和闡詩者都因循了這種觀念:“《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xiāng)人焉,用之邦國焉?!薄把院箦潞椭C,則幽閑處深宮。貞專之善女,能為君子和好眾妾之怨者。言皆化后妃之德,不嫉妬。”就連史書也持這種觀念:“夫周室衰而《關雎》作,幽、厲微而禮樂壞,諸侯恣行,政由強國。故孔子閔王路廢而邪道興,于是論次詩書,修起禮樂?!薄翱鬃诱撛娨浴蛾P雎》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則無以奉神靈之統(tǒng),而理萬物之宜。故詩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其貞淑,不貳其操。情欲之感無介乎容儀,宴私之意不形乎動靜。”

孔子把詩納入道德教化的軌道,所以他很自然地說出“不學詩無以言、不學詩無以立”這樣的話來??鬃訉υ姷年U釋,促進了詩的經(jīng)典化。詩本是言志的產(chǎn)物,是文學的詩,而在道德教化面前,文學欣賞和審美便不得不居于次要地位了。

2、家庭和美詩——《鄭風·女曰雞鳴》

《鄭風·女曰雞鳴》通過夫妻間的對話,展示了三個情意融融的特寫鏡頭,即雞鳴晨催、男子祈愿、女子贈佩。聞一多先生《風詩類鈔》曰:“《女曰雞鳴》,樂新婚也。”統(tǒng)觀全篇,實是贊美青年夫婦和睦的生活、誠篤的感情和美好的人生心愿的詩作。詩中有“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句,后世演化為“琴瑟之好”,千百年來一直用以形容夫妻恩愛、情感和諧。琴和瑟都是古代的弦樂器,古人常將琴和瑟一起演奏,互相唱和,總是能彈奏出令人心醉的美妙音響。所以,就把琴瑟與夫妻相類比,比喻夫妻和諧,生活幸福恬美。《詩經(jīng)》中以琴瑟寫男女之情的詩還有很多,如《關雎》中的“琴瑟友之”;《棠棣》中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鄘風·定之方中》的“爰伐琴瑟”。此篇的詩旨,至此也可以不辨自明了。然而,其亦被披上了禮儀教化的外衣。《毛詩序》謂:“刺不說德也;陳古義以刺今,不說德而好色也?!敝祆洹对娂瘋鳌吩唬骸按嗽娙耸鲑t夫婦相警戒之詞?!边@同樣要歸功于孔子所開之風氣??鬃釉u價鄭風為“鄭聲淫”,并在《論語》中詛咒其為亡國之音。“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武》,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薄皭鹤现畩Z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

當顏淵向孔子請教如何治理國家,孔子乘機將其引入了以詩論政的窠臼,并作了極大的發(fā)揮。其邏輯的起點,就是一再強調政治、倫理對音樂的制約,強調音樂對國家興亡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在這里,孔子再一次把詩政治化了,把一首表現(xiàn)夫妻合美的詩,變成了政治教化詩??鬃釉谶@里的評價,包含了極強的政治偏見,以詩喻興廢的觀念遂成為后世的淵藪。《詩大序》曰:“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碑斎贿@里面除了政治偏見之外,還有在審美層面上“度”的問題。章太炎先生《經(jīng)學略說》說:“若鄭風而為淫人自道之詞,顯背無邪之旨,孔子何以取之?”因此,所謂“鄭聲淫”,并非貪色之淫,而是“樂而不淫”之“淫”,就是過分的意思。朱熹解釋說:“淫者,樂之過而失其正者也。”這里的“過”,指鄭聲不符合儒家中和的審美理想?!抖Y記·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笨装矅ⅰ对娊?jīng)》曰:“樂而不至淫,哀而不至傷,言其和也。”這些都說明了孔子惡“鄭聲淫”,是因為其不符合儒家的審美觀念。

3、棄婦詩——《衛(wèi)風·氓》

《衛(wèi)風·氓》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最好的一首棄婦詩。它可能是春秋初期衛(wèi)國的一首民歌。詩歌通過一個婦女的哭訴,生動地敘述了這個婦女從戀愛、結婚直到被遺棄的完整過程,抒發(fā)了她的悲憤與怨恨。詩人為我們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由單純熱情的少女,到忍辱負重的妻子,再到堅決決絕的棄婦的藝術典型?!对娦颉氛f:“氓,刺時也。宣公之時,禮儀消亡,淫風大行。男女無別,遂相奔誘,華落色衰,復相背棄?;蚰死Ф曰?,喪其妃耦,故敘其事以風焉,美反正,刺淫佚也?!敝祆湓凇对娂瘋鳌分幸仓v:“此淫婦為人所棄,而自敘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秉承孔子“鄭聲淫”的觀念,《禮記·樂記》亦作了政教性的發(fā)揮:“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辈⑶摇妒酚洝窌分杏涊d有這樣一則故事,據(jù)說,春秋之際,衛(wèi)靈公到晉國去,路宿濮水,夜間聽到有人演奏一種優(yōu)美動聽的新樂,很喜歡,問左右,卻都說沒聽過,于是召樂師涓來,希望他能記下這支樂曲。后來到了晉國,晉平公請衛(wèi)靈公一行在施惠臺上飲酒。席間,衛(wèi)靈公要顯示一下他的新樂,便叫師涓演奏給晉平公聽。這時,平公的樂師曠出來制止,他說:“這支曲子是當年樂師延為殷紂王作的靡靡之樂。武王伐紂時,師延逃到東方,在濮水之濱一個叫桑間的地方投水自殺了。你們的這支曲子一定是從濮水上得到的吧?沉迷于這樣的樂曲,恐怕就離亡國不遠了?!笨梢姡诋敃r鄭衛(wèi)之音為亡國之音已經(jīng)逐漸為人們所認可。

綜上所述,孔子的理想是恢復西周乃至三代的政治制度,因此對于音樂,他推崇古代的所謂雅樂,而反對民間的、世俗的新聲。以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