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學薯類病害課件_第1頁
植物病理學薯類病害課件_第2頁
植物病理學薯類病害課件_第3頁
植物病理學薯類病害課件_第4頁
植物病理學薯類病害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植物病理學

PlantPathology

主講教師:史洪中副教授信陽農(nóng)業(yè)高等??茖W校

第四章薯類病害

SWEETPOTATOANDPOTATODISEASES本章學習重點:

1.甘薯黑斑病的癥狀、病原、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2.甘薯莖線蟲病的癥狀、病原、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3.甘薯貯藏期病害種類、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治技術;4.馬鈴薯晚疫病的癥狀、病原、發(fā)病規(guī)律和防治技術5.馬鈴薯病毒病的病原、發(fā)生規(guī)律和防治技術概述薯類作物包括甘薯和馬鈴薯等。世界已報道甘薯病害50多種,我國已發(fā)現(xiàn)近30種,河南省有10多種。發(fā)生普遍而危害較重的有:黑斑病、根腐病、莖線蟲病和貯藏期病害等。世界已報道的馬鈴薯病害有100多種,我國約有40種,河南省14種。主要病害為晚疫病、病毒病等。一般因病害減產(chǎn)10-30。甘薯黑斑病SweetPotatoBlackRot

甘薯黑斑病又稱甘薯黑疤病,屬世界性病害。1890年首先發(fā)現(xiàn)于美國,1937年由日本傳入我國遼寧省。隨后,該病逐漸由北向南蔓延危害,已成為我國甘薯產(chǎn)區(qū)危害普遍而嚴重的病害之一。據(jù)統(tǒng)計,我國每年由該病造成的產(chǎn)量損失約為5-10%。病薯中可產(chǎn)生甘薯黑皰霉酮等物質,家畜食用后,可引起中毒,嚴重者死亡。二、癥狀Symptom苗期、生長期及貯藏期均可發(fā)生。主要危害薯苗、薯塊,不危害綠色部分。

苗期癥狀:受侵染的幼芽基部產(chǎn)生凹陷的圓形或梭形小黑斑,后逐漸縱向擴大至3-5mm,重時則環(huán)繞苗基部形成黑腳狀。地上部病苗衰弱,矮小,葉片發(fā)黃,重病苗死亡。濕度大時,病部可產(chǎn)生灰色霉狀物或叢生黑色刺毛狀物及粉狀物。

生長期癥狀:病苗生長衰弱,葉片發(fā)黃脫落,遇干旱易枯死,造成缺苗斷壟。即使成活,結薯也少。薯蔓上的病斑可蔓延到新結的薯塊上,多在傷口處產(chǎn)生黑色斑塊,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中央稍凹陷,生有黑色刺毛狀物及粉狀物。貯藏期癥狀:貯藏期薯塊上的病斑多發(fā)生在傷口和根眼上,初為黑色小點,逐漸擴大成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膏藥狀病斑,稍凹陷,直徑1-5cm不等,輪廓清晰。病部組織堅硬,可深入薯肉2-3mm,薯肉呈黑綠色,味苦。溫濕度適宜時病斑上可產(chǎn)生灰色霉狀物或散生黑色刺狀物,頂端常附有黃白色蠟狀小點。三、病原物(Pathogen):1.病原學名和分類地位:

病原為薯長喙殼Ceratocystisfimbriata,屬子囊菌亞門長喙殼屬真菌。

病原形態(tài)菌絲體初無色透明,老熟后深褐色或黑褐色,寄生于寄主細胞間或偶有分枝伸入細胞內。無性繁殖產(chǎn)生內生分生孢子和內生厚垣孢子。分生孢子無色,單胞,圓筒形或棍棒形。孢子可隨時萌發(fā)生出芽管,芽管頂端再串生次生內生孢子,可連續(xù)產(chǎn)生2-3次,然后生成菌絲,也可在萌發(fā)后形成內生厚垣孢子。厚垣孢子暗褐色,球形或橢圓形,具厚壁。有性生殖產(chǎn)生子囊殼,子囊殼呈長頸燒瓶狀,基部球形;頸部極長,稱殼喙。子囊梨形或卵圓形,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壁薄,成熟后自溶,子囊孢子散生在子囊殼內。子囊孢子無色,單胞,鋼盔形。圖4-1甘薯黑斑病菌1.分生孢子2厚垣孢子3.子囊和子囊孢子4子囊殼病原生物學病菌在培養(yǎng)基上生長的溫度范圍為9-36℃,適溫為25-30℃。病菌的致死溫度為51-53℃。四.病害循環(huán)(DiseasesCycle)1越冬與初侵染來源:病菌以子囊孢子、厚垣孢子和菌絲體在薯塊或土壤中病殘體上越冬。帶菌種薯和秧苗是主要的初侵染來源,其次是帶有病殘組織的土壤和肥料。2傳播: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田間主要靠種薯、種苗、土壤、肥料和人畜攜帶傳播;收獲、貯藏期,病菌可藉人、畜、昆蟲、田鼠和農(nóng)具等媒介傳播。3侵入:黑斑病菌寄生性不強,主要由傷口侵染。甘薯收刨、裝卸、運輸、擠壓及蟲獸傷害造成的傷口是病菌侵染的重要途徑,也可從根眼、皮孔等自然孔口及其他自然裂口侵入。4再侵染:有多次再侵染,但貯藏期一般只有一次侵染。四流行因素(Epidemiology)與品種抗病性、土壤環(huán)境、傷口、栽培條件等因素有關。1.品種的抗病性:

甘薯品種之間抗病性存在著差異,其抗病性與皮層薄厚、薯塊質地、含水量多少、傷口木栓層形成快慢等特性有關。薯塊易發(fā)生裂口的或薯皮較薄易破裂、傷口愈合速度較慢的品種發(fā)病較重。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甘薯對黑斑病免疫的品種。

2.溫度和濕度土溫在15-30℃之間均能發(fā)病,最適溫度為25℃,低于8℃或高于35℃病害即停止發(fā)展。甘薯貯藏期間,15℃以上利于發(fā)病,最適發(fā)病溫度為23-27℃,10-14℃較輕,35℃抑制發(fā)病。田間發(fā)病與土壤含水量有關。在適溫范圍內,土壤含水量在14%-60%時,病害隨濕度的增高而加重,超過60%,又隨濕度的增加而遞減。多雨年份,地勢低洼,土壤黏重的地塊發(fā)病重;地勢高燥,土質疏松的發(fā)病輕。

3.傷口:傷口是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途徑。薯塊裂口多或蟲鼠危害重,有傷口的薯塊,病害也相應加重。在收獲、運輸和貯藏過程中造成大量傷口,附著在薯塊表面的病菌乘機侵入,加之此時薯塊呼吸強度大,散發(fā)水分多,病害蔓延較快。4.栽培管理措施:連作有利于發(fā)?。坏叵潞οx多發(fā)病重;收獲、貯運時傷口多,有利于發(fā)病。五、防治方法(Control)防治策略應采取無病種薯為基礎,培育無病壯苗為中心,安全貯藏為保證,藥劑防治為輔助的綜合防治措施。1.嚴格執(zhí)行檢疫制度嚴禁從病區(qū)調運種薯、種苗。2.選用無病種薯可采用以下幾種途徑和方法得到無病種薯。(1)無病留種田:①采用高剪苗,結合藥劑浸苗,或在春薯蔓上剪蔓插植夏薯。②留種地要選3年未栽種甘薯的生地。③留種地收獲的種薯,要單收、單運、單藏,收獲運輸工具及貯藏窖物應不帶菌,必要時可用藥劑消毒。④注意糞肥不要帶菌。(2)精選種薯:種薯出窖后,育苗前要嚴格剔除有病、有傷口、受凍害的薯塊。(3)種薯消毒:實行種薯消毒,清除所帶病原菌,方法有:①溫湯浸種:薯塊在40-50℃溫水中預浸1-2min后,移入50-54℃溫水中浸種10min;②藥劑浸種:可采用50%多菌靈WP、70%甲基硫菌靈WP、88%乙蒜素EC(402抗菌劑)等對種薯進行藥劑處理,10分鐘左右。3.培育無病壯苗

盡量用新苗床育苗,舊苗床時應消毒。育苗初期,可用高溫處理種薯,促進愈傷組織木栓化的形成,阻止病菌從傷口侵入。實行高剪苗,獲得不帶菌或帶菌少的薯苗。苗床(炕)上的春薯苗,要求距地面3-6cm處剪苗栽插;或利用春薯薯秧栽夏薯。育苗過程中,可用藥劑噴床法和藥劑浸苗法防治黑斑病。藥劑有:50%多菌靈WP、70%甲基硫菌靈WP。浸苗時,要求藥液浸至秧苗基部10cm左右。

4.安全貯藏留種薯塊應適時收獲、嚴防凍傷,精選入窖,避免損傷。種薯入窖后進行高溫處理,35-37℃4晝夜,相對濕度保持90%,以促進傷口愈合,防止病菌感染。發(fā)現(xiàn)病薯及時清理,防止蔓延。5.選用抗病品種抗病品種有:濟薯7號、煙薯6號等。6.加強栽培管理

實行輪作換茬,施無病肥,及時防治地下害蟲。第二節(jié)甘薯莖線蟲病

SweetPotatoStemNematode

甘薯莖線蟲病又稱糠心病、空心病、空梆、糠裂皮等,是一種毀滅性病害。以山東、河北、河南等省市發(fā)病較重。該病不僅在田間危害薯塊和莖蔓,還引起貯藏期爛窖,育苗期爛炕,減產(chǎn)可達10%-50%,嚴重時絕收。該病害已被列為國內檢疫對象。

一癥狀Symptoms:可危害薯塊、薯蔓以及須根,以薯塊和近地面的秧蔓受害最重。

苗期受害出苗率低、矮小、發(fā)黃。縱剖莖基部,內有褐色空隙,剪斷后不流乳液或很少。嚴重苗內部糠心可達秧蔓頂部。大田期受害,主蔓莖部表現(xiàn)褐色龜裂斑塊,內部呈褐色糠心,病株蔓短、葉黃、生長緩慢,甚至枯死。薯塊受害癥狀有3種類型:①糠皮型。薯皮皮層呈青色至暗紫色,病部稍凹陷或龜裂。②糠心型。薯塊皮層完好,內部糠心,呈褐、白相間的干腐。③混合型。生長后期發(fā)病嚴重時,糠皮和糠心兩種癥狀同時發(fā)生呈混合型。二病原菌Pathogen病原為腐爛莖線蟲Ditylenchusdestructor,

屬于線蟲綱,墊刃目,莖線蟲屬。莖腐爛線蟲為遷移型內寄生線蟲,一生中有卵、幼蟲、成蟲3個時期。雌雄蟲均呈線形,蟲體細長,兩端略尖,雌蟲較雄蟲略粗大。

腐爛莖線蟲除為害甘薯外,還可危害馬鈴薯、山藥、胡蘿卜、蘿卜、大蒜和當歸等70多種寄主植物。三侵染循環(huán)Diseasescycle越冬傳播侵入再侵染1.越冬和初侵染來源:腐爛莖線蟲以卵、幼蟲和成蟲在土壤和糞肥中越冬,也可隨收獲的病薯塊在窖內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來源。2.傳播:病薯和病苗是進行近、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薯干也可成為線蟲的傳播媒介。此外,流水、農(nóng)具及耕畜的攜帶都可傳播線蟲。3.侵入:用病薯育苗,線蟲從薯苗莖部附著點侵入,沿皮層下及髓向上活動,營內寄生生活。病秧栽入大田,線蟲主要在蔓內寄生,也可以進入土壤。結薯期,線蟲由蔓進入新薯塊頂端,并向薯塊縱深發(fā)展,形成典型糠心型病薯。病土和肥料中的病原線蟲也可從秧苗根部的傷口侵入、或從新形成的小薯塊表面通過口針直接侵入,多在塊根上形成糠皮癥狀。四、流行條件Epidemiology腐爛莖線蟲耐低溫而不耐高溫。-25℃下7h才死亡;43℃干熱處理1h或49℃熱水浸10min,則全部死亡。生長最適溫度為25℃左右。該線蟲耐干、耐濕。在自然條件下,線蟲多集居在干濕交界(10-15cm)的土層內。栽培方式對病害發(fā)生影響很大,種薯直栽地發(fā)病重于秧栽春薯地。春薯生長期長,線蟲繁殖代數(shù)多,發(fā)病重于夏薯。連作地土壤中蟲量積累多,發(fā)病重。甘薯適當提前收獲,可縮短線蟲侵染時期,減輕為害。濕潤、疏松、通氣及排水好的砂質土發(fā)病較重;黏土地、有機質多的地塊,極端潮濕和過分干燥的土壤發(fā)病較輕。品種間抗病性差異很大。五、防治方法Control加強植物檢疫,保護無病區(qū);病區(qū)應建立無病留種地,選用抗病品種。1.嚴格種薯種苗檢疫在甘薯生長期、收獲期以及入窖、出窖、育苗階段進行查苗、查薯,嚴禁病區(qū)的病薯、病苗向外調運,或不經(jīng)消毒直接用于生產(chǎn)。對病區(qū)薯干外調也應實行檢疫。2.選用抗病品種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免疫品種,但品種間抗性差異顯著??筛鶕?jù)不同地區(qū)選用魯薯3號、7號,濟薯10號、11號,北京553等抗病品種,也可選用魯薯5號,濟薯2號,海發(fā)5號,短蔓紅心王等耐病品種。3.建立無病留種地,繁殖無病種薯選5年以上未種甘薯地作為無病留種地,嚴格選種、選苗,并用50%辛硫磷浸苗半小時。取無病蔓栽植,防止農(nóng)事操作傳入莖線蟲。無病種薯單收且用新窖單藏。4.實行輪作重病地應與玉米、小麥、高梁、谷子、棉花、花生、芝麻等實施5年以上輪作,水旱3-4年輪作效果更佳。5.消除病殘體病薯、病苗和病蔓是主要侵染來源,在春季育苗、夏季移栽和甘薯收獲入窖貯藏三個階段嚴格清除病薯殘屑、病苗、病蔓,集中燒毀或深埋。6.藥劑防治

藥劑浸種薯:用甲基異柳磷浸種薯24h,有一定防效。也可藥劑浸苗:辛硫磷浸薯苗15min。土壤處理:10%益舒寶顆粒劑,每畝用藥1-2kg,在移栽苗前條施于壟中。其他藥劑如甲基異柳磷、莖線靈顆粒劑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第三節(jié)甘薯貯藏期病害

SweetPotatoStorageDiseases甘薯貯藏期病害在我國有10余種。生理性病害:凍害;侵染性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軟腐病、干腐病等。貯藏期病害可造成甘薯爛窖,其損失約占貯藏量的10%。一、癥狀Symptoms1生理性病害-凍害:薯皮略帶暗色,失去光澤,用手指輕壓有彈性感覺,剖開凍薯可見薯皮附近的薯肉迅速變褐,受凍越嚴重變褐速度越快。受凍部分水浸狀,用于擠壓,有清水滲出。受凍薯塊往往形成硬心、硬皮,且發(fā)苦。受凍害后,容易遭病菌侵染造成腐爛。2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黑斑病:略。

軟腐?。核追Q水爛,是貯藏期的重要病害。薯塊發(fā)病后,患病組織軟化,呈淡褐色水浸狀,破皮后流出黃褐色汁液,帶有酒味。病部表面長出白色棉狀菌絲,并生出灰黑色小粒,即病菌孢子囊。病情擴展迅速,環(huán)境條件適合時,4-5d全薯即腐爛。

干腐?。焊筛∮袃煞N類型,河南省以第一種為主。在薯塊上散生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凹陷的病斑,內部組織呈褐色海綿狀,后期干縮變硬,在病薯破裂處常產(chǎn)生白色或粉紅色霉層。二、病原菌Pathogen1.學名、分類、形態(tài)軟腐病病原為接合菌亞門的匍枝根霉Rhizopusstolonifer。菌絲及孢囊梗白色,孢子囊黑色,孢子囊內含大量褐色、單胞、圓形的孢囊孢子。干腐病是由半知菌亞門鐮刀菌屬的尖鐮刀菌Fusariumoxysporum、腐皮鐮刀菌F.solani

及串珠鐮刀菌F.moniliforme

引起。2.病原生物學軟腐病病菌在23-25℃發(fā)育最好,6.5℃以下,30℃以上則不發(fā)育。孢子萌發(fā)適溫范圍為26-29℃。病菌腐生性較強,從傷口侵入,由死的寄主組織提供營養(yǎng)。侵染一般自薯塊兩端或死蔓和毛根相連處開始,侵入后,病菌產(chǎn)生果膠酶、淀粉酶和纖維素分解酶,分解寄主細胞中膠層及其他成分,使細胞離析,組織潰散而形成腐爛癥狀。三、發(fā)病規(guī)律病原菌主要隨氣流傳播,從傷口侵入。薯塊受凍,生理機能衰退,病菌易于侵入。薯塊傷口多,環(huán)境條件不利于傷口愈合等,都是加重病害的因素。四、防治方法

Control1.適時入窖

甘薯要適期收獲,一般掌握在當?shù)匮骄鶜鉁?4-15℃左右,降霜之前為宜,盡量避免薯塊受凍,以減少病原菌侵染。2.舊窖消毒甘薯入窖前,鏟去舊窖窖壁的土,上一年發(fā)病的舊窖最好進行消毒處理,藥劑及方法有:抗菌劑“401”或“402”熏蒸;硫磺在盆內點燃,置于窖內;甲醛噴灑。用藥后,封閉兩天,打開通氣后再使用。3.精心選薯,細心窖藏入窖時,精心選擇健薯,剔除病薯以及蟲傷薯、霜凍薯、機傷薯等,以減少病原菌侵染。在收獲、運輸、貯藏時,輕拿輕放,防止造成傷口。4.入窖前的處理薯塊收獲后最好在35-37℃下處理4d,以促進傷口愈合,或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硫菌靈800-1000倍液浸薯,滴干藥液后趁濕入窖。5.加強薯窖管理

階段管理:入窖初期的15-20d內,薯塊水分大,呼吸作用強,要敞開窖門,散去水分,通風換氣,晚上或雨天應關閉窖門,待窖溫穩(wěn)定在10-14℃時,關閉窖門。這一階段如能將溫度控制在14℃以下,就可防止黑斑病引起爛窖。冬季應注意保溫,窖溫仍應保持在10-14℃之間,尤以11-13℃為好,最低不能低于9℃,為此應封嚴窖口,必要時在薯堆上加蓋麥秸等。春季氣溫回升后,應隨氣溫變化,開門降溫通風,閉門保溫保濕。第四節(jié)馬鈴薯晚疫病PotatoLateBlight

馬鈴薯晚疫病又稱疫病、馬鈴薯瘟,是一種導致馬鈴薯莖葉死亡和塊莖腐爛的毀滅性病害。凡是種植馬鈴薯的地區(qū)都有發(fā)生,在我國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區(qū)發(fā)生較普遍。一、癥狀Symptom可危害葉片、葉柄、莖和塊莖。田間發(fā)病最早癥狀出現(xiàn)在下部葉片。葉片發(fā)病,病斑多在葉尖和葉緣處,初為水浸狀褪綠斑,后擴大為圓形暗綠色斑,病斑邊緣界限不明顯。在空氣濕度大時,病斑擴展迅速,可擴及葉的大半以及全葉。邊緣有一環(huán)白色稀疏的霉輪,在葉背或雨后清晨尤為明顯。塊莖發(fā)病,初為褐色或紫褐色不規(guī)則的病斑,稍凹陷。病斑下的薯肉不同深度的褐色壞死,與健康薯肉沒有整齊的界限,病部易受其他病菌侵染而腐爛。二、病原菌Pathogen學名: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

屬鞭毛菌亞門疫霉屬真菌。1.病原形態(tài)菌絲無色,無隔膜。在病葉上出現(xiàn)的白色霉狀物是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2-3叢從寄主的氣孔伸出,纖細,無色,1-4分枝,每個分枝的頂端膨大產(chǎn)生孢子囊。孢子囊無色,單胞,卵圓形,頂部有乳狀突起,基部有明顯的腳胞。孢囊梗頂端形成一個孢子囊后,可繼續(xù)生長,而將孢子囊推向一邊,頂端又形成孢子囊,最后孢囊梗成為節(jié)狀,各節(jié)基部膨大而頂端尖細。圖4-2馬鈴薯晚疫病菌1.孢子囊2.孢囊梗圖4-2馬鈴薯晚疫病菌1.孢子囊2.孢囊梗2.病原生物學

孢子囊和游動孢子需要在水中才能萌發(fā)。孢子囊需要達到95%-97%的濕度才能大量形成。當相對濕度達到85%以上時,病菌從氣孔向外伸出孢囊梗。

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0-23℃。孢子囊形成的溫度為7-25℃。孢子囊產(chǎn)生游動孢子的溫度為10-13℃,孢子囊直接萌發(fā)為芽管的溫度為4-30℃,多在15℃以上形成。晚疫病菌是一種寄生?;院軓姷恼婢话阍诨畹闹仓昊蚴韷K上才能生存,但在特定的培養(yǎng)基上可以生長,三、侵染循環(huán)Diseasescycle1.初侵染: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薯和病殘體中越冬,也可以卵孢子越冬。番茄也可能是初侵染源之一或成為病菌的中間寄主植物。

2.傳播:病菌的孢子囊主要借助氣流進行傳播。流水、起壟、耕地等農(nóng)業(yè)操作也能傳播。3侵入與發(fā)?。旱蜏馗邼駰l件時,孢子囊吸水后間接萌發(fā),形成6-12個雙鞭毛的游動孢子,在水中游動片刻后,便收縮鞭毛,形成球形靜止胞,隨即長出芽管。當溫度高于15℃時,孢子囊可直接萌發(fā)成芽管。形成的芽管都可以從氣孔侵入,也可以直接從角質層侵入葉片;侵入薯塊則通過傷口、皮孔或芽眼外面的鱗片。

4再侵染:中心病株上的孢子囊借助氣流傳播,萌發(fā)后從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周圍植株,經(jīng)過多次重復感染引起大面積發(fā)病。

四、流行條件

Epidemiology氣候條件:氣候條件對病害的發(fā)生和流行有極為密切的關系。當條件適于發(fā)病時---低溫多雨,病害可迅速爆發(fā)。反之,如雨水少,溫度高,病害發(fā)生輕。此病在多雨年份容易流行成災,忽冷忽暖,多露、多霧或陰雨有利于發(fā)病。病菌孢囊梗的形成要求空氣相對濕度不低于85%,孢子囊的形成要求相對濕度在90%以上,而以飽和濕度為最適。孢子囊在葉片上必須有水滴或水膜才能萌發(fā)侵入。孢子囊萌發(fā)的方式和速度與溫度有關,當夜間較冷涼,氣溫為10℃左右,重霧或有雨,促進菌絲產(chǎn)生大量的孢子囊;白天較溫和,16-24℃,伴有高濕,則促進孢子囊迅速萌發(fā)、侵入以及菌絲的生長發(fā)育,病害極易流行。2.品種抗病性:馬鈴薯的不同品種對晚疫病的抗病性有很大差異??诵?號、克新2號、克新3號、躍進、克疫等較抗病,男爵、白頭翁等高度感病。3.耕作與栽培措施:

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塊發(fā)病重,平地較壟地重。密度大或株形大可使小氣候濕度增加,也利于發(fā)病。施肥與發(fā)病有關,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長,土壤瘠薄、缺氮或黏土等使植株生長衰弱,有利于病害發(fā)生。增施鉀肥可減輕為害。五、防治方法Control防治策略是選用抗病品種,種植無病種薯,消滅中心病株,及時噴藥保護。1.選用抗病品種

我國已育出了上百個抗病品種,大大減輕了晚疫病的威脅。目前培育的抗病良種主要有:中薯2號、內薯7號等。另外一些老品種如克新號、高原號、鄭薯4號、抗疫1號、勝利1號等也比較抗病。

2.建立無病留種地,選用無病種薯

建立無病種薯田,無病留種田應與大田相距2.5km以上,以減少病原菌傳播侵染的機會,并嚴格實施各種防治措施。在收獲時應進行嚴格挑選,選取表面光滑、無病斑和無損傷的薯塊留種用,晾曬數(shù)日后單收、單藏等。在播種催芽和切塊時還應仔細檢查,徹底清除遺漏的病薯,剔除的病薯要集中處理。

3.加強栽培管理

選擇高燥、沙性較強的或排水好的地塊種植馬鈴薯。適時早播,不宜過密。合理使用氮肥,增施鉀肥,保持植株健壯,增強植株的抗病力。合理灌溉,結薯后增加培土成高壟,減少薯塊受侵染。及時清理中心病株或栽除病葉,及時深埋或燒毀。4.藥劑防治

封鎖和消滅中心病株是大田防治的關鍵。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后立即噴藥,尤其是在中心病株的附近。防治晚疫病有效藥劑有:47%加瑞農(nóng)、72%克露、72%霜脲錳鋅、72.2%普立克、58%甲霜靈錳鋅、64%殺毒礬等。輪換使用,或混合使用效果較好。

第五節(jié)馬鈴薯環(huán)腐病PotatoRingRot

馬鈴薯環(huán)腐病又稱輪腐病,俗稱轉圈爛、黃眼圈。是一種世界性的病害。在我國各馬鈴薯產(chǎn)區(qū)均有發(fā)生,此病不僅影響產(chǎn)量,還造成貯藏時的爛窖,影響塊莖質量。一、癥狀Symptom田間發(fā)病一般在開花期以后,初期癥狀為葉脈間褪綠,呈斑駁狀,以后葉片邊緣或全葉黃枯,并向上卷曲??梢鸬厣喜壳o葉萎蔫和枯斑,地下部塊莖維管束發(fā)生環(huán)狀腐爛。

塊莖輕度感病外部無明顯癥狀,隨著病勢發(fā)展,皮色變暗,芽眼發(fā)黑枯死,也有表面龜裂,切開后可見維管束呈乳白色或黃褐色的環(huán)狀部分,輕者用手擠壓,流出乳黃色細菌黏液,重病薯塊病部變黑褐色,生環(huán)狀空洞,用手擠壓薯皮與薯心易分離。黑脛病病薯無明顯的維管束環(huán)狀變褐,也無空環(huán)狀空洞。

二、病原菌Pathogen學名:病原為密執(zhí)安棒形桿菌環(huán)腐亞種Claviba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