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設備與技術(shù)質(zhì)控要求-內(nèi)容_第1頁
放療設備與技術(shù)質(zhì)控要求-內(nèi)容_第2頁
放療設備與技術(shù)質(zhì)控要求-內(nèi)容_第3頁
放療設備與技術(shù)質(zhì)控要求-內(nèi)容_第4頁
放療設備與技術(shù)質(zhì)控要求-內(nèi)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 言隨著放射治療新技術(shù)的發(fā)展,多種新型放療設備在軍隊醫(yī)院得到廣泛使用,放射物理及技術(shù)在放射腫瘤治療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放射治療的目標是提高腫瘤靶區(qū)足夠的放射劑量,降低腫瘤周圍正常組織和器官受量,以提高腫瘤的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的生存(率)質(zhì)量。而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關(guān)鍵在于對整個治療過程實施嚴格的質(zhì)量控制。為此,國家衛(wèi)生部第46號部長令《放射診療管理規(guī)定》中明確要求:開展放療的單位必須配備有資質(zhì)的醫(yī)學物理人員和必要的測量儀器,總后衛(wèi)生部也下發(fā)了一系列的相關(guān)指示和要求。放射治療設備和治療技術(shù)的質(zhì)量控制是整個放射治療質(zhì)量保證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由于放射治療設備和治療技術(shù)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其質(zhì)量控制工作要求有嚴格的技術(shù)規(guī)范,合格的物理工程技術(shù)人員,并配備功能齊全的質(zhì)控工具。全軍放射腫瘤學會物理技術(shù)分會(組)組織軍內(nèi)部分有經(jīng)驗的專家,制訂了《放射治療設備與技術(shù)的質(zhì)控要求》,供全軍從事放射腫瘤治療專業(yè)的工作人員參照執(zhí)行。旨在規(guī)范放射治療工作,便于國內(nèi)國際同行學術(shù)交流,促進全軍放射腫瘤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放射治療技術(shù)的質(zhì)量保證內(nèi)容及流程一、不同放療技術(shù)的 QA內(nèi)容放射治療設備與技術(shù)的質(zhì)量保證加速器光子與電子吸收劑量的校準醫(yī)用直線加速器的質(zhì)量保證

γ射束遠距治 模擬機的質(zhì)量療的質(zhì)量保證 保證A多葉準直器的質(zhì)量保證電子射野驗證設備的質(zhì)量保證

CT模擬機的質(zhì)量保證治療計劃系統(tǒng)的質(zhì)量保證B調(diào)強放射治療的質(zhì)量保證C圖像引導放射治療的質(zhì)量保證DCyberKnife TomoTherapy系統(tǒng)質(zhì)量保證 系統(tǒng)質(zhì)量保證

后裝γ源近距離治療的質(zhì)量保證γ射線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質(zhì)量保證GF普通外照射經(jīng)典適形放射治療基于常規(guī)加速器的調(diào)強放射治療基于常規(guī)加速器的IGRT基于TomoTherapy和CyberKnife的IGRTF:γ射線立體定向放射治療G:后裝γ源近距離治療E二、放療QA流程放射治療QA流程物理師工程師執(zhí)行

物理師醫(yī)師執(zhí)行放療設備QA

治療計劃QA日檢

周檢

年檢

分析、維護

算法QA

劑量QA

位置QA及調(diào)整符合規(guī)程?NN符合規(guī)程?YY治療執(zhí)行QA物理師治療師執(zhí)行擺位QA治療參數(shù)QA分析調(diào)整分析糾錯允許范圍?NN是否一致?YY執(zhí)行治療有關(guān)放射治療設備質(zhì)量保證的法律法規(guī)參考一、國內(nèi)部分1、法律法規(guī)《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病防治法》(2002年主席令第6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chǎn)法》(2002年主席令第7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主席令第6號)《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2005年國務院令449號)《核事故醫(yī)學應急管理規(guī)定》(1994年衛(wèi)生部令第38號)《放射事故管理規(guī)定》2001年衛(wèi)生部16號令《職業(yè)健康監(jiān)護管理辦法》(2002年衛(wèi)生部令第23號)《衛(wèi)生行政許可管理辦法》(2004年衛(wèi)生部令第38號)《放射診療管理規(guī)定》(2005年衛(wèi)生部46號令)《放射工作人員職業(yè)健康管理辦法》(2008年衛(wèi)生部令第55號)《放射性廢物安全監(jiān)督管理規(guī)定》(1997國家核安全局)《放射源分類辦法》(2005年環(huán)??偩至畹?2號)《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2006年環(huán)??偩至畹?1號)2、標準規(guī)范GB15213-1994:醫(yī)用電子加速器性能和試驗方法GB10252-1996:鈷-60輻照裝置的輻射防護與安全標準GB16351-1996:醫(yī)用γ射線遠距治療設備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GB9706.16-1999:醫(yī)用電氣設備第2部分:放射治療模擬機安全專用要求GB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T16139-1995:用于中子輻射防護的劑量轉(zhuǎn)換系數(shù)GBT17437-1998:輻射防護用的中子測量儀表的校準及其響應的確定方法GBT17589-1998: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裝置影像質(zhì)量保證檢測規(guī)范GBT17827-1999:放射治療機房設計導則GBT17856-1999:放射治療模擬機性能和試驗方法GBT19046-2003:醫(yī)用電子加速器驗收試驗和周期檢驗規(guī)程GBZ114-2006: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GBZ120-2006:臨床核醫(yī)學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GBZ121-2002:后裝γ源近距離治療衛(wèi)生防護標準GBZ126-2002:醫(yī)用電子加速器衛(wèi)生防護標準GBZ128-2002:職業(yè)性外照射個人監(jiān)測規(guī)范GBZ129-2002:職業(yè)內(nèi)照射個人監(jiān)測規(guī)范GBZ130-2002:醫(yī)用χ射線診斷衛(wèi)生防護標準GBZ131-2002:醫(yī)用χ射線治療衛(wèi)生防護標準GBZ138-2002:醫(yī)用X射線診斷衛(wèi)生防護監(jiān)測規(guī)范GBZ141-2002:γ射線和電子束輻照裝置防護檢測規(guī)范GBZ161-2004:醫(yī)用γ射束遠距治療防護與安全標準GBZ165-2005: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GBZ166-2005:職業(yè)性皮膚放射性污染個人監(jiān)測規(guī)范GBZ168-2005:Xγ射線頭部立體定向外科治療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GBZ179-2006:醫(yī)療照射防護基本要求GBZ186-2007:乳腺X射線攝影影像質(zhì)量控制檢測規(guī)范GBZ187-2007:計算機X射線攝影(CR)質(zhì)量控制檢測規(guī)范GBZT15-2002:放射事故個人外照射劑量估算原則GBZT146-2002:醫(yī)療照射放射防護名詞術(shù)語GBZT147-2002:χ射線防護材料衰減性能的測定GBZT151-2002:放射事故個人外照射劑量估算原則GBZT152-2002:γ遠距治療室設計防護要求GBZT180-2006:醫(yī)用X射線CT機房的輻射屏蔽規(guī)范GBZT183-2006:電離輻射與防護常用量和單位GBZT184-2006:醫(yī)用診斷X射線防護玻璃板標準WST75-1996:醫(yī)用X射線診斷的合理應用原則WST76-1996:醫(yī)用X射線診斷影像質(zhì)量保證的一般要求3、放射性疾病診斷、患者防護、計量估算規(guī)范及標準GB16348-1996:X線診斷中受檢者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GB16349-1996:育齡婦女和孕婦的X線檢查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GB16350-1996:兒童X線診斷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GB16361-1996:臨床核醫(yī)學中患者的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GB16362-1996:體外射束放射治療中患者的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GB18196-2000:過量受照人員的醫(yī)學檢查規(guī)范GBT16137-1995:X線診斷中受檢者器官劑量的估算方法GBT16142-1995:不同年齡公眾成員的放射性核素年攝入量限值GBT16148-1995:放射性核素攝入量及內(nèi)照射劑量估算規(guī)范GBT16149-1995: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劑量估算規(guī)范GBT17982-2000:核事故應急情況下公眾受照劑量估算的模式和參數(shù)GBT18197-2000:放射性核素內(nèi)污染人員醫(yī)學處理規(guī)范GBT18199-2000: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員的醫(yī)學處理和治療方案GBZ95-2002:放射性白內(nèi)障診斷標準GBZ96-2002:內(nèi)照射放射病診斷標準GBZ97-2002:放射性腫瘤診斷標準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員健康標準GBZ99-2002:外照射亞急性放射病診斷標準GBZ100-2002:外照射放射性骨損傷診斷標準GBZ101-2002:放射性甲狀腺疾病診斷標準GBZ1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診斷標準GBZ105-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診斷標準GBZ106-2002:放射性皮膚疾病診斷標準GBZ107-2002:放射性性腺疾病診斷標準GBZ109-2002:放射性膀胱疾病診斷標準GBZ110-2002:急性放射性肺炎診斷標準GBZ111-2002:放射性直腸炎診斷標準GBZ112-2002:職業(yè)性放射性疾病診斷標準(總則)GBZ190-2007:放射性食管疾病診斷標準GBZT163-200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遠期效GBZT191-2007:放射性疾病診斷名詞術(shù)語4、規(guī)范與檢定規(guī)程WST117-1999:X、γ、β射線和電子束所致眼晶體劑量估算規(guī)范WST186-1999:人體體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去污處理規(guī)范WST188-1999:X、γ射線和中子所致皮膚損傷的劑量估算規(guī)范WST189-1999:醫(yī)用X射線診斷設備影響質(zhì)量控制監(jiān)測規(guī)范WST262-2006:后裝γ源治療的患者防護與質(zhì)量控制檢測規(guī)范WST263-2006:醫(yī)用磁共振成像(MRI)設備影像質(zhì)量檢測與評價規(guī)范JJG393-1985:γ輻射防護儀器試行檢定規(guī)程JJG479-1986:X輻射防護儀試行檢定規(guī)程JJG664-1990:醫(yī)用加速器X輻射源檢定規(guī)程JJG807-1993:利用放射源的測量儀表檢定規(guī)程JJG744-1997:醫(yī)用診斷X射線輻射源檢定規(guī)程JJG377-1998:放射性活度計檢定規(guī)程JJG589-2001:外照射治療輻射源檢定規(guī)程JJG961-2001:醫(yī)用診斷計算機斷層攝影裝置(CT)X射線輻射源檢定規(guī)程JJG962-2001:X、γ射線個人報警儀檢定規(guī)程二、國際部分1、國際組織簡稱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gòu)ICRP——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U——國際輻射單位與測量委員會IEC——國際電工委員會IRPA——國際輻射防護協(xié)會IBBS——國際輻射防護基本安全標準ISO——國際標準化組織ILO——國際勞工組織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PAHO——泛美衛(wèi)生組織AAPM——美國醫(yī)學物理學家協(xié)會2、相關(guān)指導文件IAEI_Pub1296# SettingUpaRadiotherapyProgramme:Thispublicationprovidesguidancefordesigningandimplementingradiotherapyprogrammes,takingintoaccountclinical,medicalClinical,MedicalPhysics,physics,radiationprotectionandsafetyaspects.Itreflectstheup-to-daterequirementsforradiotherapyinfrastructureinresourcelimitedRadiationProtectionandSafetyAspectsIAEI_Pub1297# Comprehensiveauditsofradiotherapypractices:Atoolforqualityimprovementqualityassuranceteamforradiationgoncology(QUATRO)IAEA_No.47SafetyReportsSeries:RadiationProtectionintheDesignofRadiotherapyFacilitiesIAEA_No.115Internationalbasicsafetystandardsforprotectionagainstionizingradiationandforthesafetyofradiationsources,1996IAEA_No.120 RadiationProtectionandtheSafetyofRadiationSources:ASafetyFundamental,1996IAEA_SafetyStandardsSeriesNo.RS-G-1.1OccupationalRadiationProtection,1999IAEA_SafetyStandardsSeriesNo.RS-G-1.4BuildingCompetenceinRadiationProtectionandtheSafeUseofRadiationSources,2001IAEA_SafetyStandardsSeriesNo.RS-G-1.5RadiologicalProtectionforMedicalExposuretoIonizingRadiation,2002IAEA_SafetyStandardsSeriesNo.RS-G-2.7Managementofwastefromtheuseofradioactivematerialinmedicine,industry,agriculture,researchandeducation,2005IAEA_GS-R-3TheManagementSystemforFacilitiesandActivities,2006IAEA_GS-G-3.1 ApplicationoftheManagementSystemforFacilitiesandActivities,2006IAEA_Q8QualityAssuranceinResearchandDevelopment(underrevision),2001IAEA_Q9QualityAssuranceinSiting(underrevision),2001IAEA_Q10QualityAssuranceinDesign(underrevision),2001IAEA_Q11QualityAssuranceinConstruction(underrevision),2001IAEA_Q12QualityAssuranceinCommissioning(underrevision),2001IAEA_Q13QualityAssuranceinOperation(underrevision),2001IAEA_Q14QualityAssuranceinDecommissioning(underrevision),2001IAEA_PubCodeofconductonthesafetyandsecurityofradioactivesources,2004ICRP_adviceDlagnosticreferencelevelsinmedicalimaging:reviewandadditionaladviceICRP_adviceRadiationandyourpatient:AguideformedicalpractitionersICRP_Pub.33ProtectionAgainstIonizingRadiationfromExternalSourcesUsedinMedicine,March,1981ICRP_Pub.37Cost-BenefitAnalysisintheOptimizationofRadiationProtection,1987ICRP_Pub.51DataforUseinProtectionAgainstExternalRadiation,1987ICRP_Pub.52ProtectionofthePatientinNuclearMedicine,1987ICRP_Pub.53Radiationdosetopatientsfromradio-pharmaceuticals,1988ICRP_Pub.55OptimizationandDecision-MakinginRadiologicalProtection,1988ICRP_Pub.60The1990Recommendationsofthe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radiologicalprotection,1991ICRP_Pub.63PrinciplesforInterventionforProtectionofthePublicinaRadiologicalEmergency,1990ICRP_Pub.70BasicAnatomical&PhysiologicalDataforuseinRadiologicalProtection,1996ICRP_Pub.73RadiologicalProtectionandSafetyinMedicine,1996ICRP_Pub.75Generalprinciplesforradiationprotectionofworkers,1997ICRP_Pub.76ProtectionfromPotentialExposures:ApplicationtoSelectedRadiationSources,1997ICRP_Pub.82Protectionofthepublicinsituationsofprolongedradiationexposure,2000ICRP_Pub.84Pregnancyandmedicalradiation,2000ICRP_Pub.85AvoidanceofRadiationInjuriesfromMedicalInterventionalProcedures,2000ICRP_Pub.87ManagingPatientDoseinComputedTomography(CT)ICRP_Pub.90BiologicalEffectsafterPrenatalIrradiation(EmbryoandFetus),2003ICRP_Pub.91Aframeworkforassessingtheimpactofionizingradiationonnon-humanspecies,2003ICRP_Pub.92Relativebiologicaleffectiveness(RBE),qualityfactor(Q),andradiationweightingfactor(WR),2003ICRP_Pub.93ManagingPatientDoseindigitalradiology,2004ICRP_Pub.97PreventionofHigh-dose-rateBrachytherapyAccidentsICRP_Pub.98RadiationAspectsofBrachytherapyforProstateCancerICRP_Pub.99Low-DoseExtrapolationofRadiationRelatedCancerRiskICRP_Pub.100HumanAlimentaryTractModelforRadiologicalProtectionICRP_Pub.101AssessingDoseoftheRepresentativePersonforthePurposeofRadiationProtectionofthePublicandtheOptimisationofRadiologicalProtectionICRP_Pub.102ManagingPatientDoseinMulti-DetectorComputedTomography(MDCT)ICRP_Pub.103The2007Recommendationsofthe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RadiologicalProtectionNCRP_No.49StructuralShieldingDesignandEvaluationforMedicalUseofX-RaysandGamma-RaysofEnergiesupto10MeVNCRP_No.51RadiationProtectionDesignGuidelitiesfor0.1~100MeVParticleAcceleratorFacilitiesNCRP_No.103 Controlofradoninhouses,1989NCRP_No.144RadiationProtectionforParticleAcceleratorFacilitiesNCRP_No.147StructuralShieldingDesignforMedicalX-RaysImagingFacilities,2004NCRP_No.151 StructuralShieldingDesignandEvaluationforMegavoltageX-andGamma-RayRadiotherapyFacilities,2005AAPMREPORTNO.17ThePhysicalAspectsofTotalandHalfBodyPhotonIrradiationAAPMREPORTNO.23Totalskinelectrontherapy:TechniqueanddosimetryAAPMREPORTNO.32 Clinicalelectron-beamdosimetryAAPMREPORTNO.41RemoteAfterloadingSystemsAAPMREPORTNO.46ComprehensiveQAforradiationoncologyAAPMREPORTNO.62 Qualityassuranceforclinicalradiotherapytreatmentplanning醫(yī)用加速器質(zhì)量保證一、日檢1.距離指示器最大允許誤差:2mm檢測方法:①在SSD=100cm處,插入機械指針,調(diào)整機械指針的距離為100cm,讀取光距尺的讀數(shù);②用機械指針或機械指針加鋼尺將SSD分別調(diào)整到80和120cm,讀取光距尺的讀數(shù)。2.定位激光燈最大允許誤差:1mm3.X線劑量輸出穩(wěn)定性,電子束劑量輸出穩(wěn)定性最大允許誤差:3%檢測儀器:指形電離室、平行板電離室、放射劑量儀檢測條件:設置機架0°,準直器0°,SSD=100cm,F(xiàn)s=10x10cm2,MU100,注意溫度及氣壓校正。其余加速器水冷系統(tǒng),內(nèi)循環(huán):包括水溫 (--℃)、水壓(--Pb)、水量(不低于水位下限),外循環(huán):水流量六氟化硫(SF6)(--Psi)空氣壓縮氣保證清潔無水安全連鎖包括:門連鎖、治療室手控盒連鎖、電子線限光筒防碰撞連鎖、控制臺治療鑰匙連鎖、開機指示燈監(jiān)視系統(tǒng)是否正常,包括攝像機和對講機MLC 自檢網(wǎng)絡與加速器連接,自動擺位網(wǎng)絡治療數(shù)據(jù)備份二、月檢1.X線、電子束劑量輸出穩(wěn)定性,后備劑量監(jiān)測器穩(wěn)定性 最大允許誤差:2%X線射野中心軸放射劑量測量參數(shù)穩(wěn)定性(PDD,TAR,TPR)最大允許誤差:2%3.電子束射野中心軸放射劑量測量參數(shù)穩(wěn)定性PDD最大允許誤差:2%4.X線射野平坦度/對稱性最大允許誤差:2%/3%5.電子束射野平坦度/對稱性/光野射野一致性最大允許誤差:3%6.緊急開關(guān)可正常工作7.楔形板及電子限光筒鎖緊裝置可正常工作8.機架/準直器旋轉(zhuǎn)角度指示最大允許誤差:1°檢測儀器:水平儀檢測方法:轉(zhuǎn)至所需角度(0O、90O、180O、270O),將水平儀緊貼基準面測量9.楔形板楔形因子變化最大允許誤差:2%檢測方法:機架0°,準直器0°,SSD=100cm,水面下深度5cm,利用劑量儀測試不同射野面積開放野及加入楔形板野的劑量儀讀數(shù),計算其比值并取其平均值10.托盤及限光筒的位置最大允許誤差:2mm11.射野大小數(shù)字指示最大允許誤差:2mm12.十字線中心與旋轉(zhuǎn)軸一致性最大允許誤差:直徑2mm的圓檢測條件:GA=0,SSD=100cm,射野10x10cm2檢測方法:每隔90度旋轉(zhuǎn)準直器,記錄┼字線位置,位置間最大距離13.治療床位置數(shù)字指示最大允許誤差:2mm/1°14.楔形板及托架鎖緊裝置可正常工作15.準直器對稱性最大允許誤差:2mm16.野燈最大允許誤差:2mm三、年檢1.X線/電子束劑量輸出校準穩(wěn)定性最大允許誤差:2%2.不同射野下X線劑量輸出的穩(wěn)定性最大允許誤差:2%3.電子束限光筒輸出因子穩(wěn)定性最大允許誤差:2%4.離軸因子穩(wěn)定性最大允許誤差:2%5.所有標準治療附件的穿射因子穩(wěn)定性最大允許誤差:2%6.楔形因子穩(wěn)定性最大允許誤差:2%7.監(jiān)測電離室線性最大允許誤差:1%8.不同機架角度下X線劑量輸出的穩(wěn)定性最大允許誤差:2%9.不同機架角度下電子束劑量輸出的穩(wěn)定性最大允許誤差:2%10.弧形照射模式下對不同機架角度離軸因子的穩(wěn)定性最大允許誤差:2%11.準直器旋轉(zhuǎn)等中心精度最大允許誤差:直徑2mm的圓內(nèi)12.機架旋轉(zhuǎn)等中心精度最大允許誤差:直徑2mm的圓內(nèi)13.治療床旋轉(zhuǎn)等中心精度最大允許誤差:直徑2mm的圓內(nèi)14.準直器、機架和治療床旋轉(zhuǎn)軸在等中心處的重合最大允許誤差:直徑2mm的圓內(nèi)15.射束等中心與機械等中心的一致性最大允許誤差:直徑2mm的圓內(nèi)16.治療床頂端下垂幅度最大允許誤差:2mm檢測儀器:激光距離測量儀17.治療床垂直運動精度最大允許誤差:2mm檢測儀器:激光距離測量儀18.安全連鎖檢查:按照規(guī)定的檢測程序操作最大允許誤差:可正常工作其余加速器床升降電機清潔,向床注油嘴注油;加速器清潔機架旋轉(zhuǎn)電機;清潔調(diào)制器柜;更換內(nèi)循環(huán)水;所有計算機工作站及顯示器內(nèi)部清潔。四、不定期內(nèi)容網(wǎng)絡病例存儲整理。CT控制臺病例存儲整理。CT-Sim控制臺病例存儲整理。更換加速器水循環(huán)膠皮管(三年到五年)。清洗冷熱交換器(三年到五年)。更換加速器反光鏡、十字線膜(依具體透光情況而定)。測試獨立接地電阻,阻值<1歐姆(三年到五年)。在更換鉛塊影子托盤批次后,應進行鉛塊托盤因子的檢測檢測方法: 機架0°,準直器0°,SSD=100cm,水面下深度5cm,利用劑量儀測試不同射野面積開放野及加入托盤野的劑量儀讀數(shù),計算其比值并取其平均值。附錄A:醫(y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質(zhì)量保證檢測方法A.1燈光野的檢測方法:將機架、準直器設于0°,床面升至等中心位置,即源皮距為100cm,坐標紙固定在床面,記錄數(shù)字顯示面積與實測面積的偏差,如數(shù)字顯示為X=100mm,Y=100mm,則實測射野大小應為 X1=X2=5mm±1mm,Y1=Y2=5mm±1mm,光子線及電子束限光筒均須檢測。A.2 定位激光燈的檢測天花板激光燈檢測方法:①機器設置為零位,將一張坐標紙放置于治療床上,將 SSD調(diào)整至100cm,讀取天花板激光燈豎線偏離十字線豎線的距離,并觀察兩者的平行度;②將SSD調(diào)整至80cm,讀取激光燈偏離距離。水平激光燈檢測方法:①將機架角分別轉(zhuǎn)至 90o 、270o,把水平儀豎直放置在機頭準直器下方的基準面上,微調(diào)機架角保證準直器軸線水平;②手持一張硬的半透明坐標紙, 垂直準直器軸線平移至等中心位置, 讀取激光燈十字線在橫、豎方向偏離光野十字線的距離,并觀察橫、豎方向兩十字線的平行度;③平移坐標紙至 SSD120cm,讀取+字線偏離距離。A.3 準直器旋轉(zhuǎn)等中心精度的檢測檢測方法: 將慢感光膠片平放在床面上的準直器光闌下方,調(diào)節(jié)其水平度,使其表面與準直器旋轉(zhuǎn)軸垂直,上 (或下)準直器光闌開一窄小縫隙,機器出束一定跳數(shù)(或時間),旋轉(zhuǎn)準直器分別至 45°、90°、315°、270°時,重復以上步驟,然后沖洗膠片觀察等中心情況。A.4 機架旋轉(zhuǎn)等中心精度的檢測檢測方法1:在治療床頭正中位置放一針形物,將機架轉(zhuǎn)至0、90、180和位置,調(diào)整針尖的上下、左右位置,使其正好處于光野┼字線,在四個機架角時的投影的中心,針尖與投影的最大距離。檢測方法2:將慢感光膠片用泡沫塊固定后,豎放在床面上的準直器光闌下方,并使其與下光闌的運動方向平行,上(或下)準直器光闌開一窄小縫隙,機器出束一定跳數(shù)(或時間),旋轉(zhuǎn)機架分別至45°、90°、315°、270°時,重復以上步驟,然后沖洗膠片,觀察等中心情況。A.5 治療床旋轉(zhuǎn)等中心精度的檢測檢測方法1:機器零位,將治療床面高度調(diào)至100cm,旋轉(zhuǎn)治療床,記錄光野┼字線的位置,所有位置所構(gòu)成的圓的直徑。檢測方法2:慢感光膠片平放在床面上的準直器光闌下方,調(diào)節(jié)其水平度,使其表面與治療床旋轉(zhuǎn)軸垂直,上(或下)準直器光闌開一窄小縫隙,機器出束一定跳數(shù)(或時間),旋轉(zhuǎn)治療床分別至45°、90°、315°、270°時,重復以上步驟,然后沖洗膠片,觀察等中心情況。A.6 準直器、機架和治療床旋轉(zhuǎn)軸在等中心處的重合性檢測檢測儀器:等中心校驗儀、水平儀、卷尺、坐標紙檢測方法:將等中心校驗儀置放于治療床上,用水平儀調(diào)整其水平度,機架、準直器均設于0°,平移治療床使等中心校驗儀的指針位于照射光野的中心軸上,旋轉(zhuǎn)機架至90°,升床使等中心校驗儀的指針位于照射光野的中心軸上,按以下步驟操作并記錄參數(shù),各項指標的精度誤差要求在 1mm或0.5°之內(nèi)。①機架為0°,準置器旋轉(zhuǎn)至90°時,光野中心與等中心校驗儀的指針尖誤差;機架為0°,準置器旋轉(zhuǎn)至270°時,光野中心與等中心校驗儀的指針尖誤差;②準直器為0°,機架旋轉(zhuǎn)至 90°時,光野中心與等中心校驗儀的指針尖誤差;準直器為0°,機架旋轉(zhuǎn)至270°時,光野中心與等中心校驗儀的指針尖誤差;③準直器、機架均為0°,治療床旋轉(zhuǎn)至90°時,光野中心與等中心檢驗儀的指針尖誤差;準直器、機架均為0°,治療床旋轉(zhuǎn)至270°時,光野中心與等中心校驗儀的指針尖誤差;④左激光與等中心校驗儀的指針尖誤差;右激光與等中心校驗儀的指針尖誤差;縱向激光與等中心校驗儀的指針尖誤差;⑤治療床在治療機的旋轉(zhuǎn)中心上下20cm范圍內(nèi)升降時,光野中心與等中心校驗儀的指針尖誤差;⑥機架為0°時的數(shù)字顯示;機架為90°時的數(shù)字顯示;機架為180°時的數(shù)字顯示;機架為270°時的數(shù)字顯示。A.7 X線射野平坦度/對稱性檢測方法:機架0°,準直器0°,SSD=100cm,F(xiàn)s=10x10cm2,考慮模體內(nèi)深度10cm的平面,利用計算機自動控制的三維水箱掃描裝置進行掃描,分別計算最大、最小劑量偏離中心軸劑量的相對百分數(shù)以及偏離中心軸對稱的兩點的劑量率的差值與中心軸上劑量率的比值的百分數(shù)。A.8 電子束射野平坦度/對稱性/光野射野一致性檢測方法: 機架0°,準直器0°,SSD=100cm,考慮模體內(nèi)參考深度的平面,測量限光筒大小為 10cm×10cm,利用計算機自動控制的三維水箱掃描裝置進行掃描。建議參考深度應在最大點下,深度劑量為 95%位置的平面上距離 10cm×10cm或更大的幾何野的邊界 2cm范圍內(nèi)劑量漲落不大于中心軸劑量的± 3%。附:加速器 QA登記表(參考)日期:年月日治療室:機器型號:1、光野┼字線與準直器機械旋轉(zhuǎn)軸線的一致性檢測條件:GA=0,SSD=100cm,射野10x10cm2檢測方法:每隔 90度旋轉(zhuǎn)準直器,記錄 ┼字線位置,位置間最大距離最大允許誤差: 直徑2mm的圓結(jié)論: 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調(diào)整結(jié)果:2、機械等中心2.1準直器旋轉(zhuǎn)同心度 2mm測量方法:機器零位,旋轉(zhuǎn)準直器,記錄光野┼字線的位置,所有位置所構(gòu)成的圓的直徑為mm2.2機架旋轉(zhuǎn)同心度 1mm測量方法:在治療床頭正中位置放一針形物,將機架轉(zhuǎn)至調(diào)整針尖的上下、左右位置,使其正好處于光野┼字線針尖與投影的最大距離為mm.

0,90,180和270位置,.在四個機架角時的投影的中心,2.3治療床等中心同心度

2mm測量方法:機器零位,將治療床面高度調(diào)至 100cm,旋轉(zhuǎn)治療床,記錄光野┼字線的位置,所有位置所構(gòu)成的圓的直徑為 mm結(jié)論: 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調(diào)整結(jié)果:3、機架角度顯示 最大允許誤差± 0.5°正常:Y 故障:N機械位置 0o 90o 180o 270o電子顯示4、準直器角度顯示最大允許誤差±正常:Y 故障:N機械位置 0o

0.5°90o

180o

270o電子顯示5、治療床5.1鎖床功能橫向鎖床 縱向鎖床 旋轉(zhuǎn)鎖床正常故障5.2等中心旋轉(zhuǎn)角度顯示最大允許誤差±0.5°機械位置0°90°270°電子顯示5.3床高度顯示位置

等中心

等中心

+10cm

等中心-10cm

等中心

-20cm電子顯示(cm)5.4床運動垂直度 /水平度床面從等中心位置上升 20cm時,十字線偏移距離為(≤ 2mm)床面從等中心位置下降 20cm時,十字線偏移距離為(≤ 2mm)床頭放置50Kg重物時,床縱向運動兩個極端位置光距尺讀數(shù)之差為(≤ 5mm)床橫向運動兩個極端位置光距尺讀數(shù)之差為(≤ 2mm)6、束流中心軸的準確性測量條件:SSD=100cm,GA(大機架角度)=0,CA(準直器角度)=0,50MU測量步驟:①把準直器關(guān)到最小,只有一張紙寬,將片子放置于治療床上,大機頭每隔②準直器每隔③洗片,讀片

45度旋轉(zhuǎn)后,射線出束 (90和180除外)90度旋轉(zhuǎn),產(chǎn)生射線中心軸,射線出束,使膠片曝光測量結(jié)果: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調(diào)整結(jié)果:7、光野、射野一致性最大允許誤差1mm測量條件:SSD技術(shù),dm深度射野101020203030能量6MV18MV測量儀器:干水材料,普通醫(yī)用膠片,光野標志模板測量結(jié)果:光野/射野光野/射野X1=/Y1=/X2=/Y2=/結(jié)論: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調(diào)整結(jié)果:8、X射線質(zhì)的測量最大允許誤差2%測量儀器:Farmer2570/1劑量儀0.6ccFarmer電離室CF或劑量儀電離室CF4040cm2干水材料1010cm2測量條件:SAD100cm,F(xiàn)s,100MU能量:6X18X實驗記錄和數(shù)據(jù)處理:氣壓hp溫度C(測量劑量經(jīng)T,P和CF修正)能量SSD=80cmSSD=90cm測量D20/D10參考D20/D10是否接受?d=20cmd=10cm6X18X測量結(jié)果: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調(diào)整結(jié)果:9、動態(tài)、虛擬楔形板的特性測量方法:①SAD技術(shù),射野2020cm,深度10cm,照射100MU②比較所測離軸比與參考離軸比線的差別測量結(jié)果記錄:能楔形中心軸絕對讀數(shù)對應探頭OAR最大差別射野寬度*量角度測量值參考值差別測量值參考值差別測量值參考值差別6M15V3045601815M30V4560射野寬度是指射野兩側(cè)50%離軸比位置之間的距離標準:中心軸絕對讀數(shù)差別允許值2%對應探頭離軸比差別允許值 2%射野寬度(50%離軸比所對應的寬度 )差別允許值 2mm結(jié)論: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調(diào)整結(jié)果:檢測人員多葉準直器的質(zhì)量保證一、日檢檢查MLC葉片位置最大允許誤差設置按照廠家的數(shù)據(jù)和要求自校二、周檢檢查MLC形成的照射野與燈光野的重合性 最大允許誤差: 1mm方法:在機架0°,SSD100cm條件下,調(diào)用預設的各種形狀的 MLC文件,對比MLC形成的照射野與燈光野。三、月檢葉片位移檢查 最大允許誤差:1mm方法:機架0°、準直器0°,調(diào)用MLC文件,使所有葉片在允許范圍內(nèi)作間隔1cm運動,檢查每個葉片水平運動的位置與燈光野十字線的實際距離,記錄每個位置的誤差。然后機架分別旋轉(zhuǎn)到90°和270°,檢查垂直運動方向上葉片的運動,計算葉片的實際位置和設置值的誤差。也可用膠片檢測。四、季檢MLC射野照射中心最大允許誤差:1mm方法:與檢測準直器中心類似,在機架0°,SSD100cm條件下,準直器開至20cm×20cm,MLC野10cm×2cm,分別在準直器0°,45°,90°,180°,225°,270°,315°出束在一張膠片上,所有出束野對角線交點形成的圓的半徑作為 MLC射野照射中心。2.MLC運動下垂 最大允許誤差:1mm方法:在坐標紙或等中心檢測器垂直置于治療床面,且與兩側(cè)激光燈垂直,在坐標紙或等中心檢測器標定好加速器等中心位置,設定 MLC野0.5cm×0.5cm或最小野,機架90°,270°,觀察MLC下垂度。五、年檢檢測MLC漏射線,分葉片中,同側(cè)葉片間,對側(cè)葉片間,MLC漏射線符合規(guī)定要求。EPID的質(zhì)量保證一、日檢系統(tǒng)安全電纜連接軟件運行正常(控制探測器的能力、網(wǎng)絡連接、圖像處理分析工具)防碰撞聯(lián)鎖正常碰撞聯(lián)鎖檢查方法:打開或收回探測器時,觸發(fā)聯(lián)鎖則探測器停止運動。探測器位于等中心位置,機架無障礙轉(zhuǎn)動 360°。機架轉(zhuǎn)動過程中,觸發(fā)聯(lián)鎖,機架立即停止轉(zhuǎn)動。二、月檢1.探測器中心檢測 最大允許誤差:1mm方法:放置一金屬小球(半徑小于 8mm)在加速器等中心處,小球與探測器之間置一定厚度的模體,檢查小球在探測器成像的圓心與圖像中心的誤差。 或使用等中心檢測器。2.探測器最大運動范圍檢查 符合廠家要求三、年檢用LasVegas模體檢查圖像質(zhì)量,一般采用對比-細節(jié)分析法獲得對比分辨率,模體模體呈方形,表面鉆有直徑分別為1mm、2mm、4mm、7mm、10mm和15mm,深度分別為0.51mm、1.0mm、2.0mm、3.2mm和4.8mm的孔,探測器圖像最小可見圓形對應孔的直徑即代表一定的對比分辨率。光子和電子吸收劑量的校準本方法適用于測量 2~50MV醫(yī)用電子加速器吸收劑量并以此校準該加速器的劑量輸出指示 MU。60Co與137Cs遠距離治療機可以參照本方法。一、設備要求1.電離室劑量計1.1電離室1.1.1測量光子,首選Farmer型電離室,也可以使用靈敏體積為330.1cm到1cm的其他電離室,但電離室壁必須為空氣等效或組織等效。1.1.2測量電子束,首選有足夠?qū)挶Wo環(huán)的平行板電離室。當電子束的能量大于10MV或條件不具備時,可以使用滿足第 1.1.1條要求的電離室,但當電子束的能量小于5MV時則必須使用平行板電離室。1.2靜電計(劑量計主機)1.2.1可以輸入電離室刻度因子或靈敏因子的靜電計,且有電離室水吸收劑量因子數(shù)據(jù),須按附錄 A做好預備工作。1.2.2對于不能輸入電離室刻度因子或靈敏因子的靜電計, 查找電離室的kattkm因子,填入測量記錄表,計算在電離室劑量計能量 Q0條件下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ND,w,Q0。1.3檢定、校準及其因子1.3.1電離室劑量計整體必須滿足 GB60731-2004的要求,其中電離室和靜電計必須滿足其中的分項要求。1.3.2電離室劑量計必須經(jīng)檢定合格。收到檢定好的電離室劑量計時及使用前必須核對核對檢定證書上信息與所使用的儀器是否一致:-劑量計型號、編號-電離室型號、編號、體積、平衡帽-電離室刻度因子或靈敏因子的值-有效期-擴展不確定度1.3.3對于可以輸入電離室刻度因子或靈敏因子的靜電計,應同時輸入照射量刻度因子和水吸收劑量刻度因子。水模體2.1水模體主要部分應當使用組織等效材料制成, 外尺寸不得小于300mm×300mm×250mm(長×寬×高)。2.2模體必須有刻線或帶有距離顯示走行機構(gòu),使得電離室在其中能夠準確定位。2.3如果使用電離室套管,其內(nèi)徑應為電離室相應部分外徑加 0.2mm至0.6mm,壁厚最好小于1.0mm。2.4模體必須能夠調(diào)整,使得刻線水平。溫度計溫度計的刻度應小于 0.5℃,應能置于水中測量,必須經(jīng)過檢定或校準。氣壓計氣壓計的刻度應小于 0.1kPa,必須經(jīng)過檢定或校準。二、對加速器的的要求一般要求1.1機械等中心加速器各旋轉(zhuǎn)軸的機械等中心必須已經(jīng)調(diào)整完畢,并滿足GB60976-的要求。1.2光學野及其中心軸加速器的光學模擬照射野、治療床升降的垂直性及距離和激光對準系統(tǒng)必須已經(jīng)調(diào)整完畢,誤差滿足GB60976-要求。1.3照射野特性加速器的輻射射束軸和照射野必須已經(jīng)測量,且滿足GB60976-的要求。其X-輻射和電子束在規(guī)定條件下的輻射野對稱性、均整性指標也必須滿足上述國標要求。輻射質(zhì)2.1X-射線開始吸收劑量測量前,加速器各能量 X-射線的輻射質(zhì)應已確定, X-射線的輻射質(zhì)用源皮距固定時20cm深度和10cm深度的吸收劑量比D20D10或源室距固定時20cm深度和10cm深度的吸收劑量比TPR1020表示。2.2電子束開始吸收劑量測量前,加速器各能量電子束的輻射質(zhì)應已確定, 電子束的輻射質(zhì)用電子束的劑量在水模體減弱到最大劑量的50%的深度R50表示。R50可以從測量到的電子束電離量在水模體減弱50%的深度R50,ion計算得出:R501.029R50,ion0.06g/cm2(R50,ion10g/cm2)R1.059R,ion0.37g/cm2(R,ion10g/cm2)5050502注:對于水,1g/cm相當于1cm水模體1.1將水模體注水到橫刻線,調(diào)整后使水面與橫刻線對齊。1.2如水模體安裝了電離室套管,將電離室小心插入,緩慢放水至電離室中心后,使水面與電離室的標線重合。1.3如水模體帶有可控定位裝置,請按操作說明調(diào)整。1.4注水后應放置一段時間使水溫與室溫平衡,測量時水溫與室溫差小于 2℃。測量溫度、氣壓2.1測量前將溫度計置入水箱至少 5分鐘,等待溫度平衡。2.2測量前記錄溫度、氣壓的讀數(shù),并輸入劑量計。2.3溫度、氣壓的讀數(shù)應準確。查證和提取相關(guān)參數(shù)3.1開始測量前應先確認已經(jīng)完成 1、2條中所有項目并確定滿足要求。3.2開始測量前必須已經(jīng)完成所有待測 X-輻射能量在10cm×10cm照射野下的PDD測量,并提取其最大劑量深度 dmax,5cm、10cm和20cm的百分深度劑量值。3.3開始測量前必須已經(jīng)完成所有待測電子能量在10cm×10cm和20cm×20cm照射野下的PDD測量,并提取其最大劑量深度dmax或校準測量深度,50%劑量深度R50或50%電離量深度R50,ion。照射野的選擇以R50是否大于4g/cm2為分界線。3.4對于X-輻射,校準測量點為10g/cm2(10cm水深),但當TPR10200.7時也可以選擇5g/cm2(5cm水深),對于電子束,則須根據(jù)按zref0.6R500.1計算校準測量點。四、測量劑量計調(diào)整和預備測量1.1將電離室連接到劑量計,打開電源,預熱至少 5分鐘,最好不小于 15分鐘。1.2如果該電離室同時輸入了照射量校準因子和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且符合附錄A要求,則可以使用水吸收劑量量程測量,不需引入額外的不確定度。1.3將儀器按說明要求調(diào)零,如需要,輸入溫度氣壓等參數(shù)。1.4將儀器預置時間調(diào)到 200s以上,按開始鍵開始測量,預輻照 0.5Gy—2Gy。預輻照結(jié)束后,記錄讀數(shù) X0,60s后再次記錄讀數(shù) Xt。輻照后漏電流應滿足Xt

X0

1mGy

,否則須考慮重新調(diào)零、停止測量并進行修正。2.X-輻射2.1測量并核對射束能量2.1.1如使用固定電離室位置的水箱,通常測量

TPR1020比較方便。方法為:a.水箱加水至電離室中心至水表面的距離為精確的 20cm;b.升降水箱,使水面到源的距離 SSD=100cm,將照射野面積調(diào)整為 10cm×10cm,電離室中心與射束軸重合;c.升降水箱,使水面到源的距離 SSD=80cm。設定100MU并輸出,記錄劑量計的測量讀數(shù);d.水箱放水,使電離室到水面的距離為10cm,即水面到源的距離SSD=90cm。設定100MU并輸出,記錄劑量計的測量讀數(shù);e.計算TPR1020并與過去值比較,如果偏差大于 3%則須考慮重新精確測量TPR1020及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如百分深度劑量曲線等。2.1.2如果使用帶有距離顯示探測器移動機構(gòu)的水箱,則通常測量 D20D10比較方便。方法為:a.水箱水深至少25cm,升降水箱,使水面到源的距離 SSD=100cm,將照射野面積調(diào)整為 10cm×10cm,電離室中心與射束軸重合;b.調(diào)整電離室中心至水表面的距離為精確的 20cm。設定100MU并輸出,記錄劑量計的測量讀數(shù) D20;c.將電離室移至距水表面 10cm處。設定100MU并輸出,記錄劑量計的測量讀數(shù)D10;d.用下式計算TPR1020并與過去值比較,如果偏差大于 3%則須考慮重新測量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如百分深度劑量曲線等;TPR10201.2661D200.0595D102.2校準點吸收劑量2.2.1將電離室中心與水面的距離調(diào)整到校準深度升降水箱,使水面到源的距離SSD=100cm,將照射野面積調(diào)整為10cm×10cm,電離室中心與射束軸重合。2.2.2將劑量計復位,設定200MU,按劑量計開始測量鍵,然后出束,照射結(jié)束后立即記錄劑量計的測量讀數(shù) R1。2.2.3重復過程,得到測量讀數(shù)R2。比較該讀數(shù)和前一測量讀數(shù),如果滿足R2/R1的值在1.000±0.002以內(nèi),則可停止測量。否則繼續(xù)重復測量,直至滿足。但總讀數(shù)一般不超過 5個。2.2.4用所有讀數(shù)的平均值 R按下式計算校準點吸收劑量:校準深度的水吸收劑量Dw,Q MQND,w,Q0kQ,Q0式中Dw,Q—光子能量為 Q時校準深度的水吸收劑量MQ—電離室劑量計在校準深度和標準條件下的讀數(shù)。 這里用MQ代替了R,主要目的是提醒操作人員不要遺忘任何一項修正。ND,w,Q0—在能量Q0條件下的劑量計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kQ,Q0—電離室在高能光子下的水吸收劑量能量響應校準因子2.3最大劑量點吸收劑量百分深度劑量曲線 PDD最大劑量點吸收劑量 Ddmax為:DdmaxDw,QPDDDw,Q式中PDDDw,Q—光子能量為Q且滿足4.2.3條幾何條件的校準深度百分深度量值如果使用其他劑量曲線,請直接參考 IAEA398的詳細描述。電子束3.1電離室的選擇和對準原則3.1.1為了測量電子束選擇電離室的原則見一之1.1.2條。3.1.2建議在使用電離室前對電離室的復合損失、極化效應進行實驗,確定修正量及決定是否應用修正。3.1.3如果使用平行板電離室,測量時以電離室空腔的前表面中心點為對準點。如果使用圓柱型電離室,測量時將電離室軸線對準到校準點然后下移度。r是電離室空腔的半徑。

0.5r的深3.2平板電離室的校準因子或靈敏度3.2.1平行板電子束電離室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在我國還無法從溯源渠道獲得。3.2.2在應用平行板電子束電離室的水吸收劑量刻度因子或靈敏度因子之前,請務必確認其溯源性,即可以溯源到國際計量局 BIPM框架下的國家基準實驗室。3.2.3平行板電子束電離室的水吸收劑量刻度因子或靈敏度因子可以在被測量加速器的10MV至20MV的條件用Farmer電離室驗證或測量推定。方法見附錄A之A.3.3條。3.3測量并核對射束能量3.3.1電子束的能量用半值深度R50表示。半值深度R50是電子束在水中減弱為最大值50%的深度,以g/cm2為單位。3.3.2初次測量,應當使用帶有距離顯示的探測器移動機構(gòu)的自動水箱掃描測量百分深度劑量曲線,找出 dmax和半值劑量深度 R50。加速器的設置參見下條。3.3.3為了驗證電子束的能量,應當使用帶有距離顯示的探測器移動機構(gòu)的水箱,方法為:a.水箱水深至少為準備測量的最大能量的 2×R50+5cm。b.升降水箱,使水面到源的距離 SSD=100cm。按R50是否大于4g/cm2為分界線,將照射野面積調(diào)整為10cm×10cm或20cm×20cm,電離室中心與射束軸重合;c.精確調(diào)整電離室中心至水表面的距離為過去的 dmax深度,設定100MU并輸出,記錄劑量計的測量讀數(shù) Dmax;d.將電離室移至距水表面 R50,ion處。設定100MU并輸出,記錄劑量計的測量讀數(shù)D50,ion;e.將測得的R50,ion與過去值比較,如果偏差大于3%則須考慮重新測量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如百分深度劑量曲線等。3.4校準點吸收劑量3.4.1電子束吸收劑量測量的校準點用下式確定:zref 0.6R50 0.1。3.4.2按.3.1.3調(diào)整電離室中心與水面的距離,升降水箱,使水面到源的距離SSD=100cm,按R50是否大于4g/cm2為分界線,將照射野面積調(diào)整為10cm×10cm或20cm×20cm,電離室中心與射束軸重合3.4.3將劑量計復位,設定200MU,按劑量計開始測量鍵,然后出束,照射結(jié)束后立即記錄劑量計的測量讀數(shù)R1。3.4.4重復過程,得到測量讀數(shù)R2。比較該讀數(shù)和前一測量讀數(shù),如果滿足R2/R1的值在1.000±0.002以內(nèi),則可停止測量。否則繼續(xù)重復測量,直至滿足。但總讀數(shù)一般不超過 5個。3.4.5用所有讀數(shù)的平均值 R按下式計算校準點吸收劑量:Dw,Q MQND,w,Q0kQ,Q0五、不確定度和結(jié)果處理加速器光子束和電子束測量的不確定度關(guān)于不確定度的描述必須涉及數(shù)值,否則比較難于理解。下面有關(guān)不確定度的敘述是建立在對測量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比較差的估計的基礎上,不是嚴格結(jié)果。物理師測量結(jié)果的不確定度還應根據(jù)本身情況評估。1.1加速器光子測量的不確定度1.1.1劑量計檢定或校準的不確定度分量為校準因子的擴展不確定度的0.5倍,請查看檢定證書,通常其標準不確定度為 1.3%1.1.2劑量計讀數(shù)MQ的標準不確定度可以作為一個分量,評估為 0.5%,一般由下列分量構(gòu)成:a.劑量計的長期穩(wěn)定性 1.0%,折合標準不確定度 0.33%b.劑量計的線性 0.5%,折合標準不確定度 0.17%c.溫度讀數(shù)和修正的不徹底,如果滿足 1.3條好3.2條的要求,其標準不確定度估計為0.3%d.氣壓讀數(shù)造成的表準不確定度通常不超過 0.1%e.距離測量,如果認定不會超過 3mm,則換算為標準不確定度 0.1%;f.水深測量,如果估計最大 0.5mm,將其換算為標準不確定度 0.2%g.劑量計讀數(shù)的標準差,如與 4.2.2.3條類似,一定小于 0.2%h.加速器能量的不穩(wěn)定和電離室能量相關(guān)因子的不相關(guān)性,可i.加速器輸出本身的不穩(wěn)定性,如輸出為200MU,的標準差為小于0.2%1.1.3由于劑量計是用照射量或空氣比釋動能檢定或校準的,需要考慮在能量Q0條件下的劑量計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 ND,w,Q0的不確定度。根據(jù)計算公式該部分的標準不確定度為 0.5%。1.1.4電離室在高能光子下的水吸收劑量能量相關(guān)校準因子 kQ,Q0的標準不確定度據(jù)IAEA計算為1.0%1.1.5標準不確定度的分量可以用方和根的形式合成標準不確定度。上述 4條的標準不確定度合成為:uc1.320.520.52121.79%取擴展因子k=2,最后得到加速器光子測量的擴展不確定度為3.6%1.2加速器電子束測量的不確定度1.2.1劑量計檢定或校準的不確定度分量同 1.1.1條。1.2.2劑量計讀數(shù)MQ的標準不確定度可以參照 1.1.2條,評估為0.6%。數(shù)值較光子增加0.1%主要是由于其穩(wěn)定性更差等原因;1.2.3同樣理由,能量Q0條件下的劑量計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 ND,w,Q0的不確定度。根據(jù)計算公式該部分的標準不確定度為 0.5%。1.2.4電離室在高能電子束下的水吸收劑量能量相關(guān)校準因子kQ,Q0的標準不確定度據(jù)IAEA計算對于不同能量好電離室是不同的,其值約在1.2%至1.7%之間。1.2.5標準不確定度的分量用方和根的形式合成標準不確定度。上述4條的標準不確定度合成為:uc 1.9至2.3%之間取擴展因子k=2,最后得到加速器電子束測量的擴展不確定度為 3.8%至4.6%。測量結(jié)果之間的比較2.1測量結(jié)果之間的比較分為二類,一是本身測量結(jié)果的比較,一是和其他儀器在本加速器上測量結(jié)果的比較。不同電離室的比較應視為其他儀器。2.2本身的測量結(jié)果,由于使用了相同的檢定校準因子包括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ND,w,Q0,水吸收劑量能量相關(guān)校準因子 kQ,Q0有0.2%的不確定度。最主要的不確定度來自劑量計讀數(shù) MQ項。二項標準不確定度評估為 0.54%。二次測量比值的標準不確定度為其合成 0.76%,k=2時的擴展不確定度為 1.5%左右。因此不同時間本身的測量結(jié)果通常應在其范圍內(nèi)一致。2.3不同測量儀器的測量結(jié)果比較除了考慮上述因素外還須考慮劑量計在檢定或校準過程中的不同表現(xiàn)。該不確定度分量可以從對檢定證書的分析中獲得。 假定其為0.6%,則根據(jù)方和根法計算非固定因素的二項標準不確定度之和為 0.9%左右。二次測量比值的標準不確定度為其合成 1.3%。k=2時的擴展不確定度為2.6%。因此不同儀器的測量結(jié)果通常應在其范圍內(nèi)一致。關(guān)于結(jié)果處理的建議3.1用本身儀器測量加速器,如果結(jié)果在±2%范圍內(nèi)一致,則可以認為在不確定度范圍內(nèi)沒有差別。是否重新刻度 MU取決于是否發(fā)現(xiàn)測量結(jié)果存在單方向漂移。3.2否則應對MU重新進行刻度調(diào)整,使其和測量結(jié)果一致。3.3當測量結(jié)果出現(xiàn)大于 4倍標準不確定度的值,應仔細查找原因,確認加速器的各項工作狀態(tài)正常,并記錄原因查找過程和結(jié)果。3.4用其他儀器測量加速器,如果結(jié)果在 k=2時的擴展不確定度即 2.6%內(nèi)一致,則認為二次測量結(jié)果沒有差別,一般不改變 MU刻度。3.5否則應查找原因重新刻度 MU。附錄A.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本操作方法根據(jù)國際原子能機構(gòu) IAEA第398號出版物和第277號出版物編寫。IAEA第398號出版物的基本出發(fā)點是采用水吸收劑量作為測量的基礎,使用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 ND,w,Q0的優(yōu)點是可以使計算變得比較簡單和減小測量不確定度。本附錄說明獲得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ND,w,Q0的方法。為了區(qū)別是電離室的和還是劑量計整體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ND,w,Q0,我們在給該符號加上上角標Ch或Sys,NDCh,w表示電離室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而NDSys,w表示劑量計整體。A.1電離室電離室是加速器輻射的標準測量設備。為了使電離室能用于較寬的能量范圍,通常的做法是在某能量點(該能量點一般是或60Coγ射線2MV的X-輻射)刻度電離室,然后在實際測量時用一個能量校準因子修正電離室響應隨能量的變化。如果將上述能量點記作Q0,刻度電離室時用水吸收劑量,則該刻度因子用NDCh,w,Q0表示。其中D表示吸收劑量,w表示水。電離室在能量Q0條件下的水吸收劑量刻度因子NDCh,w,Q為:0NDCh,w,Q0Dw(A-1)Qc單位是Gy/C或GyC1上述概念有時也用電離室靈敏度因子表示。 靈敏度是刻度因子的倒數(shù),因而單位也正好相反,為 C/Gy。A.2.靜電計或劑量計主機靜電計分絕對電學刻度和非電學刻度。所謂電學刻度的靜電計就是靜電計獨立地用電學量庫侖 C和安培A絕對刻度,任何一個電離室,只要知道其輻射量刻度因子,如水吸收劑量刻度因子 NDCh,w、ChCh照射量刻度因子NX或空氣比釋動能刻度因子NKa等,就可以和該靜電計連接使用。只要將這些因子輸入靜電計,靜電計就能夠給出正確的水吸收劑量、照射量或空氣比釋動能。而對于非電學刻度的靜電計,無論電離室是否經(jīng)過獨立刻度,有無電離室刻度因子,都只能將電離室和靜電計連接在一起校準得到一個劑量計整體(包括靜電計和特定電離室)校準因子。因此電學刻度的靜電計通常有電離室數(shù)據(jù)庫,允許輸入多個不同電離室數(shù)據(jù),也可以給一個電離室輸入不同的刻度因子,使得其顯示不同的量。比如可以在一臺靜電計中同時輸入Farmer電離室、Roos電離室和微型電離室數(shù)據(jù),而對于同一個Farmer電離室,可以輸入以倫琴/C為單位的電離室刻度因子顯示以倫琴為單位的照射量,也可以同時輸入以C/kg/C為單位的電離室刻度因子顯示以C/kg為單位的照射量,還可以輸入其他電離室刻度因子顯示空氣比釋動能或水吸收劑量等等。而非電學刻度的靜電計則通常只能將顯示值乘以檢定或校準時給定的校準因子獲得對應的量和單位。在實際應用中,只要我們能夠得到電離室在能量 Q0條件下的水吸收劑量刻度因子ND,w,Q0,驗證其正確無誤,并將其輸入電學刻度的靜電計, 就可以直接得到水吸收劑量讀數(shù),只需做必要的修正(如溫度、氣壓、復合等)和使用一個能量校準因子kQ,Q0。對于非電學刻度的靜電計,除了必要的修正(如溫度、氣壓、復合)外,計算時也只需使用電離室在能量 Q0條件下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 ND,w,Q0和能量校準因子kQ,Q0二個因子。A.3.水吸收劑量刻度因子本節(jié)討論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 ND,w,Q0的獲取與驗證。有 3種情況。-對于非電學絕對刻度的靜電計,需要獲取電離室和靜電計檢定或校準后使用的能量Q0條件下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ND,w,Q0。-對于已有電離室在能量Q0條件下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NDCh,w,Q0或靈敏度因子的,需要建立量值溯源關(guān)系,且驗其正確無誤。-對于沒有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的電離室,用交叉校準的方式獲取電離室在能量Q0條件下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 NDCh,w,Q0。A.3.1

在第一種情況中,已知條件為:—電離室和靜電計一起檢定,得到

60Co

γ射線照射量校準因子

NX

或空氣比釋動能校準因子

NKa—根據(jù)電離室的型號查找 kattkm的值—60Coγ射線中5cm深度處水與空氣的阻止本領比 sw,air 1.133—在空氣中產(chǎn)生一對離子平均所須能量與電子電荷之比 We 33.97用照射量校準的電離室劑量計的能量

Q0為

60Co

γ射線下的劑量計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為:N

SysD,w,Qa

Nx

2.5810

4

33.97kattkm1.133

0.00993NX

kmkatt(A-2)用空氣比釋動能校準的則為NDSys,wQaNKa1gkattkm1.1331.130NKakmkatt(A-3)測量時按下式計算參考點水吸收劑量Dw,QMQND,w,Q0kQ,Q0(A-4)式中Dw,Q—光子能量為 Q時參考深度的水吸收劑量MQ—電離室劑量計在參考深度和參考條件下的讀數(shù)。ND,w,Q0—在能量Q0條件下的劑量計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kQ,Q0—電離室在高能光子下的水吸收劑量能量響應校準因子相對能量A.3.2第二種情況通常是電學量絕對刻度的靜電計,并經(jīng)計量檢定。在計量檢定證書上通常會給出二種校準因子,一個是輸入靜電計的電離室刻度因子或靈敏因子記作NCmX/K/D,通常在附注中給定。另一組是能量相關(guān)的電離室劑量計的整體校準因子,按校準的量分為照射量校準因子 NX或空氣比釋動能校準因子 NKa。此時需要:—核對并確認計量部門檢定證書中的電離室因子和靜電計中輸入的因子一致;—在電離室的出廠檢定證書中查找水吸收劑量刻度因子 NDCh,w,Q0該因子在證書中通常以ND,w的形式出現(xiàn)—根據(jù)A3.1的公式計算用照射量或空氣比釋動能校準情況下對應的NDSys,w,Q0,如果0.995NDCh,w,Q1.005(A-5)0NDSys,w,Q0N則可以將電離室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NDw,Ch輸入靜電計直接測量,只需做必要的修正(如溫度、氣壓、復合)和使用一個能量校準因子kQ,Q0。上式中N——是計算NDSys,w,Q0時照射量校準因子NX或空氣比釋動能校準因子NKa。A.3.3如果想使用一支難于得到法定檢定或可追溯性校準的電離室,即上述第三種情況。為了獲得該電離在的能量 Q0條件下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 ND,w,Q0,需要使用一支經(jīng)過檢定的電離室,在水模體中相同位置,測量相同輻射照射。 設經(jīng)過檢定的電離室測得的吸收劑量為Dw,Q,待確定因子的電離室的讀數(shù)為Qw,Q,該電離室或電離室劑量計在能量Q0條件下的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ND,w,Q0用下式求出:ND,w,Q0Dw,Q1Qw,QkQ,Q0式中Dw,Q—光子能量為 Q時參考深度的水吸收劑量Qw,Q—同樣條件下待確定因子的電離室的讀數(shù),可能是電荷或無量綱量。kQ,Q0—電離室在高能光子下的水吸收劑量能量響應校準因子應用此方法應特別注意:-二次測量的全部條件都應當盡量保持一致-如果做了溫度、氣壓修正就應當都做,或者也可以都不做。特別要注意靜電計的電流或電荷擋有時不允許做該項修正。A.4幾點說明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 ND,w,Q0對應的能量Q0一般是或60Coγ射線2MV的X-輻射,也可以是其他輻射,使用時必須仔細核對。特別是使用電離室或劑量計的境外校準證書時,應特別注意。實驗驗證非常必要。按A.3.3以交叉校準的方式確定水吸收劑量校準因子 ND,w,Q0時,標準電離室首選Farmer型電離室。A.3.3的方法可以用于靈敏體積為 0.1cm3到1cm3的電離室,也可以用于其他體積電離室甚至半導體探測器A.5舉例A.5.1Farmer型電離室連接在國產(chǎn)劑量計或 NE2570、Capintac等劑量計(國產(chǎn)電離室均為Farmer型)a.劑量計與0.6cc電離室經(jīng)過檢定,得到檢定證書。檢定證書聲明為照射量校準,給出轉(zhuǎn)換為C/kg后的60Co校準因子,如1.015。查表獲得該電離室的kattkm的值,如0.985,其他數(shù)據(jù)見A.3.1節(jié)。按公式NDSys,w,Qa 1.0152.5810433.970.9851.133 0.009928(Gy/rdg)0.9928(cGy/rdg)將計算結(jié)果填入工作表以備計算時使用。A.5.2Farmer電離室連接在UNIDOS劑量計打開劑量計選擇“Chamber”查找該電離室信息,看到#01:0.6ccWaterProof,型號Type:30013,編號Ser.No:1234,與所連接電離室相符。測量量“Quantity”為照射量Ja,N為5.50E09R/C(即5.501×109R/C)與檢定證書相符。檢定證書給出轉(zhuǎn)換為C/kg后的6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