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之古文理論及其散文創(chuàng)作_第1頁
歐陽修之古文理論及其散文創(chuàng)作_第2頁
歐陽修之古文理論及其散文創(chuàng)作_第3頁
歐陽修之古文理論及其散文創(chuàng)作_第4頁
歐陽修之古文理論及其散文創(chuàng)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歐陽修之古文理論及其散文創(chuàng)作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出生于綿州,自稱廬陵。謚號文忠,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時,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其于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他積極倡導詩文革新,博學多才,詩、詞、古文均為一時之冠,史學、經(jīng)學方面也成就卓著,又喜獎掖后進,蘇軾兄弟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他的散文內容豐富,紆徐委曲,條達舒暢,抒情委婉,語言明白易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風格婉麗,時有疏雋放曠氣息??梢哉f,歐陽修的散文創(chuàng)作是其古文理論的實踐,其古文理論又造就了他散文創(chuàng)作的輝煌。

第一,在“明道”與“志道”的理論問題上,他對“道”作了前瞻性的務實而通達的新解脫,他的散文具有現(xiàn)實內容,而不再只是孔孟之道。

歐陽修繼承了韓柳古文運動的精神,在散文理論上,提出:"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道純則充于中者實,中充實則發(fā)為文者輝光"。他所講的道,主要不在于倫理綱常,而在于關心百事。他認為學道而不能至,是因為"棄百事不關于心"。他反對"務高言而鮮事實",主張"言以載事而文以飾言"。歐陽修指出:“言以載事,而文以飾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見于世”。所謂“事信言文”,就是內容要真實,要有實質性的內容,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為此他專門寫了《怪說》三篇,猛烈攻擊楊億“窮妍極態(tài),綴風月,弄花草,淫巧侈麗,巧華纂組。刓鎪圣人之經(jīng),破碎圣人之言,離析圣人之意。”蘇軾評其文說:“論大道似韓愈,論本似陸贄,紀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這在他的政論文《朋黨論》中有充分表現(xiàn)。

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被呂夷簡等人排擠,歐陽修等人上書言事,以“朋黨”之名被貶,此后朋黨之說喧囂不息。慶歷三年,范仲淹、韓琦等革新派上臺執(zhí)政,歐陽修也由滑州召回,任太常丞知諫院,以夏竦等位代表的保守派反對“慶歷新政”,散布流言,攻擊范仲淹、歐陽修等人私立朋黨,歐陽修寫了《朋黨論》以斥之。這篇文章主要闡述朋黨有邪正之分。文章開頭就提出論點:“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對于小人用來陷人以罪、君子為之談虎色變的“朋黨之說”,作者不回避,不辯解,而是明確地承認朋黨之有,立意新穎,另辟蹊徑,這樣便使作者奪取了政敵手中的武器,而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文章第二段對觀點作了進一步的闡述,提出“小人無朋,惟君子有之?!?。“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毙∪擞信?,也只是在同利時暫時為朋,等到爭奪名利時,就互不謙讓,甚至互相殘害,他們之間的關系為偽朋。而君子“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他們會彼此同心共濟,始終如一。他們之間的關系為真朋。進而提出了“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有力地駁斥了政敵的謬論,顯示了革新者的凜然正氣和國人膽識。文章后兩段用歷史事實加以證明自己的論點,更具有說服力,從正反兩面對比中論證了人君用小人之朋,則國家亂亡;用君子之朋,則國家興盛。文章反復曲暢,婉切近人,出語新奇,成一家之說,引經(jīng)稽古,頗富論辯力量,而排偶句式的穿插運用,又增加了文章議論的氣勢。文章中沒有一個字提到范韓等人,但卻處處可見他們的身影,也沒有一個字提到夏竦等保守人物,卻也處處看到對準他們的鋒芒??梢娮髡叩母呙髦?,這比直接駁斥更有效。

第二,在文與道的關系上,他主張文道并重,且更重視文,他的散文窮而后工,語言質樸,感情真摯。

復古主義的文論都有重道輕文、甚至完全把文學看作道統(tǒng)之附庸的傾向。歐陽修則與之不同,他對文與道的關系持有全新的觀點。首先,歐陽修認為儒家之道是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六經(jīng)之所載,皆人事之切于世者”。其次,歐陽修文道并重,認為“道純則充于中者實,中充實則發(fā)為文者輝光”,又認為“其言之所載者大且文,則其傳也彰;言之所載著不文而又小,則其傳也不彰”,此外,他更重視文,認為文具有獨立的性質:“古人之學者非一家,其為道雖同,言語文章,未嘗相似”,他的散文,感情真摯,語言質樸,不飾雕琢?!稙{岡阡表》是這類的代表。

所謂阡表,即是墓表,是一種記敘死者事跡并頌揚其功德的文體。《瀧岡阡表》是歐陽修在其父下葬六十年之后所寫的一篇追悼文章,文章主要分兩半,前半主要是稱頌先人仁德,以母親親切委婉之語追憶父親嘉言懿行,后半主要是記述家世恩榮,充溢著顯親揚名的思想。作者采取了避實就虛、以虛求實、以虛襯實的寫作方法,巧妙地穿插了其母太夫人鄭氏的言語,以她口代己口,從背面和側面落筆。一方面以此為依據(jù),追念和表彰其父的仁心惠政;另一方面,在表父阡的同時,也順水行舟,同時頌揚其母德婦節(jié),使一位賢妻良母型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地凸現(xiàn)在讀者眼前。父因母顯,母受父成。這篇文章將歐陽修的孝子之心,率意寫出,不飾藻飾,語語入情。薛瑄在《薛文靖公讀書錄》上說:“凡詩文出于真情則工,昔人所謂出于肺腑者是也。如《三百篇》、《楚辭》、武侯《出師表》、李令伯《陳情表》、陶靖節(jié)詩、韓文公《祭兄子老成文》、歐陽公《瀧岡阡表》,皆所謂出肺腑者也,故皆不求工而自工。故凡作詩文,皆以真情為主?!奔毠?jié)描寫細膩逼真,栩栩如生,特別是歐陽修之母講述其父德行的那一部分,這種效果絕不是虛言所能達到的,與一般墓志的夸張、藻飾者迥異。

第三,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他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大力提倡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創(chuàng)造了一種平易自然的新風格。

歐陽修不僅能夠從實際出發(fā),提出平實的散文理論,而且自己又以造詣很高的創(chuàng)作實績,起了示范作用。他的散文不僅內容充實,氣勢旺盛,且具有平易自然、流暢婉轉的藝術風格。他對客觀事物觀察極其細致,體會甚深,因而往往能把事物復雜、細致的地方揭示出來。這就使他在表達方式上,文筆紆徐舒緩,千回百折,從容閑易,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醉翁亭記》。

宋仁宗慶歷五年,歐陽修降職滁州太守,為政以寬,又遇豐年,于是記亭抒懷,娛情山水。文章構思精穎而奇巧,層次井然而曲折,“樂”是全文中心,首寫山水之樂,以記游筆法,移步換景,由遠景而入其山,由聞水聲而見其亭,極峰回路轉,曲徑通幽之妙;次寫山間朝暮、晦明、四季佳景,以簡潔之筆,運用對比,生出無窮之樂;再寫滁人游樂、太守宴樂、賓客之樂、禽鳥之樂,篇末點明太守與民同樂主旨,“人知從太守游而樂,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表現(xiàn)了人們歡樂的生活,反襯出作者本人在滁州任太守期間的政績,反映出作者政治失意后寄情山水、排除抑郁情懷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作者“民同樂”思想與的感情,這種寫出來層層推進,時起波瀾,在一波三折的跌宕中,曲傳心意,既是平易曉暢,又是委曲蘊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太守之樂其樂”,深沉的感慨和精當?shù)淖h論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語氣,娓娓而談,紆徐有致。行文駢散相間,語言優(yōu)美,整飭而有變化,二十一個“也”字,二十四個“而”字的運用,使得行文紆徐婉曲,情韻豐饒,有一唱三嘆之妙。

第四,在文體的承繼上,他主張“以散文之氣,運對偶之文”,即摒棄駢文的多“用事”、“用典”和雕琢浮艷的弊病,明確了駢散互補和承繼問題。

歐陽修對散文文體的發(fā)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作品題材多樣,各得其宜。除了古文之外,辭賦和四六也是他擅長的文體。他對前代的駢賦、律賦進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韻的兩重規(guī)定,改以單筆散體作賦,創(chuàng)造了文賦。其以《秋聲賦》為代表作。

《秋聲賦》作于嘉祐四年,歐陽修時年53歲,眾疾纏身,遂有人生易老的無奈喟嘆。文章第一段寫作者夜讀時聽到秋聲,從而展開了對秋聲的描繪,“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也如“赴敵之兵”突出了秋聲變化的急劇和來勢的猛烈,這回答了作者聞聲驚懼和感嘆的原因。第二段是對秋聲的描繪和對秋氣的議論。首先,作者概括了平日觀察所得,運用駢偶句式和鋪張渲染的賦的傳統(tǒng)手法,描繪出了秋狀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鮮明圖畫。然后,是對秋氣的議論,通過草木在夏天和秋季中的對比,指出草木之所以摧敗零落,是秋氣施加強大威力的結果。在此基礎上,議論又進一步展開,運用駢偶句把秋與官制、陰陽、五行、音律等配屬起來,極力鋪張,突出秋對萬物的強大摧殘力量,說明萬物盛衰的自然之理。第三段是全文的題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嘆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傷,進而作者從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過來,重新面對靜夜,只有秋蟲和嗚,襯托著作者悲涼的心境。文章由自然之秋的殘敗蕭瑟,寫到人生之秋的枯槁憔悴,無情草木,尚且一歲枯榮、時或飄零;有情之人,華年時而不復,憂思催老,又何關乎秋聲?道出了作者十年宦海浮沉的深沉慨嘆。“賦每傷于徘儷。如此有簡峭、又精練、又徑直、又波折,真是后學作文之點金神具也”,此賦成功地繼承了傳統(tǒng)賦的問答體和“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的手法,既部分保留了駢賦、律賦的鋪陳排比、駢詞儷句的特征,又呈現(xiàn)出活潑流動的散體傾向,切且增強了賦體的抒情意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