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新道統(tǒng)說之形成及其與易學之關系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d120bef38203999e8e61f9f3524db9/b3d120bef38203999e8e61f9f3524db91.gif)
![朱熹新道統(tǒng)說之形成及其與易學之關系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d120bef38203999e8e61f9f3524db9/b3d120bef38203999e8e61f9f3524db92.gif)
![朱熹新道統(tǒng)說之形成及其與易學之關系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d120bef38203999e8e61f9f3524db9/b3d120bef38203999e8e61f9f3524db93.gif)
![朱熹新道統(tǒng)說之形成及其與易學之關系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d120bef38203999e8e61f9f3524db9/b3d120bef38203999e8e61f9f3524db94.gif)
![朱熹新道統(tǒng)說之形成及其與易學之關系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d120bef38203999e8e61f9f3524db9/b3d120bef38203999e8e61f9f3524db9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朱熹新道統(tǒng)說之形成及其與易學之關系
《大學章句序》和《中庸章句序》是朱熹四書學的代表作,這兩部作品的內(nèi)容之一,是將伏羲、神農(nóng)和黃帝引入道統(tǒng),置于堯舜之上,并將道統(tǒng)心傳之原上溯至太極。在儒家經(jīng)典中,羲、農(nóng)、黃三位圣王見于《周易·系辭傳》,而太極范疇亦出于《系辭傳》,故朱子的新道統(tǒng)說乃是根植于易學的。朱熹在其四書學代表作品中推舉伏羲,又將太極觀念作為道統(tǒng)之原,說明其四書之學乃是以易學為依據(jù)的。朱子學中《易》與四書的這種關系,說明朱熹沒有將五經(jīng)的權威地位移除,也沒有將四書置于五經(jīng)之上。朱熹一生常常論及五經(jīng)與四書之關系,仔細考察相關文章和語錄,可知他在為學次第上把四書置于五經(jīng)之前,而在價值判斷上則把五經(jīng)置于四書之上,從未試圖貶低五經(jīng)的權威性。一、易學思想之躍進與兩《序》之寫作
朱熹晚年改定了《大學章句序》和《中庸章句序》,這兩篇四書學重要作品之完成,是以其易學思想之重大飛躍為背景的。具體說來,在改定兩《序》之前數(shù)年,朱熹的易學思想完成了從“《易》本卜筮之書”到“伏羲先天學為易學綱領”的躍進,這次思想飛躍促成了兩《序》的修定。
朱熹在四十六歲前后提出了“《易》本卜筮之書”說,主張用占學方法解讀《周易》。所謂占學方法,是認為《周易》每卦每爻各為太極,包含無窮義理,主張將《周易》卦爻辭看作某種暗喻,讀者應根據(jù)不同情境,給予不同解說。朱熹用此方法解注《周易》,用不到兩年的時間草成《易傳》。但是,用占學方法解注《周易》,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即“《易》中有象”而“象已失傳”之兩難困境。在《易傳》草成之后的數(shù)年間,朱熹一直苦悶于找不到合適的方法突破此兩難困境,于是邵雍之學逐漸引起了他的注意,蓋邵雍之學追問易象之所自來,提出所謂先天之學。
朱熹在五十歲左右曾印刻邵雍之書,表明他在這一時期特別關注了邵雍之先天學。[1]邵雍自稱其先天學為伏羲學,朱熹接受了這種說法,并在研究先天學的過程中逐漸確立了“伏羲先天學為易學綱領”的思想?!吨祆浼肪硭氖濉洞鹩菔颗蟆返谝粫?/p>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者,一理之判,始生一奇一偶,而一畫者二也?!皟蓛x生四象”者,兩儀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為二畫者四也?!八南笊素浴闭?,四象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為三畫者八也。爻之所以有奇有偶,卦之所以三畫而成者,以此而已。是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圣人又已分明說破,亦不待更著言語,別立議論而后明也。此乃易學綱領,開卷第一義,然古今未有識之者。至康節(jié)先生,始傳先天之學而得其說,且以此為伏羲氏之《易》也。
這封信寫于淳熙十二年即朱熹五十五歲前后,信中評價伏羲先天學為“易學綱領”、“開卷第一義”,表明朱熹易學思想發(fā)生了一次重要飛躍,即從“《易》本卜筮之書”跨躍至“先天學為易學綱領”。此后,朱熹找到了解《易》的新進路,從后天象的研究轉(zhuǎn)向了伏羲先天學之研究。
談到朱熹五十五歲前后易學思想的此次躍進,有兩事值得一提。第一事,他和袁樞討論《易學啟蒙》之《先天圖》時,作過一首詩:“忽然半夜一聲雷,萬戶千門次第開。若識無心涵有象,許君親見伏羲來?!彼^“無心涵有象”,是說伏羲畫卦,只是據(jù)其所見所想者隨手畫出,當時未必存想到極多極深的道理,而所畫之兩儀、四象、八卦,卻已蘊涵無窮的天地自然之理,后世文王之《易》、周公之《易》、孔子之《易》,乃至王弼、程頤之《易》,都是發(fā)揮伏羲所畫之卦的內(nèi)蘊。該說將自古以來的所有易學看作是天理的漸次呈現(xiàn),而且天理之無窮無盡的內(nèi)蘊,亦必將在后世不斷開顯乃至無窮。在朱熹看來,這無窮無盡的天理,本來就具備于人心之中,只要“玩之久熟,浹洽于心”,則天地變化之神、陰陽消長之妙將“了于心目之間”,而其可驚可喜,可笑可樂,“必有不自知其所以然而然者矣?!倍酥畟ゴ?,就在于他挑開了人文機關,打開了人類認識天理的大門。第二事,朱熹曾塑伏羲像,欲奉之于武夷精舍?!吨祆鋭e集》卷六《答黃商伯》云:“所問《先天圖》曲折甚善……近塑得伏羲象,欲奉之武夷精舍,恨賢者不能一來觀之耳?!敝祆湟环矫嫣岢觥盁o心涵有象”說,指認伏羲先天學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天理;另方面塑造伏羲像,欲供奉于武夷精舍,以便率弟子時時參拜之;這兩個舉動,顯示出他已有把伏羲奉為儒家始祖之意。就是在此種情境下,他改定了《大學章句序》和《中庸章句序》。二、從新道統(tǒng)說看易學在朱熹理學中的地位
朱熹首次為《大學章句》和《中庸章句》作序是在淳熙四年,十余年后,又對兩《章句》作了全面修訂,并于淳熙十六年改定了兩書之《序》。當時,他曾寫信給詹體仁說:“《中庸序》中推本堯舜傳授來歷,添入一段甚詳?!闭f明當時對兩《序》的修改,主要體現(xiàn)在道統(tǒng)說方面。朱熹在兩《序》中“推本堯舜傳授來歷”,當包括兩方面內(nèi)容,即一方面確定道統(tǒng)圣王之排列,由堯、舜上溯至伏羲,另方面確定歷代圣王遞相傳授的內(nèi)容,由“十六字訣”、“四字訣”上溯至伏羲學。先來看第一個方面,修改后的《中庸章句序》云
《中庸》何為而作也?子思子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也。蓋自上古圣神繼天立極,而道統(tǒng)之傳有自來矣。
《大學章句序》有云
此伏羲、神農(nóng)、黃帝、堯、舜所以繼天立極,而司徒之職、典樂之官所由設也。
《大學章句序》寫定于淳熙十六年二月,《中庸章句序》寫定于該年三月,二篇乃一時之作?!吨杏拐戮湫颉分吧瞎攀ド瘛憋@即《大學章句序》之伏羲、神農(nóng)、黃帝、堯、舜。兩《序》把道統(tǒng)向上追溯至伏羲,是對道統(tǒng)說的重要發(fā)展。
道統(tǒng)說由孟子最早提出,孟子首倡的大道傳授之序為堯、舜、禹、皋陶、湯、伊尹、萊朱、文王、太公望、散宜生、孔子,其中以堯為最古。然而,縱覽五經(jīng),堯并不是最古遠的圣王,《周易·系辭下傳》云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包犧氏沒,神農(nóng)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農(nóng)氏沒,黃帝、堯、舜氏作……
根據(jù)此說,在堯以前尚有羲、農(nóng)、黃三位圣王,分別肇始漁獵、農(nóng)耕等原始文化。孟子的道統(tǒng)說始于堯而不始于伏羲,可能由于當時《周易》在儒門中的地位比較低,影響比較小。也不排除其它可能性,例如《系辭》上下傳成書可能較晚,孟子未及見到。
孟子之后的三百年間,《周易》在儒門的地位迅速上升,于是《系辭傳》之羲、農(nóng)、黃開始受到關注。兩漢之交,古文經(jīng)學大師劉歆作《世經(jīng)》,追溯古代帝王世次,即明確以伏羲為首,其說曰:“《易》曰‘炮犧氏之王天下也’,言炮犧繼天而王,為百王先?!辈㈤_列出伏羲、神農(nóng)、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禹、湯、武王之圣王譜系。劉歆以伏羲氏為百王先,與他推崇《周易》的經(jīng)學思想是一致的?!稘h書·藝文志·六藝略》取自劉歆《七略》,其中將六經(jīng)之序定為《易》、《書》、《詩》、《禮》、《樂》、《春秋》,云:“六藝之文,《樂》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明者著見,故無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也;《春秋》以斷事,信之符也。五者,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為之原……與天地為終始也。至于五學,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焉?!痹趧㈧抢?,《易》在經(jīng)典系統(tǒng)中之六經(jīng)之首、五經(jīng)之原的地位,與伏羲氏在帝王譜系中之“百王先”的地位顯得十分協(xié)洽。
東漢以降,《易》為五經(jīng)之首、伏羲氏為百王之先已成多數(shù)學者之共識,而韓愈、程頤等人所述的道統(tǒng)說,仍延襲孟子的始于堯、舜的舊說,這在理論上當然是一種瑕疵。朱熹修訂道統(tǒng)說,把伏羲列為首位,使道統(tǒng)說前五位圣神及其次序,與《周易》所述完全一致,表明道統(tǒng)說所依據(jù)的經(jīng)典系統(tǒng),已由孟子的《詩》、《書》、《禮》、《樂》轉(zhuǎn)為《易》、《書》、《詩》、《禮》、《春秋》,從而使道統(tǒng)說與東漢以來儒家經(jīng)典系統(tǒng)相協(xié)洽。
朱熹之新道說還有另一方面的貢獻,即追溯道統(tǒng)遞相傳授內(nèi)容,由“十六字訣”溯至“四字訣”,由“四字訣”溯至伏羲學?!吨杏拐戮湫颉吩?/p>
蓋自上古圣神繼天立極,而道統(tǒng)之傳有自來矣。其見于經(jīng),則“允執(zhí)厥中”者,堯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堯之一言,至矣,盡矣!而舜復益之以三言者,則所以明夫堯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幾也。
序文認為,古來圣賢前后遞相傳授之內(nèi)容,經(jīng)歷了由伏羲學到堯傳舜之“允執(zhí)厥中”,再到舜傳禹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的由微至顯的過程。其中伏羲學屬于無文字階段,“四字訣”和“十六字訣”屬于有文字階段。紹熙五年十二月,朱熹筑成滄洲精舍,率諸生行釋菜之禮,祝文曰:“恭惟道統(tǒng),遠自羲軒。集厥大成,允屬元圣……周程授受,萬理一原?!辈熳N闹?,前圣后圣之心傳雖各有面目,卻是“萬理一原”的,自伏羲、黃帝挑開人文機關,歷代圣賢各自開顯“萬理一原”之內(nèi)蘊,到孔子得以集厥大成,周子程子遙繼孔子,又使道統(tǒng)不墜。后來,朱熹大弟子陳淳鋪陳朱熹之意云:“粵自羲皇作《易》,首辟渾淪,神農(nóng)、黃帝相與繼天立極,而宗統(tǒng)之傳有自來矣。堯、舜、禹、湯、文、武更相授受,中天地為三綱五常之主。皋陶、伊、傅、周、召又相與輔相,躋天下文明之治??鬃硬坏眯械乐?,乃集群圣之法作六經(jīng),為萬世師?!敝苯亟页觥棒嘶首鳌兑住贰睘榈澜y(tǒng)傳授之始。在朱熹師弟的觀念中,后世儒家經(jīng)典,無不是“萬理一原”之漸次展開,而伏羲氏首辟渾淪,畫卦作《易》,乃是“萬理一原”之曙光初露。在此種觀念下,儒家之全部經(jīng)典,都可追原于易學中之伏羲學。
三、朱熹關于五經(jīng)、四書之先后、上下次序的論說
朱熹整理和研究的儒家經(jīng)典當包括三部分,即五經(jīng),四書,以及北宋周敦頤、程顥、程頤、邵雍、張載等諸子著作。關于這些經(jīng)典之間的關系,朱熹曾有論述,一曰
四子,六經(jīng)之階梯。《近思錄》,四子之階梯。
文中“四子”即四書,“六經(jīng)”即五經(jīng),《近思錄》即北宋諸子之說。全句意思是說,四書的地位高于北宋諸子著作,五經(jīng)的地位又高于四書,學者治學,應當由《近思錄》上升到四子,再由四子上升到五經(jīng)。二曰:
上古之書莫尊于《易》,中古后書莫大于《春秋》。
文中“上古”指伏羲、神農(nóng)、黃帝之世,“中古”指文王、周公之世,“中古后”指孔子以降。全句意思是說,《易》、《書》、《詩》、《禮》、《樂》諸書以《易》為尊,其后之書以《春秋》為大。今以下表,表示朱熹的經(jīng)典系統(tǒng):經(jīng)典作者或編者《易》︱《書》《詩》《禮》《樂》︱《春秋》︱《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北宋諸子著作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周公、孔子等︱孔子︱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周子、張子、二程等由這張表清楚地看到,經(jīng)典之次與道統(tǒng)圣賢之次相吻合,從而構成一富于邏輯性的系統(tǒng)。在這一系統(tǒng)中,太極是最終根據(jù),伏羲是最早圣王,《周易》是最高經(jīng)典。
有學者認為朱熹有意把四書置于五經(jīng)之上,這些學者嘗征引朱熹《書臨漳所刊四子后》中的一段話:“河南程夫子之教人,必先使之用力乎《大學》、《論語》、《中庸》、《孟子》之言,然后及乎六經(jīng)。蓋其難易、遠近、大小之序,固如此而不可亂也?!弊鳛檎摀?jù),其實,這段話恰好是朱熹推崇六經(jīng)的證據(jù)。我們來看《書臨漳所刊四子后》全文:
圣人作經(jīng)以詔后世,將使讀者誦其文,思其義,有以知事理之當然,見道義之全體而身力行之,以入圣賢之域也。其言雖約,而天下之故,幽明巨細靡不該焉。欲求道以入德者,舍此為無所用其心矣。然去圣既遠,講誦失傳,自其象數(shù)名物、訓詁凡例之間,老師宿儒尚有不能知者,況于新學小生,驟而讀之,是亦安能遽有以得其大指要歸也哉?故河南程夫子之教人,必先使之用力乎《大學》、《論語》、《中庸》、《孟子》之書,然后及乎六經(jīng)。蓋其難易、遠近、大小之序固如此而不可亂也。故今刻四古經(jīng),而遂及乎此四書者以先后之。且考舊聞,為之音訓,以便觀者。又悉著凡程子之言及于此者,附于其后,以見讀之之法,學者得以覽焉。抑嘗妄謂《中庸》雖七篇之所自出,然讀者不先于《孟子》而遽及之,則亦非所以為入道之漸也。因竊并記于此云。紹熙改元臘月庚寅,新安朱熹書于臨漳郡齋。
朱熹于淳熙十六年十一月改知漳州,紹熙元年四月抵郡,十月刊《易》、《書》、《詩》、《春秋》四經(jīng),十二月又刊行四書,故有此跋之作。梳理跋文要點,大致有五:一、六經(jīng)難讀,四書易讀;二、程子教人,以六經(jīng)為標的,以四書為階梯;三、既刊四經(jīng),復刊四書,是為輔助漳州子弟按序為學;四、以程子之言附四書后,作為研讀四書之一助;五、建議學者先讀《孟子》,而后讀《中庸》。這篇三百余字的跋文,以六經(jīng)為標的,以四書為進路,以程子之書為佐助,其思想與“四子,六經(jīng)之階梯?!督间洝?,四子之階梯”完全一致。謂朱熹在為學次第上把四書置于六經(jīng)之先則可,謂朱熹在價值判斷上把四書置于六經(jīng)之上則不可。
朱熹倡導的教育程序,是先小學,再四書,再《詩》、《書》、《禮》、《樂》,《易》和《春秋》沒有列入,但這絕無貶低《易》與《春秋》的意思。蓋朱熹之意“非教人之書”、“是圣人事,非學者可及也”。
綜結(jié)上述討論,朱熹不但把伏羲學看作是易學之綱領,還把伏羲學看成四書學乃至整個儒學之剛領,他在《答呂子約》中曾說:“伏羲、神農(nóng)見《易大傳》,乃孔圣之言,而八卦列于六經(jīng),為萬世文字之祖,不知史遷何故乃獨遺而不錄,遂使《史記》一書如人有身而無首?!蓖茝V此意,可知朱熹一旦置伏羲和《周易》于道統(tǒng)之首,其理學便如人身有首一樣了。
參考文獻
《四書章句集注》,1983年,中華書局。
《朱子語類》,1994年,中華書局。
《朱熹集》,1996年,四川教育出版社。
《朱文公易說》,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原本周易本義》,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十三經(jīng)注疏》,1980年,中華書局。
《漢書》,1962年,中華書局。
《北溪大全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勉齋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1]《朱熹集》卷二十六《與曹晉叔書》:“近刻康節(jié)書納一本,他無可寄也?!本矶摹洞饏尾А罚骸翱倒?jié)刻成甚久,何故不曾寄去耶?今往五本?!标悂硐壬吨熳訒啪幠昕甲C》考證兩書皆作于淳熙七年,時朱熹五十一歲。
在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酸堿平衡調(diào)節(jié)藥項目籌資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毛毯包裝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什錦銼光坯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車載氣象雷達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肩頸腕托帶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光纖在汽車安全系統(tǒng)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家電產(chǎn)品設計與市場需求匹配考核試卷
- 二零二五年度團建活動應急預案與風險管理服務合同
- 2025-2030年土壤微生物群落動態(tài)監(jiān)測行業(yè)深度調(diào)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2030年在線原位拉曼光譜儀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消化系統(tǒng)常見疾病康復
- 婦科惡性腫瘤免疫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3)解讀
- 2024年浪潮入職測評題和答案
- 小班數(shù)學《整理牛奶柜》課件
- 皮膚感染的護理診斷與護理措施
- 中考語文真題雙向細目表
- 2024年江蘇省對口單招英語試卷及答案
- 藥品集采培訓課件
- 高中物理考試成績分析報告
-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同步練習試題含答案(全冊)
- 血性胸水的護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