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省滁州市統(tǒng)招專升本語文測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1年安徽省滁州市統(tǒng)招專升本語文測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1年安徽省滁州市統(tǒng)招專升本語文測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1年安徽省滁州市統(tǒng)招專升本語文測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1年安徽省滁州市統(tǒng)招專升本語文測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安徽省滁州市統(tǒng)招專升本語文測試題(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30題)1.內(nèi)容中包含對宇宙永恒和人生短暫的思索的作品是()

A.張若虛《春江花月夜》B.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C.王昌齡《出塞》D.李白《行路難》(其一)

2.下面屬于唐代邊塞詩派代表詩人的是()

A.高適、岑參B.高適、范成大C.王維、孟浩然D.楊萬里、孟浩然

3.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是()

A.白居易B.蘇軾C.韓愈D.柳宗元

4.《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選自()

A.《論語》B.《詩經(jīng)》C.《左傳》D.《樂府詩集》

5.下列關于《詩經(jīng)》知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書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B.收錄了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00篇

C.古人將其表現(xiàn)手法概括為賦比興

D.在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此后才被稱為詩經(jīng)

6.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事信言文的是()

A.韓愈B.柳宗元C.歐陽修D.王安石

7.《世說新語》的作者是()

A.王安石B.劉義慶C.劉向D.韓愈

8.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雷特》最根本的戲劇沖突是()

A.人與自然的矛盾

B.人的獨立意志與不可抗拒的命運之間的矛盾

C.人文主義的美好理想與充滿罪惡的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

D.民族解放的要求與腐敗的封建統(tǒng)治之間的矛盾

9.詩風飄逸自然、詞彩瑰瑋絢麗的詩人是()

A.高適B.杜甫C.李白D.白居易

10.《長恨歌》六宮粉黛無顏色一句中的無顏色是指()

A.沒有顏色B.感到?jīng)]有臉面C.臉色難看D.顯得容貌不美

11.其散曲被評為如鳳管秋聲的曲作家是()

A.白樸B.睢景臣C.馬致遠D.關漢卿

12.中短篇小說集《潔白的世界》的作者是()

A.莫言B.冰心C.巴金D.李國文

13.在中國詩歌史上,格律詩發(fā)端于南北朝,定型于()

A.五代B.唐朝C.隋朝D.宋朝

14.下列作品屬于莎士比亞喜劇的是()

A.《李爾王》B.《哈姆雷特》C.《威尼斯商人》D.《羅密歐與朱麗葉》

15.下列公文中屬于下行文的是()

A.請示B.批復C.函D.會議紀要

16.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的典故出自()

A.《三國志》B.《世說新語》C.《史記》D.《漢書》

17.特殊情況越級向上行文應抄送給()

A.系統(tǒng)內(nèi)的所有同級機關B.直屬下級機關C.直屬上級機關D.有業(yè)務聯(lián)系的機關

18.上級機關就某校開學收費事項進行詢問,該校答復時應使用()

A.報告B.請示C.意見D.函

19.五代是唐宋之間的五個較短的朝代,其排序正確的是()

A.漢—周—唐—梁—晉B.梁—唐—晉—漢—周C.周—漢—晉—唐—梁D.晉—梁—漢—周—唐

20.下列不屬于湯顯祖的臨川四夢的是()

A.《牡丹亭》B.《紫釵記》C.《邯鄲記》D.《紫簫記》

21.采用倒敘方式和第一、第三人稱交互使用的小說是()

A.《苦惱》B.《麥琪的禮物》C.《米龍老爹》D.《羊脂球》

22.成語分崩離析出自()

A.《諫逐客書》B.《秋水》C.《寡人之于國也》D.《季氏將伐顓臾》

23.下列屬于創(chuàng)造社的作家是()

A.周作人B.冰心C.郁達夫D.徐志摩

24.白居易的《長恨歌》是一首()

A.七言近體詩B.七言律詩C.七言歌行D.七言絕句

25.《寶黛吵架》選自()

A.《水滸傳》B.《紅樓夢》C.《西游記》D.《聊齋志異》

26.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出自()

A.《漁父》B.《飲酒》(其五)C.《國殤》D.《樂府詩集》

27.下列說法中,對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冠族指的是當?shù)刈钣袆萘?,人口最多的豪門世族

B.大夫是古代官職名稱,各朝代大夫的職能和級別多有不同

C.輜重是指行軍時由運輸部隊攜帶的軍械、糧草、被服等物資

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國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國家

28.下列哪一項屬于去神經(jīng)性萎縮()

A.老年男性的睪丸B.心肌梗死后心室壁變薄C.脊髓灰質炎患兒的下肢肌肉D.老年女性的子宮

29.作品充滿地域文化色彩,被稱為京味十足的市井文學作家是()

A.魯迅B.老舍C.巴金D.吳組緗

30.《論毅力》一文中所提到的事例,引自《孟子》的是()

A.操舟B.為山C.掘井D.平地

二、填空題(20題)31.詩句鳳凰山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的作者是____

32.李白的《行路難》(其一):長風破浪會有時,____

33.____是法國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的優(yōu)秀代表,代表作品有小說《羊脂球》《米龍老爹》

34.問渠依、神州畢竟,____?!顿R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35.李白《行路難》:____,忽復乘舟夢日邊

36.____,曾是驚鴻照影來。《沈園二首》

37.王實甫《長亭送別》:悲歡聚散一杯酒,____

38.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誰家今夜扁舟子,____

39.千金縱買相如賦,____?

40.錦瑟無端五十弦,____。(李商隱《錦瑟》)

41.將軍角弓不得控,____

42.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____,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43.《詩經(jīng)》分為____、____、____三部分

44.聞道長安似弈棋,____

45.____,抱明月而長終。《赤壁賦》

46.雍雖不敏,____

47.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____的文學主張

48.毛澤東《答友人》中的友人是指____

49.李白《蜀道難》: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____

50.陶淵明《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____

三、判斷題(10題)51.巴金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A.否B.是

52.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歷史著作是《史記》()

A.否B.是

53.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初唐杰出詩人()

A.否B.是

54.柳永是南宋專力于寫詞的詞人()

A.否B.是

55.《〈北京大學月刊〉發(fā)刊詞》一文重點闡發(fā)了作者蔡元培對大學的看法和他的辦學原則()

A.否B.是

56.《五代史伶官傳序》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具有對比鮮明的寫作特點()

A.否B.是

57.先秦諸子散文中,《莊子》文學性最強()

A.否B.是

58.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這句采用了對偶修辭手法()

A.否B.是

59.《愛爾克的燈光》一文揭示的哲理是:狹小的家和財富并不長宜子孫,必須睜起眼睛去看廣大世界,必須走向廣大的世界中去()

A.否B.是

60.辛棄疾是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

A.否B.是

四、詞語解釋題(5題)61.華林部過馬伶曰。

62.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63.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

64.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65.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么雋永的哲言……

雋永

五、古文閱讀題(2題)66.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67.行路難(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典故就是詩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下列詩句中運用典故的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C.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D.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六、作文題(1題)68.一場恐怖襲擊事件后記者采訪了一對父子。

記者:你知道巴黎發(fā)生了什么事嗎?

小男孩:知道,他們非常非常壞。他們有槍,他們會射我們。

爸爸:那沒關系,他們有槍,但我們有花。

可是,花什么作用都起不到……小男孩疑惑地說。

它們當然有作用,父親指著地上的花束,你看,每個人都在獻花,那是用來對抗槍的。

請根據(jù)以上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參考答案

1.AA《春江花月夜》描繪了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并由此生發(fā)出對宇宙與人生關系的思索和對游子思婦在明月今宵里天各一方的惋惜

2.AA唐代邊塞詩派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最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詩派。他們的詩歌主要是描寫邊塞戰(zhàn)爭和邊塞風土人情,以及戰(zhàn)爭帶來的各種矛盾如離別、思鄉(xiāng)、閨怨等,形式上多為七言歌行和五言、七言絕句,詩風悲壯,格調(diào)雄渾,最足以表現(xiàn)盛唐氣象

3.A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出自新樂府運動倡導者白居易,他在《與元九書》中說: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4.D《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是一首漢樂府民歌,選自《樂府詩集》,又名《飲馬行》,屬相和歌辭

5.BB【精析】《詩經(jīng)》共收錄詩歌305篇。后來取其整數(shù),稱為詩三百。故選B

6.C

7.BB《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時的筆記小說集,由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

8.C《哈姆雷特》這部悲劇通過哈姆雷特與克勞狄斯、王后的沖突,深刻地反映了先進的人文主義理想與英國黑暗現(xiàn)實之間的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

9.CC李白的詩歌充滿浪漫色彩,感情奔放豪邁,想象奇特豐富,詞彩瑰瑋絢麗,風格飄逸自然

10.DD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意為:楊玉環(huán)回眸一笑時,千姿百態(tài)、嬌媚橫生;六宮妃嬪,一個個都黯然失色。無顏色意為:相形之下,顯得不漂亮了

11.BB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評價睢景臣的散曲如鳳管秋聲

12.DD李國文是當代作家,有長篇小說《冬天里的春天》《花園街五號》和中短篇小說集《第一杯苦酒》《危樓記事》《沒意思的故事》《潔白的世界》等

13.B唐代沈佺期、宋之問完成了律詩定型的工作,為唐詩的繁榮做好了形式的準備

14.CC《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四大喜劇作品之一,其他三部分別是《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和《第十二夜》。《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則是他的四大悲劇作品

15.BB請示適用于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準。函適用于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準和答復審批事項。紀要適用于記載會議主要情況和議定事項。批復適用于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

16.B典出《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jīng)金城,見前為瑯琊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淚

17.CC行文關系根據(jù)隸屬關系和職權范圍確定。一般不得越級行文,特殊情況需要越級行文的,應當同時抄送被越過的機關,即直屬上級機關

18.AA回復上級機關詢問應用報告

19.B五代的先后順序為梁、唐、晉、漢、周

20.DD湯顯祖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包括《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這四部作品中,湯顯祖最得意,影響最大的當數(shù)《牡丹亭》?!蹲虾嵱洝肥菧@祖早期的戲劇作品

21.CC《米龍老爹》在敘事方式上采用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交互使用,并采用倒敘的敘事方式

22.D

23.CC創(chuàng)造社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成立的文學社團,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東京,主要成員有郭沫若、郁達夫、張資平、成仿吾、田漢等

24.CC《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體裁屬于七言歌行體。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25.B《寶黛吵架》是《紅樓夢》中的著名事件,明確揭示了男主人公賈寶玉的叛逆性格

26.A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出自屈原的《楚辭·漁父》,意思是天下都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

27.A冠族指的是當?shù)仫@貴的豪門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響

28.CC去神經(jīng)性萎縮是因運動神經(jīng)元或軸突損害引起的效應器萎縮。脊髓灰質炎患者,因脊髓前角運動神經(jīng)元損害,導致它所支配的肌肉萎縮

29.B老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富有北京特色的文學作品,被稱為京味小說的代表人物

30.CC梁啟超《論毅力》一文中提到,孟子曰: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由此可知,引自《孟子》的是掘井

31.李白識記類試題,屬經(jīng)典文學作品名句考察。這兩句詩出自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不在專升本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三十五篇之內(nèi),這里作為延伸,予以詳解。全詩如下: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鳳凰山。吳宮:三國時吳國的宮殿。三山:在今江寧縣西南,江濱有三峰并峙。二水:當指因白鷺洲而分開的江水。白鷺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當即今江心洲。這首詩是作者天寶年間,因被排擠而離開長安,南游金陵時作。在寫法上有意仿效崔顥的《黃鶴樓》。此詩自然奇巧,并表現(xiàn)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一說此詩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詩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復,音節(jié)流轉明快,極其優(yōu)美。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于此山,乃筑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時代,鳳凰是一種祥瑞。當年鳳凰來游象征著王朝的興盛;如今鳳去臺空,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復返了,只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著,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鳳去臺空這一層意思進一步發(fā)揮。三國時的吳和后來的東晉都建都于金陵。詩人感慨萬分地說,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jīng)荒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那一時的烜赫,在歷史上留下了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呢!詩人沒有讓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盡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長江邊上,三峰并列,南北相連。陸游《入蜀記》云: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山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陸游所說的杳杳有無中正好注釋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隱半現(xiàn)、若隱若現(xiàn)的景象寫得恰到好處。白鷺洲,在金陵西長江中,把長江分割成兩道,所以說:一水中分白鷺洲。這兩句詩氣象壯麗,對仗工整,是難得的佳句。詩的最后兩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憂君王為奸邪所蒙蔽,憂奸邪為非作歹

32.直掛云帆濟滄海

33.莫泊桑

34.幾番離合

35.閑來垂釣碧溪上

36.傷心橋下春波綠

37.南北東西萬里程

38.何處相思明月樓

39.脈脈此情誰訴

40.一弦一柱思華年

41.都護鐵衣冷難著

42.人生在世不稱意

43.風、雅、頌。識記類試題,屬作家作品類文學常識考察。《詩經(jīng)》是一直以來的命題重點,這是由于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性決定的。2006、2007年都已連續(xù)命題。相關知識點請參考前兩年真題的解析

44.百年世事不勝悲

45.挾飛仙以遨游

46.請事斯語矣

47.歌詩合為事而作

48.周世釗

49.難于上青天識記類試題,屬名句填空類型試題。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是李白《蜀道難》一詩中三次重復的主旨句,考生應該不會陌生。這句話在詩中凡三見: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xiàn)一次。這并非簡單的重復,因為它每出現(xiàn)一次都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nèi)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chǎn)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50.而無車馬喧

51.Y

52.Y

53.N×李白是我國盛唐時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54.N×柳永是北宋詞人,在詞的發(fā)展史上有重大貢獻

55.Y

56.N《五代史伶官傳序》采用的手法是欲抑先揚

57.Y先秦諸子中學性最強的是《莊子》,歷史散文中文學性最強的是《左傳》

58.N

59.Y

60.N×辛棄疾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是繼蘇軾之后著名的豪放詞人,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主要抒寫收復中原的愛國抱負

61.過:拜訪

62.忽:若有若無,形容風塵迷漫,視野不清

63.羞:通饈,美食

64.殆:危險

65.雋永:意味深長

66.龍伯高這個人敦厚誠實,說的話沒有什么可以讓人指責的。謙約節(jié)儉,又不失威嚴。我愛護他,敬重他,希望你們向他學習

67.DD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兩句運用了典故。垂釣碧溪:傳說姜太公呂尚未遇周文王時,曾在磻溪(今陜西寶雞市東南)釣魚。乘舟夢日:傳說伊尹在遇到商湯前,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旁經(jīng)過。這兩個典故表現(xiàn)出詩人對前途充滿希望

68.邪惡如冰,善良可化世界上,總會有一些邪惡的力量,將公眾的心刺痛。這種力量,如冰,如雪,封凍了世界的溫情。然而,我們要堅信,只要陽光普照,只要有鮮花開放,再厚的堅冰也會消融。巴黎發(fā)生暴恐襲擊,100多個鮮活的生命瞬間被奪走。然而,面對喪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