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其問題研究,教育教學管理論文_第1頁
我國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其問題研究,教育教學管理論文_第2頁
我國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其問題研究,教育教學管理論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們國家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其問題研究,教育教學管理論文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形態(tài),家庭教育具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教育價值,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乃至個體人生發(fā)展中,如同建設高樓大廈的基石,影響著個體的將來發(fā)展。我們國家家庭教育中有很多具體表現(xiàn)出中華特點的現(xiàn)象和內容,盡管今天看來家庭教育中那些堪稱中華特點的現(xiàn)象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卻在長遠發(fā)展的角度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他們成年以后的生活能力,我們有必要研究和反思已經(jīng)習以為常的平凡生活,讓家庭生活發(fā)揮其更積極的教育價值。一、隔代教養(yǎng)由中國傳統(tǒng)家庭生活形式衍生出來的隔代教養(yǎng)綿延不絕,隨著生活節(jié)拍的加快和職業(yè)競爭的加劇,年輕父母能夠分出來的時間和精神越來越少,將孩子交給祖父母教養(yǎng)者越來越多。據(jù)中國老齡科研中心對全國城鄉(xiāng)20083位老人的調查,照看孫輩的老人占66.47%,隔代扶養(yǎng)孫輩的女性老人在城鄉(xiāng)更是分別高達71.59%和73.45%,也就是講,我們國家70%以上的家庭都牽涉到隔代教養(yǎng)。隔代教養(yǎng)已成為我們國家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中很自然、很普遍的現(xiàn)象,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普遍存在著隔代教育的國家。盡管隔代教養(yǎng)的生活形式有效地解決了年輕父母工作與生活矛盾,但無意間也造成了很多家庭的親子關系障礙,為孩子的成長埋下了很多隱患。出于對孫輩的疼愛,祖父母通常太多地包涵孩子的缺點,使其在性格上變得嬌氣蠻橫,對家庭的依靠性強,從長遠來看,限制了孩子活動的空間和人際交往的范圍。大量研究表示清楚,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容易產(chǎn)生六類不良習慣:一是自私,做事常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先考慮自個的利益得失,不知道為別人著想;二是任性驕橫,家庭成員關系顛倒,走向外部社會后不知道尊重別人;三是社會適應能力弱,個性孤僻、缺少生活的熱情;四是自主精神和自理能力差,依靠性強;五是不愛惜財物,在消費中盲目攀比夸耀;六是學習被動,缺乏刻苦鉆研精神,容易厭學。更值得關注的是隔代教養(yǎng)會造成孩子成年以后不知道該怎樣扮演父母的角色,不少年輕的父母本身就是由祖父母帶大的孩子,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使他們無法妥善處理家庭與工作的矛盾,缺乏擔當父母責任的意識,比方不少年輕媽媽為了保持身材拒絕哺乳;為了不影響自個的工作和休閑娛樂,把孩子交給孩子的祖父母照料似乎養(yǎng)育孩子本來就是祖父母的事情,進而使不良的親子關系在代際傳遞中不斷地復制。也就是講,隔代教養(yǎng)實際上是以孩子的成長為代價換取了父母的相對自由,隔代教養(yǎng)的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家庭教育的質量,也對孩子將來的發(fā)展極為不利。中國年輕父母碰到的工作和生活的矛盾在國外也同樣存在,但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大不一樣。在歐美等國,不少國家法定的生育假期長達一年,兒童照料中心能夠接收6個月甚至3個月以上的嬰兒,所以,年輕父母們更多地借助于社會氣力來解決工作與生活的矛盾。父母親和祖父母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達成的共鳴是:孩子需要與父母共同生活,養(yǎng)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祖父母們有自個的生活,不是家里的保姆;祖父母能夠給年輕的爸爸媽媽當參謀,但不會太多參與孩子們的生活。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外國的兒童在成年以后表現(xiàn)得更有安全感、更獨立、富有探尋求索精神,也更有愛心和責任感,這恰恰是中國孩子所缺乏的心理品質和人格魅力。二、父教缺失我們國家傳統(tǒng)的家庭生活形式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負責事業(yè),掙錢養(yǎng)家;女人專注于家庭,教養(yǎng)孩子。每當學校開家長會或者是開公開課,參會的70%以上都是媽媽,或者是家里的老人,爸爸出席的比例很低,越來越多的父親長期缺席孩子的成長。對孩子來講爸爸是起床已經(jīng)走了、快睡覺的時候才回來的那個人;對很多媽媽來講,教育孩子爸爸不用操心是自個賢惠持家的軍功章。這種父親游離于家庭教育以外的生活格局使孩子從小缺乏與父親的接觸和溝通,已成為我們國家當下兒童教育中的一個突出問題。父教缺失的真正原因其實不是爸爸們真的那么忙,而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tǒng)文化將父親定位于社會成員,把父親介入子女教育視為家庭地位低下,制度性地排擠、豁免著父親作為家庭成員對子女所負有的教育職責,近年來,愈加劇烈的社會競爭更是讓很多男性固著在職場上,無暇履行其作為父親的家庭責任。父教缺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長期性和復雜性讓很多父親望而卻步,既然媽媽們更有耐心,索性就完全交給媽媽,自個只追求最后的那個結果。父教缺失不僅使孩子心理問題頻出,而且也造成了更多的家庭矛盾,媽媽們除了要做好本職工作,還要應對日常生活和教育子女的宏大壓力,分身無術,一旦孩子出了問題,不僅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反而面臨來自丈夫的指責,負面情緒激增,不利于家庭的和和諧穩(wěn)定,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父親和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父親在孩子成長經(jīng)過中的作用絕不是一個能干的媽媽就能全面替代的,孫云曉強調缺乏父愛的孩子在性格上缺鈣,他甚至把父教缺失視為我們民族的很大隱患。心理學研究也證實了父親介入水平越高的兒童通常具有更高層次的認知能力和控制能力,表現(xiàn)出更多的同情心和較少的性別刻板觀念;父親缺失家庭的兒童比父親在位家庭的兒童表現(xiàn)出更多的反社會傾向,父親積極介入到家庭教育之中,將對孩子的學業(yè)成就、道德發(fā)展、人格塑造和社會適應等發(fā)揮重要的促進作用。因而,當代家庭教育呼吁父教歸位,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父親提供的良好物質條件,也需要爸爸的時間投入和高質量的陪伴?;趯Ω赣H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認識,在很多國家,工作和家庭生活是分隔開的,爸爸們不會把工作延續(xù)到家里,工作以外的時間屬于家庭。在美國,父親積極履行父職已成為社會主流觀念,社會鼓勵父親充分介入孩子的生活,包括父親能否與孩子一起吃飯、為孩子講故事、接送孩子上學、介入孩子的班級活動、與孩子一起外出等。很多歐美國家的爸爸都重視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在公園或者是戶外的場所,經(jīng)常見到爸爸和孩子們一起從事戶外活動,從事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的項目,爸爸們很自然地介入到孩子成長的全經(jīng)過,與此同時,也給了媽媽更多的時間和個人空間,夫妻共同應對生活,這也是外國媽媽笑容更燦爛的一個重要原因。三、親子溝通時間被擠占家庭教育是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實現(xiàn)的,親子溝通和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家庭教育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孩子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都是在觀察和模擬父母言行的經(jīng)過中習得的,良好的親子關系互動和必要的親子溝通時間對孩子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構成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劇烈的社會競爭迫使人生的起跑線越來越往下移,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一個營銷口號很快演變成了萬千家長的心理共鳴,無數(shù)的孩子為家長的比擬焦慮買單,隨時隨地出現(xiàn)的培訓宣傳反復刺激著家長們的神經(jīng),似乎漏掉一個信息孩子的一生就輸?shù)袅?。各級各類補習班層出不窮,從出國、考研往下一直能夠延伸到0歲,過去從家里的地板、涼席上就能夠完成的事情,如今竟然搬到教室的瑜伽墊上,成了一個需要付費才能完成的親子課程。孩子們被馬不停蹄送到各種培訓班里,鋼琴、繪畫、舞蹈、奧數(shù)、作文、英語等課程侵占了孩子們和父母相處的時間,甚至是睡眠時間。孩子與家長們有效溝通的時間越來越少,家庭教育在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中的作用正在被削弱。家成了給孩子提供食宿和交培訓費用的機構,我們的孩子以交出童年為代價知足著家長們與日俱增的攀比和焦慮情緒,為家長們沒有能實現(xiàn)的人生理想買單,家庭教育成了學校教育的延續(xù),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奠基作用無法實現(xiàn),進而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遍布全國各地的中小學培訓機構可能在短時間內起到了催促孩子學習,提高學習成績的作用,但也加重了孩子的學業(yè)負擔,使學生產(chǎn)生依靠心理,甚至滋生逆反和厭學的心理。盡管世界各國都有從事青少年培訓的社會組織,但這些國家的教育理念與我們國家大不一樣,尤其是歐美這樣的西方國家,他們的教育理念不提倡甚至禁止你跟別人相比擬,孩子要做的就是自個與自個相比,這樣才容易讓孩子找到自個的特點,充分發(fā)揮自個的特長。在培訓的內容方面,很少有課業(yè)學習內容,孩子在課余時間多進行一些音樂、體能或者是手工藝等方面的培訓,可以以免費進入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社會機構或團體從事相關活動,即便是收費,費用也很低,孩子們參加各種活動的目的不是提高學業(yè)分數(shù),而是旨在獲得將來享受生活的能力。四、家長心中的乖孩子情結中國文化對乖孩子情有獨鐘,經(jīng)典的中國式好孩子身上必須具備聽話這個本文關鍵詞語,他們在家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聽教師的話,頭上經(jīng)常頂著三好學生、優(yōu)秀等榮譽,這些孩子的父母總是遭到別人的羨慕,似乎他們一定比其他孩子有更燦爛的將來。事實上,很多從小乖巧聽話的好孩子,經(jīng)常以犧牲自個獨立空間、獨立思維為代價,服從父母和教師設立的各種規(guī)范,盡管成就了父母的等待,但卻使他們失去了對生活的激情,始終覺著自個的人生不屬于自個,缺乏活出一片精彩的動力和熱情。很多心理學研究提醒我們,那些所謂的好孩子假如在成長經(jīng)過中一直都很聽話、很乖,那么家長一定要提高警覺,這樣的好孩子很可能在成年后表現(xiàn)出抑郁的情緒甚至是罹患抑郁癥,他們會由于沒有時機發(fā)展自我而陷入悲觀厭世的情緒障礙里;受父母控制的乖孩子通常有明顯的社會退縮傾向,這種社會退縮最終會導致情感孤單。所以,順從與聽話并不是一個值得追求和贊譽的優(yōu)秀品質,當我們想盡一切辦法控制孩子,讓孩子服從家長意志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意識到,深藏在家長們心中的那個乖孩子情結正粗暴地剝奪孩子獨立考慮的能力。中國的家長們不應急于把不聽話的孩子教育成聽話的孩子,更不應該總是為孩子規(guī)劃和設計將來,把自個的人生體驗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成長需要經(jīng)過和體驗,家庭教育的關鍵是父母端正心態(tài),用平和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生命體驗,家庭教育不是上課,而是影響;家庭教育也不是管理,而是陪伴,總想讓孩子聽話、順從和乖是對孩子的不尊重。與中國父母喜歡乖孩子不同,西方國家更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鼓勵孩子養(yǎng)成獨立考慮的習慣和判定是非的能力,大膽表示出,不懼失敗,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給孩子創(chuàng)設探尋求索的環(huán)境,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時機去體驗和模擬,不插手孩子的事務,而不是為了追求一時的所謂效率逼迫孩子根據(jù)家長的要求去做。五、無處不在的攀比心理對于中國人來講,最根深蒂固的民族心理就是比擬或者是攀比的心理,比擬讓我們獲得優(yōu)越感,同時也讓我們深受傷害;比擬給我們動力和目的,也讓我們失去了友誼和朋友;我們都努力避免和抑制自個不去攀比,但我們無法避免自個被比擬。糾結的民族心理,讓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經(jīng)常有分裂的感覺,每個家長都覺著自個在為孩子的人生負責,不管他們今天是面帶微笑還是淚流滿面,我們都要讓他們贏在起點之后繼續(xù)贏在終點。為了博得比擬中的相對優(yōu)勢,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自覺地把自個內心的焦慮投射到了不諳世事的孩子身上,虛構了不同版本的故事情節(jié)來鞭策孩子不斷努力,理由只要一個都是為了你好。在攀比心理的控制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失去理性,于是有了虎媽和狼爸,也有了父母皆禍患的豆瓣小組;有機場弒母的孩子,也有失手滅子的母親,當然大多數(shù)家長沒有如此極端,但我們的家庭教育還是離不開那個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能夠很抽象,可以能詳細到某個同學,無論在國內生活還是移民到別的國家,這個孩子其實永遠站在華人的心里。追求成功與卓越,劇烈的社會競爭,存在于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但很少有其他的國家和民族像我們一樣讓孩子從一出生就背負著家族的理想和等待,把家長們在競爭中的壓力直接轉嫁到孩子身上。在很多國家,孩子的分數(shù)都是孩子的隱私,家長只能知道自個孩子的分數(shù),教師也不會提供孩子考試的排名,其他孩子的成績都是保密的。在中國,學校不僅會告知家長孩子的分數(shù),還會以不同的方式告訴家長孩子在班級和年級的排名,幾乎每一個孩子前面都有很多人,都有宏大的努力空間,在孩子們求學的這些年,由攀比引發(fā)的緊張焦慮不僅讓家長也讓孩子們時刻都生活在莫名的惶恐里。六、性教育缺乏中國的傳統(tǒng)是把與性有關的內容都視為洪水猛獸,希望孩子在純潔的氣氛里長大,然而,事與愿違,在生活中與性有關的東西無處不在。于是,很多家長在努力屏蔽這些內容,即便是開通明達的家長,也只是逐步給孩子浸透一些與生殖有關的性知識,以避免發(fā)生重大的安全事故。近來,各大媒體爆料的性侵案件激起公眾憤怒的同時,也讓學校和家長警醒,我們的家庭教育存在致命的盲區(qū),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勢在必行。遺憾的是當下學齡期孩子的家長對性知識的了解基本上是在無師自通的情況下獲得的,在他們青春期到來的時候,父母教給他們性知識通常是性都是丑惡、骯臟的、危險的,很多人對性的了解來自于毛片、手抄本或者是一點點生理衛(wèi)生知識,對于怎樣對孩子講解這些東西感到無比困惑,也張不開嘴。事實上,性教育有著極為豐富的教育內容,性知識不僅僅包含男性和女性在解剖生理上的差異不同,在生長發(fā)育經(jīng)過中必然會發(fā)生的各種生理現(xiàn)象,而且還有相關的性禮儀、性心理、性道德、性安全以及與生育、疾病預防有關的知識內容,這些內容既與安全有關,也和孩子們長大以后的婚戀生活質量有關,一個對性充滿罪惡感和骯臟感的家長不太可能教會孩子禮貌地對待異性。所以,就當前看來,首先要接受相關性教育的可能是家長,家庭教。育既要教孩子眉高眼低,也要教孩子眉來眼去,才能讓孩子在成年的時候能夠更好地處理兩性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差異,更好地對待兩性關系,給對方帶來更多美妙的生活體驗。如今,國外對孩子施行性教育的各種理念和方式方法逐步影響到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多學校開場開設相關課程教給孩子必要的知識,比方在小學德育課有護蛋課程,通過讓孩子小心看護蛋寶寶,體會家長照料孩子時可能碰到的困難和辛苦;美國允許孩子把電子娃娃帶在身邊,以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影視劇中,我們可以以看到,情人節(jié)時身著正裝的小男孩去給小女生送花或者巧克力,教孩子禮貌地表示出愛意,把與兩性交往有關的內容浸透到孩子的生活中。這種鏡頭告訴我們,不是戴上領結就變成了紳士,風度翩翩的紳士也是從小就開場訓練和學習的,就這些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都非常值得中國的家長學習和借鑒。畢竟學習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內容遠比分數(shù)更重要。七、家長缺乏學習和反思的意識盡管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發(fā)生了很多變化,家庭教育知識也在不斷豐富、不斷變化中,但絕大多數(shù)家長的教育理念仍然是復制父輩們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絕大多數(shù)的年輕父母本來對教育孩子一無所知,孩子的出生一下子讓他們變成了全知全能,并有權利評判一切的家長,只憑借本能的關愛或者是出于責任感來教育自個的孩子。事實上,教育孩子是一個非常需要知識和智慧的工作,需要父母有開放的襟懷,不斷地去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詳細的教育技術,就現(xiàn)前階段來講,家庭教育與其講是怎樣教育孩子,還不如講是怎樣讓父母變得更稱職。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講:我以為,沒有研究過教育學基本知識的青年公民,不應當有成立家庭的權利。歐美國家男女青年領結婚證前要培訓,獲得資格認證后才發(fā)給結婚證書;妻子懷孕后,準父母則更要進一步培訓,讓生孩子、教育孩子成為胸有成竹的事情。在我們國家,婚姻的門檻只要年齡的限制,很多準父母懷孕后第一時間考慮不是自個將怎樣承當父母的責任,而是讓誰來照顧自個和未出世的寶寶。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得到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這些養(yǎng)分的提供者,首先來自于家庭和父母,所有孩子身上發(fā)生的問題,其根本源頭都是父母的教育理念或者是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