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歷史傳統(tǒng)和藝術風格_第1頁
園林歷史傳統(tǒng)和藝術風格_第2頁
園林歷史傳統(tǒng)和藝術風格_第3頁
園林歷史傳統(tǒng)和藝術風格_第4頁
園林歷史傳統(tǒng)和藝術風格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園林歷史傳統(tǒng)和藝術風格第一頁,共64頁。在世界范圍內,建筑藝術和造園藝術的起源中心有三個,并因此而形成了古今世界上的三大造園藝術傳統(tǒng)。這就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造園傳統(tǒng)、以古巴比倫和波斯為中心的伊斯蘭造園傳統(tǒng)和以古希臘羅馬為中心的西方造園傳統(tǒng)。第二頁,共64頁。古籍《穆天子傳》中記載著神話“瑤池”和“懸圃”。中國園林的出現(xiàn)與游獵、觀天象、種植有關。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種植園、圃(民間“綠地”)。由圍獵到山林圈定游獵范圍,產(chǎn)生粗放的自然山林苑囿。觀天象,而堆土筑臺,產(chǎn)生以臺為主體的臺囿或臺苑。整個封建社會里,中國園林都以皇帝、王公貴族所造為主,至南北朝起才逐漸擴大、普及到官僚、巨商及文人造園。第一節(jié)中國園林第三頁,共64頁。

商周的“囿”對自然美的認識秦皇漢武的上林苑皇家園林私家園林明清兩代的全盛時期第四頁,共64頁。根據(jù)不同歷史時期園林發(fā)展的特征,可以將中國園林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分為起源期、發(fā)展初期、發(fā)展中期、發(fā)展盛期和新興期共五個階段。第五頁,共64頁。1.時段:商代、春秋戰(zhàn)國。2.建筑形式:高臺建筑?!案吲_榭,美宮室”。3.園林形式:苑、囿。游獵、飲宴娛樂。第六頁,共64頁。1.時段:秦、漢、南北朝。2.建筑形式:直坡屋面、直欞窗。3.園林形式:宮苑、宅園、佛寺園。第七頁,共64頁。(三)發(fā)展歷程——發(fā)展中期1.時段:唐、宋、元代。2.建筑形式:弧形坡屋面、直欞窗、翼角起翹。3.園林形式:宮苑(禁苑、大明宮、華清宮);寫意山水園(王維輞川別業(yè)、白居易廬山草堂);假山園(如開封壽山艮岳);自然風景園(如杭州西湖、大都太液池)第八頁,共64頁。(四)發(fā)展歷程——發(fā)展盛期1.時段:明、清代。2.建筑形式:⑴多樣化,樓堂亭榭廊館等;⑵造型精美,建筑裝飾更多;⑶構成復雜庭園,建筑組合變化3.園林形式:北方風格(氣勢宏大、造型厚重、裝飾華麗、色彩對比強);南方風格(精巧雅致、造型輕靈、裝飾素雅、色彩對比弱)第九頁,共64頁。(五)發(fā)展歷程——新興期1.時段:1949年以后。2.建筑形式⑴中西合璧建筑:磚混樓房,瓦屋面大屋頂⑵仿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仿明清古建筑⑶現(xiàn)代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現(xiàn)代風格第十頁,共64頁。3.園林形式:⑴古建園林、紀念性園林、古跡、寺廟園林等。

⑵公園、風景區(qū)、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qū)等。

⑶交通、生產(chǎn)、防護綠地。生態(tài)保護綠地等。(五)發(fā)展歷程——新興期第十一頁,共64頁。4.發(fā)展特點:⑴綠地有大發(fā)展;⑵園林類型多樣化;⑶綠地系統(tǒng)受重視;⑷以植物為主造園;⑸“生態(tài)園林”新目標。(五)發(fā)展歷程——新興期第十二頁,共64頁。1.卷一:⑴《興造論》因借論:“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因地制宜:是借景根本原則,“宜亭斯亭,宜榭斯榭”

藏露結合:

“俗則屏之,嘉則收之”第十三頁,共64頁。相地立基屋宇裝折要“相地合宜,構園得體”“定廳堂為主”,“高阜可培,低方可挖”介紹建筑類別、結構及建造特點介紹庭院建筑裝修形式與做法⑵《園說》造景原則:“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第十四頁,共64頁。2.卷二:欄桿(含欄桿圖式)。3.卷三:⑴門窗及圖式;⑵墻垣及圖式;⑶鋪地及圖式;第十五頁,共64頁。3.卷三:⑷掇山:技巧及其理論。

“峭壁貴于直立,懸崖使其后堅”;山石要“透漏生奇,玲瓏安巧”;假山要“有真為假,做假成真”。⑸選石:列山石16種。⑹借景:遠借、鄰借、俯借、仰借、應時而借。

“構園無格,借景有因”;“因借無由,觸情俱是”第十六頁,共64頁。按園林基址和開發(fā)方式:人工山水園和天然山水園;按園林布置形式:自然式、規(guī)則式和混合式園林;按園林隸屬關系: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宗教祭祀園林)和風景名勝區(qū)的園林;按地域: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嶺南園林;按使用性質:宮廷園林、府園、陵墓園和公共園林等。第十七頁,共64頁。力求神似?!耙环迳教A千尋,一勺水江湖萬里”的神似境界。詩情畫意。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具有景盡意在的特點,即意味無窮,留有回味,令人遐想,使人流連。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揉。中國園林建筑類型豐富,有殿、堂、廳、館、軒、榭、亭、臺、樓、閣、廊、橋等,以及它們的各種組合形式,與山水、樹木有機結合,諧調一致,互相映襯,互相滲透,互相借取。第十八頁,共64頁。以人工造景為主,天然景觀為輔。通過寫意手法再現(xiàn)自然山水,或是以人工點綴美化環(huán)境。大多數(shù)的私家園林,如蘇州留園、拙政園等,皇家園林的小園,如頤和園的諧趣園等。以天然景觀為主,人工景觀為輔。在自然景觀的基礎上,通過“屏俗收佳”的手法,剪輯、調度和點綴山林環(huán)境,使景色更加集中,更加精煉。大多數(shù)的皇家園林如頤和園和避暑山莊以及一些寺廟園林如靈隱寺,四川樂山大佛寺等。第十九頁,共64頁。中國傳統(tǒng)園林藝術對世界的影響?第二十頁,共64頁。日本古代園林的造園思想和園林藝術理論與中國園林藝術一脈相承,同屬于東方造園體系,在園林布局上都偏重于自然山水園林和自然式建筑庭園形式。風景如畫的日本園林第二十一頁,共64頁。1.以其清純、自然的風格聞名于世。2.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3.景觀偏于靜態(tài);4.追求風景如畫的效果;5.有“陰郁朦朧”的特色。第二十二頁,共64頁。二、日本古園林形式日本古代園林筑山庭平庭寺廟庭離宮書院山石庭水石庭枯山水庭露水地茶庭佛寺庭神社庭離宮書院第二十三頁,共64頁。

⑴山石庭:以山石、旱地為主。⑵水石庭:以山石、水面為主。⑶枯山水庭:以砂石代水面的山水庭園,且以山石為礁島海山。(如京都龍安寺方丈庭)1.筑山庭:第二十四頁,共64頁。⑴露水地:濕地植物景;表現(xiàn)原野風致的平坦庭地。⑵茶庭:以茶室為主體的庭園。有庭地、庭門、水池、圍籬;主要進行茶道活動。3.寺廟庭:佛寺或神社;佛教寺廟與神道教神社。4.離宮書院:在山林區(qū)、有池島的自然風景宮苑。2.平庭:第二十五頁,共64頁。1.自然式布局;形式自由活潑。日本園林的四分之三都由植物、山石和水體構成。2.建筑仿唐式;寺廟、宮庭等重要建筑仿唐,建筑造型空透,出檐深遠,淺色木格子門窗。3.山石池泉、島嶼瀑布最常見;島嶼和瀑布的形式多種多樣。三、日本式園林的布局第二十六頁,共64頁。4.多常綠樹與紅楓,少花木樹;除櫻花、杜鵑花等少數(shù)花木外,一般不用花木和草花點綴園景。5.喜作“掩映式”綠化;用喬灌木掩映建筑、瀑布、假山和石燈等。6.多汀步、石燈、小石佛、手水缽、小平橋。這些景觀物件構成了日式庭園的標志性小品。三、日本式園林的布局第二十七頁,共64頁。源于自然,匠心獨運講究寫意,意味深長追求細節(jié),構筑完美清幽恬靜,凝練素雅談佛論法,體現(xiàn)禪意第二十八頁,共64頁。中日兩國園林按類型所屬,都可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宗教園林。中國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園林,宗教園林最弱;而日本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園林。從布局形式看,中日兩國園林都是自然山水園。中國園林偏重山性,而日本園林偏向水性。從天人關系來看,中日園林共同定位于山水園,中國山水園偏向“人型”,日本園林偏向“天型”。第二十九頁,共64頁。從園林意境看,中國園林“崇文”,而日本園林“尚武”。

從游覽方式看,中日兩國園林都有動觀和靜觀。中國園林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陳從周在《說園》中說過,園有動觀與靜觀之分,小園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大園則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日本真山水園以動觀為主,枯山水園林和茶庭則以靜觀為主,三者結合的園林則動靜結合。中國園林以回游型為主,日本園林則是舟游為主。

第三十頁,共64頁。形成中日園林古典園林不同的原因?第三十一頁,共64頁。伊斯蘭式園古希臘羅馬柱廊園中世紀回廊園與城堡園臺地園與巴洛克式莊園十七世紀法蘭西園林十九世紀英國風景式園現(xiàn)代美國園第三十二頁,共64頁。1.布局:規(guī)則式矩形布局;除圓形及圓弧線外,園林中排斥其他曲線線型。2.園路系統(tǒng):以十字形河渠主路為中軸構成方格網(wǎng)狀園路系統(tǒng)3.構圖中心:十字主路交叉點的矩形水池。一、伊斯蘭式園林第三十三頁,共64頁。4.園林建筑屋頂蒜頭狀穹窿頂平屋頂門窗尖拱門窗圓拱門窗裝飾忌動物題材琉璃磚、馬賽克第三十四頁,共64頁。1.布局:矩形、軸線布局。2.庭園構成:柱廊圍合成中庭。3.景觀構成:噴泉、雕塑、葡萄架及花木。二、古希臘羅馬柱廊園第三十五頁,共64頁。(一)修道院回廊園1.格局:矩形布局,十字路分庭地為4區(qū)。2.庭園構成:回廊圍合構成建筑中庭。3.景觀構成:凈手池、果樹、葡萄架、菜圃。

三、中世紀回廊園與城堡園第三十六頁,共64頁。回廊園與柱廊園比較表庭園類型柱頂構造柱底構造修道院回廊園拱券式柱腳立于矮護墻上古希臘柱廊園石梁式柱腳落地中世紀法國莫瓦薩克修道院回廊園第三十七頁,共64頁。(二)中世紀城堡園1.格局

⑴規(guī)則式布局⑵周邊有高墻與護城河⑶以城堡主樓為核心三、中世紀回廊園與城堡園第三十八頁,共64頁。2.景觀構成⑴圖案花壇群規(guī)則對稱⑵天鵝絨草坪點綴雛菊⑶整形幾何體樹木⑷園亭、步廊、綠廊⑸水池、噴泉、大理石溝渠⑹雕塑、水盤、迷宮第三十九頁,共64頁。(一)意大利臺地園(庭園建在面海的上坡上,改造山坡為幾層臺地)1.布局:⑴規(guī)則對稱布局;⑵一條縱軸貫穿幾層臺地;⑶各層臺地布置成花園;⑷主體建筑在最高臺地2.景觀:以方、圓形組合布置水池、噴泉、草坪和花壇群;樹木經(jīng)過修剪整形。植物亦按規(guī)則式配植。3.小品:有精美的梯道、石欄桿、平臺、雕塑。由富于變化的梯道、平臺連系上下層臺地四、臺地園與巴洛克式莊園第四十頁,共64頁。四、臺地園與巴洛克式莊園(二)巴洛克式莊園1.園林格局⑴規(guī)則式布局⑵豪華繁麗的園景裝飾2.造型特征⑴喜用曲線線群,線腳細密⑵多有幻想式洞窟造型⑶隨意修剪樹木作新奇形狀⑷講究水景造型—“水法”第四十一頁,共64頁。巴洛克園林的水法(水魔術)水風琴:噴水擊打金屬物作琴音水劇場:多水姿、多聲響的大型群雕噴泉水扶梯:梯道兩側設多級疊瀑水拱廊:路兩側水渠相對噴水作拱道狀驚奇噴泉:間歇性的噴泉秘密噴泉:隱藏了噴水頭的噴泉第四十二頁,共64頁。1.布局:規(guī)模宏大的幾何式布局。2.地面綠化:大規(guī)模花壇群裝飾的圖案化地面。3.立面綠化:“天幕式叢林”由規(guī)則形地塊上的樹林構成。4.水景形式:多種“水法”。河渠、水池、噴泉等。5.園路形式:直路、河渠主路,網(wǎng)狀系統(tǒng)。6.景觀小品:雕塑、園亭、綠亭、綠廊、格子墻等。五、十七世紀法蘭西園林(勒諾特式)第四十三頁,共64頁。法蘭西花壇刺繡花壇間隔花壇區(qū)劃花壇英國花壇水花壇柑桔花壇即模紋花壇草坪與花壇互相間隔以矮綠籬作區(qū)劃線修剪出各種花式的草坪在水中,被水環(huán)繞的花壇即花壇群外圍栽植柑桔第四十四頁,共64頁。1.布局:自然式,不用直線,不用規(guī)則形狀,多用自由曲線構圖。2.景觀:森林草地、莊園牧場、河湖田園。3.植物配置:自然聚散狀,樹木不整形。六、十九世紀英國風景式園林第四十五頁,共64頁。1.布局:多種布局形式;自然、規(guī)則、混合式布局。2.園林類型:⑴國家公園:相當于我國的自然保護區(qū)、風景名勝區(qū);和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但面積更為廣大。⑵城市公園:全開放,包括各種公園、動植物園等。⑶住區(qū)庭園:居民的私家庭園;附屬于私人住宅。七、現(xiàn)代美國園林第四十六頁,共64頁。中國古典園林按照使用者的不同劃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以及其他類園林這三大類別。而西方古典園林因歷史發(fā)展的不同階段而有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園林等不同風格。從整體上看,中西方園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學、美學思想的支配下,其形式、風格差別十分鮮明。第四十七頁,共64頁。中西方地處于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之下,不同的文化歷史環(huán)境造就了不同的園林藝術風格。中西方藝術風格的不同,最根本的源頭是中西方人如何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西方規(guī)則式園林追求的是秩序與控制,是一種人工化的自然;中國自然式園林追尋的是天人合一,是自然的擬人化。第四十八頁,共64頁。哲學認識論的差異:中國人重視整體的和諧,西方人重視分析的差異。中國哲學講究事物的對立統(tǒng)一,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善聯(lián)系。西方哲學主張客觀世界的獨立性,主客觀分離,相反而不相成。第四十九頁,共64頁。實踐觀念的差異:中國人基于一種整體本體的思考,理性趨于具體化,而西方人趨于抽象化。整個歷史潮流來看,中國人的實踐觀念是較重視具體性的,注重如何在集體社會中進行人格修養(yǎng)來和社會意識相適應,形成了講究過程、境界、精神狀態(tài)的修身養(yǎng)性的實用主義。西方的實用主義是功利的,追求個人的功利,也認為個人的功利追求最后和整體(社會)的功利是一致的。

第五十頁,共64頁。實踐觀念的差異:中國人基于一種整體本體的思考,理性趨于具體化,而西方人趨于抽象化。整個歷史潮流來看,中國人的實踐觀念是較重視具體性的,注重如何在集體社會中進行人格修養(yǎng)來和社會意識相適應,形成了講究過程、境界、精神狀態(tài)的修身養(yǎng)性的實用主義。西方的實用主義是功利的,追求個人的功利,也認為個人的功利追求最后和整體(社會)的功利是一致的。

第五十一頁,共64頁。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注重總體觀念和對立統(tǒng)一觀點。儒、道兩家都注重從總體來觀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古代中國人把宇宙模式(總體觀念)的觀念滲透到園林活動中,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群體空間藝術。由于文人、畫家的介入,致使中國造園從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在古代中國,道家思想具有特殊的品格,在“天人合一”的模式下,人的價值賦予了自然,導致了自然的變化。這是中國文化的價值取向。

第五十二頁,共64頁。中西方傳統(tǒng)園林的發(fā)展差異:西方文化重視對自然“真”的探索并不斷創(chuàng)新,是一種實踐觀念。理性的思維促使西方園林在各個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西方園林追求形式美,凡規(guī)律性的東西都會給人以清晰的秩序感。西方人擅長邏輯思維,對事物習慣于用分析的方法揭示其本質,這種觀念大大影響了人們的審美習慣和觀念。直到18世紀,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才沖破傳統(tǒng)的束縛,成為近、現(xiàn)代西方園林藝術的主流。第五十三頁,共64頁。園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獵、通神、求仙、生產(chǎn)為主,逐漸轉化為后期的游憩、觀賞為主。大致經(jīng)歷了囿、圃——建筑宮苑——自然山水園——寫意山水園——文人詩畫山水園幾個階段,實現(xiàn)了從實用型到觀賞型的轉變。

萌芽時期的西方園林體現(xiàn)著人類為更好地生活而同自然界的惡劣環(huán)境斗爭的精神,來自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者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表現(xiàn)了“天人相勝”的觀念、理性的追求。隨著文藝復興,西方園林形成了意大利、法國、英國三種風格。

第五十四頁,共64頁。中西方古典園林經(jīng)由了各自不同的發(fā)展過程,但在起源中存在著相似的地方。中西園林起源的形似性:前者起源于靈囿和園圃;后者的源頭是圣林、園圃和樂園。中西園林發(fā)展過程的相似性:表現(xiàn)在園林的實用功能和觀賞休閑的演變關系上,無論中國還是西方,造園活動都經(jīng)歷了古代的功能園藝——觀賞園藝——合宜園藝三個不同的時期。第五十五頁,共64頁。(一)中國古典園林的美學思想(重情)中國古典園林的自然美與自然擬人化

崇尚自然的思想:師法自然;分割空間,融于自然;樹木花卉,表現(xiàn)自然;山環(huán)水抱,曲折蜿蜒,順應自然而參差錯落,力求與自然融合。

自然界與人的審美心情相契合:雖從形式和風格上看屬于自然山水園,但絕非簡單的再現(xiàn)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領悟自然美的基礎上加以概括和總結。

。第五十六頁,共64頁。(一)中國古典園林的美學思想(重情)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美。

追求意境的中國繪畫、詩詞、文學的影響介入到造園之中后,致使中國造園從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注重“景”和“情”,乃至于對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的追求。景屬于物質形態(tài)的范疇,但其衡量標準則要看能否借它來觸發(fā)人的情思,從而具有詩情畫意般的環(huán)境氛圍即“意境”。第五十七頁,共64頁。(一)中國古典園林的美學思想(重情)中國古典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