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道德主體建設_第1頁
網絡道德主體建設_第2頁
網絡道德主體建設_第3頁
網絡道德主體建設_第4頁
網絡道德主體建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網絡道德主體建設第1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一、網絡道德主體的界定

所謂網絡道德主體,就是建設、管理與使用因特網國際互聯(lián)網絡、并具有相應道德需要和能力、道德義務和權利的人或組織。具體來說,它包括實際上處于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用戶、站點、網絡產品制造商、政府機構、國際組織等,當然,相對于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網絡主體,也會有不盡相同的網絡道德需要與能力、網絡道德義務與權利,從而有不盡相同的網絡道德規(guī)范,并要求有相應的網絡道德行為。

第2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在網絡社會中,各層次網絡組織、機構及網絡人公民的道德主體地位,具體地表現(xiàn)在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表現(xiàn)出來:

第一,網絡道德是活動在網絡上的個人、組織等之間的社會關系和共同利益的反映。因特網國際互聯(lián)網絡是通過人們自覺自愿地互聯(lián)而建立起來的,在網絡社會中,每一個人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信息的使用者;每一個人既是網絡用戶,又是網絡的管理者。任何人都離不開他人、社會,無數用戶和各種各樣的網絡組織組成了一個“網絡社會”。因此,在網絡社會中,每一網絡主體通過電子信息網絡都處在與自我、他人、集體、社會的種種復雜關系之中。一方面,每個網絡用戶、每個組織對網絡社會都負有許多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另一方面,網絡社會(如管理者、教育者)對于一定的網絡組織、網絡用戶,群體、網絡管理者、網絡組織社會和群體對于個人來說,也擔負著許多當然的職責與功能。同時,他們之間也相互擁有相應的權利。網絡道德總是這些人與人、組織與組織、人與組織等之間雙向的關系:這里既有個人對他人、組織群體、國家和網絡社會等的道德問題,也有網絡社會、國家和組織群體對個人的道德問題。網絡道德的理想狀況,應該是它們之間雙向溝通、互相肯定、互相完善的良性互動關系。第3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

第二、網絡主體是網絡道德規(guī)范的實際創(chuàng)造者和制定者。由于網絡是人們自覺自愿地互聯(lián)而建立起來的,從網絡建立之初,就是人們“自己為自己立法”,自立規(guī)范,自己遵守。網絡建成之后,每一網絡主體通過因特網國際互聯(lián)網絡,都處在與自我、他人、社會的種種復雜(利益)關系之中,這些關系所包含和顯現(xiàn)出來的共同要求,是網絡道德的基礎和主要內容,如與網絡人公民的網絡交往相聯(lián)系的有網絡禮儀;與網絡管理人員的各種網絡社會角色活動相聯(lián)系的有網絡職業(yè)道德;等等。這些具體地指導和約束人們的網絡行為的網絡道德規(guī)范,都是一定網絡主體的相應社會利益、需要和價值追求的反映。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人們的網上行為具有“虛擬化”的特點,網絡管理又十分松散,因而常常只有那些真正反映了網絡主體、特別是網絡用戶的真實利益和需要的網絡道德規(guī)范,才可能對人們的網絡行為起到指導和約束作用。第4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

第三,網絡主體是網絡道德實踐、道德行為的主體。網絡道德不是外在于各網絡主體的,它最主要的作用就這一方面體現(xiàn)在網絡主體對自己思想與行為的約束中。也就是說,通過網絡主體“自己為自己立法”,然后自己遵守。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主體的網絡行為可以為人們提供一種道德標準和示范作用。網絡社會的道德現(xiàn)狀如何,道德秩序是否良好,是直接由網絡主體的道德選擇與道德行為所決定的。網絡主體在生活實踐中,常常也會面臨不同道德行為的沖突,要在不同道德原則或規(guī)范所要求的行為之間進行選擇。例如一位醫(yī)務工作者見有人在網絡上請求醫(yī)療救助,是視而不見,無動于衷,還是用自己的知識盡力相助,這就要求根據其道德意識與選擇能力而作出抉擇,并承擔其抉擇的道義后果。第5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

第四,網絡主體是一切網絡行為的道德評價者,是道德進步的推動力量。網絡道德評價,就是人們依據一定的網絡道德原則或規(guī)范,對他人或自身的網絡行為及品質等作出的善惡與是否的判斷。它對營造網絡道德輿論氛圍、左右或影響網絡主體的言行舉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任何網絡道德標準則、道德規(guī)范都具有具體的主體性、歷史性,存在著合理與不合理、進步與落后等問題,因而無論是網絡主體的自我評價還是社會評價,都有恰當與失當、合理與不合理、健康與不健康、進步與落后之分。例如,按照不同國家的道德標準和規(guī)范來評價同樣的網絡道德行為,諸如散布、閱讀黃色信息、政治信息等,就難免得出不同的結論。第6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依照行為和作用的不同類型,可以把眾多的網絡行為主體分為四類網絡道德主體:使用者。通過網絡接收、傳送和發(fā)布信息的個人和組織。如入網人、設立站點和主頁的個人、組織、公司等。

服務者,給網絡使用者提供網絡接入服務的機構,即ISP(網絡服務提供者)。

管理者,對網絡進行管理的各種組織。包括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及其專門的網絡管理機構。如因特網國際互聯(lián)網協(xié)會、各國的信息化領導機構和有關執(zhí)法機構等。

建造者,進行網絡硬件(如通訊線路)的建造、鋪設和軟件(如網絡瀏覽器)的生產開發(fā)機構。如各國政府、電信部門、計算機公司、科研院所等。第7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網絡道德主體的建構

電子空間是與物理空間十分不同的人類生活空間,把傳統(tǒng)道德的運行機制直接搬到電子空間中是行不通的。因此,電子空間的道德秩序的完善,不是簡單地發(fā)展問題,它需要在電子信息網絡提供的人類新的生存條件下進行嶄新的構造。而這種構造,首先和核心的問題是網絡道德主體的構造。

第8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電子空間中建構網絡道德主體的任務非常迫切:首先,目前的以因特網國際互聯(lián)網為基礎的電子空間結構與人們對電子社會復雜的生活和工作要求很不相適應。因特網國際互聯(lián)網原先的設計目的只是便于學術交流,而在人類生活中還有其它種種與學術交流性質不同的聯(lián)系,如經濟聯(lián)系、工作聯(lián)系、社交聯(lián)系和政治聯(lián)系等。因此,它在安全性、保密性、不同類型信息需要的專門處理、網絡上各責任主體的控制等方面先天不足,雖然近年來得到很大改進,目前也還不能完全適應人類生活種種復雜的需求。比如,當人們只是在網絡上進行非功利性的學術探討時,人們對其安全性和保密性不會特別留意,而當人們把存款放在網絡上(如網絡銀行)時,或者通過網絡劃拔資金時,網絡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就應該得到十分可靠的保證;當人們通過新聞組漫談一些一般性的看法時,他們不會特別關心對方的地位和歷史記錄,而當人們通過網絡做生意簽訂合同時,他們肯定想知道對方的真實身份。第9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美國Dataquest公司曾對美國《幸福》期刊1000家企業(yè)中的100位信息服務經理進行調查,其中有23%的人擔心因特網(Internet)出安全問題。許多國家也在考慮在線交易的稅收問題,一些國家主張將現(xiàn)有的稅收法推廣到電子商務,而另一些國家則考慮另起爐灶。關于是應對Web服務器所在國征稅,還是對貨物出售國征稅,也是一個爭論的話題。另外,關于電子合同法的有效性,比如電子簽名,在美國就普遍不被接受。當行為主體的責任和權利不能明確地劃分、界定和保證的情況下,網絡道德秩序的形成幾乎是不可能的。第10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電子空間中建構網絡道德主體的任務非常迫切:

其次,網絡道德主體的符號化不利于電子空間道德水平的提高。目前,在進行網絡交往的時候,與現(xiàn)實生活不同,人們所看到的只是電腦屏幕和鍵盤,交往對象也是只是一個個符號(在交往對象看來,我們自身也是如此),并不是面對一個個活生生的與自己面對面對峙著的感性個體。現(xiàn)實社會中交往對象的那些各種各樣的、倍受關注的特征,諸如性別、年齡、相貌、職業(yè)、財產、地位、名譽、等等都不出現(xiàn)。在這里,人們的個性特征、精神屬性都表現(xiàn)得很不充分,人們的一切“身外之物”、社會屬性都剝去了,人們的物理特征或自然屬性也不見了。這也就是說,作為網絡主體的人,在網絡交往過程中,是不充分、不完整的。甚至代表著交往對象的“符號”也是不確定的、不統(tǒng)一的、可變的,例如,一方面,人們可在多個網絡站點用多個“符號”進行登記,以多個“符號”為代號同時或分別進行網絡活動,一旦以某個“符號”干了什么不道德行為,人們還可以放棄這一代號及其“歷史”,另外登記一個代表自己的符號,或以其他符號來進行網絡行為。另一方面,多個人也可以共用或“分享”一個符號在網絡上進行活動,甚至冒用代表他人的“符號”行事,因而網絡中的“主體”特別是行為主體,常常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主體并不一一相對應。第11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

正是由于以上特點,在網絡行為中人們常常會有一種“道德主體感”淡漠化傾向。因為由于人們常常無法把字符與表情、手勢、語氣聯(lián)系起來,把符號與活生生的人聯(lián)系起來,人們感覺到他似乎不是在對某個“人”做什么,而是“人──機”關系式地對計算機做些什么,忘記了交往對象是一個與我們具有相近情感的人。我采取行動或表達情感的方式不是對某人面對面嚷嚷,這一切只需要點擊幾下鼠標,敲幾下鍵盤。個人面前的計算機和一串串字符使人很難去想我們究竟是在對“人”還是對“機”做出什么。這似乎會給人造成一種象,即在網絡上,進行交往的是符號。也正因為如此,在電子空間中,由于隔著電子設備,粗暴的行為似乎就變得可以容忍了。第12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網絡道德主體感的淡漠和“缺席”不是正常的現(xiàn)象,因此,人們正從各個方向上解決這一問題從技術上說,目前,正努力解決的是在某些特殊需要的場合,網絡主體與其行為之間的能有效保證和監(jiān)督的對應關系。通過數字加密技術,對網絡行為主體發(fā)出的信息進行“數字化簽名”,使接收者能肯定他收到的是期望的發(fā)信者發(fā)出的信息,而不是偽造的信息,或“大規(guī)模張貼”的信息垃圾。“數字水印”技術在信息發(fā)出者發(fā)出的信息上進行唯一而且不可更改的數字標記,使人們在真正需要的時候尋找到責任人。迅速發(fā)展的多媒體網絡通訊則將最終使人們的網絡交往擺脫符號對符號的虛無狀態(tài)。等等。從網絡管理的角度,要求以自己的真實身份登記入網;要求在入網登錄時輸入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不允許多人便用同一登錄名,等等。這些都有利于把網絡主體的責任與義務、行為與后果之間統(tǒng)一起來,因而有利于網絡道德主體的建設。第13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

進行網絡道德主體的建構,要防止兩個極端。一是極端的控制,即對網絡主體進行脫離或超過正常需要的監(jiān)控。雖然因特網國際互聯(lián)網的結構不利于這種控制,但其它網絡結構可能特別有利于這種控制。一旦這種想法變成現(xiàn)實,可以設想,“網絡社會”將是可怕的。在物理空間,你至少還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可以放松自己,但如果你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整個電子信息網絡在所有時間、在任何情況下都冷冰冰地“盯”著你、記錄著你、隨時準備清算你,你將作何感想?另一個極端是放縱,即完全滿足于道德主體模糊的狀況,認為上網要的就是為所欲為的感覺。我們知道,個體的道德發(fā)展進程是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對整個社會來說,道德秩序的完善不僅需要自律,也還需要他律,他律與自律缺一不可。排斥他律而空洞地標榜自律,將失去真實的自律。

因此,在充分發(fā)揮電子信息網絡提供給人的放大的自由和放大的能力的同時,應該保證人類的整體利益和社會的公共利益,對網絡主體的行為進行疏導。同時,應該盡可能創(chuàng)造一種以每個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前提的整個社會的進步機制,防止以“集體”的名義扼殺集體中的個體。

第14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網絡主體的道德需要和能力

人們的需要即是他們的本性。在網絡社會中,人的需要是極其多樣的,具有十分豐富的內容,并且一直在不斷地發(fā)展著。一般說來,人類的共同需要包括物質需要、精神需要、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需要等幾個大的基本方面。而學者們(如馬斯洛)又按照各種需要之間由低到高的層次和聯(lián)系,把它們概括為遞進發(fā)展的五種主要類型:(1)生理和物質生活的需要;(2)生命安全和保障的需要;(3)愛與歸屬的群體關系需要;(4)相互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5)自我實現(xiàn)和全面發(fā)展的需要;等等。如果這種劃分是比較合理的,那么,無論哪一種需要,都直接或間接地推動或導致人們建立起某種道德。第15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網絡主體的道德需要和能力在網絡社會中,人們的一切活動──工作、學習、生活、交往、娛樂等無不與網絡有關,電子信息網絡將是一個社會最基本的技術支撐。維持電子信息網絡的正常運行,對未來網絡社會來說,不但對于滿足人們的生理和物質需要是最基本的,而且對于滿足人們的安全需要,諸如保護自己以“數字”、“符號”方式存在的財產,保證個人隱私不被侵犯,維持生活的穩(wěn)定性,保障基本的網絡社會秩序等也是基礎性的。這些需要雖然不直接導致某種善惡感和道德規(guī)范,但卻是人產生道德意識的基礎。第16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

歸屬和愛的需要則直接和道德相聯(lián)系?!叭艘灶惥邸?,作為社會的、合群的動物,網絡人都希望有得到一定歸屬和愛的需要:為取得一定的群體所的承認、接納,希望獲得他人的理解、贊賞和友愛;希望與網絡上的其他人成員建立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互相體諒、互相促進的友情;在網絡上人們與人之間還要避免陷入敵意、猜忌、寂寞、孤獨狀態(tài)等。一個在網絡上上了黑名單,不被人理睬的人,將會是相當痛苦的。,這歸屬和愛的需要是人類的一種社會性的高級需要,。國際電子信息網絡的建立,為滿足人們的這種需要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網絡將全球聯(lián)成一個互相聯(lián)系、彼此往來的整體,特別是例如在網絡上,志趣相同(哪怕是具有某些特殊愛好)的人將可跨越空間乃至時間的界限,組成某種“網絡社團”。這種自愿組成的“社會共同體”,反過來又可能將加深和鞏固相互合作的人際關系,造就彼此誠信,憎惡欺騙,親近正直、疏遠虛偽、互相幫助、鄙視拆臺等基本道德意識,并要求社會制定相應道德規(guī)范,以協(xié)調好個人與群體、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各種網際社會關系,把各種利益的、情感的、個性的矛盾與沖突控制在一定限度內。第17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

自尊、尊重他人與被人尊重,是從個人角度所說的。網絡的全球性、超地域性,使得不同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不同情感、個性的人,可能經常地打交道。因而與傳統(tǒng)社會一樣,在網絡社會中,彼此尊重對方的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人格、尊嚴、情感、個性等,不僅是個人的、也是網絡社會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在網絡社會中,尊重與自尊的需要不斷使人形成善惡感、責任感、義務感與榮譽感。例如,在網絡世界中,人們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網上行為,不要火氣太大失去控制,甚至漫罵他人;注意發(fā)送字符的質量或信息量,節(jié)省他人的時間;弄清別人在談論什么后再發(fā)表意見,以免文不對題、胡攪蠻纏;尊重他人隱私,不閱讀他人的電子函件;電子郵件,等等,以免給人留下冰冷、粗暴、野蠻的印象。在1993年,非常受人尊敬的洛杉磯時報住莫斯科記者由于偷看同事的電子函件電子郵件被發(fā)現(xiàn)了。他的同事發(fā)現(xiàn)他們不上機時有人登錄查看了他們的電子函件電子郵件,這樣,他們就設計了一個圈套,從該報的其它住外記者站發(fā)過來一個假消息。米切爾·希爾茲克讀到它后就向他的同事打聽有關假消息的情況。這下好了,作為懲罰,他被立刻調往報紙的其它部門。不尊重他人,顯然是不恰當的、也應該受到懲罰的網絡行為。相反,尊重他人的需要,則使人對崇高的、無私的甚至神圣的價值充滿崇敬、景仰;而自尊的需要又使人在道德上永不滿足現(xiàn)狀,力求自己有實力、有成就、受人賞識、重視或贊譽,從而不斷向理想接近。第18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網絡主體的道德需要和能力

自我實現(xiàn)與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人不斷追求一種有意義的人生,希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不斷自我超越,創(chuàng)造出人生的理想境界。如臺前所述,網絡技術社會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人的這種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幸福人生,當然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由如此人生構成的社會,也就是最道德的社會。不過,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網絡給不同人所提供的自由發(fā)展機會與前景是很不相同的,這也會引出諸如公正、平等、人權等許多道德問題。第19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網絡主體的道德需要和能力網絡公民的五種基本需要之間存在著層層遞進、依次上升的關系,因此也決定了相應道德的層次性。例如,在網絡社會中,總是首先保證那些調節(jié)人的基本利益關系的道德規(guī)范(法規(guī)),如不欺詐、不偷盜、不故意破壞等,而后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出現(xiàn)一些較高層次的、調節(jié)人們精神性關系的道德規(guī)范,如平等相待、尊重人格、互相幫助、互相友愛,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等等。當然,需要總是具體人的具體需要?,F(xiàn)實生活中不同人、不同民族、國家等都有著不同的需要,它們常常彼此矛盾和沖突著。因而體現(xiàn)和反映著一定主體需要的道德體系、具體道德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都具有相應的內容和特點,常常因不同人,不同民族、國家等的不同而不同。目前各網絡主體如西方國家與東方國家、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間的道德就是并不一致的,而且還尖銳對立著。也正因為此,所以特別需要制定一系列最基本的網絡道德規(guī)范,以協(xié)調各網絡主體之間的關系,以使網絡公民自覺協(xié)調自我與他人、社會的關系,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組織自己的規(guī)則與方式。第20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網絡主體的道德需要和能力從網絡人的需要、特別是道德需要來理解網絡社會中人與道德的關系具有深刻的意義。在網絡社會中,網絡道德不應是人與人、人與社會分裂對立的影子,網絡道德的健全和發(fā)展與每一個人都有不應是異化的對抗形式,而應是人們基于社會發(fā)展的這一程度理解生活、自尊自愛、自我肯定、自我發(fā)展的表現(xiàn)。人作為一種個體的獨特存在,都有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的需要,都有自我肯定、自我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人只能在與其他網絡人和網絡社會的關系中生活,是組成社會有機整體的一員,因而任何人都有維護網絡社會的存在與發(fā)展的需要。這也就是說,網絡社會中個人的道德需要既反映、表現(xiàn)為直接的個人需要,又映射著表現(xiàn)為社會的共同需要;網絡道德也既反映著個人的需要,也映射著社會的需要。第21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網絡主體的道德需要和能力人的道德需要是產生道德的基礎和前提,但不是唯一的基礎和前提。如同現(xiàn)實社會中一樣,網絡社會中人們不是需要什么就能夠有什么、想干什么就能夠干什么的。就是說,人們在網絡生活與交往中,僅僅有道德需要,還不一定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道德。特別是,合理先進的道德從來就并不是自發(fā)地出現(xiàn)的,而是人們自覺地認識和努力創(chuàng)造的結果。于是就有一個正確地認識人們類自己和社會在網絡中的需要、并依據客觀條件來建立道德的問題,即人的道德能力問題。

道德能力包括道德上的感受能力、認識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評價能力、選擇能力和實踐能力等。網絡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每一種道德,都不僅是當時人們道德需要的產物,也是當時人們道德能力的體現(xiàn)。道德能力的水平決定了現(xiàn)實的道德水平,人有什么樣的道德能力,才相應地就有什么樣的道德表現(xiàn)。第22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

在網絡社會中,各道德主體的道德能力是多種多樣、千差萬別的。對于同一件事情,各道德主體人們往往會有不同的道德反應。例如,對于上網信息審查制度,網絡管理者、用戶的反應就大不相同,前者可能拍手稱快,后者可能憤怒難抑。認同怎樣的網絡道德規(guī)范、踐履怎樣的網絡道德行為,這里除了各道德主體人們在職業(yè)(社會角色)、道德立場、信仰、標準和態(tài)度上的差別以外,同時也表現(xiàn)出其道德能力上的差別。例如在網絡上就出現(xiàn)過這樣的情況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人不是不想講道德,而是實際上不知道怎樣才是符合道德的,在復雜的新情況面前出現(xiàn)了道德認識和選擇上的困難,甚至好心做了壞事。例如,有些人在電子公告板上,基于“信息共享”把自己購買的軟件“無私地”公之于眾,這表面上看是將自己的東西拿出來與人分享,實則是一種不道德的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因為現(xiàn)實生活本身是很復雜的,信息網絡的出現(xiàn)更為人們提出了一些新的課題,人們的網絡行為在道德上會有怎樣的意義,產生怎樣的近期和長遠的道德后果,也是復雜多樣的。要想使人的行為取得最佳的道德效果,就需要有全面、長遠的考慮,。而這就需要不斷提高道德思考和實踐的能力。第23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

最后,還應注意的是,我們應該著眼于需要和能力的統(tǒng)一,來理解網絡道德的具體歷史面貌。例如,對于目前還不具備上網條件的人來說,任何網絡道德規(guī)范都并無現(xiàn)實意義;對于具備上網條件的人來說,目前要求所有人“毫不利已,專門利人”,也明顯地脫離實際。歸根到底,道德是為社會經濟狀況所制約的;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屬于精神文明范疇的網絡道德建設將面臨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并難以獲得持久健康的發(fā)展。要想使網絡道德取得實質性進展,人們物質條件和環(huán)境的改善,無疑是一個必要的前提與基礎。因此,一個國家、社會在道德建設中要做的,首先應加強物質文明建設,改造網絡社會“硬件”環(huán)境,使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具備一定能力的“網絡人”──這也是對一個國家的基本道德要求。歸根到底,道德是為社會經濟狀況所制約的;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屬于精神文明范疇的網絡道德建設將面臨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并難以獲得持久健康的發(fā)展??梢姡胧咕W絡道德取得實質性進展,人們物質條件和環(huán)境的改善,無疑也是一個必要的前提與基礎。另外,國家、社會在制定、提倡、執(zhí)行網絡道德規(guī)范,進行道德宣傳、和教育和管理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大多數人的實際道德能力,提供切實可行的道德規(guī)范和標準,不人為撥高,不過分理想化,以利于把我們的道德理想與現(xiàn)實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使網絡道德不斷得到提高。

第24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四、網絡主體的道德義務和權利

網絡主體的道德義務,是主體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所應履行的道德上的責任、使命與任務。它通常以有關的法規(guī)條文、或人們心目中共同認可的道德規(guī)范、習俗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在目前的網絡上,如網絡接入單位或和用戶一般應承擔如下義務: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加強信息安全教育,嚴格執(zhí)行國家保密制度,并對所提供的信息內容負責;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國際聯(lián)網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等犯罪活動;不得利用計算機國際聯(lián)網查閱、復制、制造和傳播危害國家安全、妨礙社會治安和淫穢色情的信息;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國際聯(lián)網從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統(tǒng)和網絡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用戶不應該私自拷貝末經授權的軟件,禁止制造、傳播計算機病毒;發(fā)現(xiàn)上述違法犯罪行為和有害信息,應及時向有關主管機關報告;不應該給別人找麻煩或危脅他人;不應該不經他人同意就公布他人的表達、圖像和隱私;不應該散布別人的謠言;不應該提供任何可能誤導或危害或者使接收者不愉快而沒有足夠的警告的信息;等等。第25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四、網絡主體的道德義務和權利

在網絡社會中,人們之所以要盡社會義務、做應該做和必須做的那些事,并不是直接為了自己能夠立刻得到利益和好處,也不應該是為了服從別人的意志,而是為了大家共同的、長遠的利益,為了保持網絡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和發(fā)展條件。雖然從根本上說來,大家共同的長遠利益與個人的合理利益并不矛盾,而且最終是對個人也有益的;但是在當下履行義務時,它所要求的卻是個人的付出、奉獻,甚至有時還需要做出一定的犧牲。道德作為調節(jié)人們的社會關系的一種方式,常常會面臨不同人之間的權力、利益的沖突,面臨不同人的需要、情趣、愛好等的矛盾,面臨種種道德選擇。這時就要求人們必須放棄一定權益、抑制一定需要、興趣與愛好,也就是說,總要有所犧牲,以達到整個網絡社會關系的和諧與進步。例如,對網絡用戶來說,不使用盜版軟件的結果,將是為購買正版軟件付出更高的價格,個人將實際上有所損失,但大家共同抵制盜版軟件,將極大地調動軟件開發(fā)者的積極性,從而推動網絡軟件的開發(fā)技術的和發(fā)展,價格也將日趨便宜,結果是所有人受益;對網絡管理員等服務人員來說,不論哪天你受了什么委曲、不幸,但上崗面對用戶時,都應抑制自己禮貌熱情服務,而不能隨意使性子,甚至粗魯地對待用戶,在用戶身上出氣;等等。第26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人們之所以應該和樂于這樣做,歸根到底是意識到了個體與整體的相互依賴關系。他不是把自己與他人分離開來,而是聯(lián)系在一起考慮;不是首先想著自己為他人做的好事,而是牢記著大家為自己做的好事。他懂得每一個人都是“社會”、“大家”、“他人”的一員,社會、大家、他人的事也就是我的事;今天在電子函件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板上見到別人有困難或需要什么我不管,就可能明天我遇到有困難或需要什么,別人也不該管;如此下去,網絡社會就將失出其初衷,變得難以想象了。第27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四、網絡主體的道德義務和權利

事實上,互聯(lián)網絡過去就是通過互通有無、互相幫助建立起來的。電子網絡空間的力量是它的范圍廣、人數多。在網絡上活躍著有大量擁有知識和智慧的人,如果他們中的一些能提供有才智的答案,世界的知識總量必然會增加?;ヂ?lián)網就是在科學家分享信息的想法上建立和生長的。因此,每一個人都應盡其所能,與別人分享其知識與智慧。如果你自己是一個專家,你可以做更多的事,許多人自由地傳送資源目錄和索引,從法律資源到流行的UNIX手冊,如果你在主導一個討論組但它缺少FAQ(常見問題解答),可以考慮寫一個,如果你正研究一個你認為別人或許會感興趣的課題,不妨寫下來發(fā)送出去。把你的知識給別人分享是很有意思的,這是網絡的一個悠久傳統(tǒng),正是這個傳統(tǒng)使網絡世界擁有神奇的魔力,變得越來越更美好。今天我們更應該那樣做下去。在網絡社會中,任何人都與他人和社會相依為命。第28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四、網絡主體的道德義務和權利道德權利是指主體在道德生活中所享有的特殊權力和利益。道德上的權益,常常同生活中其他方面具體的(如經濟、政治、文化的)權益結合在一起,并且有很多是通過法律(諸如專利法、著作權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加以明確和保障的。但從內容上看,網絡道德權力也有它的特殊性。第29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網絡主體具有如下一些權利:網絡主體具有如下一些權利:通訊權,即:從任何地方得到任何(非特權)信息的權利;控制和授權知識產權的權利;給任何人發(fā)送任何合法合道德信息的權利,僅在其有損知識產權時應該限制;在任何場所出版任何信息(在有仲栽的或沒有仲栽的討論組)的權利,僅在其有損知識產權時應該限制。隱私權:即任何人拒絕暴露他們發(fā)出和接收的任何信息的原始狀態(tài)的權利;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對他們發(fā)出、接收的任何信息的原始狀態(tài)進行加密、解密和變形的權利;任何人拒絕暴露他們發(fā)送和接收的信息的初創(chuàng)者個人情況的權利;只有在他人事先同意的情況下監(jiān)督他人;對任何性質的信息不加理會的權利。裁決的權利:即任何人只遵守其在物理空間的法律和規(guī)范的權利:尋找合法理由反對引起危險的行動和表達的生產者的權利,但是不反對人中介的個人、團體和媒介。訪問權:在任何公開地方訪問任何信息的權利,只受價格的限制;訪問任何許可的信息,只受個人隱私權的限制。管理的權利:如作為論壇的主持人,有使大家遵守本論壇習俗的權利:作為系統(tǒng)管理員,有拒絕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參與的權利,只在服從約定義務時除外;作為父母和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有控制未成年人接收信息方式的權利;等等。第30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四、網絡主體的道德義務和權利在網絡社會中,主體是否知道自己的道德權利所在,是否敢于和善于捍衛(wèi)自己的道德權利,是否能夠尊重并保護他人、社會應有的道德權利,是其有沒有充分的道德意識,有沒有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和道德情操的一個重要標志。具備這樣道德素養(yǎng)的主體,在網絡道德建設、管理比較完善的情況下,能夠生活得如魚得水、自由自在;在網絡道德總體水平不高、管理也比較松散的情況下,也能夠保持操守,做有德之人。不同流合污,并為正義而斗爭。當然,網絡主體的道德權利與社會的文化體系(經濟體制、政治性質、文化傳統(tǒng)、道德風尚、宗教習俗等)有關。不同的社會文化體系所賦予人們、并通過公共道德手段(如社會輿論等)加以保障的道德權利,也有不同。但歷史證明,人們有向往和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并把它付諸實踐,用以改造社會、指導生活的權利,這是人生最大的道德權利。第31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四、網絡主體的道德義務和權利從上不難看出,道德上的權利和義務、責任之間,并沒有嚴格的界限。從某種意義上說,道德上的責任和義務就意味著權利,而權利就意味著責任和義務──這正是“道德”二字的特點。因為道德本身,正是人與人之間的特定關系,作為“關系”,永遠都只能表現(xiàn)為雙方的相互聯(lián)系,離開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成立了。在道德關系中,權力和責任,從來都是相伴而生、相互依存的。沒有責任、義務的權力,是非法的權力;沒有權力的責任和義務,則是沒有保證的責任和義務。任何權力和責任之間,都只有保持相互一致、密切結合,才是合理的、有效的。所以,“我”的權利如個人信息保護往往是他人、社會的責任義務所在,他人和社會的權利如專利權、著作權,也是“我”的責任義務所在。第32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四、網絡主體的道德義務和權利

道德權利和義務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在網絡主體個人的道德意識中,就是要有一種“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態(tài)度;體現(xiàn)在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建設中,就是要充分依靠各網絡主體,建立起抑惡揚善的有效機制。網絡社會中個人的道德利他行為情況是多樣的:有的是在基本無損個人利益的情況下利人,如尊敬網友、與人和善、講究網絡禮儀,等等。這樣的行為不需要、也不應該要求回報。有的則明顯不同,從事某一行為勢必會不同程度有損個人利益,如醫(yī)務工作者花費大量時間用自己的知識幫助網絡上尋求幫助的人,等等。對這樣的行為,不論本人是否要求,從受惠者和社會整體的角度考慮,都應該對其予以一定補償──包括對高尚道德行為給予榮譽和必要的物質、精神回報在內。因為這也是每一個人作為道德受惠者、社會作為道德引導者應該承擔的道德責任和權力。第33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四、網絡主體的道德義務和權利

可見,在具體的現(xiàn)實中,網絡主體的道德權利與責任、義務也是具體的、歷史的、現(xiàn)實的。這里,我們需要防止和反對兩種主要的偏向:有人認為互聯(lián)網絡提供了自己極大方便,可獲得大量的有用信息和他人的無償幫助,但卻不愿意自己提供信息或幫助他人。這就是一種對自己只講權利,而少講義務;對他人則多講義務,而少講權利的單純的道德權利主義。還有些人對他人在網絡上幫助別人,認為他只不過是盡了自己應盡的義務,并且希望他們永遠這樣無條件地繼續(xù)下去,而對于他們與別人一樣理應享有的道德權利和其他權利,卻以為是“不道德的”。這是單純的道德義務主義。在現(xiàn)實中,人們習慣了做好事不留名、盡義務不要回報之類情形,因而相對于“懲惡”而言,我們對于“揚善”意義的認識還相當模糊而有誤區(qū),從而導致了缺乏更有效力的倡導機制。其實,“善有善報”是廣大公民普遍接受的道德信條,也符合世俗的道德要求。同樣,在網絡上,對善行的回報是對善行的激勵,就如同專利制度為創(chuàng)造發(fā)明之火添油加薪、知識產權制度為知識勞動提供了不竭的保護一樣。第34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五、網絡主體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

人的本性并沒有善惡之分,任何人的道德人格與品質,都是在其生活實踐的后天環(huán)境中,通過教育與修養(yǎng)而形成的。從電子信息網絡的特點,特別是網絡道德的管理特性考慮,網絡主體自身的道德品質、道德自覺性如何,是一個關系到網絡社會整體道德水平、道德秩序狀況的重要因素。也正因為此,網絡道德建設首要而基本的,便寄希望于網絡主體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網絡主體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便顯得極為重要。

一般而論,人的本性并沒有善惡之分。任何人的道德人格與品質,都是在其生活實踐的后天環(huán)境中,通過教育與修養(yǎng)而形成的。因此,網絡道德建設首要而基本的,便寄希望于網絡主體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第35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

網絡主體在網絡生活、實踐中自我道德修養(yǎng)的過程,也就是人從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的過程。這里,我們必須考慮并做到如下幾點:

必須建立正確的網絡主體道德意識必須處理好小節(jié)與大節(jié)的關系必須處理好目的與手段的關系道德自律是一個自我約束、自我提升的過程,實現(xiàn)這一過程的關鍵,是人人“從我做起”第36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必須建立正確的網絡主體道德意識。我們必須認識到,網絡是我們生存、生活的基礎,網絡道德是我們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人際關系“調節(jié)器”;在網絡上,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與機器、與電腦、與“符號”打交道,但實際上,我們是在與一個個與我們自身一樣的活生生的人交往。我們一樣起有著共同的利益與需要,維護基本的網絡秩序、制止網絡不道德行為,是符合我們的共同利益與需要的。充分認識到一定的道德體現(xiàn)著自身的需要,認識到他人利益、公共利益與自身利益的根本一致,是我們在網絡社會自己立身處世的根本,并從而能夠自立規(guī)范,身體力行,在實踐中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第37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必須處理好小節(jié)與大節(jié)的關系。在網絡上,由于常常缺乏必要的監(jiān)督,不少人認為,小節(jié)是無關緊要的,“只要大節(jié)好,不破壞網絡系統(tǒng)或他人的文件、數據,不偷竊欺詐,做做黑客也是無所謂的”。也正因為此,不少人對僅在網上破譯密碼、偷看文件、或無目的漫游,而不進行破壞的黑客并不持譴責態(tài)度。這種看法是非常錯誤而且有害的。事實上,小節(jié)與大節(jié)只是相對而言的,在一般情況下,它們之間不僅沒有絕對的界限,而且總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轉化的。對于一個人來說,如果他的某個行為既非關大局,在他本人也是個別的、偶然的,那么可以說完全是小節(jié);但如果關系到大局,或者是個人一貫、普遍的行為特征,就象滴水成溪、聚沙成塔一樣,那么在他本人來說,也就不再是小節(jié)了。第38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有些黑客雖然并不蓄意破壞,也不掠人財物,表面看來只是“小節(jié)”,但他們的行為,卻使網絡安全系統(tǒng)受到威脅,給網絡社會造成巨大的物質、精神損失和心理負擔,這類小節(jié)就實際上映現(xiàn)著大節(jié)──黑客行為實際上是一種極端不道德行為。高尚的道德品質與節(jié)操,不是一夜之間能夠養(yǎng)成的,而需要一個長期修養(yǎng)的過程。只有不棄小善,才能積成大善;只有不為小惡,才能去惡揚善。是故“泰山不讓壘土;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棄細流,故能成其深。”相反,從“不拘小節(jié)”,養(yǎng)成某種惡習,在道德上墮落為喪失“大節(jié)”的無恥小人,則容易得多。正如古語所謂“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在管理松散、人以“符號”面目出現(xiàn)的網絡上,不少人都難免在心中閃過或積聚起一些惡念;如果不加克制,去惡存善,而是將之通過網絡釋放出來,以行為方式表現(xiàn)出來,這將不僅是做一次壞事,還將動搖自己的正義感、羞恥心等,逐漸泯滅自己向善的良心和意志,從而很快墮落為一個無所不為的惡人?!扒д芍桃韵N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空隙之煙焚”。目前的網絡還是一個管理松散、信息蕪雜的“自由樂園”,任何一位網絡公民如果放松自己,一次次甚至漫不經心地“不拘小節(jié)”,長此以往,自覺不自覺地就減弱了自己的道德意識,自己漸漸地形成了某些道德惡習。也許雖然最初本意不在毀“堤”焚“屋”,但惡習一旦養(yǎng)成,后果卻往往是自己所難以控制的。第39頁,共4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必須處理好目的與手段的關系。有一種觀點認為,只要目的正當,手段就自然是正當的,即高尚的道德目的可以為任何可能采取的手段辯護,并證明手段的合理性。例如在一些人看來有人認為,為了懲戒網絡上大量散布無聊信息的人,正義的網民可以無休止地向其發(fā)送侮辱性的電子函件電子郵件,直至使其信箱崩潰。實際上,這是一種意氣用事的觀點。道德的行為與不道德的行為之間,總是有本質區(qū)別和原則界限的,這絕不容混淆。諸如不誠實、網絡偷盜、詐騙、侮辱人格等等,總是無可非議的“惡”,任何情況下它都不能是“善”。不明確這一點,判定善惡、明辨是非就沒有標準、沒有尺度??梢?,即便是為了實現(xiàn)高尚的目的和動機,也仍需對手段的道德性質加以考察和約束,如懲處不道德的網絡犯罪者,也絕不應該采取諸如侮辱人格與尊嚴之類手段。當然,人的網絡道德行為是具體的歷史的,常常面臨各種具體的道德沖突、道德選擇情形,因而有時在善良動機下,不得已實施某一"惡行"是允許的,如為了不加重網絡賭徒的賭癮,在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