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機械制圖識讀圖講解PPT演示文稿現在是1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第一節(jié)識圖、讀圖步驟、方法的概括第二節(jié)識圖、讀圖步驟、方法總結(詳細講述)第三節(jié)結合本廠圖紙做聯(lián)系并講解說明第四節(jié)目標現在是2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1.1讀圖、識圖步驟、方法總結(簡述)步驟方法:一、識圖、讀圖步驟、方法概括(僅供參考)現在是3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定義、基本概念是什么?圖:用點、線、符號和數字等描述事物幾何特征、形態(tài)、位置及大小的一種形式。圖樣:根據投影原理、標準或有關規(guī)定,表示工程對象,并有必要的技術說明的圖。圖、圖樣?1.2基礎術語現在是4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二、識圖、讀圖的步驟、方法2.1確定圖的種類圖的種類:現在是5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2.2讀取對象信息——標題欄2.2.1標題欄的組成:一般由更該區(qū)、簽字去、其他區(qū)、名稱及代號區(qū)組成。(可根據實際需要增加或減少)內容1更該區(qū):一般由更改標記、處數、分區(qū)、更改文件號、簽名和年月日等組成。2簽字區(qū):一般由設計、審核、工藝、標準化、批
準、簽名和年月日等組成。3其他區(qū):一般由材料標記、階段標記、重量、比
例和共張第張和投影符號等組成。4名稱及代號區(qū):一般由單位名稱、圖樣名稱、圖
樣代號和存儲代號等組成?,F在是6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
2.2.2標題欄格式
標題欄的格式比例:圖中圖形與實物相應要素的線性尺寸之比。原值比例:比值為1的比列,即1:1;放大比例:比例大于1的比例,如2:1;縮小比例:比值小于1的比例,如1:1。現在是7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2.3確定視圖
2.3.1投影法術語及投影法1投影法:投射線通過物體,向選定的面投射,并在該面
上得到圖形的方法。2分角:用水平和鉛垂的兩投影面將空間分成的四個區(qū)域,
并按順序編號。分角現在是8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2.3.1.1常用的投影方法投影方法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3中心投影法:投射線匯交一點的投影法。
(投射中心位于有限處)4平行投影法:投射線相互平行的投影法。
(投射中心位于無限遠處)5正投影法:投射線與投影面相互垂直的平行投影法?,F在是9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中心投影法投射中心、物體、投影面三者之間的相對距離對投影的大小有影響。度量性較差投影特性投射線投射中心物體投影面投影物體位置改變,投影大小也改變現在是10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平行投影法斜角投影法投影特性投影大小與物體和投影面之間的距離無關。度量性較好工程圖樣多數采用正投影法繪制。投射線互相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投射線互相平行且傾斜于投影面直角(正)投影法現在是11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⒈形成右視圖前視圖俯視圖左視圖后視圖仰視圖從右向左投射從下向上投射從后向前投射2.3.1.2基本視圖
主視圖:表示物體信息量最多的那個視圖?,F在是12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
六個投影面的展開主視俯視左視右視后視仰視
按第一角投影現在是13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6第一投影(第一角畫法):將物體置于第一分角內,并
使其處于觀察者與投影面之間而得到的多面正投影。
以主視圖為基準,其他視圖的配置如下:
俯視圖—配置在主視圖的下方;仰視圖—配置在主視圖
的上方;左視圖—配置在主視圖的右方;右視圖—配置
在主視圖的左方;后視圖—配置在主視圖的右方。7第三投影(第三角畫法):將物體置于第三分角內,并
使投影面處于觀察者與物體之間而得到的多面正投影。
以主視圖為基準,其他視圖的配置如下:
俯視圖—配置在主視圖的上方;仰視圖—配置在主視圖
的下方;左視圖—配置在主視圖的左方;右視圖—配置
在主視圖的右方;后視圖—配置在主視圖的右方。
第一角
第三角現在是14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2.4識圖從機械圖紙中可獲那些信息?現在是15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2.4.1尺寸(公差)與配合1基本尺寸:通過應用上偏差、下偏差可以計算出極限
尺寸的尺寸。(孔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軸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2極限尺寸:允許尺寸變化的兩個界限尺寸;最大極限尺寸:Dmax(孔)dmax(軸);
最小極限尺寸:Dmin(孔)dmin(軸);3偏差:某一尺寸(實際尺寸、極限尺寸等)減其基本
尺寸所得的代數差;4極限偏差:極限尺寸減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5上偏差:最大極限尺寸-基本尺寸,
代號:孔為ES
軸為es;6下偏差:最小極限尺寸-基本尺寸,代號:孔為EI
軸為ei2.4.1.1尺寸(公差)現在是16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7尺寸公差:簡稱公差,是允許尺寸的變動量。公差=最大極限尺寸-最小極限尺寸
=上偏差-下偏差(孔用TD表示,軸用Td表示)
示例:500.008
上偏差=50.008-50=+0.008,下偏差=49.992-50=-0.008,公差=0.008-(-0.008)=0.016
公差與極限偏差的關系?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區(qū)別1從數值上:極限偏差是代數值,正、負或
零值是有意義的,而公差是沒有正負號的
絕對值,不可能為零;2從作用上:極限偏差用于控制實際偏差,
是判斷完工零件是否合格的根據,而公差
則是控制一批零件實際尺寸的差異程度;3從工藝上:公差大小反應加工的難易程度,
極限偏差是調整機床決定切削工具與工件
相對位置的依據。
聯(lián)系:公差:是上、下偏差之代數差的絕對值?,F在是17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公差帶圖:公差帶圖:可以直觀地表示出公差的大小及公差帶相對于零線的位置。(基本偏差一般為靠近零線的那個極限偏差)50+0.024+0.00850-0.006-0.022例:50±0.008下偏差公差帶+0.008-0.008+0.008+0.024-0.006-0.022+-00基本尺寸50上偏差零線: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條直線,零線以上為正偏差,零
線以下為負偏差。公差帶:由上偏差和下偏差的兩條直線所限定的一個區(qū)域,
由大小和位置兩個要素組成?,F在是18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2.4.1.2配合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結合的孔和軸公差帶之
間的關系。性質:反應裝配后松緊程度和松緊變化程度。
配合的種類種類配合的種類可分為三類1間隙配合:具有間隙的配合(包括最小間隙等于零);2過盈配合:具有過盈的配合(包括最小過盈等于零);3過度配合:可能具有間隙或過盈的配合?,F在是19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
配合的種類1間隙配合孔軸圖例:最大極限尺寸最小極限尺寸最小極限尺寸最大極限尺寸最大間隙最小間隙最大間隙最小間隙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上此時,Dmin≥dmax或EI≥es現在是20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2過盈配合孔軸圖例: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下最大過盈最小過盈最大過盈最小過盈最大極限尺寸最小極限尺寸最小極限尺寸最大極限尺寸此時,Dmax≤dmin或ES≤ei現在是21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3過渡配合孔軸圖例:最大間隙最大過盈孔的公差帶與軸的公差帶相互交疊最小極限尺寸最大極限尺寸最小極限尺寸最大極限尺寸最大過盈最大間隙此時,Dmax≥dmin且Dmin≤dmax
或
ES≥ei且EI≤es例:已知基本尺寸為?60mm,ES=+0.030mm,EI=0的孔與es=0.030mm,ei=0.029的軸配合,此配合屬于何種性質的配合??過渡配合現在是22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基本偏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確定了孔和軸的公差帶位置(各28個)。RSTPCDEFFGCDEHYABGJSKMNUVXZZAZBZCF基本尺寸零線0+-孔J0+rafgdefcdbhjsjkmnpstuxzzazbzcgecfvy基本尺寸零線0-軸0EIESesei現在是23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2.4.2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零件表面上微觀幾何形狀誤差,又稱微觀
不平度。2.4.2.1表面粗糙度形成的原因
刀具與被加工表面間的相對運動軌跡(刀痕)刀具與零件表面之間的
摩擦零件(加工時)切削分離時的塑形
變形留下由較小間距和峰谷所組成的微量高低不平的凸峰和凹谷。
(零件表面)高頻振動等原因的
影響理想表面實際表面現在是24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2.4.2.2粗糙度輪廓參數1)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取樣長度YXYiRa=-∑
1ni=1n
近似為:1n=—(|Y1|+|Y2|+…|Yi|)
注1:n—在取樣長度內所測點的數目;|Yi|—第i點
的輪廓偏距。注2:Ra值越小,說明被測表面微小峰谷的幅度越小,
表面越光滑;Ra值越大,被測表面越粗糙?,F在是25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2)輪廓最大高度——RzLZPRzZVYX最大輪廓峰高ZP和最大輪廓谷深ZV之和的高度
RZ=ZP+ZV注:用于控制不允許出現較深加工痕跡的表面?,F在是26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2.4.2.3表面粗糙度符號要求標注表面結構特征的補充信息(完整圖形符號)1允許任何工藝;2去除材料;3不去除材料指定表面是用去除材料(機械加工)的方法獲得(去除材料的擴展圖形符號)指定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獲得(不去除材料的擴展圖形符號)符號意義及說明當在圖樣某個視圖上構成封閉輪廓的各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結構要求時(工件輪廓各表面的圖形符號)表面結構的,僅用于簡化代號標注沒有補充說明時不能單獨使用(基本圖形符號)工件輪廓各表面的圖形符號示例現在是27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2.4.2.4表面結構補充要求的注些位置為明確表面結構要求,除了標注表面結構參數和數值外,必要時應標注補充要求。表面結構補充要求的注寫位置1位置a—注寫表面結構的單一要求;2位置a和b—注寫兩個或多個表面結構要求;3位置c—注寫加工方法;4位置d—注寫表面紋理和方向;5位置e—注寫所要求的加工余量(mm)現在是28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2.4.2.5表面結構代號含義表面粗糙度:表示完工零件的圖樣中所有表面輪廓的最大
高度Rz=3.2um;“16%規(guī)則”
(默認);
加工方法:車;所有表面均有3mm的加工余量?,F在是29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2.4.2.4表面結構補充要求的注些位置表面微觀特性Ra加工方法應用舉例粗糙表面可見刀痕>20~40粗車、粗刨、粗銑、鉆、毛銼、鋸斷粗加工后、非配合的加工表面半光表面微見加工刀痕>5~10車、刨、銑鏜、磨、粗刮、滾壓緊固件的自由裝配面,>2.5~5車、刨、銑鏜、磨半精加工表面,與其他零件結合而無配合要求的表面>1.25~2.5車、刨、銑鏜、磨刮、銑齒接近于精加工表面半光表面可辨加工痕跡>0.63~1.25車、鏜、磨、刮、精鉸、磨齒、滾壓圓柱銷、圓錐銷、與滾動軸承配合的表面、導軌面微辨加工痕跡方向>0.32~0.63精鉸、精鏜、磨、刮、滾壓要求配合性質穩(wěn)定的配合表面,受交變應力作用的重要表面,叫高精度機床導軌面現在是30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投影面◆正面投影面(簡稱正面
或V面)◆水平投影面(簡稱水平
面或H面)◆側面投影面(簡稱側面
或W面)投影軸OX軸V面與H面的交線OZ軸V面與W面的交線OY軸H面與W面的交線oXHWVZY三個投影面互相垂直2.4.3結構2.4.3.1點的三面投影現在是31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空間點A在三個投影面上的投影a點A的正面投影a點A的水平投影a點A的側面投影空間點用大寫字母表示,點的投影用小寫字母表示。WHVoXa●a●a●A●ZY現在是32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
點A的三個投影與其坐標之間的關系點A的空間位置a(x,y)a(x,z)a(y,z)點的任意兩個投影反映了該點的三個坐標A(x,y,z)點A的三個投影Y●●●●XZOVWA(x,y,z)a(x,y)a(y,z)a(x,z)xaazayH現在是33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WY向右翻●●●●XZOVHAaaaxaazay向下翻不動投影面展開WVHaaZaayayaXYYO●●az●x現在是34頁\一共有39頁\編輯于星期一X點的投影規(guī)律:①aa⊥OX軸②aax=aaz=y=A到V面的距離aax=aay=z=A到H面的距離aay=aaz=x=A到W面的距離Y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岳麓版選修6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華師大版選修2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北師大新版選修5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選擇性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版選修6歷史下冊月考試卷
- 二零二五版面料行業(yè)標準制定與采購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物制藥項目與派遣公司研發(fā)人員派遣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派遣人力資源管理顧問人才派遣與咨詢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商業(yè)綜合體租賃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汽車租賃貸款合同范本3篇
- 選煤廠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項目前期選址分析報告
- 急性肺栓塞搶救流程
- 《統(tǒng)計學-基于Python》 課件全套 第1-11章 數據與Python語言-時間序列分析和預測
- 《形象價值百萬》課件
- 紅色文化教育國內外研究現狀范文十
- 中醫(yī)基礎理論-肝
- 小學外來人員出入校門登記表
- 《土地利用規(guī)劃學》完整課件
- GB/T 25283-2023礦產資源綜合勘查評價規(guī)范
- 《汽車衡全自動智能稱重系統(tǒng)》設計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