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高中語文 第9課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高中語文-高中語文 第9課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高中語文-高中語文 第9課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高中語文-高中語文 第9課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高中語文-高中語文 第9課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9.蘭亭集序[教學目標]1.積累整合文言知識,掌握文言文閱讀的方法。2.了解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認識作者在樂、悲、痛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誦讀全文,并能背誦。2.體會作者由“樂”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變化。[教學難點]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蘭亭集序》摹本[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教學步驟][教學要點]1.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2.整體感知,熟讀課文,理清思路3.研習1、2自然段,探究樂在何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既是書中極品,又是文中上品。據(jù)歷史記載,唐太宗千方百計搜覓真跡,并日夜賞玩臨摹之,以至形成了宮廷上下競相臨書的盛況。唐太宗駕崩,此真跡又作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來此墓被盜,真跡永遠失蹤,成為千古恨事。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是唐代摹本。(讓學生看教材中《蘭亭集序》書法作品)從摹本可以判斷“書中極品”的評價絕非妄言。而此文為什么又被稱為“文中上品”呢?它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動人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作為文學作品的《蘭亭集序》的魅力所在。二、王羲之其人其書其事1.王羲之其人王羲之(303~361),瑯邪臨沂人(今屬)。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故后世稱為“王右軍”。他出身于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jīng)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后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wèi)夫人學習書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眾長,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2.羲之其書王羲之在書法上是個革新家,他的書法圓轉(zhuǎn)凝重,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被后代尊為“書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跡已難得見,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如楷書《樂毅論》、《黃庭經(jīng)》、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等。行楷《蘭亭序》最具有代表性。3.羲之其事(1)袒腹東床晉代的大士族郗鑒欲與王氏家族聯(lián)姻,就派了門生到王家去擇婿。王導讓來人到東廂下逐一觀察他的子侄。門生回去后對郗鑒回報說:“王氏的諸少年都不錯。他們聽說來人是郗家派來選女婿的,都一個個神態(tài)矜持。只有一個人在東床上袒胸露腹地吃東西,好像不知道有這回事一樣?!臂b聽了,說:“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焙髞硪淮蚵牐捞垢苟车娜耸峭豸酥?,就把女兒嫁給了他。因為這個典故,后來人們就把“東床”作為女婿的美稱,或稱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2)鵝池《晉書?王羲之傳》記下了這樣一件事:“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王羲之為之感動,邊派人去集市買來幾把扇子,取出隨身帶的筆墨在扇上揮毫,一一題款落印。然后對老婆婆說:“老人家,你為我斬殺了心愛的大白鵝,我很是過意不去,請把這幾把扇子拿到市上,賣上幾串錢,算是我對你的補償吧。”(3)以書換鵝王羲之聽說山陰有一位道士養(yǎng)了十幾只好鵝,就特地跑到道觀去欣賞,并且不惜重金,希望道士把鵝賣給他。但是無論王羲之如何請求,道士就是不肯。后來道士說:“若你幫我寫一部《道德經(jīng)》,我就把鵝送給你?!蓖豸酥犃?,非常高興,說:“這有什么困難,你為何不早說?”立刻進道觀寫字,完成后才歡歡喜喜地趕著這群鵝回家。三、背景介紹兩晉政治恐怖,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互相傾軋,殘殺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士大夫不滿,普遍崇尚老莊,追求清靜無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學盛行,對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都產(chǎn)生了很復雜的影響。文學創(chuàng)作內(nèi)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現(xiàn)實的情調(diào)很濃。東晉時期,清談老莊玄理的風氣很盛,是玄言文學泛濫之時。但王羲之一反“清虛寡欲,尤善玄言”的風氣和追求駢體的形式主義之氣,抒寫了一篇情真語篤,樸素自然的優(yōu)美散文《蘭亭集序》,不但在東晉文壇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蘭亭,是東晉時期會稽郡治山陰(今浙江紹興市)城西南郊名勝。這里山清水秀、風景幽雅,是當時名流雅士時常集會的地方。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王羲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修禊之禮,舉行過一次盛大的風雅集會,參加的名士,有“東山再起”的司徒謝安、“擲地作金石聲”的辭賦家孫綽,潛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當時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詩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將諸名爵及詩作一一記錄集結(jié)成集,是為《蘭亭集》,并為此集作序一篇,這就是《蘭亭集序》。四、文體知識《蘭亭集序》是一篇序言?!靶蜓浴焙喎Q“序”,也叫前言,屬實用文體,同“跋”是一類。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薦介紹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說明寫作過程、寫作目的、主要內(nèi)容或說明一些同書本有關的事情,幫助讀者更好地去閱讀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請他人寫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紹著作外,往往還有一些評價的內(nèi)容。五、整體感知1.放錄音,辨識字詞癸guǐ丑修禊xì流觴shāng激湍tuān形骸hái游目騁chěng懷齊彭殤shāng嗟悼jiēdào會kuāi稽jī感慨系xì之通假字:趣舍萬殊悟言一室之內(nèi)聽錄音,請學生分別劃出三個段落中表達作者情感的詞來(“樂”“痛”“悲”),劃出不懂的字詞句來。2.感知作品,理清思路教師明確:第一部分(1、2自然段):敘事、寫景,先敘述集會的時間、地點,然后點染出蘭亭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第二部分(3、4自然段):抒情、議論,由欣賞良辰美景、流觴暢飲,而引發(fā)出樂與憂、生與死的感慨。六、研習第一部分(1、2自然段)1.迅速瀏覽課文,然后合上課本,憑記憶按提示查找內(nèi)容要點如:時間:“永和……癸丑……暮春……”地點:“……蘭亭……”人物:“群賢……少長……”環(huán)境:“此地有……,又有……”活動:“引以為流觴曲水……”天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感受:“……信可樂也”2.摘錄本段寫景句,體會作者寫景狀物言簡意賅,妙趣天成的特點,感受作者快樂的心境。學生明確: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3.課堂練習:模擬想象你便是其中一文士,請你用散文化的語言將景物和你的感受訴諸筆端。教師點撥:本段中作者無論“摹”山范水,還是“描”竹畫樹,都極其簡約。想那陽春三月的江南該是鮮花吐芳,姹紫嫣紅。此段中作者卻只選山、水、林、竹、天。寫山嶺,從高聳、橫亙狀其勢;寫竹林,從茂密、參天繪其形;寫溪水,著眼于水清流急,回環(huán)相映之態(tài);寫晴天,寫煦風,仿佛景物皆著感情色彩。如此美景,在良辰、樂事的氛圍中,給人帶來的是愉悅,是歡欣,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春天氣息和游人如織的快樂場面。4.提示學生朗誦時注意語調(diào)要清新明快,充滿歡欣,優(yōu)雅之情調(diào)。按照提示每組選代表朗讀。5.學生討論、交流(1)有人將本段之“樂”總結(jié)為“五樂”,你能找出來并加以總結(jié)說明嗎?(作者依據(jù)什么說這次聚會“信可樂也”?“信可樂也”在第1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明確:在這一段中作者描述了這次聚會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這是一樂;而聚會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可謂良辰,是為二樂;聚會之地“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可謂景美,是為三樂;宴會之中“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可謂情真,是為四樂;而“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可謂極視聽之娛,是為五樂。作者感到人賢、辰良、景美、情真、賞心五事齊臻,所以認為這次聚會,“信可樂也”?!靶趴蓸芬病币痪涫菍蹠榫暗目偨Y(jié),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樂”。(2)本段末句“信可樂也”能否改成“信可樂矣”?請闡述理由。明確:“信可樂也”不可改為“信可樂矣”。因為用“也”語氣平緩,筆勢沉穩(wěn);而用“矣”語氣激越,筆端情感外露。仔細揣摩第1段中描述景物只在山、水、林、竹,而舍鮮花吐芳;就是寫林寫竹,只言“茂”“修”,而棄其綠、碧、翠,極力營造素淡、雅致的格調(diào)。蘭亭集會本是賞心樂事,但作者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并不過分顯露,這是他氣節(jié)高爽、性格沉穩(wěn)的表現(xiàn)。(3)討論:這段話語言有什么特點?教師明確:記敘性文字言簡意賅,如開頭總敘,只25個字就交代清楚了蘭亭集會的時間、地點、目的,表現(xiàn)出高超的語言技巧;寫景的文字精練優(yōu)美,樸素清新。七、當堂訓練嘗試著背誦第一、二自然段八、課堂小結(jié)暮春三月,鶯飛草長,天氣晴朗,春風和煦,不可不謂之“良時”;會稽山陰,清幽蘭亭,茂林修竹,山環(huán)水繞,不可不謂之“美景”;時賢名流,志趣相投,不可不謂之“賢人”;曲水流觴,飲酒賦詩,不可不謂之“雅事”;仰觀俯察,游目騁懷,不可不謂之“樂心”:這實在是人生之樂的極致。這種“樂”是對蘭亭美景的陶醉,是來自于蘭亭集會的暢快,這種美好的聚會自此以后成為美談佳話。千年以降,我們依然能感受到這些文人儒雅的風度和詩意人生?!短m亭集序》學情分析學生缺乏對書法藝術的理解,通過這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書法藝術的興趣??赡軅€別的故事學生會知道,但有助于展開教學。

教學目的:

1.通過誦讀了解《蘭亭集序》的思想特征。

2.通過對王羲之的廣泛了解,體會中國書法藝術的知識,欣賞中國傳統(tǒng)的書法藝術。

3.通過書法的臨習,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學設想:

用一課時的時間,組織學生了解和欣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

在這個教學設計中,在內(nèi)容組織方面的考慮是:

一、內(nèi)容的豐富性,因為要拓展的課外的傳統(tǒng)文化

二、材料的直觀性,書法藝術是一種視覺藝術,要讓學生體會到書法藝術的美,才能進一步使學生學會欣賞與尊重傳統(tǒng)的文化。

三、故事的趣味性與教育性。如“蕭翼賺《蘭亭》”可以體現(xiàn)《蘭亭集序》的藝術價值,王羲之(王獻之)習字可體現(xiàn)持之以恒的精神等。

四、學生的主動配合??梢钥紤]事先把需要查找的資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收集資料。如讓學生講自己所了解的關于王羲之的故事或生平。

在教學處理上的考慮是:

一、應該給學生以美感。

二、注意以王羲之的書法為主線,帶動學生對中國書法欣賞的興趣。

三、重點是“賞”而不是“析”把對文字理解放到別的下一課時?!短m亭集序》效果分析《蘭亭集序》引用莊子的一句話“死生亦大矣”,然后感慨“豈不痛哉”。其實,這不僅是一種蒼涼悲慨,更是一種隔世的千古回應。是在社會關懷、宇宙關懷和生命關懷層面上與孔子的對話和共鳴。玄學最終所關注的依然是這三個層面,當人的生命意識被喚醒之后,獨立精神、自由思想和藝術自覺就備受重視。魏晉中人所追求的“通脫”、“清鑒貴要”、“名士風流”便在學理上有了依托。暮春時節(jié),惠風和暢,清聲玄泉,綠水碧天。大自然給人們許多啟示?!靶来四捍海蜌廨d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乃攜齊契,散懷一丘?!蓖豸酥氲降氖强鬃?,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曾點、公西華、子路和冉有討論理想追求、治國治世時的情景??桌戏蜃有蕾p曾點所描繪的和平與恬靜的圖畫:“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王羲之所謂“詠彼舞雩,異世同流”,正是與孔子的隔世關照和回應。經(jīng)歷世態(tài)變幻,遭遇戰(zhàn)亂與政治動蕩的王羲之,其思想是非常復雜和矛盾的。他渴望見到曾點描繪的盛世圖景,但此時已是暮年,老之將至,令人悲愴。對于“死生”的理解與覺悟,不覺就有了“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的歷史沉重感。在宇宙間,自己在追問的同時,也必將被后人追問。而莊子的“等生死、齊萬物”竟又是那樣的“虛誕”和“妄作”。生命的有限,實在是令人無可奈何的事。一個一直崇尚道家“清靜自然”思想的藝術家,最終揚棄了老莊的“生死”觀,站在生命意識的巔峰上回應千年的圣賢。這已經(jīng)不是一個狹仄的關懷,而是對歷史、哲學和社會人生的廣泛的思考和關懷?!半m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币磺灏俣嗄赀^去了,今之覽者,能不感于斯文乎?誠然,《蘭亭集序》行文的閑散、歷史的回應、語言的參差自由、議論而不講究駢韻,不被蕭統(tǒng)所看重,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就蕭統(tǒng)對文學與非文學的分劃,《蘭亭集序》被《文選》排斥在選文之外的事實,恰好可以啟發(fā)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生命哲學與宇宙和社會的關懷去把握全文深意?!短m亭集序》教材分析1.借題發(fā)揮,立意高遠。本文是一篇書序。文章先敘蘭亭修禊事,因修楔而“群賢畢至”,實際上是說明作詩緣由,又用“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描寫了作詩時的情形,指明了《蘭亭集》是一部游宴詩集,有眾多的作者,詩是即席之作。結(jié)尾以“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說明成書經(jīng)過,又以“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指出本書的意義。這些內(nèi)容都是根據(jù)書序體裁的要求寫的,文章首尾圓合,自不消說,但也非出奇。出奇的是,作者善于借題發(fā)揮,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他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作者的借題發(fā)揮帶有鮮明的抒情色彩。情緣事發(fā),所以先敘事。敘事分兩層:前一層側(cè)重敘述活動的情形。先交代修禊的時間、地點和與會者,又描寫了當?shù)氐淖匀伙L光,暗示它可以引發(fā)與會者的詩興,然后用“流觴曲水”“一觴一詠”概括了游宴中的歡樂情形,可算是人題。后一層轉(zhuǎn)人寫與會者的主觀感受。先用景物做烘托,“天朗氣清”,寫所見者真;“惠風和暢”,寫觀景之情致濃。由此說到“仰”“俯”之所見,再歸結(jié)為“游目騁懷”之“樂”,自然順理成章。這一層仍是切著蘭亭之會寫的,卻為本文奠定了抒情的基調(diào),其中“仰”“俯”二字和“信可樂也”一語又預示了下文將有所發(fā)揮。第二段一開頭就出現(xiàn)了一個闊大的境界:“人之相與,俯仰一世?!钡⒉伙@得突然:“人之相與”,指人際交往,是個普遍性命題,也包括這次蘭亭之會在內(nèi);“俯”“仰”二字上文已見,只是這里用了它們的合義,表示過得很快。這就包含著人怎樣在人群中度過一生這一問題,由此而引發(fā)作者的感慨,可謂自然之極。接著就舉出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靜者“悟言一室之內(nèi)”;躁者“放浪形骸之外”。作這樣的區(qū)分,其實只是一種烘托的手段,作者的本意是要說那相同的一面,即人在美好的時光中總會感到“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而在事過境遷之后又不免感慨橫生。這種人人都有的情懷說明了一個事實: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樣的不同,人總是留戀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戀于有生之樂。接著筆鋒一轉(zhuǎn),由生說到死,指出人總是要死的,不能永遠保有那美好的留戀。至此,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觀點:“死生亦大矣。’作為書序,以此來概括一篇之意,便是作者見解的高遠處。但“死生亦大矣”畢竟是個哲理命題,為了證明自古如斯,作者又宕開一筆,說到自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并用“若合一契”說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之際,從而加深了他的感慨。再聯(lián)系當前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力斥其非,也表明他的感慨其來有自。然后把眼光轉(zhuǎn)向未來,逼出“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兩句,把話題巧妙地引到詩集的編成及其意義上來,以“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結(jié)束全文——以“斯文”而使“后之覽者”有感于“死生之大”,其意義之重大自不待言,這就給讀者留下了回味無窮的余地。統(tǒng)觀全文,作者不為玄談家們的論調(diào)所蔽,而借題發(fā)揮,闡明了他的生死觀,是他的曠達性格所使然;但他畢竟生活在國勢日衰的東晉前期,士大夫們大多意志消沉,不講求進取,對他也不能說毫無影響,因此文中也出現(xiàn)了低沉的調(diào)子,例如以“修短隨化,終期于盡”說死,這是難以苛求的。2.文筆洗練,自然有致。本文僅325字,文中先記蘭亭之會的概況,而后就死生問題發(fā)表議論;雖是書序,卻以抒情筆調(diào)出之,淋漓滿紙,美不勝收;加以文筆洗練,自然有致,更足以發(fā)人深思。略舉數(shù)例如下:寫景。如以“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寫山,以“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寫水,短短的16個字就將蘭亭四周的景色寫盡,渲染了清幽的氣氛,使人心曠神怡。敘事。如“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記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詞匯,極少形容語,卻將宴會進行中所有重要的細節(jié)都寫了出來,也表現(xiàn)了與會人士的高雅情致。抒情。如“情隨事遷,感慨系之”,這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它說出了古往今來人們的普遍感受:在回憶往事時,盡管感情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仍免不了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感慨。又如“臨文嗟悼”,也寫出了許多人讀古人文章時的共同體驗,即在感情上跟作者發(fā)生共鳴。應當看到,作者的文筆如此洗練并非有意而為,而是句句順乎自然,出自真情,使人覺得有無窮逸趣。有這種自然清新的風格,也是本文能夠流傳千古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短m亭集序》評測練習一、選擇: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邊,指水邊)

②所以游目騁懷(用來)B.①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借指音樂)

②曾不知老之將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諸懷抱(從……中取得)D.①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導致)

②未嘗不臨文嗟悼(面對)2.下列句子中“一”作數(shù)詞用的一項是(

)A.①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②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B.①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內(nèi)C.①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②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D.①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②一夫作難而七廟隳3.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每覽昔人興感之由

B.未嘗不臨文嗟悼C.齊彭殤為妄作

D.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4.下面文學常識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傳久遠。B.序是古代文體的一種,大多用以題贈,或作著作的前言,《蘭亭集序》是朋友之間互相唱和的贈言。C.魏晉時期在中國抒發(fā)藝術的發(fā)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書寫的《樂毅論》《黃庭堅》等楷書作品被稱為“書之圣”,行草《蘭亭集序》被后世書法家譽為“行書第一”。D.書法藝術是我國特有的藝術,在我國書法史上,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的書法大家,有并稱“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顏筋柳骨”之稱的顏真卿、柳公權(quán)等。二、閱讀下面的文段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1.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確與否,請作出判斷。①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聘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抬頭觀覽浩渺的宇宙,低頭審視繁多的物類,借憑它們縱目瀏覽,舒展胸懷,足以盡情地享受著看和聽的樂趣,確實很愉快啊。(

)②夫人之本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人和人相處在世上,低頭舉首間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傾吐胸中抱負,與友人室內(nèi)暢談;有的人借助外物寄托情感,無拘無束地生活。(

)③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虛假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

)④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等到他們對所追求的事情已經(jīng)感到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轉(zhuǎn)移,感慨就隨之而產(chǎn)生了。(

)⑤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所以我一一記下這次聚會諸君的名字,抄錄下他們所作的詩賦。即使時代不同,世事有別,但是人們因死生而產(chǎn)生感慨,這種情致則是一樣的。(

)2.最后一段從“臨文嗟悼”說到“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解釋下列加點字:

①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②列坐其次()

③信可樂也()

④曾不知老之將至()

⑤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⑥每覽昔人興感之由()

⑦不能喻之于懷()

⑧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⑨齊彭殤為妄作()《蘭亭集序》課后反思今天,教完了《蘭亭集序》一課,心中有許多話要說。

王羲之不愧是書圣,才華橫溢,他對生死參悟得那么透。他說人生是“俯仰一世”,當然夸張了,但人生幾十年了,猛一回憶過去,確實覺得很短暫。他說“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他為人生短暫、生命無常、歡樂短暫、人生苦短而痛惜,這也是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反復吟唱的話題。蘇軾吟唱道“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他哀嘆的是江山的永恒,而人生的苦短。臺灣作家林清玄寫過《可以預約的雪》。他說菅芒花春天發(fā)芽生長,秋天就開出雪白的花兒,遠看如雪,所以說它是可以預約的雪。而一同看花的人,卻“因為因緣的變遷離散,早就面目全非了?!庇械牟∷溃械碾x散,有的患病不能前往……人世間的變化無常難以預約。這不能不令人悲觀和感傷。聯(lián)想身邊的生老病死的故事,令人不禁感慨萬端。有個朋友幾個月前還是風風火火的干工作,拼命掙錢,要為大學剛畢業(yè)的兒子買房子結(jié)婚的??墒牵恍一忌狭税┌Y,住院治療,家人是傾其所有,老婆孩子是奔走前后,都希望有奇跡的出現(xiàn)。然而,上蒼不會憐憫弱者的,他是不幸的制造者,怎會隨意播撒幸運。我的這位朋友在醫(yī)院里痛苦地煎熬了三個多月,花完了全部積蓄,被醫(yī)生委婉地送出了醫(yī)院的大門,回家等待那“人人都要走過的神圣的時刻”??蓱z的朋友啊,躺在病床上默默地流淚,無數(shù)次地嘆息,漸漸地熬盡了生命的燈油,最后萎縮成一團干枯的骨架,咽完了最后一口氣。帶著諸多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再想想那些遭遇橫禍的人們,有的死于瞬間的交通事故,有的死于無情的烈火洪水,有的死于突發(fā)的心腦疾病,有的死于歹徒的邪惡的刀槍……他們來不及跟親人告別,如在夢中就撒手人寰了。真是可悲可嘆啊。

然而,我在課堂上沉重地分析王羲之為人生而悲嘆時,學生們并不理解,有人表現(xiàn)很淡然。這說明他們沒有經(jīng)歷過人生的痛苦傷感,不知道現(xiàn)實的殘酷與無奈,覺得生離死別跟他們很遙遠?;蛟S是90后們感情的缺失,對生死看得很淡吧。幾年前,有個高中學生在家里和母親口角,竟一時性起用鐵錘砸死了母親。然后把母親藏在皮箱里,若無其事地去上學??梢?,年輕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是多么得薄情寡義,冷若冰霜。像這樣的孩子成人后,能夠?qū)彝?、社會負責嗎?能夠善待生命嗎?能夠勤奮進取嗎?能夠與人為善嗎?我們編教材的人,把《蘭亭集序》納入“心連廣宇”專題,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們的生命意識,時空意識,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即珍惜生命,充實人生,在有限的生命里,創(chuàng)造無限的價值。一千多年前的王羲之已經(jīng)給我們做出來表率。王羲之從小聰明好學,刻苦讀書,特別在練習書法上,更是廢寢忘食。傳說他練習書法研墨用完了十八缸的水,他洗硯臺的水把水塘都染黑了。后人說“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這是對我們的書圣勤奮刻苦,對書法藝術的深情地贊美。王羲之的美好品德言傳身教給了兒子王獻之,王羲之在書法藝術的花園里四處尋覓,也采摘到了艷麗的成功之花?!岸酢笔俏覈鴷ㄊ飞系膬勺S碑?!短m亭集序》課標分析《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為詩集《蘭亭集》所寫的一篇序文,但就其內(nèi)容和形式而言,它又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書序,而且是我國文學史上一篇立意深遠、文筆清新自然的優(yōu)美散文。

文章從蘭亭集會落筆,首先用簡潔的文字點明集會的時間、地點、緣由和與會人物,接著用抒情的筆調(diào),描繪了清雅優(yōu)美的山、水、林、竹等自然景物,而正是這些自然風光引起與會者飲酒取樂、臨流賦詩的雅興,下文就自然轉(zhuǎn)入敘寫雅事,敘寫與會者“一觴一詠”、“游目騁懷”的種種歡樂情景。段末以“樂”字作結(jié),揭示了與會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中得到審美愉悅而暫時忘卻煩惱的情趣。

第二段作者緊承上文“俯”“仰”二字和“信可樂也”一語,轉(zhuǎn)寫人世變幻、情隨事遷的情況。不管是“晤言一室之內(nèi)”的靜者,還是“放浪形骸之外”的躁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