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藝發(fā)展史_第1頁
中國陶藝發(fā)展史_第2頁
中國陶藝發(fā)展史_第3頁
中國陶藝發(fā)展史_第4頁
中國陶藝發(fā)展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

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遠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民就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陶瓷

藝術。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以泥質和砂質胎體居多,個別陶器用高嶺土作胎。製陶工藝,尤其

是彩陶工藝的發(fā)明,標誌著我國古代的生產發(fā)展和藝術發(fā)展發(fā)生了重大的飛躍。

1、彩陶

彩陶是一種繪有黑色、紅色花紋的陶器,它的彩是在陶坯打磨以后、未燒以前用毛筆

蘸紅色(赭石)、黑色(錳化物)顏料畫上去的,燒成后彩紋固定在陶器表面不易脫落。彩

繪以黑色為主,亦兼用紅色。有些地區(qū)如豫西一帶,在彩繪之前先涂上一層白色的陶衣作為

襯底,以使彩繪出來的花紋更為鮮明。仰韶文化彩陶的燒成溫度b900至1000℃之間,彩繪

的工具可能是毛筆。繪飾的內容,主要是形形色色的幾何形紋,如∽形,十字形,網形,水

波形,渦紋形和勾葉形等;也有造型生動的動物(如魚、蛙、龜、鹿)和植物(如花果,谷

葉,樹枝等),以及人物紋樣。這些花紋多裝飾在細泥紅陶缽、碗、盆和罐的口部、腹部。

2、彩陶藝術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曾出土一批人面魚紋陶器,上面人物的面部渾圓,眼睛或睜或瞇

合,頭頂飾魚形裝飾或為半圓形束髮,耳際腮邊各飾有不同方向的魚紋,造型極為生動親切。

仰韶文化的典型的藝術陶還有甘肅秦安大地灣出土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和陜西洛南出土的

人頭形器口紅陶瓶等。青海大通孫家寨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的舞蹈紋陶盆,畫面是三組剪影

式的舞蹈人物,手拉手翩翩起舞,形象逼真而富於動態(tài)感和節(jié)奏感。

不少專家說,只要留心觀察一下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陶瓷器,不管是造型還是裝飾,它們都

還閃現(xiàn)著不少和仰韶文化遺物相同的特點。這也說明,從陶瓷器的發(fā)展歷史看,仰韶文化彩

陶實際是中國陶瓷器的源,或至少是其中的一個源。它和時代稍晚的龍山文化陶器(黑陶)、

良渚文化陶器等都為我國陶瓷器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夏商周陶藝

1、夏代陶藝與饅頭窯

古代中國進入青銅時代以后,造型精美、氣魄宏大的青銅器是貴族統(tǒng)治階級的專用品,

但民間的實用器物仍是以陶器、竹木器為主。夏代陶器發(fā)展的面貌較為模糊,現(xiàn)今被確定的

夏代藝術陶製品極少。從現(xiàn)有考古發(fā)現(xiàn)可以看出,夏代陶器以泥質灰陶、夾砂陶較多,黑陶

和棕陶次之,紅陶已極少見。不過也有少量白陶器。夏代陶器在燒成工藝上比以前有些進步,

出現(xiàn)了能產生更高溫度的饅頭窯。這種窯窯室呈圓形弧壁,并向上逐漸收斂,封頂隆起形似

饅頭,所以被稱為饅頭窯。饅頭窯可以提高陶器的燒成溫度,陶器的質量因此得以提高。

2、商周陶藝:白陶、釉陶與印紋硬陶

商周時代,民間流行最廣的陶器是輪制或輪模合製的灰陶和紅陶。商周陶器的紋飾大多

是以刻花的拍板在陶坯未乾時依次捺印而成的,紋飾的形式有S紋、人字紋、水波紋、繩

時製陶的最高水準,說明了當時已經建造了容積相當大的窯,能較準確地控制窯內燒成的還

原氣氛。

2、漢代陶藝:鉛釉陶

漢代是陶瓷藝術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漢代藝術陶數(shù)量之多、種類之豐富,超過了以往。

西漢的陶塑繼承了秦代藝術風格,深沉雄大。西漢時較有特色的獨立俑還有陜西咸陽楊家灣

漢墓出土的彩繪指揮俑。這個俑像頭扎圍巾,下垂紅色飄帶,身穿紅白相間的戰(zhàn)袍,外披黑

色甲衣,腰間繫帶,足蹬高筒靴。此俑以簡潔、洗練的手法,鮮明的色彩,突出了指揮者的

神氣,十分動人。不過漢代最有特色的獨立俑也許要數(shù)東漢時的說唱俑。四川成都出土的說

唱俑,所塑的說書藝人眉飛色舞,五官舒展,上身袒露,鼓腹挺胸;左臂抱一鼓,右臂握棒

指向前方;右足蜷曲,左足前伸。正如漢代傅毅《舞賦》中所說:“論其詩不如聽其聲,聽

其聲不如察其形?!睎|漢陶俑則以四川陶俑最為典型,造型生動活潑,手法簡潔洗煉,具有

濃厚的生活與時代氣息,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族關係等社會生活的方

方面面。四川漢代陶俑多為泥質紅陶,火候較低,胎較粗鬆。

漢代陶藝最高成就可以說是鉛釉陶的生產。我國帶釉陶器早在商周時期即有發(fā)現(xiàn),但生

產少。西漢宣帝以后,在關中、河南等地較多出現(xiàn),東漢普及全國,數(shù)量大增,成為漢代一

個非常重要的陶器品種。這種釉陶器,胎體是陶,釉是以銅和鐵的氧化物作呈色劑,鉛的氧

化物作助熔劑的釉。鉛釉陶燒成溫度低,大多為700℃,所以叫低溫鉛釉陶器。鉛釉陶器的

特點是:釉的熔融溫度低,高溫下粘度小,流動性較大可以比較均勻地覆蓋在器物表面,冷

卻后的釉清澈透明,平整光滑,玻璃質較強,指數(shù)較高,光彩照人,有很高的裝飾作用。由

於燒成溫度低,胎體不結實,釉中鉛含量高,所以不大作食器,大多作裝飾器和明器,漢代

幾乎全作明器,器形有:鼎、盒、壺、倉、灶、井、水碓、磨、樓閣、池塘等等。漢代鉛陶

的大量燒製成功,不僅是漢代陶器的一大成就和特點,開創(chuàng)我國低溫釉陶大量生產之先河,

而且對我國漢以后陶器生產影響深遠,唐代的三彩陶,宋明的琉璃釉陶均從中發(fā)展而來。

3、瓷器的出現(xiàn)

秦漢時期陶瓷藝術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是瓷器的出現(xiàn)。雖然原始瓷早就出現(xiàn),但是,我

國最早的、真正的瓷器是東漢晚期才出現(xiàn)的。我國浙江紹興、上虞、金華等地發(fā)現(xiàn)了很多東

漢晚期的青瓷窯址。據(jù)測定,這些窯址發(fā)現(xiàn)的瓷片燒成溫度已達到1310℃左右,抗彎強度

在710公斤/平方厘米。瓷器胎體硬度高、半透明,具有耐腐蝕、易清洗、造型美觀的特點,

所以隨著三國兩晉瓷器的發(fā)展,它很快就以絕對優(yōu)勢代替陶器、銅器、漆器而成為人們日常

飲食起居中最重要的生活用品。

六、魏晉南北朝陶藝

從這個時期開始,中國陶藝開始走向衰落,瓷藝發(fā)展逐漸壯大,并出現(xiàn)了所謂“南青北

白”的現(xiàn)象?!澳锨唷保钦f南方以浙江為中心的瓷窯多燒製晶瑩如湖水的青瓷;“北白”,是

說河南、河北一帶的瓷窯多燒製潔白無瑕的白瓷。不過,這只是大體而言。因為白瓷的生產

是北方工匠在學習南方青瓷燒製的基礎上發(fā)明的,他們不僅燒製白瓷,也燒製青瓷和黑瓷。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陶器生產也明顯分南北兩系。南方生產的陶器主要是供日常生活和殉葬用

的製品,風格樸實,講究精巧明快的形式。北方生產的陶器也是以日常用器為主,這些製品

的鮮明特色,就是製作盤口壺、雙耳缸、四系缸、果盒等新穎器物,風格一般粗率樸實,但

也受南方製作工藝的影響。南方陶器一般為灰陶和紅陶,釉彩工藝不是很發(fā)達。北方陶器因

為是以鉛釉陶為主,因而在釉彩工藝上比較講究,如在黃釉底上加綠彩,在白釉底上加綠彩,

或多種色彩混合在一起使用。這些施釉方式影響到后來唐三彩的釉彩特色。南方的陶倉很有

特色;北方的藝術陶以俑像為代表,其中典型的有北朝灰陶女僕像、北朝彩繪薩滿巫師俑、

北朝灰陶老嫗俑等。

七、隋唐陶瓷藝術

2、唐三彩的釉彩與塑製

八、唐以來的陶藝發(fā)展

琉璃和琺花是中國古代陶器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種,在明代達到高潮。山西大同市城區(qū)東

街的九龍壁是明代琉璃最著名的製作,全壁用黃、綠、赭、紫、藍等琉璃磚拼砌而成,色彩

光怪陸離,頗為壯觀。而明代的琺花製品主要是一組佛像和神像,如彌勒佛、觀音像、真武

大帝像等。

明代民間陶瓷業(yè)的另一大成就是紫砂陶的興盛。紫砂陶是用紫砂泥製作的一種質地堅硬

的陶製品。該陶製品外部不施釉,但外觀樸雅,表面越用越光潤,極富民族特色。紫砂陶茶

具有泡茶不走味、盛夏不易餿、耐冷熱、急變性能好等特點,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紫砂陶

以江蘇宜興的為最出名。不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