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
昆明陽宗海地區(qū)地質填圖
實習指導書
周余國王玉朝高博戴靜編
云南大學地質系
二o一—年七月
目錄
第一章實習區(qū)概況...............................................................1
第一節(jié)實習區(qū)范圍及自然地理概況.............................................1
一、實習區(qū)范圍及交通....................................................1
第二節(jié)地質概況.............................................................2
第二章地質工作設計書的編寫...................................................14
第一節(jié)地質工作設計書是任務書(合同書)的具體技術細化....................14
第二節(jié)1:50000區(qū)域地質調查項目設計編寫要求..............................14
第三節(jié)1:5萬區(qū)調設計書編寫提綱............................................18
第四節(jié)陽宗海地質填圖(1:50000)實習區(qū)設計書編寫(略)...................20
第三章地質路線踏勘要求和具體踏勘路線........................................21
第一節(jié)地質路線踏勘的目的..................................................21
第三節(jié)具體踏勘路線(略).................................................24
第四節(jié)具體踏勘路線小結....................................................24
第二節(jié)實測其它剖面的方法簡介..............................................30
第三節(jié)實測地質剖面作業(yè)細則................................................35
第四節(jié)剖面圖及柱狀圖的繪制方法...........................................36
第五節(jié)實測剖面小結討論....................................................42
第五章傳統(tǒng)路線地質填圖的方法和要求..........................................44
第一節(jié)野外工作............................................................44
第二節(jié)外業(yè)室內整理........................................................54
第一節(jié)“3S”技術與野外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56
第二節(jié)MapGIS地質制圖技術................................................59
第三節(jié)數(shù)字填圖技術........................................................65
第七章地質報告編制...........................................................87
第一節(jié)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編寫提綱...........................................87
第二節(jié)實習區(qū)報告編制......................................................91
第八章提交資料,成績考核及評分標準..........................................96
第一節(jié)提交資料的內容......................................................96
第二節(jié)成績考核............................................................96
第三節(jié)成績評定............................................................97
0
第一章實習區(qū)概況
第一節(jié)實習區(qū)范圍及自然地理概況
一、實習區(qū)范圍及交通
實習區(qū)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東南23km處,陽宗海風景名勝區(qū)西岸,
西距云南大學呈貢校區(qū)17km。坐標范圍:24°52'—24°56'N、102°
56'—103°00'E。總面積約50km2o從市區(qū)有昆石高速公路可直達,
從呈貢校區(qū)出發(fā),有雙車道瀝青二級公路經果林水庫直達實習區(qū),車
程約28km,需時40分鐘。
二、實習區(qū)概況
實習區(qū)地勢呈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態(tài)勢,大部分海拔在1900
—2000米間,為中、低山及丘陵地貌。平頂山、小廟山、平坡頭和
小石巖山海拔較高,一般在2000米以上,作南北向分布,成為測區(qū)
1
內的分水嶺,區(qū)內大部分水域匯入陽宗海。測區(qū)瀕臨陽宗海風景名勝
區(qū),附近有鋁廠和燃煤電廠,當?shù)卮迕褚苑N植業(yè)為主。
三、以往地質工作情況
由于測區(qū)交通便利,為前人提供了較好的研究條件,早在1943年
王鴻禎、黃元宗等即在本區(qū)進行了地層研究和粗略的礦產調查。云南
省地質礦產局于1990年編撰了呈貢幅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
第二節(jié)地質概況
一、地層
區(qū)內地層以晚古生界和中生界的侏羅系較為發(fā)育,各系均有其代
表而廣泛分布。早古生界僅見寒武系分布于實習區(qū)東南部(測區(qū)南
部);新生界古近紀和新近紀零星分布于山間盆地內,出露不明顯;
第四系主要為各種湖積和山間盆地沉積,分布于陽宗海沿岸和北部的
寬淺谷地。
(一)寒武系
分布于南部的胡家莊西部以及南部,以下寒武統(tǒng)為主,中寒武統(tǒng)
發(fā)育不全,缺失整個上寒武統(tǒng)。
1、滄浪鋪組(&c)
出露于測區(qū)南部的胡家莊西部以及南部,據(jù)巖性和生物組合不同
可劃分為下部關山段與上部烏龍箸段,本區(qū)主要為烏龍箸段(巳。2)。
巖性為黃綠、灰白色頁巖,薄層泥巖,含云母粉砂巖夾細粒石英砂巖、
錦質砂巖,中部夾黃色中厚層泥灰?guī)r,底部為厚約十厘米的礫巖層,
礫石成分為石英、泥砂質膠結。產三葉蟲:PalaeolenusLantenoisi
2
Mansuy,Megapalaeolenusdeperati,RedlichiamaiLu,
Linggulellacf.chinensis(Walcott)0
本段厚110.93米,全區(qū)厚度變化不大,巖性亦無重大差異,中
下部蟲管構造發(fā)育,多分布于層面上,未穿層,形態(tài)呈節(jié)狀、分支狀。
水平層理為主,局部見波狀層理。底棲生物的三葉蟲、腕足類繁盛且
保存完整,屬水體較淺而動蕩不大的近濱一前濱環(huán)境。
2、龍王廟組(£/)
分布于陽宗海西岸胡家莊西部和南部,
巖性:上部為黃色薄層狀含云母石英粉砂巖夾亮晶灰?guī)r;中部為
灰色中一厚層狀泥灰?guī)r、粉晶砂質白云巖;下部為黃色薄層粉砂質、
泥質白云巖。下部產三葉蟲: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
ResseretEndo,Chuchiaspisheifengmiaoensis(sp.nov),Eoptychoparia
sp.;腕足:Kutorginacingulata(Billingss)o
本組在測區(qū)內厚142.39米,主要為礫屑、砂屑白云巖和細晶白
云巖夾石英砂巖為主,為一套較純的鎂質碳酸鹽。該組水平層理普遍,
壓溶構造發(fā)育,縱向表現(xiàn)為粒度下細上粗,底棲三葉蟲和腕足往上隨
鎂質增多而減少,說明氣候逐漸轉干變熱,海水受局限而咸化。屬局
限臺地潮坪環(huán)境。
3、陡坡寺組(Cid)
為一套濱海為主的細一粗碎屑夾鎂質碳酸鹽沉積,測區(qū)主要出露
陡坡寺組下部的頁巖段(匕/)。
巖性為黃、黃綠色頁巖夾薄層云母粉砂巖、泥巖,中上部夾暗灰
色薄一中層狀泥灰?guī)r、粉晶白云巖,具泥質細紋構造。下部頁巖內產
3
三葉蟲:KutsingoceghaluskutsingensisLeeetWang,Ptychoparella
usualisLuetChang,SanhuangshaniabrevicaLuetChang,Ehmaniella
casta(sp.nov),Sinoptychopariasp.。
本段厚82.87米,縱向沉積特征為由粉砂一泥一粉砂的粒級變化,
中上部漸變?yōu)殒V質碳酸鹽,水平層理發(fā)育。早期屬海灣潮間帶,中晚
期屬局限臺地和潮坪的半封閉海灣環(huán)境。
(二)泥盆系
分布于陽宗海西岸觀音咀、小廟山和胡家莊一帶。
1、海口組:(D2/2)
可劃分為兩個巖性段,測區(qū)主要為下部的砂巖段(D2〃)。
巖性為黃白色中厚層狀細粒石英砂巖,砂粒間為細粉砂泥質呈接觸一
一孔隙式膠結,近頂部夾黃綠色薄層泥巖,底部常見含礫粗砂巖。含
植物化石:ProtolepidodendronscharyanumKrejei,Lepidodendropsis
sssssp.;魚類:Bothriolepissinensis,B.tungseniChang;Hunanolepistieni,
Dianolepissliuichang0
本段厚34-40米,淡水魚類大量繁衍。該段內巖石成分石英含
量占70—90%,且呈半棱角狀,總體呈下粗上細的特征。波狀層理、
低角度斜層理、楔狀層理發(fā)育,沖刷面和沖刷破碎沉積明顯。
2、宰格組(D3Z)
與??诮M相伴出露,為一套鎂質碳酸鹽。巖性為:上部黑色薄一
中層狀細晶白云巖,砂屑白云巖及粉晶灰質白云巖;中部棕一淺灰色
薄一中層狀泥質白云巖夾淀晶一砂屑白云巖;下部紫灰、深灰色薄一
中厚層狀粉晶、細晶白云巖夾泥灰?guī)r。水平層理發(fā)育,偶見波狀層理。
4
含介形蟲:Leperditiasp.,RichterinalatiorRabien;層孑L(蟲:Amphipora
sp.;竹節(jié)蟲:Styliolinasp.;牙形石:Scutulacf.sinepennataZieggier,
Polygnathussp.,Lonchodinasp.,Ozarkodinasp.。
本組厚度變化較大,在76.9—153米之間,測區(qū)常見多層灰綠、
鴨蛋綠色泥巖、泥質白云巖夾層,顯示測區(qū)為水體相對較深的潮間中、
低能環(huán)境。
(三)石炭系
上覆地層:下二疊統(tǒng)倒石頭組粉砂質泥巖
假整合
分布于陽宗海西岸云南鋁廠一帶,以下石炭統(tǒng)大塘組和中石炭統(tǒng)
威寧組為主。除大塘組下部萬壽山段為碎屑沉積外,其余都是碳酸鹽
巖沉積。
----------------------假整合-----------------------
下伏地層:上泥盆統(tǒng)宰格組白云巖
1、下石炭統(tǒng):大塘組(3d)
根據(jù)巖性及含礦性可分為萬壽山段和上司段。
(1)萬壽山段(C0)
為觀松廟一一山腰阱一線以東部分的陽宗海西岸,以云南鋁廠附
近的平頂山為代表,其巖性為上部淺灰、灰白色石英砂巖、石英粉砂
巖、粉砂質泥巖,夾2—3米乳白色厚層細粒石英砂巖;中部為灰白、
黃灰色厚層狀泥灰?guī)r;下部灰綠、暗紫色泥巖,近底部泥巖夾5—20
厘米不等的紫色粉砂團塊,頁理不清。本段內中部之泥灰?guī)r分布不穩(wěn)
定,常呈透鏡狀,沿走向為石英粉砂巖取代。
5
(2)上司段(C/)
灰、灰白色中——厚層狀淀晶砂屑灰?guī)r、生物碎屑灰?guī)r夾含新灰
巖透鏡,灰?guī)r內砂屑磨圓度較高,呈圓一一橢圓形球粒,粒徑0.03
——0.85毫米不等,由微晶方解石集合體組成,亮晶方解石膠結,生
物屑以骨屑為主,底部夾有一層含海百合莖、介形蟲碎屑的生物灰?guī)r。
含蜓類:Eostaffellasp;珊瑚:KueichouphyllumsinenseYu,K.sp.,
TachylasmatenuiseptataSung,Palaeosmiliamurchisoni,
SiphonophylliasimplexSungg;牙形石:Gntahodusbilineatus(Roundy),
G..commutatusBransonetMehl,Spathognathoduscristulus,Hindeodella
montanaensisSeotto
陽宗海西岸本段上部見有石灰角礫巖夾層,角礫呈棱角一次棱角
狀,鈣泥質膠結,粒徑3—8厘米,含異地沉積之珊瑚體,反映測區(qū)
具有臺地邊緣一上斜坡帶夾塌積物的沉積特征,厚約30米左右。
2、中石炭統(tǒng):威寧組(C2W)
在觀松廟一山腰阱一帶以東與陽宗海之間。上部為深灰色不具層
理的角礫狀灰?guī)r、灰質角礫巖,粒徑5—20厘米,雜亂排列,角礫棱
角已溶蝕呈渾圓狀鈣泥質膠結;下部灰一淺灰色中層狀灰?guī)r夾角礫狀
灰?guī)r。沿走向下部變化較大,時見下部灰?guī)r有迅速減薄而被灰質角礫
巖取代。本區(qū)厚度40—60米。屬臺地邊緣上斜坡帶沉積,有大量的
塌積巖堆積。
本組下部含蜓類Pseudostaffella,中、上部含蜓類Fusulienella—
Fusulina組合。
(四)二疊系
6
分布于陽宗海西岸,下部為碎屑巖、碳酸鹽巖,上部為基性火山
石U-I。
1、下二疊統(tǒng):
(1)倒石頭組(PM
由于實習區(qū)中上石炭統(tǒng)馬平組鮮有出露,致使該組普遍假整合于
中石炭統(tǒng)威寧組(C2W)之上。巖性以褐黃色鋁土質泥巖、粘土巖夾
鋁土礦透鏡體為主,其次為石英砂巖、炭質頁巖,上部夾碳酸鹽透鏡
體,可見黃鐵礦晶體、碎屑物成分僅有石英,粒度一般小于01毫米,
次棱角狀。有類及小園藻。時見水平層理。厚度在10-20米之間變
化,巖性穩(wěn)定性較差。為近濱沉積。
(2)陽新組(P.)
該組整合沉積于倒石頭組之上,主要巖性為碳酸鹽巖。據(jù)巖性、
巖相和生物特征可以劃分為兩段:下部棲霞段,上部茅口段。全組厚
457—496.31米。
①棲霞段(p,y)
上部米黃色中厚層狀細晶白云巖為主夾灰白色厚層狀淀晶灰?guī)r
及中厚層狀生物碎屑灰?guī)r;下部以米黃色厚層塊狀中粗晶白云巖為
主,次為灰、灰白厚層狀白云巖化淀晶砂屑灰?guī)r,中部夾灰白色中層
鮑狀灰?guī)r。普遍發(fā)育由灰?guī)r白云巖化的虎斑狀構造。厚135.62——
145.82米。為開闊臺地相碳酸鹽沉積。
該段生物豐富,種類齊全,層位穩(wěn)定,有蜓科:Schwagerinasp.,
S.parasimplicataChen,YangchieniainiquaLee,Psiolinasp.,
P.staffelliodes(sp.nov),P.yanwangouensis,Sschubertellagiraudi(Depret),
7
NankinellaorbiculariaLee,Sphaerulinasp.;珊瑚:Hayassakaia
yunnanensisLin,H.elegantula(YabeetHayasaka),Wentzellophyllum
volzi;有孑L蟲:Globvalvulinasp.;腕足:Orthotichiachekiangensis.Chao;
三葉蟲:Pseudophillipsiasp.o
2
②茅口段(P1};)
上部灰色中厚層狀白云巖化淀晶砂屑灰?guī)r、細晶灰?guī)r,生物碎屑
一砂屑灰?guī)r相間夾泥晶灰?guī)r;中部為深灰色厚層塊狀白云巖化灰?guī)r、
砂屑灰?guī)r;卜部灰白色厚層狀細、中晶白云巖為,砂屑灰?guī)r、白云巖
化砂屑灰?guī)r相間,含瀝青質。該段中下部普遍發(fā)育由灰?guī)r白云巖化的
虎斑狀構造。厚321.29—393.76米。本段由下至上屬半局限臺地到開
闊臺地相變化的碳酸鹽沉積。
該段生物豐富,種類齊全,個體大而完整,有蜓科:
Neoschwangerinahaydeni,N.parasimplexChen,N.sp.,Schwagerina
yunnanensisChen,S.SP.,Verbeekinasp.,V.heimi,V.verbeek(Geinitz),
ParaschwagerinabrevibolaChen,P.fbsteriThompsonetFosster,Yabeina
p.,Chusenelladouvillei(Colani),C.huayingensis,C.ishanensisHsu,
YabeinagubleriKanmera,Pseudodolinapseulepides;珊瑚:Tachylasma
sp.,T.altemalumHuang,T.chaGrabau;有孔蟲:Globivalvulinasp.,
G.discrata,NeodiscusmilliloidesJones;腕足:Spinomarginifera
kueichowensisHuang,S.qiaotingensis,Neospirifersp.;瓣魚思:Astartella
sp.;苔群蟲:FenestellaelusaReedo
2、上二疊統(tǒng):峨眉山玄武巖組(P2e)
上覆地層:下侏羅統(tǒng)下祿豐組(J./):礫巖
8
------------------------假整合------------------------
實習區(qū)內二疊統(tǒng)僅發(fā)育峨眉山玄武巖組,由于其層位穩(wěn)定,故作
為一個巖石地層單元考慮,全組厚997.3米??蓜澐譃橄虏炕鹕剿樾?/p>
2
巖段(P23)和上部熔巖段(P2e)0
假整合
下伏地層:下二疊統(tǒng)陽新組(Piy):白云巖
(1)火山碎屑巖段(P2/)
上部以灰綠、黃、紫紅色玄武質凝灰?guī)r為主,時見少量火山角礫
巖,局部發(fā)育有火山豆構造;中部為深灰色致密塊狀玄武巖,含少量
氣孔和杏仁;下部為灰綠、棕黃色硅化玄武質含火山角礫凝灰?guī)r,玄
武質凝灰?guī)r,不具似層狀構造,厚度范圍0—60.83米。
(2)火山熔巖段(P2/)
上部為淺灰綠色厚層一塊狀玄武巖、暗灰綠色杏仁狀玄武巖互
層,時夾斜長斑狀玄武巖;中部灰黑、深灰綠色致密塊狀玄武巖為主
夾少量杏仁狀玄武巖;下部以深灰綠、褐、黑色塊狀玄武巖為主,見
灰綠、褐紅色杏仁狀玄武巖、斑狀玄武巖。全段厚度936.47米。
(五)侏羅系
實習區(qū)陽宗海西岸有侏羅系“紅層”盆地,沉積有下侏羅統(tǒng)下祿
豐組和中侏羅統(tǒng)上祿豐組,缺失上統(tǒng)沉積。
1、下侏羅統(tǒng)下祿豐組(J.Z)
上覆地層:中侏羅統(tǒng)上祿豐組
----------------------假整合---------------------------
中、上部為紫紅色中厚層狀巖屑細、中粒砂巖夾泥巖,頂部夾含
9
礫砂巖;下部為紫紅色中厚層狀巖屑粗砂巖夾泥巖、細砂巖。全組普
遍夾有鴨蛋綠色團塊一透鏡狀或薄層狀泥巖、粉砂質泥巖。水平、波
狀、槽狀、板狀、楔狀層理發(fā)育,不含生物,厚度72.65—104.97米。
總體反映為下部河流相、中部湖濱三角洲相和上部河流相沉積。
假整合
下伏地層:峨眉山玄武巖組(P2C)
2、中侏羅統(tǒng)上祿豐組(J,)
分布于侏羅系“紅層”盆地的中心地帶。厚度大于1000米,巖
石類型復雜,生物較發(fā)育,可劃分為五個巖性段。
(1)第一段(J/):上部為淺紫色薄層狀泥巖夾細到中粒長石
砂巖;中下部灰綠、黃色中厚層狀中粒巖屑砂巖與紫紅色薄層狀泥巖、
粉砂質泥巖、細砂巖互層;底部為中粗礫巖,具底礫巖性質,厚度
104.97米。產植物:Pterophyllumsp.,Cladophlebissp.o
2
(2)第二段(J2Z):上部為灰黃、粉紅色薄層狀泥巖、粉砂巖;
下部為灰綠色中厚層狀中粒巖屑砂巖與灰紫色薄層狀粉砂質泥巖相
I'HJO上音B產植物:Elatocladussp.,Phoenicopsis.,Cupressinocladussp.o
237.22米。
3
(3)第三段(J2Z):上部為灰色中厚層狀微晶灰?guī)r,淀晶灰?guī)r;
中部灰白色厚層泥晶礫屑白云巖,薄至厚層微晶白云巖;下部為白色
薄層狀硅質巖。厚110米,上部產瓣鯉:Gryphaeaeminensiso
(4)第四段(V):以紫紅、黃色泥巖為主,偶見石英砂巖、
巖屑砂巖夾層,單層厚度變化大,薄層到厚層均有,底部為紫紅、灰
色花斑含礫泥質粉砂巖,黃色中層狀石英砂巖,泥巖夾炭質泥巖,不
10
含生物。厚152.82米。
5
(5)第五段(J2/):頂部為紫紅色薄層粉砂質泥巖為主、次為
礫巖;上部紫紅色薄層泥巖、粉砂巖與褐色中層狀中粒巖屑砂巖不等
厚互層;中部為酒紅色塊狀細砂巖、含礫石英砂巖;下部酒紅色厚層
粉、細砂巖與豉紅色泥巖不等厚互層,與J2/4接觸處有數(shù)層含礫石英
砂巖,沉積構造不發(fā)育。厚度大于346.63米。
該上祿豐組的沉積具有早期河湖一湖成三角洲相(J2/-J2/2下
部),中期為淺湖相沉積上部一J2尸,J2為到晚期河流相沉積。2戶)
的變化規(guī)律。
(六)第四系
第四系主要分布在陽宗海西岸三十畝田附近,零星分布在山間盆
地和寬淺谷地。實習區(qū)主要在三十畝田發(fā)育全新統(tǒng)沖湖積層(QM),
下部為灰黃色礫石層,成分復雜,充填有泥、粉沙;上部為黃色粘土
質粉砂、細沙、含礫粗砂相間,厚10—15米。
一—?、石LLJ漿dZr石LLI
實習區(qū)內巖漿巖僅有沿斷裂噴發(fā)的陸相基性巖類,包括鈣堿性
玄武巖、基性火山碎屑巖及次輝綠坊巖。同屬于云、貴、川地區(qū)高原
玄武巖。火山巖下部為玄武質火山碎屑巖,上部為玄武巖。玄武巖巖
性見前述。
次輝綠玲巖:暗灰綠色,細粒結構,少斑結構,斑晶為基性斜長
石和含鈦普通輝石或橄欖石,基質具嵌晶含長結構或輝綠結構、間粒
結構。
三、構造
11
實習區(qū)大地構造位置屬揚子地塊西部之康滇古陸南段東緣,其
北為東川斷塊,南為易門陸塊;西鄰普渡河斷裂,東為小江斷裂,兩
斷裂帶呈南北向延伸,將實習區(qū)夾持其間。實習區(qū)以斷裂為主,褶皺
構造次之。
(一)褶皺
區(qū)內主要為馬頭山一云南鋁廠向斜。軸向N30°E,核部地層P2e,
兩翼地層依次為Py”PdC2w,Gd,D3Z,D2hif缺失P2%的沉積。
(二)斷裂
區(qū)內斷裂以NE向為主,主要是馬頭山一一山腰阱逆斷層、陽宗
海一平頂山逆斷層、大營一小石巖山逆斷層和平坡頭北東一黃土溝逆
斷層。
1、馬頭山一山腰阱逆斷層
走向500°,傾向140°—90°,傾角40°—70。。為小江
斷裂分支,被眾多東西向斷裂截切,總體上東盤上升,西盤下降。沿
斷層帶有構造角礫巖、碎裂巖、糜棱巖及牽引褶皺等現(xiàn)象。
2、陽宗海一平頂山逆斷層
走向7515°,傾向165°—105°,傾角75°—65°。地層
不連續(xù),東盤地層局部倒轉。總體上東盤上升,西盤下降。
3、大營一小石巖山逆斷層
走向0°—10°,傾向90°—100°,傾角70°—80%破壞了
向斜的完整性,東盤上升,西盤下降。局部地段有5米寬的構造角礫
巖,斷層三角面發(fā)育。
4、平坡頭北東一黃土溝逆斷層
12
走向40°—50°,傾向130°—140°,傾角不清。地層缺失,
不連續(xù),總體上南東盤上升,北西盤下降。
四、礦產資源
實習區(qū)主要為砂石等建筑材料的開采。
五、水資源
1、地表水:山澗直短,雨季水流豐富,旱季干涸。
2、地下水
(1)孔隙水:分布于第四系松散沉積物中,主要供居民所用。
(2)裂隙水:廣泛存在于各種地層的巖石裂隙,尚沒集中開采地。
(3)巖溶水:零星存在于石炭系灰?guī)r和白云巖地層中。
13
第二章地質工作設計書的編寫
第一節(jié)地質工作設計書是任務書(合同書)的具體技術細化
合同書是根據(jù)合同法界定甲乙雙方責權利、義務、違約責任等的
法律依據(jù),設計書是根據(jù)合同書和國家相關技術規(guī)范編寫并經甲乙雙
方認可的詳細技術標準、工作量等技術細節(jié)。我國將地質勘查業(yè)劃歸
第三產業(yè),在市場經濟社會,乙方如果不重視合同細節(jié),就會將自己
置于不利地位,同樣,不重視設計書的編制,項目合同就無從實施。
合同訂立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能超越自身施工能力承攬項目合同;
2、不能超越合同(任務書)規(guī)定額外滿足甲方要求編寫設計;
3、不能超越施工條件(交通、氣候、物資供應、人員配備等)滿
足甲方保質保量按時的要求;
4、合同和設計是甲乙雙方發(fā)生爭議時依法解決問題保障自身利益
的重要依據(jù)。
第二節(jié)1:50000區(qū)域地質調查項目設計編寫要求
設計書是根據(jù)中國地質調查局下達的任務書或甲乙雙方議定的
合同書參照有關技術規(guī)范要求,結合測區(qū)的具體情況所制定的工作方
案。經審查認定后的設計書(含審查認定意見書)是進行野外地質調
查、質量檢查、任務完成狀況和驗收評價各階段成果質量的主要依據(jù)。
一、1:50000區(qū)域地質調查的目的任務及主要填圖類型
1:50000萬區(qū)域地質調查是地質工作中一項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基
14
礎工作,其目的任務是通過填制1:50000地質圖查明區(qū)內地層、巖
石、構造以及其他各種地質體的特征,并研究其屬性、形成環(huán)境和發(fā)
展歷史等基礎地質問題,為國土規(guī)劃、礦產普查、水文、工程、環(huán)境
地質勘查、地質科研、地質教學等提供基礎地質資料。其工作主要部
署在:①重大基礎地質問題地區(qū);②重要的成礦區(qū)帶;③中心城市及
其周圍地區(qū);④國家重點項目和重點經濟建設區(qū)。
(-)部署在解決重大基礎地質問題地區(qū)的圖幅,主要選擇在重
要地質單元、地質走廊、具有重要地質意義的地區(qū)開展工作。在提高
測區(qū)研究程度的同時,側重解決某些重要地質問題,以期取得一些在
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成果。
(二)部署在成礦遠景區(qū)帶的圖幅主要任務是,從基礎地質調查
入手,研究區(qū)域成礦條件和成礦規(guī)律,著重解決與成礦關系密切的地
質問題,作出區(qū)域礦產遠景評價,指出進一步找礦方向和成礦有利地
段。對具代表性、有遠景的礦(化)點和有意義的異常,以及可能含
礦的地段,作出找礦潛力評價。
(三)部署在中心城市及其周圍地區(qū)的圖幅主要任務是,從基礎
地質調查入手,提高城市地區(qū)的基礎地質調查研究程度,同時要對城
市地區(qū)的礦產資源、地質旅游資源及環(huán)境地質進行調查研究,著重調
查與城市建設和經濟發(fā)展關系密切的地質問題,為城市規(guī)劃建設、環(huán)
境保護及其治理、礦產資源與地質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提供決
策性的地質背景資料。城市區(qū)調的內容一般包括:基礎地質調查(含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調查)、礦產地質調查、環(huán)境地質調查、旅游地質
調查。
15
(四)部署在國家重點項目和重點經濟建設區(qū)的圖幅主要任務,
除必要的區(qū)域地質工作和可能的礦產地質工作以外,應側重區(qū)域穩(wěn)定
性、區(qū)域水文地質及(或)工程地質問題等方面的調查。從基礎地質
調查入手,認識并掌握區(qū)域工程地質條件的形成和分布規(guī)律,預測這
些條件在人類工程一一經濟活動影響下的變化規(guī)律等。
二、有關1:50000區(qū)域地質調查的標準及技術要求
DZ/T0001區(qū)域地質調查總則(1:50000)
ZB/TD10004城市地區(qū)區(qū)域地質調查工作技術要求(1:50000)
GB/T14158區(qū)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綜合勘查規(guī)范
(1:50000)
DZ/T0158淺覆蓋區(qū)區(qū)域地質調查細則(1:50000)
DZ/T0151區(qū)域地質調查中遙感技術規(guī)定(1:50000)
GB958區(qū)域地質圖圖例(1:50000)
DZ/T0179地質圖用色標準及用色原則(1:50000)
三、設計書編寫要求
(-)編寫設計書之前必須收集測區(qū)內所有前人工作成果資料,
包括地質、礦產、物探、化探和遙感圖象資料(盡可能收集到多片種、
多時象的圖象資料)以及各種科研成果,詳細研究各種資料的可信度
和存在的問題。
(二)編寫設計書之前必須進行野外踏勘,了解測區(qū)內的地質礦
產資源概況,并進行必要的驗證,同時還要對區(qū)內的自然地理條件、
人文狀況、氣候變化、交通運輸以及物資供應與后勤保障等情況進行
了解,并收集相應的實際資料。
16
(三)在踏勘過程中應對區(qū)內遙感圖象進行初步地質解譯,劃分
出不同的解譯程度區(qū),建立起區(qū)內初步解譯標志和地層序列。
(四)踏勘中應選擇不同巖類區(qū)以穿越路線進行踏勘,在不同巖
類區(qū)應以穿越地質體最多、地質構造最復雜的路線為重點路線,每一
個測區(qū)必須有一條貫穿全區(qū)的踏勘路線。
(五)通過以上工作所取得的資料,初步建立各類地層和巖體的
填圖單位,并編制測區(qū)的地質解譯圖和地質草圖以及工作程度圖。
(六)測區(qū)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有礦(化)點較多時,應組織人
員對礦(化)點按礦種分類重點踏勘,了解成礦地質背景;凡經過踏
勘的礦點都要檢塊取樣,采巖礦標本,進行必要的分析測試,并寫出
踏勘簡報。
(七)通過上述野外踏勘與前人資料研究,針對測區(qū)實際情況,
提出測區(qū)地質調查工作的技術路線與填圖方法,具體地質填圖方法和
研究內容、精度要求等,遵照區(qū)域地質調查總則(1:50000)>城市
地區(qū)區(qū)域地質調查工作技術要求(1:50000),區(qū)域水文地質工程地
質環(huán)境地質綜合勘查規(guī)范(1:50000)、淺覆蓋區(qū)區(qū)域地質調查細則
(1:50000)等有關要求。
(八)為了適應高新技術在區(qū)調工作中的應用,特別是應用計算
機輔助制圖,建立1:5萬地質圖數(shù)據(jù)庫,必須從設計開始做到統(tǒng)一技
術要求,統(tǒng)一地質體的代號、符號、花紋以及編碼標準和設色標準。
(九)通過以上各項工作所取得的資料編制測區(qū)的1:50000區(qū)調
設計書
17
第三節(jié)1:5萬區(qū)調設計書編寫提綱
第一章緒言
1、簡要說明上級下達的任務書文號及其任務要求,測區(qū)名稱與編
號,測區(qū)范圍及面積,工作的起止時間。
2、簡述測區(qū)任務、自然地理概況、測區(qū)交通位置。
附:測區(qū)交通位置簡圖一文內插圖
第二章地質調查研究歷史及研究程度
附:(1)地質研究程度圖
(2)測區(qū)地質調查歷史簡表一包括調查時間、成果名稱、
作者單位或作者姓名、出版時間、出版單位
第三章地質礦產資源概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測區(qū)區(qū)域地質礦產資源概況
簡述測區(qū)的大地構造位置,測區(qū)內的地層、巖石(含沉積巖、侵
入巖、火山巖、變質巖及特殊地質體等)、構造及礦產資源特征等。
第四章技術路線、填圖方法及精度要求
1、明確測區(qū)的填圖類型及應側重調查的內容。
2、在明確測區(qū)類型基礎上,針對測區(qū)存在的問題及本次著重要解
決的問題提出本次地質調查的技術路線及填圖方法。
3、主要地質調查工作的精度要求。
(1)包括填圖范圍與面積、路線密度、控制程度、填圖單位劃
分精度、圖面表式精度、圖面結構合理性、是否使用計算機技術、評
審驗收情況、圖幅各種比例尺圖件的統(tǒng)一性與連續(xù)性以及存在的問題
等。
(2)地層單位和地層序列建立的依據(jù)及其合理性。
如:沉積地層一應根據(jù)各省(市、自治區(qū))地層清理后資料進行檢
查,發(fā)現(xiàn)問題(含地層單位名稱、定義、有無層型剖面、古生物資料
18
及年代依據(jù)、與上、下地層的接觸關系等)應一一給予說明,提出處
理意見,以便在填圖中加以解決。
(3)簡述對測區(qū)地質構造格架和大地構造屬性的認識。
(4)本次區(qū)調工作各項樣品采集與測試項目數(shù)量、精度要求。
(5)礦產調查程度和質量是否符合相應的技術要求,存在那些
問題需要在本次調查中加以解決。
附表1、測區(qū)地層序列表
2、礦(化)點情況登記表一礦(化)點名稱、礦種、類型、
產地、規(guī)模、開采情況、工作程度(檢查、評價、普查、勘探)
(6)每個地層單位實測剖面的測制條數(shù)和控制程度。
(7)簡述形成MAPGIS圖層格式數(shù)據(jù)光盤及圖層描述數(shù)據(jù)的工
作流程和所參照的有關技術要求。
附:1:50000區(qū)域地質圖(草圖)
第五章工作部暑
1、簡述組織機構、人員組成、技術裝備,詳細說明物資供應、
安全保障、等措施。
2、工作部暑安排一根據(jù)踏勘結果、遙感解譯程度劃分不同的工
作區(qū),制定不同的路線調查方案和工作程序,編制工作進度與工作流
程。
3、編制工作計劃,設計實物工作量。
4、編制總體工作計劃和分年度工作計劃,編制工作部署圖。
附:(1)遙感解譯程度分區(qū)圖
(2)工作部署圖
(3)工作進度表
(4)實物工作量一覽表
第六章質量管理與監(jiān)控
19
簡述對圖幅分級質量監(jiān)控管理及對原始資料進行檢查所采取的
措施。
第七章經費預算
按《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設計預算編制暫行辦法》的要
求編寫。
附表:(1)實物工作量經費預算表
(2)項目總經費預算表及年度經費預算表
第八章預期地質成果及圖面的表達方式
簡要說明通過本次區(qū)域地質調查預期取得和提交的主要地質成
果(包括圖幅專題研究成果)及圖面的表達方式;設計書中應列出報
告附件的內容,除必要的圖件(地質圖、礦產圖、礦產分布規(guī)律和預
測圖)外,還應編制一些專門圖件和略圖。設計書中應當列出這類圖
件的大致清單。為突出測區(qū)的綜合研究程度,地質圖面可附測區(qū)小比
例尺數(shù)字地面模型、布格重力、磁化強度、伽馬射線光譜測定等數(shù)據(jù)
影像圖。最終成果按要求除提交印刷地質圖件及報告、說明書及專題
報告外,還應提交MAPGIS圖層格式數(shù)據(jù)光盤及圖幅與圖層描述數(shù)
據(jù)、報告文字數(shù)據(jù)各一套。
第四節(jié)陽宗海地質填圖(1:50000)實習區(qū)設計書編寫(略)
20
第三章地質路線踏勘要求和具體踏勘路線
第一節(jié)地質路線踏勘的目的
1、了解工區(qū)及外圍正常的地層層序,包括沉積地層、火山巖層
和變質巖層,研究這些地層內部的巖石組合、頂?shù)讟酥?、接觸關系及
厚度;主要化石層位與古生物化石門類,為進一步劃分地層(組,段)
提供依據(jù),對于變質巖層還要了解變質程度、原巖特點和后期遭受的
混合巖化程度,為變質巖層對比和填圖單位的劃分提供資料。
2、了解工區(qū)的侵入巖體,其基本巖性、巖相變化、形態(tài)、產狀、
規(guī)模以及與圍巖的接觸關系。為侵入巖體填圖單位的劃分、巖體相帶
劃分的巖漿雜巖系研究作初步準備。
3、了解工區(qū)構造線的基本方向,包括地層的基本產狀,主要斷
裂構造走向、性質與規(guī)模,為地質填圖階段系統(tǒng)觀測路線的布置提供
依據(jù)。
4、了解工區(qū)巖石、構造的含水性和地下水露頭一泉水的空間分
布情況,為下一階段水文地質調查提供資料。
5、了解沉積地層內的含礦層位以及巖體、構造的含礦性,為礦
產調查提供資料。
6、從旅游地質學角度探討陽宗海地區(qū)旅游區(qū)位優(yōu)勢
7、陽宗海地區(qū)可能的地質災害隱患
8、人居環(huán)境與環(huán)陽宗海別墅區(qū)區(qū)位分析
9、了解工作地區(qū)的交通、居民點、高壓線分布,基巖露頭情況,
地形、氣候變化情況,為實測剖面和地質填圖工作的合理安排提供基
21
本情況。
第二節(jié)地質路線踏勘要求
表1路線地質調查作業(yè)細則
工序工序主要操作步驟控制
技術要求注意事項責任者
名稱類別內容、及要求點
(1)了解航衛(wèi)片應根據(jù)地質構造復
按1:5萬區(qū)調總
地質解譯信息雜程度、遙感解譯
則及設計書布異常主任工
路線一般(2)結合設計及情況及地質體特征
置,適合地化剖構造程師
布置取得的地質資料靈活布置,避免均
面測量
布置勻布置
(1)觀察要全面、
仔細(1)對整條路線
(2)觀察的范圍做全面、認真觀
地質不應局限于一條察重要
切忌單純的巖性觀技術負
路線線上,應向點的關鍵(2)重要地質現(xiàn)地質
察責人
觀察周圍、路線兩側象深入觀察現(xiàn)象
做必要追索(3)觀察程度:點
(3)路線中應連?■線一面
續(xù)觀察
(1)記錄內容應
全面,準確、客
觀,文字要精練
(2)素描圖要真
(1)在觀察的基
實,突出要說明
礎上進行文字描
的問題,并做到
述
直觀,要素要全
(2)素描圖繪制文字
(3)手圖標記內避免單純巖性描
地質(3)手圖標記描述、
容要齊全、準確,述,描述內容重點技術負
路線關鍵(4)樣品采取與素描
花紋、符號應符應突出,素描圖要責人
記錄編號圖、采
合GB958-89有關齊全
(5)路線小結樣
規(guī)定
注:(3)、(5)隨
(4)樣品的采集
路線進行,隨時
合理,并符合質
繪制。
量要求
⑸每條路線都
應有路線小結及
信手剖面
22
(1)檢查記錄內
(1)手圖、素描圖
容,并與圖中復
等著墨整理文字內容與手圖、
核技術負
地質(2)標本、樣品編素描圖所反映的內
(2)樣品整理:登責人、
路線號準確一般聯(lián)圖容相統(tǒng)一;樣品編
記、包裝、填寫主任工
整理(3)文字記錄與號、采集地與記錄、
送樣單程師
手圖、素描圖相手圖相一致
(3)聯(lián)圖或修編
符
地質圖
表2野外地質觀察描述作業(yè)細則
工序技術工序注意
主要操作步驟及要求控制點責任者
名稱要求類別事項
(1)巖石顏色(新鮮面、風化)結晶程
巖性結構構切忌
正確度:(2)結構、構造;(3)礦物成分及
觀察權造、礦物印象
定名結晶狀態(tài)、粒度形態(tài)、含量及變化;
描述成分描述
(4)巖石變質程度、蝕變、礦化
巖層
(巖(1)巖相劃分;(2)巖性變化;(3)層
正確構造、產次生
體)觀一般理、片理、產狀及變化;(4)分層標
分層狀構造
察志;(5)化石產出情況
描述
技術負
正確
責人、
識別
接觸接觸地質編
原生(1)接觸帶特征;(2)侵入巖巖相變
關系接觸變面類錄員
構造重要化;(3)原生構造;(4)內外接觸帶的
觀察化型及
和接蝕變特點;(5)接觸帶產狀變化
描述特征
觸變
化
構造(1)結構面的性質;(2)破裂面內的充
全面
特征填物特征;(3)構造產物;(4)破裂面
觀察結構面后生
的觀關鍵旁側同序次或低序次構造面特征;
綜合特征變化
察描(5)壓、張、扭配置構造的觀察和綜
分析
述合考慮;(6)各層序產狀
23
礦化
特征準確(1)礦化特征;(2)礦體特征;(3)礦品位
目估品
的觀識別關鍵化體(頂、底板)圍巖特征;(4)產狀變化
位
察描礦物特征情況
述
圍巖
正確(1)蝕變規(guī)模;(2)蝕變種類;(3)蝕
蝕變不同
劃分變強度;(4)蝕變分類;(5)蝕變與圍識別蝕
的觀重要蝕變
蝕變巖的關系;(6)蝕變與礦化關系:(7)變種類
察描疊加
類型蝕變特征
述
第三節(jié)具體踏勘路線(略)
第四節(jié)具體踏勘路線小結
1、討論方式
首先以各作業(yè)組為單位,對所踏勘過的剖面,按由老到新的順序
討論,總結所見到的各組段巖性,地層組合特征,古生物化石特征及
地層之間的接觸關系。然后各作業(yè)組推出一名代表,在全班性的討論
會上作中心發(fā)言。
討論結果視為各作業(yè)組對資料掌握的全面程度,由帶班的指導教
師議定各作業(yè)組的成績,作為作業(yè)組每一個人的野外成績記錄入冊。
2、討論的中心議題:
(1)各組段地層的巖性組合特征,古生物化石特征,分層標志,
接觸關系;
(2)如何建立古生界系統(tǒng)組至侏羅系中統(tǒng)上祿豐組完整的
地層剖面。
24
第四章實測剖面及其成圖方法
第一節(jié)實測剖面方法
實測剖面的目的是:查明地層層序,巖層厚度,沉積相類型及變
化,化石內容,巖性和地球化學特點,含礦性,地層間的接觸關系和
時代,地層單位(填圖單位)的識別特征和各單位間的分界標志和特
點。因此地質剖面是研究地層、巖石和構造的基礎資料,根據(jù)剖面資
料劃分填圖單位,是地質填圖工作的前提。在沉積巖區(qū),一般要求在
正式填圖之前要完成實測剖面。
地質剖面根據(jù)研究對象和目的可進一步細分為地層剖面,巖漿巖
侵入體剖面,第四系及構造剖面。
一、實測地層剖面的方法
實測地層剖面工作應在充分研究已有的地質資料并詳細踏勘,基
本了解測區(qū)地層出露的情況下進行。剖面位置一般應選擇在層序完
整,構造簡單,接觸關系清楚,化石豐富,巖性組合和厚度具代表性
的地段。
(-)實測地層剖面的技術要求
1、剖面走向
實測剖面線方向應基本垂直于地層或主要構造線走向,一般情況
下兩者的夾角不宜小于60度。
2、剖面露頭
25
剖面線經過的具體位置要盡可能選擇基巖露頭連續(xù)性良好地段。
因此,要充分利用溝谷,自然和人工采掘的坑穴,壕塹和鐵路、公路
旁側崖壁等作為剖面線的位置。當露頭不連續(xù),而又找不到更合適的
剖面位置時,可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但須注意拼接的準確性,
防止遺漏和重復。必要還可以考慮作探槽、井探或剝土等工程予以揭
露。
3、剖面比例尺
實測剖面的比例尺應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及施測對象的具體情況而定,
以能充分反映其最小地層單位或巖石單位的特征為原則。常用比例尺
為1/500-l/5000o
實測剖面以“層”為基本描述單位,層可以是單一巖性,也可以是
多種巖性的復合層,分層以相鄰層宏觀上可以區(qū)分為準。分層的依據(jù)
包括:巖層垂向上巖性(顏色、結構、構造、成分等)和化石內容的
任何差異。分層不宜過細,也不宜過粗。比例尺選定以后,在剖面圖
上能標定為1mm的單層,均要在實測中劃分出來。在剖面圖上小于
1mm的,但又具有特殊意義的單層(如化石層、標志層、礦層、巖
脈等),也應分出,可適當放大畫在圖上。但在記錄中應注明實際厚
度。
4、實測剖面的數(shù)量
實測剖面的數(shù)量,一般每個地層單位及不同相帶至少應有1—2
條代表性實測剖面控制,主要根據(jù)區(qū)內巖相建造復雜程度,厚度及其
變化情況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南京住建部房屋租賃合同示范文本更新版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門窗品牌代理銷售合同2篇
- 2025年度內部施工質量監(jiān)理合同協(xié)議書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大巴租賃與夜間觀光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度棉紗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lián)盟成立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業(yè)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農產品包裝回收合同4篇
- 2025版新能源車輛融資租賃擔保合同4篇
- 2025衛(wèi)生院與保潔人員勞動合同規(guī)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苗圃土地租賃與種植技術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國際工程項目外籍專家聘用合同
- 拉薩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一模)語文試卷(含答案解析)
- 《保密法》培訓課件
- 回收二手機免責協(xié)議書模板
- (正式版)JC∕T 60023-2024 石膏條板應用技術規(guī)程
- 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新舊教材知識差異盤點
- (權變)領導行為理論
- 2024屆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高三二模英語卷
- 2024年智慧工地相關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 GB/T 8005.2-2011鋁及鋁合金術語第2部分:化學分析
- 不動產登記實務培訓教程課件
- 不銹鋼制作合同范本(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