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單元復習【復習目標】1.掌握本單元的重要字詞音形義、文學常識,加深理解重點課文知識點(內容、感情、寫法)。2.朗讀課文,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描寫,體會人物精神品質。3.把握文章的寫作順序,體會敘事者的情感變化過程,理解作者對人物評價。9課《十六年前的回憶》:回憶錄記敘文10課《為人民服務》:演講稿議論文12課:《古代詩歌三首》古代詩歌11課《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記敘文詞語積累磚
蹲
瞅
拴被難
書籍
慈祥
幼稚含糊軍閥
避免局勢嚴峻
尖銳
僻靜
暫時恐懼皮靴
偵探魔鬼苦刑
殘暴
匪徒
執(zhí)行恐怖
拘留絞刑
勉強
拖走新夾衣窩窩頭舅姥爺亂蓬蓬
綁起來一擁而入怒氣沖沖滿臉橫肉zhuāndūnchǒushuānnànjícízhìhufáshìjùnruìpìzànxuēzhēnguǐxíngcánfěitúzhíjūjiǎomiǎnqiǎngjiáwōh(huán)éng革命利益剝削bōxuē犧牲xīshēng送葬zàng寄托炊chuī事員鴻hóng鼎銘dǐngmíng追悼dào會哀思āisī精兵簡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整體感知認讀生詞嗒瞪暗堡戰(zhàn)壕堅毅開辟飄揚封鎖匍匐迸射嘹亮眺望震撼
驚天動地昂首挺胸地動山搖撲哧郅思考:說說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哪些事情,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2023/3/8一、被捕前(2-7)1.被捕前父親焚燒革命資料2.父親不顧朋友和母親的勸說堅持留在北京二、父親被捕(8-18)3.反動派到家里來搜捕父親三、庭審:(19-29)4.我們看父親接受庭審四、遇害(30-33)5.我們得知父親被難這些事情2023/3/8文章第1段總起全文,點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親的被難日。隨后按照時間順序展開敘述,大致可以分為被捕前、被捕時、庭審、遇害四個部分。
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的順序,劃出描寫父親語言、行動、表情的語句,然后讀一讀、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樣的革命者?
那年春天父親每天夜里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又出去了。有時候他留在家里,埋頭整理書籍和文件。這兩句說明李大釗每天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地在外面為革命事業(yè)奔忙。“埋頭”指李大釗工作很專心。從李大釗在家里也緊張地工作可以看出局勢越來越危急第3節(jié):我奇怪地問他:“爹,為什么要燒掉呢?怪可惜的?!?表明“我”對父親的舉動很不理解)第5節(jié):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句解:“不論…總是…總是”表示條件關系,表明了父親對“我們”的疼愛,和上一段中父親的回答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一次不知道為什么,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句解:對比一:與自己的前后對比。課文第5段可見李大釗非常疼愛關心自己的孩子,從來不打罵,對“我”的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父親沒有不屑一顧,而是很感興趣、很有耐心地講給“我”聽,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總是"這樣。但是唯獨這一次,“我"好奇地詢問父親為何燒毀書籍和文件的時候,父親的回答讓“我”出乎意料:“不要了就燒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親嚴峻的態(tài)度與之前的慈祥形成鮮明對比,可見他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父親的含糊回答中還有隱瞞.關于革命工作的問題,李大釗對自己的孩子只字不提,從中也能感受到他嚴守革命工作機密,對待工作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
第7節(jié):
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么了。從這些詞中你體會到什么?語言描寫,表現出李大釗在嚴峻的形勢下,一心考慮革命工作需要,不顧自身安危的無私無畏的精神。
對比二:與親友對比。
當局勢越來越危急,李大釗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但李大釗依然堅定不移地選擇留在北京工作:“不是常對你說嗎?……我哪能離開呢?”親友對李大釗的擔心與李大釗的堅定忘我形成了鮮明對比,體現出革命者臨危不懼、勇挑重擔的精神品質。2023/3/8
他的朋友勸告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告。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將畫橫線的句子換種說法反問句,語氣堅定,表現了他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精神。
被捕前的父親是一位對工作高度負責的革命者。他完全明白形勢的險惡、處境的危險,但絕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表現了他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精神。被捕時請同學們默讀8-18自然節(jié),試著找出:1、表明局勢險峻的語句。2、分別找出我、反動派及父親的不同表現的語句并分析其心理或性格?!皼]有什么,不要怕”“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tài)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都寫出了父親的鎮(zhèn)定從容,表現出父親視死如歸的革命大無畏精神。第8—18段敘述了父親被捕的過程。這部分運用了細致的場景描寫和人物描寫:“啪,啪……幾聲尖銳的槍聲,接著是一陣紛亂的喊叫",寫出了局勢的險峻;“我瞪著眼睛問父親”“我緊跟在他身后"“我的心劇烈地跳動起來,用恐懼的眼光瞅了瞅父親”,表現出小小年紀的“我”內心的恐慌;“'不要放走一個!'窗外響起粗暴的吼聲”“他們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們包圍起來"“滿臉橫肉的便衣偵探”“冷笑”“奪下”,寫出了反動派的兇惡殘暴;“沒有什么,不要怕”“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tài)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寫出了父親的鎮(zhèn)定從容。在多層次的對比烘托中,立體地呈現了當時的緊張氣氛和父親早已做好心理準備、視死如歸的革命大無畏精神。被捕時的父親是一位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革命者。
庭審:讀19-29節(jié),找出父親的相關描寫,并分析體現的其性格特征。20節(jié):
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fā)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從本段文字中你可以讀出什么?外貌、神態(tài)描寫。父親雖遭受敵人的折磨,但依舊平靜、慈祥。“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fā)”說明敵人對李大釗施了重刑,“平靜”說明李大釗經歷殘酷的折磨后依舊堅強,“慈祥”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從這里的外貌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我們看到了一個堅強的革命者,看到了一位慈祥的父親。
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神態(tài)描寫,表現出李大釗的沉著、冷靜
1.課文第2123段,面對我們母女的哭喊和法官的拍桌呵斥,父親卻“沒有說一句話”,“非常安定,非常沉著”。這一動一靜的對比表現出李大釗怎樣的特點?
2023/3/8庭審中,我們母女因為多日未見父親,又看到父親“沒戴眼鏡”“亂篷蓬的長頭發(fā)”,可見經受了很多折磨,因而忍不住哭喊起來。法官殘暴地呵斥:“不許亂喊!”在這種情況下,父親“沒有說一句話”,“神情非常安定”,這一動一靜的對比更加突顯出李大釗沉著冷靜的性格特征和從容赴死的革命大無畏精神。
文中第2328段,父親的神態(tài)“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父親的語言“這是我的妻子"“這是我的兩個孩子"“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個鄉(xiāng)下人。我的孩子年紀都還小,她們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們沒有關系”.都表現岀父親沉著冷靜。“父親說完了這段話,又望了望我們”,一個“又”字,寫出了父親內心深處對家人的不舍。2023/3/8第19-29段,描寫了作者看到的庭審過程。作者用飽含深情而又極其克制的語言描寫了父親的外貌“亂蓬蓬的長頭發(fā)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父親的神態(tài)“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以及父親的語言——“這是我的妻子"“這是我的兩個孩子”“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個鄉(xiāng)下人。我的孩子年紀都還小,她們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們沒有關系”。作者非常客觀地描述道:“父親說完了這段話,又望了望我們。”一個“又"字,寫出了這一次的“望”是特意為之,寫出了父親內心深處對家人的不舍。而這一“望”被女兒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也寫出了這一刻女兒與父親的心靈相通。
對比三:與敵人對比。
在被捕時,李大釗面對一群殘暴、丑陋、魔鬼式的敵人,依舊“不慌不忙”,“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tài)度”。法庭上,面對怒氣沖沖的法官,父親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在正反面人物形象的對比中,我們更加能感受到李大釗并沒有被敵人的囂張氣焰所嚇倒,顯示了革命工作者的浩然正氣.2023/3/8
法庭上的父親是一位堅定沉著的革命者。
(將生死置之度外)
李大釗是一位忠于革命事業(yè)、臨危不懼、將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者。課后練習三: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兩部分,思考下面的問題:(1)課文兩次提到父親遇害的具體日期,為什么這樣寫?(2)課文結尾部分與開頭有怎樣的聯系?想想這樣寫有什么作用。(1)課文兩次提到父親遇害的日期,意在銘記這特殊的日子,同時強化了父親遇害給作者帶來的內心創(chuàng)傷。(2)文章開頭寫“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文末又寫“我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是4月28日”這樣的首尾照應,不僅使文章結構嚴謹,對文章的中心也起到了強化作用,表現了作者對敵人強烈的憎恨,對父親的深切懷念,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對父親的情感態(tài)度是怎樣的?從哪里可以看出來?(1)直接抒情議論的語句,如“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體現出對父親的懷念之情。再如“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于革命事業(yè)的信心”,表現出作者對父親的理解和敬仰。(2)作者對父親李大釗的情感態(tài)度還可以從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中讀出來。如“父親說完了這段話,又望了望我們",一個“又”字,表明這一次的“望”是特意為之,寫出了父親內心深處對家人的不舍。而這一“望”被女兒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也寫出了這一刻女兒與父親的心靈相通。文中的“我”對父親的認識有變化嗎?從哪里看得出來?父親被捕前焚燒資料時,“我”對父親一反常態(tài)的回答非常不理解;父親被捕時“我"非常害怕,擔心父親和自己的安危,而父親用“慣有的嚴峻態(tài)度"告訴“我”無須與反動派講道理;法庭上“我"看著父親安定沉著的神情,理解了父親的內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我”機智勇敢地搶先回答法官,體現出“我”和父親的心靈相通;父親被害后,“我”悲痛欲絕,十六年后依然念念不忘。因此作者對父親的情感認識經歷了不理解到理解,再到并肩戰(zhàn)斗的過程,體現了革命后代的心理成長過程,也側面表現出李大釗對子女的教育與影響。2023/3/8課文多處使用對比烘托的手法描寫人物,找出相關語段,具體分析這樣描寫的效果。文中對父親的描寫多處運用對比烘托的手法,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與自己的前后對比、與親友的對比、與敵人的對比。與自己的前后對比。課文第5段可見李大釗非常疼愛關心自己的孩子,從來不打罵,對“我”的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父親沒有不屑一顧,而是很感興趣、很有耐心地講給“我”聽,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總是"這樣。但是唯獨這一次,“我"好奇地詢問父親為何燒毀書籍和文件的時候,父親的回答讓“我”出乎意料:“不要了就燒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親嚴峻的態(tài)度與之前的慈祥形成鮮明對比,可見他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父親的含糊回答中還有隱瞞,關于革命工作的問題,李大釗對自己的孩子只字不提,從中也能感受到他嚴守革命工作機密,對待工作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與親友對比。當局勢越來越危急,李大釗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但李大釗依然堅定不移地選擇留在北京工作:“不是常對你說嗎?……我哪能離開呢?”親友對李大釗的擔心與李大釗的堅定忘我形成了鮮明對比,體現出革命者臨危不懼、勇挑重擔的精神品質。課文第21—23段,庭審中,我們母女因為多日未見父親,又看到父親“沒戴眼鏡”“亂篷蓬的長頭發(fā)”,可見經受了很多折磨,因而忍不住哭喊起來。法官殘暴地呵斥:“不許亂喊!”在這種情況下,父親“沒有說一句話”,“神情非常安定”,這一動一靜的對比更加突顯出李大釗沉著冷靜的性格特征和從容赴死的革命大無畏精神。與敵人對比。在被捕時,李大釗面對一群殘暴、丑陋、魔鬼式的敵人,依舊“不慌不忙”,“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tài)度”。法庭上,面對怒氣沖沖的法官,父親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在正反面人物形象的對比中,我們更加能感受到李大釗并沒有被敵人的囂張氣焰所嚇倒,顯示了革命工作者的浩然正氣。2023/3/8主題歸納
本文是一篇回憶父親李大釗被捕及遇害過程的記敘文,文章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了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被捕后與敵人進行斗爭的事跡。從女兒的視角,還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難時刻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從容赴死的感人形象。文章用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對父親為理想獻身的精神的理解、敬佩,表達了對反動派殘殺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寫作特色1.文章運用了照應、倒敘和對比的寫作手法。照應,如,本文開頭交代1927年4月28日是父親的被難日,結尾處寫母親囑咐“我”記住父親被害的日子。這樣寫,可使讀者的印象和感受更加深刻,突出了家人將把這一天銘記在心。用照應的寫法,可以把事情敘述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聯系得更加緊密。整篇文章先寫了結果,然后具體回憶事情經過,最后照應開頭,運用了倒敘的寫法。文中通過李大釗與敵人不同表現的對比,體現了他臨危不懼的品質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2.文章是采用第一人稱,按照時間順序和事情發(fā)展順序來寫的。按照時間順序詳細寫了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和“被害后”的幾個場景,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3.運用細致的場景描寫和語言、動作、神情等人物描寫的手法,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質。4.本文語言簡約樸實卻飽含深情。1、議論文三要素:①
、②
、③
。
2、論據包括:①
②
。3、論證方法:①
②
。
③
④
。
4、議論文的基本思路:
,
,
。
5、議論文的語言特點:
。
論點論據
論證事實論據道理論據事實論證
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準確嚴密分五層講;意思分別是:1、指出我們的隊伍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隊伍中的一員。2、指出張思德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3、指出我們要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4、指出為人民的利益而犧牲是“死得其所”,但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5、號召大家追悼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團結起來。
第一段有幾句話?每句寫什么?句與句之間有什么關系?分別說隊伍的性質、任務、這次追悼的人物。有三句。并列關系。學海導航(第二段)1、中心句: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
2、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句進行論述的?
先引用司馬遷的話做論據,再具體講什么樣人的死毫無意義,什么樣的人死得有價值。最后肯定張思德的死比泰山還要重。
3、你怎樣理解司馬遷的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
小結:這一段是講革命者對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義、有價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觀。學海導航(第三段)1、這段是圍繞哪句話論述的?
我們?yōu)槿嗣竦睦鎴猿趾玫模瑸槿嗣竦睦娓恼e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2、是怎樣圍繞這句話論述的?
通過舉例(李鼎銘提出”精兵簡政“的例子)加以論述。
第一句講有了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第二句講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第三句講凡是符合“說得對”、“對人民有好處”這個條件,不管是誰的批評和意見,我們都要改正,都要照辦。
3、每句說的是什么?
這段話一句緊扣一句,層層遞進聯系非常緊密。先講不怕批評再講不講究批評的對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與非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學海導航(第四段)1、“共同的革命目標”是什么?
解放全民族,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
2、為實現這一革命目標應該怎樣做?“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互相愛護”
第一層: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還要團結更多的人。第二層:講怎樣對待困難,要看到成績、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不要灰心。第三層:講正確對待犧牲。一是為人民利益而犧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犧牲。第四層:革命隊伍的人要互相關心、愛護、幫助。3、各層層意我們“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這個目標是什么?為什么說我們?yōu)槿嗣穸?,就是死得其?目標是徹底地、完全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因為我們的目標是為人民服務。品味語言:1、談談加點詞的含義:我們這個隊伍是完全是為著人民解放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找一找文中關聯詞,談談這些關聯詞作用。(第三段為例)。●●
”完全“,就是百分,也就是說,除了為人民服務,再沒有任何別的目的?!睆氐住熬褪秦瀼氐降?,也就是說,不管在什么時間,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應該為人民謀利益?!瘛?/p>
本文通過悼念張思德,講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
中心思想初讀古詩自由讀《馬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馬詩[唐]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意思。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顏色像雪一樣白。燕山上的月牙兒就像彎鉤一樣懸掛在空中。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意思。什么時候才能夠帶上黃金裝飾的馬籠頭,在秋高氣爽的戰(zhàn)場上奔馳殺敵呢?再讀一讀,讀出問句語氣。體會學法這首詩僅僅是在寫馬嗎?請結合你搜集到的資料,想想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1.
李賀27歲就去世了,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嘔心瀝血,用才華橫溢的詩筆,筑成一個
神奇瑰麗的世界,流傳下來240余篇光芒四射的詩篇。這些詩歌中以“馬”為題或談到
“馬”的詩歌有80多首,占全部詩歌的三分之一??梢娎钯R對于“馬”有一種情有獨鐘的喜愛。他的《馬詩二十三首》是歷來寫馬之作中的經典,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以
“馬”為題寫作的組詩。清人王琦說:“《馬詩二十三首》,俱是借題抒意,或美,或譏,或悲,或惜,大抵于當時所聞見之中各有所比。言馬者,而意初不在馬矣?!崩钯R寫作馬詩并非只是為了描繪馬的外形,更多的是借馬來表達對在位者的贊美、諷刺,對他人或自己身世的悲嘆或憐惜之情。
詩歌一、二句描繪出一幅富有特色的邊疆戰(zhàn)場景色?!按竽迸c“燕山",前者空曠荒涼,后者高拔險峻。燕山,指燕然山,即今天蒙古國境內的杭愛山,是古代邊塞詩歌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地名,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古典詩詞里邊塞、邊疆的代名詞。如唐代王維《使
至塞上》中的“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宋代范仲淹《漁家傲》中的“燕然未勒歸無計”等。這與漢武帝時期著名的燕然山之戰(zhàn)及東漢時期打敗北匈奴時著名的燕然勒功之典相關。李賀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是藩鎮(zhèn)極為猖獗的時代,此處的“燕山“代指的當是藩鎮(zhèn)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幽州薊門一帶。
前兩句詩中的兩個比喻看似平常,其實很特別?!吧橙缪?,不僅從視覺寫出顏色,而且從觸覺上寫出了寒冷的感覺。須注意的是,古人寫“沙如雪”往往和月亮有關,比如李益的名句“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可見,月光皎潔是“沙如雪”的前提,'‘沙如雪”也就從側面寫出了月光的皎潔明亮?!霸滤沏^”,首先當然是寫出了月亮的形狀,但此處的“鉤”不僅僅是寫形狀,更是寫作者的向往。此處的“鉤”,就是“吳鉤”?!皡倾^”是春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以青銅鑄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滿傳奇色彩,經常被歷代文人寫入詩篇。在眾多文學作品中,“吳鉤”已經超越兵器本身,成為馳騁疆場、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征,上升為一種驍勇善戰(zhàn)、剛毅頑強的精神符號。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中就有“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詩句。屈原、李白、杜甫、王昌齡、王維、辛棄疾等人,都曾借“吳鉤”表達報國之志?!吧橙缪薄霸滤沏^”兩個比喻,平實中含深意,形象中寄心志,放在“大漠”“燕山”這樣特定的環(huán)境之下,可謂寄意深遠,匠心獨運。
三、四句借馬抒情:什么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戰(zhàn)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
“金絡腦”是貴重的鞍具,象征馬受重視,得到重用?!疤で迩铩比郑曊{鏗鏘,詞語搭配新奇,“清秋”之時草黃馬肥,正好馳驅,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恰是“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但以“何當"引出,卻讓人感慨扼腕?!昂萎敗奔础昂螘r”,冠以“何時",即說明遙遙無期,不知什么時候,既含無限期盼,又寓無盡無奈。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yè)而又不被賞識所發(fā)出的悲嘆。主題歸納:這首托物言志的詠物詩,描繪了邊疆戰(zhàn)場大漠燕山的壯美景象,借馬的形象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但又不遇于時的感慨、憤懣、矛盾的復雜情感。
寫作特色:1、比興手法運用比興手法,通過詠馬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2、托物言志這首詩借馬自喻,托物言志,借馬的形象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但又不遇于時的感慨、憤懣、矛盾的復雜情感。初讀古詩熟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chuízáofénshāosuìhún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再讀古詩,明確詩歌節(jié)奏。
石灰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罢l能說一說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誰來說說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粉身碎骨全然不怕,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世間。
這首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石灰從開釆到燒制的過程,歌頌一種視死如歸、從容不迫的精神。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經常有人理解為石灰原料的來之不易,其實重點不在這里,而在于強調石灰的“前身"所經歷的痛苦之巨大。初步寫出石灰堅強堅韌的品格,第二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寫的是其“前身”被開采挖掘出來以后經過的高溫煅燒?!叭舻乳e”三字,寫出石灰的態(tài)度,將烈火焚燒看成平常、輕松的事,面對嚴酷考驗,從容自若,處之淡然——這三個字透露出經歷“千錘萬鑿”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心甘情愿。
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緊承第二句,“粉骨碎身”是“烈火焚燒”的必然結果,“渾不怕”與“若等閑”一脈相通。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是前面三句的歸因?!耙簟倍郑c出目的,即點明“清白在人間"是石灰“千錘萬鑿”而“出深山”、“烈火焚燒”而“若等閑”、“粉骨碎身”而“渾不怕”的根本原因,也是石灰內心的熱切追求?!扒灏住?,一語雙關,既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喻髙尚的節(jié)操。生命可以消逝,軀體可以拋棄,但無形的精神氣節(jié)卻要長留天地。詩人借石灰之口,表達了以身報國的宏偉抱負,和決不向世俗低頭、決不同流合污的堅貞精神。從全詩可以看出,要成就清白,何其不易,要保持清白,又是何等艱難。
整首詩,將物質與精神融為一體,構思十分巧妙。前三句都是著力描寫煉石灰的過程,最后一句點出石灰的特性石灰在制作過程中,要經過千錘萬鑿、烈火焚燒,直到粉骨碎身。這不僅是在寫石灰,還象征著有志之士無論面對怎樣嚴峻的考驗,都能從容不迫。全詩句句不離石灰,又句句關照人的品格,語意雙關,耐人尋味。
石灰本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平凡的東西,歷代文人很少吟詠。于謙卻獨具慧眼,從平凡中看出不平凡,稍加提煉,就賦予石灰崇高的品格和頑強的精神。他借石灰石開采、煅燒、粉碎的艱辛過程,喻指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由此來表達自己不畏艱難、堅貞不屈的氣節(jié)。
本詩借物詠志。以石灰作比,借以言志,表達詩人堅貞不屈的精神和清白正直的崇高氣節(jié)。全詩的每一句都不離詠物,都在惟妙惟肖地描寫石灰的燒制過程,卻又句句含深意,都在說如何錘煉人的高尚品格。作者處處都在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的人生理念。詠石灰,也是吟詠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狀態(tài).吟詠自己磊落的襟懷。霍松林在《歷代好詩詮評》中說,《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自勉,而且他都做到了”,可謂至評。
問題探究:《石灰吟》在托物言志的同時,還蘊含著怎樣的哲理?
《石灰吟》給我們指出這樣一個道理:作為一個品格高尚而能有所成就的偉大人物,必然要經歷一系列的磨難。這個道理和孟子所說的“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有異曲同工之妙。
主題歸納:
《石灰吟》本詩借物詠志。以石灰作比,借以言志,表達詩人堅貞不屈的精神和清白正直的崇高氣節(jié)
寫作特色:1、語言質樸自然全詩筆法凝練,一氣呵成,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強。2、托物言志這首詩,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表面上全詩的每一句都不離詠物,都在惟妙惟肖地描寫石灰的燒制過程,實際上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達自己的人生理念。板書設計狀物:石灰:千錘萬鑿,烈火焚燒,粉骨碎身石灰吟喻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堅守節(jié)操托物言志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咬定青山不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修訂《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培訓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對外貿易出口協議執(zhí)行規(guī)定
- 2024夢想眾籌項目協議草案
- 2024消防安全管理服務協議
- 2024年棚戶區(qū)整改施工協議范本
- 2024年度保密協議中英文正式文件
- 2024年租地協議模板大全
- 出租車經營管理承包協議范本2024
- 2024年養(yǎng)殖場租賃協議樣式
- 2024年度商業(yè)租賃綜合協議模板
- 2023年超星《軍事理論》考試題庫(通用題型)
- 2023年學習興稅(納稅服務條線)知識考試題庫(含答案)
- 《花樣年華》的美學分析
-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 圖神經網絡在生物醫(yī)學影像分析中的應用
- 淺談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 語文教學常規(guī)檢查表
- “思政”課社會實踐
- 臨時用電漏電保護器運行檢測記錄表
- 復雜性尿路感染
- 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