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則簡答_第1頁
刑法分則簡答_第2頁
刑法分則簡答_第3頁
刑法分則簡答_第4頁
刑法分則簡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1、簡述搶劫罪與綁架罪的界限?答:(1)犯罪客體不盡相同。搶劫罪是復雜客體,同時侵犯了公私財產(chǎn)所有權和公民人身權利,主要侵犯的客體為財產(chǎn)所有權,因而歸入侵犯財產(chǎn)罪;綁架罪是單一客體即人身權利,但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的綁架罪也同時侵犯了財產(chǎn)權利和人身權利,其與搶劫罪的不同之處在于,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的綁架罪主要侵犯的客體為公民的人身權利,因而綁架罪歸入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2)客觀行為方式有不同。搶劫罪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施加于被害人,威脅被害人家屬或有關人員,迫使其在一定限期內(nèi)交出索取的財物或提出非法要求。(3)犯罪目的不完全相同。搶劫罪以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為目的,而綁架罪則以勒索財物或者扣押人質為目的。45、簡述盜竊罪與偷開機動車輛而構成其他犯罪的界限。答:(1)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偷開的機動車輛變賣或者留用的,應定盜竊罪;(2)如果為了進行其他犯罪活動,把偷開的機動車輛當做犯罪工具使用的,可按其實施的犯罪從重處罰;(3)在偷開機動車輛過程中,因過失撞死、撞傷他人或者撞壞車輛,又構成其他犯罪的,應按交通肇事罪與構成的其他犯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4)為其他目的,多次偷開機動車輛,并將其遺棄,嚴重擾亂工作、生產(chǎn)秩序,造成嚴重損失的,可按擾亂社會秩序罪論處;(5)為其他目的,偶爾偷開機動車輛,情節(jié)輕微的,可不認為是犯罪,應當責令賠償損失。49、侵占罪與盜竊罪的界限。答:(1)犯罪故意產(chǎn)生的時間不同。侵占罪的行為人在持有公私財物之后才產(chǎn)生犯罪故意,即產(chǎn)生了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而盜竊罪的行為人是在沒有占有財物之前就產(chǎn)生了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2)犯罪對象不盡相同。侵占罪對象是行為人業(yè)已持有的公私財物,公私財物已經(jīng)在行為人的控制之下;盜竊罪的對象則是他人所有、管理、持有的公私財物,公私財物在被害人的控制之下。(3)客觀方面不盡相同。侵占罪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侵占行為,即將自己已經(jīng)控制下的公私財物非法占有;盜竊罪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秘密竊取行為,行為人采取自以為不會被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護人、持有人等發(fā)覺的方法竊取其財物。51、職務侵占罪和侵占罪的界限。答:(1)犯罪客觀行為方式不同。職務侵占罪表現(xiàn)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的財物非法占有;侵占罪表現(xiàn)為將他人的財物占為已有,其占有與職務上的便利無關。(2)犯罪行為對象不同。職務侵占罪的對象是行為人所在之公司、企業(yè)等單位的財物;侵占罪的對象則是行為人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行為人拾得的他人遺忘物或者發(fā)掘的埋藏物。犯罪主體不同。職務侵占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侵占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52、職務侵占罪與盜竊罪、詐騙罪的界限。答:職務侵占罪和盜竊罪、詐騙罪同屬于侵犯財產(chǎn)罪,都侵犯了公私財物的所有權,都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為目的,行為方式上,職務侵占罪與盜竊罪、詐騙罪一樣,有時也表現(xiàn)以盜竊、詐騙的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財物。它們的主要區(qū)別是:犯罪客觀行為方式不同。職務侵占罪的行為方式有兩個特點,一是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二是行為人采取多種非法手段占有他人財物,既有盜竊、詐騙手段,也有侵占和其他手段。盜竊罪、詐騙罪的行為人沒有利用職務之便,而且在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手段上僅限于竊取或詐騙。如果采取其他非法手段,則不能以盜竊罪或詐騙罪論處。犯罪對象范圍不同。職務侵占罪的犯罪對象只限行為人所在單位的財物,盜竊罪、詐騙罪的犯罪對象沒有任何限制。犯罪主體不同。職務侵占罪的主體為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是特殊主體,盜竊罪、詐騙罪為一般主體。54、簡述挪用資金罪與職務侵占罪的界限。答:(1)犯罪客體不盡相同。兩種犯罪雖然都侵犯了財物的所有權,但挪用資金罪侵犯了所有權的一部分,即侵犯了資金的使用權和收益權,但未侵犯處置權;職務侵占罪則侵犯了財物所有權的全部權能。犯罪行為對象不盡相同。挪用資金罪的對象是本單位資金,職務侵占罪的對象則是本單位財物,外延廣于資金。犯罪故意內(nèi)容不同。挪用資金罪的故意內(nèi)容只是暫時挪用資金,準備日后歸還;而職務侵占罪的故意內(nèi)容則是將財物非法占有,完全不打算歸還。56、簡述敲詐勒索罪與搶劫罪的界限。答:兩個犯罪有許多相似之處,侵犯的客體均為復雜客體,除侵犯了財產(chǎn)所有權外,還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權利;犯罪主體均為一般主體;主觀方面以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為目的。兩者相區(qū)別的關鍵在于犯罪客觀方面,具體表現(xiàn)為:行為的內(nèi)容不同。搶劫罪以當場實施暴力、暴力相威脅為其行為內(nèi)容;敲詐勒索罪僅限于威脅,不當場實施暴力,而且威脅的內(nèi)容不只是暴力,還包括非暴力威脅。犯罪行為方式不同。搶劫罪的威脅當著被害人的面實施,一般是用言語或動作來表示;敲詐勒索罪的威脅可以是當著被害人的面,也可以是通過第三者來實現(xiàn),可以用口頭的方式來表示,也可通過書信的方式來表示。非法取得財物的時間不同。搶劫罪是當場取得財物;而敲詐勒索罪可以是當場,也可以是在實施威脅、要挾之后取得他人財物。行為人以暴力相威脅迫使被害人限期交出財物的行為,不應定為搶劫罪,而應當以敲詐勒索罪論處。構成犯罪的數(shù)額標準不同。搶劫行為有較大的社會危害性,法律不要求其劫取財物的數(shù)額必須達到數(shù)額較大才構成犯罪;敲詐勒索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刑法規(guī)定以數(shù)額較大作為敲詐勒索的必要要件。57、簡述敲詐勒索罪與詐騙罪的界限。答:兩者的犯罪主體都屬一般主體。犯罪主觀方面都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犯罪的客體和犯罪的客觀方面不同。敲詐勒索罪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即公私財產(chǎn)所有權和公民的人身權利;詐騙罪的犯罪客體是公私財產(chǎn)所有權,是單一客體。在犯罪客觀方面,敲詐勒索罪以威脅、要挾的方法,造成被害人心理上的恐懼從而迫使被害人交出財物;詐騙罪則是用虛構事實或隱瞞事實真相的欺詐手段,使被害人信以為真,從而仿佛是“自愿地交出財物”。59、簡述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和間諜罪的界限。答: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是指以竊取、刺探、收買方法,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的行為。本罪與間諜罪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區(qū)別:一是侵犯客體不同。間諜罪危害國家安全;本罪侵犯國家的保密制度。二是客觀行為表現(xiàn)不同。間諜罪的行為內(nèi)容復雜,獲取國家情報只是其非法職能之一;本罪僅限以竊取、刺探、收買方法獲取國家秘密的行為。三是主觀目的不同。間諜罪是將國家情報提供給危害國家安全的外國間諜機構;本罪不具有危害國家安全的目的。60、簡述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和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的界限。答:二罪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區(qū)別:一是侵犯客體、對象不同。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危害國家安全,對象包含國家秘密以及不屬于國家秘密的情報;本罪侵犯國家的保密制度,對象僅限國家秘密。二是客觀行為表現(xiàn)不同。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是指將獲取的國家秘密、情報提供給國外的組織機構和個人;本罪是指將獲取的國家秘密提供給國內(nèi)的組織機構和個人。三是主觀目的不同。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一般要求行為人有危害國家安全的目的;本罪不要求行為人有特定目的。62、簡述偽證罪和誣告陷害罪的界限。答:兩罪在主觀方面、客觀方面都有相同之處,其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為:行為對象不完全相同。本罪的行為對象主要是人犯;而后罪的行為對象是任何公民。行為方式不同。本罪是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重要情節(jié)作偽證;而后罪則是捏造整個犯罪事實。犯罪主體不同。本罪是特殊主體,只限于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而后罪則是一般主體。行為內(nèi)容不同。本罪的行為內(nèi)容包括陷害他人或包庇犯罪;而后罪則只是陷害他人。行為實施的時間不同。本罪是發(fā)生在立案以后的刑事訴訟過程中;而后罪則發(fā)生在立案偵查之前。64、簡述包庇罪與偽證罪的界限。答:兩者在提供虛假證明這一點相似,兩者的主要區(qū)別是:犯罪主體不同。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后者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能是刑事訴訟中的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犯罪的場合不同。本罪可以發(fā)生在刑事訴訟之前、之中和之后;而后罪則只能發(fā)生在刑事訴訟之中。包庇的對象不同。本罪包庇的對象包括已決犯和未決犯;而偽證罪的對象只能是未決犯。(4)犯罪目的不同。本罪的目的是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而后罪的目的既包括隱匿罪證,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也包括陷害他人使無罪者受到刑事追究。65、簡述強迫賣淫罪和組織賣淫罪的界限。答:二罪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侵犯的客體不同。組織賣淫罪侵犯的是社會道德風尚及社會治安管理秩序;而本罪除侵犯社會道德風尚及社會治安管理秩序外,還包括他人的人身權利。二是實施行為的內(nèi)容不同。組織賣淫的行為,是指以招募、雇傭、引誘、容留的手段,控制多人從事賣淫活動,不違背受害人意志;而本罪是采用強迫手段,‘違背賣淫者的意志。三是故意的內(nèi)容不同。組織賣淫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組織多人的故意;而本罪的行為人在主觀上則具有強迫的故意。67、簡述貪污罪與盜竊罪、詐騙罪、侵占罪的界限。答:這四種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財產(chǎn)為目的的犯罪,行為形態(tài)也有相同之處。它們的主要區(qū)別是:犯罪客觀方面有所不同。貪污罪中竊取、騙取公共財物的行為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實施的;盜竊罪、詐騙罪、侵占罪則沒有這一條件。犯罪客體與對象有所不同。貪污罪的客體是公共財產(chǎn)的所有權和職務行為廉潔性,行為對象僅限于公共財物;盜竊罪、詐騙罪、侵占罪的客體是公私財產(chǎn),行為對象是公私財物。(3)犯罪主體不同。貪污罪是特殊主體,即國家工作人員;盜竊罪、詐騙罪、侵占罪是一般主體,即自然人。68、簡述貪污罪與職務侵占罪的界限。答:貪污罪與職務侵占罪主觀上都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客觀行為也有相似之處。它們的主要區(qū)別是:(1)犯罪客體不同。貪污罪的客體是職務行為廉潔性和公共財產(chǎn)所有權;職務侵占罪的客體是職務行為廉潔性和本單位財產(chǎn)的所有權。(2)犯罪主體不同。貪污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侵占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但不包括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yè)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72、簡述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的界限。答:二者的主要區(qū)別是:(1)犯罪目的不同。挪用公款罪以非法占用為目的.即暫時地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貪污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即意圖永遠地非法占有公共財物。行為人挪用公款后.犯罪目的由非法占用轉化為非法占有的.如挪用公款后.攜帶公款潛逃的;揮霍公款.致使公款不能退還的:使用公款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致使公款不能退還的;等等.應以貪污罪論處。(2)行為對象不同。挪用公款罪的對象僅限于公款;貪污罪的對象是公共財物。既包括公款.也包括公物。(3)客體不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是公款使用權: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財物所有權。(4)客觀方面行為手段不同。挪用公款罪的行為手段是擅自私用公款,實際案件中行為人一般沒有涂改、銷毀、偽造賬簿的非法行為;貪污罪的行為手段是侵吞、竊取、騙取等非法手段,實際案件中行為人往往有涂改、銷毀、偽造賬簿的非法行為。(5)主體范圍不完全相同。挪用公款罪只限于國家工作人員;貪污罪除國家工作人員外.還包括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jīng)營國有財產(chǎn)的人員。74、簡述受賄罪與貪污罪的界限。答:受賄罪與貪污罪都是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實施的牟利犯罪,都具有瀆職性與貪利性的雙重特色。其主要區(qū)別是:(1)犯罪主體的范圍有所不同。受賄罪僅限國家工作人員,貪污罪還包括受委托管理、經(jīng)營國有財產(chǎn)的人員。(2)犯罪目的的內(nèi)容不同。貪污罪在主觀上以非法占有自己主管、管理、經(jīng)手的公共財物為目的;受賄罪在主觀上則表現(xiàn)為以非法占有他人或者其他單位的公私財物為目的。(3)行為對象不同。貪污罪的行為對象是公共財物;'受賄罪的對象既包括公共財物,也包括公民私有的財物。(4)行為方式不同。貪污罪使用侵吞、竊取、騙取等方法,非法占有自己主管、管理、經(jīng)手的公共財物;受賄罪則是利用職務之便向他人索取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76、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與侵犯商業(yè)秘密罪的界限?答:兩罪的主要區(qū)別是:(1)侵犯的客體不同。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保密制度,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侵犯商業(yè)秘密罪的客體是他人的商業(yè)秘密專有權和國家對商業(yè)秘密的管理制度。(2)行為對象不同。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的行為對象是國家保密法規(guī)定的國家秘密;而侵犯商業(yè)秘密罪侵犯的對象僅限于商業(yè)秘密。(3)犯罪主體不同。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的主體主要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而侵犯商業(yè)秘密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對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將自己知悉的屬于國家秘密范疇內(nèi)的商業(yè)秘密透露出去的,屬于想象競合犯的情況,應選擇一重罪處斷的原則處理。77、簡述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和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的界限。答:(1)侵犯的客體不同。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保密制度;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的客體是國家安全。(2)犯罪對象不同。本罪泄露的是各種秘密級別的國家秘密;而后者的犯罪對象包括國家秘密和情報。(3)犯罪主體不同。本罪的主體一般是有權知悉國家秘密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而后者則為一般主體(4)罪與非罪的標準不同。本罪必須情節(jié)嚴重才構成犯罪;而后者則無此要求。78、徇私枉法罪與偽證罪的界限?答:兩罪的主要區(qū)別是:(1)侵犯的客體不同。徇私枉法罪侵犯的客體是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與司法公正;而偽證罪侵犯的是社會管理秩序中的司法秩序。(2)客觀方面不同。徇私枉法罪限于利用司法職務之便;而偽證罪的實施者中的證人、翻譯人并無利用司法職務之便的行為特征。(3)犯罪主體不同。徇私枉法罪的主體限于司法工作人員;而偽證罪的主體則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和記錄人。國際法簡答題國際責任的免除情形如果一國際法主體的行為的不當性已被排除,該主體的國際責任便隨之免除1、同意:是指受害主體一方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加害主體一方實行某項與其所負之義務不符特定行為時,即排除加害主體一方的行為的不當性,從而免除其國際法責任2、對抗措施:是指受害方針對加害方所犯的國際不當行為而采取的對抗措施3、不可抗力和偶然事故:如果起因于不可抗力和無法控制的外界事件或無法預料和不可能知道其行為不符合該項義務,以致于實際上不可能按照該項義務行事,在這種情況下,應免除其行為的不當性,免除該國的國際責任。條約的解釋原則1、依條約之用語按其上下文并參照條約的目的及宗旨所具有的通常意義,善意地加以解釋2、對整個條約及其附件全面研究,并考慮締結條約的所有有關文件進行解釋。3、如果按照上述辦法所作的結論仍意義不明,可使用解釋的補充資料,如締約的談判記錄,條約的歷次草案,討論條約的會議記錄等。4、以兩種或兩種文字寫成的條約,除規(guī)定遇有解釋分歧時,應以某種文字為準外,每種文字可同一作準。5、作準文字以外的其他文字的譯文,解釋時只供參考。6、如作準文本中用語遇有分歧時,各方只受本國文字的約束,而且不得從對方文字約文的不同解釋中作出對自己有利的解釋7、在兩種以上文字同一作準的條約中,解釋分歧按上述方法仍不能消除時,應采用考慮條約的目的及宗旨下最能調(diào)和各約文的意義。國際人權憲章1948年聯(lián)合國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作為戰(zhàn)后第一個關于人權總理的專門性國際文件,它第一次在國際范圍內(nèi)系統(tǒng)地提出了基本人權的具體內(nèi)容,第一次提到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以及人人享有工作權和休息權等對勞動人民有利的內(nèi)容,并為以后制定國際人權文件奠定了基礎。為了確保宣言的實施,1966年通過了《經(jīng)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盟約》和《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盟約》。這兩項公約一般被稱為國際人權公約,其重要意義在于它們把《世界人權宣言》內(nèi)容進一步完善和法律化,使之對締約國產(chǎn)生了明確的法律拘束力,從而使國際人權保護由無法律狀態(tài)進入到有法可循的時代?!缎浴放c1966年這兩個盟約一起被稱為國際人權憲章外交關系和領事的關系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領事關系與外交關系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聯(lián)系:1、兩國同意建立外交關系,也就意味著同意建立領事關系。在兩國間尚未建立外交關系的情況下,建立領事關系也常常構成建立外交關系的初步,但是兩國間斷絕外交關系并不當然斷絕領事關系2、在行政系統(tǒng)上,領事官一般與外交官同屬于外交人員組織系統(tǒng),由外交部門領導。3、外交使節(jié)也可以同時執(zhí)行領事職務;當兩國之間無外交關系的場合,領事也有兼靈外交事務的。區(qū)別1、使館全面代表派遣國,與接受國政府進行外交往來;而領館通常只就護僑、商業(yè)和航務等領事職務范圍內(nèi)的事務與所在國的地方當局交涉;2、使館所保護的利益是全面性的,活動范圍是接受國全境,而領館保護的利益則是地方性的,活動范圍一般限于有關的領事區(qū)域3、領事特權與豁免略低于外交特權與豁免外層空間的法律原則及制度1、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必須為全人類謀福利和利益2、各國都可以平等的基礎上,根據(jù)國際法自由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和天體;3、外層空間和天體決不能為任何國家以提出主權要求4、各國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必須遵守國際法5、各國對本國在外層空間的活動負有國際責任6、各國在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時應遵守合作和互助的原則7、各國對其發(fā)射入外層空間的實體及其所載人員保持管理及其所載人員保持管理及控制權,對該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極春組成部分有所有權;8、各國對其發(fā)射入外層空間的實體所造成的損害負有國際責任;9、各國負有援助及營救宇宙航行員的義務國家領土的取得方式先占:國家占領了一塊無主地,并在其上建立了有效占領,就是在法律上取得了該地的主權時效:是指占有他國的某塊土地后,在相當長時期內(nèi)不受干擾地占有而取得該土地的主權割讓:指一國根據(jù)條約把部分領土主權轉移給另一個國家征服:是指戰(zhàn)爭結束后占用國把戰(zhàn)敗國滅亡而兼并其領土的行為添附:是領土因自然狀態(tài)的變化或人工力量而增添的新部分弓I渡的原則制度1、請求引渡的主體:罪犯本人所屬國;犯罪行為發(fā)生地國;受害國2、引渡的對象:是指被某國指控為犯罪或判刑的人3、雙重犯罪原則與罪名特定雙重犯罪:又稱相同原則:是指被請求引渡人的行為,必須是請求引渡國和被請求引渡國雙方法律都認定犯罪并可以起訴的行為。罪名特定原則:指請求國在將被引渡人引渡回國后,只能以請求引渡時所持罪名進行審判或懲處,不是以不同于引渡罪名的其他罪名進行審判或懲處。4、引渡的程序:條約或有關引渡的國內(nèi)立法國際法上的承認及其法律效果國際法上的承認:既存國家以一定方式對新國家或政府出現(xiàn)這一事實的確認并表明愿意與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的國家行為。1、承認是既存國家對新國家或新政府所作的單方面的行為2、承認包含兩個含義:一是承認國對新國家或新政府出現(xiàn)這一事實的確認;二是指承認國表明它愿意與新畫家或新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系。3、承認將會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奠定了全面交往的法律基礎16.國際法和國內(nèi)法的關系一、第一種看法是認為國際法與國內(nèi)法屬于同一個法律體系,這是所謂的一元論觀點1、一派認為國際法從屬于國內(nèi)法,國內(nèi)法優(yōu)先說:耶利內(nèi)克、佐恩、考夫曼2、以國際法優(yōu)先,國內(nèi)法受制于國際法,這是所謂的國際法優(yōu)先說:狄冀、波利提斯二、國際法與國內(nèi)法分別屬于不同的法律體系,這兩種體系是對立的,不相隸屬的。:特里佩爾、斯特魯普、奧本海、安茨洛蒂、費茨摩里斯、盧梭三、我國學者認為國際法和國內(nèi)法是不同的法律體系,但由于國內(nèi)法的制定者和國際法的制定者都是國家,這兩個體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彼此不得相互對立而是互相緊密聯(lián)系,互相滲透和互相補充的。1、國際在制定國內(nèi)法時,應考慮國際法的原則和規(guī)則,不應違背所承擔的國際義務;國家在參與制定國際法時應考慮到國內(nèi)法的立場不能干預國內(nèi)法,國際法的原則和規(guī)則可以從各國的國內(nèi)法得到補充和具體化,國內(nèi)法可以從國際法的原則和規(guī)則得到補充和發(fā)展2、兩者相互補充,互相滲透,但不得互相干擾和排斥:國際法不得干預國內(nèi)法,國內(nèi)法不得改變國際法,兩者的關系應該是協(xié)調(diào)一致的。領海的法律地位1、沿海國的主權及于領海的水域、上空、海床和底土,外國船舶可以在領海上無害通過,但外國飛機未經(jīng)許可不得局部地區(qū)他國領海的上空2、沿海國在領海享有屬地最高權,因而領海內(nèi)之一切人和物(除享受外交特權和豁免者外)均受沿海國管轄3、沿海國對偽劣內(nèi)的一切資源享有專屬權利4、沿海國享有沿海航行的專屬權利5、沿海國在領海保持戰(zhàn)時中立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的基本內(nèi)容種族人民平等地具有中國國籍原則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原則在賦予原始國籍上采取血統(tǒng)主義和出生地主義相結合原則男女國籍平等原則國籍的加入、退出和恢復采取自愿申請和審批相結合的原則專屬經(jīng)濟區(qū)與大陸架的區(qū)別一、專屬經(jīng)濟區(qū)是這個海域是在領海之外而鄰接于領海,其范圍是不越過從領?;€量起200海里。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qū)域的海床和底土。二、沿海國在專屬經(jīng)濟區(qū)內(nèi)的權利有:以勘探和開發(fā)、養(yǎng)護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資源為目的的主權權利,以及對在區(qū)內(nèi)從事經(jīng)濟性開發(fā)和勘探活動有主權權利;沿海國對區(qū)內(nèi)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huán)境的保護和保全有管轄權。三、沿海國在大陸架的權利1、開發(fā)自然資源,包括大陸架海床和底土的礦物和其他非生物資源以及定居種的生物。2、授權和管理為一切目的在大陸架進行鉆探活動的專屬權利3、有授權和管理建造、操作和使用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并對這些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有專屬管轄權。論國家主權平等原則國家主權平等原則:指各國一律享有主權平等。各國不問經(jīng)濟、社會、政治或其他性質有何不同,均有平等權利和責任,并為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1、各國法律地位平等2、每一國均享有充分主權之固有權利;3、每一國均有義務尊重其他國家之人格;4、國家之領土完整及政治獨立不得侵犯;5、每一國家均有權利和自由選擇并發(fā)展其政治、社會、經(jīng)濟及文化制度;6、每一國均有責任充分并一秉誠意履行其國際義務,并與其他國家和平相處論述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指各國應以和平方法解決其與其他國家之間國際爭端,它包括以下內(nèi)容1、各國應以談判、調(diào)查、調(diào)停、和解、公斷、司法解決、區(qū)域機關或辦法之利用或其選擇之他種和平方法尋求國際爭端之早日及公平解決2、爭端各方遇未能以上述任一和平方法達成解決的情形時,有義務繼續(xù)以其商定之他種和平方法尋求爭端之解決;3、國際爭端的當事國及其他國家應避免從事使情勢惡化之任何行動。4、國際爭端應根據(jù)國家主權平等之基礎并依照自由選擇方法之原則解決。論述消極國籍抵觸產(chǎn)生的原因及防止和減少消極國籍抵觸的有效辦法。國籍的消極抵觸是指一個人不具有任何國家的國籍,又稱無國籍。它產(chǎn)生的原因:出生、婚姻、收養(yǎng)、剝奪解決的有效辦法,通常采取國內(nèi)立法和簽訂國際公約兩種方法。通過國內(nèi)立法來減少和消除無國籍現(xiàn)象,是解決無國籍問題的基本方法。各國制定國籍法,應避免作出可能產(chǎn)生無國籍問題的規(guī)定,并從積極方面規(guī)定無國籍人可取得本國國籍。為了解決無國籍問題,國際上訂立了一些國際公約。24.為什么說國家是國際法的基本主體?1、國家在國際關系中始終處于最主要的地位和起著最重要的作用。2、只有國家才擁有完全的法律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3、國家之間的關系是國際法的主要調(diào)整對象簡述國際法律責任的形式。一、限制主權:限制責任國行使主權的一種責任形式二、恢復原判:指對被侵害的事物恢復到不當行為對其侵害前存在的狀態(tài)三、賠償:在不能恢復原狀下,對不當行為造成的物質和精神損害,可用賠償來代替。四、道歉:從事國際不當行為的主體對受害方造成的非物質的損害予以精神上的補償所采取的法律責任形式。簡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法基本原則中的地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法基本原則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構成現(xiàn)代國際法基本原則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除了具備國際法的基本原則的條件外,而且與《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精神高度一致,成了當今指導國家關系的基本準則,構成國際法基本原則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由于這種一致性,五項原則才為各國普遍接受的與憲章的宗旨與原則一樣,具有巨大生命力其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把五項基本原則作為一個原則體系提出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每項原則,多數(shù)早已存在,但是將它們作為一個彼此既有區(qū)別又有密切聯(lián)系的整體提出來,以和平共處作為總目的,以其他四項原則作為措施保證,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具備了比其他單一原則更加全面和完備的內(nèi)容,成了調(diào)整國家關系的重要原則再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準確地體現(xiàn)了國際關系的基本特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了國際法上國家權利與義務相統(tǒng)一的原則,在運用原有原則時,科學地突出了國際關系中“相互”這一關系,強調(diào)了互字,使這些原則具有了新的特色,這對防止片面理解和運用這些原則,更進一步地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都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28.什么是國家領土主權?它有什么意義?國家在其領土范圍內(nèi)行使最高的、排他的權力,稱為領土主權三個意義一、領土不可侵犯二、國家在領土范圍內(nèi)享有屬地管轄權三、國家對領土國的自然資源享有永久權利何謂條約無效?條約無效的原因有哪些?(7分)條約無效是違反國際法原則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無締約能力錯誤詐欺賄賂強迫與強行法沖突簡述引渡的規(guī)則。(7分)1、請求引渡的主體:罪犯本人所屬國;犯罪行為發(fā)生地國;受害國2、引渡的對象:是指被某國指控為犯罪或判刑的人3、雙重犯罪原則與罪名特定雙重犯罪:又稱相同原則:是指被請求引渡人的行為,必須是請求引渡國和被請求引渡國雙方法律都認定犯罪并可以起訴的行為。罪名特定原則:指請求國在將被引渡人引渡回國后,只能以請求引渡時所持罪名進行審判或懲處,不是以不同于引渡罪名的其他罪名進行審判或懲處。4、引渡的程序:條約或有關引渡的國內(nèi)立法5、引渡的效果:引渡國即可根據(jù)其法律對罪犯進行審判。簡述國際法律責任的形式。(8分)國際不當行為和損害行為一經(jīng)確定,如果沒有免除責任的條件出現(xiàn),就產(chǎn)生承擔相應責任的法律后果一、限制主權:限制責任國行使主權的一種責任形式二、恢復原判:指對被侵害的事物恢復到不當行為對其侵害前存在的狀態(tài)三、賠償:在不能恢復原狀下,對不當行為造成的物質和精神損害,可用賠償來代替。四、道歉:從事國際不當行為的主體對受害方造成的非物質的損害予以精神上的補償所采取的法律責任形式。35.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的基本原則。(7分)種族人民平等地具有中國國籍原則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原則在賦予原始國籍上采取血統(tǒng)主義和出生地主義相結合原則男女國籍平等原則國籍的加入、退出和恢復采取自愿申請和審批相結合的原則37.簡答《東京公約》、《海牙公約》、《蒙特利爾公約》規(guī)定的對“空中劫持”的管轄權。東京公約從國籍原則出發(fā),認為飛機的登記國有權對這一行為行使管轄權,特別是當行為發(fā)生在公海上空和在任何不屬于其他國領土的上空飛行的時候。海牙公約則采取混合原則:蒙特利爾同樣根據(jù)普遍性管轄原則,規(guī)定犯罪行為發(fā)生地國,登記地國,降落地國,飛機承租人之營業(yè)地或常住地國和犯罪者發(fā)現(xiàn)地國都有權行使管轄(8分)簡述條約適用的時間范圍和空間范圍。適用的時間范圍:一般來講,條約生效后,都是自生效之日起開始適用。原則上,條約沒有追溯力,條約不溯既往,條約對當事國在條約生效之日以前發(fā)生的任何行為或事實均不發(fā)生效力適用空間范圍:除條約表示不同意思,或另經(jīng)確定外,條約對每一當事國之拘束力及于其全部領土簡述外交特權與豁免的根據(jù)。使館及其人員在接受國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外交特權與豁免是指外交代表機關及其人員在接受國所享有的特殊權利和優(yōu)惠待遇的總稱。其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代表說、治外法權說、職務需要說。普遍接受的根據(jù)有二:一是有效地執(zhí)行職務所必需;二是對質外交代表所代表的國家的尊重。簡述聯(lián)合國的主要機關及其組成。主要機關:聯(lián)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jīng)濟及社會理事會,托管理事會,國際法院,秘書處45.什么是國際法主體?簡述國家與國際組織作為國際法主體的區(qū)別。(8分)國際法主體是指具有享受國際法上權利和承擔國際法上的義務的能力的國際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國際組織雖然是國際法主體,但國際組織不同于作為國際法基本主體的國家。國家享有主權,因而具有完全的法律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而國際組織不是國家,而是若干國家為了達到某一特別目的而創(chuàng)立的國家之間的組織,它參與國際關系和承受國際法上的權利和義務的能力受他的組織約章的限制,因而是有限的。而且,國際組織的法律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也不像國家那樣是自身具有的,而是由成員國賦予的,因此是派生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國際組織是一種有限的,派生的國際法主體,是一種特殊的國際法主體。簡述國際法院的組成。(8分)國際法院是聯(lián)合國的主權司法機關國際法院由15名法官組成,法官不代表任何國家,法官不受其本國政府制約,也不受聯(lián)合國某一機關制約。15名法官中不得有兩人為同一國家的國民,法官由大會與安理會就常設仲裁法院“各國團體”所提出的名單內(nèi)選舉,候選人只有同時在這兩個機關中獲得絕對多數(shù)票時才能當選。法官任期9年,每三年改選五名,可以連選邊任。國際法院設正副院長各一人,由法官自行選舉產(chǎn)生,任期3年,可連選連任。簡述條約的終止與條約的停止施行之間的區(qū)別。(8分)條約的停止施行與終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終止是指整個條約對當事國永久地失去效力,而停止施行是指一個或數(shù)個當事國于一定期間內(nèi)暫停施行條約一部或全部,便條約本身并不因此而終止必要時,依一定程序可以恢復條約的施行。按《條約法公約》規(guī)定,當事國可援引一方違約、情勢變遷等為理由,停止施行條約;也可以依條約本身的規(guī)定或全體當事國同意停止施行條約。簡述聯(lián)合國專門機構的特點。(7分)聯(lián)合國專門機構是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