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絡(luò)腧穴基本知識-灸法_第1頁
經(jīng)絡(luò)腧穴基本知識-灸法_第2頁
經(jīng)絡(luò)腧穴基本知識-灸法_第3頁
經(jīng)絡(luò)腧穴基本知識-灸法_第4頁
經(jīng)絡(luò)腧穴基本知識-灸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灸法教學內(nèi)容第一節(jié)灸法的概念和特點第二節(jié)灸用材料第三節(jié)灸法的分類和應用第四節(jié)灸感、灸量和灸法補瀉第五節(jié)灸法的作用和適應范圍第六節(jié)灸法的注意事項復習思考題第一節(jié)灸法的概念和特點

一、概念

“灸”,灼燒之意。以艾絨為主要灸材,燒灼或溫熨體表一定部位,通過溫通經(jīng)絡(luò),調(diào)和氣血,調(diào)整臟腑功能,扶正祛邪,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方法?!墩f文解字》:灸,灼也,從火音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一)灸法的作用溫經(jīng)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jié),防病保健。(二)灸法的特點1.適應癥廣,療效顯著。2.操作安全,容易掌握。3.“針所不為,灸之所宜”。二、灸法的作用特點第二節(jié)灸用材料一、艾及艾制品(一)艾

艾葉作用:溫經(jīng)散寒,祛風解表,行氣活血,回陽救逆等。選擇艾絨作為主要灸材的原因為:①便于搓捏成形;②芳香易燃,火力溫和,穿透力強,可深入臟腑或透達病所;③價格低廉,便于采集。艾絨的制作①農(nóng)歷3~5月采集新鮮肥厚艾葉;②曝曬干燥,搗碎去雜梗、泥沙;③曬、搗篩反復多次,形成艾絨。粗艾絨:間接灸細艾絨:直接灸艾絨的保藏注意防潮、防霉、防蛀?!睹献印酚小捌吣曛。笕曛敝f。

即艾條(圖)。

無藥艾條

普通藥艾條

有藥艾條

太乙針

雷火針(二)艾制品艾炷:艾卷:為錐形艾團,根據(jù)臨床需要分大、中、小三種規(guī)格。(圖)。燃盡一個艾炷稱為一壯。艾炷艾條

二、其它灸用材料

燈心草、黃蠟、桑枝、桃枝、硫磺、藥錠、藥餅等。

火熱類非火熱類毛莨、斑蝥、旱連草、大蒜、白芥子等。第三節(jié)灸法的分類和應用

直接灸:化膿灸、非化膿灸

艾炷灸間接灸:隔姜、蒜、鹽、藥

餅灸

懸灸:溫和、回旋、雀啄灸

艾灸類艾條灸實按灸:太乙針、雷火針

溫針灸常用灸法

溫灸器灸

非艾灸類一、艾灸類(一)艾炷灸

把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稱為艾炷灸。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兩類。1.直接灸根據(jù)施灸部位有無灼傷化膿分為化膿灸和非化膿灸兩種。2.間接灸將間隔物置于艾炷與皮膚之間,點燃施灸的方法。根據(jù)間隔藥物的不同,間接灸又有多種灸法。(1)化膿灸(瘢痕灸)①選擇體位——舒適、平正、宜于持久;②安放艾炷——穴位局部涂以少許蔥、蒜的汁液,增加刺激,放置中、小艾炷;③點火施灸——病人感到灼痛,可在施灸處周圍輕輕拍打以減輕疼痛。灸完一壯后,用紗布蘸冷開水輕檫灸處,反復灸7~9壯。④灸后處理——敷膏藥,灸后護理。頑固性疾病艾炷灸-直接灸化膿灸圖操作:適應病癥:(2)非化膿灸①將施灸處涂少許凡士林,安放中、小艾炷,點燃灸之;②出現(xiàn)灼痛時用鑷子夾去艾炷或壓滅,更換艾炷再灸;③連續(xù)灸3~7壯,以皮膚輕度紅暈為度。適應病癥:一般虛寒性病癥。

艾炷灸-直接灸2.間接灸法

(1)隔姜灸①制作姜片:將鮮姜切片,厚0.2~0.5cm,直徑約2cm,中間用針穿數(shù)孔;②定穴,把姜片放在穴位皮膚與艾炷之間,點燃至盡,除灰燼;③當患者感到灼痛時更換艾炷,姜片燒壞時更換姜片;④灸5~7壯至皮膚潮紅。作用:解表散寒、溫中止嘔艾炷灸-間接灸(2)隔蒜灸

①制作蒜片:將獨頭蒜切片厚0.2~0.5cm,中間用針穿數(shù)孔;②定穴,把蒜片放在穴位皮膚或腫塊與艾炷之間,點燃至盡,除灰燼;③患者感到灼痛時更換艾炷,蒜片燒壞時更換蒜片;④灸5~7壯至皮膚潮紅。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殺蟲。艾炷灸-間接灸隔蒜灸的另一種形式叫鋪灸,又稱長蛇灸。(3)隔鹽灸操作方法:①病人仰臥屈膝,肚臍凹陷者,將鹽填平臍孔。②隔以姜片,置艾炷于其上,點燃灸之。③患者出現(xiàn)灼痛時更換艾炷再灸。一般灸5~10壯。(亡陽脫證不拘壯數(shù),灸至病情好轉(zhuǎn)為止。)作用:回陽救逆,溫中散寒。艾炷灸-間接灸(4)隔附子(餅)灸操作方法:①附子研粉,以黃酒調(diào)成厚0.5cm,直徑2cm的藥餅,中間穿數(shù)孔。②將附子餅置于穴位皮表與艾炷之間,點燃施灸。③患者出現(xiàn)灼痛時更換艾炷,灸5~7壯,以皮膚紅暈為度。作用:回陽救逆,溫中散寒。艾炷灸-間接灸(5)隔胡椒餅灸操作方法:①適量白胡椒粉加面粉與水調(diào)成餅,厚0.5cm,直徑2cm,中央凹陷。②放適量的藥末(丁香、肉桂、麝香)填平凹陷。③置艾炷于上施灸,灸5~7壯,以溫熱舒適為度。作用:溫中散寒、活血通經(jīng)。艾炷灸-間接灸(二)艾條灸

用艾條在穴位上灸灼的方法。

1、懸起灸

指將點燃的艾條懸于穴位上方約2~3cm的施灸方法。施灸時間10~20min,以皮膚溫熱紅暈為度。

操作方式:①溫和灸

②雀啄灸

③回旋灸

2、實按灸

在施灸部位墊上布或紙,點燃藥條一端后,趁熱按到施術(shù)部位,使熱力透達到深部的灸法。

操作方式:①太乙針②雷火針艾條灸

溫和灸

距離相對固定,2~3厘米,灸10~15分鐘,局部紅暈為度。

適應癥:慢性病、虛證。艾條灸

雀啄灸

對準穴位,上下移動,如雀啄食。

適應癥:急性病、實證。艾條灸

回旋灸

距離相對固定,平行移動或左右旋轉(zhuǎn)。

適應癥:筋脈痹阻、風濕痹痛。艾條灸2.實按灸主要有太乙針和雷火針兩種,兩者摻入的藥物不同,操作方法與適應癥均相同。操作:

置7層棉布(或棉紙)在施術(shù)部位,點燃藥條按壓,使熱力透達深部,反復數(shù)次。每次每穴灸5~7次。

適應癥:風寒濕痹、痿證、虛寒證等。

艾條灸(三)溫針灸

針刺得氣后留針,將約2cm長的艾條套置在針柄上,或?qū)q搓捏于針尾處,點燃施灸至艾段燃盡。若用艾絨,可灸3~5壯。適于既要留針又施灸的患者。操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