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fā)展 綜合訓練-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1頁
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fā)展 綜合訓練-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2頁
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fā)展 綜合訓練-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3頁
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fā)展 綜合訓練-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4頁
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fā)展 綜合訓練-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fā)展綜合訓練一、單選題1.佛教產生之初,佛教雕塑以法輪、菩提樹等作為佛陀的象征;1世紀前后,在古印度西北部開始出現神人同形的佛陀雕塑形象。廈門中學生助手認為,影響這一變化的外來因素應該是()A.古代希臘文化 B.古代中國文化 C.古代美洲文化 D.古代阿拉伯文化2.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幾種文明都是從大河邊的平原或河谷發(fā)展起來的。這一現象表明制約早期文明產生的基本因素是()A.文化的發(fā)達程度 B.人類的視野 C.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 D.自然環(huán)境3.如表所示為《漢謨拉比法典》中有關毆打孕婦并造成孕婦流產的部分規(guī)定。據此可以得出,該法典()條例內容第209條如果一個人打了另一人之女,以致此女流產,應賠銀十舍客勒第213條如果他打了一個人的女奴,以致此女奴流產,則應賠銀二舍客勒A.等級差別特征明顯 B.維護貴族的利益 C.賦予男女不同地位 D.肯定了婦女權益4.古埃及人贊揚法老說:“威令在你的口中,認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頭可以產生正義。”材料表明()A.古埃及人崇拜神靈 B.法老崇尚理性 C.法老具有至上權威 D.法老依法治國5.古代埃及和古巴比倫王國在其文明發(fā)展的歷程中都曾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武力擴張,而在愛琴海域的古希臘諸城邦,則更注重憑借自己的組織能力、航海技術等手段向周邊地區(qū)進行殖民。造成這種不同擴張方式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傳統(tǒng)文化 B.社會管理方式 C.文明開化程度 D.社會經濟形態(tài)6.古代希臘城邦一般面積為50-100平方里,個別大的城邦也不過100平方里,相當于中國的一個大縣,半徑超過10里的城邦只有幾個,這一狀況()A.決定了雅典等城邦實行民主制度 B.是古希臘文化繁榮的最重要原因

C.促使希臘城邦積極開展對外貿易 D.有利于城邦的公民直接參與政治7.下面是古代雅典居民政治身份比例圖,下列選項中與雅典這種居民結構直接相關的是()A.有投票權的是成年男性和婦女 B.小國寡民狀態(tài)形成直接民主制

C.奴隸眾多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 D.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8.從公元前2000年始,兩河流域先后崛起巴比倫、赫梯、亞述諸帝國,霸權幾易其主。與此同時,北非的埃及也多次同西亞各國爭奪該地區(qū)的霸主地位。這一歷史進程()A.促進了人類開始向文明時代邁進 B.造就了古代文明的多元格局

C.加速了東地中海周邊的文化交融 D.推動了班圖人的大規(guī)模遷徙9.伴隨亞歷山大東征,許多希臘商人、士兵、學者和移民來到西亞、埃及等地,其生活方式、語言和文字由此傳入東方,同時也從東方汲取了不少文化養(yǎng)分。據此可知,亞歷山大東征()A.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B.主要通過戰(zhàn)爭的方式來完成

C.加速了地中海世界的統(tǒng)一 D.推動了古希臘文化的繁榮10.有學者認為:希臘和希伯來分屬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然而亞歷山大東征卻使這兩種不同的文化走到了一起。幾百年間二者在軍事、政治、宗教等領域不斷碰撞。材料旨在強調亞歷山大東征()A.客觀上有利于增加對不同文化的認同感 B.以軍事沖突為主要形式進行文化交流

C.導致文明從沖突到融合經歷漫長過程 D.不利于各民族文明保持其獨特性11.“身在羅馬,就像羅馬人一樣行事”,這個西方諺語可以轉譯為成語“入鄉(xiāng)隨俗”。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看,該西方諺語的形成說明了()A.羅馬帝國為了向外擴張修建了許多道路 B.當時有很多外國人在羅馬學習、生活

C.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tǒng)治充滿著暴力 D.羅馬文化滲入它統(tǒng)治過的廣大地區(qū)12.如圖左側為公元前7-前6世紀的希臘雕刻,右側為古代埃及公元前3千紀后期的雕刻,兩者在表情和站立姿勢等多方面存在明顯的相似之處,這可以說明()A.古希臘雕刻完全模仿古埃及 B.古代雕刻藝術發(fā)展非常緩慢

C.古希臘與古埃及的文化雷同 D.早期文明之間存在一定交流13.腓尼基人發(fā)明的腓尼基字母,成為字母文字的源頭,腓尼基人能夠發(fā)明腓尼基字母的原因是()A.腓尼基人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B.腓尼基地處埃及和西亞文明的交匯點,商業(yè)發(fā)達

C.腓尼基字母書寫簡單,易于記憶

D.腓尼基地處絲綢之路的核心位置14.赫梯人是歷史上最早大量鑄造并使用鐵器的部族。公元前14世紀中期開始,埃及和赫梯不斷進行戰(zhàn)爭。在和赫梯人接觸的過程中,埃及人學會鐵器的鑄造和使用。約公元前13世紀初期,埃及進入了鐵器時代。這種現象表明古代戰(zhàn)爭是()A.文明擴展的方式之一 B.政權更替的根本原因

C.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 D.民族交融的主要原因15.亞歷山大在向東擴張過程中,帶了許多隨軍學者,他們沿途采集動植物標本,測量地理,研究學術,與當地人交往。亞歷山大還接見過古印度學者,與他們交流學問。這些行動()A.推動了波斯帝國的文化發(fā)展 B.表明文明發(fā)展的趨同化

C.擴大了古代文化的傳播范圍 D.有利于印度佛教的產生16.上古時期西亞地區(qū)的跨區(qū)域貿易,溝通了兩河流域、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中亞地區(qū)、安納托利亞、東地中海沿岸以及埃及和希臘地區(qū)。在絲綢之路開辟之后,西亞地區(qū)的貿易逐漸被納入溝通東西方的世界貿易體系之中。據此可知,西亞地區(qū)的貿易發(fā)展推動了()A.物質文明的擴展 B.東西文化的碰撞 C.隔絕狀態(tài)的打破 D.貿易體系的完善二、材料解析題17.作為人類早期文明的三種不同形態(tài),古希臘、古中國、古印度所信奉的“圖騰崇拜”雖不盡相同但得到了不同的利用、發(fā)揮和處理。下表中甲、乙、丙是古中國、古印度、古希臘“圖騰崇拜”發(fā)展狀況的表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甲乙丙在“古典的古代”這一海洋文明的基礎上,抑制了“圖騰崇拜”中的血緣因素,在其神話故事中神化了圖騰崇拜中的自然對象,從而為基督一神教奠定基礎在“亞細亞的古代”這一大河文明的條件下,抑制了“圖騰崇拜”中的自然因素,而將其中的血緣因素世俗化,強化了圖騰對象和氏族社會之間的“血緣關系”,從而導致了儒家式的倫理文化在“雅利安人入侵”這一特殊的文明變故中,它同時利用了“圖騰崇拜”中的兩大因素:一方面將其自然的成分神秘化,即神學加工;一方面將其血緣的因素宗教化,從而形成了特有的種姓制度——整理自陳炎《古希臘、古中國、古印度:人類早期文明的三種路徑》分別提取甲、乙、丙材料中的信息,并據此說明與其相對應的文明。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早在羅馬共和國末期(公元前1世紀)漢朝與羅馬帝國就有了經濟上的往來。公元2世紀以后,羅馬對中國漢朝絲綢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絲綢成了羅馬市場上的暢銷商品。史學家馬塞利阿努斯說:“以前絲綢只適用于貴族,而今已普及于社會各階層,甚至于社會的最下層?!薄〖t《古羅馬向東方的探索與絲綢之路》材料二

(大秦)其人質直,市無二價。谷食常賤,國用富饒……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后漢書·西域傳》材料三

1940年法國學者馬勒萊發(fā)掘越南南部古海港奧克·艾奧遺址,認為其為東西海上交通的中繼站。發(fā)掘出的中國物產包括西漢的規(guī)矩鏡、東漢三國時期的八鳳鏡等,羅馬特產包括152年和161-180年發(fā)行的羅馬金幣,這些金幣以及羅馬或仿羅馬式金銀裝飾品、安敦尼王朝風格的雕像,表明2世紀中后期是羅馬帝國與東方交往的高潮時期。(1)漢朝與羅馬帝國是當時世界上的兩大強國,兩國官方都有建立直接交往的愿望,根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愿望長期未能實現的原因,指出公元2世紀兩者的交流出現的變化。(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羅馬帝國與漢朝的交流產生的影響。19.世界不同文明在相互碰撞、交流中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變化的斯芬克斯???????

圖一

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哈夫拉按

圖二

古希臘時期的斯芬克斯像

斯芬克斯的形象建造的獅身人面像

現藏于希臘德菲爾博物館

說明: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話,被描述為長有翅膀的怪物,通常為雄性,是“仁慈”“高貴”的象征;亞述人和波斯人則把斯芬克斯描述為一只長有翅膀的公牛,長著人面、絡腮胡子,戴有皇冠;在希臘神話里,斯芬克斯卻變成了一個雌性的邪惡之物,代表著神的懲罰?!獏秋w《斯芬克斯:出現在古埃及和古希臘神話中獅身人面獸》(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圖一和圖二中雕像的史料價值。(2)上述材料中斯芬克斯傳說及雕像外形有同有異,指出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任舉兩個世界古代史的具體史實解釋這種現象。(說明:任舉兩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區(qū)的具體史實,任選角度進行解釋即可)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吉爾伽美什》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長篇敘事的英雄史詩。主人公吉爾伽美什本是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600年烏魯克城邦的國王,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他的事跡被蘇美爾人代代相傳。在早期詩篇《吉爾伽美什與可伽》中,基什國國王阿伽遣使向烏魯克提出要求,烏魯克國王吉爾伽美什先召開城邦貴族會議,表示要拒絕基什國的要求,進行抵抗。后來貴族會議反對他的主張。他又召開了城邦公民會議,在會議上他的主張得到了支持,于是烏魯克決定對基什國抵抗。在以詩篇發(fā)展為完整系統(tǒng)的《吉爾伽美什》長篇史詩的過程中,吉爾伽美什國的形象經歷了由善惡同體的半神式英雄到勇敢與怯懦共存的凡人式英雄的變化過程,這一過程反映了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對世界的認識經歷了由神主宰世界到人對抗神并渴望由人類自己主宰世界的過程?!幾詮堉久?、張淑君《試論“蘇美爾初史時期”城邦政體》等材料二

《摩訶婆羅多》是印度兩大史詩之一,在印度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曾被視為“第五吠陀”,成為印度人政治、倫理、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生活的教科書,對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施以深廣且久遠的影響?!赌υX婆羅多》成書于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4世紀,共有十八篇,以列國紛爭時代的印度社會為背景,以婆羅多族兩支后裔為爭奪王位繼承權而進行的斗爭為主線,融匯古代印度多種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夾以大量宗教、哲學、政治、軍事、律法、倫理等說教,表現了人民在亂世希望由比較賢明的君主,而不是由暴虐的君主統(tǒng)一天下的愿望?!幾酝跞炅肌叮寄悠帕_多>在中國》(1)根據材料一,概括蘇美爾城邦時代西亞社會發(fā)展的狀況。(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吉爾伽美什》和《摩訶婆羅多》產生的政治、文化背景。(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吉爾伽美什》和《摩訶婆羅多》兩部作品的共同之處。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佛教產生之初,佛教雕塑以法輪、菩提樹等作為佛陀的象征;1世紀前后,在古印度西北部開始出現神人同形的佛陀雕塑形象”“這一變化的外來因素”并結合所學可知,佛教雕塑的變化體現了人的重要性,體現了人文主義,結合所學可知,古希臘是人文精神的發(fā)源地,A項正確;

古希臘人文精神比較濃厚,材料中佛教雕塑變化受到古希臘文化的影響,而非中國、美洲和阿拉伯,排除BCD項。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了古代世界的文明交流,要求學生結合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特征及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古代世界的文明交流,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大河邊的平原或河谷”可知材料主要是從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的角度來分析文明產生的條件,故選D;材料強調的是地理和自然環(huán)境,沒有提及文化的發(fā)展水平,排除A;人類的視野主要是指人類所能看見的空間范圍及涉及思想或知識的領域,與材料的主旨不相符,排除B;材料強調的是基本因素,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是根本原因,排除C。

3.【答案】A【解析】根據“第209條”和“第213條”規(guī)定內容的不同,可以看出,《漢謨拉比法典》體現了等級差別,維護的是奴隸主的利益,A正確;材料不能體現貴族,排除B;材料沒有體現男性,排除C;肯定了婦女權益不符合史實,排除D。

4.【答案】C【解析】材料贊揚了法老代表著認知和正義,具有至上的權威,C正確。法老不是神靈,A錯誤。對法老的崇拜無法說明法老是否崇尚理性或者依法治國,B、D錯誤。

5.【答案】D【解析】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王國農業(yè)經濟比較發(fā)達,通過武力擴張領土,古希臘諸城邦憑借自己的組織能力、航海技術等手段向周邊地區(qū)進行殖民,擴張方式不同主要源于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不同,故選D;A、B、C都不是產生不同方式的根本原因,排除。

6.【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希臘城邦小國寡民的特點,希臘城邦這種小國寡民的情況,有助于公民直接參與政治,D正確。

7.【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中的扇形圖可知,在古代雅典,只有9%的公民具有投票權,而91%的其余居民是沒有投票權的,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古代雅典,只有成年男性公民具有公民權,而廣大的婦女、外邦人、奴隸和未成年男性公民是不具有民主政治權利的,據此可知,古雅典的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選D。

8.【答案】C【解析】兩河流域在地中海東部,材料中的“兩河流域先后崛起巴比倫、赫梯、亞述諸帝國,霸權幾易其主”“北非的埃及也多次同西亞各國爭奪該地區(qū)的霸主地位”說明了東地中海周邊戰(zhàn)爭頻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戰(zhàn)爭在客觀上會加速東地中海周邊的文化交融,故C正確;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人類已經邁進文明時代,A項說法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故A錯誤;材料體現的文明碰撞與交流,而不是文明分布,故排除B;班圖人是非洲人,而兩河流域是在亞洲,故排除D。

故選:C。

本題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考生需要結合人類文明交流的相關史實來回答。

本題主要通過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來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

9.【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亞歷山大東征,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材料“其生活方式、語言和文字由此傳入東方,同時也從東方汲取了不少文化養(yǎng)分”體現的是亞歷山大東征不光給當地人民帶來災難,也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故A正確。BCD說法與材料無關,故不選BCD。故選A。

10.【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亞歷山大東征相關概況,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題干“希臘和希伯來分屬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然而亞歷山大東征卻使這兩種不同的文化走到了一起”體現的是亞歷山大東征在客觀上有助于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故A正確;軍事沖突并非是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故B錯誤;此兩項說法與題干無關,故排除CD。

11.【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統(tǒng)治疆域廣大,為了加強統(tǒng)治,羅馬在其統(tǒng)治地區(qū)推行羅馬文化,使得被征服地區(qū)接受羅馬的文化,“像羅馬人一樣行事”。因此,上述諺語實際上反映了羅馬對其統(tǒng)治地區(qū)的文化滲透,故選D。

12.【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古代文明的交流,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希臘雕刻和埃及雕刻在表情和站立姿勢等多方面存在明顯的相似之處,說明古希臘雕刻對埃及雕刻的借鑒,二者之間存在交流,故D正確;錯在“完全模仿”,故排除A;題干信息無法體現,故排除B;與史實不符,故排除C。

13.【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腓尼基地處埃及和西亞文明的交匯點,商業(yè)發(fā)達,為了方便記錄,人們發(fā)明了22個字母組成的文字,故選B;腓尼基人建立了一系列小城邦,沒有建立龐大的帝國,A錯誤;腓尼基字母書寫簡單,易于記憶是腓尼基字母的特點,不是發(fā)明的原因,C錯誤;腓尼基字母文字產生于陸上絲綢之路開辟之前,D錯誤。

14.【答案】A【解析】材料“在和赫梯人接觸的過程中,埃及人學會鐵器的鑄造和使用”體現的是古代戰(zhàn)爭促進了文明的擴展,A正確;B、C、D與材料無關,排除。

15.【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亞歷山大東征,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題干“帶了許多隨軍學者,他們沿途采集動植物標本,測量地理,研究學術,與當地人交往”體現的是亞歷山大在東征的過程中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C正確;亞歷山大東征的時間是公元前334~前324年,波斯帝國存在的時間是公元前550~前330年,因此推動了波斯帝國的文化發(fā)展說法錯誤,A排除;文明發(fā)展是多樣化,并非是趨同化,B排除;題干與佛教的產生無關,D排除。

16.【答案】A【解析】據材料“在絲綢之路開辟之后,西亞地區(qū)的貿易逐漸被納入溝通東西方的世界貿易體系之中”可知,西亞地區(qū)的貿易納入世界貿易體系之中,說明世界貿易范圍進一步擴大,而貿易范圍擴大必然帶來物質文明的擴展,故A正確。

17.【答案】甲:此文明屬于海洋文明,且文化中擁有豐富的神話故事,根據這些因素可判斷為古希臘文明。乙:此文明屬于大河文明,且強調血緣因素的世俗化和儒家式的倫理文化,據此可判斷為古中國。丙:此文明受到雅利安人入侵,且將血緣因素宗教化,形成種姓制度,據此可判斷為古印度?!窘馕觥扛鶕霸凇诺涞墓糯?這一海洋文明的基礎上”“在其神話故事中神化了圖騰崇拜中的自然對象,從而為基督-神教奠定基礎”可知此文明屬于海洋文明,且文化中擁有豐富的神話故事,根據這些因素可判斷甲為古希臘文明。根據“這一大河文明的條件下,抑制了‘圖騰崇拜?中的自然因素,而將其中的血緣因素世俗化,強化了圖騰對象和氏族社會之間的‘血緣關系?”可知此文明屬于大河文明,且強調血緣因素的世俗化和儒家式的倫理文化,據此可判斷乙為古中國。根據“在‘雅利安人入侵?這一特殊的文明變故中”“形成了特有的種姓制度”可知此文明受到雅利安人入侵,且將血緣因素宗教化,形成種姓制度,據此可判斷丙為古印度。

18.【答案】(1)原因:生產力落后;地理環(huán)境的阻礙;安息在大秦和漢朝之間從事轉手貿易。(任答兩點)變化:由間接交流到直接交流。(2)影響:推動了絲綢之路的發(fā)展: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窘馕觥康冢?)題第一問,根據材料“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并結合所學知識,關于漢朝和羅馬未建立直接聯系的原因需要從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地理環(huán)境及安息的中介作用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第二問,根據材料“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可歸納出由間接交流到直接交流。

???????第(2)題,結合所學知識,關于羅馬帝國和漢朝交流的影響可從絲綢之路的發(fā)展、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

19.【答案】(1)圖一和圖二中的雕像是實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對于研究古埃及、古希臘文明的政治、文化觀念和社會生活有重要價值。(2)說明:古代希臘文化受到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又有自己的發(fā)展變化,促進了古希臘文化發(fā)展(或世界各地文明在交流中借鑒、創(chuàng)新、發(fā)展)。解釋:例一:起源于西亞地區(qū)的“腓尼基字母”,在東方發(fā)展為阿拉馬字母,由阿拉馬字母發(fā)展出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字母;它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例二: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等傳入阿拉伯地區(qū),經過阿拉伯傳入歐洲,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