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鋇餐造影的線詳解_第1頁
消化道鋇餐造影的線詳解_第2頁
消化道鋇餐造影的線詳解_第3頁
消化道鋇餐造影的線詳解_第4頁
消化道鋇餐造影的線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消化道鋇餐造影的線詳解演示文稿第一頁,共一百三十三頁。優(yōu)選消化道鋇餐造影的線第二頁,共一百三十三頁。3、禁忌癥(1)有消化道梗阻或狹窄(2)近期消化道大出血(3)疑有消化道穿孔(4)全身嚴重衰竭其他檢查方法:CT、MRI、超聲、血管造影。第三頁,共一百三十三頁。X線檢查方法(一)X線普通檢查透視和平片消化道不存在良好的自然對比。所以普通檢查對胃腸道疾病的診斷價值有限。透視和平片僅用于某些特殊疾病時(如:腸梗阻、消化道異物和消化道穿孔等),一般都需借助人工對比(造影)的方法。

(二)造影檢查

1、造影方法演變(1)傳統(tǒng)的鋇劑造影法:單對比造影,造影劑只用硫酸鋇,觀察胃腸道邊緣,借助手的壓迫了解胃腸道黏膜改變。(由于機器設備的原因,過去以近臺操作為主,檢查醫(yī)師接受X線的輻射,所以檢查的數量少、陽性率較低)

(2)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法簡稱雙重造影,是先后引入氣體與鋇劑,氣體使管腔膨脹,然后受檢部之粘膜面均勻涂布一層鋇劑,以顯示粘膜面的正面細微結構及微小異常。(加之遙控電視系統(tǒng)的應用,使成像質量有明顯的提高。同時病人和大夫接受的放射線劑量大大減少。數字胃腸機器的問世,更為X線造影開辟了新天地。)第四頁,共一百三十三頁。一、技術要點雙對比造影應按照下列的技術要點。才能達到診斷要求。(一)腔內空虛雙對比應能顯示或不遺漏3-5mm的微小隆起病變,而胃內殘渣或結腸內糞渣的大小可與之相仿或更大,胃潴留液和結腸內較多的水分和黏液更不利于鋇劑的粘附。故上胃腸道檢查應囑病人至少于6小時內禁飲禁食,鋇灌腸前更應采取有效的腸道準備設施。(二)流動、沖洗、涂布流動是指讓病人轉動軀體,改變體位,使鋇劑在腔內流動、沖洗的方法。反復多次的沖洗是除去粘膜表面的黏液,使鋇劑得以良好的涂布,形成連續(xù)均勻較薄的涂布的方法,而流動則是實現(xiàn)沖洗和涂布的手段,也是從影像變化中尋找顯示病變較佳體位的手段。(三)分段(區(qū))顯示在實際工作中,常不可能使整個器官(如胃、結腸)在一個體位的一張照片中全部呈現(xiàn)為雙對比像。因此如果不遺漏地顯示檢查第五頁,共一百三十三頁。器官的各個部位,就必須使器官的各部位依次分別成為雙對比區(qū)并拍攝多張照片,稱分段顯示。下面所列的一些常規(guī)體位都是為了能夠分段顯示各器官各部分的雙對比區(qū)第六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七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八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九頁,共一百三十三頁。2、造影劑

胃腸道造影劑分為兩類:陽性造影劑---硫酸鋇、個別情況下用碘制劑。

陰性造影劑---氣體,油脂類。第十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為什么用硫酸鋇?鋇的原子量高,不易被X線穿透,在胃腸道內與周圍組織形成鮮明對比。硫酸鋇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不被胃腸道吸收,而引起中毒或過敏反應硫酸鋇的禁忌癥胃腸道穿孔、胃腸道梗阻、胃腸道金屬異物時禁用。氣體的引入方式:胃管直接引入口服產氣粉:片劑粉劑顆粒第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三頁。3、輔助藥物減緩胃腸道蠕動藥:如鹽酸山莨菪鹼654-2。能降低胃腸道的張力,使胃腸壁舒緩,病變更易于觀察。肌肉或足三里穴位注射。增加胃腸道蠕動藥: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或口服胃復安(滅吐靈),使造影劑更快的通過消化道,縮短檢查時間。例如:全消化道造影由2-6小時縮短至一小時左右。4、胃腸道鋇劑造影操作注意要點:透視與照片結合形態(tài)與功能并重觸診的使用5、造影前準備

1)檢查前禁食、水6h,2)結腸造影和排便造影需要清潔腸道。3)造影前禁用鉍劑和鈣劑。4)活動性出血應一周后再檢查。第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三頁。6、常用檢查種類食道造影(咽部--賁門)上消化道造影(食道、胃、十二指腸)全消化道造影(上消+小腸)結腸造影小腸造影排便造影(三)CT檢查對某些消化道中晚期占位有一定的價值,主要了解:腔外侵犯情況;有無鄰近、遠處轉移。第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三頁。二、影像觀察與分析(一)正常食管影像學表現(xiàn)起于第六頸椎,與下咽部相連,下端相當于第十、十一椎水平,與賁門相連。1、食管分為三段。上段為自食管入口至主動脈弓的上緣;中段為主動脈弓上緣至相當于肺門的下緣;下段由相當肺門下緣至賁門處。2、三個壓跡:主動脈弓壓跡,左主支氣管壓跡,左房壓跡。第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二十頁,共一百三十三頁。右前斜位是觀察食管的常用位置,其前緣可見三個壓跡:

主動脈弓壓跡左主支氣管壓跡左心房壓跡在老年,明顯迂曲的降主動脈可在食管下段后緣造成另一個壓跡。不能把這些壓跡誤認為是狹窄,也不能把兩個壓跡之間的輕度膨出認為是憩室。第二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三頁。食管的蠕動,可分兩種:

第一蠕動波:系由下咽動作激發(fā),使鋇劑迅速下行,數秒鐘內進入胃。

第二蠕動波:(繼發(fā)蠕動波),由食物團對食管壁的壓力引起,常始于主動脈弓水平向下推進。所謂第三收縮波:是食管環(huán)狀肌的局限性不規(guī)則收縮性運動,形成波浪狀或鋸齒狀邊緣,出現(xiàn)突然,消失迅速,多發(fā)于食管下段,常見于老年和食管賁門失馳緩癥患者。

深吸氣時膈下降,食管裂孔收縮,常使鋇劑于膈上方停頓,形成食管下端膈上一小段長約4~5cm的一過性擴張,稱為膈壺腹,呼氣時消失。第二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三頁。食管黏膜皺襞表現(xiàn)為:數條纖細縱行的相互平行條紋狀影,與胃小彎的黏膜相連續(xù)。第二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二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二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二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二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二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二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三十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三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三頁。正常賁門的形態(tài)正常賁門四個位置的照片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賁門部在不同的開閉過程中有九種X線表現(xiàn)。(1)賁門開放時的形態(tài)。①隧道口形:賁門口與賁門管直徑相等或稍大,賁門口呈隧道口狀,直徑2~2.5cm,局部黏膜展平或變細,移行于胃底,狀如軌道②壺嘴狀:賁門管路彎曲,賁門口稍大于賁門管,類似壺嘴,局部黏膜展平或變細,移行于胃底;③方形賁門口:賁門口與賁門管直徑一致,但賁門口呈方形,黏膜紋于胃底連續(xù),常展平或變細;(2)賁門管閉合不全時的形態(tài)。①折角喇叭口形:隨著賁門管關閉,賁門口由原開放時形態(tài)改變成折角喇叭口形,即弧頂有切跡,黏膜紋由喇叭口向胃底移行,呈放射狀排列;②荷包口形:賁門管閉合不全時,賁門口外翻,賁門管被套入環(huán)內,周圍黏膜類似荷包口樣;③扇形或餐叉形:賁門閉合不全時,賁門口類似扇形,其黏膜分布如餐叉,并于胃底黏膜連續(xù);(3)賁門管在閉合時的形態(tài)。①穹拱形:賁門管在閉合時,中央有一鋇點,有3~5條短黏膜向其聚攏,其上方或兩側被新月形鋇環(huán)包繞;②漏斗形:食管胃角增大,賁門類似漏斗狀,吸氣時胃底黏膜向膈裂孔平面聚攏;③放射狀:賁門管關閉,以賁門口為中心呈放射狀短黏膜向胃底放射,常出現(xiàn)3~4條;第三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三頁。正常賁門部的形態(tài)可隨體位、吞咽、膈肌活動以及賁門管緊張度而變化,呈多種形態(tài),互相交替出現(xiàn),

與賁門部的復雜解剖生理狀態(tài)有密切關系。因此熟悉賁門部的正常形態(tài)是十分重要的。(1)賁門管:本組100例照片中,對22例關閉狀態(tài)賁門管進行測量,其長度為2~3cm,略呈“S”形彎曲,局部無蠕動,主要起開放關閉作用,有關長度比教科書中所述3~5cm短,賁門管擴張度2~2.5cm。(2)賁門環(huán):為賁門管于胃底交接所形成的向上弧形鋇線影,此線的產生是在賁門部接受鋇劑涂布后與未涂布的擴張胃底在氣體襯托下出現(xiàn)的截然對比線,不管在任何體位該線總是向上,主要表現(xiàn)在立位左右前斜位及側位,俯臥位時此線出現(xiàn)率低。當胃底被鋇劑全部涂抹后,則此線消失。一般認為賁門環(huán)與齒狀線是一致的,當在滑動性食管裂孔疝發(fā)生時,賁門環(huán)則位于膈上,又被稱為B環(huán),但實踐證明并非如此,有人對7例滑動食管裂孔疝進行觀察分析,結果表明,即使膈上出現(xiàn)疝囊和粗大胃黏膜,但所謂的賁門環(huán)仍位于膈下或胃泡內,主要是變形的胃底在膈裂孔的束縛下呈漏斗狀,當鋇劑通過胃底的狹窄段,與未被鋇劑涂抹的膨大端兩者交角處形成鋇劑涂抹與未涂抹的交界線。還發(fā)現(xiàn)有4例在賁門處同時出現(xiàn)2個或3個向上的弧線鋇影,大環(huán)為漏斗部形成的環(huán),小環(huán)為賁門環(huán),一般小環(huán)套入大環(huán)內,形成雙環(huán)征象。此位主要是在立位服第一、二口鋇劑時出現(xiàn)。(3)賁門部的黏膜皺襞:正常賁門部黏膜皺襞是賁門部病變的標志,食管胃移行黏膜通常表現(xiàn)為3~5條,它隨著賁門管開放或關閉產生不同形態(tài),彼此排列規(guī)則。賁門管開放時狀如軌道,賁門管關閉時呈扇形或放射狀,立位時細而長,臥位時粗短,一般為2~3cm。第三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三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三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三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三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三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三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四十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四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三頁。(二)基本病變:

1、管腔大小的改變:(1)狹窄:持續(xù)性管腔縮小。1、腫瘤性狹窄局限、邊緣不規(guī)則且管壁僵硬;2、外在壓迫性狹窄:偏側性、局限且光滑;3、炎性狹窄:狹窄段較長,邊緣毛糙,呈漸進性;

第四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三頁。4、先天性狹窄:狹窄段較長,邊緣光滑呈漸進性。(2)擴張:見于狹窄上端的食管。2、輪廓改變:(1)充盈缺損:是指鋇劑涂布的輪廓有局限性內陷的表現(xiàn)。常見于腫瘤。

第四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三頁。(2)龕影:是指鋇劑涂布的輪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常見于潰瘍。(3)憩室:是食管壁向外囊袋狀膨出,有正常黏膜通過。

第四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四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四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三頁。3、粘膜皺襞的改變:(1)粘膜皺襞破壞,多見于惡性腫瘤。(2)粘膜皺襞增寬迂曲,見于炎癥和靜脈曲張。

第四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四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四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三頁。三、疾病診斷(一)食管癌1、臨床與病理好發(fā)于四十到七十男性,進行性吞咽困難。病理分三型:浸潤型、增生型、潰瘍型?;蚍炙男停核栀|型、蕈傘形、潰瘍型、縮窄型。第五十頁,共一百三十三頁。2、影像學表現(xiàn):(1)粘膜皺襞破壞、中斷、消失(2)管腔狹窄(3)不規(guī)則充盈缺損(4)腔內龕影(5)管壁僵硬并發(fā)癥表現(xiàn)(1)穿孔形成瘺管(2)縱隔炎、縱隔膿腫(3)食管氣管瘺

第五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五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五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五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五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五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五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五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五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六十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六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六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六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三頁。3、鑒別診斷食管平滑肌瘤食管靜脈曲張第六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三頁。(二)食管靜脈曲張1、臨床病理是門脈高壓的重要并發(fā)癥,常見于肝硬化。2、影像學表現(xiàn):(1)早期:食管下段粘膜皺襞增寬、迂曲、邊緣不整齊。(2)中期:病變累及中段,粘膜皺襞明顯增寬、迂曲,呈蚯蚓狀或串珠狀充盈缺損,邊緣呈鋸齒狀缺損。(3)晚期:病變范圍廣泛,食管張力減低,管腔擴張,蠕動減弱,排空延遲。第六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三頁。3、鑒別診斷:食管癌:食管靜脈曲張管壁柔軟。第六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六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六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六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七十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七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三頁。胃與十二指腸一、檢查技術(一)X線檢查:1、X線平片:穿孔2、造影檢查:雙重造影(1)透視與照片結合(2)形態(tài)與功能并重(3)適當加壓(4)輔助藥物(二)CT檢查(三)MRI檢查(四)超聲檢查第七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三頁。二、影像觀察與分析(一)正常影像學表現(xiàn)1、胃各部名稱:胃底、胃體、胃竇、胃小彎、胃大彎2、胃的分型:牛角型、鉤型、無力型、瀑布型3、胃的輪廓4、胃的粘膜5、胃的蠕動6、十二指腸:球部、降部、水平部、升部第七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七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七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七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七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七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三頁。(二)基本病變表現(xiàn)輪廓的改變:龕影、充盈缺損粘膜與粘膜皺襞的改變:粘膜破壞、粘膜皺襞平坦、粘膜皺襞增寬和迂曲、粘膜皺襞糾集功能的改變:張力、蠕動、運動力、分泌第七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八十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八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八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八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三頁。三、疾病診斷(一)胃、十二指腸潰瘍1、臨床與病理:好發(fā)于20—50歲。上腹部疼痛,反復性、周期性、規(guī)律性。胃潰瘍從粘膜開始并侵及粘膜下層,常達肌層。穿透性潰瘍、胼胝性潰瘍、復合性潰瘍。第八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三頁。2、影像學表現(xiàn):直接征象:潰瘍間接征象:功能性和瘢痕性改變(1)胃潰瘍:直接征象:龕影,見于小彎側,粘膜線,項圈征,狹頸征。間接征象:痙攣性改變,分泌增加,胃蠕動增強或減弱特殊表現(xiàn):穿透性潰瘍、穿孔性潰瘍、胼胝性潰瘍第八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八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八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八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八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九十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九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三頁。(2)十二指腸潰瘍:球部占90%。直接征象:龕影、鋇斑間接征象:球變形、激惹征、幽門痙攣、開放延遲、胃分泌增多、胃張力及蠕動改變。第九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九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九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三頁。3、診斷與鑒別診斷診斷:直接征象和間接征象鑒別診斷:胃潰瘍與胃癌鑒別第九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三頁。(二)胃癌1、臨床與病理好發(fā)于40—60歲,胃竇、小彎、賁門區(qū)常見。上腹部疼痛,吐咖啡色血液,或有柏油樣便。

分三型:蕈傘型(息肉、腫塊、增生)、浸潤型(硬癌)、潰瘍型第九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三頁。2、影像學表現(xiàn):(1)充盈缺損:腫塊型(2)胃腔狹窄、胃壁僵硬:浸潤型、腫塊型(3)龕影:潰瘍型。半月綜合征(4)粘膜皺襞破壞、消失或中斷(5)癌瘤區(qū)蠕動消失不同部位胃癌的X線表現(xiàn)又有特殊性第九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九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九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一百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一百零一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一百零二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一百零三頁,共一百三十三頁。早期胃癌: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層隆起型表面型凹陷型第一百零四頁,共一百三十三頁。3、診斷與鑒別診斷第一百零五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一百零六頁,共一百三十三頁??漳c與回腸一、檢查技術(一)X線檢查:1、X線平片:腸梗阻2、造影檢查:口服造影、雙重造影(二)CT檢查(三)MRI檢查(四)超聲檢查第一百零七頁,共一百三十三頁。二、影像觀察與分析(一)正常影像學表現(xiàn):1、鋇劑造影:空腸:位于左上中腹,長200—250厘米,寬2—3厘米,粘膜呈羽毛狀?;啬c:位于中下腹及右下腹,末端位于盆腔,長400—450厘米,寬1.5—2.5厘米。2、雙重對比造影:空腸:寬4厘米?;啬c:3.5厘米。第一百零八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一百零九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一百一十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一百一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三頁。(二)基本病變表現(xiàn)腸管的改變:腸腔狹窄和腸腔擴張腸腔輪廓和粘膜的改變位置和功能的改變第一百一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三頁。三、疾病診斷(一)腸結核1、臨床與病理:多繼發(fā)于肺結核,好發(fā)于青壯年。慢性起病,長期低熱,腹痛、腹瀉、消瘦、乏力。好發(fā)于回盲部,病理上分為潰瘍型和增殖型第一百一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三頁。2、影像學表現(xiàn)(1)潰瘍型:患病腸管痙攣收縮,粘膜皺襞紊亂,充盈不良,跳躍征。(2)增殖型:腸管狹窄、縮短和僵直。粘膜皺襞紊亂消失,充盈缺損,回盲瓣常受累。第一百一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一百一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三頁。第一百一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三頁。3、診斷與鑒別診斷與克羅恩(Crohn)病鑒別第一百一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三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