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反思_第1頁
《千米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反思_第2頁
《千米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反思_第3頁
《千米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反思_第4頁
《千米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49-《千米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反思

正文:《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1

上午,縣校長培訓班在學?;顒?,上了一節(jié)討論課“千米的熟悉”。自我感覺,總體來說還是達到了自己預想的效果,但是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幾點想法,暫且登記:

1、不行低估孩子。在預習單中,設計了提問的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培育同學的質疑力量,盼望提高同學預習時思索的深度。從兩次上課來看,同學提出的問題許多還是很有價值的'。比如,千米和噸有什么區(qū)分?有沒有比千米更大的長度單位了?1公里等于多少里?說明我們的同學是帶著思索在學習的。孩子的學問面也不行小看,兩個班都有同學知道比米更大的單位是納米,追問怎么知道的,回答是看《新聞袋袋褲》知道的。還有同學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樓是800多米。這些都是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而且,對其他孩子來說,這些學問由同學口中講出來,比老師講給他聽,留下的影響更深。所以,備教材,更要備同學。

2、充分建立同學的表象。今日兩個閉眼想象的效果挺好,在很寧靜的氛圍中,隨著老師的口令,走了1千米的路程、疊了1千米的大樓,又通過隨后的一組圖片加以強化,應當說孩子的體驗是充分的,表象的建立是勝利的。

3、從同學看課堂。一節(jié)課的主要衡量標準要看同學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其次是同學參加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tài)度是否樂觀仔細、情感是否投入。今日的課堂上,應當說后一點是做到了,孩子們的發(fā)言基本很完整,很自信。更讓我興奮的是,這種語言的完整性表達已經(jīng)不是停留在淺層面了。

4、心中有同學,眼里有小組。課堂教學中真正能做到這兩點,我想,離“以學定教,先生后師”的目標就更近了一步。或許“尋根課堂”的“根”也就在此吧。

一點感慨:

高效課堂,形式在課堂,功夫在課外。無論是導學單、預習單,還是同學座位的轉變,都是形式上的轉變,關鍵在于教學觀念的轉變。沒有這個本質,任何教學改革都是一句空話。但是,對一般老師來說,真剛要做到這一點,談何簡單啊。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2

課前我先讓同學回憶幾個常見的面積單位以及其含義,板書1平方厘米=1厘米×1厘米,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平方米=1米×1米,1公頃=100米×100米。隨后,我再問同學:“有沒有比公頃還大的面積單位?”同學通過預習知道“平方千米”,也知道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邊長是10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

當同學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后,我又連續(xù)引導同學進行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推導。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課堂中同學有點困惑,我提示同學:能不能利用上面算式1公頃=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進行變形?這時同學受啟發(fā),變形計算如下:1公頃=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又由于1公頃=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所以又得出平方千米與公頃之間的結論:1平方千米=100公頃,花了許多時間讓同學去經(jīng)受推導的過程,體驗面積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再把他們的體驗用語言描述出來。學習活動中,同學情愿自己去經(jīng)受、去實踐,這就是一種“體驗”。但是,課堂中盡管體驗過他們的推導過程,還相當一部分同學體會不到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究其緣由同學的年齡小,另外像1000000這樣的數(shù)同學還沒有學到,根本不會讀,再者公頃和平方千米的單位太大了,同學想象不到它們的大小。比如:我們的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大約多少個教室是1公頃?大約多少個教室是1平方千米?

在練習中,同學對于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換算特別混淆,需要花力氣去講和練。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3

本課時是在同學學過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和比米小的單位——分米、厘米和毫米,并且初步了解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此基礎上,讓同學熟悉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教材先通過主題圖說明“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然后通過同學已經(jīng)把握的長度單位米,推算出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關心同學建立起千米的觀念,并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對于同學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非常注意同學已有的基礎,強調新、舊學問的關系,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頭,在新舊學問的引申、進展處加以復習、強化、溝通新舊學問的聯(lián)系,促成新舊學問的轉化,盡量使同學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

本節(jié)課,假如只是讓同學靠想象1千米,而去熟悉1千米的話是遠遠不夠的,究竟同學的想象力有限的,所以,我對教學過程進行新的設計,主要圍繞“怎樣較好的使同學建立1千米的觀念”思索。

在上課伊始,我便帶著同學站在能夠看到學校跑道全景的教學樓上進行整體觀看,讓他們對200米的長度有一個感性的熟悉,然后帶著他們走一走、試一試,讓他們數(shù)一數(shù)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我給他們記時,為同學熟悉1千米作好一個鋪墊。

回到教室匯報時,他們通過計算知道圍著操場走5圈就是1千米。由于究竟沒有親身體驗“走1千米”的感受,為了關心同學對這一概念的建立,我又組織同學利用自己走100米的時間,估量出走1千米大約需要花15分鐘,讓同學進一步在頭腦中有個比較形象的感知。

為了幫組同學進一步感受1千米,我又為同學舉了一個比較熟識的實例:每兩個電線桿之間的距離是50米,同學通過計算,發(fā)覺21根電線桿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千米。

在經(jīng)過這樣的教學之后,我明顯的感到同學對1千米有了比較精確?????的熟悉。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同學的參加是比較樂觀的,參加面也是比較廣泛的。但是,整節(jié)課各部分的連接準時間的掌控存在很多不足,在鞏固練習時沒能適當綻開,還有個別同學還是需要親自引導他實地走一走,才能建立1千米的概念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4

看著眼前的這份教案,很簡單發(fā)覺它與其他教案的不同,由于修改的痕跡特殊多,也寫得特殊具體。的確,當知道有人來聽課時,預備得會更充分。這種無形的壓力,會迫使自己對課做深化的思索。

《熟悉千米》這一課的學問目標是在詳細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單位換算和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對同學而言并不困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同學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這也是我在備課時重點要考慮的問題。

在課前,我了解到學校最里圈的跑道正好是100米,所以帶著同學在操場上走一圈,對100米的長度有一個感性的'熟悉,為同學熟悉1千米作一個鋪墊。為了知道從學校門口動身到哪是1千米,我利用數(shù)步伐和計時間兩種方法實際走一走,從中我也體會一下1千米的長度畢竟有多長。此外,我在電子地圖上找到學校四周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了解它們與學校之間的距離。(說明:在試上時,有孩子猜想學校到某一地方是1千米,由于我也不知道有多遠,不好推斷。后來有老師提示我,可以在電子地圖上量距離,這讓我豁然開朗。)

上課的流程分為四個部分:

一、復習導入。復習已經(jīng)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

二、初步感知1千米。在溝通和觀看有關“千米”的圖片時,讓同學體會在計量路程或鐵路、大路、河流等比較長的長度時,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三、熟悉1千米。先了解100米有多長,再了解1千米有多長,并知道估量1千米長度的方法;

四、鞏固練習。以書上的練習為主,補充了一些推斷題。

最終介紹了一些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整節(jié)課上得還算順暢,只是最終有關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沒有來得急介紹。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5

今日學習《熟悉千米》,課前同學完成了一份任務單,主要是調查了解同學對長度單位的已有學問以及體驗100米有多長,為學習千米做好預備,這個預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的預備,一是教的預備,而教的預備是以學的預備為基礎。

課堂上反饋任務單,對于了解長度單位的已有學問來說,同學能夠通過課前調查知道一些書本上沒有的學問,比如像兆米、微米、納米等單位;對于體驗100米有多長的任務,有同學說,一步是0.5米,走200步就是100米,也有同學說,走2分鐘就是100米。有了這些課前體驗與感悟,教的過程就有了牢靠的'階梯,順著走200步是100米,走20xx步就是1000米,而走20分鐘也許就是1000米,后者的熟悉與感悟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是間接的閱歷,也是保證推理正確的心理因素。

我信任,許多人都熟悉到,對于1千米究竟有多長的問題不是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就行的,而需要讓1千米在同學的頭腦中形成與建立基本上穩(wěn)定的表象,表象是豐富的,但是1千米不是600米,也不是3千米,因而豐富的背后也有相應的穩(wěn)定性,這個穩(wěn)定性需要從多種角度和方式綻開體驗的過程,累積理性的熟悉。很明顯,課堂的時間與空間都不足以讓每一個孩子完成體驗、累積與建構1千米究竟有多長的表象,因此需要拓展學習的時空,這時候任務單的完成就顯得那樣重要了。

日常教學中,每一個問題我們都強調同學仔細思索再回答,其實許多時候就抹去了同學的數(shù)學直覺,雖然得到了嚴謹而精致的答案,但失去的可能就是一種對數(shù)學的敏感,更重要的是,我認為數(shù)學直覺中隱蔽著思維的隱秘。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6

《千米的熟悉》這一課的學問目標是在詳細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單位換算和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對同學而言并不困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同學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千米的熟悉時,考慮到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同學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就比較困難。教學中,同學的確最不簡單理解的是從哪到哪也許有1千米。因此,我就引導同學聯(lián)系實際,讓同學上課的前一天晚飯后隨家人實際走一千米的路,這樣從實踐中感知1千米有多長,就比較簡單建立千米的觀念。這樣同學就能跟實際操場的狀況聯(lián)系起來理解和把握。這對于一部分同學有了很好的關心。在課堂教學時我?guī)瑢W到操場上課,實際測量和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同學顯得特殊興奮。大部分同學能在能詳細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教學效果較為抱負。有個別留意力比較簡單分散的同學,對于在室外上數(shù)學課感覺很新奇,對于該課的內容的關注度就削減了,所以對于這一小部分同學來說,達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抱負。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假如要在課外進行實際方面的操作,我會事先講清目的和要求,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7

上《千米(公里)的熟悉》一課有感:今日這節(jié)課上得很快樂,孩子們都不愿下課了。首先我讓孩子們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同學們答得很快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我再讓他們用手勢表示這些長度,幾乎全部同學都能有手勢表示這些長度;再來一個搶答有關毫米、分米的換算練習,同學們的樂觀性很高。

這時候進入新課,讓孩子們仔細認真觀看第七頁的主題圖,在圖上了解了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1千米的長度對剛上三班級的孩子而言還是很生疏的,于是我就帶著孩子們到操場體驗一千米,課前我已經(jīng)向體育老師了解了我們學校操場一圈大約有200米。我就告知他們操場一圈大約是200米,然后讓孩子們自己爭論得出:一圈是200米,兩圈就是四百米,三圈…..五圈就是一千米。接著就讓孩子們依據(jù)自己體質選擇跑步或者走行,體驗一下一千米有多長。

然后讓孩子們觀看書上介紹的標準的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百米,思索1千米運動員要在運動場上跑幾圈呢?孩子很快算出(1圈是400米,2圈是800米,加上半圈200米就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板書:

1千米(公里)=1000米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了解1千米和1000米之間的關系,并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整節(jié)課下來,大家都很輕松,孩子們的.學習樂觀性很高。我的一點體會就是:把快樂給孩子,你會更快樂!上好每一節(jié)課,你會有意外的收獲!這就是幸福!孩子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8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勝利之處在于以下幾點:

1.復習舊知,引入新知的內容設計起到溫故知新、承前啟后的作用。

《熟悉平方千米》是在同學已經(jīng)把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頃和常見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以及把握了它們之間的進率并且會進行單位間的換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為此復習題:口答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和求邊長為1厘米、1分米、1米、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讓同學發(fā)覺面積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邊長分別為1厘米、1分米、1米,為接下來的“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或“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邊長是1千米(1000米)”的新知的學習搭建了一個階梯,使學問能夠順當遷移和過渡。

2.過渡自然。

如:觀賞漂亮的風景圖,找找新的面積單位的環(huán)節(jié)。同學在看著美麗的大自然,感受著九寨溝、杭州西湖的漂亮,三峽水庫的寬闊,體會著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的同時,發(fā)覺新的較大的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進而探究平方千米這個大的土地面積。學問雖新、雖生疏,可伴隨者美麗的音樂和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的感官享受中消失,一切卻變得那么的自然與深刻。

3.感受“1平方千米有多大”的設計,教學素材就在同學的身邊,具有情感化和生活化。

“1平方千米”比較大、比較抽象,要感受它的實際大小并不簡單。通過地圖、衛(wèi)星導航圖去舉例、分析校內四周的路段及大家熟識的建筑物之間的距離,從而想像由這些路線所圍起來的圖形的面積。這里教學手段鮮活、具有科學性,吸引了同學的目光,激發(fā)了他們探討的愛好。

教學中不管從時間的長短去感受面積的.大小,還是閉上眼睛去想像,還是到最終的以大家熟識的中山體育場為參照,想像它的4倍的大小,目的都是為了讓同學能深刻熟悉1平方千米的實際含義。同時這一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與生活有著親密的聯(lián)系,反映出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從而營造誕生動活潑且富有意義的課堂氛圍。

4.利用本節(jié)所學的學問去比較、感受一下世界國家領土排名前三位和領土最小的國家的面積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在再現(xiàn)新學問的同時,拓寬同學的視野,增長了他們的學問面,也增加了民族驕傲感。

需改進的地方:

由于是借班上課,不了解同學的基礎,也沒考慮到平方米與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比較大,要轉換它們的大小對同學來說是一個難點,導致在做單位的轉換這一練習時用時較長,部分同學感到吃力。為此以后上此課時,復習中該增加:一個數(shù)擴大或縮小整十、整百、整千等等倍時,小數(shù)點該如何移動這類題。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9

一、教學目標

(一)學問與技能:使同學熟悉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過程與方法:利用遷移的規(guī)律,體驗探究1千米的過程,使同學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詳細的生活情境中熟悉千米,讓同學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在與同伴溝通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愉悅心情。

二、目標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同學在生活中常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對同學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同學在體驗中發(fā)覺,在發(fā)覺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同學的生活閱歷和實踐感受,圍圍著教學重點“千米的熟悉”,組織同學樂觀主動的探究、討論和發(fā)覺,讓同學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熟悉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把握1千米和1米的關系。

3、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四、教學預備:課件,皮尺,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周的長度。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舊知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老師板書)用你喜愛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①一枝鉛筆長18()。

②一枚1分硬幣厚約1()。

③教室里的課桌高8()。

④教室地面約長8()。

⑤北京到黃山市的距離是1316()。

2、導入新課

揭示課題:北京到黃山市的路程很遠,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日我們就來熟悉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老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簡潔的回顧中引入新課,既復習了舊知,又為探究新知做好鋪墊,同時使同學感受到學問之間的系統(tǒng)性。提出測量北京到黃山市的路程,從同學的現(xiàn)實生活動身,讓同學產(chǎn)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同學感受到熟悉千米的必要性。

(二)聯(lián)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說一說:對于“千米”這位新伴侶,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究竟有多長呢,你能否詳細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可以結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

2、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結合課前測量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周的長度,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實際教學時,盡可能用同學身邊的數(shù)據(jù)。)

課件出示:我們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老師板書:1千米=1000米。

(2)出示標準化跑道的圖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課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長度正好1千米。

3、實際感受1千米

(1)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讓同學認真觀看一下。(此環(huán)節(jié)也可以在課前完成)

(2)讓同學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實際走一走,所需時間大約是1分15秒。

(3)讓同學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4、觀賞生活中的千米

課件出示指路標志、珠穆朗瑪峰主峰高度、汽車速度表等圖片,讓同學觀賞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關注同學的心理需求,聯(lián)系生活供應豐富的學習材料作為數(shù)學教學的活教材,具有時效性,使數(shù)學布滿真實感和親切感,同學能感受其存在的`價值。讓同學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印象更深刻。

(三)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頁練習六第1題、第2題和第3題。

【設計意圖】綜合練習題讓同學自主探究與合作,在解決問題中強化對千米的熟悉,培育同學的長度觀念。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五)實踐應用,延長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頁“做一做”。

在老師或家長的伴隨下完成此題,不要流于形式。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熟悉長度單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過程與方法:讓同學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建立一千米的長度概念。并通過觀看、推究等方法明確1000米=1千米,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培育同學推理力量,并且通過教學內容能夠喜愛體育,培育同學熬煉身體、樂觀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熟悉長度單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使同學親身體驗1000米長度,建立1千米的空間概念。

【教學預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建立聯(lián)系

1、在之前的學習中,咱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能從小到大背出來嗎?并且用手表示每個小單位。

老師板書: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們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

二、聯(lián)系實際,導入新課

1、同學們,觀看過體育盛事——奧運會嗎,在奧運會中有些什么競賽?同學思索回答。

2、那么跑步競賽中有一些什么項目呢?同學列舉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競賽中都是在規(guī)定的跑道內完成,你們試跑過這些長度的熬煉嗎?在跑步競賽中最長的運動是什么項目?——馬拉松(ppt展現(xiàn))

4、老師簡介馬拉松競賽。馬拉松為什么用千米作為單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單位,大多少呢?

5、同學推想:1千米=1000米(由于1000g=1kg)通過孩子們已知的學問構架能夠清晰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體驗,感受長度

1、聯(lián)系實際,提示咱們學校的操場一圈大約是200米,那么假如我們要跑1000米的話需要跑幾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個100米,那么在操場上會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同學快速的思索,有的在草稿本上計算,有的自己悄悄的想)

3、總結出正確的圈數(shù):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常我們在操場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實長度,下面和大家共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共享感受,連續(xù)探究

1、全班共同共享感受。

先讓同學們在小組內溝通一下,然后老師組織班上溝通。

2、那么我們再次來從小到大把咱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整理一遍。

老師板書: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總結:在計量比較遠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千米(公里)作為單位。

3、想一想:假如我們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們的操場上跑多少圈?同學思索后得出結論:200米一圈得15圈才能完成3000米。

那么,3000米有多少個1000米呢?老師引導同學爭論得出結論:3個。

4、算一算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米

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小結:

整理板書: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書質疑,鞏固練習

1、看一看書,想一想還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問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2、我們一起把今日學過的學問再鞏固一下,看看今日我們班上誰最勤勞,回答的問題又多又正確,我們將賜予嘉獎哦!

《千米的熟悉》是在同學把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讓同學熟悉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它不象之前學習的那些長度單位一樣看得見、摸得著,能比劃。建立“1千米的表象也比較困難,往往上課時只能照本宣科,讓同學知道1000米=1千米,然后就是一大串的練習。其實,正由于這部分學問對三班級同學來說缺乏感性熟悉,所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就成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在教學中,我經(jīng)過課前預備、課中實踐和課后鞏固三大步驟,較好地突破了這一難點。

一、課前預備。

在上千米的熟悉前一天,我特地抽下午自習的時間,帶著同學來到操場,用測繩和同學們一起測量了10米和100米,并讓同學分別走一走10米和100米,數(shù)一數(shù)要走多少步,大約要用多少時間?然后指出:10個100米就是1千米(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長),我們的操場一圈大約是100米,繞操場走上10圈大約就是1千米,讓同學明確: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在計量較遠路程的時候,通常要用到千米。

二、課中實踐。

讓同學回憶走100米的狀況,讓同學思索幾個100米是1千米,依據(jù)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伐數(shù)和時間來推算走1千米需要多少步、花多長時間。這一系列的活動意在讓同學在課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礎上,再通過估一估、算一算、說一說等豐富的活動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長度。然后,為了更精確?????的體驗1千米有多遠,我?guī)ьI全班同學帶上測繩,從學校動身往丁家坑方向測出了1000米,和同學們一起走這1千米,再回來的時候,和同學們一起數(shù)步數(shù),看時間。通過這一實踐,同學終于是對1千米有了比較感性、精確?????的熟悉。

三、課后鞏固。

為了讓同學了解生活中“千米”的應用,我收集了一些出名的山峰、河流、大路及大橋的長度資料和步行,騎自行車、小汽車,飛機,宇宙飛船1小時的速度(以千米為單位的),通過多媒體投影展現(xiàn)給同學,讓同學感受到長度單位“千米“的廣泛使用,并讓離家較遠的同學在下一次回家的時候,估算自己家到學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通過這些活動,最終使同學建立了比較明晰的“千米”概念。突破了教學難點。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10

勝利的地方:

本節(jié)課所要接觸的千米,是同學生活中一個常用的長度單位,相比較前面所學的毫米來說千米在同學的生活中應當是常常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比如在課前了解,發(fā)覺有的同學就了解了千米的熟悉,在路程很遠的時候用,有的同學說在高速大路上見到過等,應當說同學對于千米的熟悉比較早,更有利于本節(jié)課的教學。當然相比較與其它幾個長度單位來說,離同學的“可視性”的體悟和自身感受的閱歷比較遠,再加上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單位,所以對于同學來說還是比較抽象,同學不好去想象,也就意味著在同學學習的.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這也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難點。所以本節(jié)課在學習時,首先利用同學手中的工具復習前面學過的幾個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之后,帶領同學進入操場,由于同學知道操場一圈是400米,先讓同學走一圈感受400米的距離,然后讓同學走兩圈后,再加半圈即200米,進行感受1000米的距離,同時引出千米的感念,此時同學能立刻意會到比較遠的距離要用到千米,同時也能很快的使同學聯(lián)系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千米,比如走路上學、逛超市、乘車旅游、參與運動會等等,這樣較好的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同學很簡單和自己的生活閱歷結合起來,同學對于千米的熟悉通過之間的親身體驗印象會更加深刻。然后再接著教學與米的關系,以及單位間的換算訓練就水到渠成,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及對策:

千米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部分同學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需要在一段時間的練習中漸漸把握,還需漸漸等待。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11

同時,我們也可以從這個片斷中可以作出一些教學反思。

1、課堂教學中的“放”與“收”的關系如何處理?

目前,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放得很開”,目的是想培育同學的制造、創(chuàng)新力量,然而,我們經(jīng)常有這樣的體會:放得很開,收得匆忙;時間難控,拖堂屢屢;看似喧鬧,效果平平。這位老師讓同學猜想1千米有多長,這個環(huán)節(jié)應當是放得很開的,其主要目的是讓同學充分領悟、熟悉1千米畢竟有多長,因此,老師應當在這里著力引導同學從“亂猜”過渡到“有詳細長度的可比事物”上來,如:學校操場的跑道長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長度。校內的長度大約是120米,1千米是校內長度的8倍多一點。同學家里的承包田長度大約是80米,1千米是承包田長度的12倍多。等第。條件許可,還可以帶同學實地去“體念”一下。惋惜的是,老師在這里“匆忙而收”,同學在這里沒有真正感受到“計量較長長度時應使用‘千米’”,以下還影響到“進率的熟悉”,因此,同學在后面的練習中消失了“哈爾濱——北京——昆明”的路程計算中使用“米”的錯誤,并且不是個別同學。

2、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方案實施的關系如何處理?

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經(jīng)常發(fā)覺,一些老師的教學方案設計得相當抱負,但在實施過程中經(jīng)常事與愿違,設計中的“活”演化成授課時的“死”,甚至導致課堂教學的.失敗。造成這種狀況的緣由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兩點值得我們思索:一是備課時考慮不全,沒有充分估量到課堂教學時師生交互過程中可能會消失的種種狀況;二是老師駕馭課堂教學的“應變力量”偏弱,即“教育機靈”欠缺。如這位老師在一同學對嘗試題的說理過程中,由于同學沒有按老師設計的要求回答(老師要求同學回答嘗試題1,同學卻回答嘗試題2,可能是老師交代不明,也可能是同學領悟不清),老師急急打斷同學回答,強制同學回答嘗試題1,不能不說是課堂教學的“敗筆”。假如老師不存在上述兩點“思索”中的問題,那么他就會順著同學的思路,允許同學任選一題說理,把課上“活”。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12

《千米的熟悉》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熟悉千米這一度量單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難點是將千米這一概念與已有的學問閱歷相聯(lián)系,形成正確的認知觀。新課程標準強調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要求數(shù)學教學必需從同學熟識的生活情景和感愛好的事物動身,使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加同學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課前我布置同學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約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時間,大約幾步,和爸爸或媽媽一起測一測家到學校的路程有多長。課堂上,我先讓同學復習以前所學的長度單位,說說它們之間的進率,并讓同學比劃出這些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然后從測量鉛筆的長度到測量教室的長度再到測量從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同學明白:計量路程等的長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長度單位,從而比較自然地引入千米。對于三班級同學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由于平常同學不太關注兩個地方之間的路程是多少。當然,同學也并非是一張白紙,他們在公路邊、大路交叉口、高速大路等地見過千米(也叫公里),對千米已有所熟悉。所以,我讓同學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以前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嗎?在哪里看到過?你知道還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讓同學估量:從學校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讓他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想象,用他們自己的眼光去熟悉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為了使同學能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在課前我選了幾個同學比較熟識的地方進行測量,利用摩托車的里程數(shù)記錄下了每個地方到學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先讓同學估量從學校動身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考慮到同學對三毛樂園、秦山大廈、一號橋、百貨大樓、新華書店等地方比較熟識,所以我向同學出示這幾個地方的圖片,讓同學先猜一猜:哪個地方到學校大約是1千米?有一個小伴侶說:秦山大廈差不多吧。我準時引導:從學校到秦山大廈大約是700米。通過同學的猜想、比較,得到:從學校到三毛樂園大約是1千米。

然后讓同學閉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長。同學還能通過從學校到三毛樂園大約是1千米聯(lián)想到從學校到南門廣場也是1千米等等,真是很了不起。由于課前布置同學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測量出學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課堂上請幾位同學說說家在哪里,再讓其他小伴侶猜猜他家離學校有多遠。先猜一猜比1千米多還是少或差不多,再進一步猜出大約是多少米。再請已經(jīng)測量好的這位小伴侶當小老師進行評判,比一比誰猜得最準。小伴侶對這樣的活動很感愛好。但是全班同學一起猜,被請到的同學人數(shù)有限,同學的參加面不夠,無法滿意大家,所以我再讓小伴侶分小小組活動,讓每個小伴侶有猜和被猜的`機會。通過猜一猜、說一說、評一評、比一比等活動,使同學進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長。然后結合同學的生活實際,讓同學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對于1千米和1米之間的進率,估量同學能說出來,就直接讓同學說一說。然后通過爭論、匯報,使同學了解:測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測量,還可以步測、看摩托車上的里程數(shù)等等。再出示三個實例:小明走100米需要210步,那他需要走多少步大約是1千米?我們學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長?(200米)幾圈才是1千米?體育館的環(huán)形跑道長400米,跑幾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過這三個實例,使同學進一步明確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簡潔化聚,放手讓同學獨立思索,再讓同學說說是怎么想的。最終是課堂小結。這堂課的關鍵是讓同學參加對1千米或幾千米的體驗和感悟,聯(lián)系同學的生活閱歷,并將生活閱歷轉化為認知結構。課前布置同學走一走、量一量是特別重要的活動。假如沒有這些活動,而只靠同學想象1千米有多長是無法建立1千米的觀念的。

擴展資料:《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1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勝利之處在于以下幾點:

1.復習舊知,引入新知的內容設計起到溫故知新、承前啟后的作用。

《熟悉平方千米》是在同學已經(jīng)把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頃和常見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以及把握了它們之間的進率并且會進行單位間的換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為此復習題:口答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和求邊長為1厘米、1分米、1米、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讓同學發(fā)覺面積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邊長分別為1厘米、1分米、1米,為接下來的“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或“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邊長是1千米(1000米)”的新知的學習搭建了一個階梯,使學問能夠順當遷移和過渡。

2.過渡自然。

如:觀賞漂亮的風景圖,找找新的面積單位的環(huán)節(jié)。同學在看著美麗的大自然,感受著九寨溝、杭州西湖的漂亮,三峽水庫的寬闊,體會著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的同時,發(fā)覺新的較大的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進而探究平方千米這個大的土地面積。學問雖新、雖生疏,可伴隨者美麗的音樂和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的感官享受中消失,一切卻變得那么的.自然與深刻。

3.感受“1平方千米有多大”的設計,教學素材就在同學的身邊,具有情感化和生活化。

“1平方千米”比較大、比較抽象,要感受它的實際大小并不簡單。通過地圖、衛(wèi)星導航圖去舉例、分析校內四周的路段及大家熟識的建筑物之間的距離,從而想像由這些路線所圍起來的圖形的面積。這里教學手段鮮活、具有科學性,吸引了同學的目光,激發(fā)了他們探討的愛好。

教學中不管從時間的長短去感受面積的大小,還是閉上眼睛去想像,還是到最終的以大家熟識的中山體育場為參照,想像它的4倍的大小,目的都是為了讓同學能深刻熟悉1平方千米的實際含義。同時這一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與生活有著親密的聯(lián)系,反映出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從而營造誕生動活潑且富有意義的課堂氛圍。

4.利用本節(jié)所學的學問去比較、感受一下世界國家領土排名前三位和領土最小的國家的面積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在再現(xiàn)新學問的同時,拓寬同學的視野,增長了他們的學問面,也增加了民族驕傲感。

需改進的地方:

由于是借班上課,不了解同學的基礎,也沒考慮到平方米與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比較大,要轉換它們的大小對同學來說是一個難點,導致在做單位的轉換這一練習時用時較長,部分同學感到吃力。為此以后上此課時,復習中該增加:一個數(shù)擴大或縮小整十、整百、整千等等倍時,小數(shù)點該如何移動這類題。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2

本課時是在同學學過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和比米小的單位——分米、厘米和毫米,并且初步了解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此基礎上,讓同學熟悉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教材先通過主題圖說明“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然后通過同學已經(jīng)把握的長度單位米,推算出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關心同學建立起千米的觀念,并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對于同學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非常注意同學已有的基礎,強調新、舊學問的關系,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頭,在新舊學問的引申、進展處加以復習、強化、溝通新舊學問的聯(lián)系,促成新舊學問的轉化,盡量使同學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

本節(jié)課,假如只是讓同學靠想象1千米,而去熟悉1千米的話是遠遠不夠的,究竟同學的想象力有限的,所以,我對教學過程進行新的.設計,主要圍繞“怎樣較好的使同學建立1千米的觀念”思索。

在上課伊始,我便帶著同學站在能夠看到學校跑道全景的教學樓上進行整體觀看,讓他們對200米的長度有一個感性的熟悉,然后帶著他們走一走、試一試,讓他們數(shù)一數(shù)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我給他們記時,為同學熟悉1千米作好一個鋪墊。

回到教室匯報時,他們通過計算知道圍著操場走5圈就是1千米。由于究竟沒有親身體驗“走1千米”的感受,為了關心同學對這一概念的建立,我又組織同學利用自己走100米的時間,估量出走1千米大約需要花15分鐘,讓同學進一步在頭腦中有個比較形象的感知。

為了幫組同學進一步感受1千米,我又為同學舉了一個比較熟識的實例:每兩個電線桿之間的距離是50米,同學通過計算,發(fā)覺21根電線桿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千米。

在經(jīng)過這樣的教學之后,我明顯的感到同學對1千米有了比較精確?????的熟悉。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同學的參加是比較樂觀的,參加面也是比較廣泛的。但是,整節(jié)課各部分的連接準時間的掌控存在很多不足,在鞏固練習時沒能適當綻開,還有個別同學還是需要親自引導他實地走一走,才能建立1千米的概念。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3

《千米的熟悉》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熟悉千米這一度量單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難點是將千米這一概念與已有的學問閱歷相聯(lián)系,形成正確的認知觀。新課程標準強調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要求數(shù)學教學必需從同學熟識的生活情景和感愛好的事物動身,使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加同學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課前我布置同學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約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時間,大約幾步,和爸爸或媽媽一起測一測家到學校的路程有多長。課堂上,我先讓同學復習以前所學的長度單位,說說它們之間的進率,并讓同學比劃出這些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然后從測量鉛筆的長度到測量教室的長度再到測量從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同學明白:計量路程等的長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長度單位,從而比較自然地引入千米。對于三班級同學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由于平常同學不太關注兩個地方之間的路程是多少。當然,同學也并非是一張白紙,他們在公路邊、大路交叉口、高速大路等地見過千米(也叫公里),對千米已有所熟悉。所以,我讓同學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以前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嗎?在哪里看到過?你知道還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讓同學估量:從學校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讓他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想象,用他們自己的眼光去熟悉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為了使同學能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在課前我選了幾個同學比較熟識的地方進行測量,利用摩托車的里程數(shù)記錄下了每個地方到學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先讓同學估量從學校動身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考慮到同學對三毛樂園、秦山大廈、一號橋、百貨大樓、新華書店等地方比較熟識,所以我向同學出示這幾個地方的圖片,讓同學先猜一猜:哪個地方到學校大約是1千米?有一個小伴侶說:秦山大廈差不多吧。我準時引導:從學校到秦山大廈大約是700米。通過同學的猜想、比較,得到:從學校到三毛樂園大約是1千米。

然后讓同學閉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長。同學還能通過從學校到三毛樂園大約是1千米聯(lián)想到從學校到南門廣場也是1千米等等,真是很了不起。由于課前布置同學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測量出學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課堂上請幾位同學說說家在哪里,再讓其他小伴侶猜猜他家離學校有多遠。先猜一猜比1千米多還是少或差不多,再進一步猜出大約是多少米。再請已經(jīng)測量好的這位小伴侶當小老師進行評判,比一比誰猜得最準。小伴侶對這樣的活動很感愛好。但是全班同學一起猜,被請到的同學人數(shù)有限,同學的參加面不夠,無法滿意大家,所以我再讓小伴侶分小小組活動,讓每個小伴侶有猜和被猜的機會。通過猜一猜、說一說、評一評、比一比等活動,使同學進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長。然后結合同學的生活實際,讓同學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對于1千米和1米之間的進率,估量同學能說出來,就直接讓同學說一說。然后通過爭論、匯報,使同學了解:測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測量,還可以步測、看摩托車上的里程數(shù)等等。再出示三個實例:小明走100米需要210步,那他需要走多少步大約是1千米?我們學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長?(200米)幾圈才是1千米?體育館的環(huán)形跑道長400米,跑幾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過這三個實例,使同學進一步明確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簡潔化聚,放手讓同學獨立思索,再讓同學說說是怎么想的。最終是課堂小結。這堂課的關鍵是讓同學參加對1千米或幾千米的體驗和感悟,聯(lián)系同學的生活閱歷,并將生活閱歷轉化為認知結構。課前布置同學走一走、量一量是特別重要的活動。假如沒有這些活動,而只靠同學想象1千米有多長是無法建立1千米的觀念的。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4

上午,縣校長培訓班在學校活動,上了一節(jié)討論課“千米的熟悉”。自我感覺,總體來說還是達到了自己預想的效果,但是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幾點想法,暫且登記:

1、不行低估孩子。在預習單中,設計了提問的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培育同學的質疑力量,盼望提高同學預習時思索的深度。從兩次上課來看,同學提出的問題許多還是很有價值的。比如,千米和噸有什么區(qū)分?有沒有比千米更大的長度單位了?1公里等于多少里?說明我們的同學是帶著思索在學習的。孩子的學問面也不行小看,兩個班都有同學知道比米更大的單位是納米,追問怎么知道的,回答是看《新聞袋袋褲》知道的。還有同學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樓是800多米。這些都是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而且,對其他孩子來說,這些學問由同學口中講出來,比老師講給他聽,留下的影響更深。所以,備教材,更要備同學。

2、充分建立同學的表象。今日兩個閉眼想象的效果挺好,在很寧靜的氛圍中,隨著老師的口令,走了1千米的路程、疊了1千米的大樓,又通過隨后的一組圖片加以強化,應當說孩子的體驗是充分的,表象的建立是勝利的。

3、從同學看課堂。一節(jié)課的主要衡量標準要看同學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其次是同學參加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tài)度是否樂觀仔細、情感是否投入。今日的課堂上,應當說后一點是做到了,孩子們的發(fā)言基本很完整,很自信。更讓我興奮的是,這種語言的完整性表達已經(jīng)不是停留在淺層面了。

4、心中有同學,眼里有小組。課堂教學中真正能做到這兩點,我想,離“以學定教,先生后師”的目標就更近了一步?;蛟S“尋根課堂”的“根”也就在此吧。

一點感慨:

高效課堂,形式在課堂,功夫在課外。無論是導學單、預習單,還是同學座位的轉變,都是形式上的轉變,關鍵在于教學觀念的轉變。沒有這個本質,任何教學改革都是一句空話。但是,對一般老師來說,真剛要做到這一點,談何簡單啊。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5

勝利的地方:

本節(jié)課所要接觸的千米,是同學生活中一個常用的長度單位,相比較前面所學的毫米來說千米在同學的生活中應當是常常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比如在課前了解,發(fā)覺有的同學就了解了千米的熟悉,在路程很遠的時候用,有的同學說在高速大路上見到過等,應當說同學對于千米的熟悉比較早,更有利于本節(jié)課的教學。當然相比較與其它幾個長度單位來說,離同學的“可視性”的體悟和自身感受的閱歷比較遠,再加上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單位,所以對于同學來說還是比較抽象,同學不好去想象,也就意味著在同學學習的`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這也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難點。所以本節(jié)課在學習時,首先利用同學手中的工具復習前面學過的幾個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之后,帶領同學進入操場,由于同學知道操場一圈是400米,先讓同學走一圈感受400米的距離,然后讓同學走兩圈后,再加半圈即200米,進行感受1000米的距離,同時引出千米的感念,此時同學能立刻意會到比較遠的距離要用到千米,同時也能很快的使同學聯(lián)系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千米,比如走路上學、逛超市、乘車旅游、參與運動會等等,這樣較好的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同學很簡單和自己的生活閱歷結合起來,同學對于千米的熟悉通過之間的親身體驗印象會更加深刻。然后再接著教學與米的關系,以及單位間的換算訓練就水到渠成,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及對策:

千米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部分同學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需要在一段時間的練習中漸漸把握,還需漸漸等待。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6

課前我先讓同學回憶幾個常見的面積單位以及其含義,板書1平方厘米=1厘米×1厘米,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平方米=1米×1米,1公頃=100米×100米。隨后,我再問同學:“有沒有比公頃還大的面積單位?”同學通過預習知道“平方千米”,也知道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邊長是10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

當同學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后,我又連續(xù)引導同學進行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推導。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課堂中同學有點困惑,我提示同學:能不能利用上面算式1公頃=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進行變形?這時同學受啟發(fā),變形計算如下:1公頃=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又由于1公頃=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所以又得出平方千米與公頃之間的結論:1平方千米=100公頃,花了許多時間讓同學去經(jīng)受推導的過程,體驗面積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再把他們的體驗用語言描述出來。學習活動中,同學情愿自己去經(jīng)受、去實踐,這就是一種“體驗”。但是,課堂中盡管體驗過他們的推導過程,還相當一部分同學體會不到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究其緣由同學的年齡小,另外像1000000這樣的數(shù)同學還沒有學到,根本不會讀,再者公頃和平方千米的單位太大了,同學想象不到它們的大小。比如:我們的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大約多少個教室是1公頃?大約多少個教室是1平方千米?

在練習中,同學對于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換算特別混淆,需要花力氣去講和練。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7

同時,我們也可以從這個片斷中可以作出一些教學反思。

1、課堂教學中的“放”與“收”的關系如何處理?

目前,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放得很開”,目的是想培育同學的制造、創(chuàng)新力量,然而,我們經(jīng)常有這樣的體會:放得很開,收得匆忙;時間難控,拖堂屢屢;看似喧鬧,效果平平。這位老師讓同學猜想1千米有多長,這個環(huán)節(jié)應當是放得很開的,其主要目的是讓同學充分領悟、熟悉1千米畢竟有多長,因此,老師應當在這里著力引導同學從“亂猜”過渡到“有詳細長度的可比事物”上來,如:學校操場的跑道長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長度。校內的長度大約是120米,1千米是校內長度的8倍多一點。同學家里的承包田長度大約是80米,1千米是承包田長度的12倍多。等第。條件許可,還可以帶同學實地去“體念”一下。惋惜的是,老師在這里“匆忙而收”,同學在這里沒有真正感受到“計量較長長度時應使用‘千米’”,以下還影響到“進率的熟悉”,因此,同學在后面的練習中消失了“哈爾濱——北京——昆明”的路程計算中使用“米”的錯誤,并且不是個別同學。

2、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方案實施的關系如何處理?

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經(jīng)常發(fā)覺,一些老師的教學方案設計得相當抱負,但在實施過程中經(jīng)常事與愿違,設計中的.“活”演化成授課時的“死”,甚至導致課堂教學的失敗。造成這種狀況的緣由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兩點值得我們思索:一是備課時考慮不全,沒有充分估量到課堂教學時師生交互過程中可能會消失的種種狀況;二是老師駕馭課堂教學的“應變力量”偏弱,即“教育機靈”欠缺。如這位老師在一同學對嘗試題的說理過程中,由于同學沒有按老師設計的要求回答(老師要求同學回答嘗試題1,同學卻回答嘗試題2,可能是老師交代不明,也可能是同學領悟不清),老師急急打斷同學回答,強制同學回答嘗試題1,不能不說是課堂教學的“敗筆”。假如老師不存在上述兩點“思索”中的問題,那么他就會順著同學的思路,允許同學任選一題說理,把課上“活”。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8

本課時是在同學學過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和比米小的單位,并且初步了解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此基礎上,讓同學熟悉在工農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教材先通過插圖說明千米在生產(chǎn)實際中的應用,然后通過同學已經(jīng)把握的長度單位米,推算出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關心同學建立起千米的觀念,并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為了讓同學把握計量單位間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寫出“想”的思路,使同學在計算時有所依據(jù)。例1是見解長度單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設計了針對例1、例2的強化練習(試一試)。

對于同學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非常注意同學已有的基礎,強調新、舊學問的關系,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頭,在新舊學問的引申、進展處加以復習、強化、溝通新舊學問的聯(lián)系,促成新舊學問的轉化,盡量使同學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fā)同學的求知欲望。當然,同學也并非是一張白紙,在平常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熟悉,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同學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fā)表他們的看法,發(fā)揮他們的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熟悉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當然,單單靠這些要使同學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觀念還是相當困難的。同學的想象力有限,假如單單讓同學靠想象1千米,而去熟悉1千米的話是遠遠不夠的。記得我第一次上這一課時時,就是讓同學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熟悉1千米。結果同學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相當差。特殊是聯(lián)系生活實例時,同學就錯誤百出。使這節(jié)課的教學教學任務沒有很好完成,教學的重點、難點沒有克服。

在這次教學時,結合上一次教學中的不足,我對教學過程進行新的設計,主要圍繞“怎樣較好的使同學建立1千米的觀念”思索。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在課前我在學校四周測量出1千米的長度,教學中,在同學想象1千米之后,帶同學去實地目測一下1千米的長度,這樣,同學想象的1千米和實際的1千米形成了肯定的對比,同學對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觀念。從之后的練習中,也明顯地感覺到同學對1千米有了比較精確?????的熟悉。當然,用目測的'方法來感知1千米的長度,還是有肯定難度的,假如有時間讓同學去走一走的話,同學對1千米的熟悉肯定更加精確?????,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我讓同學課后去走一走,真實地去感知1千米的長度,加強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同學的參加是比較樂觀的,參加面也是比較廣泛的。與第一次教學相比,教學任務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學難點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節(jié)課各部分的連接準時間的掌控存在很多不足,在鞏固練習時沒能適當綻開,沒有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9

上《千米(公里)的熟悉》一課有感:今日這節(jié)課上得很快樂,孩子們都不愿下課了。首先我讓孩子們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同學們答得很快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我再讓他們用手勢表示這些長度,幾乎全部同學都能有手勢表示這些長度;再來一個搶答有關毫米、分米的換算練習,同學們的樂觀性很高。

這時候進入新課,讓孩子們仔細認真觀看第七頁的主題圖,在圖上了解了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1千米的長度對剛上三班級的孩子而言還是很生疏的,于是我就帶著孩子們到操場體驗一千米,課前我已經(jīng)向體育老師了解了我們學校操場一圈大約有200米。我就告知他們操場一圈大約是200米,然后讓孩子們自己爭論得出:一圈是200米,兩圈就是四百米,三圈…..五圈就是一千米。接著就讓孩子們依據(jù)自己體質選擇跑步或者走行,體驗一下一千米有多長。

然后讓孩子們觀看書上介紹的標準的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百米,思索1千米運動員要在運動場上跑幾圈呢?孩子很快算出(1圈是400米,2圈是800米,加上半圈200米就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板書:

1千米(公里)=1000米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了解1千米和1000米之間的關系,并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整節(jié)課下來,大家都很輕松,孩子們的學習樂觀性很高。我的一點體會就是:把快樂給孩子,你會更快樂!上好每一節(jié)課,你會有意外的收獲!這就是幸福!孩子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10

《千米的熟悉》這一課的學問目標是在詳細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單位換算和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對同學而言并不困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同學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千米的熟悉時,考慮到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同學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就比較困難。教學中,同學的確最不簡單理解的是從哪到哪也許有1千米。因此,我就引導同學聯(lián)系實際,讓同學上課的前一天晚飯后隨家人實際走一千米的路,這樣從實踐中感知1千米有多長,就比較簡單建立千米的觀念。這樣同學就能跟實際操場的狀況聯(lián)系起來理解和把握。這對于一部分同學有了很好的關心。在課堂教學時我?guī)瑢W到操場上課,實際測量和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同學顯得特殊興奮。大部分同學能在能詳細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教學效果較為抱負。有個別留意力比較簡單分散的同學,對于在室外上數(shù)學課感覺很新奇,對于該課的內容的關注度就削減了,所以對于這一小部分同學來說,達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抱負。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假如要在課外進行實際方面的操作,我會事先講清目的和要求,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千米的熟悉》數(shù)學教學反思11

一、教學目標

(一)學問與技能:使同學熟悉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過程與方法:利用遷移的規(guī)律,體驗探究1千米的過程,使同學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詳細的生活情境中熟悉千米,讓同學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在與同伴溝通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愉悅心情。

二、目標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同學在生活中常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對同學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同學在體驗中發(fā)覺,在發(fā)覺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同學的生活閱歷和實踐感受,圍圍著教學重點“千米的熟悉”,組織同學樂觀主動的探究、討論和發(fā)覺,讓同學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熟悉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把握1千米和1米的關系。

3、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四、教學預備:課件,皮尺,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周的長度。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舊知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老師板書)用你喜愛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①一枝鉛筆長18()。

②一枚1分硬幣厚約1()。

③教室里的課桌高8()。

④教室地面約長8()。

⑤北京到黃山市的距離是1316()。

2、導入新課

揭示課題:北京到黃山市的路程很遠,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日我們就來熟悉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老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簡潔的回顧中引入新課,既復習了舊知,又為探究新知做好鋪墊,同時使同學感受到學問之間的系統(tǒng)性。提出測量北京到黃山市的路程,從同學的現(xiàn)實生活動身,讓同學產(chǎn)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同學感受到熟悉千米的必要性。

(二)聯(lián)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說一說:對于“千米”這位新伴侶,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究竟有多長呢,你能否詳細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可以結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

2、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結合課前測量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周的長度,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實際教學時,盡可能用同學身邊的數(shù)據(jù)。)

課件出示:我們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老師板書:1千米=1000米。

(2)出示標準化跑道的圖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課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長度正好1千米。

3、實際感受1千米

(1)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讓同學認真觀看一下。(此環(huán)節(jié)也可以在課前完成)

(2)讓同學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實際走一走,所需時間大約是1分15秒。

(3)讓同學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4、觀賞生活中的千米

課件出示指路標志、珠穆朗瑪峰主峰高度、汽車速度表等圖片,讓同學觀賞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關注同學的心理需求,聯(lián)系生活供應豐富的學習材料作為數(shù)學教學的活教材,具有時效性,使數(shù)學布滿真實感和親切感,同學能感受其存在的價值。讓同學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印象更深刻。

(三)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頁練習六第1題、第2題和第3題。

【設計意圖】綜合練習題讓同學自主探究與合作,在解決問題中強化對千米的熟悉,培育同學的長度觀念。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五)實踐應用,延長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頁“做一做”。

在老師或家長的伴隨下完成此題,不要流于形式。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熟悉長度單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過程與方法:讓同學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建立一千米的長度概念。并通過觀看、推究等方法明確1000米=1千米,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培育同學推理力量,并且通過教學內容能夠喜愛體育,培育同學熬煉身體、樂觀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熟悉長度單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使同學親身體驗1000米長度,建立1千米的空間概念。

【教學預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建立聯(lián)系

1、在之前的學習中,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