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 學業(yè)分層測評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 學業(yè)分層測評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 學業(yè)分層測評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 學業(yè)分層測評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業(yè)分層測評(一)(建議用時:45分鐘)[學業(yè)達標]1.郭沫若把春秋戰(zhàn)國時期比擬為“第一次五四運動”,指出是“社會的轉變”促成了這一時代的“百家爭鳴,群花怒放”?!吧鐣霓D變”包括()①分封制崩潰,井田制瓦解②各種政治力量異?;钴S③各種思想交相輝映④中央集權制度確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社會的轉變”在經(jīng)濟、政治、思想等領域均有表現(xiàn),①屬于經(jīng)濟領域,②屬于政治領域,③屬于思想文化領域。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是在秦朝,不是這一時期轉變的表現(xiàn),排除④?!敬鸢浮緼2.儒家經(jīng)典強調(diào):“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边@段話體現(xiàn)的是()【導學號:67700003】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C.禮法并重 D.禮治為先【解析】同時強調(diào)“禮(等級秩序)、義(仁義)、信(誠信)”的只有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A、C、D三項都不能明確而直接地體現(xiàn)這一核心?!敬鸢浮緽3.孟子曰:“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幼而無父曰孤,老而無子曰獨。王者欲發(fā)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辈牧纤w現(xiàn)的政治思想是()A.禮治 B.仁愛C.仁政 D.兼愛【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王者欲發(fā)政施仁”可以看出孟子強調(diào)“仁政”,故選C項?!敬鸢浮緾4.先秦一位思想家說,“君無術則蔽于上,臣無法則亂于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這位思想家是()【導學號:67700004】A.老子 B.孔子C.孟子 D.韓非【解析】材料中的思想家強調(diào)君要有“術”,臣要尊“法”。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強調(diào)“法”“術”的是法家思想,故選D項。老子是道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主張無為;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學派的代表,倡導“仁”。【答案】D5.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去在任僅八十余日的彭澤縣令;李白傲睨權貴,發(fā)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呼聲,他一生狂放不羈,隱逸行樂。二人的人生價值和處世準則明顯受到()A.孔孟之道的影響B(tài).老莊哲學的影響C.韓非思想的影響D.墨家學說的影響【解析】題干信息不愿“為五斗米折腰”等,認為放棄一切大小、生死、貴賤、榮辱等差別觀念,就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這符合莊子為人處世的原則。【答案】B[能力提升]6.(2023·全國卷Ⅱ)古代儒家學者批評現(xiàn)實政治,往往稱頌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堯、舜一樣圣明。這表明了儒者()【導學號:67700005】A.不能適應現(xiàn)實政治B.反對進行社會變革C.理想化的政治訴求D.以復古為政治目標【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結合材料準確理解儒家的主張。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統(tǒng)治者對待百姓要實行仁政,不可過度威逼百姓,以達到鞏固統(tǒng)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C項符合題意;儒家思想在漢代經(jīng)過改造適應了統(tǒng)治者的需要,所以A項錯誤;儒家主張逐步改良政治,B項錯誤;儒學以維護等級秩序為目標,D項錯誤?!敬鸢浮緾7.《尚書》云:“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以下觀念與之相去甚遠的是()A.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B.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C.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解析】題干體現(xiàn)的是民本主義思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B、D三項都屬于民本主義思想,故排除。C項是董仲舒的天人感應思想,主要強調(diào)要順應天命,沒有體現(xiàn)民本思想,故選C項?!敬鸢浮緾8.著名學者仲大軍認為墨家思想是橫亙在封建集權專制統(tǒng)治道路上的一座巨大障礙,是先秦時期的民主思想,就是這種特性導致了墨家在中國歷史上的神秘消失。以下能支持這種觀點的是()A.“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B.“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C.“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D.“國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亂賊”【解析】A項是說政令、思想、言語、行動要與圣王的意志相統(tǒng)一,要求建立至上而下的嚴格的統(tǒng)治制度,排除;C、D兩項表述的是墨子“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不能反映其民主性,排除;墨子以“賢”選天子及各級官員的思想突破了封建王族世襲的體制,有一定的民主性,選擇B項。【答案】B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墩撜Z·為政》材料二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盾髯印ば詯骸凡牧先龂兰覠o悍虜,而慈母有敗子,吾以此知威勢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亂?!俄n非子·顯學》材料四專任獄吏得親幸……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1)材料一闡明的主要治世之道是什么?寫出引文中的對應語句,并指出此觀點的缺陷。(2)材料二體現(xiàn)了荀子的什么思想?以材料為依據(jù),加以證明。(3)根據(jù)材料四,指出秦始皇采用了哪段材料中的治國主張,并引用材料四中的一句話以證之?!窘馕觥康?1)問應注意材料中的“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第(2)問注意材料中的“禮義以化之”“法政以治之”“刑罰以禁之”并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得出荀子的思想。第(3)問可以結合材料的出處進行綜合分析?!敬鸢浮?1)把“德”“禮”看作是主要治世之道,即“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缺陷:忽略了法治的作用;用禮維護奴隸制秩序帶有保守性。(2)儒、法兼用的思想。主張“明禮”“法政”和“刑罰”三者并用,治理天下。(3)采用了材料三的主張?!耙孕虤橥薄?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稷下學宮”是齊國君主在臨淄稷門附近設立的學宮。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曾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幾乎各個學派。各派學者們互相爭辯、詰難、吸收,成為真正體現(xiàn)戰(zhàn)國百家爭鳴的典型。材料二郝鐵川在2023年3月1日的《新民晚報》上撰文說,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與今日我們需要的“百家爭鳴”并無多少相同之處。第一,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的參與者大都沒有學術理念,與其說是“百家爭鳴”,毋寧歸為“百家爭寵”,即“爭”君主個人的“寵”。他們貢獻的大都是帝王之術、治國之道,這些當然有其歷史價值,但卻把學術問題簡單地政治化了。第二,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大都沒有容忍不同學術見解的寬闊胸懷。傳說孔子擔任魯國司寇七天,就殺了與自己意見不合的少正卯;孟子破口大罵道家楊朱和墨子“無君無父,禽獸也”;法家更是“焚書坑儒”。與其說是“百家爭鳴”,毋寧歸為“百家叫罵”“百家殘殺”。(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稷下學宮出現(xiàn)的意義。(2)結合所學知識評論材料二的觀點。(3)有學者認為,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以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為兩翼的百家爭鳴的私學文化,舉例說明兩者的表現(xiàn)及原因。【解析】第(1)問的關鍵在于理解“百家爭鳴”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第(2)問材料的觀點是基本否定“百家爭鳴”,要正確評價該觀點,要結合“百家爭鳴”的內(nèi)容和影響來綜合判斷。第(3)問關鍵是要把握“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的含義?!敬鸢浮?1)促進了“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促進了思想的解放。(2)材料二幾乎完全否定了“百家爭鳴”,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應看到“百家爭鳴”對思想解放的促進作用,看到百家思想的精華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3)民本思潮的表現(xiàn):孟子主張實行“仁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