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綜合檢測卷 - 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下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3b71026ab7a02abda1facb6f7dd1b8/a93b71026ab7a02abda1facb6f7dd1b81.gif)
![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綜合檢測卷 - 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下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3b71026ab7a02abda1facb6f7dd1b8/a93b71026ab7a02abda1facb6f7dd1b82.gif)
![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綜合檢測卷 - 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下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3b71026ab7a02abda1facb6f7dd1b8/a93b71026ab7a02abda1facb6f7dd1b83.gif)
![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綜合檢測卷 - 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下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3b71026ab7a02abda1facb6f7dd1b8/a93b71026ab7a02abda1facb6f7dd1b84.gif)
![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綜合檢測卷 - 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下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3b71026ab7a02abda1facb6f7dd1b8/a93b71026ab7a02abda1facb6f7dd1b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綜合檢測卷--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下
第一單元單元綜合檢測
(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先秦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陰陽、名六家屬第一流的大學派。漢以后,法、陰陽、名三家,其基本思想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為獨立學派;墨家中絕;唯有儒、道兩家長期共存,互相競爭,互相吸收,形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條縱貫始終的基本發(fā)展線索。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兩極,形成鮮明的對立和有效的互補。兩者由于處處相反,因而能夠相輔相成,給予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深刻的影響。
儒家的人生觀,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業(yè)為價值取向,內以修身,充實仁德,外以濟民,治國平天下,這便是內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態(tài)度是積極進取的,對社會現(xiàn)實強烈關切并有著歷史使命感,以天下為己任,對同類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與濁俗同流合污,在生命與理想發(fā)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時,寧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觀,以超越世俗人際關系網的羈絆,獲得個人內心平靜自在為價值取向,既反對心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關心社會事業(yè)的奮斗成功,只要各自順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擾,必然自為而相因,成就和諧寧靜的社會。其人生態(tài)度消極自保,以免禍全生為最低目標,以各安其性命為最高目標?;螂[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顯的出世傾向。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
儒道兩家的氣象不同,大儒的氣象似乎可以用“剛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親和、彬彬有禮、忠貞弘毅、情理俱得、從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權行經等等,凡事皆能觀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時、合情,可謂為曲踐乎仁義,足以代表儒家的態(tài)度。古者有儒風、儒士、儒雅、儒吏、儒將等稱謂,皆寓道德學問有根底、風度溫文爾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氣象似可用“涵虛脫俗”四字表示,就是內斂不露、少私寡欲、清靜自守、質樸無華、超然自得、高舉遠慕、留戀山水等,富于詩意,富于山林隱逸和瀟灑超脫的風味。我們也發(fā)現(xiàn)注重歸真返璞,羨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機,保持人的真性情,厭惡人世的繁文縟節(jié)、權詐智巧,是老莊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學等稱謂,皆寓不同凡俗、領悟至道、風度超脫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氣質與風度,道家是院士的氣質與風度。
(摘編自《儒家與道家人生氣象》)
材料二:
儒、道兩家主張雖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與“和諧”這一點上卻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講“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講“和而不同”。道家也講“致中和,守靜篤”“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和則生萬物等等。
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都是開放性的,不是封閉的思想體系,它們隨著歷史的前進而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漢代,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起初,確曾因我國囿于“夷夏之辨”一度顯得孑立。但經過一番與儒、道的碰撞、辯駁、演變、磨合,外來的佛教漸漸中國化,到了隋唐,就逐漸實現(xiàn)了儒、道與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國恢宏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這也是世界各國思想歷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達到這一點,關鍵在于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這兩個中華原創(chuàng)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堅強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為中國化的佛教。所以,史學大師陳寅恪早就指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是“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舊途徑”。故此,我們認為“國學”的根基是儒道互補,缺一不可,而那種把“國學”只看做孔孟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一家獨踞的認識,是有重大偏頗的。缺了老子創(chuàng)立的道家思想的補充,儒家難撐國學這臺戲,儒、道兩家,還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穩(wěn)立牢。(摘編自韓秉方《儒道互補——國學之根基》)
材料三:
在努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為了更好地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需要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如何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追求是一條重要途徑,有助于克服在傳承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中容易出現(xiàn)的形式化傾向。
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殷周之際出現(xiàn)了重要的人文轉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轉向,以及人道主義思潮出現(xiàn)。這為儒、墨、道、法等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來源,也規(guī)定了此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儒、道兩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為核心、仁禮相輔互動的理論構建。與儒家講仁愛形成對照的是,道家更強調道法自然,認為文明的發(fā)展要注意克服虛偽性和工具化的傾向。道家身國同構、經國理身的理念,表現(xiàn)出其根本價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諧社會與美好人生。由此,儒、道兩家雖然對社會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擁有共同價值追求的基礎上可以相融互補。在魏晉玄學那里,通過名教與自然之辯,二者實現(xiàn)了辯證的統(tǒng)一,為容納和吸收外來的佛教準備了思想文化條件。
(摘編自洪修平《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追求》)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儒、道長期共存,形成縱貫中國傳統(tǒng)文化始終的思想流派,是因為其在發(fā)展進程中,互相競爭,互相吸收。
B.法、陰陽、名三家后來滅絕,是因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它們本身卻不吸收儒、道思想。
C.儒、道兩家主張雖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講“和而不同”,都講和則生萬物。
D.殷周之際出現(xiàn)的人文轉向和人道主義決定了后世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答案A
解析B項“而它們本身卻不吸收儒、道思想”于文無據。C項以偏概全,“都講‘和而不同’,都講和則生萬物”錯,孔子講“和而不同”,道家講和則生萬物。D項材料三說“在殷周之際出現(xiàn)了重要的人文轉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轉向,以及人道主義思潮出現(xiàn)”,由此可知,“神本向人本轉向”和“人道主義思潮”二者都屬于人文轉向。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儒家的人生態(tài)度是積極的,它關注社會現(xiàn)實;而道家則不同,以各安其性命為最高目標。
B.如果中華原創(chuàng)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讓佛教中國化,就可能沒有儒、道、佛合一。
C.我們一般習慣于把孔孟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稱為“國學”,其實,這是有重大偏頗的。
D.材料三第一段運用設問提岀論點,指出復興中國夢需要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追求。
答案C
解析“我們一般習慣于把孔孟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稱為‘國學’”錯。由材料二第二段“故此,我們認為‘國學’的根基是儒道互補,缺一不可,而那種把‘國學’只看做孔孟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一家獨踞的認識,是有重大偏頗的”可知,我們一般習慣于認為“國學”的根基是儒道互補,缺一不可,而不是說“習慣于把孔孟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稱為‘國學’”。
3.材料一中說儒道兩家“處處相反”,以下不屬于其“處處相反”依據的一項是(3分)()
A.儒家的人生觀是在生命與理想發(fā)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時,寧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觀是以免禍全生為最低目標,以各安其性命為最高目標。
B.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氣質與風度;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是院士的氣質與風度。
C.儒家崇尚仁慈親和、彬彬有禮、從容中道,主張凡事要合理、合時、合情;道家崇尚質樸無華、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張保持人的真性情,厭惡人世的繁文縟節(jié)、權詐智巧。
D.儒家致力于構建以仁為核心、仁禮相輔互動的理論體系;道家更強調道法自然,認為文明的發(fā)展要注意克服虛偽性和工具化的傾向。
答案B
解析“忠良的氣質與風度”和“院士的氣質與風度”只能是指不同類型的人,不能說是相反的。
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4分)
答:答案①引證法。如文章引用了名句、詩文等,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也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②例證法。如文章闡述漢代及隋唐佛教的情況,為儒學、道學是開放性的這一觀點提供了例證。③比喻論證。如文章把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論述了它們的博大的包容性。
5.儒家的人生觀,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業(yè)為價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觀,以超越世俗人際關系網的羈絆,獲得個人內心平靜自在為價值取向?;仡櫸覈糯R分子的滄桑歷史,到處都可尋覓到這兩種類型的影子,請你各舉一例來證明。(6分)
答:答案癡心于“致君堯舜上”的“詩圣”杜甫,其詩歌處處體現(xiàn)民本思想,在沉郁頓挫的語調中飽含憂患意識,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證;“詩成笑傲凌滄洲”的“詩仙”李白,不僅在皇帝面前無拘無束,更是游遍山河江川,有著狂放浪漫的個性。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莊子:一個飛翔的人
朱以撒
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動,抬眼便可望見脫光綠葉的枝條,看到掛在樹杈上的一個個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過冬去了,它們有著矯健彈性的翅膀,隨著時節(jié)的轉涼,毅然起飛,拋棄當時辛勞筑就的巢。巢無法跟著飛翔,隨著黃葉落盡而暴露無遺,秋風秋雨撲擊著它,空巢就日漸一日地殘破了。
這時我想起商丘的一個古人——莊子。莊子和遠行的鳥一樣,善于飛翔。
我接觸莊子的文字是在讀大學的時候。當時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韓非子的作品比較起來讀。我一直覺得這些文字如與莊子的文采相比,毫無疑問是素了些。盡管社會后來的發(fā)展明顯地循孔說來立名立言,可是要讓自己怡悅和自在一些,則不妨多多翻動莊子的文墨,在這里,我們可以知道這只大鳥如何飛翔。
飛翔的莊子是因為他極少牽絆,以至于他的思緒上九天下九淵無所不達。他的筆墨華章,我一直以為是夢境行程中的記錄,那么窈兮冥兮,總是染上一層夢魘、夢幻般的色彩,創(chuàng)造出超現(xiàn)實的幻覺氛圍來。那時候的人自然屬性那么濃郁,科學的利器離他們那么遙遠,才生出這樣的浪漫情調。那些千奇百怪的形象,匯聚于莊子筆下,浩渺闊大又幽微蘊藉,也許有人要說莊子一定過著十分優(yōu)渥的日子,閑來無事愛胡思亂想。錯了,莊子的日子潦倒得很,“處窮閭陋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奇妙的想象卻由此而生而長。莊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創(chuàng)造的“天籟”“天樂”,他的自然主義審美情懷得到了很大的釋放,無遮無攔、無始無終。
現(xiàn)在我們讀莊子,大抵哈哈一笑而過,日子是越過越實在了。
像莊子這般心靈善飛的人,是那個善于表現(xiàn)的時代的碩果。那個時節(jié)是我們情感上牽絆頗深的時節(jié),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極一時之秀。莊子是那時的一首詩,一首自由磅礴的靈氣沖天的長詩。莊子是異于常人的,他的筆墨里,不時出現(xiàn)一系列怪狀錯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蝴蝶、水、鏡,都成了超時空的象征。而現(xiàn)實中的他,即便是夫人過世,也敲著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與生相等,都無所謂憂樂。這是常人難以理喻的。那個時節(jié)的人用他們爭鳴的高低聲響,張揚著他們的個性,讓我們難以忘記。
在我記住莊子的這個深秋,也記起了屈原。從生命的狀態(tài)上說,屈原也算是一個能夠飛翔的人。不同的是屈原不像莊子飛翔得那般輕松自如,他的牽掛太沉重了,他的心靈戴著鐐銬在飛,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掮住那已經走向衰敗的楚國車輪。可是誰來顧念他那逝水流年呢,他的放逐成為必然。屈原是在遠離朝廷后開始心靈飛翔的,洞庭、沅水、辰陽、溆浦、湘水還有汨羅江,那時是這么的水天相接或地廣人稀,他的心境也變得闊大起來。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卻異常發(fā)達和奇詭,他的筆下涌現(xiàn)出許多神靈仙人、虬龍鸞鳳、香草美人。他讓自己也生活在這個由自己想象編織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飲朝露、食落英,渾身佩戴著江離、辟芷、芰荷、芙蓉,散發(fā)著清香,宛若神仙一般。這個時候,應該是屈原最快樂的時候。他在這個瑰麗的世界飛翔的時日畢竟短而又短,澤畔行吟,夕陽古道,總是讓他聽到鼙鼓動地干戈交響,這時他飛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滿了鉛,再也難以動彈了。
如果說莊子的處世有一種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羈的平民氣味,那么屈原的處世則很有幾分英雄主義的色彩。在飛翔的高度上,兩人都是乘奔御風的高手,這使我們翻開他們的文字,一不小心就墜入字里行間,不能自已。莊子死了,屈原也死了。莊子之死無疑屬于喜劇,他的死如同他的夢,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個悲劇,他是由于絕望而去死的,有責任感的屈原不是讓自然界的代謝法則來執(zhí)行,而是自己中斷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原頗感沉重。
在古文人的許多辭章里,我撫摸到了他們各種各樣的夢。時光綿長得讓人暈眩,莊子和屈原的夢就越發(fā)瑰麗誘人,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明顯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牽絆越來越多了,浪漫地飛翔真有些為難。我們也越來越少做夢了,那種歲月深處的古典浪漫已經被現(xiàn)代的潮水浸濕了翅羽,成了一道遙遠的夢影。(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作者眼中,莊子是“一只鳥”“一首詩”,是因為莊子身上呈現(xiàn)出的超乎常人的靈氣深深吸引和打動了同樣具有浪漫主義氣息的作者。
B.作者說他大學時,把莊子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韓非子的作品比較起來讀,但他覺得這些文字與莊子的文采相比,“毫無疑問是素了些”,由此可見,他更喜歡莊子,這是因為莊子的文章讓作者怡悅與自在。
C.文章在突出莊子本身具有與眾不同性情的同時,還強調了他所處的時代對他的影響,可以說時代造就了莊子的靈魂,莊子彰顯了時代的精神。
D.文章談的雖然是歷史上莊子和屈原的“飛翔”,但是其目的是在于引起“今人”的思考,希望現(xiàn)代社會多一份寬松與自由,希望現(xiàn)代人多一份怡悅和浪漫。
答案B
解析B項作者更喜歡莊子的原因不夠全面,更重要的原因是莊子的精神極少牽絆,能超越現(xiàn)實。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莊子和遠行的鳥一樣,善于飛翔”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描摹了莊子的文章語言的特點和莊子的人格精神。
B.“他的心靈戴著鐐銬在飛”用比喻的方式生動地展現(xiàn)了屈原所描摹的理想世界中附著著其不自由的色彩。
C.文章由鳥兒的飛翔想到莊子的“飛翔”,再想到屈原的“飛翔”,行文深入淺出,脈絡自然清晰,內容豐富厚實。
D.本文充滿意蘊,這得益于作者運用了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由表及里的聯(lián)想使人們對莊子的認識逐步深入,文章的主旨也在此中得以深化。
答案A
解析A項“擬人的手法”錯,這里應該是比擬的手法。
8.文章題目是“莊子:一個飛翔的人”,但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寫屈原?(4分)
答:答案①因為屈原在生命狀態(tài)上同莊子一樣也是一個追求心靈自由的人,而屈原心靈的飛翔與莊子追求個性自由、無拘無束的心靈飛翔有著很大的不同。寫屈原及他的心靈飛翔,能更好地襯托莊子精神上的自由境界。②通過比較屈原與莊子在思想追求上的相同與不同,也豐富了文章內涵,深化了文章主旨。
9.這篇散文的結尾段令人回味,請欣賞它的妙處。(6分)
答:答案運用對比、比喻手法,寫出了古文人和今人的不同狀態(tài)。表達了對以莊子、屈原為代表的古文人浪漫的情調、個性張揚、充滿夢想的狀態(tài)的景仰與向往、緬懷,對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思想情感浮躁狀態(tài)的嘆惋和憂慮。
解析首先找出此段的表達技巧:對比、比喻。接著概括文意:寫出了古文人和今人的不同狀態(tài)。進一步分析作者對核心人物的觀點態(tài)度:對以莊子、屈原為代表的古文人浪漫的情調、個性張揚、充滿夢想的狀態(tài)景仰、向往、緬懷。最后寫出寫作意圖:對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思想情感浮躁狀態(tài)嘆惋和憂慮。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劉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以父德任為輦郎。既冠,以行修飭擢為諫大夫。是時,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選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通達能屬文辭,與王褒等并進對,獻賦頌凡數十篇。會初立《谷梁春秋》,征更生受《谷梁》,講論《五經》于石渠。元帝初即位,太傅蕭望之為前將軍,少傅周堪為諸吏光祿大夫,皆領尚書事,甚見尊任。更生年少于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薦更生宗室忠直,明經有行,擢為散騎宗正給事中,與侍中金敞拾遺于左右。四人同心輔政,患苦外戚許、史在位放縱,而中書宦官弘恭、石顯弄權。望之、堪、更生議,欲白罷退之。未白而語泄,遂為許、史及恭、顯所譖訴,堪、更生下獄,及望之皆免官。成帝即位,顯等伏辜,更生乃復進用,更名向。向以故九卿召拜為中郎,使領護三輔都水。遷光祿大夫。是時帝元舅陽平侯王鳳為大將軍秉政,倚太后,專國權,兄弟七人皆封為列侯。向睹俗彌奢淫,而趙、衛(wèi)之屬起微賤,逾禮制。向以為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故序次為《列女傳》,凡八篇,以戒天子。采傳記行事,著《新序》《說苑》凡五十篇奏之。數上疏言得失,陳法戒。書數十上,以助觀覽,補遺闕。上雖不能盡用,然內嘉其言,常嗟嘆之。向為人簡易無威儀廉靖樂道不交接世俗專積思于經術晝誦書傳夜觀星宿或不寐達旦向自見得信于上,故常顯訟宗室,譏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發(fā)于至誠。上數欲用向為九卿,輒不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終不遷。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年七十二卒。
(節(jié)選自《漢書劉向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向為人簡易/無威儀廉靖樂道/不交接世俗/專積思于經術/晝誦書傳/夜觀星宿或不寐/達旦/
B.向為人簡易/無威儀廉靖樂道/不交接世俗/專積思于經術/晝誦書傳/夜觀星宿/或不寐達旦/
C.向為人簡易無威儀/廉靖樂道/不交接世俗/專積思于經術/晝誦書傳/夜觀星宿或不寐/達旦/
D.向為人簡易無威儀/廉靖樂道/不交接世俗/專積思于經術/晝誦書傳/夜觀星宿/或不寐達旦/
答案D
解析分析畫波浪線部分的意思,可以發(fā)現(xiàn),“無威儀”是“為人簡易”的表現(xiàn),而“廉靖樂道”的意思是廉潔清靜,喜好圣賢之道,所以“無威儀廉靖樂道”中間需斷開,據此排除A、B兩項?!安幻隆钡囊馑际遣凰X,“達旦”的意思是到天亮,中間不能斷開,據此排除C項。故選D。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冠,古代男子年滿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B.《谷梁春秋》,與《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合稱“春秋三傳”。
C.“擢”是選拔、提拔的意思,與“除”“征”“辟”“遷”等意思相同。
D.九卿,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長官的總稱,類似后來的六部尚書。
答案C
解析“除”“征”“辟”都表示授予官職。“遷”表示調動官職,一般表示升職。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向通曉經書,擅長寫作。他曾經被征召教授《谷梁》,在石渠宣講《五經》,也曾經編撰《新序》《說苑》等著作。
B.劉向正直有為,嫉惡如仇。他曾帶領一起輔助政事的大臣請求皇上罷免身居高位的驕縱外戚和玩弄權術的宦官。
C.劉向忠君愛國,獻計獻策。他曾編纂《列女傳》來警誡天子注重教化,多次上書談論利害,陳述法則戒律,彌補遺漏的過失。
D.劉向頗有才能,深受重用。宣帝選用賢才,他進獻了幾十篇賦頌;后來皇上多次想任用他做九卿,但始終沒能施行。
答案B
解析“曾帶領一起輔助政事的大臣請求皇上罷免”的說法有誤。由原文“患苦外戚許、史在位放縱,而中書宦官弘恭、石顯弄權。望之、堪、更生議,欲白罷退之。未白而語泄”可知,既沒有“帶領”,也沒有“請求皇上”,只是有這個想法。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未白而語泄,遂為許、史及恭、顯所譖訴,堪、更生下獄,及望之皆免官。
譯文:(2)向自見得信于上,故常顯訟宗室,譏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發(fā)于至誠。
譯文:答案(1)沒有稟告皇上話就泄露了,于是被許、史和弘恭、石顯等人誣陷,周堪、更生下到監(jiān)獄,和蕭望之等都被免去了官職。(得分點:“白”“譖訴”“為……所”,句意對)
(2)劉向看到自己被皇上信任,所以經常頌揚宗族,批評王氏和在位的大臣,他的言論大多沉痛而懇切,這都出于極度忠誠。(得分點:“訟”“發(fā)”“于”,特殊句式,句意對)
14.關于禮儀教化,劉向有怎樣的看法?請簡要說明。(3分)
答:答案反對奢侈淫逸的習俗;出身微賤的人行事不能超越禮制;王的教化應由內到外施行,從親近的人開始。
解析本題要求概括劉向對禮儀教化的看法,解答時首先要在文中找到相關內容,通讀文章可知,本題答案集中在“向睹俗彌奢淫,而趙、衛(wèi)之屬起微賤,逾禮制”“向以為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兩句,然后將其內容分點進行歸納即可。
參考譯文
劉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十二歲時,因為父親劉德被任用為輦郎。成年后,因為品行美好謹慎被提拔為諫大夫。這時,宣帝按照武帝的先例,招引選出有名的儒士、才智出眾的人放置在身邊。更生因為洞明事理,能綴輯文辭,和王褒等一起進獻應對,獻上賦頌共幾十篇。適逢(朝廷)剛把《谷梁春秋》立于學官,征召更生教授《谷梁》,在石渠講解談論《五經》。元帝剛即位,太傅蕭望之擔任前將軍,少傅周堪擔任諸吏光祿大夫,都兼掌尚書的事務,很受尊重信任。更生的年紀比蕭望之、周堪小,然而這二人器重他,推薦更生宗族忠誠正直,又能通曉經術有所作為,更生升為散騎宗正給事中,和侍中金敞擔任左、右拾遺。四人一心輔助政事,憎惡外戚許、史在位放縱,而中書宦官弘恭、石顯玩弄權術。蕭望之、周堪、更生商議,想要稟告皇上,(讓皇上)罷免他們。沒有稟告皇上話就泄露了,于是被許、史和弘恭、石顯等人誣陷,周堪、更生下到監(jiān)獄,和蕭望之等都被免去了官職。成帝即位,石顯等人服罪,更生于是又被提拔任用,改名為向。劉向憑借過去的九卿身份被召見授予中郎一職,讓他管理保衛(wèi)三輔都水。升為光祿大夫。這時皇上的大舅陽平侯王鳳擔任大將軍,執(zhí)掌政權,依仗太后,專擅國權,兄弟七人都被封為列侯。劉向看到習俗更加奢侈,而趙、衛(wèi)之流出身低賤,超越禮制。劉向認為王的教化應該從里到外,從親近的人開始。因此編次《列女傳》,共八篇,用來警誡天子。搜集傳記、往事,寫成《新序》《說苑》共五十篇,并把它們進獻給皇上。多次上書談論利害,陳述法則戒律。上書幾十次,用來幫助皇上閱覽,彌補遺漏的過失?;噬想m不能都采用,然而內心贊許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禮品包裝設計創(chuàng)意授權合同
- 軟件公司裝修監(jiān)理合同要求
- 企業(yè)級云計算服務解決方案設計與實施
- 粉煤灰銷售合同
- 架子工安全施工的協(xié)議書
-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tǒng)建設與合作協(xié)議
- 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工作指南與規(guī)范
- 化學品運輸合同
- 三農村社區(qū)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規(guī)范
- 公共衛(wèi)生與防疫服務作業(yè)指導書
- 《軌道交通工程盾構施工技術》 課件 項目3 盾構選型
- 造價咨詢進度控制措施全
- 物業(yè)管理服務房屋及公用設施維修養(yǎng)護方案
- 醫(yī)療器械法規(guī)培訓
- 2023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注射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
-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說課課件
- 2024河南省鄭州市公安局輔警招聘2024人歷年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高素質農民職業(yè)技能大賽(農業(yè)經理人)賽項考試題庫-下(多選、判斷題)
- 開發(fā)商物業(yè)維修合同
- 德育教育教案8篇-范本兩篇
- JBT 14685-2023 無油渦旋空氣壓縮機 (正式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