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態(tài)(一輪復習)_第1頁
地球表面形態(tài)(一輪復習)_第2頁
地球表面形態(tài)(一輪復習)_第3頁
地球表面形態(tài)(一輪復習)_第4頁
地球表面形態(tài)(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球表面形態(tài)【考綱解讀】

1.了解內(nèi)、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表現(xiàn)形式及其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2.了解板塊構造理論的相關內(nèi)容及地質構造的概念。3.理解內(nèi)力作用形成的褶皺山、斷塊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斷層的特征及對地貌的影響及其在找水、找礦、工程建設方面的意義。2.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思維升華

1.喜馬拉雅山主要是由垂直運動形成的嗎?答案:1.喜馬拉雅山主要是由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碰撞,地殼大規(guī)模持續(xù)水平運動而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也派生有垂直運動。思維升華

2.為什么有時背斜往往形成谷地?答案:背斜頂部巖石因受到張力作用,巖層斷裂而容易受到侵蝕成為谷地,而向斜槽部物質受擠壓致密而成為山嶺。思維升華

3.長江三角洲和長江三峽形成的原因一樣嗎?答案:它們都是受河流流水作用而形成,但長江三峽位于上游,主要受侵蝕作用形成的,長江三角洲位于下游河口,主要是受流水的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學以致用1.讀某地地貌景觀及其地質構造示意圖,完成(1)~(2)題。(1)關于圖中地貌的說法正確的是(

)A.M、O、Q均為背斜山B.M、O、Q均為向斜山C.M、O、Q均為斷層山D.M為背斜山,O為向斜山,Q為斷層山(2)關于圖中N、P兩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A.N處地下可能含有金、銀、銅等礦產(chǎn)B.P處地下可能含有石油礦產(chǎn)C.N處巖石抗侵蝕能力弱,受外力侵蝕成谷D.P處為斷裂下陷形成的(2)結合該地區(qū)的地質構造示意圖可知,P地為背斜構造,有利于儲存石油,因此在P處的地下可能含有石油礦產(chǎn);N為向斜成谷;P為侵蝕而成谷地。答案:(1)D

(2)B特別提醒:(1)“V”型谷分布在流水侵蝕強烈的河流上游山區(qū),“U”型谷分布在冰川侵蝕強烈的山區(qū),“寬谷”()分布在地勢平坦、流速較慢的河流下游。2.(2010·高考廣東卷)三峽大壩下游附近河床某測點,沉積物粒徑的平均值比建壩前大(如下圖示意),其成因是(

)學以致用A.侵蝕——搬運作用B.搬運——堆積作用C.風化——侵蝕作用

D.沉積——固結成巖作用解析:選A。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注意題干中“三峽大壩下游附近”中的“附近”一詞,也就是測點在距大壩下游很近的地方,由于大壩的建設,水流落差加大,大壩附近水流速度加快,侵蝕搬運能力增強,將原來河床的沉積物中細小顆粒重新侵蝕搬運到下游,較大顆粒留在原地,A正確;B項中所說的堆積作用應該發(fā)生在更下游,C項中的風化在此沒有體現(xiàn),D項的固結成巖作用是個長時間的地質過程,都不符合題意??枷蚱饰鲆钥家朁c真題體驗(2011·高考山東文綜卷)下圖為我國北方某區(qū)域地貌景觀和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例1

1考向內(nèi)、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1)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①甲處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質量②乙處修建護坡堤,防止岸坡侵蝕③丙處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積④丁處修建擋土壩,攔截泥沙以淤地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2)圖中Ⅰ、Ⅱ、Ⅲ、Ⅳ處主要由內(nèi)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 B.Ⅲ、ⅣC.Ⅰ、Ⅲ D.Ⅱ、Ⅳ【標準答案】

(1)A

(2)D【命題立意】本題組綜合考查學生讀圖提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對所學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試題涉及土地整治、內(nèi)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考點,難度較大。(2011·高考江蘇卷)某同學騎自行車自甲地向乙地持續(xù)行進,進行野外地理考察。該同學利用手持GPS接收機每間隔60秒自動記錄一次位置。圖1是考察線路地質剖面圖,例2

2考向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圖2是GPS所記錄的位置分布圖。據(jù)此回答(1)~(2)題。(1)圖1中①、②、③所對應的地質構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和斷層

B.斷層、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斷層

D.背斜、斷層和向斜(2)與圖2相對應的剖面圖是(

)A.a(chǎn)圖

B.b圖C.c圖

D.d圖【標準答案】

(1)C

(2)D【命題立意】用剖面圖考查地質構造的判斷,是基礎知識的運用,難度較小。用行進速度的快慢,說明坡度的陡緩與上下坡,考查角度新穎,找準了切入點,就能迎刃而解,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近三年課改區(qū)的高考題可知高考中對本講的命題有以下特點:1.從考查內(nèi)容上看,內(nèi)、外力作用與地貌、地質構造、河流地貌的發(fā)育是重點。2011年廣東文綜,江蘇卷考查了地質構造知識;高考揭秘北京卷考查了河流地貌的發(fā)育。2.從考查形式上看,題型多樣,綜合題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3.從能力考查上看,識記的試題不多,多考查理論和實際聯(lián)系的能力。內(nèi)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作用力,讀下圖回答1~2題。B.沙丘是在風力堆積作用下形成的C.該地區(qū)曾經(jīng)發(fā)生過強烈的地殼運動D.若圖中4號地層為含油層,則開采石油的最佳地點是甲解析:選A。該地區(qū)的地貌是受內(nèi)、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2.下圖表示某地貌形態(tài)的演變過程,正確的排序是(

)A.a(chǎn)→c→b

B.b→c→aC.c→a→b D.a(chǎn)→b→c解析:選D。根據(jù)侵蝕的范圍越來越大來判斷即可。(2012·蘇北四市高三調(diào)研)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許多天然的“橋”,下圖是由侵蝕作用形成的幾座“天生橋”。據(jù)圖回答3~4題。3.以上“天生橋”所在地區(qū)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是(

)A.黃土橋

B.海蝕橋C.喀斯特溶蝕橋

D.風蝕橋4.喀斯特溶蝕橋的形成與下列哪些物質循環(huán)有關(

)①地殼物質循環(huán)②碳循環(huán)③水循環(huán)④生物循環(huán)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風蝕橋為風力侵蝕地貌,主要分布在降水較少的干旱區(qū)??λ固厝芪g橋的形成與巖石圈、水圈、生物圈有著密切的關系。答案:3.A

4.D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從此東行入大流沙,沙則流漫,聚散隨風,人行無跡,遂多迷路,四遠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來聚骸以記之。(《大唐西域記》)(1)下圖為唐玄奘西游路線某種地貌的等高線示意圖,該地貌類型是______,并在圖中用箭頭標出盛行風向;用P標出治理該地貌時植樹種草的適宜位置。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從此東行入大流沙,沙則流漫,聚散隨風,人行無跡,遂多迷路,四遠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來聚骸以記之。(《大唐西域記》)(2)下圖描述了唐玄奘西游路線中某處的一種外力作用形式,這種外力作用形式是________,常形成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答案:(1)沙丘圖略。(風從緩坡吹來,即緩坡為迎風坡,P地標在上風向緩坡處)(2)風化①④②③下圖為唐玄奘西游路線中某地地質剖面圖,據(jù)圖完成(3)~(5)題。(3)乙處成為山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甲、乙兩處中,可以找到石油的是________;為什么?(5)修建工程隧道應選址于________(甲/乙);水庫選址時,應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