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社會治理模式在法治范式重建中的運用,法理學論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7b774d82e582599b341ce1ed30556e4/17b774d82e582599b341ce1ed30556e41.gif)
![傳統(tǒng)社會治理模式在法治范式重建中的運用,法理學論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7b774d82e582599b341ce1ed30556e4/17b774d82e582599b341ce1ed30556e42.gif)
![傳統(tǒng)社會治理模式在法治范式重建中的運用,法理學論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7b774d82e582599b341ce1ed30556e4/17b774d82e582599b341ce1ed30556e43.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統(tǒng)社會治理模式在法治范式重建中的運用,法理學論文有人總結我們國家信訪工作存在六難,即觀念轉變難、權責清楚明晰難、秩序規(guī)范難、工作到位難、訴訪分離難、案結息訪難。信訪工作就是一個萬花筒,折射的是我們國家社會治理方方面面存在的問題。信訪工作的六難,也是我們國家社會治理的六難.任何治理形式都是一定民族長期實踐的結果,準確界定我們國家傳統(tǒng)社會治理形式,對培育中國氣派的法治理念、重建法治范式、指導法治實踐、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當代化具有重要意義。一、傳統(tǒng)治理原則與詳細運作方式我們國家傳統(tǒng)社會治理形式可概括為綜合治理形式,表現(xiàn)為天理國法人情統(tǒng)籌兼顧的治理原則及人治德治法治相得益彰的運作方式。這種形式發(fā)揮到極致令西方最好的治理形式也難以望其項背。比方唐代貞觀五年〔632年〕,全國死刑犯總數(shù)僅為390人,唐太宗李世民讓這這些死囚全部回家安置后事,令其次年秋天再回來受死,到次年9月,這些死囚竟無一人逃亡而全部回獄。顯然,假如人們沒有對國家法律的真誠信仰是不可能到達如此境界,那么古代中國是怎樣做到的呢?〔一〕治理原則:天理國法人情統(tǒng)籌兼顧中國人所言天理指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歷史規(guī)律。傳統(tǒng)中國強調學思踐悟,發(fā)蒙便會人之初、性本善,天人之間、人我之間沒有上帝相隔,很少有人是宗教的,但多數(shù)都是哲學的。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荀子天論〕〕被規(guī)定為宇宙終極法則。落實到人世中,貴賤之等,長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載其事而各得其宜的群居和一之道〔(荀子榮辱〕〕就是最高最大的天理。落實到個人修為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nèi)圣外王之道就是最高最大的天理。落實到行為方式上,尊德性而道學問、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的中庸之道就是最高最大的天理。中國人所言國法可概括為三句話:國家至上,安分守己,各得其所。國家在中華民族中有獨特的認識,由家庭而家族,由家族而村落,由村落而城邦,由城邦而天下,家國一體,公比私大。每個人在群體中都有一定名分,每個名分都有相應的權利義務,根據(jù)自個本分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就能共享群體好處,而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好壞又反過來決定名分的升降去留。這就是中國人所言國法的基本精神,這個精神與社會倫理綱常是同一的。中國人所言人情的基本方面可概括為趨利避害,這個觀點不言自明。難能可貴的是,中國人自孔子就開場明白了一個道理,即要想自個好就得讓別人也好,于是逐步構成仁、義、禮、智、信等綱常倫理。仁者愛人,義者明理,禮者齊行,智者權變,信者誠敬。實踐證明,只要遵循這些綱常倫理才會真正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危害最小化。故趨利避害+綱常倫理,構成中國人所言人情的全部內(nèi)容。就治理原則而言,傳統(tǒng)中國篤守萬有必和的天地精神,以為天成為天在于陰陽和諧,地成為地在于剛柔相濟,人成為人在于有仁有義。以為只要用萬有必和的宇宙根本法則將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貫穿起來,才可能實現(xiàn)天下大治的王道.王者,三橫為天、地、人,一豎為萬有必和根本法則,因而國家治理必須做到天理、國法、人情統(tǒng)籌兼顧,否則就不可能建成豐衣足食、安身立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太平盛世?!捕尺\作方式:人治德治法治相得益彰傳統(tǒng)社會治理的運作方式大致經(jīng)歷了4個階段。第一是自傳講中的黃帝王朝開場至公元前12世紀西周立國之前的人治階段。人治作為治理方式,并非隨心所欲專制殘暴的代名詞,指通過官員垂范的主導作用,實現(xiàn)對社會的有效治理,其本質特征是圣賢為王或者王必須成為圣賢,集中表現(xiàn)為官員言傳身教、君師不分、以吏為法,將堯舜禹湯等圣賢的言行事跡作為社會認知和社會實踐的準則。第二是西周時期制禮作樂以德配天的德治〔禮治〕階段。該階段以禮樂教化為主導,實現(xiàn)對社會的有效治理,不但圣賢為王或者王必須成為圣賢,而且要求全社會的人都向圣賢看齊,至少人人都要成為君子而不能成為小人。第三是戰(zhàn)國至秦亡爭于力氣的法治階段。各諸侯國紛紛變法圖強,最終由變法最徹底的秦國統(tǒng)一天下。君王執(zhí)賞罰二柄,以法治國、一斷于法,將仁義道德視為禍國殃民的洪水猛獸,人與人之間被規(guī)定為赤裸裸的利益關系,以致秦代苛嚴少恩二世而亡。第四是西漢獨尊儒術之后至清末西學東漸之前,人治、德治、法治三治并重階段。該階段是中國傳統(tǒng)治理形式定型、穩(wěn)固、傳承、衰落階段,特征是在天理國法人情統(tǒng)籌兼顧原則下,人治德治法治互為補充相得益彰。這樣的治理形式曾經(jīng)主導中國社會2000年之久,歷史證明它是名之必可言的、言之必可行的,為歷朝歷代的長治久安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理范式?!踩辰?jīng)義決獄與引禮入律傳統(tǒng)社會治理形式的穩(wěn)固和發(fā)展與漢代經(jīng)義決獄和唐代引禮入律分不開。漢承秦制,漢初制定的(漢律〕主要具體表現(xiàn)出法家思想,故獨尊儒術后不能不引用儒家經(jīng)典作為定罪量刑的根據(jù),這就是漢代的經(jīng)義決獄.經(jīng)義決獄等于將儒家的仁義道德強迫貫徹到百姓日用之中,這對漢族綱常倫理的構成和固化起到了決定作用,進而讓天理國法人情、人治德治法治在理論和實踐層面統(tǒng)一起來。通過經(jīng)義決獄逐步構成了一些決獄原則,即如今講的司法原則,這些原則導致了司法活動儒學化。比方根據(jù)儒家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經(jīng)義確立了親親相隱原則:親屬之間相互隱瞞罪行不追查法律責任;比方根據(jù)儒家先內(nèi)圣后外王的經(jīng)義確立了原心定罪原則;根據(jù)行為的動機考慮罪與非罪及罪行輕重;比方根據(jù)儒家重教化、行仁政的經(jīng)義確立了不連坐誅首惡、違犯綱常倫理將受法律追查的原則,等等。唐代強調明法慎刑,將經(jīng)義決獄轉化為引禮入律,把漢代已經(jīng)定型的綜合治理形式用國家法典的形式愈加明白無誤地固定下來,進而使儒家經(jīng)義被擴大到司法、立法、守法的全部經(jīng)過。值得十分指出的是:以人治為主導的歷史階段,并非沒有德治和法治,官員以身作則本身就包含了德治的元素,且夏有(禹刑〕,法律條文多而且雜;以德治為主導的歷史階段,全社會都向圣賢看齊,人治的遺風自在華而不實,黥面、割鼻、剜膝、閹割、斬首示眾等恥辱刑大行其道,不能講沒有法律的強迫手段;以法治為主導的歷史階段,固然仁義道德外表上失去了話語權,但以吏為師以法為教仍然暗含了人治和德治的傳統(tǒng),秉公執(zhí)法、奉公守法既有人治的元素也有德治的元素。以荀子、董仲舒為代表的儒家外王派的奉獻在于,荀子明確提出了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幽險而盡亡的治國理念〔(天論〕〕,并且使它到達完美的理論化;董仲舒通過漢武帝讓荀子理論制度化,并以三綱五常開經(jīng)義決獄先河,使儒家治國理政思想最終走向形式化。二、重建法治范式讓法治實踐講漢語20世紀以來,我們國家的法治理念和法治實踐深受西方式方法治文化的影響,部分社會精英將國家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當代化完全等同于法治理念及法治實踐的全盤西化。西方式方法治文化是以人我對立的個人本位為出發(fā)點的,無論與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還是與我們國家的現(xiàn)實均存在核心價值觀的沖突。改革開放以來,在西方文化強勢浸透下,我們的國家目的與治理手段、主流導向與法治實踐被舒適而又圓滑地疏離了,以致于法律越健全,人心越混亂,社會越失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要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要髓,又要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jīng)歷體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形式.社會治理受文化傳承、制度沿革、經(jīng)濟發(fā)展、天下治亂等多重因素制約,照搬照抄西方理念和形式無異于自斷血脈、自毀根基。部分精英主張全盤西化的理由是中國沒有法治傳統(tǒng),因而只能照搬照抄西方經(jīng)歷體驗。唐代中書省發(fā)布命令,門下省審查命令,尚書省執(zhí)行命令,即便是皇帝的詔書,未經(jīng)門下省副署也不能公布施行。這種分權制衡的制度實踐比西方社會早千年以上,因而簡單武斷地以為中國沒有法治傳統(tǒng)并不符合歷史事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應當努力實現(xiàn)傳統(tǒng)治理形式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彰顯中國氣派,重建法治范式,讓法治實踐講漢語〔中華特點〕?!惨弧持亟ㄖ袊鴼馀傻姆ㄖ畏妒剿^范式指具有參照意義的樣板和模型,包括哲學思辨的信念范式、學術傳統(tǒng)的習慣范式、可資比照的工具范式。作為理念意義的法治范式,傳統(tǒng)中國有法律至上的一斷于法講〔韓非〕、重德輕法的德主刑輔講〔孟軻〕、德法并重的隆禮重法講〔荀況〕,華而不實隆禮重法講主導中國達2000年以上。在西方式方法治文化沖擊下,當今中國雖有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提法,但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是靦腆的,甚至是諱莫如深的,似乎德治就是人治而人治就是專橫囂張的代名詞。理念意義的法治范式不能缺位更不能錯位,它是法治的法治、原則的原則,所以必須予以重建。重建法治范式應當具體表現(xiàn)出核心價值觀的總體要求,不能就法治論法治〔***同志語〕。通過培育圣賢為王的人治思維、內(nèi)圣外王的德治思維及貴和尚中的法治思維,重建德法并重的法治范式,即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的法治范式。培育圣賢為王的人治思維。有德謂之圣,有才謂之賢,德才兼?zhèn)浼礊槭ベt;王的本意指君王,這里泛指從事公務的國家工作人員。把國家工作人員所作所為視為社會治理成敗得失的關鍵的思維方式就是人治思維。圣賢為王的人治思維包括兩重含義:其一是圣賢才有資格為王,其二是為王的人必須成為圣賢。當今公務員準入考試可稱之為選賢,公務員考核晉升可稱之為任賢,雖具有圣賢為王的意蘊,但多半流于程式,與本質性的圣賢為王基本上是兩碼事。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不能沒有人治思維。社會治理的主體和客體講到底都是人,治理者希望自個和別人成為什么樣的人,是古今中外一切社會治理都不容回避的首要問題。法律要靠人去制定、要靠人去執(zhí)行、要靠人去信守。惡人和庸才不可能制定出良法,良法在壞人和懶人手里不可能到達善治,善治歸根到底在于百姓對人格的普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彩涂板(卷)項目申請報告模板
- 2025年企業(yè)復蘇與和解協(xié)議大綱
- 2025年保函結算合同
- 2025年足浴店加盟經(jīng)營合同模板
- 2025年南通勞動合同模板
- 2025年農(nóng)產(chǎn)品肉類購銷合同范文
- 2025年個人咨詢項目服務合同范本
- 2025年體育場館裝潢工程合同范本
- 2025年保密協(xié)議法律文書樣本
- 2025年北京市勞動合同協(xié)議書范例指南
- 發(fā)電機臨時用電施工方案(定)
- 蓋板涵施工工藝流程配圖豐富
-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 (認識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位置與方向課件
- 與食品經(jīng)營相適應的主要設備設施布局、操作流程等文件
- 混合動力汽車發(fā)動機檢測與維修中職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課件(共18張PPT)
- 2023年副主任醫(yī)師(副高)-腫瘤內(nèi)科學(副高)考試歷年真題薈萃帶答案
- 工傷認定操作實務全攻略
- 產(chǎn)時子癇應急演練文檔
- 陰式子宮全切術-手術室護理查房
- 職業(yè)健康檢查流程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