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陽市海棠中學2022高一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湖南省益陽市海棠中學2022高一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湖南省益陽市海棠中學2022高一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湖南省益陽市海棠中學2022高一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湖南省益陽市海棠中學2022高一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益陽市海棠中學2022高一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國語?晉語》中說“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痹摬牧险f明西周時期()A.手工業(yè)被官府壟斷B.私營手工業(yè)得到迅速發(fā)展C.重農抑商政策沒被完全執(zhí)行D.手工業(yè)開始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參考答案:A本題考查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材料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工商食官”政策,可見西周手工業(yè)及商業(yè)均為官府壟斷,故選A。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官府壟斷手工業(yè)局面被打破,私營手工業(yè)才得以迅速發(fā)展,故B項錯誤;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首倡重農抑商,故C項錯誤;D項出現于原始社會后期,故排除。2.歷史上的光武中興出現在A、劉邦時期B、劉徹時期C、劉秀時期D、王莽時期參考答案:C3.中央音像出版社準備發(fā)行新中國外交歷程紀念光盤,共12集,每一集的標題都反映了這一時期的外交成就。其中能夠反映20世紀70年代外交特點的標題應該是(

)A.“另起爐灶”、“分道揚鑣”、“播種友誼”

B.“斗智斗勇”、“再次較量”、“峰網路轉”C.“另起爐灶”、“跨洋握手”、“揚眉吐氣”

D.“揚眉吐氣”、“跨洋握手”、“冰釋雪融”參考答案:D4.“爐邊談話”是羅斯福當選總統后一種聯系普通民眾的廣播方式。如果1933年羅斯??偨y要面向全國農民做一次“爐邊談話”,那么這次談話的內容最有可能是A.國家干預和調節(jié)勞資關系 B.銀行提供貸款擴大農業(yè)種植面積C.全國性失業(yè)保險制度的構建 D.國家向減耕減產的農民提供補貼參考答案:D結合材料及所學可知,1933年羅斯??偨y對農民所作的“爐邊談話”的內容只能是羅斯福新政在農業(yè)方面的措施,即新政以行政手段調整農業(yè)政策,國家對減耕減產的農民提供財政補貼,故選D。A、C分別反映了新政在工業(yè)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措施,故排除;新政著力于減少農業(yè)的產量、防止農產品過剩,以穩(wěn)定和提高農產品價格,故B錯誤。

5.“這次改革堅持兩個原則:一是向‘衰敗選區(qū)’開刀。56個衰敗選區(qū)被廢除,30個小的選區(qū)失掉席位。在倫敦和其他新興城市新設立了40多個新選區(qū);二是規(guī)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達10磅者、租地經營達50磅者才有選舉權?!蓖苿舆@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A.工業(yè)資本主義的發(fā)展B.議席名額分配不合理C.責任內閣制度的形成D.圈地運動的深入發(fā)展參考答案:A材料中“是向‘衰敗遠區(qū)’開刀。56個衰敗選區(qū)被廢除”說明是議會改革的措施,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促進此次議會改革,A正確;B不是議會改革主要原因;C是18世紀初期形成;D是工業(yè)革命之前18世紀,排除。點睛:19世紀,1832年議會改革,使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議院席位。6.“它產生于農民運動中,卻又游離于農民斗爭之外,這決定了它不會轉化為物質力量,只不過為19世紀中國的社會思想留下一份珍貴的資料……”材料中的“它”是指A.《天朝田畝制度》 B.《海國圖志》

C.《資政新篇》 D.《孔子改制考》參考答案:C7.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記載:“金寶廬舍,轉瞬灰燼,惟有田者,指然而獨無恙。故上自紳富,下至委巷工賈胥吏之儔,贏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現象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產生的最大影響是(

)A.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B.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C.有利于鞏固統治

D.阻礙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參考答案:B8.錢穆在評論中國古代某制度時說,它“可以培植全國人民對政治之興味……可以團結全國各地域于一個中央之統治”。這一制度是A.科舉制B.行省制C.郡縣制D.察舉制參考答案:A【詳解】由材料“可以培植全國人民對政治之興味……可以團結全國各地域于一個中央之統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有利于庶族知識分子參與政權,加強中央集權,故A正確;行省制屬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材料未涉及,故B錯誤;郡縣制是地方行政制度,與庶族知識分子參與政權無關,故C錯誤;察舉制以孝廉為選拔人才的依據,與材料不符,故D排除。9.關于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點的說法,正確的是A、都曾產生過積極作用

B、都與當時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C、都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D、都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參考答案:A10.“盡管羅馬法律在婦女繼承財產上做了嚴格限制,但一些聰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隨著羅馬在地中海地區(qū)的擴張,婦女們也開始占有大宗財產。……許多婦女管理著家庭的財政事務和大地產。”這段話表明(

)A.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漸與男子平等B.羅馬法關于財產關系的規(guī)范不夠嚴密C.婦女的財產繼承權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婦女的財產占有體現公民法的靈活性參考答案:B本題主要考查羅馬法的局限。從題題干材料“一些聰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使得婦女也開始獲得或掌管財產,這反映了羅馬法的缺陷。故應選B。分析選項,A項材料與題干無關;C、D項明顯與題意相悖,因為題干材料明確指出是因為鉆了法律的空子才獲得了財產。所以應選B。11.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墻上殘留著革命時代的標語:“消滅新舊軍閥戰(zhàn)爭!”“消滅屠殺工農的國民黨!”“紅旗飄揚高舉起,白匪土豪大恐慌”。這種歷史場景出現在A.國民革命時期B.土地革命C.抗日戰(zhàn)爭時期D.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參考答案:B【詳解】根據題中“消滅新舊軍閥戰(zhàn)爭”“消滅屠殺工農的國民黨”“紅旗飄揚”“土豪大恐慌”可知,反映的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面對國民黨新軍閥的屠殺,階級矛盾嚴重激化,中共領導工農群眾進行武裝斗爭,開展土地革命,故B正確;國民革命時期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都是國共合作,與材料“消滅屠殺工農的國民黨”不符,故AC錯誤;解放戰(zhàn)爭時期是國共內戰(zhàn),與“消滅新舊軍閥戰(zhàn)爭”“消滅屠殺工農的國民黨”不符,故D錯誤。12.有人說,“從秦國開始的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社會政治大轉型,發(fā)自商鞅,極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漢武?!边@次“轉型”的主要表現是A.世襲制代替禪讓制B.內閣制代替三省制C.行省制代替郡國制D.郡縣制代替分封制參考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社會政治大轉型是“發(fā)自商鞅,極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漢武帝”,意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建立與發(fā)展,以及實現和鞏固大一統,即廢分封行郡縣,故D項正確;A項是開始于夏朝,排除;內閣出現在明朝,故B項排除;行省制度開始于元朝,故C項排除。【點睛】由題干中“社會政治大轉型”可知,解答本題應從政治角度入手。13.下列口號出現在五四運動時期的是A.“外爭國權,內懲國賊”B.“打倒列強,除軍閥”C.“打土豪,分田地”D.“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參考答案:AA是五四運動時期的口號,故選A;B是國民革命的口號,排除;C是土地革命時期的口號,排除;D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口號,排除。14.近來,大陸與臺灣的政界人士的交往對話中,雙方多以“先生”“女士”相稱。近代以來中國人際交往中逐步采用“先生”“的稱呼是在A、鴉片戰(zhàn)爭時期

B、辛亥革命后

C、新中國成立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參考答案:B15.馬克思說:“美洲的發(fā)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yè)、航海業(yè)和工業(yè)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fā)展?!边@些“革命因素的發(fā)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歐洲出現了“價格革命”和“商業(yè)革命”

B.初步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C.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的持續(xù)發(fā)展

D.促進了歐洲向近代社會的轉型參考答案:D略16.綜合下表可知,在工業(yè)革命期間,英國

英國國民總收入變化表年份約1770約1790~1793約1830~1835數額(百萬英鎊)140175360英國工人實際工資變化表(即按實際購買力計算的工資,1851年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數42.7442.487869

A.工人實際收入與經濟發(fā)展同步增長B.經濟快速發(fā)展依賴于廉價的勞動力C.工人生活整體上沒有改善D.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參考答案:D依據材料可知,從1770到1793年,英國國民總收入由140百萬英鎊增長到175百萬英鎊,而在同一時期,工人工資收入還略有下降,據此可排除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工業(yè)革命時期,英國經濟快速發(fā)展主要是因為科技的變革推動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故可排除B;依據材料可知,工人的工資指數從1775年到1835年由42.74增長到78.69,這說明了工人的生活還是有一定的改善的,故可排除C;從1770到1835年,英國國民總收入由140百萬英鎊增長到360百萬英鎊,增長了兩倍多,而這一時期,工人的工資雖有增長,但增長的速度遠遠低于國民總收入,這反映了當時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故選D。點睛:解答此類圖表型歷史選擇題的步驟:一是審清題目,明確要求;二是讀全圖表,把握方向。要認真審讀圖表,包括圖表的標題、圖表的內容尤其是圖表中的數字及數字所體現的趨勢,最大可能地從圖表中提取全面、準確的信息;三是結合所學知識,排除干擾、做出科學判斷。17.歷史學家指出:“西周王朝雖然顯示出一定的統一性、集權性,但國家結構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質的特點”。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主要原因是A.貴族有土地所有權B.分散的小農經濟C.貴族擁有世襲特權D.王室的日益腐敗參考答案:C根據材料可知,在周滅商后,實行分封制以藩屏周,在統治形式上構筑了統一的形式,但因為諸侯擁有世襲特權,其結果是諸侯國王侯地位世襲具有獨立性,由此造成了國家結構上的分散性、松散型,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貴族有土地所有權的問題,而是強調貴族擁有世襲特權才是造成西周國家結構上的分散性、松散型的原因,排除A。西周時期屬于集體耕作的方式,尚未出現分散的小農經濟,排除B。材料沒有體現王室日益腐敗的問題,而是強調貴族擁有世襲特權才是造成西周國家結構上的分散性、松散型的原因,排除D。點睛:本題解答的關鍵是從“國家結構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質的特點”切入,結合分封制度進行思考,逐一分析選項即可知道答案。18.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和西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經濟增長停滯、物價持續(xù)猛漲的現象,各國立即進行調整,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調整”的實質是A.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B.恢復自由放任政策C.擴大“福利國家”規(guī)模D.放棄凱恩斯主義理論參考答案:A【詳解】從二戰(zhàn)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初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盛行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普遍奉行國家干預的經濟政策,實行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現了經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到了70年代初,美國和西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滯漲”現象,經濟增長停滯或下降,物價則持續(xù)猛漲,通貨膨脹嚴重。各國立即進行調整,適當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美英等國逐漸發(fā)展出一種將政府干預與市場相結合的、國有制與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經濟”,故A項正確;此時是部分恢復自由主義政策,也不是放棄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此時屬于“混合經濟”模式,故B和D項錯誤;擴大福利屬于經濟調整現象,不是實質,故C項錯誤。19.1954年周恩來為參加日內瓦會議而發(fā)表了演說。其演說的宗旨是A.解決亞非之間的隔閡,取得互信

B.號召亞非國家采取不結盟政策C.亞非各國人民堅持反帝反霸方針

D.努力促進印度支那和平的實現參考答案:D20.20世80至90年代以來形成的區(qū)域性經濟集團不包括(

A.歐洲聯盟

B.北美自由貿易區(qū)

C.歐洲共同體

D.亞太經合組織參考答案:C21.中國古代瓷器和絲織品的圖案、畫面普遍有吉祥的寓意,這表明 ()。A.人們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

B.中國古代封建迷信意識濃厚C.中國人普遍有較高的藝術素質

D.人們對封建黑暗統治強烈不滿參考答案:A考點:古代手工業(yè)。材料中“吉祥”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B、D兩項與材料無關,C項不符合實際。故選A22.古代西方一直稱中國為“seres”和“china”,它們的意思分別是“絲綢之國”和“瓷器”,可見在西方人的心目中,絲綢和瓷器就是古代中國的象征。下列關于中國古代絲織業(yè)和制瓷業(y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商朝時期我國出現了原始瓷器B.唐朝時期我國的瓷器制作形成了“南青北白”兩大系統C.明清時期洛陽是全國的“瓷都”D.明清時期絲織業(yè)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參考答案:C23.中國古代城市發(fā)展到北宋進入一個新階段,這個“新階段”主要是指()A.商業(yè)活動不再嚴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經濟中心轉變C.出現了一批工商業(yè)城市

D.城市向南方發(fā)展參考答案:A此題重在考查對北宋商業(yè)發(fā)展的特點的分析理解.北宋時商業(yè)活動已不象唐朝嚴格限定在“市”里,而是突破了坊市界限.24.閱讀下圖,分析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年份出現的原因是A.改革開放剛剛起步B.城鄉(xiāng)改革進度不同C.開放格局尚未形成

D.市場經濟尚未實行參考答案:B25.“二戰(zhàn)”后初期,西歐不得不依附于美國,主要原因是(

A.對抗蘇聯的需要

B.美國成為世界霸主C.國力衰退,國際地位下降

D.恢復經濟的需要參考答案:C26.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表現在(

)①兩極格局已經終結

②美國獨霸世界格局已經形成③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已經形成

④世界正處于新舊格局交替的過渡時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參考答案:C27.“市井經紀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材料所反映的是A.秦都咸陽B.漢都長安C.唐都洛陽D.宋都東京參考答案:D【詳解】材料“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說明城市商業(yè)活動打破了時間的限制,這一商業(yè)現象普遍出現始于宋朝,故D正確。宋朝以前,我國商業(yè)活動有嚴格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故排除ABC。28.1745年大臣楊錫紱說,他家鄉(xiāng)的米價,在康熙時每石不過二三銀,雍正時漲到四五銀,現在每石要五六銀。清代米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A.戰(zhàn)爭破壞了農業(yè)生產B.閉關鎖國政策的阻礙C.白銀大量流入了中國D.糧食大量出口到國外參考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中西方貿易增長,西方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造成貨幣貶值,米價上漲,故C項正確。米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戰(zhàn)爭對農業(yè)的破壞,而且根據所學可知,當時政局相對穩(wěn)定,A項錯誤;米價的變動主要是由國內貿易主導,與閉關鎖國關系不大,排除B;中國古代糧食基本滿足本國需求,出口較少,排除D。29.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我們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臺灣地區(qū)原領導人馬英九認為:“(解決兩岸關系)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爭取足夠長的歷史階段,讓雙方進行深度的交流,雙方真正找出求同存異、共創(chuàng)雙贏之路。”馬英九這一主張的實質是A.維持現狀前提下,求兩岸和平發(fā)展B.積極開展兩岸對話,謀求國家統一C.拒絕兩岸統一,堅持“臺獨”立場D.反對臺灣獨立,促進國家統一大業(yè)參考答案:A據材料“爭取足夠長的歷史階段,讓雙方進行深度的交流,雙方真正找出求同存異、共創(chuàng)雙贏之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馬英九主張兩岸維持現狀、和平發(fā)展,故A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謀求國家統一的主張,故B項錯誤;馬英九也沒有堅持“臺獨”立場,故C項錯誤;材料也沒有反映促進國家統一大業(yè)的主張,故D項錯誤。故選A。30.“中國的革命,當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國從俄國的羈軛下解放出來,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xiāng)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這條“相反的道路”的實踐始于A.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B.南昌起義

C.創(chuàng)建井岡山根據地

D.八七會議參考答案:C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早在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在簽署的《開羅宣言》中指出:“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土地,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簽署(后蘇聯參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實施。”材料二曾經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晚年羈留臺灣,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時寫下了《望大陸》:“葬我與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材料三2005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第一條為了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制定本法。……第三條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zhàn)的遺留問題。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中國的內部事務,不受任何外國勢力的干涉?!谖鍡l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瓏液推浇y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臺灣、澎湖列島”是如何被日本竊取的?1945年中國收回臺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現狀?據材料三指出形成這一現狀的歷史原因以及現今中國政府確立的解決方式。(3)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實現海峽兩岸統一的認識。參考答案:(1)竊?。喝毡景l(fā)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占臺灣、澎湖列島。原因: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中國收回臺灣。(2)現狀:臺灣與大陸分離。歷史原因:中國內戰(zhàn)遺留問題。解決方式:“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但我們也絕不承諾放棄武力。(3)認識: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愿望,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由于“臺獨”分裂勢力的存在、外國勢力的干涉,統一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試題解析:本題考查當今社會現實熱點問題——臺灣問題,旨在考查學生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1)本題考查臺灣被侵占的史實。第一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的《馬關條約》割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第二小問,中國收回臺灣是因為抗日戰(zhàn)爭取得了勝利。(2)本題考查臺灣目前現狀及解決方式。第一小問,通過材料內容可知現在處于分離狀態(tài)。第二小問,造成“分離”現狀的主要原因是解放戰(zhàn)爭蔣介石敗退臺灣造成的,即內戰(zhàn)遺留問題。第三小問,解決方式就是目前政府對臺的基本方針,即“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但也絕不承諾放棄武力。(3)本題屬于開放型問題,主要圍繞一個主題:國家統一是歷史趨勢,但同時要指出臺灣問題解決的阻礙因素即可。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浴对娊洝ば⊙拧け鄙健凡牧隙?/p>

有渰(yǎn)(云興起的樣子)萋萋,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浴对娊洝ば⊙拧ご筇铩凡牧先?/p>

季孫欲以田賦(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曰:“丘不識也。”——摘自《左傳·哀公十一年》材料四

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買賣。富者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稘h書·食貨志》請回答:⑴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這種土地制度有什么變化?(3分)⑵材料三表明了什么新現象?(2分)?⑶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制度?這一制度對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5分)參考答案:答案:⑴井田制(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表明在公田以外,出現了私田,井田制開始瓦解。(3分)⑵出現了承認土地私有前提下的地租剝削方式。(2分)⑶井田制正式廢除,土地私有制從法律上確立。(1分)適應了生產力發(fā)展的需要,推動了生產的發(fā)展。但也出現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所有制發(fā)展,影響了國家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