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課課件_第1頁
國際法課課件_第2頁
國際法課課件_第3頁
國際法課課件_第4頁
國際法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法課簡介課程目的國際法課在法學教育中的地位學時教材成績考核國際法的體系一、總論二、國際法的主體:國家、國際組織、個人三、國際人權法四、空氣空間法、外層空間法、海洋法、國際環(huán)境法五、國際經(jīng)濟法六、禁武與武裝沖突法七、國際責任法八、國際刑法九、國際爭端解決法第一章導論一、國際法的概念和名稱二、國際法的形成與發(fā)展三、國際法的主體四、國際法的淵源五、國際法的編纂六、國際法的效力根據(jù)七、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八、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一、國際法的概念和名稱(一)國際法的概念國際法,或稱國際公法,是指調整國際主體之間、主要是國家之間關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則、規(guī)則和制度的總體。如何理解國際法的概念1、國際法的國際性2、國際法的法律性3、國際法的整體性4、國際法的服務性5、國際法概念的有限性(二)國際法的名稱萬民法國際法——邊沁于1789年在其所著的《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中首次提出。萬國公法——1864年丁韙良將美國人惠頓(Wheaton)的ElementsofInternationalLaw譯為中文,稱萬國公法??鐕ā苜惼眨↗essup)提出世界法世界人民法人民法——LawofPeoples,由美國當代思想家羅爾斯(JohnRawls)提出。

二、國際法的形成與發(fā)展(一)古代和中世紀國際法——國際法的萌芽(二)近代國際法——國際法的起源(三)現(xiàn)代國際法——發(fā)展特征(二)近代國際法——國際法的起源1、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會及《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對領土主權及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的確立2、歐洲獨立主權國家的興起3、1625年國際法之父格勞秀斯的《戰(zhàn)爭與和平法》的出版(HugoGrotius,OntheLawofWarandPeace)(三)現(xiàn)代國際法——發(fā)展特征1、禁武原則在國際法上得以確立2、國際法的調整范圍擴大3、國際法的主體增多4、國際組織極大地推動了國際法的發(fā)展5、國際法的實施機制不斷得到加強6、國際法與國內法的互動融合愈益顯露三、國際法的主體(一)國際法主體的概念(二)國際法主體的分類1、國家是國際法的基本主體2、國際組織在一定范圍內是國際法的主體3、個人是國際法的主體4、爭取獨立的民族的國際法主體資格問題5、人類整體作為國際法主體的問題四、國際法的淵源(一)國際法淵源的概念(二)國際法淵源的分類(三)國際法淵源學習小結(一)國際法淵源的概念國際法的淵源一般是指它的形式淵源,即國際法規(guī)則作為有效的法律規(guī)則存在和表現(xiàn)的形式。淵源能使法律規(guī)則得到認定并與其他規(guī)則相區(qū)別,特別是與應有法規(guī)則相區(qū)別,而且也涉及到確立新的行為規(guī)則的法律效力和變更現(xiàn)行規(guī)則的方式。(奧9,p13)

(二)國際法淵源的分類(1)國際法院規(guī)約第38條對國際法淵源的權威說明,但該條未規(guī)定聯(lián)合國大會決議作為確立法律規(guī)則的輔助方法。(二)國際法淵源的分類(2)1、三個獨立淵源:國際條約、國際習慣、一般法律原則2、三個確立國際法規(guī)則的輔助方法:司法判決、各國權威最高之公法學家學說、聯(lián)合國大會決議3、“公允及善良”作為國際法淵源的問題(三)國際法淵源學習小結國際法的淵源簡單的講就是三個獨立淵源(條約、國際習慣和一般法律原則)和三個輔助淵源(司法判決、公法學家學說和聯(lián)合國大會的決議)。研究國際法的淵源的意義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1)知道到哪里去尋找國際法;(2)知道國際法院適用的國際法是什么:(3)國際法的淵源是學習、研究國際法的素材,同時也指明了國際法的研究方法,如比較法等。(4)加強遵守國際法的觀念,尊重由條約及其他國際法淵源而起之義務,久而弗懈。五、國際法的編纂(一)編纂的概念(二)聯(lián)合國主持下的國際法編纂(一)編纂的概念狹義概念,一般是指把現(xiàn)有的已經(jīng)存在的國際法規(guī)則,特別是國際習慣法規(guī)則及以準確表述和條文化、系統(tǒng)化。廣義概念,一般還包括修訂、補充原有規(guī)則或提出新的規(guī)則,將它們變成條款草案,由一個有權確定的機構,通常是外交會議,予以認可,并通過一定程序,形成為國際公約。編纂對促進國際法的形成、發(fā)展和適用具有重大意義。(二)聯(lián)合國主持下的國際法編纂工作1、國際法委員會的編纂工作——編纂《外交關系公約》、《條約法公約》等2、聯(lián)合國主持下的專門性國際法編纂會議如聯(lián)合國海洋法會議——編纂《海洋法公約》3、人權委員會——起草《經(jīng)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4、聯(lián)大法律委員會(第六委員會)5、聯(lián)合國外空委員會——制定了五個有關外空活動的條約6、聯(lián)合國大會成立的特設委員會六、國際法的效力根據(jù)所謂國際法的效力根據(jù)是指國際法為什么對國家產生拘束力的問題。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學派回答。1、自然法學派——國際法來源于自然法,國際法的拘束力來源于自然理性的命令。2、實在法學派——國家的同意構成國際法拘束力的基礎3、格老秀斯學派——萬民法分為自然國際法和意志國際法,自然國際法的效力來自人類理性,意志國際法的效力來自國家的意志,自然國際法支配意志國際法。七、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一)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理論(二)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實踐(三)中國關于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實踐(一)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理論1、一元論(1)國內法優(yōu)先說,代表人物有耶利內克(Jellinek,1851—1911),其思想來源于黑格爾的國家觀。(2)國際法優(yōu)先說,代表人物凱爾森(Kelsen)。(3)自然法基礎上的一元論2、二元論,亦稱平行說,提倡者有德國的特里佩爾(Triepel)、安吉洛蒂(Anzilotti),英國的奧本海(Oppenheim)也是二元論者。3、中國學者的代表性觀點——國際法與國內法相互聯(lián)系論(二)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實踐

國家尊重與履行國際法的義務,《聯(lián)合國憲章》,《條約法公約》,1930年國際常設法院在對但澤的波蘭國民的待遇案中的咨詢意見。國家不履行其所承擔的國際義務引起國家的法律責任。

1、國際法在國內適用的方式(1)國際習慣

普遍承認或至少為相關國家所承認的國際習慣是國內法的組成部分,直接為國內法院適用。該種處理方式由英國法學家布萊克斯通(Blackstone)提出。(參見英國上訴法院1977年的案例:尼日利亞中央銀行案。)(2)國際條約條約在國內的適用包括兩種主要的方式:轉化(transformation)與并入(incorporation)。(3)適用國際習慣與國際條約不得違反相關國家的憲法。2、國際法在國際及國內適用的等級問題(1)適用國際習慣不得違反國內的成文法(2)條約a.高于國內立法,如法國。b.與國內立法的效力等級相同,采后法優(yōu)于前法原則,如美國。c.在所有的條約中,《聯(lián)合國憲章》的效力優(yōu)先,條約優(yōu)于國際習慣,但構成國際強行法的國際習慣的效力高于條約,條約不得違反公認的國際強行法。(三)中國關于國際法與國內法的實踐1、國際習慣中國承認國際習慣的法律拘束力。2、國際條約(1)條約在中國法律體系中的效力等級如何從憲法關于締結條約的程序看,條約的締結與法律的制定在程序上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可以說,條約和法律在中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當然,條約不能優(yōu)于憲法是可以肯定的。

(2)在涉外民商事領域,直接且優(yōu)先適用國際條約,但我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3)通過轉化與并入的方式適用國際條約。(4)條約作為解釋中國國內法律法規(guī)的手段。3、適用國際習慣與國際條約不得違背中國憲法。八、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一)國際法基本原則的概念(二)有關國際法基本原則的主要法律文獻1、1945年《聯(lián)合國憲章》2、1954年中印《關于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的協(xié)定》序文中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3、1970年《國際法原則宣言》4、1974年《各國經(jīng)濟權利與義務憲章》(三)1970年《國際法原則宣言》宣告的國際法原則

1、避免使用威脅或武力原則(禁武原則)2、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3、不干涉內政原則干涉的含義:指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事物的強制或專斷的干預,旨在對該國強加某種行為或后果。最明顯的表現(xiàn)為是武力的干涉。至于通過經(jīng)濟、外交、輿論等方式對它國的內政施加影響能否稱為干涉,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認識。內政的含義:一般是指國家不受國際法約束而能獨立自主處理的事項,即憲章所說的純屬國內管轄事項4、依憲章彼此合作原則5、民族平等與自決原則(principleofequalrightsandself-determintationofpeoples)民族自決適用于殖民地、非自治領土的人民,但該原則的適用范圍仍然是個有爭議的問題。6、主權(sovereignty)平等原則國家主權是國家的根本屬性,在國際法上指國家有獨立自主的處理其內外事務的權利。國家主權有兩方面的特征,一是對內的最高權,即國家對其領土內的一切人和物及領土外的本國人享有屬地優(yōu)越權和屬人優(yōu)越權;二是對外的獨立權,即國家在國際關系上是自主的和平等的。7、善意履行國際法義務原則本章思考題

1、如何理解國際法的特征。2、國際法的淵源是什么?了解國際法的淵源對學習國際法有何意義?3、試述國際法編纂的含義和意義。4、、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有哪些基本的理論?各國如何在國內執(zhí)行國際法?5、談談對個人是否為國際法主體問題的認識。

6、哪些因素促成了近代國際法的誕生?這些因素如何對300多年來的國際法的發(fā)展產生持久性影響?7、不同學派對國際法的效力根據(jù)問題如何回答?你同意哪派觀點?8、試述不干涉內政原則與尊重主權原則的關系?9、民族自決原則適用于什么情形?是否包括對外的分離權?10、《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是否過時?第二章國際法上的國家

一、國家概說二、國家、政府及其他實體的承認三、國家的繼承一、國家概說

(一)國家的概念國家的四要素:永久的人口、確定的領土、政府、主權(二)國家類型1、單一國2、復合國聯(lián)邦、邦聯(lián)、政合國、身合國、英聯(lián)邦、法蘭西共同體3、永久中立國瑞士,永久中立制度,瑞士加入聯(lián)合國后的永久中立地位問題4、梵蒂岡的國際法主體地位問題(三)國家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國家在國際法上的地位)1、獨立權2、平等權3、自衛(wèi)權《聯(lián)合國憲章》中的自衛(wèi)權條款,《憲章》第51條:聯(lián)合國任何會員國受武力攻擊時,在安全理事會采取必要辦法,以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以前,本憲章不得認為禁止行使單獨或集體自衛(wèi)之自然權利。會員國因行使此項自衛(wèi)權而采取之辦法,應立即向安全理事會報告,此項辦法與任何方面不得影響該會按照本憲章隨時采取其所認為必要行動之權限,以維持或恢復國際和平及安全?!稇椪隆分衅渌c自衛(wèi)權相關的條款有第2條第4項,第24條,第39條。討論:先發(fā)制人的自衛(wèi)是否符合國際法122.Finally,anessentialpartoftheconsensusweseekmustbeagreementonwhenandhowforcecanbeusedtodefendinternationalpeaceandsecurity.TheyhavedisagreedaboutwhetherStateshavetherighttousemilitaryforcepre-emptively,todefendthemselvesagainstimminentthreats;whethertheyhavetherighttouseitpreventivelytodefendthemselvesagainstlatentornon-imminentthreats;andwhethertheyhavetheright—orperhapstheobligation—touseitprotectivelytorescuethecitizensofotherStatesfromgenocideorcomparablecrimes.4、管轄權(1)屬地管轄,基本的管轄,連接點(linkingpoint)為領土。(2)屬人管轄,連接點為國籍。(3)保護性管轄,保護國家及本國國民的重大利益。(4)普遍性管轄,保護所有人的重大利益。有關管轄權的案例:艾茨曼案,以色列耶路撒冷地區(qū)法院,1961年;荷花號案,國際常設法院,1927年。艾茨曼案案情簡介

阿道夫·艾茨曼(AdolfEichmann),德國人,曾任德國國家秘密警察(蓋世太保)猶太科首領,是德國最后解決政策的執(zhí)行者,該政策的執(zhí)行導致歐洲420—460萬猶太人被消滅。艾茨曼曾在德國、奧地利和波蘭等國參與大量殺害猶太人的活動。二戰(zhàn)后,1950年,艾茨曼潛逃到阿根廷。1960年,被以色列保安人員發(fā)現(xiàn)后被劫持押回以色列進行審判。阿根廷在聯(lián)合國安全理事會指責以色列的行為,認為“這種行為侵犯一個聯(lián)合國會員國的主權,此種事情如果繼續(xù)發(fā)生,勢必導致國際摩擦,甚至危及國際和平與安全?!卑⒏]有要求以色列把艾茨曼交回給阿根廷處理,1960年8月3日,兩國政府發(fā)表一份聯(lián)合聲明,解決了兩國間由于以色列國民的行為所引起的侵犯阿根廷領土主權的事件的爭議。以色列根據(jù)獨立后1950年頒布的《懲治納粹法》對艾茨曼進行審判并判處艾茨曼死刑。艾茨曼的辯護律師在辯護中稱:(1)以色列無權對一個外國人在以色列成立以前在外國所作的行為進行審判,以色列的《懲治納粹法》違反國際法并超越了以色列法律的管轄權力。(2)以色列用劫持手段把艾茨曼從外國押回以色列進行審判和判刑是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四)國家管轄豁免定義、依據(jù)(平等者之間無管轄權)、管轄豁免的范圍、絕對豁免與相對豁免、豁免的放棄案例:尼日利亞中央銀行案,英國上訴法院,1977年。2004年12月《聯(lián)合國國家及其財產管轄豁免公約》采行有限豁免原則,該公約的通過標志著國家管轄豁免向有限豁免的轉變。中國也在該公約上簽字,表明中國開始正式承認有限豁免。二、國家、政府及其他實體的承認

承認的對象(五種):新國家、新政府、民族解放組織、叛亂團體和交戰(zhàn)團體(一)國家的承認1、國家承認的概念和性質性質:政治和法律行為理論:構成說和宣告說,對兩種理論的評價。中國對韓國的承認。2、不承認原則不法行為不產生權利,史汀生不承認主義3、國家承認的范圍事實承認(defactorecognition)與法律承認(dejurerecognition)4、國家承認的效果(二)政府和其他實體的承認1、政府的承認承認新政府的依據(jù):有效統(tǒng)治原則,討論:何謂有效統(tǒng)治兩種觀點艾斯特拉達主義(1930年),托巴主義(1907)和威爾遜主義(1913)(正統(tǒng)主義),政府承認的效果,案例:路德訴薩哥案(英國高等法院,1920年,英國上訴法院,1921年)2、民族解放組織的承認討論對哈馬斯的承認問題3、叛亂團體和交戰(zhàn)團體的承認

三、國家的繼承

(一)國家繼承的概念(二)國家繼承的內容和規(guī)則1、條約的繼承人身條約如政治性的條約不予繼承,處分性條約和非人身性條約如邊界條約則繼承2、國家財產的繼承3、國家債務的繼承國債與地方化國債繼承,地方債務不予繼承,惡債如征服債務和戰(zhàn)爭債務不予繼承4、國家檔案的繼承(三)政府繼承杰克遜案或湖廣鐵路債券案(美國阿拉巴馬州地區(qū)法院,1979—1986),光華寮案(日本京都地方法院,1977年,1986年;日本大阪高等法院,1982年,1987年)(四)國際組織的繼承本章思考題:

1、國家在國際法上的基本權利有哪些?2、談談對國家的自衛(wèi)權的理解。3、國家的管轄權有那幾種?4、2004年《聯(lián)合國國家及其財產管轄豁免公約》對主權豁免采取的立場是什么?5、對國家和政府的承認有哪些主要的法律問題?6、國家繼承有哪些主要的規(guī)則?第三章

國際法上的居民

一、國籍

二、外國人的法律地位三、引渡和庇護

四、難民及其法律地位

一、國籍

(一)國籍的定義、意義、法人的國籍問題

國籍與對君主或國家的忠誠緊密相關。(二)國籍立法

國內立法與國際條約

(三)國籍的取得和喪失1、國籍的取得(1)因出生取得國籍

血統(tǒng)主義(jussanguinis)與出生地主義(jussoli),兩種原則的長處與不足分別是什么。(2)因入籍取得國籍

問題:加拿大、法國、美國移民法的新動向及原因,參見[美]亨廷頓著:《我們是誰?》2、國籍的喪失

討論剝奪國籍的合法性問題(四)國籍沖突的解決1、國籍沖突產生的原因

積極沖突與消極沖突2、國籍沖突的解決原則

避免雙重國籍及減少無國籍(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立法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的基本原則是:1、各民族人民平等的具有中國國籍原則2、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原則3、在賦予原始國籍上采取血統(tǒng)主義和出生地主義相結合原則4、減少無國籍人原則討論一個國籍原則的優(yōu)點與弊端,中國如何保護在國外的中國人(華人和華僑)。二、外國人的法律地位

(一)外國人的法律地位

同時受屬地和屬人兩種管轄,不享有所在國公民專有的政治權利,如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也不負服兵役義務。(二)外國人的入境、居留和出境1、入境

持有護照和經(jīng)過簽證2、居留3、出境

自由離境,不許出境的情形,驅逐出境問題(三)外國人待遇的原則1、國民待遇原則2、最惠國待遇原則3、互惠待遇原則4、差別待遇原則

討論該原則的合法性問題5、普遍優(yōu)惠待遇原則6、超國民待遇原則討論:對外國人待遇的最低標準問題,有無國際最低標準(internationalminimumstandard),討論《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的規(guī)定。

(四)外交保護1、外交保護的概念

2、外交保護的條件(1)本國國民的合法權益遭到所在國的非法侵害

違法性要求

實踐中包括本國國民被非法逮捕或拘禁、財產或利益被剝奪、受到歧視性待遇或被拒絕司法(denialofjustice)。(2)

受害人持續(xù)具有保護國的實際國籍

屬人管轄權的要求,實際國籍問題參見1955年國際法院在諾特鮑姆案中的判決

。(3)用盡當?shù)鼐葷?exhaustionoflocalremedies)屬地優(yōu)越權的要求討論:外交保護能否由個人放棄?卡爾沃條款(CalvoClause)是否符合國際法?國家能否放棄外交保護?國家在應當進行外交保護的場合不作為怎么辦?中國對海外無中國國籍的華人的保護如何進行?如何對法人行使外交保護?巴塞羅那牽引力公司案。(五)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地位三、引渡和庇護

(一)引渡

1、引渡的概念

2、引渡的依據(jù)

引渡條約3、引渡的條件、程序和效果

兩個條件、三個程序、兩個效果4、拒絕引渡的理由

拒絕引渡的強制性理由和任擇性理由

案例:洛克比空難案,國際法院,1992年。(二)庇護1、庇護的概念

出于領土主權,尋求庇護權,不予庇護的情形。2、受庇護者的地位3、國家行使庇護權的處所

討論外交庇護的合法性,案例:國際法院庇護權案(AsylumCase),哥倫比亞訴秘魯,1949-1950。庇護權案案情簡介

1948年10月3日,秘魯發(fā)生了一起未遂政變,該政變當天即被鎮(zhèn)壓下去。秘魯共和國總統(tǒng)下令取締組織政變的“美洲人民革命聯(lián)盟”,宣布對該聯(lián)盟的領導人進行刑事審訊,并發(fā)出逮捕令逮捕該聯(lián)盟的領導人維克托·勞爾·哈雅·德·拉·托雷。托雷在事發(fā)三個月后,于1949年1月3日到哥倫比亞駐秘魯共和國大使館請求避難。哥倫比亞大使館接受了他的請求并通知秘魯政府:哥倫比亞根據(jù)1928年的《哈瓦那庇護公約》第二條給托雷庇護。哥倫比亞政府認為根據(jù)1933年的《美洲國家關于政治庇護的公約》(簡稱《蒙得維的亞公約》)第二條的規(guī)定,秘魯政府應給托雷安全離境證,讓他安全出境。秘魯政府認為,托雷是刑事犯罪分子,沒有權享受庇護,更不可能獲得安全離境的權利。兩國在這些問題上不能取得一致的看法,為了明確庇護權的行使問題,兩國于1949年8月31日簽訂特別協(xié)定(《利馬協(xié)定》),把爭端提交國際法院解決。國際法院在1950年11月對此案進行審理,并于1950年11月20日做出判決。(三)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于引渡和庇護的法律規(guī)定,《引渡法》,《憲法》第18條。四、難民及其法律地位

(一)難民的概念及難民地位的取得和喪失1、難民的定義1951年《難民地位公約》及1967年《難民議定書》中對難民的界定,目的在于甄別誰是難民。狹義難民僅指政治難民,廣義難民還包括戰(zhàn)爭難民、自然災害難民和經(jīng)濟難民。2、難民地位的取得和喪失(二)難民的法律地位1、難民的入境、居留和離境

不推回原則2、難民待遇(三)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難民的立場與實踐分析:賴昌星的難民身份,朝鮮的難民問題本章思考題:

1、國籍如何取得,對個人有何意義?2、中國國籍法的基本原則是什么,有什么優(yōu)缺點?3、對外國人的待遇有無國際最低標準?4、試述外交保護的概念和條件。5、試述引渡的國際法原則。6、對政治犯不引渡的問題國際法目前是如何處理的?7、對庇護權案中國際法院對庇護問題的處理你是否贊同?8、試述難民的定義。第四章國家領土

一、國家領土與領土主權二、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三、國際法領土的變更方式四、國家的邊界和邊境五、中國的領土和邊界六、南北極地區(qū)的法律地位

一、國家領土與領土主權

(一)領土的定義(二)領土主權的定義及三點內容:1、領土管轄權或統(tǒng)治權、屬地優(yōu)越權;2、領土所有權;3、領土不可侵犯。(三)領土主權的限制1、一般限制,如無害通過權,外交特權與豁免,國家的領土不得用于侵害另一國的利益等。2、特殊限制共管、租借、國際地役、勢力范圍。二、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一)領陸(二)領水包括內水和領海兩大部分1、內水范圍、法律地位2、領海3、一些特殊的水域界河、多國河流、國際河流、湖泊或內陸海、通洋運河(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三)領空(四)底層領土

三、國家領土的變更方式

(一)傳統(tǒng)國際法中領土取得的方式1、先占先占的概念、無主地的概念、單純的發(fā)現(xiàn)的法律效果、有效占有的概念、先占在當代國際法中的價值案例:帕爾馬斯島仲裁案,荷蘭—美國,常設仲裁法院,獨任仲裁員:胡伯,1928年。2、時效概念、與民法中的時效的區(qū)別、與先占的區(qū)別、時間的長度、在現(xiàn)代國際法中的合法性3、添附自然添附與人為添附4、割讓強制性割讓與非強制性割讓5、征服概念(二)現(xiàn)代國際法中領土變更的方式1、民族自決2、全民公決四、國家的邊界和邊境

(一)邊界和邊境的概念(二)邊界的劃分邊界條約、議定書、地圖,劃界方法案例:隆端寺案,柬埔寨訴泰國,國際法院,1962年。(三)邊界爭端的解決(四)邊境制度五、中國的領土和邊界

(一)中國的領土陸地領土960萬平方公里,管轄海域,300萬平方公里。仍存在的領土爭議:釣魚島、南沙群島、中印領土爭端。(二)中國的邊界中印邊界問題,中越北部灣劃界協(xié)定,中日東海大陸架的劃界問題,其他海上邊界劃界問題。六、南北極地區(qū)的法律地位

(一)南極地區(qū)扇形原則,1959年南極條約的內容(5點):專用于和平目的、科學考察自由和國際合作、凍結對南極的領土要求、締約國觀察員觀察制度、締約國協(xié)商會議制度(二)北極地區(qū)本章思考題:

1、試述領土主權的含義及其限制。2、依據(jù)現(xiàn)代國際法分析傳統(tǒng)國際法中的領土取得方式的合法性。3、試述現(xiàn)代國際法所承認的領土變更方式與人民主權的聯(lián)系。4、試述邊界爭端解決的國際法原則。5、《南極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第五章國際海洋法

一、海洋法的概念、歷史發(fā)展及編纂二、《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的主要海域的制度三、海洋爭端的解決一、海洋法的概念、歷史發(fā)展及編纂

1609年格老秀斯發(fā)表《海洋自由論》,1618年塞爾登發(fā)表《閉海論》,1982年《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二、1982年《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中規(guī)定的主要海域的制度

(一)領?;€以內的海域——內水1、狹義的內水范圍、法律地位、我國的內水2、海灣定義、24海里規(guī)則、歷史性海灣渤海灣3、港口內水的地位港口內的管轄權(二)領海概念、寬度、領?;€(英挪漁業(yè)案,U.K.-NorwayFisheryCase,1949-1950)、領海的外部界限的劃定、刑事管轄權與民事管轄權、無害通過權(通過的含義、無害的含義、12種非無害的情形、潛水艇規(guī)則、軍艦的無害通過權問題、中國法律的規(guī)定)、與內水的區(qū)別、科孚海峽案(CorfuChannelCase,英國訴阿爾巴尼亞,國際法院,1947-1949年)??奇诤{案案情簡介

第二次世紀大戰(zhàn)后,駐扎在希臘的英國海軍艦隊經(jīng)常在科孚海峽通過。科孚海峽是在阿爾巴尼亞大陸和希臘的科孚島之間,是地中海東部進入亞得里亞海的通道。阿爾巴尼亞認為這個海峽只是其沿岸的地方性海峽,外國軍艦未經(jīng)許可不得通過,英國軍艦的通過是構成侵犯其領土主權的行為。英國認為該海峽是連接兩面公海的國際通道,任何船舶都可自由通過。兩國在此問題上一直存在爭議。1946年5月,英國海軍部隊派出兩艘軍艦通過海峽,受到阿爾巴尼亞炮擊,幸未發(fā)生沖突。1946年10月22日,英國四艘軍艦在通過海峽時,其中沙馬勒斯號(TheSaumares)在薩蘭特灣外觸到水雷,受到嚴重損害。沃拉支號(TheVolage)對該艦進行搶救時亦觸到水雷而受到重創(chuàng)。共死亡45人,受傷22人。事件發(fā)生后,英國政府照會阿爾巴尼亞政府,聲明英國即將在該海面掃雷。阿政府不同意,認為在其領海內掃雷是侵犯其領土和主權的行為。英國于是在11月13日出動??哲妴畏矫嬖谠摵S蜻M行掃雷活動,掃雷結果發(fā)現(xiàn)德國GY型水雷22個。阿政府對此提出強烈抗議,譴責英國嚴重侵犯了阿主權。英國將此事提交給聯(lián)合國安理會。1947年4月9日,安理會通過決議,建議英阿兩國將爭端提交國際法院解決。英阿兩國都接受了這項建議。1947年5月22日,英國單方面向國際法院起訴,要求阿爾巴尼亞政府對1946年10月22日英國兩艘軍艦在科孚海峽觸雷的事件承擔責任。阿反對英國的起訴,認為英國的單方面起訴是違反《國際法院規(guī)約》的,當時阿爾巴尼亞還不是聯(lián)合國的會員國,也不是國際法院的當事國,阿認為國際法院對此沒有管轄權。但阿政府還是寫信給國際法院聲稱:“英國的起訴方式不正當,但阿政府還是準備出庭應訴,接受國際法院對本案的管轄,但不能作為先例。”該案成為國際法院成立后審理的第一個案子。英國以請求書向國際法院起訴后,阿向國際法院提出初步反對主張,反對國際法院對本案的管轄權。國際法院在1948年3月25日作出第一個判決,駁回阿的初步反對主張,國際法院認為阿給法院的信已表明愿意接受法院的管轄,盡管阿當時不是聯(lián)合國會員國,根據(jù)默示接受管轄原則(Forumprorogantum),法院有權行使管轄權。接著,英阿雙方簽訂特別協(xié)定,請求國際法院審理下列兩個問題:(1)根據(jù)國際法,阿是否應對1946年10月22日在其領海內發(fā)生的水雷爆炸事件承擔責任?是否應對該事件造成的損失和傷亡負責和承擔賠償責任?(2)根據(jù)國際法,英國皇家海軍于1946年10月22日在阿領海內的行為和1946年11月12-13日的掃雷行動是否侵犯了阿的主權?是否有賠償責任?(三)毗連區(qū)范圍、沿海國對特定事項的防治和懲處的權利(四)用于國際航行的海峽定義、過境通行制度、三種例外(五)群島水域概念、法律地位、群島水域的無害通過權、群島海道通過權(六)專屬經(jīng)濟區(qū)(theexclusiveeconomiczone,EEZ)概念、法律地位(對自然資源的主權權利、管轄權)、專屬經(jīng)濟區(qū)內軍事活動問題、專屬經(jīng)濟區(qū)的劃界。(七)大陸架(continentalshelf)定義、大陸架外部界限及其確定標準、地位(固有性)、大陸架的劃界、公平原則v等距離/中間線原則、1969年北海大陸架案(NorthSeaContinentalShelfCase,聯(lián)邦德國/丹麥,聯(lián)邦德國/荷蘭,國際法院,1967-1969)、中日東海大陸架之爭及其中的國際法問題。(八)公海(highseas)概念、法律地位、公海自由、六大自由、公海上的管轄、船旗國管轄(主要原則)輔以普遍管轄(對象包括販運奴隸、海盜行為、非法販運麻醉藥品或精神條例物質、從公海從事未經(jīng)許可的廣播)、1927年荷花號(TheLotus)案、

荷花號案案情簡介

1926年8月2日,法國船荷花號與土耳其船伯茲-庫特號(TheBoz-kourt)在公海發(fā)生碰撞,結果伯茲-庫特號沉沒,8人死亡。法船荷花號在第二天到達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土耳其對碰撞事件進行調查,隨后根據(jù)土耳其法律對伯茲-庫特號的船長哈森?貝和碰撞發(fā)生時荷花號上負責了望的法國官員戴蒙上尉進行聯(lián)合刑事審訊。君士坦丁堡刑事法院于1926年9月26日判處戴蒙監(jiān)禁80天和22磅的罰金,判處哈森·貝略為重一點的刑罰。土耳其當局對戴蒙的審訊和判刑引起法國政府的外交抗議,法國政府認為,土耳其法院無權審訊戴蒙,因為碰撞發(fā)生在公海,荷花號船員只能有船旗國法院審理。土耳其法院認為,根據(jù)土耳其刑法第6條,外國人在國外作出侵害土耳其或土耳其臣民的罪行時,若土耳其法律規(guī)定該受懲罰,當此人在土耳其被捕時,就要受土耳其法律懲罰。至于這個規(guī)定是否符合國際法,法院沒有考慮之必要。兩國終于在1926年10月12日簽訂特別協(xié)定,同意將爭端提交國際常設法院解決。特別協(xié)定請求國際法院裁定兩個問題:(1)1926年8月2日,土耳其船與法國船發(fā)生碰撞后,法國船抵達君士坦丁堡時土耳其法院對哈森·貝和戴蒙的聯(lián)合刑事審訊,是否違反1923年的《洛桑和約》第15條和違反國際法原則,如果是,違反了那些原則?(2)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根據(jù)國際法,對類似問題的處理,應對戴蒙所受的損失給予什么金錢上的賠償?

登臨權(五種情形)、緊追權(為何賦予沿海國以緊追權、由誰行事、在何情形下開始、什么地點(六個)、何時終止、無正當理由行使的后果為何),案例:孤獨號(TheI’mAlone)案,美國—英國,英美仲裁委員會,1935年、公海上救助的義務。(九)國際海底區(qū)域概念、法律地位、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commonheritageofmankind)、平行開發(fā)制、國際海底管理局、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fā)協(xié)會。三、海洋爭端的解決

四種導致有拘束力的爭端解決的強制程序:國際法院、國際海洋法法庭、仲裁程序和特別仲裁程序。國際海洋法法庭的訴訟當事方不限于締約國與管理局,還包括自然人與法人。本章思考題:

1、海洋分為那九個主要的海域,沿海國與非沿海國在每個海域里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2、《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了哪些海洋中的通過制度和管轄制度?3、海洋封閉與海洋自由思想在當代海洋法律秩序中是得到如何體現(xiàn)的?海洋法中的爭議問題能否從這兩種思想中找到啟發(fā),舉例說明。4、依據(jù)國際法海洋爭端應如何解決,中日東海大陸架爭端依據(jù)國際法應如何解決?5、試述大陸架制度與專屬經(jīng)濟區(qū)制度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6、科孚海峽案的國際法問題有哪些,國際法院是如何處理的?7、在北海大陸架案中,國際法院對大陸架劃界的原則是如何闡釋的?8、荷花號案的判決為何被現(xiàn)在的《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推翻?9、國際海底管理局的模式能否推廣到其他國際法領域?第六章國際航空法

一、航空法的概念與歷史發(fā)展1919年巴黎《空中航行管理公約》,1944年芝加哥《國際民用航空公約》

二、空氣空間的法律地位理論,領空,領空主權,公空,防空識別區(qū)(AirDefenseIdentificationZone),過境通過權,群島海道通過權。案例:中美撞機案。三、空中航行的法律制度

四、國際航空運輸

五、國際航空的損害賠償責任

六、國際航空安全的法律保護五個國際條約,空中劫持的定義,刑事管轄權,或引渡或懲罰本章思考題:

1、試述空氣空間的法律地位。2、談談對防空識別區(qū)的認識。3、試述對國際航空安全的法律保護。第七章外層空間法

一、概說空氣空間與外層空間的分界1963年外空宣言,1967年《外空條約》,《營救協(xié)定》《責任公約》,《登記公約》,《月球協(xié)定》。

二、外層空間法的原則和制度三項基本原則,營救制度,損害賠償制度,登記制度,月球制度。三、聯(lián)大三決議

四、外層空間法的新領域和新發(fā)展

五、中國的航天政策和空間立法本章思考題:

1、試述外層空間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2、談談對外層空間軍事活動的合法性認識。第八章國際環(huán)境法

一、概述概念,淵源,產生,特雷爾冶煉廠仲裁案,美國—加拿大,國際仲裁法庭,1938、1942年,1972年聯(lián)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人類環(huán)境宣言》,《人類環(huán)境行動計劃》,《只有一個地球》。

二、國際環(huán)境法的基本原則五原則:資源開發(fā)的主權原則和不損害國家管轄范圍外的環(huán)境原則,國際合作原則,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預防原則,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三、國際環(huán)境法的主要內容(一)環(huán)境污染防治1、海洋環(huán)境污染2、大氣污染3、危險物質和有害廢棄物控制4、核活動及其損害的控制(二)氣候體系1、臭氧層耗損及其控制國際環(huán)境保護的典范2、全球氣候變化及其控制(三)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合理利用資源1、生物物種滅絕及其生物多樣性保護2、野生動植物貿易3、熱帶雨林保護4、遷徙性動物物種5、其他(四)自然地域保護1、濕地保護2、自然遺產保護3、南極保護4、防止荒漠化(五)貿易與環(huán)境問題四、中國與國際環(huán)境法律實踐(一)當前全球環(huán)境法律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二)中國在解決全球環(huán)境問題方面的貢獻(三)國際環(huán)境法在中國的適用本章思考題

1、試述特雷爾冶煉廠案與國際環(huán)境法的產生。2、試述國際環(huán)境法的原則。3、談談對環(huán)境權的理解。4、環(huán)境與貿易應否掛鉤。5、當前對國際環(huán)境法發(fā)展的考驗是什么。6、試述《京都議定書》的生效對國際環(huán)境法發(fā)展的影響。第九章聯(lián)合國和區(qū)域性國際組織

一、國際組織概述二、聯(lián)合國三、聯(lián)合國專門機構四、區(qū)域性國際組織五、非政府組織

一、國際組織概述

(一)國際組織的概念

五特征:國家間的組織、為國際合作而建立、依據(jù)國家間協(xié)議而創(chuàng)立、有常設性機構、有獨立的法律人格(二)國際組織的形成和發(fā)展

1、國際組織的形成2、普遍性國際組織的出現(xiàn)

兩代國際組織3、現(xiàn)代國際組織的發(fā)展特點

三點:數(shù)量劇增、活動范圍包羅萬象,聯(lián)合國是現(xiàn)代國際組織的核心、區(qū)域性國際組織的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三)現(xiàn)代國際組織的類型(四)國際組織的若干法律問題1、國際組織法——國際法的新分支,聯(lián)合國法,英美等國的國內立法2、國際組織的法律地位1949年求償權案,權利義務內容求償權案案情簡介

1948年,聯(lián)合國派調解人員貝納多特(Bernadotte)(瑞典人)到巴勒斯坦調解巴勒斯坦糾紛。1948年9月17日,貝納多特在耶路撒冷被以色列極端分子殺害。事后,以色列沒有立即偵察和處理。對為聯(lián)合國工作的人,聯(lián)合國應如何予以保護?當他們受到侵害時,聯(lián)合國能不能為他們提出求償要求?換句話說,聯(lián)合國作為一個國際組織,有沒有外交保護權和求償權?聯(lián)合國大會在1948年12月3日通過第258號決議,請求國際法院就此問題提供咨詢意見。聯(lián)合國大會在決議中提出兩個問題:一、聯(lián)合國工作人員在履行職務期間受到損害時,聯(lián)合國作為一個國際組織是否有對那個在法律上或事實上存在的政府提出國際求償?shù)臋嗬欠窨梢詾椋?)聯(lián)合國和(2)受害者本人提出賠償請求?二、如對問題一(2)的答案是肯定的話,聯(lián)合國的求償和受害者本國的求償應如何協(xié)調?國際法院根據(jù)《國際法院規(guī)約》第65條,對聯(lián)合國大會提出的問題進行咨詢程序,并于1949年4月11日作出咨詢意見。

3、國際組織的成員

創(chuàng)始成員與納入成員4、國際組織的機構及職能

三大機構:決策機構、執(zhí)行機構、秘書處5、國際組織的表決

包括表決權的分配及做出決定的可決票數(shù)。注意下列幾種表決制度安排:加權表決制(weightedvoting)、否決權、協(xié)商一致、反向一致。二、聯(lián)合國

(一)聯(lián)合國的宗旨和原則

四大宗旨、七項原則,國際關系與國際法的基石(二)聯(lián)合國的會員國,目前192個。(三)聯(lián)合國的主要機關

1、大會

性質、組成、職權、表決程序、機構及運作程序2、安全理事會

性質、組成、職權、表決程序(雅爾塔公式、程序性事項makedecisionswhichdonotinvolvethetakingofdirectmeasures、非程序性事項makedecisionswhichinvolveitstakingdirectmeasures、否決權veto、雙重否決權doubleveto,非常任理事國的集體否決權)、機構及運作程序討論:安理會面臨的問題及安理會改革的方向,否決權行使的問題。3、經(jīng)濟及社會理事會

組成、職權、表決程序、機構及運作程序4、托管理事會5、國際法院,主要司法機構。6、秘書處

組成、職權

(四)《聯(lián)合國憲章》的修正、審查及聯(lián)合國改革的問題

1、聯(lián)合國秘書長的《大自由》報告與聯(lián)合國的改革方向的確定2、安理會的改革關于否決權(veto)問題

3、建設和平委員會的建立4、人權理事會的建立5、民主基金的建立6、中央緊急應對基金的建立7、關于保護的責任中武力使用的合法性(legality)與正當性(legitimacy)問題的相關法律規(guī)則方面的進展三、聯(lián)合國專門機構

(一)聯(lián)合國專門機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二)聯(lián)合國專門機構的類型(三)各專門機構簡介

,參見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示意圖。四、區(qū)域性國際組織

(一)定義及特征(二)與聯(lián)合國的關系,區(qū)域辦法,更好地發(fā)揮區(qū)域組織的作用問題(三)區(qū)域性國際組織的類型(四)一般性區(qū)域組織簡介1、美洲國家組織2、非洲聯(lián)盟3、阿拉伯國家聯(lián)盟4、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討論:東盟有無可能發(fā)展為東亞聯(lián)盟,中國與亞洲區(qū)域組織的建立5、歐洲聯(lián)盟,區(qū)域組織的范例,討論:歐盟的生命力體現(xiàn)在哪里,如何看待歐盟憲法條約當下面臨的困境。五、非政府組織(NGO,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

第三種力量,同聯(lián)合國的關系,咨商地位,《憲章》第71條。著名的非政府組織:紅十字會國際組織,綠色和平組織,大赦國際,無國界醫(yī)生組織等。本章思考題

1、試述國際組織的發(fā)展歷史,國際組織可能會有怎樣的發(fā)展趨勢?2、談談聯(lián)合國與世界政府的比較。國際組織存在的正當依據(jù)是什么?3、如何理解國際組織的某種立法職能。如何堅強國際社會的民主立法。對組織包括國際組織的警醒應有哪些方面。4、試比較不同國際組織的決策模式。5、試比較聯(lián)合國六大機構的職能分配,這種分配吸收了國際聯(lián)盟的什么經(jīng)驗教訓?6、當前聯(lián)合國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目前聯(lián)合國的改革已在哪些方面取得成效,民主和平與聯(lián)合國的改革方向又怎樣的關聯(lián)?7、談談歐盟對國際組織及國際法的發(fā)展的影響。8、非政府組織與民間社會在聯(lián)合國的法律地位如何,未來它們之間的關系將如何發(fā)展?第十章

外交和領事豁免、國際組織的豁免

一、外交特權與豁免

二、領事特權和豁免三、聯(lián)合國和各專門機構的特權和豁免四、特別使團的特權與豁免一、外交特權與豁免(一)外交關系和使館概說

1、外交關系和使館的建立

建交是因國與國交往的需要,國家間建交以協(xié)議為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交條件,使節(jié)制度。2、使館的職務

五項主要職務:代表、保護、談判、了解和報告、促進3、使館的人員

三類(二)外交特權和豁免1、外交特權和豁免的依據(jù)

三種學說:治外法權說、代表性說、職務需要說

《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的立場2、使館特權和豁免(1)使用國旗和國徽(2)使館館舍不可侵犯

三點內容,案例:1979年的德黑蘭的美國外交和領事人員案,美國訴伊朗,國際法院。(3)檔案和文件不可侵犯

無論何時,無論位于何處(4)

通訊自由(5)行動及旅行自由(6)

免納捐稅、關稅3、外交人員的特權和豁免(1)人身不可侵犯

兩層含義(2)寓所和財產不可侵犯

寓所的含義(3)管轄的豁免

刑事管轄的豁免

沒有例外民事和行政管轄的豁免

四種例外作證義務的免除管轄豁免的放棄與執(zhí)行豁免的放棄4、其他人員的特權和豁免5、使館人員及其家屬在第三國的地位(三)使館和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的人員的義務1、使館館舍不得已與使館職務不相容的方式加以使用2、尊重接受國的法律和規(guī)章3、不干涉接受國內政(四)宣告為不受歡迎的人(personanongrata)該制度對接受國的保護(五)特權和豁免的開始和終止二、領事特權和豁免

1963年《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該公約的適用特點(一)領事職務(二)領事特權與豁免的內容及與外交特權與豁免的異同

比外交特權與豁免低,但有趨同的趨勢。(三)領事裁判權三、聯(lián)合國和各專門機構的特權和豁免

1946年《聯(lián)合國特權及豁免公約》,1947年《專門機構及特權豁免公約》案例:國際法院就為聯(lián)合國服務的馬來西亞籍人權委員會特別報告人的特權與豁免問題發(fā)表咨詢意見四、特別使團的特權與豁免1969年《特別使團公約》本章思考題

1、試比較使館職務與領館職務的異同?2、外交特權與豁免的依據(jù)是什么,使館的特權與豁免的內容是什么,外交人員享有何種管轄豁免?3、為防止外交特權和豁免被濫用,《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作了哪些制度性安排?第十二章

人權的國際保護

一、人權的概念

二、人權的憲法化三、人權全面進入國際法領域

四、區(qū)域性國際人權保護機制五、中國在人權保護問題上的立場與實踐一、人權的概念

Weholdthesetruthstobeself-evident:Thatallmenarecreatedequal;thattheyareendowedbytheircreatorwithcertainunalienablerights;thatamongthesearelife,liberty,andthepursuitofhappiness;

that,tosecuretheserights,governmentsareinstitutedamongmen,derivingtheirjustpowersfromtheconsentofthegoverned;thatwheneveranyformofgovernmentbecomesdestructiveoftheseends,itistherightofthepeopletoalterorabolishit,andtoinstitutenewgovernment,layingitsfoundationonsuchprinciples,andorganizingitspowerinsuchform,astothemshallseemmostlikelyeffecttheirsafetyandhappiness.二、人權的憲法化所謂的人權憲法化就是指人權載入憲法并得到憲法的保護。美國憲法是人權全面憲法化的標志,下面我們從美國憲法中的人權法案及第十四修正案來認識美國憲法的人權觀。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Congressshallmakenolawrespectinganestablishmentofreligion,orprohibitingthefreeexercisethereof;orabridgingthefreedomofspeechorofthepress;ortherightofthepeoplepeaceablytoassemble,andtopetitionthegovernmentforaredressofgrievances.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部分):NoStateshallmakeorenforceanylawwhichshallabridgetheprivilegesorimmunitiesofcitizensoftheUnitedStates;norshallanyStatedepriveanypersonoflife,libertyorproperty,withoutdueprocessoflaw;nordenytoanypersonwithitsjurisdictiontheequalprotectionoflaws.

三、人權全面進入國際法領域人權載入《聯(lián)合國憲章》并得到憲章保護是人權全面進入國際法的標志。1948年的《世界人權宣言》對《聯(lián)合國憲章》中的人權條款作了權威解釋,1966年聯(lián)合國制定了《經(jīng)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和《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除了全面性的人權公約之外,聯(lián)合國還制定了某些重要領域里的國際公約,如《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禁止酷刑及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及《兒童權利公約》等。這六個公約構成聯(lián)合國人權公約體系的核心,再加上其他領域的人權公約,可以說,聯(lián)合國的人權條約體系已初步形成。

(一)國際人權的分類及基本內容1、世界人權宣言采取的兩大類人權劃分法2、基于享有人權的主體所作的分類——個人人權和集體人權1、三代人權的劃分第一代人權: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消極權利。第二代人權:經(jīng)社文權利,積極權利。第三代人權:和平權,環(huán)境權,發(fā)展權,人類共同繼承權,連帶權利。對三代人權分類的爭論。(二)普遍性國際人權保護機制1、《聯(lián)合國憲章》關于人權保護的主要規(guī)定和保護機制1503程序人權理事會的普遍定期審查制度2、國際人權憲章的主要內容及其確立的人權保護機制(1)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2)1966年《經(jīng)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A公約)及其人權保護機制自決權(第1條),工作權(第2條),同工同酬及享受公正、良好和安全衛(wèi)生的工作條件的權利(第7條),組織和參加工會及合法罷工的權利(第8條),

享受包括社會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障權利(第9條),婦女、兒童以及家庭婚姻自由受保護權(第10條),享受所需之衣食住等適當生活程度及不斷改善之生活環(huán)境的權利、免于饑餓權(第11條),獲得相當生活水準享受可能達到的最高標準之身心健康權(第12條),受教育權(第13、14條),參加文化生活和享受科學進步及其應用的權利、著作權(第15條)等。(3)1966年《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B公約)包括1966年的規(guī)定個人申訴程序的第一任擇議定書和1989年的旨在廢除死刑的第二任擇議定書及其人權保護機制a.《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主要內容《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至5條所規(guī)定的權利:人民的自決權(第1條);權利平等與權利救濟(第2條);男女權利平等(第3條);社會緊急狀態(tài)時期不得克減的權利,包括第6、7、8(第一項及第二項)、11、15、16及18條確認的權利;禁止國家或私主體破壞或限制公約公約確認的權利,權利保留(第5條)。生命權(第6條),免于酷刑和不人道的待遇或處罰的權利(第7條),免于奴役和強迫勞動的權利(第8條),人身自由和安全權(第9條),被剝奪自由者享有人道待遇權(第10條),免于因債務而被監(jiān)禁(第11條),遷徙自由(第12條),外國人免于非法驅逐的權利(第13條),受指控者受到公正審判的權利(第14條),

不受有溯及效力的刑法追究的權利(第15條),法律面前的人格權(第16條),私生活不受干擾權(第17條),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第18條),自由發(fā)表意見權(第19條),禁止鼓吹戰(zhàn)爭的宣傳或煽動民族或宗教仇恨(第20條),和平集會權(第21條),

自由結社權(第22條),締結婚姻和成立家庭權(第23條),兒童享受家庭、社會和國家保護的權力(第24條),參政權(第25條),法律面前平等的權力(第26條),人種、宗教或語言的少數(shù)者受保護的權力(第27條)。本公約第4條規(guī)定了規(guī)定了在社會緊急狀態(tài)下不得克減的權利(不得克減原則):生命權(第6條),免于酷刑權(第7條),免予奴役和強迫勞動(第8條第1款、第2款),禁止因債務原因被監(jiān)禁(第11條),不受有溯及效力的刑法追究的權利(第15條),法律面前的人格權(第16條),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第18條)。Article181.Everyoneshallhavetherighttofreedonofthought,conscienceandreligion.Thisrightshallincludefreedomtohaveortoadoptareligionorbeliefofhischoice,andfreedom,eitherindividuallyorincommunitywithothersandinpublicorprivate,tomanifesthisreligionorbeliefinworship,observance,practiceandteaching.2.Nooneshallbesubjecttocoercionwhichwouldimpairhisfreedomtohaveortoadoptareligionorbiliefofhischoice.3.Freedomtomanifestone'sreligionorbeliefsmaybesubjectonlytosuchlimitationsasareprescribedbylawandarenecessarytoprotectpublicsafety,order,health,ormoralsorthefundamentalrightsandfreedomsofothers.4.TheStatesPartiestothepresentCovenantundertaketohaverespectforthelibertyofparentsand,whenapplicable,legalguardianstoensurethereligiousandmoraleducationoftheirchildreninconformitywiththeirownconvictions.Article191.Everyoneshallhavetherighttoholdopinionswithoutinterference.2.Everyoneshallhavetherighttofreedomofexpression;thisrightshallincludefreedomtoseek,receiveandimpartinformationandideasofallkinds,regardlessoffrontiers,eitherorally,inwritingorinprint,intheformofart,orthroughanyothermediaofhischoice.3.Theexerciseoftherightsprovidedforinparagraph2ofthisarticlecarrieswithitspecialdutiesandresponsibilities.Itmaythereforebesubjecttocertainrestrictions,buttheseshallonlybesuchasareprovidedbylawandarenecessary:(a)Forrespectoftherightsorreputationsofothers;(b)Fortheprotectionofnationalsecurityorofpublicorder(ordrepublic),orofpublichealthormorals.b.《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實施機制

(a)報告及審查制度(b)締約國國家間指控制度

(c)個人對締約國的指控來文及審議制度3、各專門領域國際人權保護機制(1)禁止種族歧視、種族隔離和種族滅絕a.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行b.禁止或消除種族歧視c.禁止并懲治種族隔離(2)保護難民權利(3)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和處罰

國際查訪機制(4)禁止歧視婦女及保護婦女權利(5)保護兒童權利(6)其他方面的有關專門領域的人權保護制度四、區(qū)域性國際人權保護機制

(一)歐洲人權保護

個人擁有向歐洲人權法院直接申訴的權利。(二)美洲人權保護(三)非洲人權保護(四)亞洲人權保護五、中國在人權保護問題上的立場和實踐

本章思考題

1、談談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認識。2、談談對思想、良心、信仰自由的認識。3、中國在履行《經(jīng)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方面有哪些不足,應如何改進?4、中國應制定和修改哪些立法以為批準《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做準備?5、試述人權國際保護的監(jiān)督機制。6、試述歐洲人權保護的新發(fā)展。7、試對民主和平論加以評論。(參見康德1795年在其著名的論文《永久和平論》里闡述了通向各國之間永久和平的正式條款:1、每個國家的公民體制都應該是共和制;8、國際權利應該以自由國家的聯(lián)盟為基礎;3、世界公民權利將限于以普遍的友好為條件。見康德著:《歷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9、英國1998年人權法對在英國執(zhí)行《歐洲人權人權公約》作了那些突破性的規(guī)定,對中國有何借鑒意義?第十三章

條約法

一、條約生效的實質性要件二、國家同意接受條約拘束的方式三、條約的保留四、條約的效力五、條約的解釋六、條約的國內執(zhí)行七、中國有關條約的實踐

八、幾類重要的國際條約九、理解條約法律關系的三個法律原則一、條約生效的實質性要件

條約生效必須滿足下列條件:有締約能力和締約權、自由同意、沒有導致條約失效的原因,如不違反強行法等。每一國家皆有締結條約之能力。任何公司或個人均無締約權(見英伊石油公司案)。至于國家的締約權由誰行使,則由各國的國內法加以規(guī)定。二、國家同意接受條約拘束的方式

(一)國家同意接受條約拘束的方式有簽署、批準、接受、贊同和加入。批準、接受、贊同及加入指一國據(jù)以在國際上確定其同意受條約拘束之國際行為。依簽字表示同意受條約拘束的見于以下情況:條約規(guī)定簽署有此效果;談判國協(xié)議簽署有此效果;談判代表所奉之全權證書有此表示或談判時有此表示。依據(jù)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第7條,以下六類條約和重要協(xié)定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友好合作條約、和平條約等政治性條約;有關領土和劃定邊界的條約、協(xié)定;有關司法協(xié)助、引渡的條約、協(xié)定;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有不同規(guī)定的條約、協(xié)定;締約各方議定須經(jīng)批準的條約和協(xié)定;其它須經(jīng)批準的條約、協(xié)定。(二)條約生效前的法律效力

如一國已經(jīng)簽署須經(jīng)批準的條約,在條約得到該國批準對其生效前,該國負有義務不得采取任何足以妨礙條約目的及宗旨之行動。三、條約的保留

(一)保留的定義

保留意指一國在簽署、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條約時所作出的單方聲明,不論措辭或名稱為何,其目的在摒除或更改條約中若干規(guī)定對該國適用時之法律效果。(二)保留的權力

一般而言,各國有權在加入一個條約時提出保留,凡條約明確準許之保留,無需其他當事國事后予以承認。(三)關于保留的理論,條約的一般性與整體性對保留的不同要求(四)禁止的保留

在下列三種情況下禁止保留:條約禁止保留;條約只允許特定的保留,而有關保留不在其內;保留與條約的目的及宗旨不合。哪些保留不符合條約的目的與宗旨并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美洲人權法院在一項咨詢意見中表明:一項保留,如果它旨在容許一國中止任何《美洲人權公約》所保障的、不得克減的基本權利,那么他便可被認為不符合《美洲人權公約》的目的和宗旨。以下一些條約明確規(guī)定條約是不允許保留的:人權條約,《國際勞工公約》,《國際刑事法院規(guī)約》,作為“條約的保留

一攬子解決”的結果而產生的條約,如《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等。(五)解釋性聲明解釋性聲明與保留一樣被廣泛使用。解釋性聲明是指一國或一國際組織所作的一項單方聲明,不論其措辭或名稱為何,該國或該國際組織的目的在于據(jù)此闡明其對條約或條約的某些條款的意義或范圍的理解。解釋性聲明的目的通常是為了確立一種與有關國家國內法一致的條約解釋。只要單方面聲明不試圖更改條約,就不會產生原則問題。

一項解釋性聲明會成為條約解釋中的一個因素,只要它不是一種掩飾的保留。在許多情況下,一項聲明會以不容置疑的措辭表示它的意向是作為一項保留,此項聲明實際就是掩飾的保留,其目的在摒除或更改條約中的若干規(guī)定對該國適用時的法律效果。掩飾一項保留可能是因為該條約禁止保留,或因為這對于一國不顯露出它是附條件的參加一項條約在政治上可能更可接受一些。研討題:人大常委會在《關于批準〈經(jīng)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決定》中,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經(jīng)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對第八條第一款(甲)項將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法律的有關規(guī)定辦理。請問這是保留還是解釋性聲明?另外,荷蘭、挪威和瑞典反對中國所聲明,請問有什么法律效果?附《經(jīng)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八條第一款(甲)項:人人有權為促進及保障其經(jīng)濟及社會利益而組織工會及加入其自身選擇之工會,僅受關系組織規(guī)章之限制。除依法律之規(guī)定,且為民主社會維護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保障他人權利自由所必要者外,不得限制此項權力之行使。四、條約的效力

(一)條約對當事國的效力

條約只對締約國有拘束力,在條約的當事國之間,條約的效力優(yōu)于國際習慣,除非其構成國際強行法。當事國不得援引國內法為理由而不履行條約,特別是不制定適當?shù)姆梢月男袟l約義務。條約對當事國無追溯的效力。一國除依據(jù)公認的正當理由外不得解除條約的義務,在通常情況下,一方解除條約須經(jīng)他國同意。(二)條約對個人的效力

條約的拘束力只與締約國有關,與締約國國民無關。但這個規(guī)則可由條約本身加以改變。(三)條約對第三國的效力

條約對第三國既無損也無益,這不僅是依據(jù)契約法的一般概念,也是以國家的主權與獨立為依據(jù)的。當然,條約可經(jīng)第三國同意為其創(chuàng)設權利和義務。但即使不對第三國創(chuàng)設權利與義務,條約也可能影響第三國的權利和義務,如條約所規(guī)定的規(guī)則成為習慣國際法而對第三國有拘束力,建立對所有國家有效的制度的條約如《聯(lián)合國憲章》對第三國所施加的義務。五、條約的解釋

(一)由誰解釋條約(二)解釋通則《條約法公約》第31條宣告條約解釋的通則是:“條約應依其用語按其上下文并參照條約的目的和宗旨所具有之通常意義,善意解釋之?!币虼耍瑮l約解釋主要是對條約的約文加以解釋,因為條約約文是各當事國的意思的唯一的權威的且是最新的說明。當然,解釋不是修改條約,或產生與條約的文字或精神相反的結果。條約解釋作為一個單一規(guī)則,包含下列因素:善意、通常意義、上下文和參照條約的目的和宗旨。(三)補充解釋方法

如果約文意思清楚,就沒有必要使用輔助方法。如果解釋通則的適用仍然使意義解釋不清或導致顯然荒謬或不合理的結果,也可以用輔助的解釋方法,包括使用締結條約前的準備資料及考慮締結條約的所有其他相關情況等。六、條約的國內執(zhí)行

(一)基本原則

凡有效之條約必須由各當事國善意履行。(二)執(zhí)行方式

條約的執(zhí)行方式由各國決定。1、一元論方法

一元論的方法是條約可以不需要立法。只要條約的締結是符合憲法的,條約即成為國內法的一部分并對該國生效。這種不需要立法的條約被稱為自動執(zhí)行的條約(self-executingtreaty)。法國為一元論方法的代表。2、二元論方法

二元論的方法并不授予條約任何特別的地位,除非條約被并入(incorporated)或轉化(transformed)為國內法,條約所創(chuàng)設的權利和義務在國內法上不具有任何效力。英國為二元論的代表。

3、一元論與二元論的結合

美國憲法處理條約的方式反映了二元主義與一元主義兩種方法。在美國,條約由總統(tǒng)按照參議院的建議和同意而締結,美國憲法第二條第二項規(guī)定:總統(tǒng)根據(jù)或征得參議院之意見并取得其同意有權締結條約,惟須由該院出席議員之三分之二贊同。在美國權力下締結的條約是美國最高的法律,即使任何州的憲法或法律與之相抵觸,每一州的法官仍受其約束。(美國憲法第6條第2項)美國的實踐是將條約區(qū)分為自動執(zhí)行的條約與非自動執(zhí)行的條約。

在1829年福斯特訴尼爾森案中,馬歇爾判稱:“條約按其性質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契約,而不是立法行為,…在美國,我們的憲法把條約宣告為國家的法律。因此,當條約無需任何立法規(guī)定的助力而自動施行時,在法院中應把它認為是與立法行為一樣的等同物。但是,當條約規(guī)定的文字意含一個契約,當締約任何一方承諾履行一個特定行為時,該行為是針對政治部門而非司法部門的,在該條約能成為對法院來說有拘束力的法律規(guī)定以前,必須先有立法機關執(zhí)行該契約?!?/p>

七、中國有關條約的實踐

中國憲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條約在我國法律體系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