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基礎袁之倫_第1頁
放射性基礎袁之倫_第2頁
放射性基礎袁之倫_第3頁
放射性基礎袁之倫_第4頁
放射性基礎袁之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11介紹第一章放射性的基礎知識第二章電離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電離輻射相關的量與單位第四章電離輻射的生物效應第五章輻射防護第六章輻射監(jiān)測第七章相關技術標準2023/2/12第一章放射性的基礎知識

一、簡述輻射二、簡述放射性三、什么是放射系2023/2/13一、簡述輻射

人們對輻射的概念并不陌生。一般來說,輻射是指從某種物質中發(fā)射出來的波或粒子,有時也說是射線。例如,物體受熱向周圍介質發(fā)射熱量叫做熱輻射;受激原子退激時發(fā)射的紫外線或X射線叫做原子輻射;不穩(wěn)定的原子核發(fā)生衰變時發(fā)射的微觀粒子叫做原子核輻射,簡稱核輻射。核輻射粒子有的帶電,有的不帶電;有的重,有的輕。人們關心的主要有α輻射、β輻射、γ輻射和中子輻射等。

2023/2/14一、簡述輻射

輻射,像光一樣,具有能量,它通過物質時會進行能量傳遞和交換,與物質發(fā)生相互作用。其中一種主要作用方式就是使物質中的原子電離,稱為電離。通常我們依它的能量的高低或電離物質的能力,將輻射分成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兩大類:非電離輻射:指能量低無法電離物質的輻射,例如太陽光、燈光、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雷達波等。電離輻射:指能量高能使物質發(fā)生電離作用的輻射。

電離輻射又區(qū)分為:(1)粒子輻射,如α、β、中子輻射等,(2)波的輻射,如γ輻射和X射線等。

2023/2/15二、簡述放射性1、什么是放射性原子核自發(fā)地放射出α、β、γ等各種射線的現(xiàn)象,稱為放射性。放射性是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殼勒爾(H.Becquerel)發(fā)現(xiàn)的。他發(fā)現(xiàn)鈾鹽能放射出穿透力很強的,并能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一種不可見的射線。經(jīng)過研究表明,它是由三種成份組成的。

2023/2/16二、簡述放射性一種是高速運動的氦原子核的粒子束,稱為α射線,它的電離作用大,貫穿本領小。另一種是高速運動的粒子束,稱為β射線,它的電離作用較小,貫穿本領大。第三種是波長很短的電磁波,稱為γ射線。它的電離作用小,貫穿本領大。以上三種射線,由于它們的電離作用貫穿本領,在工業(yè)、農業(yè)、醫(yī)學和科學研究重要的應用。

2023/2/17二、簡述放射性現(xiàn)在知道,許多天然和人工制造的核素都能自發(fā)地放射出射線。除了上述3種射線外,還有正電子、質子、中子和中微子等其它粒子。能放射各種射線的核素,稱為放射性核素。發(fā)射放射線是核素一種固有的特性,不受加溫、加壓或加磁場的影響,是由原子核內部的變化引起的,與核外電子狀態(tài)的改變關系很小。對放射性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原子核內部的結構。

2023/2/18二、簡述放射性2、什么是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衰變率(或輻射強度)會隨時間的增加而遞減。輻射強度每減少一半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半衰期。各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都是固定不變的,而且各不相同,有如人的指紋一般。例如鈷60的半衰期是5.26年,空氣中的氡222的半衰期是3.82天。2023/2/19三、什么是放射系重放射性核素的遞次衰變系列稱為放射系。它包括了天然放射系和一個人工放射系。自然界存在3個天然放射系,其母體半衰期都很長,與地球的年齡(~109)相近或大于地球年齡,因而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后還能保存下來。它們大多具有α放射性,少數(shù)具有β放射形,一般都伴隨有γ輻射,但沒有一個具有β+放射性或軌道電子俘獲的。每個放射性從母體開始,經(jīng)過至少是10次連續(xù)衰變,最后達到穩(wěn)定的鉛同位素。2023/2/110三、什么是放射系釷系從Th-232開始,經(jīng)過連續(xù)10次衰變,最后到穩(wěn)定核素Pb-208。該系核素的質量數(shù)A都是4的整倍數(shù),A=4n,所以釷系也叫4n系。母體Th-232的半衰期為1.4×1010年。鈾系從U-238開始,經(jīng)過14次連續(xù)衰變,最后到穩(wěn)定核素Pb-206。該系核素的質量數(shù)A都是4的整倍數(shù)加2,A=4n+2,所以鈾系也叫4n+2系。母體U-238的半衰期為4.468×109年。錒系從U-235開始,經(jīng)過11次連續(xù)衰變,最后到穩(wěn)定核素Pb-207。由于U-235俗稱錒鈾,故該系稱為錒系。該系核素的質量數(shù)A都是4的整倍數(shù)加3,A=4n+3,所以錒系也叫4n+3系。母體U-235的半衰期為7.038×108年。除了上述3個天然放射系外,還有一個用人工方法獲得的人工放射系。系中Np-237的半衰期最長,為2.14×106年。所以這個人工放射系叫镎系。該系核素的質量數(shù)A都是4的整倍數(shù)加1,A=4n+1,因此也稱A=4n+1系。2023/2/111第二章電離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在搞清楚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之前,首先需要了解電離輻射和物質是如何相互作用的?,F(xiàn)在敘述4種主要的電離輻射和物質相互作用的情況,即α粒子,β粒子,γ射線(包括X射線)和中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2023/2/112一、α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α粒子是帶2個單位正電荷,質量數(shù)為4的氦原子核,是個帶電的粒子,一般由質量較重的放射性原子核發(fā)射,能量為不連續(xù)的,能量通常為4—9Mev。α粒子通過物質時,能量轉移(損失)的主要方式是電離和激發(fā)。在射線和物質相互作用時,電離也是其他各種射線損失能量的主要方式。α粒子的射程非常短,1個5Mev的α粒子在空氣中的射程大約是3.5cm,在鋁金屬中只有23μm,因此,一般認為α粒子不會對人體造成外照射的損害.但當其進入人體的組織或器官時,其能量會全部被組織和器管所吸收,所以內照射的危害是必須考慮的。2023/2/113二、β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β射線是高速運動的電子,帶有1個負電荷,質量為氫原子質量的1/1840,當其和物質相互作用時,也會引起物質原子的電離和激發(fā),β粒子的質量比α粒子的質量要小得多,所以1個與α粒子的能量相同的β粒子,在同一種物質中的射程要比α粒子長得多.例如,1個能量為5Mev的α粒子,在空氣中的射程只有3.5cm,而1個能量為5Mev的β粒子,在空氣中的最大射程可達20m。與α粒子不同,β粒子穿過物質時,有明顯的散射現(xiàn)象,其特點是β粒子的運動方向發(fā)生了改變。當運動方向發(fā)生大的改變(例如偏折)時,β粒子的一部分動能會以X射線的形式輻射出來,這種輻射叫韌致輻射。韌致輻射的強度既與阻止物質的原子序數(shù)Z的平方成正比,還與β射線的能量成正比。由于對X射線的屏蔽要比對β射線本身的屏蔽困難得多,所以對β射線的屏蔽,通常要選用原子序數(shù)比較低的物質,諸如像有機玻璃和鋁這樣的材料,作為β射線的屏蔽物質,從而使得β射線在屏蔽材料中轉變?yōu)轫g致輻射的份額較少。但對于放射性活度及β粒子的能量均較高的β輻射源,最好在輕材料屏蔽的后面,再添加一定厚度的重物質屏蔽材料,以屏蔽掉韌致輻射。

2023/2/114三、γ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γ射線是不帶電的中性粒子(也即是電磁波),其靜止質量等于零,也稱為光子。當γ射線和物質相互作用時,同帶電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情況大不相同,γ射線不能使物質直接電離和激發(fā),也沒有射程的概念。γ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有3種主要形式,即光電效應,康普敦效應和電子對效應。能量較低的γ射線,在物質中主要產生光電效應;中等能量時,主要產生康普敦效應;而能量較高時,主要是電子對效應。3種效應都會產生能使物質的原子電離或激發(fā)的次級電子,而次級電子在物質中的射程不長,所以在考慮對γ射線的屏蔽時,不需要另外采取防護措施。這就是說,3種效應產生次數(shù)的多少,即是物質吸收γ輻射多少的標志.

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光電效應正比于吸收物質的原子序數(shù)Z的4次方,康普頓效應正比于Z/A,而電子對效應正比于Z平方.因此屏蔽γ射線時,以采用原子序數(shù)高的重物質為最好,例如鉛。2023/2/115四、中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中子的質量與質子的質量大約相等,并且中子與γ射線一樣也不帶電。因此,中子與原子核或電子之間沒有靜電作用。當中子與物質相互作用時,主要是和原子核內的核力相互作用,與外殼層的電子不會發(fā)生作用。中子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類型主要取決于中子的能量。在輻射防護中,根據(jù)中子能量的高低,可以把中子分為慢中子(能量小于5kev,其中能量為0.025ev的稱為熱中子),中能中子(其能量范圍為5-100kev),和快中子(0.1-500Mev)3種。中子與物質的原子核相互作用過程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散射和吸收。散射又可以分為彈性散射和非彈性散射。慢中子與原子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吸收。中能中子和快中子與物質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彈性散射。對于能量大于10Mev的快中子,以非彈性散射為主。在上述的中子和物質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除了彈性散射之外,其余各種現(xiàn)象均會產生次級輻射。從輻射防護的觀點來看,是相當重要的。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shù)情況遇到的是快中子,快中子與輕物質發(fā)生彈性散射時,損失的能量要比與重物質作用時多得多,例如,當快中子與氫核碰撞時,交給反沖質子的能量可以達到中子能量的一半.因此含氫多的物質,像水和石蠟等均是屏蔽中子的最好材料,同時水和石蠟,由于價格低廉,容易獲得,效果又好,是最常用的中子屏蔽材料。

2023/2/116第三章電離輻射相關的量與單位輻射的單位分為放射性活度單位和輻射劑量單位兩大類,均由國際輻射單位及度量委員會(ICRU)所公布,稱作國際制單位(SI單位)。以下簡述幾個重要的輻射量和單位。2023/2/117一、活度(activity),A放射性核素在單位時間內產生自發(fā)性衰變的次數(shù),即衰變率,稱為放射性活度?;疃鹊膯挝皇恰肛惪伞?,簡寫成Bq,它定義為1貝可(Bq)=1衰變/秒貝可是用來表示一個輻射源(如鈷60)的強度(衰變率)。另一個常用的舊的單位是「居里」:1居里(Ci)=3.7×1010貝可(Bq)2023/2/118二、照射量(Exposure),X照射量表示X或γ射線在單位質量小體積元空氣中,釋放出來的全部電子(負電子和正電子)被完全阻止于空氣中時,空氣中形成的一種符號的離子總電荷的絕對值,其單位是「庫侖/千克」,簡寫成C/kg。曾經(jīng)以倫琴為單位,簡寫為R:1倫琴(R)=2.58×10-4庫侖/千克(C/kg)照射量率就是單位時間內的照射量。照射量較小時,常用毫倫或微倫表示,因此照射量率也類似地應用毫倫/小時或微倫/秒表示2023/2/119三、吸收劑量(absorbeddose),D單位質量的物質(千克)吸收的輻射能量(焦耳),稱為吸收劑量。吸收劑量的單位是「戈瑞」,簡寫為Gy,它定義為1戈瑞(Gy)=1焦耳/千克每小時平均接受的吸收劑量稱為吸收劑量率,單位戈瑞/小時(Gy/h),也有毫戈瑞/小時(mGy/h),微戈瑞/小時(μGy/h)。2023/2/120四、當量劑量(equivalentdose),HT

不同種類的輻射(α、β、γ、中子)照射人體,雖使人體有相同的吸收劑量,但卻會造成不同的傷害現(xiàn)象。為此,針對不同種類的輻射定出輻射權重因數(shù)(WR),代表不同輻射對人體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物傷害,它們的值列于下表:

輻射種類輻射權重因數(shù)光子,電子及介子,所有能量1質子(不包括反沖質子),能量大于2MeV5中子5~20α粒子、裂變碎片、重核202023/2/121四、當量劑量(equivalentdose),HT當量劑量即為人體的吸收劑量和輻射權重因數(shù)的乘積,它已經(jīng)含有輻射對人體傷害的意義了。它的單位是「希沃特」,簡稱「希」,簡寫成Sv,定義為:HT(希沃特)=D(戈瑞)×W也有毫希沃特(mSv),微希沃特(μSv)。我們拍一張胸部X光片,胸部組織大約接受0.1毫希沃特劑量。從輻射權重因數(shù)W值可知,α粒子雖然穿透力很弱但健康危害卻很大,如把鈾235等放射α粒子的同位素吃進體內,則會對體內組織造成較大的傷害。2023/2/122五、有效劑量(effectivedose),E

由于人體各種組織器官對輻射的敏感度不同,所以雖接受相同的當量劑量,但造成的健康損失(患癌癥或不良遺傳)的風險(概率)卻不同,也就是說不同的組織器官,照射相同的輻射所造成的傷害不同。因此又定出「組織權重因數(shù)」(WT)來代表各組織器官接受輻射對健康損失的概率。若把各組織器官的當量劑量(HT),與其權重因數(shù)的乘積再累加起來,即成為有效劑量(E)。E代表全身的輻射劑量,用來評估輻射可能造成我們健康效應的風險,單位也是希沃特(Sv)。2023/2/123組織器官的組織權重因數(shù)(WT)器官或組織WT性腺0.20(紅)骨髓0.12結腸0.12肺0.12胃0.12膀胱0.05乳腺0.05肝臟0.05食道0.05甲狀腺0.05皮膚0.01骨表面0.01其余組織和器官0.052023/2/124第四章電離輻射的生物效應

一、輻射損傷的機理二、電離輻射對人體的作用三、效應的類型2023/2/125一、輻射損傷的機理

輻射對人體的作用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人體從吸收輻射能量開始,到生成生物效應,乃至機體的損傷和死亡為止,涉及許多不同性質的變化。在輻射的作用下,人體內的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質等會被電離或激發(fā)。這些生物大分子的性質會因此而改變,細胞的功能及代謝亦遭到破壞。實驗證明輻射可令DNA斷裂或阻礙分子復制。此外,人體內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大量水分子中,當輻射作用于水分子時,水分子亦會被電離或激發(fā),生成有害的自由基(如OH-、H+

自由基等),繼而使在水分子環(huán)境中的生物大分子受到損傷。雖然輻射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傷,但如劑量不高,機體可以通過自身的代謝過程對受損傷的細胞或局部組織進行修復,這種修復作用程度的大小,既與原初損傷的程度有關,又可能因個體間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2023/2/126二、電離輻射對人體的作用

電離輻射對人體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兩種作用:

(一)是對細胞的殺傷作用。輻射使受照射細胞死亡或受傷,細胞數(shù)目減少或功能降低,結果影響了受照射組織或器官的功能,表現(xiàn)為非隨機性效應,如急性放射病、造血功能障礙。輕者表現(xiàn)為致傷、致病效應,如可產生惡心、疲勞、嘔吐、血相有變化。重者表現(xiàn)為毛發(fā)脫落、厭食、全身虛弱、體溫增高、出現(xiàn)紫斑、蒼白、鼻血、迅速消瘦,甚至出現(xiàn)死亡。受照劑量超過4戈瑞時,50%的受照者可能死亡,超過6戈瑞時,死亡可能達100%。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不發(fā)生這種事故。但違反操作規(guī)程、核爆、無屏蔽的照射可能產生嚴重后果。

(二)是對細胞的誘變作用

主要表現(xiàn)為誘發(fā)細胞發(fā)生癌變(致癌)、還有誘發(fā)基因突變(致突)、先天性畸形(致畸),即“三致”作用。

電離輻射是非常特異的致癌因子。也是人類首先證實的致突劑。突變可分為基因突變,也可謂染色體損傷而導致的突變。在人體的突變后果中多數(shù)是有害的。體細胞突變可能誘發(fā)癌癥,性細胞突變導致遺傳損傷,輻射對胚胎的作用,而導致的先天性畸形。2023/2/127三、效應的類型輻射影響人體的第一個特點是所吸收的能量不大,但生物效應嚴重。例如,接受了達10戈的致死劑量后,人體溫度只因所吸收的能量而升高0.02℃,而這個劑量卻可使全部受照者死亡。第二個特點是生物損傷有潛伏期。急性效應可以在幾小時到幾天內出現(xiàn),而遠期效應一般都在幾年以后出現(xiàn)。射線對機體的影響,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所引起的臨床反應亦多種多樣。射線對人體的損傷顯現(xiàn)在受照者本身時稱軀體(本體)效應。如影響到受照者后代則稱遺傳效應。按對受照者損傷的范圍不同又可分全身效應(如急、慢性放射病)。單一組織的效應(如皮膚損傷、眼晶體損傷等)和胎內照射的效應(如胎兒畸型等)。若從射線作用于機體后產生效應的時間考慮,尚可分近期和遠期效應。2023/2/128三、效應的類型根據(jù)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的新建議,將輻射、生物效應分為隨機效應和非隨機效應。隨機效應是指發(fā)生的幾率(而非嚴重程度)與劑量的大小有關的效應。對于這種效應不存在劑量的閾值,任何微小的劑量也可引起效應,只是發(fā)生的幾率極其微小而已。在輻射防護所涉及的劑量范圍內,遺傳效應和致癌效應為隨機效應。非隨機效應的嚴重程度則隨著劑量的變化而改變,對于這種效應可能存在著劑量的閾值。它是某些特殊組織所獨有的軀體性效應。例如眼晶體的白內障,皮膚的良性損傷,骨髓內細胞的減少,從而引起造血障礙,性細胞的損傷引起生育能力的損害等。(一)隨機效應:其發(fā)生的幾率與劑量大小有關的效應;無劑量閾值;

1.癌癥2.白血病3.遺傳效應4.受照組織或器官的危險度。(二)確定性效應(非隨機效應):其嚴重程度與劑量大小有關的效應;有劑量閾值;

1.誘發(fā)白內障2.皮膚的良性損傷3.造血功能障礙4.生育能力的損害。

2023/2/129第五章輻射防護

一、輻射防護的目的

二、輻射防護的原則

三、輻射防護的方法

四、個人劑量限值

2023/2/130一、輻射防護的目的

防止有害的確定性效應,并限制隨機效應的發(fā)生率,使之達到被認為可以接受的水平。為了防止確定性效應的產生,制定了足夠低的劑量限值,保證即使在終身或全部工齡期間受到照射也不會產生有害的確定性效應。限制隨機性效應的發(fā)生率的辦法是使一切具有正當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合理做到得最低水平。

2023/2/131二、輻射防護的原則

國家輻射防護規(guī)定中指出:一切帶有輻射的實踐和設施的選址、設計、運行和退役,必須遵守輻射防護三原則。輻射防護三原則:(1)實踐的正當性:在施行伴有輻射照射的任何實踐之前,都必須經(jīng)過正當性判斷,確認這種實踐具有正當?shù)睦碛?是獲得利益大于代價(包括健康損害和非健康損害的代價)。(2)輻射防護的最優(yōu)化:應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在考慮到經(jīng)濟和社會因素的條件下,所有輻射照射都保持在合理達到的盡量低的水平。(3)對個人劑量的限制:用劑量限值對個人所受到的照射加以限制。

2023/2/132三、輻射防護的方法

(一)體外照射的防護時間、距離、屏蔽三方法。時間防護—縮短受照時間:縮短受照時間是簡易而有效的防護措施,為此,應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在輻射場逗留,即使工作需要,也盡量縮短在輻射場逗留時間。距離防護—增大與輻射源的距離:人體受到照射的劑量率接近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就是說,距離增加1倍,劑量率則減少到原來的1/4,操作者與輻射源之間有足夠的距離是十分必要的。屏蔽防護—人與源之間設置防護屏障:在放射防護不可能無限制地縮短受照時間和增大與源的距離。那么采用屏障防護是實用而有效的防護措施。利用鉛板,鋼板或水泥墻屏蔽,保障安全。(二)體內照射的防護放射性物質進入體內的途徑有:飲食、呼吸、皮膚吸收、傷口侵入。因此,體內照射的防護方法就是避免食入、減少吸入、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區(qū)逗留。此外還要加強場所除污工作,以減少人員的體內污染的機會。用劑量限值對個人所受到的照射加以限制。

2023/2/133四、個人劑量限值劑量限值分兩類:一類適用于輻射工作人員,另一類適用于公眾成員,具體規(guī)定見下表:劑量限值5年平均值(毫希/年)任一年值(毫希/年)職業(yè)照射2050公眾照射152023/2/134第六章輻射監(jiān)測一、輻射監(jiān)測原理概述二、輻射探測器的種類三、輻射監(jiān)測儀的選擇四、常用輻射監(jiān)測儀2023/2/135一、輻射監(jiān)測原理概述輻射是不能夠感知的,就是說不能憑借人的感覺器官(視覺、嗅覺和觸覺等)察覺它而采取自衛(wèi)和防預。也許這正是人們對它感到憂慮不安得一個原因。因此,對裝有放射性物質的容器或輻射危險區(qū),應貼電離輻射警示標識。對電離輻射的“感知”必須依靠專門的探測儀器。探測原理: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后,會是物質發(fā)生變化,這包括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這就是輻射的物理效應和化學效應,這些效應包括:(1)氣體的電離;(2)固體中的電離;(3)固體中的激發(fā);(4)化學系統(tǒng)的改變等。通過監(jiān)測受照物質發(fā)生的這些變化,來“感知”輻射的存在和水平。2023/2/136二、輻射探測器的種類(一)氣體探測器入射帶電粒子通過氣體時,由于與氣體分子的電離碰撞而逐次損失能量,最后被阻止下來。碰撞的結果使氣體分子電離或激發(fā),并在粒子通過的徑跡上生成大量的離子對。通過電子器件收集并測量這些離子對以監(jiān)測相作用的輻射。通常有:電離室探測器、正比計數(shù)器(管)和蓋革-彌勒(G-M)計數(shù)器(管)等。(二)閃爍探測器輻射與某些透明物質發(fā)生相互作用,會使其電離、激發(fā)并發(fā)射熒光,通過光電倍增管將發(fā)射的光轉換成電信號并加以記錄以監(jiān)測相作用的輻射。測量γ射線最常用的閃爍體是碘化鈉(NaI)晶體。(三)半導體探測器用半導體代替氣體探測器中的氣體,這樣就形成半導體探測器。常用的半導體有硅和鍺。例如:金硅面壘探測器、高純鍺探測器。(四)其他探測器化學法:硫酸亞鐵劑量計、核乳膠等;固體發(fā)光法:熒光玻璃劑量計;熱致發(fā)光法:熱釋光劑量計(TLD)。2023/2/137三、輻射監(jiān)測儀的選擇

選擇和使用輻射監(jiān)測儀器,主要應考慮以下四個方面:(一)監(jiān)測射線的類型:是什么類型射線,是只有一種射線,還是同時有幾種射線的混合場;(二)儀器的能量響應和可測的能量范圍;(三)儀器的量程;(四)儀器使用條件和現(xiàn)場測量要求。2023/2/138四、常用輻射監(jiān)測儀(一)個人劑量儀劑量筆、膠片胸章劑量計、熱釋光劑量計、熒光玻璃劑量計、個人劑量報警儀(電子式)。(二)巡測儀這主要用于工作場所合環(huán)境的輻射監(jiān)測。常用的有γ劑量率監(jiān)測儀、α和β表面污染監(jiān)測儀等。(三)固定監(jiān)測儀這種監(jiān)測儀器多用于大型輻射場所進行定點劑量監(jiān)測,使用相應的探測器和各種記錄顯示裝置以及備有報警裝置。2023/2/139第七章相關技術標準一、《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二、《γ射線探傷機》GB/T14058-1993三、《工業(yè)γ射線探傷防護標準》GBZ132-20022023/2/140一、《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一)《基本標準》產生背景我國于1995年由當時的衛(wèi)生部、國家核安全局、國家環(huán)??偩趾椭袊斯I(yè)總公司四部委組建了新的國家輻射防護基本標準的研制班子,著手研制我國新的輻射防護基本標準,這一新國標從根本上結束我國當時同時存在由不同部門制定的兩個放射防護基本標準的不正常狀況(《放射衛(wèi)生防護基本標準》GB4792-1984和《輻射防護規(guī)定》GB8703-1988),也必然等效采用ICRP60號出版物的有關內容?!峨婋x輻射防護和輻射源安全的基本標準》于2002年10月8日發(fā)布,于2003年4月1日正式實施。2023/2/141一、《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二)《基本標準》適用范圍標準規(guī)定了對電離輻射防護和輻射源安全的基本要求。標準適用于實踐和干預中人員所受電離輻射照射的防護和實踐中源的安全。標準不適用于非電離輻射(如微波、紫外線、可見光及紅外輻射等)對人員可能造成的危害的防護。2023/2/142一、《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三)《基本標準》結構框架1、范圍2、定義3、一般要求4、對實踐的主要要求5、對干預的主要要求6、職業(yè)照射的控制7、醫(yī)療照射的控制8、公眾照射的控制9、潛在照射的控制——源的安全10、應急照射情況的干預11、持續(xù)照射情況的干預附錄A(標準的附錄)豁免附錄B(標準的附錄)劑量限值與表面污染控制水平附錄C(標準的附錄)非密封源工作場所的分級附錄D(標準的附錄)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組附錄E(標準的附錄)任何情況下預期應進行干預的劑量水平和應急照射情況的干預水平與行動水平附錄F(標準的附錄)電離輻射的標志和警告標志附錄G(提示的附錄)放射診斷和核醫(yī)學診斷的醫(yī)療照射指導水平附錄H(提示的附錄)持續(xù)照射情況的行動水平附錄J(標準的附錄)術語和定義2023/2/143一、《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四)輻射工作場所的分區(qū)應把輻射工作場所分為控制區(qū)和監(jiān)督區(qū),以便于輻射防護管理和職業(yè)照射控制。1、控制區(qū)注冊者和許可證持有者應把需要和可能需要專門防護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區(qū)域定為控制區(qū),以便控制正常工作條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擴散,并預防潛在照射或限制潛在照射的范圍。確定控制區(qū)的邊界時,應考慮預計的正常照射的水平、潛在照射的可能性和大小,以及所需要的防護手段與安全措施的性質和范圍。對于范圍比較大的控制區(qū),如果其中的照射或污染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