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醉翁亭記》導學案-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fffa5db1a3cf3073463cddd78dc752/dffffa5db1a3cf3073463cddd78dc7521.gif)
![第12課《醉翁亭記》導學案-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fffa5db1a3cf3073463cddd78dc752/dffffa5db1a3cf3073463cddd78dc7522.gif)
![第12課《醉翁亭記》導學案-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fffa5db1a3cf3073463cddd78dc752/dffffa5db1a3cf3073463cddd78dc7523.gif)
![第12課《醉翁亭記》導學案-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fffa5db1a3cf3073463cddd78dc752/dffffa5db1a3cf3073463cddd78dc7524.gif)
![第12課《醉翁亭記》導學案-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fffa5db1a3cf3073463cddd78dc752/dffffa5db1a3cf3073463cddd78dc75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醉翁亭記歐陽修一、課前預習部分(一)作者介紹《醉翁亭記》選自《歐陽修全集》,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宋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二)文學常識1.中國四大名亭:北京的陶然亭、杭州的湖心亭、長沙的愛晚亭、滁州的醉翁亭。2.“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韓愈、柳宗元、蘇軾。3.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蘇轍、蘇洵、王安石、曾鞏。(二)整體感知1.理清文章結構一、醉翁亭環(huán)境、得名緣由以及“醉翁”二字深意醉翁亭記二、山中景色與出游之樂三、滁人的游樂和太守的宴飲四、禽鳥之樂和游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2.回答下列問題。(1)文章第一段的寫作順序?由遠—近、大—小、面—點、整體—局部的寫作順序。(2)《醉翁亭記》中描寫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描寫山間四時之景的句子是: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3)貫穿全文的感情線索是什么?“樂”(4)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哪些?并解釋。(5個)①觥籌交錯:形容宴飲盡歡。②峰回路轉:a.指山勢曲折,道路隨之迂回。b.今常喻事情經(jīng)歷曲折后,出現(xiàn)新的轉機。③水落石出:比喻事物真相完全顯露。④醉翁之意不在酒: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也比喻別有用心。⑤前呼后應:寫文章或做事情考慮周到,前面有伏筆,后面有照應。(5)《醉翁亭記》中表明意不在此而在彼的千古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二、課文翻譯與重點文言字詞解釋(一)第一段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重點字詞解釋(1)環(huán)滁皆山也:環(huán)繞(2)林壑尤美:壑:這里指山谷尤:格外(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樣子深秀:幽深秀麗(4)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傾瀉(5)峰回路轉:回環(huán)(6)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翼然: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臨:居高面下(7)作亭者誰:建造,修建(8)名之者誰:命名,取名(9)太守自謂也: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10)飲少輒醉:就(11)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情趣(1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之:代詞,代指欣賞山水的樂趣寓:寄托2.翻譯(1)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環(huán)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許多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優(yōu)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秀麗的,是瑯琊山。(2)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是釀泉。(3)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轉彎,有一座亭子(亭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二)第二段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1.重點字詞解釋(1)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若夫:句首發(fā)語詞,像那霏:彌漫的云氣(2)云歸而巖穴暝:歸:聚攏巖穴:這里指山谷暝:昏暗(3)晦明變化者:暗(4)山間之朝暮也:傍晚(5)野芳發(fā)而幽香:芳:花發(fā):開放(6)佳木秀而繁陰:茂盛(7)風霜高潔:指天高氣爽,霜色潔白(8)山間之四時也:四季(9)而樂亦無窮也:窮盡2.翻譯(1)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消散,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的,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2)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野花開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密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面下降露出石頭,(這)是山間的四季的景色。(三)第三段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1.重點字詞解釋(1)至于負者歌于途:背(2)傴僂提攜:傴僂:指老人提攜:指兒童(3)臨溪而漁:釣魚(4)泉香而酒洌:清(5)山肴野蔌:菜蔬(6)雜然而前陳者:雜然:雜亂的樣子陳:陳列,擺開(7)宴酣之樂:盡興地喝酒(8)非絲非竹:絲:弦樂器竹:管樂器絲竹:指音樂(9)射者中:這里指投壺(10)弈者勝:下棋(11)觥籌交錯:?。壕票I:酒籌(12)蒼顏白發(fā):蒼老的容顏(13)頹然乎其間者:倒下的樣子2.翻譯(1)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老老少少的行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的人們出游。(2)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把泉水釀成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雜亂地在前面擺開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3)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酒宴上暢飲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起來坐下,大聲喧嘩的,是眾位賓客在歡樂。(4)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醉倒在眾人中間的,是喝醉了的太守。(四)第四段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1.重點字詞解釋(1)已而夕陽在山:不久(2)太守歸而賓客從也:跟從(3)樹林陰翳:翳:遮蓋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蔭(4)游人去而禽鳥樂也:離去(5)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樂(前):以……為樂,意動用法樂(后):樂趣(6)醒能述以文者:述:記述以:用(7)太守謂誰:為,是2.翻譯(1)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樹林枝葉茂密成陰,鳥兒到處鳴叫,游人離開后禽鳥歡樂。(2)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然而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3)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喝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三、文言現(xiàn)象歸納總結(一)一詞多義醒能述以文者:用山之僧智仙也:的1.以全石以為底:把2.之石青糝之:代詞,代指字的凹處以殘年余力:憑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指山水之樂以其境過清:因為舜發(fā)于畎畝之中:選拔云歸而巖穴暝:聚攏4.發(fā)3.歸野芳發(fā)而幽香:開放女有歸:指女子出嫁臨溪而漁:到5.雜然雜然相許:紛紛的樣子6.臨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居高面下雜然而前陳者:雜亂的樣子執(zhí)策而臨之:面對其名為鯤:名字太守謂誰:是7.名8.謂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認為名之者誰:命名,取名或謂惠子曰:對……說,告訴(三)詞類活用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翼: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名詞作狀語2.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樂(前):以……為樂,意動用法(四)特殊句式1.判斷句舉例: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2.狀語后置句舉例: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四、課堂練習(25分)1.第三段在描寫滁人的游樂和太守的宴飲時為我們描繪了幾幅圖畫?有何作用?(4分)滁人游圖: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樂圖,表現(xiàn)了太守治理下政治的清明;太守宴圖:表現(xiàn)了太守超凡脫俗的情趣眾賓歡圖:寫出了太守與僚屬之間的良好關系,也流露出了太守內(nèi)心的欣慰。太守醉圖:流露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以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樂趣。2.“太守醉”僅僅指喝醉酒嗎?課文中作者因為什么而醉?(3分)不是,作者因宴酣而醉;因山水之美而醉;因與民同樂,百姓富足安寧的生活而醉。3.課文寫了哪些“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4分)(1)樂:山水之樂、游人之樂、賓客之樂、禽鳥之樂、太守之樂;(2)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志趣。4.《醉翁亭記》一文中把“醉”與“樂”聯(lián)系起來的句子是哪句?這句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1)醉能同其樂。(2)將“醉”與“樂”統(tǒng)一起來,醉是表象,樂是實質,起畫龍點睛,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5.概括歸納本文的主旨.(3分)本文以“樂”為線索,描寫了醉翁亭的秀美風光,勾勒了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fā)了作者豁達開朗、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6.本文用了21個“也”字,有的表示判斷,有的表示陳述。朗讀下列語句,結合上下文體會“也”字表達的語氣。(2分)(1)環(huán)滁皆山也(表陳述)(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表判斷)(3)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斷)(4)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陳述)五、課后習題(一)基礎選擇題(20分)1.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對偶修辭方法的一項是()(2分)A.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B.風霜高潔,水落石出C.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D.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朝而往,暮而歸男有分,女有歸B.頹然乎其間者夕日欲頹,沉鱗競躍C.游人去而禽鳥樂也過中不至,太丘舍去D.醒能述以文者皆披發(fā)文身答案:C.解析:A.回去;女子出嫁B.倒下;墜落C.離去,離去D.文章;同“紋”,紋身3.下列句中“而”字表修飾的一項是()(2分)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B.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然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D.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答案:D.解析:A.表并列B.表轉折C.表轉折4.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A.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而樂亦無窮也B.若夫淫雨霏霏日出而林霏開C.名之者誰不能名其一處也D.臨溪而漁而不知人之樂答案:A.解析:A.樂趣;樂趣B.雨雪紛紛而下的樣子;彌漫的云氣C.命名;說出D.表修飾;表轉折5.下列句子中“也”字的表達語氣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2分)A.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B.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C.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答案:D.解析:A、B、C三項均表判斷,D項表陳述。6.歐陽修用“環(huán)滁皆山也”描寫滁州城的地理特征,對于這5個字,有下面幾種議論,不確切的的一項是()(2分)A.這五個字高度凝練,高度簡潔,是錘煉字句的典范。B.這五個字省卻許多字,而意未嘗不盡。C.這五個字雖簡潔,但意猶未盡。D.這五個字言簡意賅,鳥瞰全景,描述了滁州城的地理特征。答案:B.7.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文章第一段介紹醉翁亭所在,由面到點,先“環(huán)滁”再“西南”,望“瑯琊”聞“水聲”,用“回”字“轉”字,引出亭子,層層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B.文章第二段將“山水之樂”具體化,描寫山間朝暮變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連山中美景的無窮樂趣。C.文章通過描繪游人之樂,宴酣之樂,禽鳥之樂,以此襯托太守的孤芳自賞。D.全文連用二十一個“也”,形成一唱三嘆的吟詠句調(diào),讀起來抑揚頓挫,鏗鏘悅耳。答案:C.文章通過描繪游人之樂,宴酣之樂,禽鳥之樂,以此襯托太守的寄情山水和與民同樂的志趣。而孤芳自賞為貶義詞,用在這里感情色彩不當且不合語境。8.根據(jù)作者對文中飲酒賞景的描述,下列對“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A.欣賞山水自然景色的樂趣,必須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領會得到。B.山水的景色領會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C.欣賞山水得到樂趣,心中暢快,自然酒興大發(fā)。D.欣賞山水自然景色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答案:D.9.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2分)A.作者以富有靈性的筆觸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瑯琊山變幻無窮的美麗景色,賞山樂水的歡暢與愜意躍然紙上。B.文章寫“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眾賓歸”均圍繞“樂”字展開,既寫出太守與民同樂,又表現(xiàn)了當時滁州的政治清明。C.游記著力寫太守與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間的情形,意在表現(xiàn)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D.文章駢散結合,句式整齊又富有變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靈活運用,使得語言具有回環(huán)往復的音韻美。答案:C.游記著力寫太守與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間的情形,意在表現(xiàn)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寄情山水的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10.下列對文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選文開頭先概括描述滁州的地理特征,后依次寫了西南諸峰、瑯琊山、釀泉、醉翁亭。B.文章寫“醉翁亭的命名”主要為了介紹醉翁亭的由來和寫作本文的原因。C.選文第二段描寫了山間的朝暮變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D.文中用了不少對句,如“野芳發(fā)而幽香”對“佳木秀而繁陰”,這種句式工整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答案:B.文章寫“醉翁亭的命名”主要為了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樂趣。(二)綜合性學習(12分)11.某班級舉行“走進醉翁亭”綜合性學習活動,請參加并完成下面任務。(1)在瑯那山醉翁亭景區(qū),慈孝竹郁郁蔥蔥,然而,一些竹子主干上卻“傷痕累累”,“某某到此一游”“某某天長地久”……如果你看見一人正在涂鴉,你準備如何動阻他?(3分)答案示例:你好,這郁郁蔥蔥的慈孝竹為這醉翁亭景區(qū)平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你這樣刻刻畫畫,真有點煞風景,讓我們做個文明的旅游人,好嗎?(2)學完《岳陽樓記》后,小笑擬了上聯(lián),請你以《醉翁亭記》為內(nèi)容對出下聯(lián)。上聯(lián):希文俯瞰洞庭湖心憂天下下聯(liá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示例:永叔醉游醉翁亭樂惠黎民(3)“翁去八百載,醉鄉(xiāng)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是醉翁亭風景區(qū)的旅游廣告語。請結合學過的知識和圖片用形象的語言描述醉翁亭。(3分)答案示例:醉翁亭四周古樹蒼翠,亭子畫棟雕梁,古色古香,那亭檐翹起的四角,若蒼鷹凌空飛躍。12.學習了《醉翁亭記》,同學們對歐陽修借醉寫樂,醉中有樂的情趣印象深刻。班委會決定開展“酒與傳統(tǒng)文化”專題實踐活動,請你完成下列任務。(1)【書法中的酒】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下面是“酒”字的幾種書法字體,分別是甲骨文、篆書、隸書。請你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看到以上書法字體的感受。(2分)答案示例一:我從“酒”字和諧流暢的線條中感受到中華書法的博大精深、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答案示例二:我從“酒”字典雅的字體造型里仿佛傾聽到了遠古的呼喚,聞到了陣陣沁人心脾的酒香。(2)【古詩詞中的酒】詩詞組的同學搜集了不少與“酒”有關的詩詞句,請你探究以下幾組詩詞句所表達的情感。(2分)A.對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兩鄉(xiāng)心。(唐?盧綸)B.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李白)C.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宋?蘇軾)D.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宋?范仲淹)E.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宋?辛棄疾)答案:詩人借酒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愁緒,抒發(fā)憂國、思鄉(xiāng)或壯志難酬的情感。(三)閱讀理解(49分)13.閱讀下面兩文,回答問題。【2017湖北荊門中考】(10分)【甲】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疽摇苦嵺?,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曾任范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牘。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遷濰縣,值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①,我任②之?!奔窗l(fā)谷與民,活萬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咀⑨尅竣僮l:譴責,責備。②任:承擔責任。(1)下列語句中,對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即發(fā)谷與民,活萬余人活:救助,使……活B.室無賄賂,案無留牘牘:書信C.值歲荒,人相食值:遇到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去:離開答案:B.室無賄賂,案無留牘牘:公文(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A.樹林陰翳,鳴聲上下上有遣,我任之B.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微斯人,吾誰與歸C.醒能述以文者以畫竹、蘭為長D.燮開倉賑濟,或阻之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答案:D.解析:A.(樹的)上面;皇上B.回去;歸依C.用;把D.有的人;有的人(3)下列對兩文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歐陽修與滁人暢游山水,酒酣而醉,此醉是為山水之樂而醉,更為能與民同樂而醉。B.鄭板橋因擔心上級拒絕,沒有經(jīng)過申報就開倉賑濟災民,最終遭到了撤職處分。C.鄭板橋不僅為官清廉,勤政愛民,敢于擔當,而且富有藝術オ華,喜與文人雅土交游。D.歐陽修和鄭板橋擔任官職,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愛戴。答案:B.原文沒有提到。(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①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2分)人們知道跟隨太守游玩而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樂趣為樂趣。②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2分)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了,如果輾轉向上申報,百姓怎么能活下去?14.閱讀甲、乙兩文,回答問題?!?018桂林中考改編】(14分)【甲】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乙】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③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④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⑤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節(jié)選自歐陽修《豐樂亭記①》)【注】①本文是歐陽修被貶滁州時所作。②刻露:鮮明地顯露。③本:根據(jù)。④上:皇上。⑤刺史:即作者。(1)請用“/”為下面句子斷句。(標兩處)(1分)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2分)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聽泉D.而不知人之樂答案:D.解析:A、B、C均表修飾,而D表轉折(3)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A.樹林陰翳(陰影)B.佳木秀而繁陰(茂盛)C.宣上恩德(宣揚)D.遂書以名其亭焉(寫下)答案:A.樹林陰翳(遮蓋)(4)對比分析甲、乙兩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2分)A.甲、乙兩文在描寫自然美景時,都描寫了花、樹、霜等自然景物。B.甲、乙兩文在描繪山川美之余,還都描繪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風俗畫面。C.甲、乙兩文均為作者貶官滁州時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現(xiàn)了“與民同樂”的主旨。D.從甲、乙兩文可知,“醉翁亭”“豐樂亭”都是根據(jù)作者的情趣、愛好來命名的。答案:D.醉翁亭是歐陽修根據(jù)自己的別號來命名的;豐樂亭是為了讓百姓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快樂,是因為有幸生在太平無事的年間而命名的。(5)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①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②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我來到這個地方,喜歡這里地方僻靜,而且政事簡單。(6)【乙】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語句回答)交代了作者為亭子取名“豐樂亭”的原因?!炯住慷挝恼潞汀疽摇慷味急憩F(xiàn)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語回答)的高尚情懷。(3分)答案:樂其歲物之豐成安此豐年之樂者與民同樂15.閱讀甲、乙兩文,回答問題。(13分)【甲】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乙】子瞻①遷②于齊安,廬于江上……昔余少年,從子贍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贍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④為悅。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于前,要之一飽,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于中,無責于外,而姑寓⑤焉。此子贍之所以有樂于是也。(節(jié)選自蘇轍《武昌九曲亭記》)[注]①子瞻:蘇軾的字。②遷:貶謫。③襄(qiān)裳:提起衣服。④適意:合乎自己的心意。⑤寓:寄。(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蓋天下之樂無窮B.而不知人之樂酌水而飲之C.宴酣之樂,非絲非竹為之悵然移日D.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從子瞻游答案:D.解析:A.以……為樂;樂趣B.表轉折;表順承C.的;代詞D.跟從;跟從(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①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醉倒在眾人中間的是喝醉了的太守。②此子贍之所以有樂于是也。這就是子瞻在這里感到快樂的原因。(3)甲文中作者始終以“太守”稱呼,結尾才點出太守姓名,請說說這樣寫的好處。(3分)①前文一直以“太守”自稱,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結尾點明太守是誰,解除懸念體現(xiàn)了構思的巧妙;②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課時分層作業(yè)9訂立合同有學問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5
- 2024-2025學年高中數(shù)學課時分層作業(yè)4平面的基本性質含解析蘇教版必修2
- 2024年高中政治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第1課第1框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年高考化學精準押題練第13題化學實驗基礎含解析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第五章6向心力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檢驗工作人員年終總結
- 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個人總結
- 外科護士工作計劃報告
- 魯人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15.2《生命最寶貴》聽課評課記錄
- 東入合作協(xié)議書
- 護工(陪護)培訓教材(完整版)資料
- absciex lc ms qtrapanalyst軟件定量操作Analyst在如右圖的彈出窗口
- 骨科的疼痛管理
- 前列腺癌診斷治療指南
- 中國銀行招聘筆試真題「英語」
- 江蘇省2023年對口單招英語試卷及答案
- GB/T 35506-2017三氟乙酸乙酯(ETFA)
- GB/T 25784-2010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 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指令書填寫規(guī)范(特種設備安全法)參考范本
- 硬筆書法全冊教案共20課時
- 《長方形的面積》-完整版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