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三單元《蘭亭集序》教學設計課題蘭亭集序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掌握文章的字詞;有感情地誦讀全文并能背誦。(2)反復誦讀文章,在朗讀中把握文中的感情脈絡2.能力目標(1)了解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認識作者在樂、悲、痛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2)

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由'樂——痛——悲'的思想感情;正確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蘊含的生死觀。教學重點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背誦全文。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正確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蘊含的生死觀。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學生準備:筆記本記筆記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1.素有“書圣”美譽的王羲之不僅擅長書法,也擅長詩文。書法作品《蘭亭集序》被后世評論者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出示臨摹圖),只可惜我們看到的是臨摹本,據(jù)說其真跡已隨唐太宗葬入昭陵。但是,作為散文佳作的《蘭亭集序》膾炙人口,流傳至今,《蘭亭集序》可謂“文質雙絕”。下面,我們就來一同欣賞這篇文章。2.作者簡介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書法家、文學家。東晉瑯邪臨沂人,世居會稽山陰。出身于士族名門,是東晉政治家王導的從子。青年時期有美譽,朝廷召他為侍中、吏部尚書,都辭謝不就。后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早年從衛(wèi)夫人學習書法,后多鑒前代名家書法,博采眾長,備精諸體,“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其書法藝術影響之大,在書家之中,罕能與之相比者,故有“書圣”之稱。書法刻本以《樂毅論》《蘭亭序》《十七帖》為著。其子王獻之也是書法名家。父子齊名,世稱“二王”“二圣”。他的行草書最能表現(xiàn)雄逸流動的藝術美?!稌x書》說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由于他在書法上的成就和貢獻,被后世譽為“書圣”。3.古代書法名家二王——指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前者為書圣。鐘王——三國魏鐘繇、東晉王羲之蘇黃米蔡——宋“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顏柳——唐書家顏真卿、柳公權,書史上又有“顏筋柳骨”之稱。初唐四大書法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唐草書的杰出代表“顛張醉素”--張旭和懷素二張——指東漢張芝、唐代張旭二位善草書之書家趙董——指元代趙孟俯,明之董其昌邢張米董——晚明四大家邢侗、張瑞圖、米萬鐘、董其昌四人虞歐褚薛——初唐的四大書法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4.文體知識序言”簡稱“序”,也叫前言,屬實用文體,同“跋”是一類。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薦介紹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說明寫作過程、寫作目的、主要內容或說明一些同書本有關的事情,幫助讀者更好地去閱讀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請他人寫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紹著作外,往往還有一些評價的內容。

5.寫作背景兩晉政治恐怖,統(tǒng)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殘殺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士大夫不滿,普遍崇尚老莊,追求清靜無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學盛行,大都崇尚清談,對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都產生了很復雜的影響。文學創(chuàng)作內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現(xiàn)實的情調很濃。東晉時期,清談老莊玄理的風氣很盛,是玄言文學泛濫之時。但王羲之一反“清虛寡欲,尤善玄言”的風氣和追求駢體的形式主義之氣,抒寫了一篇情真語篤,樸素自然的優(yōu)美散文《蘭亭集序》,不但在東晉文壇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整體閱讀1.《蘭亭集序》是一篇詩集序言,作者以情感飽含的筆觸,記敘了蘭亭的山水佳勝和宴會盛況,進而抒發(fā)了對世事變幻、死生無常的感慨。文章反映了一般封建士大夫的人生觀;但作者沒有徹底走向消極無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其時盛行的死生等同的虛無哲學觀,于悲慨中透露出對現(xiàn)實生活的流連與珍惜。這在崇尚老莊、沉迷玄學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全文僅320余字,先記蘭亭盛會,再論人間死生。情景互見,淋漓滿紙,也啟人思考。2.請找出最能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詞語。樂痛悲合作探究1.第1自然段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永和九年,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為的是到水邊進行消災求福的活動。許多有聲望有才氣的人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都聚集在一起。這里有高大的山和險峻的嶺,有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huán)繞,把水引到(亭中)環(huán)形水渠里來,讓酒杯漂流水上(供人們取飲),人們在曲水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痛快地表達各自幽雅的情懷。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吹來心情舒暢。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這樣)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盡視和聽的樂趣,實在快樂??!2、第二段中“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皺紋。”這句話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各有什么作用?首先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把唱秦腔“快板”所流露出來的高興、狂喜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次運用了比喻和移就(有意識地把描寫甲事物的詞語移用來描寫乙事物)的修辭手法,極為形象地表現(xiàn)了秦腔“慢板”對秦川人心靈的撫慰作用。3.納一下,可樂者幾個?

名士濟濟,聚首蘭亭

一可樂也山環(huán)水繞,境界清幽

二可樂也飲酒賦詩,暢敘幽情

三可樂也此矣”。天朗氣清,日暖風和

四可樂也

仰觀俯察,游目騁懷

五可樂也

良辰,美景,賞心,佳事,四美齊臻——信可樂也4.詞類活用:①名詞活用為動詞:一觴一詠觴:喝灑。②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群賢畢至賢:有才有德之人。少長咸集少:少者;長:長者。無絲竹管弦之盛盛:熱鬧的場面。死生亦大矣大:大事。③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所以興懷,其致一也一:用做動詞,是一樣的。④意動用法:(1)齊彭殤為妄作齊:形容詞用作意動詞,以為齊,看作相等。(2)一死生為虛誕一:數(shù)詞用作意動詞,以為齊,看做一樣。5.第一、二自然段文字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寫景抒情,敘議結合。如敘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緊接著引申而論“雖無絲竹之盛,……亦足以暢敘幽情”;下面也同樣是敘議結合:“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庇闪汲?、美景、賞心、樂事得出這樣的結論:“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的議論跟前一段是怎樣聯(lián)系的?用“人之相與(人的交往),俯仰一世(過得很快)”句承上啟下,由此引發(fā)對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極。接著作者指出兩種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時光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事過境遷,又留戀于過去的美好時光,即留戀于生之樂。再接著筆鋒一轉,由生說到死(終期于盡),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讓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觀點是水到渠成。7.最后一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千古同心,千古同慨,作者的思緒從有限轉入無限,又歸結到《蘭亭集》的撰集上,既點出了作序的緣起,又留下了無窮的回味。隨著時光的流逝,人的生命也終有盡期。作者在感時之余,轉為傷逝。把莊子之言斥為“虛誕”和“妄作?!辈荒軐W太上之忘情,忘掉生和死的界限。8.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畤@不已,情調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蘊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學生分組討論。明確:本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對這次宴集環(huán)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攝其神韻,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些斗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第二自然段,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fā)感慨,但字里行間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正因為作者對人生憂患有清新的認識,才可揚長避短,在有限人生中進行無限的價值創(chuàng)造。第三自然段,作者在盡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批判了莊周“一死生”“齊彭殤”的虛無主義,當然應該看作是積極的。9.重點研習以下語句,深度明確作者的“痛”是什么?!凹捌渌染耄殡S事遷,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這樣永無止境地追求滿足而又不斷地厭倦,既充滿了快樂又充滿了無盡的煩惱,怎能不感慨萬分?!跋蛑?,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往昔的盛會已化為歷歷在目的往事,過去曾有的歡樂,已如流水向東而去,這真是“勝景不常,勝筵難再”,這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皼r修短隨化……”:況且人壽命的長短,要聽憑造化,無論壽命是長還是短,其結果是殊途同歸。自然是自在、自足的,而人生需要外在的事物來滿足。自然是永恒的,人生卻如此短暫且欲望無盡,而且更多時候是“心想而事不成”,這樣,“人生的矛盾”又是綿綿無盡的。作者在對死亡的觀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這種“痛”是痛什么?——對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痛惜。10.弄清本文抒情為什么先樂后悲?這種先樂后悲的寫法有其歷史的和現(xiàn)實的兩方面的原因。就其歷史原因來說,這種描述聚會后轉悲的作品并非始自《蘭亭集序》。當年漢武帝行幸河東,途中與群臣歡飲,自作《秋風辭》:“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奈老何!”東漢《古詩十九首》之四云:“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蔽何牡邸杜c朝歌令吳質書》寫宴游之歡后:“樂往哀來,愴然傷懷。余顧而言:‘斯樂難常?!阆轮剑桃詾槿?。”可見歷史上因歡聚由樂生悲的感慨是屢見不鮮的,那么《蘭亭集序》如此用筆就不足為奇了。就其現(xiàn)實原因說,這種寫法符合人們的心理變化規(guī)律:大家難得一聚,是快事、樂事,但有聚就有散,“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種聚散兩依依的情景本來已使人感慨萬端,再由此想到人生無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從中來。11.藝術特色立意高遠,蘊藉深長作者善于借題發(fā)揮,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他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文筆洗練,自然有致本文僅325字,文中先記蘭亭之會的概況,而后就死生問題發(fā)表議論;雖是書序,卻以抒情筆調出之,淋漓滿紙,美不勝收;加以文筆洗練,自然有致,更足以發(fā)人深思。四、鞏固提升最后一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千古同心,千古同慨,作者的思緒從有限轉入無限,又歸結到《蘭亭集》的撰集上,既點出了作序的緣起,又留下了無窮的回味。隨著時光的流逝,人的生命也終有盡期。作者在感時之余,轉為傷逝。把莊子之言斥為“虛誕”和“妄作?!辈荒軐W太上之忘情,忘掉生和死的界限。作者由蘭亭盛會寫起,極寫盛會之\"樂\"??纱蠓裁谰笆⑹拢紭O易引發(fā)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對蘭亭美景,不由得興盡悲來,感慨萬千,進而展開議論,抒發(fā)了\"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溝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簡而意深,不愧為千古名篇?!霸谏疥幍郎献?,如在畫中游”。讀罷《蘭亭集序》,我們腦中浮現(xiàn)出綠樹掩映的群山、修長挺拔的翠竹,還有那清澈急流的溪水。難怪有人說,欣賞《蘭亭集序》一文,亦如欣賞其書法作品一樣:夏飲甘泉,神清氣爽;秋日登高,天晴氣朗;嚴冬圍爐,溫暖如春。課后作業(yè)完成同步閱讀練習。板書設計

時間

:暮春之初

地點

:蘭亭

事由

:修褉事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