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5篇范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9016e30866e9c8e76d0504bd8d8c71/339016e30866e9c8e76d0504bd8d8c711.gif)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5篇范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9016e30866e9c8e76d0504bd8d8c71/339016e30866e9c8e76d0504bd8d8c712.gif)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5篇范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9016e30866e9c8e76d0504bd8d8c71/339016e30866e9c8e76d0504bd8d8c713.gif)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5篇范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9016e30866e9c8e76d0504bd8d8c71/339016e30866e9c8e76d0504bd8d8c714.gif)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5篇范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9016e30866e9c8e76d0504bd8d8c71/339016e30866e9c8e76d0504bd8d8c71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5篇范文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
“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個三十年。我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我們原先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可是我們做了不一樣的嘗試——我努力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我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我的母親。〞?親愛的安德烈》的主人公之一龍應臺,作為一個母親,她這樣說。
看了這本書,我不由自主地跟隨他們書信的印跡,開始了一段心靈之旅。
這本書感動了無數(shù)被“親子〞之間隔膜與沖突深深困擾著的讀者,為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辦法。
是啊,在我們的周圍,有多少人像他們母子一樣無法聚在一齊。有的母親為了生存離家棄子,外出打工賺錢,孩子成了留守兒童;有的母親因為意外事故或是疾病纏身,離開了孩子,親人再也無法相守;有的孩子尚未成人便外出打拼,早早地脫離了母親的陪伴。所以,此刻的孩子與母親之間的相處時間越來越少,距離也越來越遠。漸漸地,母親已不再是最懂孩子的那個人,她已經(jīng)漸漸遠離了孩子的心。
母親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共同找到一個透著天光的窗口,透過36封電子家書,兩代人開始了“翻開天窗說亮話〞。他們經(jīng)過書信訴說著自我的生活、學習與工作,有玩笑話,有關懷與在乎,但更多的是相互坦誠的交流。
我想,對于許多人來說,書信也許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36封家書里,讓我最有感觸的是第四封信——?年輕卻不清狂》。這封信是安德烈寫給龍應臺的,里面講述了他十八歲的生活。他的十八歲也正是我們所向往的自由、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是一種沒有大人管教的有些放蕩的時光。對此,龍應臺在回信中給予了理解:“玩,能夠說是天地之間學問的基本〞,“玩,也同樣是在達成一個團體的意志〞。但她也同樣給予了提醒:“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后,自由卻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間在閃避道路上的荊棘。〞——深沉的母愛滲透在每個字眼之中。
愛,這個字眼對我們來說,無非就是家人、朋友給予的和煦與體貼,它更多的來自于家人。在看完?親愛的安德烈》之后,我才明白,當兩個無法經(jīng)常待在一齊的母子,對愛的理解也是完全不一樣。
并且,即使是長久相處在一塊的母子,其中的代溝也赫然存在。就如此刻的我和媽媽,我們每一天都會見面,這樣的無間無疑是件讓人羨慕的、異常幸福的事情。有時我也會惹媽媽生氣,平時別看我大大咧咧的,但每當事情過后,當時覺得理直氣壯的我,內(nèi)心其實還是很懊悔,都冀望下次自我有更好的表現(xiàn),讓媽媽覺得欣慰。
是啊,隨著時間的流逝,成長中的我們漸漸明白,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可我們卻總是無視他們的辛苦,把這些無私的貢獻看成理所當然。捫心自問,我們?yōu)楦改缸隽耸裁??時間的變遷,帶走了父母還來不及揮霍的年輕,留下的卻是無盡的滄桑。感恩,理解,支持,幫助……趁我們此刻還與母親在一齊,好好溝通,別讓母子關系再次生疏。
在人生這個過程中,盡管我們要遭遇未知的艱難險阻,盡管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我們要珍視親情,善于溝通,把父母豐盛的人生經(jīng)歷分享,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中的真、善、美!
愛,只是十個筆畫、兩個拼音拼成的一個字,只是四個字母組成的一個單詞。但正是這個簡簡單單的字,卻蘊涵著很深的含義。不能輕易看待任何一個平凡的事物,或許就是因為平凡,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再平凡。
愛,是一場心靈之旅。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2
陸陸續(xù)續(xù)的終于讀完了?親愛的安德烈》,給我的最大震撼是書中那些關于父母與子女的溝通的描述,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風趣,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斥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盛多彩,再來看看我們學生時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學、沒完沒了地做作業(yè)、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松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臺來撫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獲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lián)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nèi)〉玫某晒s永遠是理所當然,缺乏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里永遠是那樣微缺乏道,與他們的冀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獨立宣言》中總結(jié)歸納出一個非常精辟的結(jié)論:歐洲人看人是看年齡的,只要滿十四歲了,連老師也要用“您〞來稱說學生。但是,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而是刻意的去強調(diào)輩分、尊卑,不論孩子是不是已經(jīng)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永遠不能得到尊重,永遠只能選擇服從。難道在中國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個成人們隨身攜帶的物件?中國人之所以不肯尊稱一個14歲以上的少年為“您〞,僅僅是為了保全那點少的可憐的面子嗎?順著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的父母在夸贊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說:“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諸如此類,真是可笑,這到底在夸誰呢?別以為對方是“小孩〞就可以剝奪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資格獲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對待,難道所謂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適用了嗎?!由此看來,在東西方在對待孩子的觀念真的有著巨大的反差。除此,令我感到驚奇的是,一個18歲的孩子可以有這么深的文化底蘊,思想境界和人文關心精神,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他的那顆溫柔感恩的心時刻縈繞在我的心頭,他的對于高尚生活的向往讓我羨慕。看了他的文章,我才知道原來港大的學生也和我們內(nèi)地的學生有異曲同工的地方,英語看和讀沒問題,但是基本無法交流。看了他的文章,我對歐洲開始向往,向往每間咖啡館的靜謐,向往在那里和三五好友悠閑的生活狀態(tài),和內(nèi)心的平靜,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更多的東西,比方藝術(shù)比方環(huán)境比方貧困比方真正的生活。
?親愛的安德烈》是一本適合闔家欣賞的書籍,母親可以從安德烈的字里行間知道現(xiàn)在的同齡人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而年輕人,站在安德烈的角度,看著龍應臺那一封封飽含關懷與保護的回信,也許對父母會有更多的理解。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3
如果說了解是彼此溝通的橋梁,則溝通就是在了解中開出的美麗的鮮花?!}記
當我看完?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后,我感觸極深。
?親愛的安德烈》主要是龍應臺先生和她的兒子安德烈的三十六封書信,同時其間也穿插了一些讀者的來信。龍應臺先生因工作原因與兒子幾年未見,等到再相見,安德烈已是一米八左右的小伙子,已不再是龍應臺先生?孩子你慢慢來》書中的小男孩安安。兩人之間總有著一層隔閡,所以他們通過書信的方式來緩解這種為難的氛圍,讓彼此更加了解熟悉。
正如信中所說,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風趣,五分認真;而龍應臺有八分認真,二分知性疑心。在信中,安德烈對龍應臺“譏笑有加〞,而龍應臺對安德烈“認真研究〞,龍應臺想重新了解自己長大的兒子。
信中,這對母子討論了自己的價值觀,討論了中西文化的差別等。同時,安德烈也保衛(wèi)了自己喜歡的搖滾樂,喜歡的電影。他們通過一封封的書信,增強了彼此的理解與信任,從而在代溝上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通過這本書,我感受到了龍應臺先生對安德烈藏在心底的母愛,明白了,再優(yōu)秀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會焦慮地幫孩子在迷途中尋找出口,也會放下自己的尊嚴,甘于自己孩子的譏笑。同時我也感受到了安德烈希望被母親理解的心情。我們慢慢長大,但卻與自己的父母漸漸疏遠。我們從稚嫩走向成熟,從懦弱變得勇敢,從懵懂無知的孩子,變成了懂事知禮的少年。我們在慢慢長大,父母卻在慢慢變老。我們的父母也和龍應臺先生一樣渴望能夠與自己的孩子溝通,能夠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可有時,我們卻用慘重的枷鎖,鎖住了自己的內(nèi)心,不讓任何人靠近。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也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因為懂得,所以珍惜。我們要學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應該和安德烈一樣,學會與自己的父母溝通,多去了解自己的父母,多去關懷自己的父母。了解與溝通會拉近我們與父母的距離,打破與父母之間的隔閡。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4
這本書是我去表姐家玩,在她家的書柜里看到的,姐夫是一個高中的語文老師,竭力推薦這本書,說他的學生看了都很有感觸。拿回來看了之后還真有不少收獲。
這本書主要是講安德烈十四歲的時候,龍應臺離開歐洲,回到家鄉(xiāng),就任臺北市首任文化局長。等她卸任回到兒子身邊,安德烈已是一個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歲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邊,有一點“冷〞地看著媽媽。他們是兩代人,年齡相差三十年;他們也是兩國人,中間橫著東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沒關聯(lián),但龍應臺必須要認識成熟的大學生安德烈。于是,母子倆用了三年時刻互相通信。龍應臺“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收入此書的的三十多封書信,感動了無數(shù)被“親子〞之間隔膜與沖突深深困擾著的讀者。本書為讀者弭平代溝、跨越文化阻隔、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辦法。
平時生活中也聽到很多w家長在抱怨自己的小孩不懂事,不奮發(fā),而孩子們也抱怨家長不明白他們,甚至覺得自己的父母都落后了,跟不上時代,從而引發(fā)了一些不愉快的家庭事件,有的孩子還離家出走。
在我身邊就有一些很真實的例子,因此看到這本書我就特有感觸,好似是把鑰匙翻開心中的鎖,正因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不合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傷害,親人變成敵人真的讓人無法想象。從這本書中我看到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我想這是此刻很多中國家長很難做到的,他們往往以愛的名義去剝奪孩子的自由,覺得自己做什么都是為了孩子,因此就就應聽他們的,否那么就視為不聽話,不懂事。
我個人覺得這反而會讓孩子有叛逆心理或者會覺得壓力很大,好似做的一些奮發(fā)都是為別人,很被動,當這種壓力超過必須的限度就會選取逃離,也就引發(fā)了一系列的杯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難說誰對誰錯,只是短少相互明白、相互尊重,其實人與人之間都就應做到這一點。在這本書中還讓我看到了兩個字用心,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用心去體會,用心去發(fā)現(xiàn),就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獲。冀望這本書會給你們也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感覺。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5
手捧一本?親愛的安德烈》,此時的我已被其中的一個情節(jié)深深打動:“母親想念成長的孩子總是單向的,充斥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熱切地望著后方,母親只能在后頭張望他越來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線有多長,有多遠,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見了。〞
是啊,人生旅程,必然漂萍離散,哪有恒長的廝守?當我滿懷憧憬地奔向遠方,卻從未留意在背后默默目送的她!
那次,我報了個夏令營,為的是逃離母親的約束。臨行當天,我起的很早,卻發(fā)現(xiàn)廚房的燈竟然亮著,走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母親為我包了我最愛吃的餃子。在我狼吞虎咽時,母親已經(jīng)麻利地把我的行李收拾好。在去往機場的路上,母親欲言又止,只是時不時地看我。
到了機場,母親忽然發(fā)現(xiàn)我衣服拉鏈沒有拉上,于是費勁地踮起腳尖,為比她高一頭的兒子拉好,口中喃喃的說著:“出門注意平安,好好關照自己。〞她的眼中滿是疼愛與不舍,我心中的堅冰被狠狠擊破:我是多么無情,讓母親為我牽腸掛肚,我這么大了還不知感恩,只是一味地心煩她的嘮叨,不時地與她頂嘴。母愛是自然界第二個太陽,無私地把母性的溫柔給予了我,我那么是一粒渺小的種子,貪婪地吸收每一縷光輝,但待我沖破土壤,卻忘記了感恩!我忽然看見母親像疾風驟雨中的海棠,仿佛不堪一擊!我敬愛的母親??!您何時消磨了自己的容顏?天邊如血的殘陽變得格外耀眼,像劍一般射入我薄弱的瞳孔,我想把這討厭的陽光揉出去,卻不料它又化為一彎淺淺的水,在我的眼角,描繪出您慈愛的面孔!我緊緊地抱住母親,哽咽了好久才鄭重地說:“媽,你放心,我一定會關照好自己的。〞母親的臉上終于露出幸福的微笑。
在?親愛的安德烈》中,我讀懂了母親默默地目送只為你回頭一望,只為你一句鄭重的諾言。
魚對水說:“你不了解我,因為我在你的囚籠里。〞水對魚說:“我最了解你,因為你在我心里!〞〔后記〕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6
當合上?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時,我總有種想再讀一遍的想法。?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是一人為人母的中年女人和她已成年的兒子通了3年的36封信。通信的時間,總讓我感嘆。
“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這是龍應臺與她的兒子安德烈寫信的初衷。而一開始,安德烈,這個完全不想與母親交談的人,完全是為了賺稿費,才寫信的。因此,他們倆就抱著不同的心態(tài)通信著。即使安德烈不是真正想寫信,但龍應臺卻想走進兒子的內(nèi)心,想讓安德烈與自己的關系得到緩解,想認真研究自己的兒子。然而,母親細膩的言語,也讓安德烈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安德烈到最后,通信的目地僅僅是為了與母親交談。當然,他們彼此認識了對方。龍應臺有的地方,讓我感觸很深,面對著自己兒子的不耐煩、不想說,她并沒有以逼迫的方式去做。即使自己的幾行文字只能換來兒子的三言兩語,但她仍舊字字引導,希望安德烈能多說一點。她只是想了解自己的兒子。這是何等偉大的母愛啊。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yōu)榱宋覀兏冻隽撕芏?。自己就算日日夜夜汗流浹背,操心不已,但為了孩子,又有何怨言?如何孝敬父母,使他們舒心,我們都知道。端一杯茶,捶一下背,說一句話,等等。但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又有誰能時刻想到這些,并經(jīng)常去做。而父母對我們的關懷,我們卻會把它當做嘮叨,當做耳旁風,不去理會,有時還嫌煩,與父母頂嘴。我們長大了,只顧著與朋友玩,只顧著去享受自己的美好時光,卻總是遺忘了撫養(yǎng)我們長大,為我們擔憂的父母,他們正在漸漸老去,一日不如一日。我們能給予父母最好的回報,就是像兒時一樣,常陪陪他們,多在他們身邊,與他們聊聊天。想到這兒,我不禁為自己有時因心情不舒暢,而惹父母生氣,讓他們傷心的事感到羞愧。從此以往,我將時刻控制好自己的心情,多體諒父母的難處,理解父母的用心,并多多地去幫他們做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爭取不讓父母擔憂。
?親愛的安德烈》中,讓我看到了母愛的呈現(xiàn)。父母的地方,就是家,一個不管你身在何處,卻長伴與你的家。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7
?親愛的安德烈》是馳名作家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用三年時間互通書信的結(jié)集。36封家書呈現(xiàn)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風趣,五分認真〞;龍應臺“有八分認真,二分知性疑心〞。安德烈對龍應臺“譏笑有加〞;龍應臺對安德烈“認真研究〞。
在書中,安德烈對人生對未來的迷茫,對自己深信不疑的信念的堅持,我也曾經(jīng)深切的感受到,可是幸運吧如安德烈,他能有如此通情達理的母親和他平等的交流。聯(lián)想到最近的電視劇?虎媽貓爸》中家長和子女的交流,卻不得不反思,我們的教育辦法是否有很大的缺乏,恰逢最近母親節(jié)來臨,很多人都在朋友圈上曬出對母親的關懷,可是落實到現(xiàn)實中,有多少人在平日的生活中真正的關懷母親和我們的親人呢?交流和溝通,帶著最大的誠意和坦誠和我們的親人交流和溝通,才是我們互相之間架起最平坦的橋梁的唯一辦法。
通過此書,龍應臺跟孩子分享了自己成長的南部小漁村,表達了貧窮而不足養(yǎng)分的環(huán)境,讓她學到對弱勢的同理心與悲憫;表達了安德烈如何保衛(wèi)自己喜歡的搖滾樂,喜歡電影,并且如何從60年代的嬉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種值得深思的價值;在表達這一對母子在面對該為中國隊、德國隊加油時,拉扯出關于國族認同的辯證;更多的是一種相濡以沫,對于理性,對于文明正義,對于教養(yǎng)的理直氣壯,超越母子的輩分關系。通過兩種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兩種價值觀的碰撞、磨合,增強了兩代人之間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從而在“代溝〞上架起一座橋梁。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8
1、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2、思想需要經(jīng)驗的積累,靈感需要孤獨的沉淀,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
3、你需要的伴侶,最好是那能夠和你并肩立在船頭,淺斟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換句話說,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須應付的驚濤駭浪。
4、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5、你不用抱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局部。那個階段,早就過去了。父母親,對于一個二十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為你遮風擋雨,給你和煦和平安,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搬家時碰破了一個墻角,你也不會去說“對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視假設無睹的住慣了的舊房子吧。我猜測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后,你才會回過頭來,開始注視這沒有聲音的老屋,發(fā)現(xiàn)它..
6、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jié)伙而行,歡樂地前推后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各人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離開這段純凈而明亮的階段,路其實可能越走越壓抑。你將被家庭羈絆,被責任捆綁,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復雜和孤獨壓抑,你往叢林深處走去,越走越深,不復再有陽光似的...
7、你知道嗎《象棋里頭我覺得最“奧秘〞的游戲規(guī)那么,就是“卒〞。卒子一過河,就沒有回頭的路。人生中一個決定牽動另一個決定,一個偶然注定另一個偶然,因此偶然從來不是偶然,一條路勢必走向下一條路,回不了頭。我發(fā)現(xiàn),人生中所有的決定,其實都是過了河的“卒〞。
8、什么樣的工作比擬可能給你高興《第一,給你意義;第二,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答應你去充沛體驗生活,你就比擬可能是高興的。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高興。
9、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也不必了。雖然心中有愛,但是愛,凍結(jié)在經(jīng)年累月的沉默里,好似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著彼此卻互不認識,他們向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梁,渴望敘述卻沒有語言。
10、你將來會碰到很多你不觀賞、不贊成的人,而且必須與他們共事。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署,這人可能是你的市長或國家領導。你必須每一次都作出決定:是與他決裂、抗爭,還是妥協(xié)、接受??範?,值不值得《妥協(xié),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現(xiàn)實之間,很艱難的找出一條路來。你要自己找出來。
11、構(gòu)想一個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沖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你要看你讓自己站在那一條跑道上。
12、農(nóng)村中長大的孩子,會接觸更真實的社會,接觸更豐盛的生活,會感受到人間的各種悲歡離合。所以更能形成那種原始的,正面的價值觀——那“愚昧無知〞的漁村,的確沒有給我知識,但是給了我一種能力,悲憫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對權(quán)力的高傲、欲望的囂張和種種時代的虛假時,仍舊得以穿透,看見文明的核心關心所在。
13、無法敘述自己的人──不管是由于貧窮,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單單因為自己心靈的封閉,而無法敘述自己的人,我最同情。因為我覺得,人生最核心的“目的〞──如果我們敢用這種字眼的話,其實就是自我的敘述。
14、一半的人在贊美我的同時,總有另外一半的人在批判我。我有充沛時機學習如何“寵辱不驚〞。至于人們的“期待〞,那是一種你自己必須學會去“抵御〞的東西,因為那個東西是最容易把你綁死的圈套。不知道就不要說話,傻就不裝聰慧。你現(xiàn)在明白為何我推掉幾乎所有的演講、座談、上電視的邀請吧《我本來就沒則多知識和智能可以天天去講。
15、安德烈,我們自己心里的痛苦不會因為這個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變得微缺乏道;它對別人也許微缺乏道,對我們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絕對的,真實的,很重大,很痛。你應該跟這個你喜歡的女孩子坦白或者遮掩自己的感情《我大略不必告訴你,想必你亦不期待我告訴你。我愿意和你分享的是我自己的“心得報告〞,那就是,人生像條大河,可能風景清麗,更可能驚濤駭浪。
16、母親想念成長的孩子,總是單向的;充斥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熱切望著后方,母親只能在后頭張望他越來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線有多遠,有多長,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見了。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9
對于?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以前我都只是隨便翻看了幾下便放下了,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但最近我認真看了下去,感覺越看越有趣,越看越想看,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安德烈的年齡也是十八歲,和我的年齡一樣。他在書中向母親訴說了自己的很多不滿于困惑,這些都是我所感覺到的。同樣是十八歲,同樣不知道自己未來到底想干什么,同樣不太能全面而且正確認識自己。
我來了兩個多月了,然而我的方向是什么呢?我是為什么來到這里,直到今天我依然無法答復這個問題。我像很多十八歲的孩子一樣很迷茫,很困惑,找不到方向......
我也和他有著同樣的煩惱,每天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煩惱,讀后感?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就像我買了一個發(fā)夾,但是它很不適宜,于是我耿耿于懷了好幾天,一直到我看到書上的故事。就在剛剛我打卡時發(fā)現(xiàn)只有八十多塊錢,而且我的卡好好似一直掛著在花錢,〔雖然我不太確認是不是一直在花錢〕于是我又為這個事開始煩惱,雖然我的意識一再提醒我剛才才看過一本書,我應該從中得到應有的啟發(fā),但我還是在煩惱。其實那不過是幾塊錢而已,我并不需要這么煩惱。不過這會兒寫著博客,我漸漸的沒有了那種煩惱。真的,人就是這樣,很多時候為小事而惱很久,真有點不值得。因為就算是煩惱了,也不會彌補回來!
一遍看完之后,又忍不住看了又懶……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0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親愛的安德烈》一書,這本書以寫信的形式寫出了母親與他的兒子安德烈的故事。
這本書對我的震撼很大,龍應臺生下兒子安德烈后,把他送去德國接受德國式的教育,母親由于事情多而回國。不久,龍應臺開始給安德烈寫信,并要求安德烈回信,去講述自己一天所發(fā)生的事與感想,沒想到安德烈竟然堅持了下來,完成了35封信,加上龍應臺的信共70封著成此書。
母親永遠是母親,不管自己的孩子長到多大,都只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我認為,母親與孩子應該平時多溝通,讓母親去了解孩子的想法,防止產(chǎn)生代溝。
母親是偉大的,當你要求母親給自己買一包薯片或路邊小販賣的食品時,母親也很想給你買,讓你嘗嘗這些美味,但這些食品都對身體沒有好處,有的甚至有添加劑,對你的身體不好,所以,你一定要體諒自己的母親。只有她,才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1
十幾歲的時候讀?野火集》從此知道了龍應臺,知道了原來有這樣一種寫作方式,有這樣一種批判精神可以通過筆端展現(xiàn)出來。還記得當時的震撼,以及在無數(shù)次的作文中給我的啟示。很敬佩這位女性,可能比起魯迅比起更多的犀利筆觸,龍應臺是溫和的,但她卻實實在在地活在我們這個世紀,就在我們的身邊,所以更覺得親切,覺得真實。帶給自己更多的尊敬。
用了一天讀完了?親愛的安德烈》,給我的最大震撼是書中那些關于父母與子女的溝通的描述,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風趣,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斥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盛多彩,再來看看我們學生時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學、沒完沒了地做作業(yè)、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松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臺來撫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獲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lián)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nèi)〉玫某晒s永遠是理所當然,缺乏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里永遠是那樣微缺乏道,與他們的冀望相距甚遠?!@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獨立宣言》中總結(jié)歸納出一個非常精辟的結(jié)論:歐洲人看人是看年齡的,只要滿十四歲了,連老師也要用“您〞來稱說學生。但是,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而是刻意的去強調(diào)輩分、尊卑,不論孩子是不是已經(jīng)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永遠不能得到尊重,永遠只能選擇服從。難道在中國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個成人們隨身攜帶的物件《中國人之所以不肯尊稱一個14歲以上的少年為“您〞,僅僅是為了保全那點少的可憐的面子嗎《順著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的父母在夸贊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說:“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諸如此類,真是可笑,這到底在夸誰呢《別以為對方是“小孩〞就可以剝奪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資格獲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對待,難道所謂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適用了嗎《!由此看來,在東西方在對待孩子的觀念真的有著巨大的反差。
除此,令我感到驚奇的是,一個18歲的孩子可以有這么深的文化底蘊,思想境界和人文關心精神,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他的那顆溫柔感恩的心時刻縈繞在我的心頭,他的對于高尚生活的向往讓我羨慕。看了他的文章,我才知道原來港大的學生也和我們內(nèi)地的學生有異曲同工的地方,英語看和讀沒問題,但是基本無法交流??戳怂奈恼?,我對歐洲開始向往,向往每間咖啡館的靜謐,向往在那里和三五好友悠閑的生活狀態(tài),和內(nèi)心的平靜,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更多的東西,比方藝術(shù)比方環(huán)境比方貧困比方真正的生活。
?親愛的安德烈》是一本適合闔家欣賞的書籍,母親可以從安德烈的字里行間知道現(xiàn)在的同齡人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而年輕人,站在安德烈的角度,看著龍應臺那一封封飽含關懷與保護的回信,也許對父母會有更多的理解。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2
?親愛的安德烈》,兩代人身處不同國度地域之間的對話,媽媽雖然無法填補四年的空白,她選擇的是這樣的方式去主動了解兒子的十八歲,去參與兒子的成長,一封封信推倒了她和兒子之間那座無形的墻,兒子也通過書信第一次去認識了自己的母親。信是他們交流的橋梁,很真切,很生活,三年的通信時間,讓他們彼此進入了對方的生活、世界和心靈。
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像書中的MM。一樣缺失孩子成長中的四年,但為什么很多父母也漸漸對自己的孩子產(chǎn)生了距離感呢《比方你,比方我,會不會有相同的感受。什么時候我們開始陷入一種矛盾“孩子渴望父母的理解,父母希望孩子的體諒〞《
自打記事起,我的父母就跟我們講他們以前的生活,怎么怎么樣艱苦,那時候的他們是多么努力地才熬出了頭,才有了現(xiàn)在的生活。我不是沒有感觸,只是我不了解那個時代,那段屬于父輩的歲月。初讀此書,我感受很深,文中的MM。也像我的父母一樣給安德烈講她的十八歲,她曾經(jīng)的那些過去。想必我們這一代人永遠也無法領會到那個時期的父母的艱辛。但每一代人都有他自己的路要走,我們也有我們要面對的世界,我們也知道要知足,我們也不想自己依賴著誰來過一輩子,來自外界現(xiàn)實的壓力也是上一代人難以想象的。
我們這一代人有與安德烈相同的思想和太多太多的共鳴,我也曾向安德烈那樣掙扎著尋找什么是我真正愛做的事情;我也曾戲謔地要求別人不要浪費糧食,只因非洲很多孩子不想我們則幸運,他們死于饑餓,死于營養(yǎng)不良;我也曾質(zhì)問過自己,該不該給街邊的乞丐一些錢,為什么我也會陷于這種給與不給的猶豫中……我們90后在拋開一些輕狂頹廢的外殼后,你們是不是也應該發(fā)現(xiàn)我們的閃光點《在面對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重重壓力時,我們希望聽到的還是那句像文中的MM。那樣一句話,“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是否成就,而是你是否高興〞。是不是父母的疏于敘述,還是敘述了我們卻未能發(fā)覺呢《
其實父母敘述過,我們只是不能接受他們敘述的方式,是否你經(jīng)常聽到“撐不住了,想家了,就回來,爸媽給你做好吃的〞,他們不會問你“工資多少〞,只會喋喋不休地問“辛不辛苦,有沒有好好吃飯〞。他們就像MM。一樣關懷僅僅是我們,而不是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成就。永遠不要埋怨你們?yōu)楦改甘チ俗约?,因為父母早在有了你們后,便失去了他們自己。我這樣想過,是不是我的父母也像MM。一樣曾經(jīng)或者一直則渴望想知道我的想法,是不是他們也疑惑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感到底是怎么產(chǎn)生的,是不是我曾經(jīng)忽視他們做出的改變。試著問自己這些問題時,我不知不覺地站在他們的角度上去看,去體會,愧疚之感油然而生,我能做的到底還是微缺乏道的,原來父母為我們付出的要我們?yōu)樗麄冏龅氖露嗟枚唷?/p>
這些屬于兩代人之間的疑惑,我想在MM。這位母親與安德烈的對話中可以找到答案。希望每一位我們這代人,都能在為人父母之前去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奧妙的角色轉(zhuǎn)換,把“孩子渴望父母的理解,父母希望孩子的體諒〞轉(zhuǎn)化為“互相理解〞。
附上書評:?親愛的安德烈》,兩代人身處不同國度地域之間的對話,媽媽雖然無法填補四年的空白,她選擇的是這樣的方式去主動了解兒子的十八歲,去參與兒子的成長,一封封信推倒了她和兒子之間那座無形的墻,兒子也通過書信第一次去認識了自己的母親。信是他們交流的橋梁,很真切,很生活,三年的通信時間,讓他們彼此進入了對方的生活、世界和心靈。愿借鑒書中之事,可以引領我們每一位父母,或以后將為人父母的,在處理與下一代之間的隔膜時有所啟發(fā)。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3
每代人之間都有隔膜,可這隔膜卻又說不清是什么,導致我和爸爸交流時總有一層膜,怎么捅也捅不開。讀了?親愛的安德烈》后,我們的隔閡似乎一下子灰飛煙滅了。
以前,我考試沒考好,可不知為什么,我就是不想跟爸爸說,不知是出于我的自尊心,還是我已經(jīng)長大了。爸爸也漸漸發(fā)現(xiàn)了,我心里的小秘密已經(jīng)很少有他知道了。倒是老師、同學了解的我很透徹。
爸爸和班主任聯(lián)系后,班主任對我說:“孩子,爸爸媽媽才是你最親的人啊!同學老師和你再好,也是外人,如果你對爸爸都敞不開心扉,那以后你們會形同陌路的??!〞聽了老師的話,我心里的加鎖翻開了??删退氵@心靈之墻可以撤除,但山和水都是墻,天和地都是墻,時間和空間都是墻,命運是無窮的限制。但我相信,只要找到適宜的方式,這墻再堅不可摧也終會坍塌。
直到我讀了?親愛的安德烈》后,我的心才完全翻開,對爸爸能夠坦誠相待,我知道,現(xiàn)在的我是一個嶄新的我,我和爸爸還要重新認識,不過,在這段時間里,我也發(fā)現(xiàn)爸爸與以前不同的地方。比方:他的臉千變?nèi)f化,能夠在一瞬間就變臉,可把我逗得哈哈大笑,這時,他也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有時,我會單獨坐在窗前,回想著和爸爸發(fā)生的點點滴滴:和爸爸做游戲時發(fā)出的“呵呵〞笑聲;對爸爸耍小脾氣時的姿態(tài);做錯事被爸爸訓斥時的場景……這些都是我童年里最寶貴的時光。
我知道,日后的人生旅程,當然還是要飄萍離散,但人生哪有恒長的廝守?但是這幾年的高興時光,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我,還奢求什么呢?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4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一個中年接近老年的女人與她成年的兒子之間3年的通信。
這本書的語言直接到讓人感到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龍應臺與她的兒子帶領不同的心態(tài)寫信,兩人之間的感情不斷地在變化。我看到了一位努力深入兒子內(nèi)心,想要翻開那扇無形大門的母親。與這位偉大的母親相對的是一個青年對不母親的不屑與桀驁,可隨著母親的漸漸深入,兒子的態(tài)度也出現(xiàn)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開始所謂的為了稿費而寫,直到純屬是想要與母親交談而已。書中的一個個深奧的問題,敲打著我的心靈,或許我從未想過如此復雜的國家、信念、家人之間的那層不明的關系,可作者龍應臺卻看透了這一層關系。用龍應臺在書中的一句話叫:我是一個難民的女兒,是一個靈魂的漂泊者,那也許是文學的美好境界,卻是生活的痛楚。
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雖然懂得那些孝敬父母懂事的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未來就業(yè)市場的變化及職業(yè)定位分析
- 現(xiàn)代建筑設計與智能化技術(shù)的融合實踐
- 生態(tài)文明產(chǎn)業(yè)園的教育培訓與人才培養(yǎng)策略
- 團委國慶節(jié)觀影活動方案
- 術(shù)后康復神經(jīng)外科手術(shù)患者的居家照護
- 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 Reading and Thinking 第二課時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一英語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
- 2024秋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說課稿 新人教版001
- 2024年五年級英語上冊 Unit 6 My e-friend第1課時說課稿 牛津譯林版
- 《100 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二)-進位加》(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001
- 2024年一年級品生下冊《春天在哪里》說課稿 山東版
- 抖音麗人行業(yè)短視頻直播項目運營策劃方案
- 精神病服藥訓練
- (2024年)知識產(chǎn)權(quán)全套課件(完整)
- 2024-2030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及市場供需預測報告
- 預防靜脈血栓疾病知識講座
- 《社區(qū)康復》課件-第十一章 其他疾病的社區(qū)康復實踐
- 2024年專升本考試-專升本考試(機械設計基礎)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
- 藥物過量的護理查房
-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大單元教學設計
- 松茸推廣引流方案
- 項目式學習:教師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