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院隔物灸技術_第1頁
中醫(yī)院隔物灸技術_第2頁
中醫(yī)院隔物灸技術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院隔物灸技術隔物灸也稱間接灸、間隔灸,是利用藥物等材料將艾柱和穴位皮膚間隔開,借間隔物的藥力和艾柱的特性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達到治療虛寒性疾病的一種操作方法,屬于艾灸技術范疇。一、適用范圍1.隔姜灸:適用于緩解因寒涼所致的嘔吐、腹瀉、腹痛、肢體麻木酸痛、痿軟無力等癥狀。2.隔蒜灸:適用于緩解急性化膿性疾病所致肌膚淺表部位的紅、腫、熱、痛,如:癤、癰等癥狀。3.隔鹽灸:適用于緩解急性虛寒性腹痛、腰酸、吐瀉、小便不利等癥狀。4.隔附子餅灸:適用于緩解各種虛寒性疾病所致的腰膝冷痛、指端麻木、下腹疼痛及瘡瘍久潰不斂等癥狀。二、評估1.病室環(huán)境及溫度。2.主要癥狀、既往史及是否妊娠。3.有無出血病史或出血傾向、哮喘病史或艾絨過敏史。4.對熱、氣味的耐受程度。5.施灸部位皮膚情況。三、告知1.施灸過程中出現(xiàn)頭昏、眼花、惡心、顏面蒼白、心慌出汗等不適現(xiàn)象,及時告知護士。2.施灸后如出現(xiàn)輕微咽喉干燥、大便秘結、失眠等現(xiàn)象,無需特殊處理。3.個別患者艾灸后局部皮膚可能出現(xiàn)小水泡,無需處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較大,遵醫(yī)囑處理。4.灸后注意保暖,飲食宜清淡。四、物品準備艾炷、治療盤、間隔物、打火機、鑷子、彎盤(廣口瓶)、紗布、必要時準備浴巾、屏風。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對醫(yī)囑,評估患者,排空二便,做好解釋。2.備齊用物,攜至床旁。3.協(xié)助患者取合理、舒適體位。4.遵照醫(yī)囑確定施灸部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護隱私及保暖。5.在施灸部位放置間隔物點燃艾炷,進行施灸。6.常用施灸方法:(1)隔姜灸;將直徑約2~3cm,厚約0.2~0.3cm的姜片,在其上用針點刺小孔若干,放在施灸的部位,將艾柱放置在姜片上,從頂端點燃艾柱,待燃盡時接續(xù)一個艾柱,一般灸5~10壯。(2)隔蒜灸:用厚度約0.2~0.3cm的蒜片,在其上用針點刺小孔若干,將艾柱放置在蒜片上,從頂端點燃艾柱,待燃盡時接續(xù)一個艾柱,一般灸5~7壯。(3)隔鹽灸:用于神闕穴灸,用干燥的食鹽填平肚臍,上放艾柱,從頂端點燃艾柱,待燃盡時接續(xù)一個艾柱,一般灸3~9壯。(4)隔附子餅灸:用底面直徑約2cm、厚度約0.2~0.5cm的附子餅,用針刺小孔若干,將艾柱放置在藥餅上,從頂端點燃艾柱,待燃盡時接續(xù)一個艾柱,一般灸5~7壯。7.施灸過程中詢問患者有無不適。8.觀察皮膚情況,如有艾灰,用紗布清潔局部皮膚,協(xié)助患者著衣,取舒適臥位。9.開窗通風,注意保暖,避免對流風。六、注意事項1.大血管處、孕婦腹部和腰骶部、有出血傾向者不宜施灸。2.一般情況下,施灸順序自上而下,先頭身,后四肢。3.防止艾灰脫落燒傷皮膚或衣物。4.注意皮膚情況,對糖尿病、肢體感覺障礙的患者,需謹慎控制施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