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貴州省貴陽市清鎮(zhèn)流長中學(xué)高三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2年貴州省貴陽市清鎮(zhèn)流長中學(xué)高三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2年貴州省貴陽市清鎮(zhèn)流長中學(xué)高三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2年貴州省貴陽市清鎮(zhèn)流長中學(xué)高三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2年貴州省貴陽市清鎮(zhèn)流長中學(xué)高三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2年貴州省貴陽市清鎮(zhèn)流長中學(xué)高三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鄉(xiāng)村鐵質(zhì)劉向民①鄉(xiāng)村是我永遠的家園。在我全部的生活中,鄉(xiāng)村是最重要的。②雖然走進了城市,不可能與土地日日肌膚相親,但我始終以農(nóng)民的眼光審視鄉(xiāng)村。鄉(xiāng)村是城市的依托,沒有鄉(xiāng)村也就沒有城市的存在,鄉(xiāng)村是城市的母體,城市是鄉(xiāng)村的延伸和延續(xù)。鄉(xiāng)村是狗吠雞鳴牛哞,是薄薄的晨霧和裊裊的炊煙,一條靜靜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瑩的露珠閃耀著太陽的光彩。鄉(xiāng)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鮮明的。③走進田野,就走進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們的兄長。閃著光芒的鋤探進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鋤的鐵質(zhì)意念就通過異常發(fā)達的根系蔓延了整個土地,廣闊的原野處處閃耀著鐵質(zhì)的渾厚和沉重,所以我們收獲的每一粒糧食、每一季糧食都包含著鐵質(zhì)。鐵質(zhì)沿著血管流動,扎根于我們的每一處神經(jīng),我們的脊梁才如此堅挺。④糧食的存在,使鄉(xiāng)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莊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鄉(xiāng)村的藍天下格外亮麗。已經(jīng)死去多年的大樹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樹干直指青天,鄉(xiāng)村中許多的構(gòu)思和想象緣自樹干的啟迪。鐮刀閃著鐵質(zhì)的鋒利,農(nóng)民的夢想始終與莊稼有關(guān),一頭牛與一架犁在土地深處探尋,渾黃或者黝黑的土壤蘊涵著無窮的力量,只要播下種子,幻想就無可阻擋地蓬勃起來了。土地時刻迸發(fā)著鐵質(zhì)的響聲。⑤土地養(yǎng)育了莊稼,也養(yǎng)育了整個鄉(xiāng)村。鄉(xiāng)人們的性格和作為,任何時候都充滿著鐵質(zhì),歡喜時會無所顧忌地暢心大笑,發(fā)怒時會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罵上一場,悲哀時會痛痛快快淋漓盡致地大哭一場,然后又執(zhí)著地走進田野,走進勞作,一切都毫無遮遮掩掩。嫉惡如仇,旗幟鮮明,高昂的氣概和高亢的聲音比得過任何煩瑣深奧的說教。他們不怕風,不怕雨,不怕雷鳴,他們飲風露餐,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萬般罪,他們常說“沒有吃不了的苦,沒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豐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歲月的點綴,他們從不怨天尤人,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著太陽的方向走進田野,走進莊稼地里,走進鄉(xiāng)村深處的每一個細節(jié),使鄉(xiāng)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實實和鏗鏘有聲。哪怕只是一聲勞動的號子,也如雷鳴一般響亮;哪怕只是向前邁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穩(wěn)重;哪怕只是一個耕或者種的手勢,也都是鄉(xiāng)村的經(jīng)典動作。鄉(xiāng)村,處處鐵質(zhì),鐵質(zhì)處處。⑥鄉(xiāng)村是農(nóng)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經(jīng)厭煩的事情,鄉(xiāng)村還在喜歡或者也早已厭煩,喜歡的是一種沒有丟失的鄉(xiāng)村質(zhì)樸,厭煩的是曾經(jīng)生活在鄉(xiāng)村里的城里人的矯作。城里人始終也在吃著鄉(xiāng)村的糧食,但缺少了鄉(xiāng)村的鐵質(zhì)。鐵質(zhì)似乎已被城里人丟失殆盡。我們是否要尋找鄉(xiāng)村的鐵質(zhì),使鄉(xiāng)村鐵質(zhì)在城市里閃爍,應(yīng)該是我們思考的問題。⑦鄉(xiāng)村是我們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據(jù),沒有了鄉(xiāng)村就沒有城市。是否有人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鄉(xiāng)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鄉(xiāng)村,缺少了鄉(xiāng)村鐵質(zhì),我們將會更加頹廢,城市也將因此而變的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論生活在鄉(xiāng)村還是城市里的人們,都不能忘記永遠的鄉(xiāng)村鐵質(zhì),它是我們永遠的支撐,我們永遠的方向。19.第五段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結(jié)合全文談?wù)勦l(xiāng)村具有怎樣的意義?作者在行文中著重描寫了鄉(xiāng)村的土地,有怎樣的妙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談?wù)勀銓ξ闹挟嬀€句的理解。(4分)(1)只要播下種子,幻想就無可阻擋地蓬勃起來了。(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們)走進鄉(xiāng)村深處的每一個細節(jié),使鄉(xiāng)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實實和鏗鏘有聲。(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文章中的“鐵質(zhì)”具有某些特殊的象征意義,根據(jù)你對文章的品讀,談?wù)剬Α拌F質(zhì)”象征意義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9.第五段作者運用排比修辭,使文章的行文充滿氣勢,生動地寫出了在充滿鐵質(zhì)的鄉(xiāng)村中生活的農(nóng)人們旺盛的生命力和他們堅強、直率、質(zhì)樸的性格。20.意義:①鄉(xiāng)村是我永遠的家園。②鄉(xiāng)村是城市的依托,是城市的母體,城市是鄉(xiāng)村的延伸和延續(xù)。③鄉(xiāng)村是農(nóng)民的部落,是我們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據(jù)。④鄉(xiāng)村可以為我們提供糧食。妙處:土地是鐵質(zhì)的來源,鄉(xiāng)村的鐵質(zhì)就存在于鄉(xiāng)村的土地之中。作者寫鄉(xiāng)村土地的目的是為了更加突出鄉(xiāng)村鐵質(zhì)對于鄉(xiāng)村的重大意義。21.(1)對于農(nóng)民來說,種子就意味著希望,當他們把種子播撒在這片堅實的土地上的時候,內(nèi)心深處就已經(jīng)在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2)農(nóng)民勤勞工作的身影遍布鄉(xiāng)村,他們的勤勞付出使鄉(xiāng)村每一刻都充實豐富且充滿了生氣。22.作用:①總結(jié)全文,點明主旨;與開頭作者強調(diào)的鄉(xiāng)村的重要性相呼應(yīng)。②人們不論面對怎樣的環(huán)境是都能夠挺直脊梁的。象征意義:①是一種人格或性格的象征,作者希望人人都能擁有鐵質(zhì)性格,高昂豪邁,不要被煩瑣深奧的說教束縛。②是生存意義的象征,生活著的人們無論生活在鄉(xiāng)村亦或生活在城市,都應(yīng)該讓自己的生活中充滿了鐵質(zhì),鐵質(zhì)是人們永遠的支撐。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題。持續(xù)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嶺,標志著大唐盛世的終結(jié),也是陸上絲綢之路鼎盛時期的終結(jié),自此,這條連接亞歐的商貿(mào)通道,逐漸衰落,終于湮沒。“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边@是唐代詩人元稹《行宮》中的兩句。這些宮女們,再也得不到從絲綢之路西來的香料與珠寶了。因為“安史之亂”,唐朝不得不將駐守西疆的四鎮(zhèn)邊兵東調(diào)長安,一時西北邊防空虛,吐蕃乘機北上占據(jù)河隴,回鶻亦南下控制了阿爾泰山一帶,同時西邊的大食亦加強了中亞河中地區(qū)的攻勢,這三股力量又彼此爭奪與混戰(zhàn),從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絲綢之路,“道路梗絕,往來不通”,杜甫寫詩哀嘆:“乘槎消息斷,何處覓張騫?!泵绹鴮W(xué)者愛德華·謝弗著有一本《撒馬爾罕的金桃:唐代舶來品研究》,這是一本關(guān)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寫道:“在玄宗時代,人們可以隨處聽到龜茲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紀,這一切就成了夢想?!标懮辖z路的中斷,直接影響了唐朝的文化和社會。愛德華·謝弗分析說,為什么唐代傳奇和筆記小說中,與《山海經(jīng)》所記述的珍怪一樣的奇珍異物大量涌現(xiàn),因為“從九世紀初期開始,唐朝的國際時代、進口時代、融合時代和黃金時代,都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了,對于跨越大海、翻過大山而來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經(jīng)不可能輕易地得到滿足了?!痹诰攀兰o的時候,真實的新奇物品已經(jīng)無法到達唐朝境內(nèi)了,唐人只能杜撰虛構(gòu)出怪異荒誕的貢物。到了元朝,依托強大的軍事實力,陸上絲綢之路再度繁華,絲路上的重要國家花剌子模,因為劫殺蒙古商隊、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滅國之災(zāi)。但隨著元帝國的土崩瓦解,這條路又陷入沒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個很好的參照物,恢宏壯美的莫高窟洞窟,是當年走向遠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驛站,從晉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沒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畫,因為到了明期,這條路已經(jīng)沒人走了,后來被人遺忘,一直到了近代。事實上,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有一個歷史興替,安史之亂后,陸路衰落,海路開始發(fā)達,后者在宋、元時代以及明前期始終保持興盛,遺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許下?!钡慕睿宄摹敖A睢焙汀斑w海令”……海上絲路也日漸衰落,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全球重心轉(zhuǎn)向了西方。中國人因為絲綢之路形成的世界觀、大格局,徹底倒退了。(摘編白新華每日電訊2017.5.12關(guān)山遠《絲綢之路與中華國運》)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安史之亂”是大唐盛世的終結(jié),是陸上絲綢之路的終結(jié),這條商貿(mào)通道自此走向衰落。B.吐蕃、回鶻、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爭奪與混戰(zhàn),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C.唐代傳奇和筆記小說中,大量涌現(xiàn)像《山海經(jīng)》所記述的珍怪一樣怪異荒誕的奇珍異物,直接原因是陸上絲路的中斷。D.元朝依托強大的軍事實力使陸上絲綢之路再度繁華,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滅國之災(zāi)。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詩,描述宮女的生活,是為了說明絲綢之路對唐人社會生活的重要性。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國學(xué)者愛德華·謝弗的著作,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說明了陸上絲路對唐代文化和社會的重要作用。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沒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畫,證明了明朝時期陸上絲綢之路已經(jīng)沒落了。D.文章分析了唐代陸上絲路沒落的原因和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后來陸上絲路再度繁華與沒落的現(xiàn)象,論證了絲綢之路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唐朝就不會將兵力東調(diào)長安,也就不會失去對西域的控制,陸上絲綢之路可能也不會衰落。B.九世紀,由于陸上絲綢之路的中斷,人們不太可能隨處聽到玄宗時期龜茲的琵琶,也得不到從絲綢之路來的香料與珠寶。C.如果明朝沒有“寸板不許下?!钡慕睿宄瘺]有“禁海令”和“遷海令”,那么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就不會衰落。D.絲綢之路的衰落,使中國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觀、大格局徹底倒退了,可見開放、交流非常重要。參考答案:1.C

2.A

3.C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項,擴大范圍,原文是“陸上絲綢之路鼎盛時期的終結(jié)”。B項,以偏概全,唐朝失去對西域的控制,還源于三股力量對相關(guān)地區(qū)的控制。D項,強加因果?;ù套幽T庥隽藴鐕疄?zāi),是兇為劫殺蒙古商隊、侮辱蒙古使臣。故選C。點睛:這是一道篩選并整合信息的題目,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cè)重于對文中佐證觀點的現(xiàn)象、材料的運用的準確性進行考核,主要的錯誤類型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無中生有、混淆范圍、偷換概念等等。此題選項。A項,擴大范圍,原文是“陸上絲綢之路鼎盛時期的終結(jié)”。B項,以偏概全,唐朝失去對西域的控制,還源于三股力量對相關(guān)地區(qū)的控制。D項,強加因果?;ù套幽T庥隽藴鐕疄?zāi),是兇為劫殺蒙古商隊、侮辱蒙古使臣。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項,“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詩,描述宮女的生活,是為了說明絲綢之路對唐人社會生活的重要性”說法錯誤,文中只是借用該詩說明宮女再也得不到從絲綢之路西來的香料與珠寶。故選A。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C項,“如果明朝沒有‘寸板不許下?!慕睿宄瘺]有‘禁海令’和‘遷海令’,那么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就不會衰落?!蓖茢噱e誤,原文“遺憾的是……日漸衰落”,由“遷海令”之后的省略號可知,海上絲路衰落的原因不止這兩點。故選C。3.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3題。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是漢文化中的瑰寶。她以其歷史久遠,文獻浩瀚、內(nèi)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根據(jù)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古琴除用于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一度盛興于民間,深得人們喜愛,用以抒情詠懷。關(guān)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當時的民間詩歌集《詩經(jīng)》中的許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證,如《詩經(jīng)·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這說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時期,便是一件在民間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愛的樂器。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存見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余種,琴曲三千首,還有大量關(guān)于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關(guān)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農(nóng)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既然傳為先古圣賢所作,古琴理所當然地成為發(fā)揚先賢道德精神的工具。因此,其制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蘊含著特殊的意義。例如,古琴的形狀以前寬后狹為標準,其實是象征尊卑的意涵?!讹L俗通》中記載了:“琴長四尺五寸,法四時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為君,小弦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闭f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時五行,到后來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則是有君臣之恩的意義在里面。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別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閏月。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種音色,則分別象征天、地、人之和合。所謂“焚香操琴”,對琴樂藝術(shù)的欣賞,講究的是一種“凈”與“靜”的體現(xiàn)。古琴音樂之所以能夠給予人們一種曲調(diào)高古的意境,這是因為古人對于彈琴的時機、心情、儀容以及氣氛,甚至在對象的選擇上,都是非常講究的。有所謂“六忌、七不彈”之說。“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風、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種天氣氣候,“七不彈”則是指:聞喪者、奏樂時、事冗時、不凈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種情況,都不是彈琴的好時機。古時,琴、棋、書、畫并稱,用以概括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yǎng)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tài),而在棋術(shù)、書法、繪畫中居于首位。古琴被視為圣人治理國事的圭臬,君子修身養(yǎng)性的憑借,所以只要是違反了圣人與君子的風范,一律不準彈琴。班固在《白虎通》中記載:“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笨梢姽徘儆钟薪挂耙钥镎诵牡奶N含。因此,比起其他中國樂器,古琴更能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展現(xiàn)出君子修身養(yǎng)性的精神境界。(選自2011年7月15日中國國學(xué)網(wǎng),有刪改)1.下列有關(guān)“古琴”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先秦時期,古琴除了作為雅樂出現(xiàn)在許多重大神圣的場合外,還被人們用來抒情詠懷,在民間流行,深受人們歡迎。 B.古時,琴、棋、書、畫并稱,用以概括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而作為中華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古琴早在孔子時期就已經(jīng)非常流行。 C.古琴在中國雖然有悠久的歷史,但是關(guān)于誰最早制造了古琴這個問題,一直沒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許多說法也僅是傳說而已。 D.作為發(fā)揚先賢道德精神工具,古琴又被人們賦予許多特殊的含義,如其十二徽分別象征十二月。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中國,古琴是遺存最為豐富的一種樂器。不僅有許多古琴精品傳世,還有大量的琴譜、琴曲被保留了下來。 B.古人對彈琴的各種條件及彈琴對象的選擇十分講究,這也是古琴音樂能讓人感受到曲調(diào)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古琴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tài),因此,比其他中國器物更能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 D.古琴被認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蘊含,是圣人治理國事的準則,它的地位是棋術(shù)、書法、繪畫所不能比的。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經(jīng)》中有許多詩歌內(nèi)容涉及古琴,可見,在春秋時期或者更早,古琴就已經(jīng)是一件受到人們歡迎的樂器。 B.古琴在制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特殊的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如“文王、武王加二弦”之舉賦予了古琴君臣之恩的含義,“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種音色則分別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等,這些在《風俗通》中都有記載。 C.關(guān)于古琴演奏,古人有“六忌、七不彈”的說法,古人認為如果遇上大風大雨等惡劣天氣,或者哪怕只是事務(wù)繁雜、衣冠不整都不是彈奏古琴的好時機。 D.古琴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tài),它與棋術(shù)、書法、繪畫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yǎng)性的必由之徑。參考答案:1.(3分)B(原文第一段說“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2.(3分)C(原文為“比起其他中國樂器,古琴更能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3(3分)B(“三種音色分別象征天地人之和合”“在《風俗通》中有記載”于文無據(jù))

略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余良肱傳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寧人。第進士,調(diào)荊南司理參軍。屬縣捕得殺人者,既自誣服,良肱視驗尸與刃,疑之曰:“豈有刃盈尺而傷不及寸乎?”白府請自捕逮,未幾,果獲真殺人者。民有失財物逾十萬,逮平民數(shù)十人,方暑,榜掠號呼聞于外;或有附吏耳語,良肱陰知其為盜,亟捕話之,贓盡得。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陰縣。縣逋米數(shù)千石。歲責里胥代輸,良肱論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湖善溢,漂官民廬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為害。時王陶為屬官,常以氣犯府帥,吏或訴陶,帥挾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帥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聞。知虔州,士大夫死嶺外者,喪車自虔出,多弱子寡婦。良肱悉力振護,孤女無所依者,出俸錢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軍。丁母憂,服除,為三司使判官。方關(guān)、陜用兵,朝議貨在京民錢,良肱力爭之,會大臣亦以為言,議遞格。內(nèi)府出腐幣售三司,三司吏將受之,良肱獨曰:“若賦諸軍,軍且怨;不則貨諸民,民且病。請付文思院?!备闹髦荨3⒎街毋昵?,留提舉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緩,執(zhí)政主狹河議。良肱謂:“善治水者不與水爭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復(fù)行地中。”弗聽。又議伐汴提木以資狹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注】藉蔭以休又其盤根錯與提為固伐之不便屢爭不能得,乃請不與其事。執(zhí)政雖怒,競不為屈。改太常少卿、知潤州,遷光祿卿、知宣州,治為江東最。請老,提舉洪州玉隆觀,卒,年八十一。(選自《宋史·列傳第九十二》)【注】喝:yè,因暑、汗、煩而聲昔嘶啞噎塞。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蔭以休/又其盤根錯/與提為固/伐之不便/B.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蔭以休/又其盤根錯與提為固/伐之不便/C.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蔭以休/又其盤根錯/與提為固/伐之不便/D.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蔭以休/又其盤根錯/與提為固/伐之不便/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殿試及第者。中國科舉制創(chuàng)始于隋朝,確立于唐朝,完備于宋朝,興盛于明、清兩朝,廢除于清朝末年。B.服除,服喪或守喪期滿。古代遇到父母等直系尊長等喪事,稱為“丁憂”“丁艱”“遭憂”,在一定時期內(nèi)穿孝服等表示哀悼稱為“服喪”。C.執(zhí)政,掌管國家政事或主管某一事務(wù)的大臣,近代以來也可指國家元首。本文“執(zhí)政”應(yīng)該是指主管治理河流之事的河政之類大臣。D.畿右,京城東邊?!扮堋北臼翘熳宇I(lǐng)轄的方圓千里的地面,后指京城管轄的地區(qū),故稱“京畿”,即所謂“首善之區(qū)”。“畿輔”指京城附近地區(qū)。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良肱擅長斷案。雖然被屬縣捉到的殺人疑兇已經(jīng)認罪,但余良肱通過查驗尸體和刀刃懷疑另有真兇,于是要求親自逮捕兇手,沒過多久,果然捕獲真兇。B.余良肱為人正直,堅持正義。屬官王陶常常因為耿直觸犯府帥,府帥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機會,想挾私恨查辦他,余良肱反對這樣做,使得府帥不再追究。C.余良肱體恤弱小。虔州知州任上,士大夫死在嶺外的,喪車經(jīng)過虔州,多是弱小子女和寡婦扶喪。他全力賑濟呵護,還拿出俸錢幫助無依無靠的孤女出嫁。D.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時,他留任掌管汴河司,他多次對執(zhí)政的主張?zhí)岢霎愖h,執(zhí)政大臣雖然生氣,卻終不能使他屈服,只好采納了他的意見。參考答案:10.A

11.D

12.D【10題詳解】此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yīng)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shù)某煞謥頂唷1揪?,根?jù)名詞代詞“良肱”“泗”“京”“江”“淮”“卒”“暑”“蔭”“提(堤岸)”,虛詞“以”“其”“與”“為”“之”,標志性詞“言”,意思是“說”,其后斷開,排除CD兩項,“其”代指那些河邊樹木,作“盤根錯”的主語,意思是“那些樹木盤根錯節(jié)”,是完整的主謂結(jié)構(gòu),其后斷開,排除B項,再結(jié)合本句意思:余良肱說:“從泗州到京城一千多里,從江、淮來的漕運兵卒接連不斷,暑天行路大多以燥熱而聲音嘶啞噎塞為痛苦,靠樹蔭來休息。再者那些樹木盤根錯節(jié),與堤岸共為堅固,砍伐這些樹木不利?!本渥涌梢詳嚅_為: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蔭以休/又其盤根錯/與提為固/伐之不便/故選A?!?1題詳解】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題中D項,“畿右,京城東邊”說法錯誤,古人以左為東、以右為西,故畿右是京城西邊。故選D。【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有關(guān)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D項,“執(zhí)政大臣雖然生氣,卻終不能使他屈服,只好采納了他的意見”說法有誤,執(zhí)政并沒有采納余良肱的意見。故選D?!军c睛】文言文選擇題一般考核概括歸納文章內(nèi)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nèi)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yīng)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guān)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參考譯文:余良肱,字康臣,是洪州分寧人。進士及第,調(diào)任荊南司理參軍。屬縣捉到一個殺人疑兇,他自己已經(jīng)無辜服罪,余良肱查驗尸體和刀刃,(余良肱)懷疑說:“哪里有刀刃滿一尺而傷口不到一寸的呢?(向)府署稟告請求讓自己去抓捕(兇手),不久,果然捕獲了真正的殺人兇手。百姓有人丟失財物超過十萬貫,逮捕了幾十個平民,正逢暑天,拷打號叫的聲音在外邊也可聽到;有人附著府吏的耳朵說話,余良肱暗中查知他是盜賊,馬上逮捕審問他,贓物全部搜獲。改任大理寺丞,又出任湘陰知縣。縣里拖欠幾千石稅米,每年責令鄉(xiāng)里公差代為繳納,余良肱上書陳述這件事,于是免除了簿籍上(的這筆稅米)。擔任杭州通判,江湖常常泛濫,沖毀官員百姓房屋,余良肱堆筑二十里石堤以阻擋湖水,湖水不再造成禍害。當時王陶做屬官,常常因為耿直之氣冒犯府帥,府吏中有人控告王陶,府帥挾私恨想查辦王陶,余良肱不同意說:“假使王陶因為得罪離職,這是因為(他)耿直而不被容納?!备畮浘屯V梗ù耸拢?。后來王陶在朝廷做官,果然因為耿直聞名。后任虔州知州,士大夫死在嶺外的,喪車經(jīng)過虔州,大多是弱小的子女和守寡的婦女(扶喪)。余良肱全力賑濟呵護,無依無靠的孤女,(他)拿出俸錢來幫她出嫁。因母親年老,得以擔任南康軍知軍。遭逢母親去世,守喪期滿,擔任三司使判官。正值關(guān)、陜發(fā)生戰(zhàn)事,朝廷商議借貸在京百姓的錢,余良肱竭力爭執(zhí),正好大臣們也拿(此事)進言,這項提議就被擱置。內(nèi)府拿銹蝕的錢幣推銷給三司,三司的官吏準備接受,只有余良肱說:“如果發(fā)給各路軍隊,軍隊將會怨恨;如果不(發(fā)給軍隊)就會(拿銹蝕的錢幣)向百姓購買貨物,百姓又將困苦。請求交付文思院(重鑄)?!备娜蚊髦葜荨3⒄卫磴昵?,留任(他)管理汴河司。汴水淤積,水流又慢,執(zhí)政主持使河道狹窄的商議。余良肱認為:“善于治水的人不和水爭地。正值冬大水干涸,應(yīng)當從京城東邊疏通治理,進而治理到京城西邊,經(jīng)過三年,可以使水又在河地中流淌?!保▓?zhí)政)不聽。執(zhí)政又提議砍伐汴河堤岸上的樹木(建立木岸)來助河道變窄。余良肱說:“從泗州到京城一千多里,從江、淮來的漕運兵卒接連不斷,暑天行路大多以燥熱而聲音嘶啞噎塞為痛苦,靠樹蔭來休息。再者那些樹木盤根錯節(jié),與堤岸共為堅固,砍伐這些樹木不利。余良肱屢次爭執(zhí)不能獲準,于是請求不參與治理汴河的事。執(zhí)政雖然生氣,(余良肱)始終不向(他)屈服。改任太常少卿、潤州知州,又調(diào)任光祿卿、宣州知州,政績?yōu)榻瓥|第一。請求告老還鄉(xiāng),掌管洪州玉隆觀,去世,享年八十一歲。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霍彥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少遭兵亂,梁將霍存掠得之,養(yǎng)以為子。后事粱太祖,太祖亦愛之,遷邠寧節(jié)度使。李茂貞遣梁叛將劉知俊攻邠州,彥威固守逾年,每獲知俊兵,必縱還之,知俊德之,后不復(fù)攻。徙天平,與晉軍相持河上。莊宗滅粱,彥威自陜來朝,莊宗置酒,賜姓名曰李紹真。明年,徙鎮(zhèn)武寧,從明宗擊契丹,明宗愛其為人,甚親厚之。其后趙在禮反,彥威別討趙太于邢州,破之,還以兵屬明宗討在禮。明宗軍變,縱火焚營噪呼:“城中之人何罪,戍卒思歸而不得耳!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今宜與城中合勢,擊退諸鎮(zhèn)之兵。”彥威與安重誨勸明宗許之,乃擁兵入城,彥威獨不入。部兵在外者皆潰去,獨彥威所將五千人營城西北隅不動。居二日,明宗復(fù)出,得彥威兵,乃之魏縣。莊宗崩,彥威從明宗入洛陽,首率群臣勸進,內(nèi)外機事,皆決彥威。彥威素與段凝、溫韜有隙,因擅捕凝、韜下獄,將殺之,安重誨日:“主上方平內(nèi)難,以恩信示人,豈公報仇之時?”彥威乃止。彥威徙鎮(zhèn)平盧。朱守殷反,伏誅,彥威遣使者馳騎獻兩箭為賀,明宗賜兩箭以報之。夷狄之法,起兵令眾,以傳箭為號令,然非下得施于上也。明宗本出夷狄,而彥威武人,君臣皆不知禮,動多此類。然彥威客有淳于晏者,少舉明經(jīng)及第,遭世亂,依彥威。彥威嘗戰(zhàn)敗脫身走麾下兵無從者獨晏徒步以一劊從之榛棘間以免彥威高其義所歷方鑌常辟以自從至其家事無大小皆決于晏彥威以故得少過失。天成三年冬,彥威卒于鎮(zhèn)。贈彥威太師,謚曰忠武。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彥威嘗戰(zhàn)敗脫身走麾下/兵無從者/獨晏徒步以一劍從之榛棘間以免/彥威高其義/所歷方鎮(zhèn)/常辟以自從至其家/事無大小/皆決于晏/B.彥威嘗戰(zhàn)敗脫身走/麾下兵無從者/獨晏徒步以一劍從之榛棘間以免/彥威高其義/所歷方鎮(zhèn)/常辟以自從/至其家事無大?。詻Q于晏/C.彥威嘗戰(zhàn)敗脫身走/麾下兵無從者/獨晏徒步以一劍從之榛棘間以免/彥威高其義/所歷方鎮(zhèn)/常辟以自從至其家/事無大?。詻Q于晏/D.彥威嘗戰(zhàn)敗脫身走麾下/兵無從者/獨晏徒步以一劍從之榛棘間以免/彥威高其義/所歷方鎮(zhèn)/常辟以自從/至其家事無大小/皆決于晏/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河上,指黃河北岸,黃河呈東西走向,上方為北方,故稱之。B.賜姓名,一般可分為賜姓、賜名,或兩者兼有,是君主對臣下的獎勵行為。C.舉明經(jīng),是參加明經(jīng)科考試,明經(jīng)科也是科舉考試中的一個科目。D.夷狄,占稱東方部族為夷,北方部族為狄。也泛稱華夏族以外的各族。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霍彥威德才兼?zhèn)?,作?zhàn)能攻能守。他前有放回抓獲的俘虜,感動敵將劉知俊,從而守住邠州的事跡,后有攻破邢州打敗趙太的戰(zhàn)功。B.霍彥威出謀劃策,幫助明宗脫身。軍變之時,他勸明宗暫時答應(yīng)嘩變軍人的要求,率兵入城,自己帶兵守在城外,以為接應(yīng)之力。C.霍彥威善于納諫,故而少犯錯誤。他接受了安重誨的建議,避免落下個借機報私仇的惡名;他倚重淳于晏,逐漸習(xí)得了君臣之禮。D.霍彥威一心事主,死后謚為忠武。他年少時于亂軍之中被人收養(yǎng),后來無論是跟隨梁太祖東征西討,還是侍奉后唐二主,都能盡心盡力。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今宜與城中合勢,擊退諸鎮(zhèn)之兵。(2)朱守殷反,伏誅,彥威遣使者馳騎獻兩箭為賀,明宗賜兩箭以報之。參考答案:4.B

5.A(河上就指黃河邊。)6.C(說霍彥威靠著淳于晏的幫助學(xué)會了禮節(jié),于文無據(jù)。)7.(1)天子不加寬恕,一心想要剿滅他們?,F(xiàn)在應(yīng)當與城中軍隊會合,打退各鎮(zhèn)的軍隊。(“垂原宥”、“合勢”各1分,句子大意3分。)(2)朱守殷造反,被殺,霍彥威派使臣騎馬給明宗獻上兩支箭作為慶賀,明宗賜給他兩支箭作為回報。(“伏誅”、“馳騎”、“報”各1分,句子大意2分。)參考譯文:霍彥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年少時遭遇兵亂,梁將霍存搶掠得到他,收為養(yǎng)子。后來事奉梁太祖,太祖也喜歡他,升遷為郡寧節(jié)度使。李茂貞派后梁的叛將劉知俊攻打邪州,霍彥威堅守一年多,每次捉到劉知俊的俘虜,一定放還,劉知俊感激他,后來就不再進攻了。遷徙到天平,和后晉的軍隊在黃河邊相互對峙。后唐莊宗平滅了后梁,霍彥威從陜州來朝見,莊宗擺酒宴,賜霍彥威姓名叫李紹真。第二年,調(diào)任鎮(zhèn)守武寧,跟隨明宗進攻契丹,明宗喜愛他的為人,非常親近厚愛他。后來,趙在禮造反,霍彥威被派到邢州單獨討伐趙太,平定趙太后,回師帶兵歸屬明宗討伐趙在禮。明宗的軍隊嘩變,縱火焚營吵嚷呼叫:“城中之人有什么罪,戍卒思歸不得回家罷了!天子不加寬恕,一心想要剿滅他們。現(xiàn)在應(yīng)當與城中軍隊會合,打退各鎮(zhèn)的軍隊?!被魪┩c安重誨勸明宗答應(yīng)兵士們,于是帶兵入城,霍彥威自己不進城。明宗手下留在城外的軍士都潰散了,只有霍彥威所率五千人在城西北角安營未動。過了兩天,明宗又出城,得到霍彥威的軍隊,于是前往魏縣。莊宗死了,霍彥威跟隨明宗進入洛陽,首先率領(lǐng)群臣勸明宗稱帝,內(nèi)外事物,都由霍彥威決定?;魪┩綍r與段凝、溫韜有矛盾,就擅自抓捕段凝、溫韜下獄,準備殺掉,安重誨說:“皇上正平定內(nèi)亂,以恩德信義昭示天下,哪里是你報私仇的時候呢?”霍彥威才作罷。霍彥威調(diào)任鎮(zhèn)守平盧。朱守殷造反,被殺,霍彥威派使臣騎馬給明宗獻上兩支箭作為慶賀,明宗賜給他兩支箭作為回報。少數(shù)民族的規(guī)矩,起兵指揮軍隊,以傳箭為號令,然而不允許以下對上威有個賓客叫淳于晏,年少時考上明經(jīng)科,遭遇亂世,歸附霍彥威。霍彥威曾經(jīng)戰(zhàn)敗逃走,部下兵無人相從,只有淳于晏徒步提一劍相從于荊棘之間才免于一死。霍彥威贊賞他的義氣,在各方鎮(zhèn)任職都聘他當從事,甚至家事無論大小事都由淳于晏決定,霍彥威因此很少犯錯誤。天成三年冬,霍彥威死于鎮(zhèn)守任上。獲贈太師,謚號忠武。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與劉大山書[清]戴名世

去年春正月,渡江訪足下,留信①宿,而足下出所為古文十余篇見示,皆有奇氣。足下固不自信,而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矩鑊,因從問其波瀾意度所以然者。仆回秦淮,將欲檢篋中文字,悉致之足下,冀有以教我。會足下北游燕薊之間,而仆亦東走吳越,遂不果。今年冬,有金陵門人欲鋟②仆古文于板。仆古文多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語獲罪,而門人遂以彼所藏抄本百篇雕刻行世。俟其刊成,當于郵傳中致一本于足下。其文皆無絕殊,而波瀾意度所以然者,仆亦未能以告人也。惟足下細加擇別,摘其瑕疵,使得改定,且作一序以冠其首簡③,幸甚!,幸甚!當今文章一事,賤如糞壤,而仆無他嗜好,獨好此不厭。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獻,二十年來,蒐④求遺編,討論掌故,胸中覺有百卷書,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觸喉而出。而仆以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為之,欲將入名山中,洗滌心神,餐吸沆瀣,息慮屏氣,久之,乃敢發(fā)凡起例,次第命筆。而不幸死喪相繼,家累日增,奔走四方,以求衣食,其為困躓顛倒,良可悼嘆。同縣方苞以為“文章者窮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窮亦奇,如戴于是也?!逼臀恼虏桓耶敺骄^奇,而欲著書而不得,此其所以為窮之奇也。

秦淮有余叟者,好琵琶,聞人有工為此技者,不遠千里迎致之,學(xué)其術(shù)??蜑榕脕碚?,終日座為滿,久之,果大工,號南中第一手。然以是傾其產(chǎn)千金,至不能給衣食。乃操琵琶彈于市,乞錢自活,卒無知者,不能救凍餒,遂抱琵琶而餓死于秦淮之涯。今仆之文章,乃余叟之琵琶也。然而琵琶者,夷部之樂耳,其工拙得喪,可以無論。至若吾輩之所為者,乃先王之遺,將以明圣人之道,窮造化之微,而極人情之變態(tài),乃與夷部之樂同其困躓顛倒。將遂碎其琵琶以求免予窮餓,此余之所不為也。嗚呼!琵琶成而適以速死,文章成而適以甚其窮。足下方揚眉瞬目⑤,奮袂抵掌,而效仆之所為,是又一余叟也。然為余叟者,始能知余叟之音,此仆之所以欲足下之序吾文也。

[注]①信:兩。②鋟:刻。③首簡:篇首。④蒐:搜尋。⑤揚眉瞬目:得意的樣子。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俟其刊成

俟:待,等

D.摘其瑕疵

摘:摘錄

C.先王之遺

遺:遺留的事業(yè)

D.琵琶成而適以速死

速:招致3.以下各組句子中,都屬于流露作者“憤世嫉俗”的一組是

①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矩鑊

②恐以言語獲罪

③當今文章一事,賤如糞壤

④然以是傾其產(chǎn)千金,至不能給衣食

⑤今仆之文章,乃余叟之琵琶也

⑥琵琶成而適以速之死,文章成而適以甚其窮A.②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對原文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不僅敘述了作者二十年來留心先朝文獻,搜求古人遺編來撰修史書的志向,同時還抒發(fā)了身世之感。B.作者在首段希望劉大山為自己的文章作序,并在結(jié)尾指出其中的原因是他成為了余叟那樣處境困厄的人。C.方苞先生認為,寫文章是那些處于困窘失意之人的才能,困境奇特的人文章往往也寫得奇特。

D.此文是一封私人信件,以與摯友侃侃談心的口吻來寫,意切情深,心胸畢見,文字親切感人。5.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而足下出所為古文十余篇見示,皆有奇氣。

(2)而欲著書而不得,此其所以為窮之奇也。參考答案:2.B(摘:指出)3.D(①劉大山稱贊作者的文章符合古人的法度。②是作者擔心憤世嫉俗的結(jié)果。④陳述余叟耗盡家產(chǎn)學(xué)琵琶。)

4.B.“他成為了余叟那樣處境困厄的人”表意不準確。指劉大山要效仿作者的所作所為,可能文章寫成了恰恰加重了自己的困窘,也借此表示二人知音之感。5.(1)可是您拿出所寫的十幾篇文章給我看,這些文章都有奇特的文氣。

(“所為”“見”“奇氣”各1分)

(2)想寫書卻不能如愿,這大概是方先生認為我困境奇特的原因。(“其”

“所以”文意通順各1分)【參考譯文】去年春正月,我渡江拜訪您,您留我在家住了兩夜,可是您拿出所寫的十幾篇文章給我看,這些文章都有奇特的文氣。您一直不相信自己的文章,卻謬贊我的文章符合古人的法度,就向我問起這些文章為什么要這樣構(gòu)思。我回秦淮后,正想挑選箱子里的文章,全部送給您,希望您有所指教。恰逢您往北去,在燕薊一帶游歷,我也向東去了吳越,于是沒能如愿。今年冬天,有一個金陵門生想把我的文章刻印。我的文章大多是憤世嫉俗的作品,不敢給世人看,害怕因文字而獲罪,但是門生最終把他收藏的百篇抄本刻印以流行世間。等到刻印完畢,我就送一本給您。那些文章沒有什么獨特之處,為什么要這樣行文構(gòu)思,我也沒有可以告訴他人的。希望您仔細加以甄別,指出它的缺點,使我能夠改正,并且請您寫一篇序放在它的篇首,那真是我的榮幸啊!當今社會,寫文章這種事情,賤如糞土,但是我又沒有其他的愛好,唯獨喜好寫文章而不厭倦。我平生特別留心前朝文獻,二十年來,搜尋前人留下的著作,研究各種掌故,胸中感到有百卷書,怪異奇特,文思泉涌要一吐為快。然而我認為寫文章是古今大事,不敢隨便去做,想要到名山中,洗滌心神,餐風飲露,平心靜氣,很久了才敢確定要旨,擬定體例,按序?qū)憗?。可是不幸的是,喪事接連不斷,家庭的拖累一天天增加,我四方奔走,以求溫飽,那困厄不順的境遇很是讓人悲嘆。同縣人方苞認為:“寫文章是那些處于困窘失意之人的才能,文章寫得奇特,寫文章的人的困境也奇特,像戴先生就是這樣的?!蔽业奈恼虏桓遗c他所說的相稱,想寫書卻不能如愿,這大概是方先生認為我困境奇特的原因。秦淮有個姓余的老人,喜好琵笆,聽說有個擅長演奏琵琶的人,就不遠千里去拜訪他,學(xué)習(xí)他的技藝。為琵琶而來的客人,整天是滿座,久而久之,老人的琴技最終十分精妙,號稱“南中第一手”。但是他因此耗盡千金家產(chǎn),以致不能衣食自給。于是拿著琵笆在市井彈奏,乞討錢財養(yǎng)活自己,(可惜)最終沒有了解他的人,不能使他免于饑寒。他就只能抱著琵琶餓死在秦淮河邊?,F(xiàn)在我的文章就像姓余的老人的琵笆。但是琵琶是西域樂器,那技藝的精妙拙劣得失,自不用說。至于我們這些人所做的,是古代賢王遺留的事業(yè),是用來闡明圣人的道理,探求自然精微的道理,極盡人間百態(tài),這與姓余的老人學(xué)成琵琶卻遭遇困境是

一樣的。如果要打碎琵琶來免于困窘饑餓,這是我不愿做的。嗚呼,琵琶學(xué)成了恰恰因為這樣招致了自己的死亡,文章寫成了恰恰因為這樣加重了自己的困窘?,F(xiàn)在,您眨眼,擊掌十分得意地,要效仿我的所作所為,又是一個姓余的老人。然而只有作了姓余的老人,才能聽懂他的樂曲,這就是我想要讓您為我的文章寫序的原因。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原創(chuàng)】下面一段文字中,在詞語色彩﹑語法﹑標點等方面有錯誤,請指出并改正。(5分)

①人類的文明史可以說是一部力圖戰(zhàn)勝自然﹑使人成為自然界的主子的歷史。②這種歷史記憶使得人類到現(xiàn)在也還是一片燦然的主子心態(tài)。③對于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東西,人類覺得天經(jīng)地義無可懷疑。④如果自然之物不是為人類而存在的,那還有什么意義?、萑讼虼笞匀灰獤|西是不用經(jīng)過思考的,他只要說:“我需要”,就足夠了。⑥今天,原本豐美和諧的大自然呈現(xiàn)出支離破碎千瘡百孔的面貌,就是由于人類這種自以為是的態(tài)度和行為造成的。⑦就說眼前這條蜥蜴吧,它的生活與人何干?⑧它的天敵本是另一種生物,可是現(xiàn)在必須加上人類了,而且看來最危險的天敵就是人。⑴

應(yīng)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應(yīng)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應(yīng)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

應(yīng)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

應(yīng)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⑴力圖—妄圖⑵如果自然之物

——自然之物如果不是為人類而存在的文中⑶他只要說:“我需要”,——去掉“:”⑷危險的天敵就是人——“天敵”⑸由于人類這種自以為是的態(tài)度和行為造成的(答對4處滿分)略8.下面是“中國民政”的標志,請寫出構(gòu)圖要素,并說明圖形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90個字。(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3分)越來越多的考古資料證明,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

是黃河流域,

包括長江流域。越來越多的考古資料

證明,

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許多文化遺址散布在全國各地。中華文明的組成,

包括定居于黃河、長江流域,較早以農(nóng)耕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華夏民族創(chuàng)造的文明,

包括若干以游牧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少數(shù)民族創(chuàng)造的文明,中華文明的演進過程,是多種文明因素的整合。A.既/也

除了/還有

不只/還B.既/也

除了/還有

不只/還

C.不只/也

除了/還有

既/也D.不只/還

除了/還有

既/也參考答案:D1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改革開放是宏大敘事,而故事中更有無數(shù)人命運軌跡的改寫。腳踩這片熱土的每一個人,從不是被動追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而是_________,為這_________的章節(jié)貢獻著自己的筆墨。若不是從報紙上的一篇“關(guān)于如何養(yǎng)?!钡奈恼轮行岢隽恕按禾臁钡臍庀ⅲ鯐挟斈甑墓こ碳夹g(shù)員柳傳志的離職創(chuàng)業(yè)和中國科技企業(yè)攪動全球市場的后話;如果沒有恢復(fù)高考,作為煤炭工人子弟的劉慈欣就不會離經(jīng)叛道地創(chuàng)作科幻文學(xué),也許就沒有今天世界對中國人想象力的_________……時勢造英雄,英雄也在造時勢。我們紀念改革開放,(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實現(xiàn)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中發(fā)展。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我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guān)鍵一招。總結(jié)好改革開放的經(jīng)驗和啟示,不僅是對40年艱辛探索和實踐的最好紀念,更能為新時代推進偉大事業(yè)提供強大動力。發(fā)展永無止境,改革未有窮期。40年_________,讓無數(shù)人實現(xiàn)了大寫人生,讓我們國家“趕上時代”。“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讓我們繼續(xù)做時間的駕馭者,用奮斗定義自己的明天,助力我們國家“引領(lǐng)時代”。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茿.奮發(fā)圖強

波瀾壯闊

另眼相看

櫛風沐雨B.勵精圖治

驚心動魄

刮目相看

櫛風沐雨C.奮發(fā)圖強

波瀾壯闊

刮目相看

篳路藍縷D.勵精圖治

驚心動魄

另眼相看

篳路藍縷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假如當年的工程技術(shù)員柳傳志沒離職創(chuà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