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單元測試卷-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單元測試卷-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單元測試卷-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單元測試卷-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單元測試卷-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單元測試卷一、選擇題(共20小題)1.共產黨在國統(tǒng)區(qū)公開出版的《新華日報》于1940年發(fā)表社論:“軍民合作是取得這次戰(zhàn)役勝利的重要條件,華北廣大土地,簡直無分前線與后方?!痹撋缯撛u論的是()A.百團大戰(zhàn)B.遠征緬甸C.太原會戰(zhàn)D.武漢會戰(zhàn)2.1919年5月的一天,上海某理發(fā)館貼出告示:國事如此,無心整容,請君不必光顧。該理發(fā)館貼此告示的直接原因是()A.《辛丑條約》簽訂,加重了人民負擔B.袁世凱復辟帝制,激起民憤C.中國外交失敗,五四運動爆發(fā)D.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中日矛盾激化3.清朝談判大臣對鴉片戰(zhàn)爭后某一條款的訂立頗為得意,認為把清政府最擔心的麻煩——訴訟推給外人處置,有使中英之間的商務矛盾不至于上升為兩國間武力沖突的好處。該條款涉及()A.割讓香港島B.領事裁判權C.巡查貿易權D.關稅協商4.1925年,蘇聯建立了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學。1928年9月,蘇聯將莫斯科中山大學與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部合并,改名為“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蘇聯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國()A.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B.北洋軍閥統(tǒng)治基本被推翻C.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D.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5.下列表格是甲、乙兩位同學對“農民階級與近代中國革命”的探究,對此判斷正確的是()A.甲同學采用的歷史依據正確,結論合理B.乙同學采用的歷史依據不正確,結論不合理C.兩位同學采用的歷史依據都不準確,結論都不合理D.兩位同學的推論都合理,分別適用于不同的時代6.促使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因素有()①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②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③五四運動的推動④共產國際的支持和幫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7.1919年6月25日下午,在長沙一個靠擺攤維持生計家庭的9歲孩子放學回家,忽將攤上所擺仁丹、洋火及其父母所用的洋磁盆、牙膏等,凡屬日貨,一律掀擲于地,用腳踢毀。父母責罵,孩童則對罵父母是“冷血動物賣國賊”。影響孩子的事件可能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運動C.五四運動D.首次國共合作8.林繼庸說:“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我出席機器和化學工業(yè)組的會議?!壹窗盐者@個機會,提議把上海的工廠遷移到內地去?!边@就是遷廠的發(fā)軔,與這一舉措直接相關的事件是()A.北伐戰(zhàn)爭爆發(fā)B.官僚資本的壓榨C.日本全面侵華D.美國經濟勢力的入侵9.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在《偉大的中國革命》中寫道:“鴉片戰(zhàn)爭的發(fā)生意味著中國拒絕在外交平等和對等貿易的基礎上參加國際大家庭,結果導致英國使用武力?!边@一觀點()A.揭示了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源B.抹殺了鴉片戰(zhàn)爭的實質C.肯定了中國抗擊英國侵略的正義性D.從全球化的角度正確分析了鴉片戰(zhàn)爭的原因10.有學者認為:“義和團事件對外使中國在被奴役的附屬國的道路上繼續(xù)沉淪,對內則舉目皆是國破家亡的圖景。把這樣的災難描繪成革命救國的悲壯樂章,簡直匪夷所思!”該學者的觀點()A.揭露了八國聯軍的侵略性B.忽略了義和團運動的愛國性C.強調了清朝政府的反動性D.抹殺了義和團運動的愚昧性11.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營工廠在國民政府的組織下開始內遷,多數廠家內遷地點集中在四川、湖南、廣西、云南等省,個別廠家在共產黨的幫助下遷到了陜甘寧邊區(qū)。這反映了()A.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B.國民政府準備持久抗戰(zhàn)C.國共內戰(zhàn)爭奪戰(zhàn)略資源D.經濟中心已轉移到西部12.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和鞏固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根本保障。下列與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密切相關的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是()①“八一宣言”發(fā)表②西安事變③瓦窯堡會議④八一三事變⑤紅軍改編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④③②⑤D.①④⑤②③13.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諸政治實踐開始于()A.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B.中法戰(zhàn)爭后C.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D.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后14.某位導演準備拍電視連續(xù)劇《孫中山》時,需要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誕生寫一段“畫外音”,下列材料哪一項不適合()A.它特別規(guī)定實行總統(tǒng)制B.它體現了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和民主性C.它是中國歷史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D.它是借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憲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則制定的15.與下圖影片反映的歷史事件有關的是()A.辛亥革命B.五四運動C.北伐戰(zhàn)爭D.抗日戰(zhàn)爭16.太平天國一開始就把斗爭矛頭指向清政府,其決定因素是()A.鴉片戰(zhàn)爭激化了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B.上帝的指示C.自然災害嚴重D.民主共和思想的推動17.“近代化”是研究中國歷史經常見到的詞語。百度詞條對此解釋:近代化就是指資本主義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經濟上的工業(yè)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學化。下列觀點與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馳的有()①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②男練義和團,女練紅燈照??车闺娋€桿,扒了火車道;③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④立憲政體,取決公論;上下議院,實為行政之本⑤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的一切黑暗A.②B.①②C.③④⑤D.①②③⑤18.毛澤東指出:“五四運動的杰出歷史意義,在于它帶有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tài)。”這種“姿態(tài)”主要指()A.先進階級政黨指導B.社會主義革命C.受十月革命的影響D.具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特點19.“共爭青島歸來,同看國賊罷黜;歡呼學生復課,慶賀商店開門?!币陨线@幅對聯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保路運動B.五四運動C.五卅運動D.一二·九運動20.下列五四運動時期的四副對聯中,反映五四運動取得了一定勝利的是()A.“學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風雪”B.“民眾雪恥心堅,全市罷工;本店金錢主義,獨自開張”C.“學生一日不釋,本店一日不開”D.“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歡呼學生復課,慶賀商店開門”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21.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材料一1908年,清政府公布《欽定憲法大綱》規(guī)定:凡立法、行政、司法皆歸君上總攬。同時公布了《議院法要領》的規(guī)定,議院對于違法官員只可指實彈劾,其用舍之權仍操之君上。此后,立憲派及一些省的督撫,要求迅速成立責任內閣。1911年5月,清廷設立第一個“責任內閣”,規(guī)定內閣“輔弼皇帝擔負責任”。在13個國務大臣中滿族貴族8人,蒙古貴族1人,漢族官僚4人。其中,皇族又占6人,時人稱它為“皇族內閣”。材料二1912年3月,孫中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臨時大總統(tǒng)任命國務員須得參議院之同意。革命黨人力爭由同盟會員任國務總理,袁世凱則要提名一直追隨他的唐紹儀組閣,雙方相持不下。后經調解采取折衷方法,唐紹儀加入同盟會,同時出任內閣總理。3月23日,袁世凱正式任命唐紹儀為第一屆責任內閣總理,同盟會蔡元培等4位要員入閣,占了閣員中的半數,主管農林、教育、工商、司法、交通等“閑職”部門,袁世凱的親信掌握了內務、陸軍、海軍等實權部門,財政用了立憲派熊希齡,外交為舊官僚陸徵祥,參謀本部由黎元洪兼任。人們誤將唐內閣稱作“黨人內閣”(指同盟會內閣)。——兩則材料均摘編自徐矛《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1)根據材料一、二,分別概括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責任內閣成員的產生方式的特點。(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的責任內閣人員構成與材料一不同的原因。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1792年,英國以給乾隆皇帝祝壽為由,派馬戛爾尼使團前往中國,并致函兩廣總督,通報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說,英國國王為了“與中國皇帝發(fā)生友誼,并增進兩國之邦交,擴充兩國人民之商業(yè)”,決定派遣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使團攜帶有英國國王贈送給中國皇帝的許多精美禮物,以表達英國國王的真誠心意,從而“發(fā)揚兩國之得益,建立兩國永久之協和”。兩廣總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譯文稱,英國國王命“馬戛爾尼前來,帶有貴重貢物進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順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遠夷,準其永遠通好,俾中國百姓與外國遠夷同沾樂利”。――摘編自《清史編年》等材料二乾隆皇帝接見馬戛爾尼使團后,在給英方的回信中說:“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朕披閱表文,詞意盹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其實天朝德威無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然從不貴奇巧,并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又據爾使臣稱,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嶺地方小海島一處,商人到彼,即在該處停歇,以便收存貨物。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島嶼沙洲,亦必劃界分疆,各有專屬。此事尤不便準行。”――摘編自《清實錄》等(1)根據材料一,指出在陳述兩國關系方面,兩廣總督上呈的譯文與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乾隆皇帝對英方要求的回應。23.閱讀下面三幅圖片,回答相關問題。(1)圖一簽訂于哪一年?反映了中國社會性質有何變化?(2)圖二割占了中國哪些領土?中國社會性質又有何變化?(3)圖三是在什么背景下簽訂的?有何主要影響?24.《天津條約》簽訂后,游歷護照開始出現。通商口岸的外國人從領事館取得護照,經當地海關道蓋印,即可憑此護照進入內地游歷。以下是一份護照的主要內容:本領事遵行兩國議定和約章程第八款,內載:準許法國人請照赴內地游歷等因。茲有本國人名□□請照赴十八省游歷,本領事深知系我國良民,為此給照,準其前往。故請煩大清執(zhí)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員驗照放行,絲毫不得留難,并望以賓禮相待,隨時照料,庶臻妥協,以示照給本咸遵約章毋違,永垂不朽也。請回答:(1)除法國外,與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的還有哪些國家?(2)你認為當時外國人持這類護照游歷有哪些弊端?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強行挑起爭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國設在經商道路上的無數障礙。不應忘記,英國人到19世紀中葉幾乎開始相信有一種在世界各地經商的神圣權力,并認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國家自由貿易是不合自然規(guī)律、應該受到譴責的。材料二按照《南京條約》,中國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并開放五個對外通商口岸——廣州、福州、寧波、廈門和上海。英國領事可以居留于這些港口,英國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經商。中國還同意實行一種按照價值的5%固定下來的統(tǒng)一關稅,若要變動這一關稅,須經雙方同意。這一條款剝奪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因而控制了中國的國家收入。此外,第二年締結了一個補充條約,承認英國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權;條約還包括一項最惠國條款,保證英國人享有中國在將來準予其他國家享受的附加特權。——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英國怎樣的經濟政策?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在中國獲取的特權及其影響。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中的“1940年”“華北”可知這是百團大戰(zhàn),故A正確;遠征緬甸發(fā)生在1942年之后,故B錯誤;1940年,抗日戰(zhàn)爭已經進入相持階段,太原會戰(zhàn)和武漢會戰(zhàn)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防御階段,故C、D錯誤。故選A。2.【答案】C【解析】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語進行解答,題目中出現的時間是“1919年5月”,《辛丑條約》的簽訂時間是1901年,所以A項錯誤;袁世凱復辟帝制是1914年,所以B項錯誤;九一八事變是1931年,所以D項錯誤。故選C項。3.【答案】B【解析】“訴訟推給外人處置”說明中國喪失司法主權。割讓香港島中國喪失領土主權,故A項錯誤;領事裁判權使中國喪失司法主權,故B項正確;巡查貿易權使中國喪失了對自己領海的控制,故C項錯誤;關稅協商使中國喪失關稅主權,故D項錯誤。4.【答案】C【解析】解答此題注意兩個時間“1925年”與“1928年”,國共合作與國共關系破裂時期。分析選項,A是蘇聯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原因;B是北伐戰(zhàn)爭的結果,與題意不符;C符合題意,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放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D時間上與題意不符,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是1934年10月。所以應選C。5.【答案】A【解析】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階級領導的革命,太平天國運動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而失敗,因此很容易的得出結論:農民階級由于階級局限性不能領導革命的勝利。B項錯誤,農民家庭出身并非說明毛澤東就是農民階級的代表,毛澤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成為了無產階級的代表;C項明顯錯誤,甲的歷史依據是準確的;D項錯誤,乙同學的結論不準確。所以答案選A。6.【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①②③④都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解析為A項。7.【答案】C【解析】材料中給出重要的時間點——1919年6月25日。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我們知道這個時間點上中國爆發(fā)了五四愛國運動,愛國主義是其主旋律。因此本題選擇C項。8.【答案】C【解析】“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是指公元1937年7月28日;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導致遷廠的發(fā)軔的開始。所以答案選C。9.【答案】B【解析】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在工業(yè)革命后,是奪取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的必然產物,因此費正清這一觀點沒有揭示鴉片戰(zhàn)爭的實質,沒有看到英國的真實目的。A、C、D,選項沒有正確分析題意,故選B項。10.【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該學者從對內對外兩方面都徹底否定了義和團運動的意義和作用,認為不應將其視為“革命救國”的一場運動。這種觀點只看到了義和團運動的愚昧和落后,忽略了義和團運動在時代救亡背景下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進步性和愛國性,因此B選項正確。11.【答案】B【解析】從材料“1937年8月”“在國民政府的組織下開始內遷,多數廠家內遷地點集中在四川、湖南、廣西、云南等省”中可以看出,抗戰(zhàn)開始后,國民政府準備持久抗戰(zhàn);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于1937年9月;C、D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所以答案選B。12.【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fā)表“八一宣言”;同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瓦窯堡會議,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1937年8月13日,日本制造八一三事變,事變后,國共兩黨協議改編紅軍。故正確答案是B項。13.【答案】C【解析】解答本題需注意題中“付諸政治實踐”開始的時間,根據所學知識,應指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的時間。第一次反思是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洋務運動,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宣告失敗,所以第二次反思是學習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綜合分析可知,C項符合題意。A、B與洋務運動相關,即第一次反思。而第二次反思始于19世紀末,故D錯誤。14.【答案】A【解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實行責任內閣制,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杜R時約法》體現出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和民主性,故B項不選;《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步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故C項不選;約法借鑒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憲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則,故D項不選。15.【答案】B【解析】從圖片信息的名字《我的1919》分析,該事件發(fā)生于1919年,由此選出B項。辛亥革命發(fā)生于1911年,北伐戰(zhàn)爭開始于1926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于1937年。16.【答案】A【解析】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與農民階級的階級矛盾激化,因此,太平天國運動將斗爭矛頭直指清政府,故選A項。17.【答案】B【解析】①屬于頑固派,抵制西方的文明,②屬于義和團運動的扶清滅洋,也是抵制西方的文明,與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馳的,③④⑤是學習西方的技術、制度思想以及文化,與近代化理念是完全吻合的,所以綜上所述本題答案只能是B。18.【答案】D【解析】五四運動并不是先進階級政黨指導的,因為中國共產黨尚未誕生。五四運動也不是社會主義革命,五四運動的確是受十月革命的影響,但是和材料的主旨無關,“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tài)”指的是辛亥革命并沒有徹底反帝反封建,而五四運動的重要特點則是徹底反帝反封建,所以本題答案就是D。19.【答案】B【解析】由材料“……青島……國賊……學生……商店……”等關鍵信息可知,這反映的是五四運動,所以答案選B。20.【答案】D【解析】解讀備選項中的文字含義可以看出A、C兩項只是表達了堅決斗爭的勇氣和決心,B項與愛國主義相悖,D項中“國賊罷黜……學生復課……慶賀商店開門”說明五四運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勝利,答案選D。21.【答案】(1)清朝末年:皇帝(或以皇帝名義)指派。民國初年:臨時大總統(tǒng)提名,參議院同意;更多體現政治力量的斗爭與妥協。(2)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國;政治力量對比發(fā)生變化,革命派力量壯大,而袁世凱又掌握實權;依據的法律性質不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性質;孫中山個人的作用;按西方三權分立原則組建責任內閣?!窘馕觥康冢?)問,依據材料信息“1911年5月,清廷設立第一個“責任內閣”,規(guī)定內閣“輔弼皇帝擔負責任”“……規(guī)定臨時大總統(tǒng)任命國務員須得參議院之同意。革命黨人力爭由同盟會員任國務總理,袁世凱則要提名一直追隨他的唐紹儀組閣,雙方相持不下。后經調解采取折衷方法,唐紹儀加入同盟會,同時出任內閣總理”等,可以分為清朝末年與民國初年分析歸納即可。第(2)問,綜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較高,解答本題既需要所學知識,還需要結合材料分析,從所處的時代背景、政治狀況、階級力量,法律、啟蒙思想的影響等方面回答。22.【答案】(1)不同之處:兩廣總督譯文:視兩國關系為蠻夷之邦與天朝上國的關系,視雙方往來為朝貢關系。英方信函:增進邦交,擴大貿易。原因:清朝長期閉關鎖國,對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認為是天朝上國,兩廣總督上呈的譯文是出于這種心態(tài)。(2)乾隆拒絕了英方的通商要求和派駐使節(jié)的要求。體現盲目自大,堅持閉關鎖國政策,落后于世界潮流。拒絕英方的領土要求維護了領土主權?!窘馕觥康冢?)問,根據材料“與中國皇帝發(fā)生友誼,并增進兩國之邦交,擴充兩國人民之商業(yè)”和“帶有貴重貢物進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順之心”可以總結出兩廣總督上呈的譯文與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從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及其影響來分析原因。第(2)問,從材料“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乾隆皇帝的態(tài)度以及這種態(tài)度對中國產生的雙重影響。23.【答案】(1)1842年;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臺灣、澎湖列島、遼東半島;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八國聯軍侵華,中國失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