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法學概論課件_第1頁
分析法學概論課件_第2頁
分析法學概論課件_第3頁
分析法學概論課件_第4頁
分析法學概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典自然法學之批判分析法學概論古典自然法學之批判分析法學概論一、“分析法學”:概念分析法學法律實證主義一、“分析法學”:概念羅馬法學中的分析法學淵源古典自然法學的分析法學因素民族國家的出現:憲法作為“高級法”一、分析法學:淵源一、分析法學:淵源問題:服從法律的正當性基礎分離命題:法律與道德的分離分離命題v.必然性命題

一、“分析法學”:基本命題一、“分析法學”:基本命題邊沁(Bentham)奧斯?。ˋustin)哈特(H.L.Hart)邊沁(Bentham)奧斯?。ˋustin)哈特(H.L.邊沁的功利主義痛苦與快樂是自然賦予人們的兩大主宰。避苦求樂就是道德的準則、政治上的正當選擇與法律上的權利。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立法改革

Bentham(1748-1832)邊沁的功利主義Bentham(1748-1832)分析法學之父1832《法理學的范圍》(theprovinceofjurisprudencedetermined)1861《法理學演講錄》二、奧斯?。↗ohnAustin,1790-1859)分析法學之父二、奧斯?。↗ohnAustin,1790-法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成熟的實在法?!癷s”v.“oughttobe”法律可以從道德中分離出來一般法理學一方面區(qū)別于民族的和特殊的法理學,另一方面區(qū)別于立法科學。奧斯丁:一般法理學法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成熟的實在法。奧斯?。阂话惴ɡ韺W

“如果你表達或者宣布一個希望,即希望我去做或者不做某個行為,而且如果你在我不順從你的希望的情況下你以一種邪惡蒞臨我處,那么你的希望的表達和宣布就是一個命令”奧斯?。悍擅钫f命令對命令發(fā)布者希望對接受命令者義務/責任制裁奧斯?。悍擅钫f對命令發(fā)布者希望對接受命令者義務/責任命令分為法律和特殊的命令命令來源于“優(yōu)勢者”約束“劣勢者”,優(yōu)勢者握有以惡或者痛苦施加于他人的權力。法律是主權者發(fā)布的以制裁為后盾的命令。奧斯?。悍擅钫f奧斯?。悍擅钫f法律上帝法神所制定的法律。自然之法,避苦求樂Positivelaws實際存在的法律主權者制定的法律一般法理學真正的研究對象Positivemorality實際存在的社會道德非由政治優(yōu)勢者創(chuàng)立,由一般輿論針對不特定群體設定或者強制實施的法。自然法、萬國公法、私人設立的規(guī)則隱喻意義上的法在隱喻或者比喻意義上使用“法”一詞所指涉的對象,如自然規(guī)律奧斯丁的法律分類上帝法神所制定的法律。Positivelaws實際存在的法主權=獨立政治社會形成獨立政治社會的條件(1)一般大眾習慣地服從一個明確和共同的優(yōu)勢者,(2)這一優(yōu)勢者“并非”必須習慣服從一個明確個人或者團體主權不受法律的限制。

“最高權力受實在法的限制”本身就是一種矛盾。構成主權的個人或集體可以受主權體制定的法律的合法束縛。

奧斯?。褐鳈嗾搳W斯?。褐鳈嗾撍?、哈特1907年出生,牛津畢業(yè),1952年成為牛津法理學教授,主要著作包括《法律的概念》(1961)《法、自由與道德》(1963),被成為新分析法學創(chuàng)始人。律師、情報人員與行政管理人員。猶太人與同性戀傾向H.L.AHart(1907-1993)四、哈特1907年出生,牛津畢業(yè),1952年成為牛津法理學教法律命令說是“強盜命令”情形的擴大。法律與命令的差異:(1)不能體現法律的持久性(2)不能體現法律的連續(xù)性(3)不能體現法律的多樣性。(4)與“主權者受到法律限制”觀念相悖。批評法律命令說法律命令說是“強盜命令”情形的擴大。批評法律命令說內在觀點與外在觀點被迫(beobligedto)有義務(haveanobligation)

“持槍搶劫”情形有關行為由以作出之確信和動機的心理學陳述

為了避免后果

社會規(guī)則存在的情形陳述某人的情況屬于這一規(guī)則法律的外在觀點:受約束的人僅僅作為一個本身不受這些規(guī)則約束的觀察者法律的內在觀點:受約束的人作為接受這些規(guī)則并以此作為指導內在觀點與外在觀點被迫(beobligedto)有義務規(guī)則概念是理解法理學的關鍵。法律是第一性規(guī)則和第二性規(guī)則的結合。第一性規(guī)則是設定義務的規(guī)則;

第二性規(guī)則是授予權力的規(guī)則。引入、廢除或者修改第一性規(guī)則。主張:作為規(guī)則的法律體系主張:作為規(guī)則的法律體系原始社會只有第一性規(guī)則,缺陷在于法律規(guī)則的:

(1)不確定性;

(2)靜態(tài)性;

(3)維護這些規(guī)則的社會壓力的無效性。主張:作為規(guī)則的法律體系主張:作為規(guī)則的法律體系三種第二性規(guī)則(1)承認規(guī)則:

法律體系(legalsystem)

(2)改變規(guī)則:授權給國家和私人

(3)審判規(guī)則主張:作為規(guī)則的法律體系主張:作為規(guī)則的法律體系(1)相繼主權的合法性存在法于規(guī)則而非“服從習慣”。(2)主權對主權繼承者制定的法律具有連續(xù)性同樣需要使得成文法有效力的規(guī)則(3)許多法律體系包含對于立法權威的限制。批評“主權說”批評“主權說”批判法律形式主義法律不可能是一個語義和邏輯上的封閉體系,因此,法官不是自動售貨機。

(1)立法者知識的有限性

(2)用以表達規(guī)則一般語言的空缺結構(opentexture)

(3)現代立法技術蘊含的自由裁量空間。反對法律形式主義,承認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批判法律形式主義法律不可能是一個語義和邏輯上的封閉體系,因此批判規(guī)則懷疑主義規(guī)則懷疑主義起源于美國“法律不過是對于判決的預測”哈特堅持法律的規(guī)則性,承認規(guī)則對于法官判決的指引作用。批判規(guī)則懷疑主義規(guī)則懷疑主義古典自然法學之批判分析法學概論古典自然法學之批判分析法學概論一、“分析法學”:概念分析法學法律實證主義一、“分析法學”:概念羅馬法學中的分析法學淵源古典自然法學的分析法學因素民族國家的出現:憲法作為“高級法”一、分析法學:淵源一、分析法學:淵源問題:服從法律的正當性基礎分離命題:法律與道德的分離分離命題v.必然性命題

一、“分析法學”:基本命題一、“分析法學”:基本命題邊沁(Bentham)奧斯?。ˋustin)哈特(H.L.Hart)邊沁(Bentham)奧斯丁(Austin)哈特(H.L.邊沁的功利主義痛苦與快樂是自然賦予人們的兩大主宰。避苦求樂就是道德的準則、政治上的正當選擇與法律上的權利。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立法改革

Bentham(1748-1832)邊沁的功利主義Bentham(1748-1832)分析法學之父1832《法理學的范圍》(theprovinceofjurisprudencedetermined)1861《法理學演講錄》二、奧斯?。↗ohnAustin,1790-1859)分析法學之父二、奧斯?。↗ohnAustin,1790-法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成熟的實在法?!癷s”v.“oughttobe”法律可以從道德中分離出來一般法理學一方面區(qū)別于民族的和特殊的法理學,另一方面區(qū)別于立法科學。奧斯?。阂话惴ɡ韺W法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成熟的實在法。奧斯?。阂话惴ɡ韺W

“如果你表達或者宣布一個希望,即希望我去做或者不做某個行為,而且如果你在我不順從你的希望的情況下你以一種邪惡蒞臨我處,那么你的希望的表達和宣布就是一個命令”奧斯?。悍擅钫f命令對命令發(fā)布者希望對接受命令者義務/責任制裁奧斯?。悍擅钫f對命令發(fā)布者希望對接受命令者義務/責任命令分為法律和特殊的命令命令來源于“優(yōu)勢者”約束“劣勢者”,優(yōu)勢者握有以惡或者痛苦施加于他人的權力。法律是主權者發(fā)布的以制裁為后盾的命令。奧斯?。悍擅钫f奧斯?。悍擅钫f法律上帝法神所制定的法律。自然之法,避苦求樂Positivelaws實際存在的法律主權者制定的法律一般法理學真正的研究對象Positivemorality實際存在的社會道德非由政治優(yōu)勢者創(chuàng)立,由一般輿論針對不特定群體設定或者強制實施的法。自然法、萬國公法、私人設立的規(guī)則隱喻意義上的法在隱喻或者比喻意義上使用“法”一詞所指涉的對象,如自然規(guī)律奧斯丁的法律分類上帝法神所制定的法律。Positivelaws實際存在的法主權=獨立政治社會形成獨立政治社會的條件(1)一般大眾習慣地服從一個明確和共同的優(yōu)勢者,(2)這一優(yōu)勢者“并非”必須習慣服從一個明確個人或者團體主權不受法律的限制。

“最高權力受實在法的限制”本身就是一種矛盾。構成主權的個人或集體可以受主權體制定的法律的合法束縛。

奧斯?。褐鳈嗾搳W斯?。褐鳈嗾撍?、哈特1907年出生,牛津畢業(yè),1952年成為牛津法理學教授,主要著作包括《法律的概念》(1961)《法、自由與道德》(1963),被成為新分析法學創(chuàng)始人。律師、情報人員與行政管理人員。猶太人與同性戀傾向H.L.AHart(1907-1993)四、哈特1907年出生,牛津畢業(yè),1952年成為牛津法理學教法律命令說是“強盜命令”情形的擴大。法律與命令的差異:(1)不能體現法律的持久性(2)不能體現法律的連續(xù)性(3)不能體現法律的多樣性。(4)與“主權者受到法律限制”觀念相悖。批評法律命令說法律命令說是“強盜命令”情形的擴大。批評法律命令說內在觀點與外在觀點被迫(beobligedto)有義務(haveanobligation)

“持槍搶劫”情形有關行為由以作出之確信和動機的心理學陳述

為了避免后果

社會規(guī)則存在的情形陳述某人的情況屬于這一規(guī)則法律的外在觀點:受約束的人僅僅作為一個本身不受這些規(guī)則約束的觀察者法律的內在觀點:受約束的人作為接受這些規(guī)則并以此作為指導內在觀點與外在觀點被迫(beobligedto)有義務規(guī)則概念是理解法理學的關鍵。法律是第一性規(guī)則和第二性規(guī)則的結合。第一性規(guī)則是設定義務的規(guī)則;

第二性規(guī)則是授予權力的規(guī)則。引入、廢除或者修改第一性規(guī)則。主張:作為規(guī)則的法律體系主張:作為規(guī)則的法律體系原始社會只有第一性規(guī)則,缺陷在于法律規(guī)則的:

(1)不確定性;

(2)靜態(tài)性;

(3)維護這些規(guī)則的社會壓力的無效性。主張:作為規(guī)則的法律體系主張:作為規(guī)則的法律體系三種第二性規(guī)則(1)承認規(guī)則:

法律體系(legalsystem)

(2)改變規(guī)則:授權給國家和私人

(3)審判規(guī)則主張:作為規(guī)則的法律體系主張:作為規(guī)則的法律體系(1)相繼主權的合法性存在法于規(guī)則而非“服從習慣”。(2)主權對主權繼承者制定的法律具有連續(xù)性同樣需要使得成文法有效力的規(guī)則(3)許多法律體系包含對于立法權威的限制。批評“主權說”批評“主權說”批判法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