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潘姓源于固始,是不爭的史實》的考辨2014年4月1日,信陽根親文化網(wǎng)發(fā)表了馬世洲先生的文章《潘姓源于固始,是不爭的史實》(下稱《潘文》),文章觀點已見于標題中。那么,“潘姓源于固始”果真是“不爭的史實”?為此,筆者班門弄斧,草擬拙作與馬世洲先生商榷。一、畢公高之子季孫食采地“潘”不可能在固始《潘文》認為:“畢公高之子季孫’食采于潘,后遂以為姓'”,“潘就是位于今固始縣的古番國”。1、畢公之子季孫食采地潘邑在畢國而非固始唐《元和姓纂》、北宋官修《廣韻》都載:畢公高之子季孫(或日季伯)“食采于潘,因氏焉”。眾所周知,畢公高與周同姓,封于畢國,其地在今陜西省長安、咸陽一帶。華夫主編《中國名物大典(下)》說:食采“古諸侯分封給卿、大夫世祿的地邑。”既然食采是古諸侯分封給卿、大夫世祿的地邑,畢公高分封給兒子季孫的地邑只能是在畢國,而不是700公里之外的固始。2、畢公高之子季孫食采地潘邑不可能在固始西周未春秋初晉國有潘父,春秋中期楚國有潘崇、楚潘黨等,漢初齊國有潘滿加。東漢時有潘人由羲陵(治在今湖南淑浦)移到武陵漢壽(今湖南漢壽)。這反映了西周的畢國被西戎所滅后,潘姓人由西向東、向南遷移過程?!妒酚??魏世家》記載:畢公高“封于畢,于是為畢姓。其后絕封,為庶人,或在中國,或在夷狄。其苗裔日畢萬,事晉獻公。獻公之十六年”以魏封畢萬為大夫。既然畢公高之后“絕封”,毫無疑義也就包括了季孫這支。畢萬受封在晉獻公之十六年(前651年),比《史記》上晉昭侯七年(前739年)的晉大夫潘父晚了88年,表明畢公高之子季孫受封食采于固始不存在可能。二、以“番、番B、潘相通”解讀番、番B、潘三姓關(guān)系不符史實“番、番B、潘相通”、“番國,即鄱國、潘國”、“鄱子成即潘子臣”、“番叔墓”即“潘叔墓”這是諸多學(xué)者的觀點,也是《潘文》關(guān)于“潘姓源于固始”基礎(chǔ)和核心證據(jù)。其實,地名與姓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地名中的鄱(或潘、番)未必就與鄱(或潘、番)氏有關(guān),甘肅的古潘原縣與潘氏無關(guān)也左證了這一事實。古書中,番吾也寫作潘吾、鄱陽也寫為番陽。如此,如果固始編鐘“鄱子成周”之“鄱”作為地名,用番、番B、潘相通解讀沒有不妥。但用番、番B、潘相通解讀三氏關(guān)系則不符史實。1、番B、番、潘是春秋至今客觀存在的姓氏鄱氏:已出土鄱氏文物有:春秋時期的桐柏鄱伯匝,固始潘子成周編鐘,有鄱朔參加的溫縣盟書;戰(zhàn)國古印有鄱口、鄱口信。歷史人物有晉代河內(nèi)高僧鄱姓釋慧永?,F(xiàn)在的湖北麻城、廣西賓陽、費縣和湖南新邵、上海寶山、天津北辰等地有鄱氏。我們有理由相信,鄱伯匝、固始潘子成周編鐘的持有者不可能因為鄱、番、潘相通,將自己的番或潘寫(刻)作鄱。今固始之地在春秋中、后期屬楚國不歸晉,鄱朔不可能代表楚國的固始之地參與盟誓;盟誓是莊嚴而神圣的自我詛咒行為,參盟者鄱朔不可能把“番朔”或“潘朔”寫成了“鄱朔”,盟主也不會允許將“番朔”或“潘朔”寫成“鄱朔”。番氏:自西周番生到春秋中期的番君召,番氏人物屢見于文物中。戰(zhàn)國楚簡有番乘貞、番戌、番步,古璽有番角、番口。漢代印中有番忘、番年等四人?!顿Y治通鑒》上東漢有都尉番辰,《史記》有河?xùn)|郡守番系。今江西、廣西、臺灣等省有番氏。潘氏:潘氏歷史人物除前面說到的潘父、潘崇、潘黨、潘滿加外,春秋后期有潘子、潘子臣,秦代之前私印有潘可、潘辰、潘臣,漢代后潘氏人物不絕于史書上。今潘氏分布于全國各省、市和海內(nèi)外一些國家中。2、番氏、潘氏不同源姓是社會成員最基本、最重要的識別標志和符號,每個姓氏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起源與文化背景。東漢初王符《潛夫論?五德志》:“姬之別封眾多:管,,潘,,皆姬姓也?!北彼喂傩蕖稄V韻》:“潘,姓。周文王子畢公之子季孫,食采于潘,因氏。”《詩?小雅?十月之交》西周番司徒,東漢鄭玄《毛詩傳箋》“‘周幽王后族黨’,番姓始此”;《索隱》說:“番維司徒。番,氏也?!薄稘摲蛘??志氏姓》:“御姓,署、番、湯?!薄妒辣尽罚骸耙鬁夥蚴??!薄堵肥贰罚簠峭踔巢捎诜蚴稀肚Ъ倚铡罚壕沤?,武帝時有番系。”西周的“番菊生壺”、“王作番妃鬲”,學(xué)術(shù)界考證“番”為氏,妃(已)為姓。又已姓祝融之后,與楚同源。由此,雖目前鄱氏起源尚不清楚,但番氏與潘氏并不同源。明顯以“番、番B、潘相通”解讀番、番B、潘三姓關(guān)系不符史實。三、“潘姓源于固始”之“不爭的史實”并不能證明“潘姓源于固始”《潘文》認為:“正史、縣志、史料均有記載,出土文物對史書的記載進行了佐證",潘氏源于固始”是“不爭的史實”。其實,“潘姓源于固始”之“不爭的史實”并不能證明“潘姓源于固始”。1、《古今姓氏書辯證》的潘氏一條不能證明“潘姓源于固始”《潘文》用于證明“潘姓源于固始”的第一個證據(jù)是:“《古今姓氏書辯證?卷八》載:‘潘,出自姬姓,豫章潘氏,南唐散騎常侍處常,生內(nèi)史舍人佑,今為大族。又潘一作番。’”查《古今姓氏書辯證?卷八》“潘”,其原文“潘,一作番”之后接著是“《漢食貨志》河?xùn)|守番系”;卷十二又“番(音婆):漢吳芮初封番君,其支孫氏焉?!边@里作者潘、番兩姓書寫分明,起源也不同。大家都知道,豫章不在固始;潘處?!坝闹萑恕币蚋概速F被劉守光所殺奔南唐;豫章潘氏興盛于唐代至五代。明顯《古今姓氏書辯證》的“潘”條并沒有涉及固始,并不能證明“潘姓源于固始”。2、孫叔敖碑的潘國、潘鄉(xiāng)即固始不能證明“潘姓源于固始”“《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載:,,潘鄉(xiāng),又名寢丘邑。即今河南固始縣。春秋楚封孫叔敖于此。’”又:“《嘉靖固始縣志》載:“固始縣古潘國?!庇郑骸八魏檫m《錄釋》錄漢延熹三年(160年)楚相孫叔敖碑銘云:“子辭,父有命,如楚不忘社稷,,而欲有賞,必于潘國,下濕土堯埔,人所不貪,遂封潘鄉(xiāng),即固始也?!边@是《潘文》用于證明“潘姓源于固始”的第二證據(jù)?!吨袊鴼v史地名大辭典》所引《嘉靖固始縣志》“固始縣古潘國”見于《嘉靖固始縣志?形月券志》。其原文為“固始古潘國下濕境埔?!冻鄬O叔敖碑》”,志書作者已指明其來自于《楚相孫叔敖碑》,同時該志《沿革志》中并沒有固始為潘國的記載,自然用其證明“潘姓源于固始”沒有說服力。關(guān)于孫叔敖的封地,《列子?說符》、《淮南子?人間訓(xùn)I》、《呂氏春秋?異寶》等都說的是在“寢丘”或“寢之丘”。與《楚相孫叔敖碑》作者同一時期的東漢學(xué)者應(yīng)劭(約153-196年)也說“孫叔敖子所邑之寢丘是也?!背鄬O叔敖碑中作者已告訴我們,碑文是“訪問國中耆年舊齒”而作,碑立于東漢延熹三年(160年)??芍獣r距孫叔敖公元前593年去世已750多年。碑文稱“楚相孫君諱饒,字叔敖”,而正史記載孫叔敖葛氏,名敖,字孫叔。碑文稱孫叔敖“仕于靈王”,又“繼高陽、重黎、五舉、子文之統(tǒng)”。事實上楚靈王繼位在公元前540年,比孫叔敖公元前593年去世晚53年;《史記?楚世家》上五舉(應(yīng)為伍舉)是楚康王、楚靈王(?--公元前529年)時期的歷史人物。明顯孫叔敖不可能“仕于靈王”和繼五舉“之統(tǒng)”有史料可證的孫叔敖碑作者都搞錯了,沒有史料可證又距孫叔敖去世750多年后“訪問國中耆年舊齒”而作的孫叔敖封于潘國、潘鄉(xiāng)還能作信史?3、以終累“獲潘子臣”和夫差“取番”證明“潘姓源于固始”沒有可信度《潘文》用于證明“潘姓源于固始”的第三證據(jù)是《左傳春秋》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史記》楚昭王十二年(公元前504年)的有關(guān)記載?!蹲髠鞔呵铩酚涊d:定公六年吳國“吳大子終累敗楚舟師,獲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子期又以陵師敗于繁揚,,于是乎遷郢于郡?!薄妒酚?伍子胥》記載:楚昭王十二年吳國“夫差將兵伐楚,取番,,乃去郢徙于郡。。比較兩記載,前者記事具體,條理清楚,說的是吳國終累獲楚舟師(水軍)潘子臣等七人,又敗楚陵師(陸軍)子期又于繁揚(在今河南新蔡北),已是楚遷郢于郡;后者記載簡略含糊,只有吳國夫差“取番”和楚郢徙于郡,其中沒有獲潘子臣等七人記載。如此,又怎么能斷定水軍之帥潘子臣與固始有關(guān)和夫夫“取番”就是固始呢?4、以“鄱子就是潘子臣”證明“潘姓源于固始”證據(jù)不足《潘文》用于證明“潘姓源于固始”的第四證據(jù)是:“考古學(xué)家、教授歐譚生先生在《吳王夫差夫人墓》文中稱:‘鄱,與潘、番相通?!?鄱子就是潘子臣,是守衛(wèi)固始(番)的楚國將領(lǐng)。'’吳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褪枪淌肌!庇蓺W譚生先生《固始侯古堆吳太子夫差夫人墓的吳文化因素》的標題可知,其“鄱子就是潘子臣"、夫差伐楚“取番”“就是固始”的依據(jù)是固始侯古堆一號墓為“夫差夫人墓”。關(guān)于固始侯古堆一號墓是楚國墓還是吳國墓,是春秋晚期墓還戰(zhàn)國初期墓學(xué)術(shù)界尚有爭論。該墓出土了大量陪葬器物,其中還包括“勾部夫人”的“銅焦嫁品”。試想夫差攜帶夫人和大量器物甚至是“銅焦嫁品”外出征戰(zhàn)能有多大可信度?即使夫差攜帶夫人和大量器物甚至是“銅簽嫁品”外出征戰(zhàn)一度攻占過這里,其周邊仍然屬楚國控制范圍,吳國夫差夫人能葬于固始?另外,歐譚生先生的文章中,還有一個依據(jù)是“《吳越春秋》載:吳王聞閭立夫差為太子后,曾‘使太子屯兵守楚,留止,自治宮室’,,估計夫差于公元前504年‘取番‘之后,即‘留止’于此,并且‘自治宮室。’”查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吳越春秋》,其原文為:吳王闔閭“立夫差為太子。使太子屯兵守楚留止。自治宮室,立射臺于安里,華池在平昌,南城宮在長樂?!庇伞傲⑸渑_于安里,華池在平昌,南城宮在長樂”不難看出,“自治宮室”的是吳王闔閭而非夫差。顯然“夫差夫人墓”在固始的說法難以成立。明顯以固始侯古堆一號墓為“夫差夫人墓”得出的“鄱子就是潘子臣”證據(jù)不足。因而以“鄱子就是潘子臣”斷定“潘姓源于固始”沒有可信度。5、祝融之后的固始番國不能證明姬氏“潘姓源于固始”《潘文》用于證明“潘姓源于固始”的第五大證據(jù)為:“河南省社科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馬世之先生亦撰文稱:‘番,或作潘、鄱?!敹ü暌院螅瑖辉佻F(xiàn)于文獻記載?;蛞蚍环?,番邑為吳所取,使得本來就十分衰弱的附庸番國,再也無法維持其國祀和君統(tǒng),最終并入了楚國。但番國故城卻被延用下來’”馬世之先生在《中原古國歷史與文化》(大象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第九章第十一節(jié)“番”中說:“番,或作潘、番周代己姓國。已姓為祝融之后,,春秋早期以后,再次徙都,東遷至固始、淮濱山。”既然馬世之先生說的是固始番國為“祝融之后”,如此,即使這個固始番國存在也不能證明姬氏“潘姓源于固始”。6、信陽、潢川的番氏文物不能佐證姬姓“潘氏源于固始”《潘文》稱:“潘氏源于固始”,“正史、縣志、史料均有記載”,信陽、潢川、固始等地“出土文物對史書的記載進行了佐證”。番氏文物已見于世的近二十件。西周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物醫(yī)療技術(shù)投資與支持合同
- 服務(wù)專賣店勞動合同書
- 企業(yè)寬帶租賃合同
- 專利技術(shù)咨詢合同
- 建設(shè)工程居間費合同
- 股權(quán)對外轉(zhuǎn)讓合同
- 消防通風(fēng)承包合同
- 汽車銷售維修服務(wù)合同
- 04 8 列夫·托爾斯泰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語文上冊同步教學(xué)設(shè)計(河北專版)
- 甘肅畜牧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工程測試技術(shù)》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2022新教材蘇教版科學(xué)5五年級下冊全冊教學(xué)設(shè)計
- 2024-2025學(xué)年全國中學(xué)生天文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技能測試后測試卷班附有答案
- 全國水資源綜合規(guī)劃技術(shù)細則(水利部文件)
- 司法拘留申請書3篇
- 2022年《國民經(jīng)濟行業(yè)分類》
- 2第二章 保護煤柱的設(shè)計
- 標準化炸藥庫建設(shè)方案
- 新華書店物流中心的規(guī)劃
- 各崗位說明書匯總1
- 下肢深靜脈血栓課件(精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